§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6202111475100
DOI 10.6846/TKU.2021.00462
論文名稱(中文) 太陽質子事件對內輻射帶質子通量的時空分佈影響:范艾倫探測器觀測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Effects o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Energetic Proton Fluxes in the Inner Radiation Belt during Solar Proton Events: Analysis from Van Allen Probe Observation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9
學期 2
出版年 110
研究生(中文) 黃梆碩
研究生(英文) Pong Shek Wong
學號 60843601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1-06-15
論文頁數 11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汪愷悌
委員 - 蕭富元
委員 - 楊雅惠
關鍵字(中) 內輻射帶
太陽質子事件
質子微分通量
地磁風暴
關鍵字(英) Inner Radiation Belt
Solar Proton Events
Proton Differential Flux
Geomagnetic Stor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針對2013年至2017年的發生大於1000粒子通量單位之強太陽質子事件,透過范艾倫探測器衛星任務酬載之相對質子光譜儀觀測資料,對能量高於約60百萬電子伏特之質子於內輻射帶之時空分佈進行研究分析。分析結果顯示,當強太陽質子事件發生時,內輻射帶會有所膨脹,極高能量之質子會更深入內輻射帶,並且往近地處移動。另外,透過分析結果也發現了帶有高能量質子的強太陽質子事件也可能是引發地磁風暴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結果可以作為衛星軌道、輻射防護設計的參考。
英文摘要
In this study, observations of inner radiation belt recorded by Relativistic Proton Spectrometer onboard the Van Allen Probes Mission are adopted to explor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protons of energies higher than about 60 megaelectronvolts in the inner radiation belt.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periods during large Solar Proton Events with intensities larger than 1000 particle flux unit from the year of 2013 to 2017.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ner radiation belt could expand and the energetic protons could penetrate deeply toward the Earth when large Solar Proton Events occurred. Moreover,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large Solar Proton Events may be a contributing factor to induce geomagnetic storm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also be referred for designing of satellite orbits and radiation shielding.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 1 章 緒論	1
1.1 背景介紹與研究動機	1
1.2 文獻回顧	2
1.3 太陽週期(Solar cycle)	5
1.4 太陽質子事件(Solar Proton Event)	7
第 2 章 范艾倫探測器(Van Allen Probes)	8
2.1 探測任務與目的	8
2.2 相對質子光譜儀(Relativistic Proton Spectrometer, RPS)	10
第 3 章 研究方法	11
3.1 太陽質子事件選擇	11
3.2 探測數據與分析工具	16
3.3 探測器軌道	16
第 4 章 范艾倫探測器資料分析	18
4.1 各能量頻道於太陽質子事件發生前後之通量分佈	18
4.1.1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	19
4.1.2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	39
4.1.3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	59
4.1.4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	79
4.2 各能量頻道之每圈微分質子通量峰值對應L 值	89
4.2.1 2013年5月之太陽質子事件	89
4.2.2 2014年1月之太陽質子事件	90
4.2.3 2015年6月之太陽質子事件	91
4.2.4 2017年9月之太陽質子事件	92
4.2.5 討論	92
4.3 準確安靜期	93
4.3.1 地磁風暴(Geomagnetic Storm)	93
4.3.2 Dst指數表	93
4.3.3 準確安靜期之選定	95
4.4 各能量頻道之選定各圈微分質子通量峰值對應L 值	96
4.4.1 2013年5月之太陽質子事件	96
4.4.2 2014年1月之太陽質子事件	97
4.4.3 2015年6月之太陽質子事件	97
4.4.4 2017年9月之主要太陽質子事件	98
4.4.5 2017年9月之次要太陽質子事件	98
第 5 章 討論與結論	99
5.1 事件討論	99
5.2 結論	100
參考文獻	102
附錄一	106


 
圖目錄
圖 1.1 范艾倫輻射帶與兩台范艾倫探測器示意圖	2
圖 1.2 2020年5月30日SOHO拍攝的太陽表面	6
圖 1.3 2014年1月5日SOHO拍攝的太陽表面	6
圖 2.1  RPS之剖面圖	10
圖 3.1 GOES觀測2013年5月17日太陽質子事件次要事件之粒子通量單位圖	12
圖 3.2 GOES觀測2013年5月23日太陽質子事件主要事件之粒子通量單位圖	13
圖 3.3 GOES觀測2014年1月6日太陽質子事件次要事件之粒子通量單位圖	13
圖 3.4 GOES觀測2014年1月9日太陽質子事件主要事件之粒子通量單位圖	14
圖 3.5 GOES觀測2015年6月18日太陽質子事件次要事件之粒子通量單位圖	14
圖 3.6 GOES觀測2015年6月22日太陽質子事件主要事件之粒子通量單位圖	15
圖 3.7 GOES觀測2017年9月8日太陽質子事件次要事件之粒子通量單位圖	15
圖 3.8 GOES觀測2017年9月11日太陽質子事件主要事件之粒子通量單位圖	16
圖 3.9 兩台范艾倫探測器之GSM座標系軌道圖	17
圖 4.1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58 MeV頻道	19
圖 4.2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75 MeV頻道	20
圖 4.3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90 MeV頻道	21
圖 4.4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06 MeV頻道	22
圖 4.5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23 MeV頻道	23
圖 4.6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43 MeV頻道	24
圖 4.7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65 MeV頻道	25
圖 4.8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92 MeV頻道	26
圖 4.9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224 MeV頻道	27
圖 4.10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261 MeV頻道	28
圖 4.11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305 MeV頻道	29
圖 4.12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356 MeV頻道	30
圖 4.13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414 MeV頻道	31
