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2201011334000
DOI 10.6846/TKU.2010.00506
論文名稱(中文) 電子商務中知覺風險、資訊搜尋行為與信任之互動-以日貨購物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Interaction Among Perceived Risk,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and Trust In E-Commerce Marketing—A Case Of Purchasing Japanese Good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資訊傳播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1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張簡宛華
研究生(英文) Wan-Hua Chang-Chien
學號 69604001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1-11
論文頁數 20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卓美玲
委員 - 耿慶瑞
委員 - 洪雅慧
關鍵字(中) 知覺風險
資訊搜尋
信任
網路購物
電子商務
關鍵字(英) Perceived Risk
Information Search
Trust
Online Shopping
E-commerc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台灣網路購物的發展越趨成熟,更多外國產品更容易透過網路購物取得,本研究透過日貨購物的購買方式來探討在電子商務中,知覺風險、資訊搜尋行為及信任的互動關係。網路購物消費者經常因無法親眼看到商品,無法對商品做出判斷,在購物時,對商品產生知覺風險,消費者在知覺風險時,為了要減低自身的不信任感以及不熟悉,透過資訊搜尋行為來增加對商品瞭解以及增加信賴感。
資訊搜尋行為在日貨購物中是極其重要且不斷持續,在日貨購物中,消費者將如何選擇日貨賣家或商品,消費者透過觀察與口碑來瞭解賣家的信任評比來建立信心,此外ES版(網路購物版)在日貨購物中變成了一個互動資料庫,消費者如何提取資訊、分享資訊,而消費者同時又扮演著購買者與結伴購物者,透過消費者與網友的互動,來看網友理性資訊搜尋、感性衝動消費以及團體互動中購物時生火、滅火的變化(產生購買慾、將低購買慾)。透過ES版與日貨購物行為來看社群成員在購買日貨時所產生的知覺風險,如何在資訊搜尋行為減低,關鍵資訊在購物中所扮演的重要性,專家生手如何透過關鍵資訊來決定購物決策,更重要的是日貨購物中信任關係如何層層疊疊,而建立信任後,對知覺風險的影響。
本研究透過訪談分析來看在電子商務中知覺風險、資訊搜尋行為與信任之互動影響,同時根據參與觀察的結果來分析,網友喜愛日貨的原因以及日貨運作流程。雙管齊下來觀察消費者,如何透過社群來找尋資訊、減低風險、增加信任,同時再次回饋將個人信任貢獻於社群中,如此持續循環不斷的互動關係。	
研究顯示發現消費者選擇日貨購物時就是在規避某些構面的知覺風險,同時知覺風險產生,社群中所形成的團體信任及口碑能夠有效幫助消費者增加信任;此外消費者在高度涉入社群時,會無自覺的展開資訊搜尋行為,並且透過過去經驗來增加購物知識,產生信任。透過知覺風險、資訊搜尋行為及信任三方互動,來瞭解電子商務中消費者在面臨無法親眼所見的商品時,會採用的購物決策,同時也能瞭解電子商務中資訊呈現的先後順序及重要性
英文摘要
With the maturity of online shopping development in Taiwan, more and more foreign products could be got. The research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among perceived risk,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and trust in e-commerce marketing in a case of purchasing Japanese goods. Because they couldn’t see or judge merchandises on their own eyes, online shopping consumers would easily have perceived risks while shopping. When they sense these risk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feeling of distrust or unfamiliarity, they would conduct the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to improve their knowledge of the goods and the feeling of trust. Japanese goods should be bought in short time due to the higher prize and the lower quantity. The study observes that how consumers get information, reduce risk, increase trust by social groups.
  The study result reveals that while consumers decide to purchase Japanese goods, they are in fact avoiding some dimensions of perceived risk. Once the perceived risk occurs, the trust and praise formed by e-community members can increase consumer’s reliance effectively. Besides, when consumers are in high involvement, they will perform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unconsciously, and increase shopping-knowledge based on past experiences to build trust.
