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6201821220200
DOI 10.6846/TKU.2018.00549
論文名稱(中文) 以多文本閱讀討論融入公民行動取向環境素養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永續地球村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n Action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Multiple-text Reading with Discussion into Environmental Literacy Curriculum of Civic-action Approach: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global village”Program as an exampl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2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詹瑋羚
研究生(英文) Wei-Ling Chan
學號 60575001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6-12
論文頁數 20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委員 - 吳麗君(lijuing@tea.ntue.edu.tw)
委員 - 林君憶(chunylin@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公民行動取向
多文本討論
環境素養
行動研究
關鍵字(英) civic-action approach
multiple-text reading with discussion
environmental literacy
action research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多文本閱讀討論融入公民行動取向環境素養課程的發展歷程、調適實踐及學生閱讀討論的改變情形。其次,探討學生在課程方案實施後,在認知、情意與行動等環境素養面向的改變情形。複次,探討在課程方案實施的前後,學生對教科書理解改變的情形。最後,探討課程方案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行政反思與成長。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以研究者所任職的快樂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20節的課程。研究者以公民行動取向課程設計模式之精神,透過覺知與關懷、探究與增能、公民行動三個層面的課程活動,帶學生以多文本閱讀討論的方式是重新理解社會教科書內容,並透過公民行動的實踐,將永續地球村的行動落實在生活中。
   本研究以自編的環境素養問卷、觀察記錄、學生訪談資料、文件資料、教學日誌等蒐集資料,並進行質性資料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
一、以公民行動取向模式重新設計國小社會教科書「永續地球村」單 
元,並透過多文本討論以增加學生深入理解,具有可行性。
二、學童在課程方案實施後,在環境素養中認知、情意、行動三個層面的學習成效有進步。
三、學童在課程方案實施後,學生主動蒐集資料與分享成果的行為隨課程實施而逐漸增加。
四、教師在課程發展中,知道更多的教學資源,提升課程設計的能力。
五、研究者在課程實施中,獲得反思與成長,有助於提升教學與行政方面的知能與推廣能力。
由以上結果得知,學生經由公民行動取向環境素養課程「以永續地球村為」的教學方案的實施,能提升學生多文本閱讀討論的能力,體認身為小學生也可以以具體行動為環境盡一份心力,達成知識與行動結合的教學目標。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hanges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izens of Sustainable Global Villag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the adjustment of practice sites, and the discussion of student-centered reading in the context of multi-text reading and discuss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citizen action-oriented environmental literacy courses; Later, in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literacy, the changes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cognition, affectiveness and action; discussion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extbook changes through the curriculum; and finally the explor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administrative reflection and growth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programs. .
In this study, action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hree classmates of freshwate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freshwater area of the New Taipei City in the New Taipei City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and 20 lessons were conducted. In the spirit of the civic action-oriented curriculum design model, the researchers use the three levels of awareness and concern, inquiry and empowerment, and civic action to teach students to use multi-text reading to discuss the content of social textbooks.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citizen action, we will implement the actions of the sustainable global village in our lives.
In this study, self-made environmental literacy questionnaires, observation records, student interview data, document data, and teaching logs were collected.
research shows:
I. Designing the sixth-year social class “Permanent Global Village” teaching program with the citizen action-oriented model. Through multi-text discussion, it is practical.
2.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plan, the school children have made progress i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cognition, affection and action in environmental literacy.
3.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plan,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gradually improve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Fourth, teachers in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know more teaching resource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urriculum design.
