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5201118022800
DOI 10.6846/TKU.2011.01271
論文名稱(中文) 運用六標準差改善工廠被UL認證單位評鑑不符合事項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f Nonconforming Assessment for UL Certified Body by Using Six Sigma Management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Management Scienc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2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陳錫德
研究生(英文) Hsi-Te Chen
學號 79862031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5-14
論文頁數 9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李旭華
委員 - 李旭華
委員 - 王瑞琛
委員 - 婁國仁
關鍵字(中) 全面品質管理
六標準差
DMAIC
關鍵字(英) TQM
Six Sigma
DMAIC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隨著產業競爭愈趨嚴峻,企業被迫加入殺價競爭的戰局,以爭取客戶訂單的同時,對於提供給客戶之產品品質,並沒有因此而降低,反而有被要求更高水準的趨勢。面對這「微利時代」的來臨,企業為求生存,必須導入新的品質管理模式,以降低產品生產及品質成本、提高產品品質水準,來強化競爭優勢。當企業滿足了客戶需求的同時,也為本身創造永續經營契機。

「六標準差」(six sigma)之改善活動,崛起於80 年代,其主要利用品質改善手法,強調科學方法的應用,以數據為導向,針對現有問題的流程作改善,以提升產品良率來達到顧客滿意,並為企業達到成本節省和財務效益。

本研究從品質改善的發展趨勢,彙整與六標準差相關的理論與文獻,用以發展研究之方向。並從比較全面品質管理(TQM)及六標準差(6σ)之定義與模式,瞭解兩種不同管理活動之相關性及差異,以確立改善使用之手法。此外,亦對UL相關服務做介紹,以作為本論文之研究基礎。

本研究運用六標準差專案手法之流程步驟DMAIC (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針對個案A公司被UL稽核到之主要不符合事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個案A公司在透過六標準差之管理活動,找出了關鍵因素,並分析出其主要之變異源。並且,主要不符合事項在透過新流程的導入後,獲得顯著的改善;製程能力由改善前1.44 σ提升至2.65σ,亦為公司在財務上帶來實質之效益。
英文摘要
Due to the harsh industrial environment, the enterprises are forced to join the“Low-profit”competition in order to obtain clients’new orders, and higher quality is even requestd by the clients. Hence, enterprises should implement the new quality managerial models by reducing the product manufacturing cost and quality cost as well as impoving product qualit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concept of “Six Sigma” was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in 1980s by mainly adopting quality improvement techniques. It emphasizes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methods plus data-driven. Six sigma management aims to the process improvement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so as to increase the product yield rate and then satisfy customers’demand. It also achieves cost savings and financial benefits for the enterprises.
This research direction is built under the basis of the trend of quality improvement by sorting out the theories and documents with relation to the concept of “Six Sigma”. Starting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definitions and techniques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and Six Sigma (6σ), this research also further comprehends the correla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managemrial models, and then determines the improving method. Besides, the related UL service programs are also introduc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this thesis.
 This research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on-compliance items spotted by UL in company A based on the procedure of DMAIC (Define, Measure, Analyze, Improve, Control) of“Six Sigma”. The result shows that after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Six Sigma”, company A finds out the root cause of the variations. In addition,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the non-compliance items is obtained by implementing the new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manufacturing capacity has been improved from 1.44σ to 2.65σ. The company also obtains real benefits in financial aspec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致謝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限制	2
