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2201014315500
DOI 10.6846/TKU.2010.00508
論文名稱(中文) 劉師培孔學思想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f Lui Shi-Pei’s Confucius’ thought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1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黃昭雅
研究生(英文) Chao-Ya Huang
學號 69400025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1-13
論文頁數 15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蔣秋華(chchiang@gate.sinica.edu.tw)
指導教授 - 黃復山
委員 - 陳恆嵩
委員 - 殷善培
委員 - 蔣秋華
關鍵字(中) 劉師培
孔學
經學
政治
文學
關鍵字(英) Liu shipei
Confucianism
Classical
Politics
Literatur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劉師培(字申叔,號左盦,又名光漢,筆名韋裔、無畏、世培等,1884-1919),江蘇儀徵人。他出生於三代相傳的書香門第,他的成學背景除了受到家風的啟蒙外,亦受到時代變革的影響,他時時借學論政,不僅使他在政壇上活躍,同時也造就了他學術的功業。所以世人稱他「經學大師」、「國學大師」以及「亞洲盧梭」。劉師培的著作廣博,包含了經學、政治、文學、美術、戲劇等。但由於受到家學的影響,其論述主軸仍是以孔學為主。因此,本文旨在對劉氏孔學思想作一考察與研究。
    劉師培的著作,主要是因「實用」所需,無論是在政治上、教學上以及「推廣普及」、「發揚中華文化」。他以孔學作為論述的軸心,所以了解劉師培的孔學思想,亦可以說是通盤了解其學術思想。在經學方面,劉師培認為孔學與經學實難劃分界線,對於孔子改制說、孔子作六經說以及孔子是否創教說,作了精闢的說明。在政治方面,劉師培藉由孔學論證闡揚孔子的「攘夷」思想,也藉由孔學發揚無政府主義的平等觀。在文學方面,劉師培認為文章首重「正名」,闡揚「文言」說,並且追溯文章的源流,這都是由孔學思想所延伸出來的。在美學方面,劉氏認為孔學具有保存中國美術的功勞。在戲劇方面,由於孔子刪《詩》,使得《詩經》的最末,已經具有戲劇的雛型。
    劉師培對於孔學的研究,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探求:第一、以動機的角度論之。劉氏認為治學最大的功能,在於能經世致用。他所作的《孔子傳》、《孔學真論》、〈論孔子無改制之事〉、〈黃帝紀年說〉、〈讀某君孔子生日演說稿後〉等,都是對孔學的基本認識來達到經世致用的目的。第二、以考據的角度論之。身為「樸學大師」的劉師培,在治學、著述中都以考證為依歸,這也是大多數清儒治學的共同依歸,他們皆認為考據之學乃是治學的基礎。第三、以義理的角度論之。劉師培的論述要「持之有物」,則必須將學問中的義理發揮,運用到實際的生活層面,如此,才能使他的孔學達到一個結構完整的思想體系,並且能夠貼近人心。我們在探究劉師培孔學思想的過程中,雖時時感受到他的論述因為早期與晚期的不一,甚至相互矛盾,但我們平心而論,劉氏的政治立場因時改變,主要還是為安定人民生活以及保存國粹為宗旨。
英文摘要
Liu, ShiPei, surnamed Shen Shu, Zuo An, Guang Han, Wei Yi, Wu Wei, etc.  He Existed from 1884 to 1919, originated from Yi Zheng, Jiang Su. In the short period of 36 years, Liu have achieved much in his life. The studious family background of imperial scholars in three generations influenced him greatly. In addition, times change also influenced him. As he often leverages on studies for political discussion, he was well known among the common folks and predominately called upon as Master Chinese Master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and Asian Rousseau. His vast work includs Classical, Politics, Literature, Arts, Drama, etc. Because of the studious family, Confucianism influenced him most.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Liu's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Confucianism.
    According to Liu Shen Shu Posthumous Papers which is edited by Qian Xuan Tong, it divides into six types.  Liu shi pei's works mainly founded on practicality, regardless of politics,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He took Confucianism as the thought core. To comprehend his Confucianism thought would bring more clarity into his academic thoughts.  In classical aspect, he thought that Confucianism and classical are very hard to differentiate, he went on to explain further on the issues of Confucius not changing the system, the six Confucius classics, and Confucius reluctance to establish a religion. In political aspect, he based on Confucius' thoughts of barbarian expulsion and proposed equality. In literature aspect, he thought that literature must be classified, especially by article source and course. In arts aspect, he thought that Confucianism has preserved the Chinese arts. In drama aspect, because Confucius reorganizes the poem to enable the poem to have play's embryonic form.
   The study of Confucianism by Liu Shipei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by motive, He felt that the biggest goal of study lies in the utilization. Second, by evidence, no matter is doing scholarly research or the work must by the evidence primarily. Third, from significance, displays the academic significance fusion in the life is the complete thought system. Thoughts in the early and later period may vary, his thought serve as an objective for the livehood of people and preserved cultur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7
第四節	研究方法.9
第二章 劉師培成學背景及其著作.12
第一節	劉師培的成學背景.12
一	家風起蒙.12
二	時代刺激.14
三	政治熱忱.15
四	貧病交迫.17
第二節	劉師培的著作略述.19
一	論古今學術思想.19
二	論小學.20
三	論經學.21
四	校釋群書.22
第三章 劉師培「孔學」思想析論.25
  第一節  「孔學」析義.25
一	何謂「孔學」.25
二	相似概念的釐析.27
  第二節  劉師培論「孔學」之真相.30
    一  「孔學」為學術大成的原因.30
二  孔學與諸子學不同之故.32
三	孔學之失.33
第三節	劉師培的「孔學」著述.38