  By studying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among perceived risk,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and trust, we can not only know how consumers making purchasing decision when dealing with products display in pictures, but realize the priority and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e-commerce marketing.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	1
第二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三節、研究步驟	3
第四節、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日貨背景	6
第一節、網路購物中的日貨購物	6
第二節、日貨連線	8
第三節、日貨賣家與日貨資訊	12
第四節、日貨商品的價值與特質	26
第三章 文獻探討	38
第一節、網路購物行為與知覺風險	38
第二節、資訊搜尋行為及專家思考	45
第三節、女性多重思考的消費行為	52
第四節、信任關係與社群凝聚	63
第四章 研究方法	76
第一節、研究架構	76
第二節、資料蒐集方法	78
第三節、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80
第四節、訪談大綱	83
第五章 研究分析	89
第一節、受訪者基本背景介紹	89
第二節、有意識日貨知覺風險、無意識的風險規避	99
第三節、ES版在資訊搜尋中所扮演的角色	122
第四節、社群中動態信任關係	15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84
第一節、研究結論	185
第二節、研究限制	194
第三節、研究建議	196
參考文獻	197

表目錄
表 1日貨賣家類型整理	17
表 2日貨購物知覺風險構面	41
表 3享樂性價值理論彙整表	61
表 4受訪者基本資料	90
表 5受訪者日貨購物年資	92
表 6 受訪者專家/生手程度	93
表 7 受訪者專家/生手程度與ES版關係	94
表 8受訪者經常購買的日貨商品類型	98
表 9 ES版在資訊搜尋中所扮演的角色	146
表 10日貨購物中生手與專家表現能力	150

圖目錄
圖 1日貨賣家代買費用說明	18
圖 2日貨連線文	19
圖 3日貨連線網址點選進入	20
圖 4奇摩拍賣中的日貨連線	20
圖 5日貨賣家-kiki在商品頁面說明價格資訊	47
圖 6發表文章之推文數	54
圖 7 Ptt購物組群下所有看板	81
圖 8 e-shopping 網路購物版	81
圖 9熱門看板中ES版的排名	123
圖 10 ES版的線上人數	124
圖 11ES版之比價文	125
圖 12E S版之問題文	128
圖 13 ES版之挑選文	130
圖 14ES版之心得文	131
圖 15 ES版之閒聊文-1	132
圖 16 ES版之閒聊文-2	133
圖 17ES版之抱怨文	134
圖 18看不清楚的官網照片	144
圖 19奇摩拍賣關於我	167
圖 20日貨品牌Lowry's farm新春福袋	178
圖表目錄
圖表 1研究流程	4
圖表 2日貨連線前步驟與各項資訊	9
圖表 3日貨賣家連線數	12
圖表 4研究架構	77
圖表 5研究設計流程圖	88
圖表 6基本日貨商品類型	97
圖表 7日貨購物中知覺風險構面	99
圖表 8受訪者購買日貨服飾的判斷	104
圖表 9績效風險與規避績效風險應對	104
圖表 10商品真正價格	107
圖表 11 ES版在日貨購物中所扮演的角色	135
圖表 12動態的信任關係	153
圖表 13日貨賣家Yabbi社群信任	158
圖表 14口碑推薦與個人信任	161
圖表 15不同決策購物時的信任依據	165
圖表 16階段一、規避知覺風險之專家/生手路徑	170
圖表 17階段二、資訊搜尋與信任來減低知覺風險	174
圖表 18階段三、透過信任來規避風險	176
圖表 19知覺風險與資訊搜尋行為互動關係	181
圖表 20消費者的購物決策過程	182
圖表 21研究架構	18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期刊文獻(按照姓氏筆畫排列)
1.	朱怡蒂(2006)。《拍賣網站女性商品賣家關係行銷效果之研究-以網路社群觀點分析》,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碩士論文
2.	李永熾(1992)。〈消費社會與價值法則 下〉,《當代》70:頁68-73。
3.	邵長茹(2006) 。《物質傾向、虛榮特質與消費價值之關係—以手機購買決策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
4.	何照義、鄭婉玲(2005)。〈物質主義、產品資訊特性與衝動性購買行為關係之研究〉,「科技整合管理研討會」。
5.	何雍慶、蔡青姿(2009)。〈脈絡線索對網路購物之影響─以知覺風險模式為中介效果〉,《顧客滿意學刊》5(1):頁121-148
6.	吳玲玲(2004)。〈資訊控制度與專家知識效應對網路消費者決策之影響〉,《應用心理研究》22:頁47-66。
7.	吳孟庭(2008)。〈姊妹圓夢,自創服飾品牌,月收百萬〉,聯合晚報, 2008/5/27。
8.	林瑞端(2000)。《媒介、消費與認同:台灣青少年收看日本偶像劇之效果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8
9.	林信恆(2001)。《服飾虛擬社群網路外部性探討之研究》,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林亦蘋(2002 )。《時尚虛擬社群之人際互動網絡研究》,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林怡君(2002 )。《贈品-主產品利益一致性與品牌權益對促銷效果影響之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林欣儀(2006)。《夥伴形成與資訊分享方式對於結伴購物決策之影響》,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3.	林慧蓉(2008) 。《影響網路購物意願的商品特性因素之研究-以服飾品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周國維(2008)。《女性消費者與百貨贈品價值、滿意度及忠誠度之探討-以中友百貨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5.	柯建志、莊淳惠(2001)。〈線上兩性溝通風格研究-由黛伯拉.泰南的觀點談起〉,《資訊社會學》1:121-146。