1.4 研究流程	3
1.5 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2.1 全面品質管理	6
2.1.1 全面品質管理的定義	6
2.1.2 全面品質的發展	9
2.1.3 全面品質的理論基礎	10
2.1.4 全面品質的執行步驟	14
2.1.5 全面品質管理實施成效的關鍵因素	17
2.2 六標準差相關文獻	21
2.2.1 六標準差之簡介	21
2.2.2 六標準差目標之主旨與策略	23
2.2.3 六標準差團隊成員角色及其責任	24
2.2.4 六標準差之執行步驟	26
2.3 六標準差與全面品質管理之比較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3.1 定義(Define, D)	30
3.2 衡量(Measure, M)	32
3.3 分析(Analyze, A)	39
3.4 改善(Improve, I)	41
3.5 控制(control, C)	44
第四章 UL相關服務介紹	46
4.1 UL認證介紹	46
4.2 UL後續品質檢驗服務介紹	47
4.3 UL Sub-assemblies Program介紹	49
第五章 個案分析與探討	52
5.1 個案背景介紹	52
5.2 六標準差專案管理實例驗證	52
5.2.1 定義階段(Define phase)	53
5.2.2 衡量(Measure phase)	56
5.2.3 分析階段(Analyze phase)	64
5.2.4 改善階段(Improve phase)	71
5.2.5 控制階段(Control phase)	8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5
6.1 研究結論	85
6.2 研究發現與貢獻	89
6.3 後續研究建議與未來發展	89
參考文獻	90

表目錄
表2.1  品質的兩種觀點	6
表2.2  全面品質管理基本觀念之構面	7
表2.3  全面品質管理之定義	7
表2.4  品質發展之歷程	10
表2.5  Deming、Juran、Crosby理念比較	14
表2.6  全面品質管理實施成效之關鍵因素	17
表2.7  規格界限與缺點數對照表	22
表2.8  六標準差目標三層面	23
表2.9  六標準差團隊成員的角色及其責任	25
表2.10 六標準差與以往手法之差異	28
表2.11 TQM的陷阱與6σ解決方案之比較	28
表2.12 TQM與6σ管理方案之比較	29
表3.1  FMEA 嚴重度(Severity)等級表	35
表3.2  FMEA 發生度(Occurence)等級表	36
表3.3  FMEA 難檢度(Detection)等級表	36
表3.4  數據特性表	37
表3.5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40
表5.1  因果關係矩陣	58
表5.2  分類量測結果表	60
表5.3  Kappa分析數值	61
表5.4  數據統計表	63
表5.5  6σ轉換表 (改善前)	64
表5.6  數據統計表中各類別不符合之總次數	64
表5.7  因果關係矩陣再分析	68
表5.8  關鍵過程輸入因子之FMEA	70
表5.9  實驗設計試驗數據	72
表5.10 實驗設計之分析結果	73
表5.11 試行數據統計表	79
表5.12 6σ轉換表 (改善後)	81
表5.13 更新後之FMEA	82
表5.14 管制計劃	84
表6.1  六標準差各階段管理步驟之關鍵活動與應用工具	86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4
圖1.2  論文架構	5
圖2.1  全面品質管理步驟	17
圖2.2  製程偏離 ±1.5σ之偏移圖	22
圖2.3  典型的六標準差組織圖	24
圖3.1  定義階段的組成	30
圖3.2  SIPOC過程圖	32
圖3.3  衡量階段的組成	33
圖3.4  分析階段的組成	39
圖3.5  改善階段的組成	42
圖3.6  研究過程架構圖	43
圖3.7  控制階段的組成	44
圖4.1  UL列名標誌	47
圖4.2  UL認可元件標誌	47
圖4.3  VN範本	49
圖4.4  過去生產模式	50
圖4.5  現在生產模式	50
圖4.6  UL Sub-Assembly標誌	51
圖5.1  產品UL認證申請之SIPOC	55
圖5.2  工廠QA人員進行定期稽核之SIPOC	55
圖5.3  UL在工廠進行後續品質檢驗服務之SIPOC	55
圖5.4  產品UL認證申請及QA/UL檢驗人員作稽核之詳細過程圖	56
圖5.5  「產品UL認證申請」之過程圖示	57
圖5.6  「工廠QA人員進行定期稽核」之過程圖示	57
圖5.7  Kappa 分析圖	62
圖5.8  各類別不符合總次數之柏拉圖	65
圖5.9  稽核不符合類別之因果圖	66
圖5.10 因果矩陣/過程的輸出之柏拉圖	67
圖5.11 因子效應柏拉圖	74
圖5.12 主效應圖	75
圖5.13 交互作用圖	75
圖5.14 立方圖	76
圖5.15 Sub-assemblies spec.樣本	77
圖5.16 半成品/準系統外包裝箱的圖面樣本	78
圖5.17 改善前/後之柏拉圖比較	80
圖5.18 改善後之過程圖	81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李傳政 (2002),「品質的趨勢/全面品質保證手冊」,中國生產力中心出版,3-8。
2.李旭華 (2009),「品質管理」,滄海書局,台中。
3.林志良 (2009),「晶圓切割製程的穩健設計 - 六標準差與田口實驗設計的應用」,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
4.胡瑋珊譯 (2002),「標準差設計」,Subir Chowdhury 原著,經濟新潮社。
5.曹健齡 (2000),「全面品質管理」,中國生產力中心主編,台北。
6.張耿通 (2003),「全面品質管理與六倍標準差實施方案之比較分析 - 以台灣地區之企業為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7.崔懷芝 (2007),「量表信度的測量:Kappa統計量之簡介」,中國醫藥大學生統E報。
8.陳瀅中 (2007),「運用六標準差DMAIC方法提昇印刷電路板底片品質之研究」,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9.陳清章 (2006),「運用結構方程模式探討領導型態、組織文化、全面品質管理以及組織承諾之關係 - 以塑膠製造業為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陳高山 (2002),「應用Six Sigma 方法於企業作業流程的改善」,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11.陳順宇 (2002),「實驗設計」,初版,華泰,台北