第四章 劉師培經學著述中的孔學思想.47
第一節	儒家之源出.48
一	古學出於史官.48
二	儒家出於司徒之官.50
第二節	孔子改制之說.52
一	孔子改制之說緣起.53
二	劉氏證孔子無改制之說.55
三	駁康有為「孔子改制之說」.58
第三節	孔子與六經.67
一	六經不為孔子作考.68
二	「六經皆史」的新進程. 75
第四節	孔子創教說.78
一	孔子以前中國久有宗教.81
二	孔子未立宗教之名.82
三	唐、宋以前孔教之名未立.83
四	中國普通人民並非崇奉孔子.83
第五章 劉師培政治觀念中的孔學思想.87
第一節	藉孔學宣揚排滿思想.88
一	孔子重君權說.89
二	孔學的「攘夷」思想.91
第二節	藉孔學發揚無政府主義之平等觀.95
一	孔子無「三綱對立」之說.95
二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想世界.102

第六章、劉師培文學觀中的孔學思想及其他.107
第一節	文章首重「正名」.108
    一 「小學」為文章之基石.109
    二 文學辨體─「文」/「語」、「文」/「筆」之異同.111
第二節	發揚孔子的「文言」說─文學的特質.115
    一 「駢文」為文體之正宗.116
    二 文學的進化─文與時變.119
第三節	文章的流別與先秦諸子.123
第四節	文與地遷─重「群」的概念.130
第五節	劉師培其他學術思想所涉及的孔學思想.136
一	美學──孔子保有美學之功.136
二	戲劇──「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137
三	其他.140

第七章 結論.145

參考書目.148
參考文獻
一、劉師培著作及研究論著

(一)劉師培專著

《劉申叔遺書》 劉師培著 錢玄同主編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年3月
《劉師培中古文學論集》 劉師培著 陳引馳主編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年6月
《劉師培辛亥前文選》 劉師培著 錢鍾書主編 北京 三聯書店 1998年6月
《劉師培經典文存》 劉師培著 洪治鋼主編 上海 上海大學出版社 2004年5月
《劉師培史學論著選集》 劉師培著 鄔國義 吳修藝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12月
《劉申叔遺書補遺》 劉師培著 萬仕國輯校 揚州 廣陵書社 2008年12月

(二)劉師培研究論著

《劉師培及其文學理論》 陳  燕 台北 華正書局 1989年8月
《劉師培及其文學研究》 馮永敏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2年11月
《劉師培評傳》 方光華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6年12月
《劉師培春秋左氏答問研究》 朱冠華 北京 光明日報出版社 1998年8月