16.	柯維琳(2005)。《網路拍賣之知覺風險、風險管控措施、信任與購買意向間關係之研究》,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徐村和、林凌仲(2003)。〈應用模糊決策分析知覺風險〉,《企業管理學報》58:頁55-84。
18.	高意婷(2006),零售網站特性對女性購買行為之影響,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19.	洪朝陽(2005),消費者性別差異對行動商務知覺風險及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遠東學報》22(2):頁213-222。
20.	張重昭、黃麗霞、沈致瑋(2001) 。〈消費者的經驗與知識對外部資訊搜尋量的影響〉,《臺大管理論叢》11(2):頁197-237。
21.	張火燦、劉淑寧(2002)。〈從社會網絡理論探討員工知識分享〉,《人力資源管理學報》2:頁101-113。
22.	張威龍(2003)。〈虛榮特性、物質主義與強迫性購買關係之研究〉,《中山管理評論》11(4):頁641-672。
23.	張威龍、鄭如珍(2006) 。〈家庭溝通結構與虛榮特性對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以技職學生為例〉,「台灣商管與資訊研討會」。
24.	張文琪(2006)。《線上購物資訊需求研究:產品類型與消費者產品知識議題》,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黃鈺文(1991)。《不同品牌來源國與製造地形象對消費者產品態度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26.	邱淑雯(1999) 。〈文化想像:日本偶像劇在台灣〉,發表於「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國際學術會議,台北:廣電基金會。
27.	焦經隆(2003)。《女性消費者產品涉入對知覺風險、資訊搜尋及散佈之影響-以「健康食品」為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管理班碩士論文。
28.	傅雅秀(1997)。〈資訊尋求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20:頁13-28。
29.	傅國樑(2003)。《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高中職為例》,東海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碩士專班碩士論文。
30.	傅豐玲、周逸衡、李國志(2004)。〈消費者網路資訊搜尋行為之研究-以自助旅行為例〉,《資管評論》13:頁125-153。
31.	曾湘文(2006)。《網路拍賣競標從眾行為之研究》,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32.	游雅雯(2004)。《線上拍賣網站賣場體驗設計要素之應用分析-以Yahoo!奇摩拍賣網女性服飾類超級賣家為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所碩士論文。
33.	楊逸民(2000),《資訊化組織員工人際關係網絡對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的影響─與科層式組織之比較》,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楊堤雅(2000)。《網際網路虛擬社群成員之角色與溝通互動之探討》,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楊馥蔓(2005)。〈省時省力,語言、物流、金流全都不是問題:想要明星熱門商品?網路代購/代標買給你〉,《電腦上班族》92:頁204-207。
36.	楊心怡(2007)。《獨樂樂?眾樂樂?從網路拍賣探討網路時代的新消費體驗》,國正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37.	趙培華(2000)。《台灣青少年對日本偶像劇的觀看、解讀與消費》,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8.	劉根維(2003) 。《生活型態、知覺風險與性別角色對於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39.	劉鳳珍(2005)。〈「限量」是門好生意?〉,《Cheers雜誌》,2005年1月。
40.	陳怡君(2003),《來源國與商店型態對消費者態度之影響-以化妝品為例》,真理大學管理科學所碩士論文。
41.	陳世耀、卜繁裕(2004)。〈買家四大類型:網住好貨,全球血拚〉,《e天下》:45。
42.	陳仲偉(2005)。〈重思網路社群:網路主題樂園團體〉,《資訊社會學》1:頁271-286。
43.	陳祥、蔡裕仁(2005)。〈資訊尋求行為與閱讀情境差異性之探索-傳統報閱聽人與電子報閱聽人之分析比較〉。《資訊社會研究》8:頁193-211。
44.	陳美樺(2007)。《網路推薦訊息來源對消費者信任、知覺風險、知覺品質以及購買意願之影響》,成功大學電信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5.	陳靜怡、曾芳蓮(2008)。〈從社會網絡中心性探討意見領袖特質-以青少年之同儕購買網路與人際關係網絡為例〉,《中國廣告學刊》14:頁56-73。
46.	閻瑞彥、周嘉俊(2008)。〈網站服務品質、商店形象、信任、知覺風險對顧客忠誠影響之研究-以電子商店為例〉,《電子商務研究》6(4):頁461-486
47.	郭良文(1998)。〈台灣近年來廣告中認同之建構-解析商品化社會的認同與傳播意涵〉,《新聞學研究》57:頁127-156。
48.	鍾惠貞(1999)《影響網際網路上服飾採購的因素及性別的考量》,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49.	謝雅惠(2001)。《影響國內女性消費者上網購物的決策因素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50.	蕭素翠(1999) 。〈台灣「哈日族」的社會與意識型態解析〉,發表於「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國際學術會議,台北:廣電基金會。 
51.	羅之盈(2008) 。〈關鍵3力,打造網路主題商店〉,《數位時代》174:頁150-151。
52.	蘇宇鈴(1998)。《虛擬的敘事/想像的真實:日本偶像劇的流行文化解讀》,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中文書目與報章雜誌(按照姓氏筆畫排列)
1.	仁木真理(1988)。《女性市場新策略/女性市場的變遷與女性商品的未來》東正德譯。台北:遠流
2.	布萊恩.穆勒、克雷格.強生 (1996)。《消費者行為心理學》游恆山譯,台北:五南。