V. Researchers have been given reflection and growth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which help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know and promote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ivic action-oriented environmental literacy curriculum “in a sustainable global village” can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read and discuss in multiple texts, and realize that being a primary school student can also be a concrete action for the environment. A heart and mind to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teaching goal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I
表次	III
圖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多文本閱讀討論的意涵	13
第二節 公民行動取向環境素養課程	25
第三節 永續地球村的教材	5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7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79
第二節 教學行動方案設計	83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者	95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97
第五節 研究的信實度與倫理	10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05
第一節「永續地球村」教學方案的實施歷程與調整	105
第二節「永續地球村」教學方案對環境素養改變情形	134
第三節 學生在課程實施前後對教科書理解的改變情形	155
第四節 教師獲得的省思與專業成長的情形	16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7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76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81
參考文獻	185
壹、中文部分	185
貳、英文部分	189
附錄	190
附錄一 起始點的永續地球村 ─ 武功密技(KWLH)	190
附錄二 寒假作業─永續地球村金頭腦(書單)	191
附錄三 寒假作業─公民行動任務副本	192
附錄四 第一階段─我們都姓台灣 劇情設計單	193
附錄五 第一階段─外來種的威脅公民行動計劃(入圖書館倡議宣導)	194
附錄六 第二階段─共識記者會 我有話要說	195
附錄七 第二階段─環境的破壞公民行動計劃	196
附錄八 第三階段─減緩全球暖化小尖兵	197
附錄九 第三階段─全球暖化公民行動計劃	198
附錄十 教師教學日誌	199
附錄十一 議課單─訪談協同教師	200
附錄十二 教學觀察紀錄表	201
附錄十三 課程回饋表	202
附錄十四 學生家長同意書	203
附錄十五 學生訪談大綱	204
附錄十六 學校同意書	205
附錄十七 學生環境素養前、後測卷─「永續地球村」	206

表次
表2- 1 多文本閱讀討論相關文獻整理	21
表2- 2社會回重建論古典內涵與再概念化特性之課程特性比較	26
表2- 3 社會科學習的四個取向	28
表2- 4 學習與覺知階段的教學原則	30
表2- 5 學習與覺知階段的教學方法	31
表2- 6 探究取向方案與傳統方案的比較	33
表2- 7 探究與增能階段的實施原則	34
表2- 8 探究與增能階段的教學方法	35
表2- 9 公民行動階段的教學原則	36
表2- 10 公民行動階段的教學方法	38
表2- 11 環境素養架構	47
表2- 12臺灣地區民眾環境素養指標之構面與內涵	48
表2- 13 公民行動取向之相關博碩士論文一覽表	51
表2- 14 永續地球村為主軸的三大版本教材分析	53
表2- 15各版本外來種的原因描述	55
表2- 16各版本外來種的影響描述	58
表2- 17各版本外來種的行動描述	62
表2- 18各版本水汙染的原因描述	64
表2- 19各版本水汙染的影響描述	66
表2- 20各版本水汙染的行動描述	67
表2- 21各版本全球暖化的原因描述	69
表2- 22各版本全球暖化的影響描述	71
表2- 23各版本全球暖化的行動描述	74
表3- 1 行動方案教學設計目標與評量	85
表3- 2 第一階段兩節課的教學設計	87
表3- 3 第一階段參考書單	88
表3- 4 第一階段─多文本閱讀理解能力說明與對應檢核工具	89
表3- 5 第二階段六節課的教學設計	90
表3- 6 第三階段─多文本閱讀理解能力說明與對應檢核工具	91
表3- 7 第三階段六節課的教學設計	92
表3- 8 第三階段─多文本閱讀理解能力說明與對應檢核工具	93
表3- 9 第四階段六節課的教學設計	94
表3- 10 本行動研究之協同教師名單	96
表3- 11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資料蒐集方式與資料分析方式	97
表3- 12 質性資料編號說明	102
表4- 1 教學方案的時間調整表	105
表4- 2 第一階段教學設計調整表	112
表4- 3 第二階段教學設計調整表	119
表4- 4 第三階段教學設計調整表	126
表4- 5 第四階段教學設計調整表	130
表4- 6 第四階段教學設計調整表	131
表4- 7 第一份認知問卷調查正確與錯誤的人數分析表	134
表4- 8 第二份認知問卷(確認版)調查各答題比重的人數分析表	135
表4- 9 情意層面問卷分析統計表	142
表4- 10 行動層面問卷分析統計表	151

 
圖次
圖2- 1 單一文本閱讀理解歷程	14
圖2- 2 多重文本閱讀理解歷程	17
