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2201219282100
DOI 10.6846/TKU.2012.00772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對東協戰略研究(2002-2011)
論文名稱(英文) Study on China’s Strategy to ASEAN from 2002 to 2011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1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黃賢國
研究生(英文) Hsien-Kuo Huang
學號 79633006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1-02
論文頁數 21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
委員 - 朱新民
委員 - 高輝
關鍵字(中) 胡錦濤
東協戰略
多邊機制
M型戰略
安全合作
關鍵字(英) Hu Jing Tao
ASEAN Strategy
Mmultilateral Mechanism
MShape Strategy
Security Cooper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冷戰結束後,國際環境朝向和平的秩序發展,在鄧小平「韜光養晦、絕不當頭」對外發展戰略思維指導下,中共深知若沒有穩定周邊安全環境,便無法實現其和平發展之目標。東南亞國家不論從歷史、地緣或是社會文化等層面來看,與中國有著密切的往來。然隨著九一一事件爆發,美國調整全球戰略布局,並藉反恐重返東南亞地區,而印度「東進政策」亦對中共西南邊境產生壓力,加上國內經濟快速發生,石油需求量不斷攀升,維持穩定油源管道成為中共重要課題之一。在內外部因素影響之下,具戰略地緣位置東南亞國家,已成為中共積極拉隴目標,故胡錦濤時期,藉由政治上參與東協多(雙)邊對話與組織,經濟上成立東協十加一自由貿易區、開發次區域經濟合作,安全上緩解南海主權爭議、強化雙方在傳統與非傳統的安全合作等等作為,來突破美、日、印等大國包圍與遏止。
對東協國家而言,既需要中共廣大市場來帶動區域內經濟發展,惟又深怕中共國力提升對此區域產生威脅,故部分成員國藉與美國、日本、印度與俄羅斯保持密切互動,以牽制中共對區域之影響力。所以東協與中共之互動,存在著既積極又保守的態度。臺灣面對東亞區域整合趨勢,為避免產生邊緣化危機,政府應更採取積極作為,透過ECFA、TPP等合作來增進與東協國家互動,確保國家整體利益與安全。
英文摘要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moved toward the peace after cold war.under the principle “hide one’s capability” advocated by deng xiao-ping,China understands that it can not achieve the peaceful development without a stable pepherial surrounding. ASEAN’s relation with china is very close in terms of historic,geographic and cultural viewpoints.However,after 911 the US adjusted its global strategic deployment and returned to the southeast Asia by means of counterterrorism.India’s “look east”policy posed a threat to china’s southwest border as well.China’s  need for petroleum is getting higher with its rapid domestic economic growth.To stabilize the petroleum transport become china’s important mission. Under the effects of both exterior and interior factors,ASEAN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for china to  butter up.therefore, during HU’s term china takes part in the   ASEAN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uch as ARF,10+1 FTA and so on to break US containment.
For ASEAN,it welcome china’s huge market to heat up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 it also scares that china ‘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would threaten the local security. Parts of the Asean members keep a close contact  with big nations such as US,Russia and Japan to decrease china’s influence.Therefore Interaction between ASEAN and china is both aggressive and conservative. In the face of the trend of east asia intergration,our government should take aggressive messures such as ECFA and TPP to promote interaction with ASEAN to protect our national interes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4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                                         1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7
第二章  中共對東協戰略之演變                 					21
第一節	毛澤東時期         						        	21
第二節	鄧小平時期     								       26
第三節	江澤民時期                                       32
第四節	小  結                                           39
第三章  影響中共對東協戰略之因素                              41
第一節	   國家安全戰略轉變     									42
第二節	   能源需求安全考量   				                 46
第三節	美國全球安全戰略調整                             52
第四節	印度之崛起							                 56
第五節	小  結								                 64
第四章   中共對東協戰略作為- 政治層面  							67
第一節	胡錦濤外交戰略									       67
第二節		增進政治互信交流       								72
第三節		強化參與東協對話機制         						81
第四節	小  結                                           92
第五章   中共對東協戰略作為- 經濟層面                        95
第一節	緊密雙邊經貿互動                                 95
第二節    建立自由貿易區		                     			102
第三節    次區域經濟合作-M型戰略                         110
第四節    小  結                                          124

第六章	中共對東協戰略作為- 安全層面                       125
    第一節    強化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合作                        125
    第二節    減緩區域主權爭議-南海問題                      133
    第三節    增進雙邊軍事交流互信                            147
    第四節    小  結                                          152
