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6200617533700
DOI 10.6846/TKU.2006.00564
論文名稱(中文) 結合學生問題分析表及試題概念結構圖之個別化回饋對國小數學學習之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Effects on Elementary Students' Math Learning by Using Student Problem Table and Conceptual Structure Map of Item on Individualized Feedback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陳文婷
研究生(英文) Wen-Ting Chen
學號 69310031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16
論文頁數 16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蔡秉燁(ptsai@mail.tku.edu.tw)
委員 - 劉旨峯(totem@cc.ncu.edu.tw)
委員 - 黃雅萍(picasso@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學生問題表分析法
詮釋結構模式
後設認知策略
學習診斷
個別化回饋
關鍵字(英) Student-Problem table analysis
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ing
meta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y
learning diagnosis
individualized feedback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結合試題概念結構與S-P學習診斷結果之個別化回饋,強調概念釐清與學習順序對學習的重要性,從增強評量回饋的有用性,輔助學生數學後設認知,幫助學生瞭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學習缺陷,提高學生補救學習的意願,促使教師教學效能的提昇。
  本研究從評量回饋著手,進行個別化回饋對學生數學學習影響之研究。待答問題為:有無採用個別化回饋,對學生數學學業成績的影響、個別化回饋輔助學生數學學習後設認知的狀況、評量回饋單與教學回饋單在教學現場的實施狀況及使用心得。
  經由準實驗設計活動及訪問調查,結論如下:個別化回饋的使用在學生數學成績表現上未有顯著差異,但在輔助數學後設認知方面,有助於學生補救學習及有正向促進學生補救學習意願之效用。結合試題概念結構圖之個別化回饋可有效控制數學的雙峰現象,加入試題概念結構圖資訊之教學回饋單也較能幫助教師給予學生具體的補救學習回饋。使用評量回饋單後,實驗組B學生的數學自信心較高,實驗組A學生較懂得用回饋單做補救學習。另外,多數家長會透過評量回饋單來瞭解學生之弱點,但許多家長不瞭解試題概念結構圖的用意。家長建議學生答題狀況的文字敘述用比較緩和的字句呈現、給予試題結構圖時需附上使用說明、提供更多延伸概念的題目幫助孩子做補救練習。
英文摘要
The functions of computer-assisted assessment which result in individual feedbacks are not only for teachers to assess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s, but also for improving teachers’ effectiveness.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review of Student-Problem table (S-P chart) and 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ing (ISM), the study is intended to develop a method of individual assessment feedback with combination of “Student-Problem table” and “Test Item Conceptual Structure Map”, and to implement it in the math classe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e process of conducting study, the feedbacks from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would be collected as references for future revisions of instruc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一、	學習診斷(learning diagnosis)	5
二、	學生問題分析表(Student - Problem table;S-P表)	5
三、	詮釋結構模式(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ing;ISM)	5
四、	試題概念結構圖	6
五、	個別化回饋	6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範圍	7
一、	研究限制	7
二、	研究範圍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後設認知探討	9
一、	後設認知定義與理論重要觀點	9
二、	後設認知對有效學習的重要性	10
三、	後設認知與兒童學習	11
第二節	評量回饋與有效學習	12
一、	評量回饋於學習診斷的應用	12
二、	評量回饋與學習	17
第三節	S-P表分析技術於學習診斷的應用	19
一、	S-P表分析技術之內涵	19
二、	S-P表之製作與分析	19
三、	S-P表分析技術於個別化學習診斷的應用	22
第四節	知識結構的探討與應用	24
一、	知識結構之探討	24
二、	強調知識結構之學習理論	26
第五節	詮釋結構圖於學習與教學上的應用	29
第六節	結合知識結構之個別化回饋策略	32
一、	個別化回饋之形成	32
二、	個別化回饋之實施	32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5
一、	研究方法	35
(一)	準實驗設計	35
(二)	調查研究法	36
二、	研究架構	36
第二節	研究程式	38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工具	39
一、	研究對象	39
二、	研究工具	40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44
一、	資料蒐集	44
二、	資料處理與分析	44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7