圖 4.14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469 MeV頻道	32
圖 4.15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529 MeV頻道	33
圖 4.16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600 MeV頻道	34
圖 4.17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683 MeV頻道	35
圖 4.18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787 MeV頻道	36
圖 4.19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907 MeV頻道	37
圖 4.20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325 MeV頻道	38
圖 4.21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58 MeV頻道	39
圖 4.22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75 MeV頻道	40
圖 4.23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90 MeV頻道	41
圖 4.24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06 MeV頻道	42
圖 4.25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23 MeV頻道	43
圖 4.26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43 MeV頻道	44
圖 4.27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65 MeV頻道	45
圖 4.28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92 MeV頻道	46
圖 4.29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224 MeV頻道	47
圖 4.30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261 MeV頻道	48
圖 4.31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305 MeV頻道	49
圖 4.32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356 MeV頻道	50
圖 4.33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414 MeV頻道	51
圖 4.34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469 MeV頻道	52
圖 4.35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529 MeV頻道	53
圖 4.36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600 MeV頻道	54
圖 4.37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683 MeV頻道	55
圖 4.38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787 MeV頻道	56
圖 4.39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907 MeV頻道	57
圖 4.40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325 MeV頻道	58
圖 4.41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58 MeV頻道	59
圖 4.42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75 MeV頻道	60
圖 4.43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90 MeV頻道	61
圖 4.44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06 MeV頻道	62
圖 4.45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23 MeV頻道	63
圖 4.46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43 MeV頻道	64
圖 4.47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65 MeV頻道	65
圖 4.48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92 MeV頻道	66
圖 4.49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224 MeV頻道	67
圖 4.50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261 MeV頻道	68
圖 4.51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305 MeV頻道	69
圖 4.52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356 MeV頻道	70
圖 4.53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414 MeV頻道	71
圖 4.54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469 MeV頻道	72
圖 4.55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529 MeV頻道	73
圖 4.56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600 MeV頻道	74
圖 4.57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683 MeV頻道	75
圖 4.58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787 MeV頻道	76
圖 4.59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907 MeV頻道	77
圖 4.60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325 MeV頻道	78
圖 4.61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58 MeV頻道	79
圖 4.62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75 MeV頻道	79
圖 4.63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90 MeV頻道	80
圖 4.64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06 MeV頻道	80
圖 4.65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23 MeV頻道	81
圖 4.66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43 MeV頻道	81
圖 4.67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65 MeV頻道	82
圖 4.68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92 MeV頻道	82
圖 4.69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224 MeV頻道	83
圖 4.70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261 MeV頻道	83
圖 4.71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305 MeV頻道	84
圖 4.72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356 MeV頻道	84
圖 4.73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414 MeV頻道	85
圖 4.74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469 MeV頻道	85
圖 4.75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529 MeV頻道	86