圖2- 3 一組概要性文本的關係圖	18
圖2- 4 一組對話性文本的關係圖	19
圖2- 5 一組控制性文本的關係圖	19
圖2- 6 一組矛盾性文本的關係圖	20
圖2- 7 一組補充性文本的關係圖	20
圖2- 8 社會行動取向課程的發展與設計模式內涵圖	29
圖2- 9 公民行動取向課程的發展與設計模式內涵圖	40
圖2- 10 公民行動方式的實施類型圖	41
圖2- 11 公民行動歷程中師生角色改變圖	43
圖3- 1 研究概念架構圖	80
圖3- 2 研究流程1	81
圖3- 3研究流程2	82
圖3- 4 研究三角校正關係圖	103
圖4- 1 S26依班級討論撰寫公民行動任務副本	111
圖4- 2 課本未提及清楚的外來種圖片	114
圖4- 3 外來種放大鏡學習單,發現有新的外來種1	116
圖4- 4 外來種放大鏡學習單,發現有新的外來種2	117
圖4- 5 學生繪製荔枝椿象海報,以進行焦點式討論	118
圖4- 6 學生繪製馬纓丹海報,以進行焦點式討論	118
圖4- 7 學生進行補充性文本討論的上課情形與板書內容	121
圖4- 8 政府、企業、居民間立場咖啡館1	122
圖4- 9 學生於咖啡館、共識記者會活動所撰寫的學習單。	122
圖4- 10 政府、企業、居民間立場咖啡館2	122
圖4- 11 課程與書展主題「物盡其用,你我能做什麼?」做融合	123
圖4- 12 銜接書展做深入引導,並於公民行動計畫展現	123
圖4- 13 學生因應園遊會所設計的公民行動單,從環保3R出發,設計班及攤位的內容與優惠	124
圖4- 14 學生依據園遊會所設計的公民行動,於遊園會當天實踐	125
圖4- 15 文本討論的情形,一組負責一個部分,再做分享,拼出班級的學習重點	128
圖4- 16 學生從影片中歸納減緩全球暖化的行動。	128
圖4- 17 學生從影片中歸納減緩全球暖化的行動,並繪製海報進行推廣分享	129
圖4- 18 學生於遊園會積極與他人分享減緩地球暖化的行動	138
圖4- 19 學生從影片中歸納減緩全球暖化的行動紀錄	138
圖4- 20 學生能從心智圖呈現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140
圖4- 21 學生能從戲劇展演中,表露出原生種與外來種的心聲	148
圖4- 22 學生能從戲劇展演中,模擬原生種與外來種的情境	149
圖4- 24  S12於課堂前繪製的心智圖。主要來自於教科書的編排	156
圖4- 24  S8於課堂前繪製的心智圖,主要來自於教科書的編排	156
圖4- 25  S15於課堂前繪製的心智圖,主要來自於教科書的編排	157
圖4- 26  S20於課堂前繪製的心智圖,主要來自於教科書的編排	158
圖4- 27  S2於課堂前繪製的心智圖,主要來自於教科書的編排	158
圖4- 28  S22 於課堂前繪製的心智圖	159
圖4- 29  S21 於課堂前繪製的心智圖	160
圖4- 30  S27 於課堂前繪製的心智圖	160
圖4- 31  S14於課堂前繪製的心智圖	161
圖4- 32  S2 於課堂後繪製的心智圖	162
圖4- 33  S24 於課堂後繪製的心智圖	163
圖4- 34  S15 於課堂後繪製的心智圖	163
圖4- 35  S18於課堂後繪製的心智圖	164
圖4- 36  S19於課堂後繪製的心智圖	165
圖4- 38  S16於課堂前繪製的心智圖	167
圖4- 38  S16 於課堂後繪製的心智圖。	167
圖4- 39  S18、S19於課堂前、後繪製的心智圖之比較	168
圖4- 40 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架構圖	169
圖4- 41 外來放大鏡學習單	171
圖4- 42 研究者於本單元的教學雷達圖	17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教育部(2009)。悅讀101—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提升閱讀計畫。2017/07/12取自:http://ireading.kh.edu.tw/plan/upload/%E6%95%99%E8%82%B2%E9%83%A8%E6%82%85%E8%AE%80101%E8%A8%88%E7%95%AB.pdf
曾志朗(2001a)。閱讀生機(序)。閱讀生機,4-5。臺北市:教育部。 
曾志朗(2001b)。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 38-1,1-4。
柯華葳(1994)。從心理學觀點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華文世界,74,63-67。
陳信蕙(2016)。推論策略融入國文閱讀教學對國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南市,未出版。
張玉成(2001)。思考啟發性閱讀指導技巧。全國兒童閱讀種子教師研習手冊。教育部。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臺北市:師大書院。
張元(1998)。談歷史話教育。臺北市:三民。
陳麗雲(2016)。寫作有妙招閱讀一把罩。臺北市:小兵。
許世璋(2004)。我們真能教育出可解決環境問題的公民嗎?論環境教育與環境行動。中等教育,52(2),52-75。
張麗卿(2010)。公民行動取向環境素養課程之實施成效─以「與濕地對話」全球議題課程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陳麗華、彭增龍(2007)。全球觀課程設計的新視野:公民行動取向。教育研究與發展月刊,3:2,1-18。
幸曼玲、陳欣希譯(2001)。Kathy G. Short著。學習語文和關於語文的學習。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九十年度國小課程研究學術研討會,頁13-43。
林小慧、曾玉村(2017)。科學多重文本閱讀理解評量及規準之建構與信效度分析—以氣候變遷與三峽大壩之間的關係題本為例。教育心理學報,49(2),215-241。
林小慧(2015)。科學多重文本閱讀理解評量之發展與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所博士班博士論文,嘉義縣,未出版。
王千倖(2007)。多元教材運用於「班級經營」學習之行動研究。師大學報,52(2)。