第一節	S-P表及試題概念結構圖用於評量回饋對學生數學成績的影響	47
第二節	個別化回饋輔助學生數學學習後設認知之狀況	55
第三節	教學回饋單在教學現場的實施狀況及使用心得	61
第四節	評量回饋單在教學現場的實施狀況及使用心得	6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92
第一節	結論	92
第二節	建議	99
參考文獻	101
中文參考文獻	101
英文參考文獻	103
附錄一 學生問題分析表(S-P表)	104
附錄二 試題概念結構圖	109
附錄三 教學回饋單	112
附錄四 學習診斷情況判讀對照表	136
附錄五 評量回饋單	139
附錄六 教師回饋單之內容、使用狀況及心得調查	145
一、	實驗組A教師適用的訪談大綱	146
二、	實驗組B教師適用的訪談大綱	148
附錄七 學生使用評量回饋單的狀況及心得調查	149
一、	實驗組A學生適用的訪談大綱	150
二、	實驗組B學生適用的訪談大綱	153
附錄八 期末學生使用評量回饋單之數學學習狀況調查	155
一、	實驗組A期末學生使用評量回饋單之數學學習狀況調查表	156
二、	實驗組B期末學生使用評量回饋單之數學學習狀況調查表	158
附錄九 期末家長意見調查表	159
一、	實驗組A家長適用的意見調查表	160
二、	實驗組B家長適用的意見調查表	161
附錄十 期中家長訪談大綱及逐字稿	162
附錄十一 期末家長電話訪談大綱	167
 
表次
表2-1-1  Flavell、Brown及Paris的後設認知理論重要觀點	10
表2-2-1 非正式評量診斷方式	15
表2-3-1 差異係數說明	20
表2-3-2 注意係數判斷標準及其說明	21
表2-4-1 知識表徵模式	25
表3-1-1 研究之實驗設計	36
表3-3-1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	39
表3-3-2 變異數分析:組間比較部份	40
表3-3-3 教學回饋單之內容大綱	41
表3-3-4 研究問題與訪談問題、對象對照表	43
表3-4-1 實際研究樣本人數表	45
表3-4-2 資料蒐集與分析摘要表	46
表4-1-1 段考一之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47
表4-1-2 段考一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49
表4-1-3 段考二之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49
表4-1-4 段考二成績之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50
表4-1-5 實驗組A與B之段考二成績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50
表4-1-6 實驗組A、B之段考二成績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51
表4-1-7 實驗組A與控制組之段考二成績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51
表4-1-8 實驗組B與控制組之段考二成績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52
表4-1-9 受試者成績之觀察值摘要	53
表4-2-1 對照課後補習狀況之使用評量回饋後之做答情況	55
表4-2-2 對照課後補習狀況之評量回饋單錯誤題目與數學問題的相符度	56
表4-2-3 對照課後補習狀況與遭遇數學問題的原因	57
表4-2-4 對照課後補習狀況與使用評量回饋單後的作答行為改變	57
表4-2-5 對照課後補習狀況與指出錯誤概念之評量回饋方式對學生補救學習的影響	58
表4-2-6 家長觀察學生數學學習態度或行為改變之結果	59
表4-2-7 評量回饋單輔助學生後設認知之情況	60
表4-3-1 教學回饋單內容的實用性及準確性調查	61
表4-3-2 學習診斷資訊的使用時機	62
表4-3-3 教學回饋單的優缺點	63
表4-3-4 試題概念結構圖的使用狀況、心得及優缺點調查	63
表4-4-1 確實複習評量回饋單上錯誤題目的情況	68
表4-4-2 學生對於評量回饋單上概念的瞭解度	69
表4-4-3 學生使用評量回饋單的時機	70
表4-4-4 使用評量回饋單的意願及其原因	71
表4-4-5 評量回饋單內容充足度調查	72
表4-4-6 使用評量回饋單之用意	73
表4-4-7 對照課後補習狀況之評量回饋單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使用狀況	74
表4-4-8 對照課後補習狀況之評量回饋單對學生補救學習意願之影響	75
表4-4-9 對照課後補習狀況之使用評量回饋單後的數學問題改進意願	76
表4-4-10 對照課後補習狀況之使用評量回饋單後的數學自信心	77
表4-4-11 對照課後補習狀況之使用評量回饋單後的數學補救信心	78
表4-4-12 學生對自己收到評量回饋單後的情況描述	79
表4-4-13 對照實驗組A學生之期中評量回饋單用意以及期末使用反應調查結果	80
表4-4-14 對照實驗組B學生之期中評量回饋單用意以及期末使用反應調查結果	81
表4-4-15 期中調查評量回饋單的補救學習資訊使用狀況	82
表4-4-16 期中調查沒有確實按照學習順序來複習錯誤題目的原因	82
表4-4-17 期中調查學生瞭解試題概念結構圖之狀況	83
表4-4-18 期中調查學生對於試題概念結構圖中概念之間關係的瞭解程度	83
表4-4-19 期中調查學生使用試題概念結構圖對數學學習的幫助情況	84
表4-4-20 期末調查學生所認為的補救學習順序用意	84
表4-4-21 學生對於評量回饋單的用意與「補救學習順序」的意義	85
附表1-1 學生問題分析表(四年一班,第四次測驗)	105
附表1-2 學生答題分析(四年一班,第四次測驗)	106
附表1-3 學生得分注意係數(四年一班,第四次測驗)	106
附表1-4 問題被答分析(四年一班,第四次測驗)	107
附表1-5 問題注意係數(四年一班,第四次測驗)	108
附表3-1 學生答題分析表(學生部份)	113
附表3-2 四年一班學生作答狀況	114
附表3-3 學生問題分析表(試題部份)	116
附表3-4 四年一班需修改的題目	117
附表3-5 試題概念階層及教學建議說明	121
附表3-6 學生答題狀況	121
附表3-7 差異係數說明	126
附表3-8 學生問題分析表	127
附表3-9 四年二班學生作答狀況	128
附表3-10 學生問題分析表(試題部份)	129
附表3-11 四年二班需修改的題目	130
附表3-12 學生答題狀況	132
附表3-13 差異係數說明	135
附表5-1 實驗組A的評量回饋單(S-P表+試題概念結構圖)	140
附表5-2 實驗組B的評量回饋單(S-P表)	143
附表5-3 滿分學生的評量回饋單	144

 
圖次
圖2-3-1 S-P表圖形	20
圖2-3-2 由A、B兩區可得注意係數	20
圖2-3-3 學生診斷分析圖	22
圖2-3-4 試題診斷分析圖	22
圖3-1-1 研究架構圖	37
圖3-2-1 研究實施程序	38
圖3-4-1 獨立樣本單因數雙共變量共變異數分析關係圖	45
圖4-1-1 各組成績之變異係數變化	53
附圖2-1 第四次考試之試題概念結構圖(自編題號)	110
附圖2-2 第四次考試之試題概念結構圖(符合考卷題號)	111
