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3200811474000
DOI 10.6846/TKU.2008.00585
論文名稱(中文) 建立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之探討─以海峽西岸經濟區為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Set up the discussion of the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in economy and trade of two sides - Regard economic zone of west bank in the straits as case stud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1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林依瑄
研究生(英文) Yi-Syuan Lin
學號 69425012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1-18
論文頁數 12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五岳
指導教授 - 范志強
委員 - 陳德昇
委員 - 陳建甫
關鍵字(中) 整合理論
政治經濟學
產業分工
關鍵字(英) Whole Rational Theory
Political Economy
The Industry Divides the Work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已經是一種無法阻擋的趨勢,然而經濟全球化下不但使得整合與衝突同時並存,而區域經濟整合的意識也隨之跟著抬頭,因為地方分權化與邊陲化也使得許多資源分配失去平衡,各地區為鞏固自己的特有利益,不論是美州、歐洲還是亞洲也興起了一股區域間的整合浪潮。
然而面對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身為世界貿易的重要成員,台灣無法置身事外。不過,眾所皆知台灣在與各國洽談FTA時常面臨許多困難,除了不同的經貿因素制約外,與兩岸政經關係特別是中國大陸的國際政經影響力有著極密切關係。台灣除了要積極與主要貿易伙伴洽談FTA之外,一般認為兩岸經貿關係能否正常化,乃至以日益頻繁互賴的兩岸經貿關係能否建立起進一步經濟合作機制,不僅對兩岸政經關係有著深遠的影響,對台灣跟東亞主要貿易伙伴洽談FTA也有關鍵的連帶作用。
兩岸的學者專家都對於兩岸經貿合作機制做出一番評估與提出不同見解,因而有「兩岸共同市場」、「大中華經濟圈」…等等提案,但這些合作機制都是需要一個過程來漸漸達成的,所以近年來便有藉由「海峽西岸經濟區」試行以逐步達成兩岸經貿合作機制。本論文就是以政治經濟學為途徑,經由政治與經濟兩種層面,探討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可行性,及對於建立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之作用。
英文摘要
Since entering 21st century,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 kind of trend that can't be stopped. However,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kes many new problem and challenge. For example, resource allocation overbalances in a lot of areas and countries. Under this trend, each area is in order to protect oneself, no matter American state, Europe or Asia appears “The Area Combining”.
However, Taiwan has important status in global trade, so it is unable to sit on the sidelines. But a lot of people know that Taiwan often faces a lot of difficulties about negotiating FTA with various countries. Except that different economic and trade factors are restricted, the intervention of China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oo. Besides negotiating FTA with various countries actively, trading ties of Taiwan and China will be normalization or not? These factors will make a great impact in the future.
Scholars of Taiwan and China have many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rading ties on two sides. For example, “Common markets of two sides” and “Greater China's economy enclosing”…, all these are very important theories. “Economic zone of west bank in the straits” is one of them too. The article uses political economy to discuss “Economic zone of west bank in the straits”. How i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zone of west bank in the straits” in the future? Good or bad? These are focal points of the articl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5
第五節 研究架構..................................................................................................5
第二章 全球化下區域整合之探討............................ 8
第一節 整合理論概述..........................................................................................9
第二節 區域經濟整合理論................................................................................14
第三節 相關區域整合概述................................................................................17
第三章 兩岸經貿互動與合作機制........................... 26
第一節 兩岸經貿交流現況................................................................................26
第二節 兩岸經貿政策及其影響........................................................................33
第三節 兩岸經貿合作機制概述........................................................................42
第四章 海峽西岸經濟區與中共對台政策..................... 47
第一節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設立背景................................................................47
第二節 海峽西岸經濟區具體內容....................................................................52
第三節 海峽西岸經濟區相關對台政策............................................................67