圖 4.76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600 MeV頻道	86
圖 4.77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683 MeV頻道	87
圖 4.78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787 MeV頻道	87
圖 4.79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907 MeV頻道	88
圖 4.80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1325 MeV頻道	88
圖 4.81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各能量頻道之每圈微分質子通量峰值對應L 值	89
圖 4.82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各能量頻道之每圈微分質子通量峰值對應L 值	90
圖 4.83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各能量頻道之每圈微分質子通量峰值對應L 值	91
圖 4.84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之各能量頻道之每圈微分質子通量峰值對應L 值	92
圖 4.85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之各能量頻道之選定各圈微分質子通量峰值對應L 值	96
圖 4.86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之各能量頻道之選定各圈微分質子通量峰值對應L 值	97
圖 4.87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之各能量頻道之選定各圈微分質子通量峰值對應L 值	97
圖 4.88 2017年9月主要太陽質子事件之各能量頻道之選定各圈微分質子通量峰值對應L 值	98
圖 4.89 2017年9月次要太陽質子事件之各能量頻道之選定各圈微分質子通量峰值對應L 值	98


 
表目錄
表 1.1 各文獻研究內輻射帶質子之能量範圍	5
表 2.1 范艾倫探測器之酬載儀器之量測質子能量範圍分佈圖	9
表 3.1 本研究選取之太陽質子事件	12
表 4.1 2013年5月太陽質子事件所選的時間區間之Dst指數	93
表 4.2 2014年1月太陽質子事件所選的時間區間之Dst指數	94
表 4.3 2015年6月太陽質子事件所選的時間區間之Dst指數	94
表 4.4 2017年9月太陽質子事件所選的時間區間之Dst指數	95
參考文獻
[1]	Mishev, A. L. (2014). Computation of radiation environment during ground level enhancements 65, 69 and 70 at equatorial region and flight altitudes.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54(3), 528-535. doi:10.1016/j.asr.2013.10.010
[2]	Van Allen, J. A. (1959). The geomagnetically trapped corpuscular radiatio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64(11), 1683–1689. doi:10.1029/jz064i011p01683
[3]	Morton, T. L. (2002). Estimation of the Radiation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NASA AP–8 and AE–8 Models.
[4]	NASA. Van Allen Probes Discover a New Radiation Belt. retrieved from : https://science.nasa.gov/science-news/science-at-nasa/2013/28feb_thirdbelt/
[5]	Nakano, G. H., & Heckman, H. H. (1968). Evidence for Solar-Cycle Changes in the Inner-Belt Prot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5), 806-809. doi:10.1103/PhysRevLett.20.806
[6]	Claflin, E. S., & White, R. S. (1973). The source of inner belt proton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78(22), 4675-4678. doi:10.1029/JA078i022p04675
[7]	Vampola, A. L., & Lauriente, M. (1998). Solar cycle variations in the inner zone proton belt configur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EEE Conference on the High Energy Radiation Background in Space, Snowmass, CO, USA.
[8]	Kuznetsov, N. V., Nikolaeva, N. I., & Panasyuk, M. I. (2010). Variation of the trapped proton flux in the inner radiation belt of the earth as a function of solar activity. Cosmic Research, 48(1), 80-85. doi:10.1134/s0010952510010065
[9]	Qin, M., Zhang, X., Ni, B., Song, H., Zou, H., & Sun, Y. (2014). Solar cycle variations of trapped proton flux in the inner radiation belt.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119(12), 9658-9669. doi:10.1002/2014ja020300
[10]	Selesnick, R. S., Looper, M. D., & Mewaldt, R. A. (2007).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inner proton radiation belt. Space Weather, 5(4), n/a-n/a. doi:10.1029/2006sw000275
[11]	Selesnick, R. S., Hudson, M. K., & Kress, B. T. (2010). Injection and loss of inner radiation belt protons during solar proton events and magnetic storm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115(A8), n/a-n/a. doi:10.1029/2010ja015247
[12]	O'Brien, T. P., Mazur, J. E., & Looper, M. D. (2018). Solar Energetic Proton Access to the Magnetosphere During the 10–14 September 2017 Particle Event. Space Weather, 16(12), 2022-2037. doi:10.1029/2018sw001960
[13]	Mazur, J. E., O'Brien, T. P., Looper, M. D., & Blake, J. B. (2014). Large anisotropies of >60 MeV protons throughout the inner belt observed with the Van Allen Probes mission.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1(11), 3738-3743. doi:10.1002/2014gl060029
[14]	Selesnick, R. S., et al. (2014). Observations of the inner radiation belt: CRAND and trapped solar proton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119(8), 6541-6552. doi:10.1002/2014ja020188
[15]	Nikolaeva, N., & Kuznetsov, N. (2014). Proton fluxes at the inner boundary of the Earth's radiation belt. PRBEM.2-18-14. 40th COSPAR Scientific Assembly. August 2-10, 2014, Moscow.