3.	艾爾.巴比(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李美華譯,台北:時英 1998年。
4.	別蓮蒂、陳倩如、陳富寶(2005)。《女人錢最大-女性行銷五部曲》,台北:商智。
5.	星野克美(1988)。《符號社會的消費》黃恆正譯。台北:遠流
6.	理查.賽內特(1999)。《職場啟示錄:走出新資本主義的迷惘》黃維玲譯,台北:時報。
7.	孫治本(2004)。《個人化與生活風格社群》,台北:唐山。
8.	蔡勇美、郭文雄(1984)。《都市社會學》,台北:巨流。
9.	霍德華.瑞格德(2004)。《聰明行動族-下一場社會革命》張逸安譯,台北:聯經。
10.	羅伯.狄奧巴(2000)。《社群時代》,孟祥森譯。台北:方智,2000年。

英文書目與期刊部分
1.	Bettman JamES R. and C. Whan Park (1980), “Effect of prior knowledge on Use of Cognitive Capacity in Three Comp;ex Cognitve Tasks,” Jou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21, pp.421-436.
2.	Bilkey, Warren J. and Erik NES(1982), “Country of Origin Effects on Product Evalua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3, pp.89-99.
3.	Cox, D. F. (1967), Risk taking and informationd handling in consumer behavior,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and Kollat, D. T.(1995), Comsumer Behavior, 7thed, Orlando Florido:Dryden.PrESs.
5.	Erickson, G. M., J. K. Johansson, and P. Chao(1984),“Image VariablES in Multi-Attitude Product Evaluations:Country-of-Origin Effect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1, pp.694-699.
6.	Forcht, K. A., and R. Wex (1996), “Doing businESs on the internet: Marketing and security aspect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Computer Security, 4 (4), pp.3-9.
7.	Hirschman Elizabeth C. and Micheal K. Mills(1980), “SourcES shoppers Use to Pick StorES,” Journal of Adveritsing RESearch, 20, pp.47-51.
8.	Johnson, Eric G. and J. Edward Russo(1984), “Product Faniliarity and Learing New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1,pp.550-562.
9.	Kellner, D. (1992),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modern identitiES. In S.Lash & J. Freidman (Eds.). Modernity and Identit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0.	Morthy, Sridhar, Brain T. Ratchfod and Debabrata Talukdar(1997), “Consumer Information Search Revisited: Theory and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3, pp.263-277
11.	Murray, K. B., and Schlacter, J. L. (1990), “The Impact of ServicES versus Goods on Consumers’ AssESsment of Perceived Risk and Variability,”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8, pp.51-65.
12.	Netemeyer, R.G., S. Burton, and D.R. Lichtenstein (1995),“Trait Aspects of Vanity:Measurement and relevance to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1, pp.612-626.
13.	RESnick, P., R. Zeckhauser, (2000). “Reputation Systems: Facilitating Trust in Internet Interaction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 43(12), pp.45-48.
14.	Ribbink, D., van Riel, A.; Liljander, V., and Streukens(2004), S. “Comfort your online customer: Quality, trust, and loyalty on the Internet,”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14(6), pp. 446–456.
15.	Whitten, N. E., and Wolfe, A.W. (1974), “Networks Analysis,” In Handbook of 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pp.17-46.
16.	Zhang, X. and Prybutok, V. ( 2005), “A Consumer Perspective of E-service Qual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52(4), pp. 461-477.
17.	Zikmund, William and Michael D’amuco(1984), Marketing, N.Y.:John Wiley and Son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