第七章   結  論														155
附錄																	163
	附錄1	中共關於新安全觀的立場文件								163
	附錄2	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166
	附錄3	解決麻六甲運輸困境的替代方案(東南亞地區)				168
	附錄4	落實中共-東協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的
	       行動計畫										          170
附錄5	東亞峰會歷屆會議情況					                 185
附錄6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186
附錄7  亞太、歐美地區經濟整合情形                         196
附錄8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昆明宣言》 198
附錄9  中共與東協關於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聯合宣言           200

參考書目															   203
表目錄

表 1-1  	國際建制學派之理論比較									 13
表 4-1 	中共與東南亞國家之外交互動情勢						    73
表 4-2 	中共與東協互動關係的進展  						  	    76
表 4-3 	中共與東協間重要官方合作協議				           79
表4-4     東協與中共十加一合作進程                            83
表5-1     2002-2010年中共對東協貿易額統計                    98
表 5-2 	東協十國與中共各自貿易優勢所在                      99
表 5-3 	東協與各國FTA現狀                                 105
表5-4     中共與東南亞各國的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               111
表 5-5  	湄公河流域國家概況                                 120
表 6-1 	中共與東南亞各國之雙邊合作機制與軍事交流           129
表 6-2    南海爭端國對主權的主張                             138
表 6-3	   中共與東協國家於南海地區衝突表                     141

圖目錄

圖1-1     系統理論簡化模型                                   16
圖1-2     論文研究架構圖                                     16
圖3-1     南海鄰近國家宣稱的海域與南海油氣資源圖             48
圖 5-1    中共-東協「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示意圖            112
圖 5-2    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	                              113
圖 5-3		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意圖                            116
圖 5-4		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示意圖								   119
圖 6-1		南海群島概圖                                       134
圖 6-2    南海地區資源                                       136
圖 6-3    各國佔領南沙群島相關位置圖                         14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王子昌,東盟外交共同體主體及表現,北京:時事出版社,2011年。
王志等,次區域開發與合作。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
王士彔、王國平,走向21世紀的東盟與亞太-東盟的發展趨勢及其對亞太的影響。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
王高成,兩岸形勢下的國家安全戰略,臺北:淡大戰略所,2009年。
中共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國際戰略形勢分析(2009/2010)。北京:時事出版社,2010年。
古小松,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古小松,廣西參與建設「南寧-河內-海防」經濟走廊研究。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7年。
巨克毅,東亞戰略格局與臺海安全。台北: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朱聽昌,中國地緣戰略地位的變遷,北京:時事出版社,2010年。
朱雲漢、賈慶國,從國際關係理論看中國崛起,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1999年。
宋鎮照,東南亞區域研究與政治經濟學。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7年。
宋鎮照,變動中的中國、臺灣與東南亞之新三角關係:政治VS經濟、發展VS安全、區域化VS全球化之策略思維。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9年。
杜新,關聯經濟-一種新的財富視野。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年。
吳士存,南海問題文獻彙編。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
房廣順,中國國際戰略新論。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5年。
侯振宇、楊鵬,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發展概覽,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韋紅,地區主義視野下的中國-東盟合作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韋民,民族主義與地區主義的互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高金鈿,國際戰略學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翁明賢,解構與建構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研究(2000-2008)。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徐瑜,不朽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
崔立如,東北亞地區安全政策及安全合作構想,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張學明,冷戰後中共安全關係的變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臺北:生智文化事業,1999年。
陳亞琴,東盟自由貿易區與雲南對外開放。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
陳添枝,自由貿易區與國際政治經濟。臺北:遠景基金會,2007年。
陳鴻瑜,東南亞國家協會之發展,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1997年。
康紹邦 宮力,國際戰略新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
曹雲華、唐翀,新中國—東盟關係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
張蘊岭,中共與周邊國家:構建新型伙伴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陸建人,東盟的今天與明天—東盟的發展趨勢及其在亞太的地位。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年。
黃朝翰(新加坡),中國的東南亞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