二、專書

(一)古籍

(經部) 
《周易章句》  孟  喜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1年11月《古籍叢殘彙編》本
《周易正義》 王  弼 韓康伯注 孔穎達疏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12月
《尚書正義》 舊題孔安國傳 孔穎達疏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12月
《禮記正義》 鄭  玄注 孔穎達疏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12月
《周禮注疏》 鄭  玄注 賈公彥疏 台北 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2001年10月
《大戴禮記彙校集解》 方向東 北京 中華書局 2008年7月
《春秋左傳正義》 左丘明傳 杜  預注 孔穎達正義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12月
《春秋繁露校釋》 董仲舒著 于首奎等校釋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
《白虎通疏證》 陳  立 北京 中華書局 1994年8月
《論語正義》 劉寶楠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0年11月
《孟子注疏》 趙  岐注 舊題孫  奭疏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12月
《孝經注疏》 唐太宗注 邢  昺疏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12月
《經學歷史》  皮錫瑞著  周予同注 台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3年 9月1日
《孔子改制考》 康有為 北京 中華書局 1988年3月
《說文解字注》 許  慎著 段玉裁注 台北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年8月

(史部)
《逸周書》 佚  名著 孔  晁注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年7月
《新校本史記三家注並附篇二種》 司馬遷著 裴 駰集解  司馬貞索隱 張守節正義 台北 鼎文書局 1997年10月
《漢書新注》 班  固著 施  丁主編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4年7月
《晏子春秋集釋》 吳則虞 台北 鼎文書局 1977年3月
《晉書》  房玄齡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5年《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文史通義校注》 章學誠著 葉 瑛校注 台北 里仁書局 1984年9月
《校雠通義》 章學誠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年6月

(子部)
《管子校注》  黎翔鳳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6月
《老子集釋》  朱謙之 台北 里仁書局 1985年3月
《墨子閒詁》  孫詒讓 北京 中華書局 2001年4月
《莊子集釋》  郭慶藩 台北 華正書局 1997年11月
《荀子集解》  王先慎 台北 廣文書局 1972年9月
《增訂韓非子校釋》  陳啟天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4年11月
《新序疏證》  趙善詒 上海 東華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9年3月
《論衡》 王  充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2月《諸子集成新編》本
《中說》 王  通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67年 《百部叢書集成》本

(集部)
《文心雕龍注譯》 劉  勰著 周振甫注譯 台北 里仁書局 2000年9月
《韓昌黎文集校注》 韓 愈著 閻  琦校注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4年12月
《王陽明全集》 王守仁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12月
《龔自珍全集》 龔自珍 台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5年9月

 (二)今人專著

《詩經正詁》 余培林 台北 三民書局 1999年3月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 周予同著  朱維錚選編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7月
《儒教問題爭論集》 任繼愈主編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年11月
《儒學與維新》 吳雁南 開封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1年8月
《儒家、儒教與中國制度資源》 干春松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7年8月
《儒學大辭典》 趙宗正主編 濟南 山東友誼出版社 1995年12月
《論語思想史》 松川健二主編 林慶彰等譯 台北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2月
《中國儒家論》 李  申編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
《孔教論》 陳煥章 上海 商務印書館 1992年6月
《孔子大辭典》 張岱年主編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 1993年12月
《孔子、儒學研究文叢》 劉雪飛 李  建主編 濟南 齊魯書社 2001年6月
《孔子研究》 鍾肇鵬主編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1年8月
《孔學知識辭典》 董乃強主編 北京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0年7月
《孔學漫談》 余家菊 台北 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1976年2月

《揚州歷代名人》 王  瑜主編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2年12月
《民國人物傳》下編第八卷 王  瑜主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78年8月
《革命逸史》 第二集 馮自由主編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1年3月
《革命逸史》 第三集 馮自由主編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1年3月
《民國野史》 車吉心主編 濟南 泰山出版社 2000年12月
《史學方法論》 杜維運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年5月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 王爾敏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年8月
《中國宗教哲學史》 麻天祥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年7月
《現代中國文學史》 錢基博 台北 明倫出版社 1972年8月
《晚清經學研究文獻目錄》 林慶彰 蔣秋華主編 台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2006年10月

《原儒》 熊十力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年3月
《魚千里齋隨筆》 李漁叔 台北 台灣中華書局 1970年7月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 張  枬 王忍之編 香港 三聯書店 1962年9月
《中國近代的無政府主義思潮》 蔣  俊 李興芝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1年5月
《國粹、國學、國魂─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鄭師渠 台北 文津出版社1992年8月
《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 王汎森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社 2001年11月
《信仰的動力》(Dynamics Of Faith)  保羅‧田立克(Paul Tillich)著 魯燕萍譯 台北 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9月