第五章 從海峽西岸經濟區看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之建立......... 78
第一節 從兩岸經濟層面考量探討海峽西岸經濟區........................................78
第二節 從兩岸政治層面考量探討海峽西岸經濟區........................................82
第三節 從政治經濟角度評估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可行性................................8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研究結論..............................................................................................91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93
參考書目:.............................................. 95
附 錄: .............................................. 101
附錄一: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綱要................................................................101
附錄二: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決定........119

表 次
表2- 1 經濟整合類型比較...................................16
表2- 2 歐盟簡史...........................................17
表2- 3 歐盟會員國列表.....................................20
表2- 4 亞洲各國所簽訂之區域貿易協定國家一覽表.............23
表2- 5 東亞主要經濟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狀態.................25
表3- 1 我國對外投資統計─國家(地區)別.....................28
表3- 2 臺商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統計.........................29
表3- 3 兩岸信件往返統計...................................30
表3- 4 兩岸經濟交流統計速報(96 年10 月份)..................32
表3- 5 大中華經濟圈的構想(以自由市場為主) .................43
表4- 1 臺商對中國大陸投資統計─地區別.....................49
表4- 2 福建對台貿易依存度.................................50
表4- 3 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構想演進.........................52
表4- 4 海峽西岸經濟區GDP及三級產業增加值...............59
表4- 5 海峽西岸經濟區三級產業結構比例(第一:第二:第三) ...59
表4- 6 海峽西岸經濟區工業、農業及服務業指標...............60
表4- 7 海峽西岸經濟區三大需求指標.........................62
表4- 8 海峽西岸經濟區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64
表4- 9 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趨勢預測表...............65
表5- 1 中國大陸各經濟區的國內生產總值.....................79
圖次
圖2- 1 歐盟會員國地圖.....................................21
圖3- 1 兩岸貿易總額(2001 年~2007 年8 月) ...................26
圖3- 2 台灣進出口對大陸市場依賴程度(2001 年~2007 年8 月) ...27
圖3- 3 兩岸通話數量統計...................................31
圖3- 4 台灣人民赴大陸地區旅遊人數統計.....................31
圖3- 5 大陸人民來台人數統計...............................31
圖4- 1 海峽西岸經濟區示意圖...............................51
圖4- 2 兩岸經濟一體化可能歷程.............................70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目
(一)專書
1. 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國大陸與亞太經濟整合對我國產業發展之影響評估(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2005年12月21日)。
2.中華經濟研究院,製造業廠商赴大陸投資行為轉變及政府因應政策之研究─以電子資訊業為例 (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2003年)
3. 王敏主編,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發展(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
4. 包宗合、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9年3月)。
5. 共黨問題研究叢書編輯委員會編,中共對台工作研析與文件彙編 (台北:法務部調查局,1994年2月)。
6. 吳新興,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5年8月)。
7. 宋鎮照,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9月) 。
8. 李明軒、陳雅慧、盧智芳等著,WTO與兩岸競合 (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月31日) 。
9. 李非,海峽兩岸經濟一體論(台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7月) 。
10. 李非,海峽兩岸經濟合作問題研究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7月)。
11.李英明編,第二屆兩岸遠景論壇『WTO架構下的兩岸經貿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2年10月) 。
12.周育仁,政治與經濟之關係─台灣經驗與其理論意涵(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3年)。
13.林祖嘉,兩岸經貿與大陸經濟(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0月)。
14.耿慶武,中國區域經濟發展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6月)。
15.袁鶴齡,全球化VS區域化:亞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契機與挑戰(台中: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0月)。
16.高希均主編,兩岸經驗20年:1986年以來兩岸的經貿合作與發展 (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7月)。
17.高長,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4年8月)。
18.高長,「製造業赴大陸投資經營當地化及其對台灣經濟之影響」,經濟情勢計評論季刊,第七卷第1期(2001年),頁138-173。
19.張志南、李閩榕主編,海峽西岸經濟區熱點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9月) 。
20.張志南、李閩榕主編,海峽西岸藍皮書─2006年: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報告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2月)。