谷瑞勉譯(Linda B. Gambrell, Janice F. Almasi 主編)(2004)。鮮活的討論!培養專注的閱讀。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谷瑞勉譯(2004)。L. Dixon-Krauss著。教室中的維高斯基。臺北:心理。
趙永芬譯(2003)。Laura Robb 著。中學生閱讀策略 (Teaching Reading in Middle School)。臺北:天衛文化圖書公司。
徐翊瑄(2009)。建構多文本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學位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唐淑華、蔡孟寧、林烘煜(2015)。多文本課外閱讀對增進國中學生理解歷史主題之研究:以「外侮」主題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0(3),63-94。
周麗華、姜怡秀(2010)。攜手合作開創悅讀新視野 開創悅讀新視野~~合作學習在多文本與媒體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2017年8月3日取自http://www.soes.tp.edu.tw/read2013/hand.pdf 。
卓秋汝(2012)。多文本閱讀對小一學生概念發展之研究─以「家」與「朋友」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學位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陳妍岐(2012)。以多文本閱讀討論提升國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之實驗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位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吳敏而(2013)。多文本閱讀的教學研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3,123-157。
洪儷瑜(2016)。多文本閱讀策略教學在國中歷史科教學運用。人文與社會科簡訊,27(2),32-40。
林佳蓉(2016)。提問改變教室的言談:國小五年級教師以多文本進行閱讀討論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花蓮縣,未出版。
李佳蓁(2017)。多文本閱讀教學融入國語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態度與閱讀理解之成效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南市,未出版。
陳麗華、彭增龍、張益仁(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行動取向。台北市:五南。
陳麗華(2011)。公民行動取向全球議題課程設計模式與實踐案例。台灣民主季刊,8,47-82。
方志華(2004)。關懷情意的實踐觀點與故事流傳──從師資培育德育原理課程到中小學德育實踐。課程與教學學會季刊,7(3),75-88。
許瑞文(2007)。高年級社會教科書中社會行動取向教材之分析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陳麗華(2006)。課程本土化與全球化的辯證-以社會重建主義課程的實踐為例。載於陳麗華(主編),社會重建課程的理念與實踐:覺醒、增能與行動(13頁)。臺北:五南。
林淑華(2005)。中年級社會教科書中社會行動取向教材之分析研究,未出版。載自陳麗華、彭增龍、張益仁(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行動取向(104-105頁)。台北:五南。
楊淑娟(2008)。文學圈模式下的閱讀教學─以陳致元作品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臺北:明文書局。
楊冠政(1993)。環境素養,環境教育季刊,19,2-14。
吳家凌(2002)。島嶼公民環境素養之探討─以金門島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行政院環保署(2013)。環境教育能力指標暨全民環境素養調查專案工作計畫結案報告。臺北,行政院。
許世璋(2001)。我們真能教育出可解決環境問題的公民嗎?─論環境教育與環境行動。中等教育,V52(2):52-75。
邱卿雲(2009)。公民行動取向全球教育教學方案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全球暖化議題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王碧雲(2011)。國小四年級公民行動取向課程的師生角色與學習機會之探討-以溼地保育課程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翁慧樺(2017)。公民行動取向全球議題課程之發展與評估研究 ---以基因改造黃豆議題方案為例。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未出版。
張益仁等(2018)。國小社會第十二冊課本。臺南:翰林出版事業。
史家瑩等(2017)。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第十二冊課本。臺南:翰林出版事業。
施添福等(2017)。國小社會第十二冊課本。臺北: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美芬等(2017)。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第十二冊課本。臺北: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添輝等(2018)。國小社會第十二冊教師專用課本。臺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鴻博等(2018)。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第十二冊課本。臺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顏仁德(2006)。台灣十大外來入侵物種。臺北縣: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顏仁德(2000)。「2000生物多樣性保育展望大會議論文集」--外來種與放生問題。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SWAN)。