附圖3-1 學生注意係數	114
附圖3-2 試題分析	120
附圖3-3 學生注意係數	127
附圖3-4 四年二班試題反應分析	131
附圖5-1 A學生之第五次考試試題概念結構圖	142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丁信中、王雅亮、江世豪、林冠群、洪振方、唐偉成等人(譯)(2004)Joel J. MintzesJames H. WanderseeJoseph D. Noak。促進理解之科學評量:人本建構取向觀點。台北:心理。
王素賢(2004)。高中數學科補救教學教材設計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未出版。
何英奇、毛國楠、張景媛、周文欽(2001)。學習輔導。台北:心理。
余民寧(1992)。試題反應理論的介紹(六):能力量尺。研習資訊,9(5),8-12。
余民寧(1994)。試題反應理論的介紹(十六): IRT的未來。研習資訊,11,7-11。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商鼎文化。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吳幸宜(譯)(2001)Margaret E. Gredler。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台北:心理。
李建億、陳俊源(2003)。概念導引式網際網路學習環境對認知結構影響之研究。南師學報(教育類),37(1),19-37。
李咏吟、邱上真、柯華葳、杜正治、林本喬、陳慶福等人(2001)。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台北:心理。
岳修平(譯)(2001)Ellen D. GagneCarol Walker YekovichFrank R. Yeovich。教育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4版)台北:遠流。
林建平(1998)。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清山(譯)(2003)Richard E. Mayer。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3版)台北:遠流。
林維真(2005)。視覺圖像媒體之簡介。2005年7月9日。取自網址:http://edtech.ntu.edu.tw/epaper/920410/tips/tips_1.asp
林曉芬、余民寧(2001)。國中生在數學代數概念學習之評量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4,303-326。
施良方(1996)。學習理論。高雄市:麗文文化。
柯華葳(主編)(2000)。學習障礙學生輔導手冊。台南:泰成。
涂金堂(2003)。認知診斷評量的探究。南師學報(教育類),37(2),67-97。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景媛(1994)。國中生數學學習歷程統整模式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141-174。
張新仁、邱上真、張酒雄、方吉正、莊麗娟、簡妙娟等人(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心理。
許家驊、邱上真、張新仁(2003)。多階段動態評量對國小學生數學學習促進與補救效益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5(2),141-166。
郭伯臣、劉湘川、許天維(2003)。國小數學科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編號:NSC 91-2520-S-142-001)。
陳李綢(1995)。有效學習策略的研究與應用。學生輔導,38,40-47。
陳錫安(2005)。網路化學習成效分析系統建置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所,未出版,台北。
劉奕樟(2003)。網路多媒體評量與學習診斷系統之建置。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所,未出版,新竹。
蔡秉燁(2004)。從有意義的學習談教材設計。教育研究月刊,2,98-107。
鄭麗玉(2000)。認知與教學。台北:五南文化廣場。
鍾靜蓉(2002)。詮釋結構模式於構造化教材設計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教育科技學系,未出版。
 
英文參考文獻
Black, P., & Wiliam, D. (1998).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5(1), 7-74.
Bransford, J. D. (Ed.). (2004). How people learn: 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 (9 ed.). U.S.: National Academy press.
Etringer, B. D., & Hillerbrand, E. (1995). The transition from novice to expert counselor. Couselor Education & Superision, 35(1), 4-14.
Flavell, J. H. (2004). Theory-of-Mind Development: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Merrill - Palmer Quarterly, 50(3), 247-290.
Gagné, R. M. (1968). Learning Hierarchies.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6, 1-9.
Solso, R. L. (2001). Cognitive Psychology (6 ed.). USA: Allyn & Bacon.
Spencer, S. S. (2006). A Metacognitive Framework for Learning. Retrieved March 8, from http://coe.winthrop.edu/spencers/sue's%20office%20web%20page/metacognition/A%20Metacognitive%20Framework%20for%20Learning.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延後至2006-07-01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延後至2006-07-01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延後至2006-07-01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