21.彭懷恩,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5年3月) 。
22.張亞中,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10月)。
23.張亞中,兩岸統合論 (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8月)。
24.許惠祐、林貴美合編,實用兩岸投資法規彙編 (台北:海基會,1994年)。
25.陳添枝主編,自由貿易區與國際政治經濟(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2007年)。
26.郭瑞華,中共對台工作組織體系概論(台北:法務部調查局共黨問題研究中心,1999年6月)。
27.陳德昇,兩岸政經互動(台北:永頁出版社,1994年6月)。
28.景祥祜、唐代彪主編,中華經濟圈的形成與願景(台中:逢甲大學出版社,2003年)。
29.黃枝連,打造台灣─二十一世紀海峽兩岸關係新探 (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2年2月)。
30.黃建忠、馬元柱主編,海峽西岸經濟區概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
31.黃紹臻,海峽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12月) 。
32.劉相平,經濟全球化與兩岸經貿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12月)。
33.練卜鳴,中國區域經濟的四大亮點:福建廈門的未來展望(台北:成信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5月) 。
34.鄭竹園,大陸經濟改革與兩岸關係(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4月初版) 。
35..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36.蕭全政,政治與經濟之整合(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8年)。
37.蕭萬長,一加一大於二─邁向兩岸共同市場之路 (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0月) 。
38.戴萬欽主編,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和平與發展的展望 (淡水: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時英出版社,2006年3月) 。
39.嚴正、馬照南、孫寶臣主編,海峽經濟區探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8月)。
(二)期刊論文
1. 吳新興,「整合理論:一些概念性的分析」,中國事務,第五卷第五期 (2001年7月)。
2. 林姿茵,「中共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之探研」,中共研究,第40卷第5期,2006年5月。
3. 林德昌,「海峽兩岸的經貿投資與政經互動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2期(1997年2月)。
4. 孫明德,「中國十一五規劃之「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前景及其可能限制」,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6期,2006年6月。
5. 徐文路,「兩岸共同發展海峽西岸經濟特區之評估」,中華歐亞基金會研究通訊,第9卷第5期,2006年5月。
6. 郭瑞華,「海峽西岸經濟區評析」,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4期,2006年4月。
7. 陳德昇,「大中華經濟圈的構想、障礙與評估」,美國月刊,第8卷第7期(1999年4月)。
8. 童振源,「海峽西岸經濟區之評估與展望」,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第13期 (2006年3月)。
9. 盧倩儀,「區域整合理論知比較與評析」,美歐季刊,第12卷第1期 (1997年)。
10.蕭萬長,「兩岸共同市場的理念與實踐」,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第13期(2006年3月)。
 (三)研討會論文
1. 吳能遠,「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兩岸經貿合作」,發表於第十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與廈門對台出口商品交易會─海峽兩岸經貿論壇(廈門: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等,2006年4月8日)。
2. 吳瑞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型與行」,發表於第十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與廈門對台出口商品交易會─海峽兩岸經貿論壇(廈門: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等,2006年4月8日)。
3. 李非,「兩岸經貿合作的現狀、問題與發展思路」,發表於2005-06年度台灣經濟與兩岸經濟合作發展研討會(天津: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2005年10月15-16日)。
4. 李非,「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探討」,發表於第十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與廈門對台出口商品交易會 (廈門: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等,2006年4月8日)。
5. 李祖嘉,「台商在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角色」,發表於第十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與廈門對台出口商品交易會─海峽兩岸經貿論壇(廈門: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等,2006年4月8日)。
6. 張五岳,「建立兩岸經貿合作機制,邁向兩岸共同市場」,發表於第十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與廈門對台出口商品交易會─海峽兩岸經貿論壇 (廈門: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等,2006年4月8日)。
7. 童振源,「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戰略」,發表於第五屆兩岸遠景論壇─東亞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主辦,2005年11月23日)。
8. 華曉紅,「經濟全球化下的兩岸經貿關係─兼論兩岸經貿合作機制」,發表於第十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與廈門對台出口商品交易會─海峽兩岸經貿論壇(廈門: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等,2006年4月8日)。
9. 魏艾,「東亞區域結構變遷下的兩岸經貿關係」,發表於展望兩岸經貿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與致理技術學院主辦,2004年10月14-15日)。

 (四)學位論文
1. 夏樂生,「中共現階段對台灣經貿政策之研究1979~1995」,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7月)。
2. 席代麟,「我國大陸經貿政策形成之機制及政策演變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3. 劉生仁,「兩岸經貿關係發展之研究(1979~2001)─整合理論觀點」,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4. 藍玉春,「法德關係與歐洲政治統合」,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2年6月)。