陳韻如(無日期)。台灣生物多樣性的損失—哪些資源正在流失?。2018年3月7日取自http://biodiv.ntu.edu.tw/biodivctr/upload/article/005.htm。
黃基森(2005)。校園入侵紅火蟻防治芻議。市師環教季刊,59,64-74 。
湯奇霖、劉湘瑤 (2006)。現行國小教科書版本中有關於「外來種」議題的分析研究。中華民國第 22 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873-878。
黃朝恩 (1995)。環境議題分析與教學。環境教育季刊,27,20-33.
黃啟峰(2007)。二氧化碳與地球暖化。科學發展月刊,413,6-12。
環保署(2018)。排放計算器 - EcoLife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2018年3月4日取自https://ecolife.epa.gov.tw/Cooler/check/Co2_Countup.aspx
蘇亭如(2013)。雲林縣國小教師全球暖化、低碳飲食知識與低碳飲食行為意向
    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休閒環境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嘉義縣,未出版。
蘇秀枝(2012)。如何減緩全球暖化。朝陽大學部落格。2018年3月10日取自http://lms.ctl.cyut.edu.tw/board.php?courseID=24483&f=doc&cid=1490472 
無姓名(2009)。我可以為全球暖化做什麼?。台灣國家公園2018年3月6日取自http://np.cpami.gov.tw/youth/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752&Itemid=106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伯璋 (1990)。教育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臺北市:南宏。
陳誼璟(2000) 。國小社會科課程統整之初探。教師之友,41(2),73-79。 

貳、英文部分
Perfetti, C. A., & Curtis, M. E. (1986). Reading. In F. D. Dillon, & J. S. Sternberg(Ed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London:Academic Press.
Hoge, J. D. (1996). Effective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New York: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Hartman, D. K., & Allison, J. (1996). Promoting inquiry-oriented discussions using multiple texts. In L. B. Gambrell & J. F. Almasi (Eds.), Lively discussions! Fostering engaged reading (pp. 106-133).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Wolfe, M. B., & Goldman, S. R. (2005). Relations between adolescents' text processing and reasoning.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23(4), 467-502.
Rouet, J.-F. (2006). The Skills of Document Use: From Text Comprehension to Web-Based Learning.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nc.
Perfetti, C. A., Rouet, J. F., & Britt, M. A. (1999). Toward a theory of documents representation. In H. vanOostendorp & S. R. Goldman (Eds.), The construction of mental representations during reading (pp. 99-122). Mahwah, NJ: Erlbaum.
Bråten, I., Strømsø, H. I., & Britt, M. A. (2009). Trust matters: Examining the role of source evaluation in students'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within and across multiple texts.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44(1), 6-28. 
Hartman, D. K., & Allison, J. (1996). Promoting inquiry-oriented discussions using multiple texts. In L. B. Gambrell & J. F. Almasi (Eds.), Lively discussions! Fostering engaged reading (pp. 106-133).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