[16]	Guild, T. B., Mazur, J. E., & Looper, M. D. (2016). Dynamics of the Low Energy Proton Inner Belt. SM41A-2420.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December 12-16, 2016, San Francisco.
[17]	Engel, M. A., Kress, B. T., Hudson, M. K., & Selesnick, R. S. (2015). Simulations of inner radiation belt proton loss during geomagnetic storm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120(11), 9323-9333. doi:10.1002/2015ja021568
[18]	Li, X., & Selesnick, R. (2016). Inner radiation belt protons during the Van Allen Probes era. SM41A-2417.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December 12-16, 2016, San Francisco.
[19]	Clarke, E., Daly, M., McConnell, M., & Ryan, J. (2017). Feeding the Inner Radiation Belt with Energetic Protons. Solar Heliospheric and INterplanetary Environment (SHINE 2017),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held 24-28 July, 2017 in Saint-Sauveur, QC, Canada.
[20]	Aleksandrin, S. Y., Galper, A. M., Zharaspayev, T. R., Koldashov, S. V., & Mayorova, M. A. (2017).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gh-energy protons in the inner radiation belt, according to data from the ARINA and VSPLESK satellite experiments. Bulletin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Physics, 81(2), 206-207. doi:10.3103/s1062873817020034
[21]	Xu, J., et al. (2019).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nergy Proton Responses to Geomagnetic Activities in the Inner Radiation Belt Observed by the RBSP Satellit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124(9), 7581-7591. doi:10.1029/2018ja026205
[22]	范姜敏(2018)。太陽質子事件對地球輻射帶的影響:范艾倫探測器高能粒子觀測。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pb8mc4
[23]	Shea, M. A., & Smart, D. F. (1990). A summary of major solar proton events. Solar Physics, 127(2), 297-320. doi:10.1007/bf00152170
[24]	National Public Radio. As Disasters Roil Earth, A New Sun Cycle Promises Calmer Weather — In Space. retrieved from : https://www.npr.org/2020/09/15/913239582/a-new-sun-cycle-promises-relatively-calm-space-weather-for-the-next-decade
[25]	TechNews。NASA 確認太陽進入第 25 週期,預計極大期高峰落在 2025 年 7 月 。取至:https://technews.tw/2020/09/18/nasa-sun-solar-cycle/
[26]	NOAA. SOLAR CYCLE 25 FORECAST UPDATE. retrieved from : https://www.swpc.noaa.gov/news/solar-cycle-25-forecast-update
[27]	Lanzerotti, L. J. (2013). Van Allen Probes Mission. Space Weather, 11(4), 133-133. doi:10.1002/swe.20037
[28]	Fox, N., & Burch, J. L. (2014). The Van Allen Probes Mission (Vol.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Space Science Reviews, Vol. 179/1-4, 2013.): Springer.
[29]	Connell, J. J., Lopate, C., & Tabeling, J. W. (2019). A novel synthetic diamond Cherenkov radiator for measuring space radiation.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Section A: Accelerators, Spectrometers, Detectors and Associated Equipment, 942. doi:10.1016/j.nima.2019.162338
[30]	Roederer, J. G., & Lejosne, S. (2018). Coordinates for Representing Radiation Belt Particle Flux.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123(2), 1381-1387. doi:10.1002/2017ja025053
[31]	McIlwain, C. E. (1961). Coordinates for Mapping the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ally Trapped Particle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896-1977), 66(11), 3681-3691. doi:10.1029/JZ066i011p03681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