12.黃國材 (2002),「六標準差在製造業之應用-以CST公司為例」,大葉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3.黃瑞堂 (2005),「以ISO 品質管理系統為基礎導入TQM 成功關鍵因素研究 - 台灣半導體產業為例」,勤益技術學院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傅尚裕譯 (1998),「科技管理快易通The Fast Forward MBA in Technology Management」,麥格羅.希爾出版社。
15.葛迺駿譯 (2001),「我懂了!六標準差The Power of Six Sigma」,Subir Chowdhury,經濟新潮出版。
16.詹昭雄 (2002),「從 TQM 轉換至 6σ之要點」,品質月刊,38卷 2 期,86-88,2月。
17.鄭榮郎 (2004),「建立對6σ的基本認識,從6σ推動組織談起」,品質月刊,第三十八卷,第四期,第57-59 頁。
18.鄭榮郎、郭倉義 (2001),「六個希格碼建構企業競爭優勢」,管理雜誌,第326 期,第78-80 頁。
19.樂為良譯 (2001),「六標準差The Six Sigma Way」,麥格羅. 希爾出版社。
20.樂為良譯 (2002),「The Welch Way」,Jeffrey A, Krames,麥格羅.希爾出版社。
21.樂為良譯 (2002),「六標準差團隊實戰指南」,P.S.Pande, R.P.Neuman, and R.R.Cavanagh,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
22.樂為良譯 (2006),「六標準差(奇異、摩托羅拉等頂尖企業的高績效策略)」,Peter S. Pande, Robert P.Neyman, Roland R. Cavanagh着,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23.蔡永富 (2008),「應用六標準差於耐熱瓶製程改善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4.劉特傑 (2005),「六標準差於維修良率提昇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論文。
25.簡聰海著 (2001),「全面品質管理」,初版,高立,台北。
26.戴久永著 (2005),「全面品質管理」,滄海書局,台中。
27.「綠帶人員訓練教材」 (2003),明根值六希格馬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部份
1.Ahire, S. L., Golhar, E. Y., & Waller, A. (1996)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QM Implementation Construct”, Decision Science, 27(1). 28-33.
2.Albert, C. H. (1992) “The Proverbs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Recharting the Path to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XVI(1), 25-37.
3.Crosby, P. B. (1984) “Quality without tears: the art of hassle-free management“, Mcgraw-Hill, New York.
4.Deming,W.E. (1986) “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 Position“, MIT Center for Advanced Engineering, Cambridge.
5.Feigenbaum, A.V. (1961) “Total Quality Contro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McGraw-Hill, New York.
6.Feigenbaum, A.V. (1983) “Total Quality Control“, Third Edition, McGraw-Hill, New York.  
7.Fok, L.Y., Fok, W. M. and Hartman, S. J. (2001)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38, pp. 355- 371.
8.Forrest W., Breyfogle III (1999) “Implementing Six Sigma: Smarter Solutions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Wiley, New Jersey.
9.Juran, J. M. (1989) “Universal Approach to managing for Quality: The Quality Trilogy”, Executive Excellence, pp. 15-17.
10.Ozden, B. and Birsen, K. (2007) “An Analytical Network Process-Based Framework for Successful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An Assessment of Turkis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adiness”, Production Economics, pp. 79- 96.
11.Pande, Peter S. Robert P. Neuman, and Roland R. Cavanagh (2001) “The Six Sigma Way”, McGraw-Hill, New York.
12.Powell, T. (1995)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s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view and Empirical Stud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6, P. 15-37.
13.Richardson, T. L. (1997)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New York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pp. 94.
14.Saylor, J. H. (1992) “TQM field manual”, McGraw-Hill, New York.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