傅耀祖、顧關福,中共國際關係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葉至誠、葉立程,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
楊志恆等著,我國應有的南海戰略。臺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楊成緒,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透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頁232。
楊武,當代東盟經濟與政治。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楊毅,中國國家安全戰略構想,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
楚樹龍、金威,中國外交戰略和政策,北京:時事出版社,2010年。
廖少廉 陳雯 趙洪,東盟區域經濟合作研究。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3年。
廖雪鳳,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千華數位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潘一寧等著,國際因素與當代東南亞國家政治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閻學通 金德湘,東亞和平與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閻學通、孫學峰,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蔡東杰,當代中共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顧長永,臺灣與東南亞的政治經濟關係:互賴發展的順境與逆境。臺北:風雨論壇出版社,2000年。
顧長永,東南亞政府與政治,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
Alan Collins著,楊紫函譯,東南亞的安全困境。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Andrew J. Nathan、Robert S. Ross 著,何大明譯,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對安全的尋求(臺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7年)
Earl Babbie著,李美華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2004年。
Hans Binnendijk,Ronald N Montaperto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戰略趨勢,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二)期刊論文
王小民,<冷戰後亞太多邊安全面臨的挑戰和前景>,東南亞,2001年第1期,頁1-6。
王光厚,〈東盟合作安全問題分析〉,國際政治,2004年第10期,頁100-105。
王明進,<中國對多邊外交認識及參與>,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5期,頁41-46。
王軍 閻靜,<三個世界理論及毛澤東的外交謀略>,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學報(社會開學版)。2002年第4期,頁55-58。
王高成,「東協與亞太區域安全」,問題與研究,1995年第34卷,第11期,頁61-67。
方長平,<多邊主義與中國周邊戰略>,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5期,頁47-52。
方柏華,<東盟軍事力量近期迅速增強的情況極其原因淺析>,東南亞研究,1993年第2期,頁15-17。
成思危,<經濟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下的中共與東亞國家合作>,國際問題研究。2006年第2期,頁1~4。
江啟臣,<「東協-中共FTA」與台灣應有之策略思維>,當代中共研究通訊。第4期,頁18-21。
李國雄,<中共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政治經濟分析>,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第12期,2005年3月,頁14~19。
李金明,〈南海問題的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東南亞研究,2010年第1期,頁35-41。
李玫憲,〈東協推動信心建立措施的困境與作法:從國際關係三大理論分析〉,全球政治評論,2008年,第22期,頁127-166。
沈偉烈,<中國未來的地緣戰略之思考>,中國外交。2001年第12期,頁16-17。
何慧剛,〈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效應分析〉,雲南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頁59-62。
季國興,<關於東南亞海域的爭議極其研究>,東南亞研究,1991年第2期,頁15-17。
邱丹陽,<中共-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構建及意義>,國際問題研究。2004年第2期,頁19。
金霞,〈從比較法的角度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爭端解決機制〉,經濟問題探索,2011年第3期,頁165-168。
吳杰偉,〈中國對東盟國家的援助研究〉,東南亞研究,2010年第1期,頁42-48。
吳玲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貿合作:區域主義與霸權之間的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4卷,2005年第5期,頁1-23。
吳玲君,〈東協國家與東亞經濟合作:從「東協加三」到「東亞高峰會」〉,問題與研究,2007年第46卷第2期,頁117-135。
吳德美、曾聖文,〈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對東協經濟發展影響〉,問題與研究,2005年第44卷第3期,頁57-89。
周士新,<試論中國對東盟的合作安全政策>,創新。2010年第2期,頁5-9。
俞亞克,<論戰後美國與東南亞的關係>,東南亞研究,1991年第3期,頁22-25。
孫曉玲,〈印度-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緣起、現狀及影響〉,東南亞研究,2010年第3期,頁67-72。
孫祥華,〈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的新發展〉,國際問題研究,2010年第3期,頁1-7。
郭新偉,<論中共領導核心的國際戰略思想及其發展>,理論月刊。2010年第3期,頁22-24。
高少凡,<中共崛起與東協/東亞區域整合的迷思>,中共研究。2010年第1期,頁77-91。
唐世平、張蘊嶺,<中共的地區戰略>,世界政治與經濟。第6期,2004年,頁8~13。
陳峰君,〈加強中共與東盟合作的戰略意義〉,國際政治研究。2004年第1期,頁25。
陳鴻瑜,<2005年東亞峰會評析>,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1期,2006年1月,頁8~10。
陳東曉,〈國際安全格局的演變及中國與大國關係的機遇和挑戰〉,國際問題研究,2010年第6期,頁34-40。
許堅、張二震,2005/2。〈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新政治經濟學分析〉,《財經學院學報》,2005年2月(總第115 期),頁13-17。
陸建人,〈東盟在美國亞太戰略中的地位及布希政府的東盟政策〉,東南亞研究。2003年第5期,頁27。
曹云華,<在東亞新格局中的中共—東盟合作>,東南亞研究。2004年第2期,頁18。
張克華,<中國崛起挑戰美國政策與地位>,中共研究。2005年第39卷第1期,頁21~25。
張青,<中國與東盟外交紀實>,東南亞縱橫。2005年第5期,頁1-4。
張學剛,<南海:共同開發大步走>,世界知識。2005年第7期,頁32-33。
張蘊嶺,<對東亞合作發展的再認識>,當代亞太。2008年第1期,頁4-20。
童振源,〈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問題與研究。2006年3、4月,頁55。