《飲冰室文集》 梁啟超  昆明 雲南教育出版社 2001年8月
《錢賓四先生全集》 錢  穆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8年5月
《張舜徽集》 張舜徽 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年12月
《中國近代文選論》 郭紹虞 羅根澤主編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9年10月
《晚清文學思想論》 李瑞騰 台北 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6月
《近百年來的中國文藝思潮》 吳文祺 台北 龍門書店 1969年10月
《國粹學報》 鄧  實 黃  節主編 揚州 廣陵書社 2006年3月

三、論文

(一)學位論文

《劉申叔先生之經學》  陳慶煌 台北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2年6月
《劉師培春秋左傳學之研究》  宋惠如 桃園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年6月
《〈晏子春秋〉研究》  林心欣 高雄 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年5月
《劉師培文字學研究》  柯雅藍 台北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6月
《劉師培禮經舊說研究》  繆敦閔 南投 暨南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6月
《劉師培之倫理思想研究》  黃雅琦 高雄 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年6月
《試論劉師培早期的民族主義思想》  趙慶雲 長沙 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5年4月
《管子〈四篇〉思想研究》  巫夢虹 桃園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5月
《試論劉師培的多變》  劉聯豐 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6年5月

(二)期刊論文

〈揚州二百六十年之紀念〉 劉師培 《江蘇》第7期
〈孔子訟冤〉 梁啟超 《新民叢報》 1902年第8號 《雜俎》欄(小慧解疑錄)
〈書劉申叔南北考證學不同論後〉楊贊襄 1912年第3號 《四川國學雜誌》
〈劉師培の學〉小島祐馬 《藝文》第11年第5號、第7號 1920年5月、7月
〈評劉師培著左盦集〉鏡 第1卷第3期 《北京圖書館月刊》 1928年7月
〈劉師培と無政府主義〉小野川秀美 《東方學報》第36號 1964年12月
〈論辛亥革命前後劉師培的政治思想〉 李妙根 《求是學刊》 1983年第4期
〈論劉師培《左庵集》的學術思想〉 浦偉忠 《清史研究》 1992年第4期
〈劉師培的「《六經》皆史」觀〉 陳  奇 《貴州大學學報》 1994年第2期
〈晚清國粹派論孔子〉 鄭師渠 《婁底師專學報》 1994年第3期
〈試論劉師培的經學思想〉 陳克明 《中國文化》第15、16期 1994年3月
〈劉師培的後期經學〉 陳  奇 《貴州師範大學學報》 1999年第1期
〈劉師培「古學出於史官論」探析〉 李孝遷 《社會科學輯刊》 2001年第5期
〈劉師培與《國粹學報》〉 曹惠民 《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 2002年第5期
〈晚清反傳統思潮論綱〉 周積明 《學術月刊》 2002年第8期
〈維新變法中康有為的創教努力及其影響〉 孫向中 《史學月刊》 2002年第10期
〈二十世紀初劉師培道德救國思想芻議〉 趙炎才 《天府新論》 2003年第5期
〈錢玄同與《劉申叔遺書》〉 鄭師渠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2003年第6期
〈論劉師培的「大道為公之世」〉 朱義祿、張  新 《同濟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劉師培學術思想研究綜述〉  牛實秋 《許昌學院學報》 第25卷第1期  2005年3月
〈《論語》及論語學記載失誤考論〉 宋  鋼 《甘肅高師學報》 2005年第1期
〈西學與劉師培得國粹研究〉  陳  奇 《貴州師範大學學報》 2005年第5期
〈劉師培論「六經皆史」〉  許惠琪 《中國文學研究》 第22期 2006年3月
〈論劉師培的治文獻學方法〉  劉和文 《圖書‧情報‧知識》  第110期 2006年9月
〈竹帛《五行》篇為子思、孟子所作論──兼論郭店楚簡《五行》篇出土的歷史意義〉  陳  來 《孔子研究》  2007年第1期
〈孔子宗教觀探析〉  宇汝松 《孔子研究》  2007年第5期
〈儒教是教非教的再討論〉  李向平 《原道》  第1期  2007年
〈中國古代宗教思想的特點〉  張茂澤 《華夏文化》  2007年第4期
〈劉師培論漢代今古文之爭〉  林旦旦 《浙江萬里學院學報》 第18卷第5期 2007年8月
〈批評今文經學派─劉師培在四川國學院〉  謝桃坊 《成都大學學報》 2008年第2期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