8. 林若雩,「台灣在東亞區域整合的危機與討戰」,發表於第五屆遠景論壇:東亞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等,2005年11月23、24日)。
10.施建生,「經濟與政治」,發表於台灣與兩岸經濟合作發展研討會(天津:南開大學主辦,2005年10月15-16日)。
(五)報刊及網路資料
1. 「大陸專業人士來台手續簡化」,自立早報,1997年8月23日,第8版。
2. 「大陸熱逐漸回溫!經濟部因應 將緊縮專案審核空間」,經濟日報,1997年2月17日,第2版。
3. 「明年總統大選前中共將持續文攻武嚇」,聯合報,1995年11月12日,第2版。
4. 「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成立」,人民日報(海外版),1993年1月14日,第5版。
5. 「國務院關於鼓勵台灣同胞投資的規定」,人民日報,1988年7月7日,第5版。
6. 「張五岳:胡錦濤報告 硬的沒更硬軟的更軟」,中央社,2007年10月15日。
7. 「許嘉棟吳文雅對成立兩岸自由貿易區樂觀其成」,中央社,2002年1月30日。
8. 「新階段的台灣經驗已經展開─李總統在全國經營者大會致詞全文」,中央日報,1996年9月15日,第2版。
9. 「經貿部對台關係司元旦起正式工作」,大公報,1989年2月2日,第10版。
10. 「對台灣地區小額貿易的管理辦法」,人民日報(海外版),1993年10月13日,第5版。
11. 工商時報, 2006年3月14日,A6版。
12. 白德華,〈海峽西岸經濟區  戰略意義大〉,《中國時報》,2006年1月16日,版A13。
13. 李春,〈台商貸款王文洋拔得頭籌〉,《聯合報》,2006年1月16日,版A13。
14. 童振源,〈展望海峽西岸經濟區〉,《蘋果日報》,2006年1月17日。
15. 《2004東協國家統計年鑑》,東協網站 ,〈http://www.aseansec.org/〉。
16. 〈大中華經濟圈〉,南方網新聞中心,〈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www.southcn.com/news/hktwma/zhuanti/cepa/circle/200312231164.htm〉。
17. 〈工商總局26條措施助推海西市場迸發出新活力〉,福建日報,〈http://www.fujian.gov.cn/zwgk/ztzl/hxxajjq/zthx/200709/t20070904_31433.htm〉。
18. 〈本屆海交會最大亮點--國務院批准臺灣農產品免稅直航進福建展銷〉,海峽西岸經濟區網站,2005年5月18日,〈http://www.fujian.gov.cn/zwgk/ztzl/hxxajjq/zthx/〉。
19. 〈民航總局支援兩岸直航包機 優先使用福建機場〉,新華社,2007年4月6日,〈http://www.fujian.gov.cn/zwgk/ztzl/hxxajjq/zthx/index_3.htm〉。
20. 〈政策緊縮島內環境惡化八成台商仍選登陸〉,《新華網》,2006年1月9日,〈http://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6-01/06/content_4016266.htm〉。
21. 〈海西區首次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福建日報,2007年10月16日,〈http://www.fujian.gov.cn/zwgk/ztzl/hxxajjq/zthx/200710/t20071016_39349.htm〉。
22. 〈海西建設為兩岸共同市場建設提供新契機〉,人民網,2006年4月10日,〈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0/4284990.html〉。
23. 〈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綱要(試行)〉,華夏經緯網,2006年3月8日,〈http://big5.huaxia.com/zt/sw/06-006/2006/00430123.html〉。
24. 〈海峽西岸經濟區聚閩港台優勢〉,大公網,2004年6月23日,〈http://www.takungpao.com/news/2004-6-23/GW-274897.htm〉。
25. 〈商務部:部分對台小額貿易點將試行更開放政策〉,新華網,2007年9月27日,〈http://www.fujian.gov.cn/zwgk/ztzl/hxxajjq/zthx/index_2.htm〉。
26. 〈國台辦、商務部、農業部正式批復設立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福建日報,2005年7月19日,〈http://www.fujian.gov.cn/zwgk/ztzl/hxxajjq/zthx/index_4.htm〉。
27. 〈國家開發銀行將重點支持福建4個台商投資區發展〉,新華網,2007年7月7日,〈http://www.fujian.gov.cn/zwgk/ztzl/hxxajjq/zthx/index_2.htm〉。
28. 〈國稅總局出臺優惠政策支援海西經濟區建設〉,新華網,2007年8月20日,〈http://www.fujian.gov.cn/zwgk/ztzl/hxxajjq/zthx/index_2.htm〉。
29. 〈福建省建設“兩個先行區” 臺胞創業樂在海西〉,福建日報,〈http://www.fujian.gov.cn/zwgk/ztzl/hxxajjq/zhdt/200801/t20080103_51943.htm〉。
30. 王宗銘,〈中共提倡海峽西岸經濟區  陸委會:統戰意涵大於經濟利益〉,《東森新聞網》,2006年3月27日,〈http://www.ettoday.com/2006/03/27/10844-1921989.htm〉。
31. 江睿智,〈杜哈回合談判喊卡不利台灣〉,《中時電子報》,2006年10月23日,〈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html〉。

二、英文書目
1. Aseem Prakash and Jeffrey A. Hart,eds.,Globalization and Govermance(London:Rtoutledge London ,1999)
2. David Mitrany, A Working Peace System: An Argument for the 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Chicago: Quadrangle Books, 1996)
3. James E. Daugherty & Robert. Pfaltzgraff. Jr.,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Y.: HARPER & Row Publishers, 2ed,1981)
4. Karl W. Deutsch,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Hall, 1968)
5. Reginald J. Harrison, Europe in Question: Theory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N.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74)
6. Royce A. Singleton, Jr. and others, Approaches to Social Researc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7. Adler, Emanuel, and Michael Barnett,“Security Communities 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in Adler, Emanuel, and Michael Barnett, eds. Security Communiti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8. Charles Pentland,“Functionalism and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Integration,”in A.J.R. Groom& Paul Taylor ed.,Functionalism:Theory and Practi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Y.: Crane, Russak & Company,Inc.,197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