賀聖達,〈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構與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東南亞縱橫,2002年第7期,頁1-8。
黃奎博,〈冷戰後中共與東南亞國協之政治合作〉,國際關係學報,2000年15期,頁173-214。
楊仁飛,<馬六甲海峽問題的最新發展及對南海問題的啟示>,東南亞縱橫。2004年第9期,頁38-43。
董漫遠,〈發展中大國的戰略作用〉,國際問題研究,2010年第3期,頁8-14。
葉樹光,<試析我國在大湄公河投資經營現狀、障礙及應對策略>,東南亞縱橫。2006年第3期,頁52~54。
劉興華,<東亞共同體:構想與進程>,東南亞研究。2006年第1期,頁93~95。
趙文騮,<東南亞力量平衡格局的變化與東盟所面臨的難題>,東南亞研究,1991年第3期,頁33-37。
滕建群,〈論中美關係中的第三方因素〉,國際問題研究,2011年第1期,頁5-10。
鞠海龍 葛紅亮,<美國重返東南亞對南海安全形勢的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0年第1期,頁87-97。
羅煒東 黃忠,<東盟對中國崛起的認知和反應-以東盟大國平衡外交政策的調整為例>,東南亞研究。2010年第3期,頁61-66。
朱安南。<東協區域安全機制的組建與發展>。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林家如。<從博鰲亞洲論壇看中國與東協之政經發展:機會與挑戰>。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金佑霖。<胡錦濤時期中共的東南亞安全戰略>。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秋雅梅,〈中國參與東亞區域整合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張耀徽。〈從大國外交格局與東協規範分析中國的東南亞戰略選擇〉。私立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廖采吟,〈中國與東協合作之研究-以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三)電子文獻
中共-東盟自由貿易區網,http://www.cafta.org.cn/shshshow2.asp
中共外交部網站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gjs/gjzzyhy/1136/1138/default.htm
中共國務院國台辦網站,http://www.gwytb.gov.cn
中共人民日報網站,http://www.people.com.cn
中共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n
中國環球網,http://mil.huanqiu.com.cn
中時電子報網頁,http://news.chinatimes.com
中華歐亞基金會網站,http://www.fics.org.tw
中華民國經濟部ECFA官網,http://www.ecfa.org.tw
今日新聞網,http://www.nownews.com
台經院東南亞產經資訊網,http://idic.tier.org.tw
東協秘書處網站,http://www.aseansec.org/16326.htm 
國貿局網址,http://www.trade.gov.tw
新華網網站,http://www.xinhua.net
聯合新聞網,http://www.udnnews.com
(四)其它
  「新形勢下的國家安全戰略」,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第五屆戰略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主辦,2009年5月1日。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Curtis,Gerald,ed.。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Asia;New York:W.W.Norton &Company,1994。
Cheng Li, China’s Leaders: The New Generation,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1 
Gerald Tan。ASE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2003。
Gilpin,Robert。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Hal Hill。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 Asia,Volume Ⅱ。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02。
Huxley Tim。Insecurity in the ASEAN Region。London: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1993。
Jose L.Tongzon。The Economic of Southeast Asia:before and after crisis。Cheltenham,UK,2002。
Lewis,John W.and Litai,Xue。Chian’s Strategic Seapower. 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Ralph A. Cossa,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Confli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Exploring Potential Triggers of Conflict (Washington: the Center for Strateg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98) .
Robert G. Sutter and Chin-Hao Huang, China-Southeast Asia Relations: Summitry at Home and Abroad, Comparative Connections,   January, 2007,
(二)期刊論文
Austin Greg。“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China's Public Order Crisis”,Survival ,Vol.37,No.2(1995),pp.7-23。
Buzan Barry and Gerald Segal。“Rethinking East Asian Security”,Survival,Vol.36,No.2(1994),pp.3-21。
Harding Harry 。“On the Four Great Relationships :The Prospects forChina ”,Survival,Vol.36,No.2(1994),pp.22-42。
Hadi Soeastro, “East Asia: many clubs, little progress,”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Vol. 169, No. 1(Jan./Feb., 2006), pp. 50~55.
Ian Storey, “China’s Malacca Dilemma,” China Brief, Vol.6, Iss. 8 (12 April 2006),p.4.
Joseph S. Nye,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World Politics, Vol. 40, No. 2 (1988), pp. 235-251.
Plummer M G。”Best Practices in Regional Trading Arrangement:An Application to Asia”,The World Economy(2007),30(12),pp.71-96。
Shambaugh David。”China Engages Asia:Reshaping the Regional Order”,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9,No.3(Winter 2004/2005),pp.64-99。
Thomas Christensen。”Fostering Stability or Creating a Monster? The Rise of China and US Policy toward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9,No.3(2006),pp81~126.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