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2200821242500
DOI 10.6846/TKU.2008.00583
論文名稱(中文) 21世紀初中國外交戰略探原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y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1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楊淵琛
研究生(英文) Yuan-Chen Yang
學號 79426034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1-09
論文頁數 8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魏萼
委員 - 李國雄
委員 - 洪陸訓
關鍵字(中) 大國外交
儒家思想
中國特色
和諧世界
關鍵字(英) Big power diplomacy
The scholar of Confucianism thinks
distinc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rmonious World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21世紀初,中國外交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準確把握國際形勢發展趨勢,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建設小康社會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的同時,向世界全面闡釋了“和諧世界”的外交新理念。中國近年來透過推行「和諧世界」新理念,已成為繼美國和歐洲聯盟之後的第三大外交中心,初步顯示外交戰略的力量。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回歸中國文化歷朝外交思想,使中國的外交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外交戰略是在新安全觀指導下的新型國家戰略。其核心是維護國家利益,推動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並以韜光養晦求發展,把握機遇謀和平,是中國未來周邊外交的總體走向。中國在各場合不斷提出“科學發展觀”、“和諧世界”、“和平發展”等重大戰略概念,概括了中國歷史發展經驗,更展現了中國發展的未來趨勢。
  胡錦濤透過外交參與方式融入國際,在上海合作組織、東協組織中,中國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負責任的地區大國為定位,顯示中國外交戰略的正確方向,關係著中國的崛起,而中國未來將如何發展,其外交戰略更是不可忽略的一環。
英文摘要
At the beginning of 21st century, China holds the flag of peac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over her diplomacy, precisely hold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follows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  She explains the new diplomatic concept of  “harmonious world “in an all-round way to the world while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and a peaceful and steady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China pursues the new concept in “ harmonious world“ in recent years, and has already become the third largest diplomatic center following U.S.A. and European Union, showing the strength of diplomatic strategy tentatively.
    Since 1990s, China has been going back towards her traditional diplomatic thought, which makes her acquire a great achievement.  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y is a new-type country strate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security concept. Its core is to safeguard China’s benefit, to promote the pea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China's diplomatic tendency will be to seek development by hiding her talent and to seize opportunities to work for the peace. China brings up some great strategic concepts, such a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 "harmonious world "and "peaceful development ", in every occasion.  These concepts include China's experienc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represent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a's development even more.
    Hu Jintao incorporates into the world by participating in  diplomatically. In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nd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China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gradually. She makes herself the status as the regional big country who shoulders the responsibility, which shows the correct direction of 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y is concerning the emergence of China. Her diplomatic strategy is a part that can't be neglected over how China will develop in
 the futur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21世紀中國外交戰略探原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7

第二章 中國外交戰略之中華文化儒家思想脈絡.....11
第一節 鄧小平回歸儒家思想改革策略.........11
一、鄧小平的改革..................11
二、對歷史發展的體認................13
三、回歸中華文化的戰略思維.............14
第二節 江澤民與時俱進延續外交戰略.........15
一、江澤民的困境..................15
二、困境中的突圍..................17
三、運用中華文化外交思維的展現...........19
第三節 胡錦濤握機創勢展現外交戰略.........20
一、胡錦濤的新挑戰.................20
二、務實的面對國際關係變化.............21
三、中華文化儒家思維的體現.............22

第三章 胡錦濤執政的外交戰略路線..........25
第一節 和平外交為主軸...............25
一、國際關注的影響.................25
二、因應戰略格局的轉變...............27
三、和諧世界的體現.................29
第二節 置重點於能源外交..............29
一、國內發展需求..................29
二、工業發展與國際情勢的走向............30
三、中國政府的有所作為...............35
第三節 多邊外交與周邊外交作發展..........40
一、地緣政治的影響.................40
二、合作組織的參與.................41
三、大國外交的戰略優勢...............42

第四章 中國務實外交之體現.............44
第一節 全方位大國外交...............44
一、大國外交框架..................44
二、中國發展的必要手段...............48
三、胡錦濤的外交選擇................49
第二節 上海合作組織及東協組織之效應........50
一、上海合作組織的功能...............50
二、上海合作組織的目的...............52
三、複製上海合作組織經驗..............54
第三節 多邊外交與睦鄰外交之成效..........55
一、多邊外交的選擇.................55
二、周邊環境的發展需求...............57
三、中華文化於外交上的體現.............58

第五章 結論....................64
一、研究總結與心得.................64
二、未來研究方向..................72

參考書目......................74
一、中文書目....................74
二、英文書目....................77
三、其他資料....................77
圖   目   次

圖1-1  從抽象構念到具體的概念化與操作化.......8
圖1-2  中國外交戰略的概念化與操作化.........8
圖1-3  中國外交研究概念圖..............9
圖1-4  中國外交研究架構圖..............9
圖2-1  中國決策思考模式 ..............12
圖3-1  國際關係諸理論與特定外交行動關係圖 .....26
圖3-2  2004年來華畢業大學留學生分佈圖 .......28
圖3-3  中國能源組織體系 ..............35
圖3-4  與中國夥伴關係國家數 ............41
圖4-1  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及周邊國家位置 ....51
圖4-2  東盟國家示意圖 ...............52
圖4-3  中國於亞洲地區合作體系 ...........56
圖4-4  多邊外交政策的字數佔外交工作文字表達總字數百分比. 57
圖4-5  中國國家主席出訪統計 ............60

 
表   目   次

表3-1  中國1978-1994年主要能源政策及內容......31
表3-2  中國1995年至2006年主要能源政策及內容 ....33
表3-3  胡溫上台以來之石油外交出訪 .........36
表3-4  胡溫上台以來之石油外交—外國高層到訪 ....38
表4-1  中國「大國外交」政策取向特徵分類表 .....45
表4-2  中國夥伴關係大事紀 .............46
表4-3  上海合作組織五週年各國簽署合作重點彙整表 ..53
表4-4  中國民間外交統計數字 ............62
表5-1  中國各領導時期對台政策一覽表 ........70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Beaufre, Andre著 鈕先鍾譯。《戰略諸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
Brzezinski, Zbigniew著,林添貴 譯。《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台北:立緒文化出版社,1998年出版。
G.R.Berridger著 龐中英譯。《外交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James H.Mann 著,林添貴 譯。《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台北:先覺出版,1999年出版。
Joseph S. Nye.著 吳家恆、方祖芳譯。《柔性權力》。台北:遠流出版,2006年出版。
Joseph S. Nye.著 門洪華譯。《硬權力與軟權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Judith Goldstein and Robert O.Keohane 著 劉東國 于軍譯。《觀念與外交政策-信念、制度與政治變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
L.E.Harrison and S.P.Huntimgton 編著 李振昌、林慈淑譯。《為什麼文化很重要》。台北:聯經出版,2003年4月出版。
W. Lawrence Neuman 著,王佳煌等譯。《當代社會研究法(Social Research Methods)》。台北;學富文化,2003年出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司主編。《中國外交2006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出版。
王俊彥著。《開國外交》。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王高成編。《台灣的戰略未來──建構21世紀台灣的戰略定位與策略》。台北。華揚文教事業。2006年5月出版。
王高成著。《交往與促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出版。
石之瑜著。《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2月出版。
石之瑜主編、張登及著。《建構中國──不確定世界中的大國定位與大國外交》。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12月出版。
北京外國問題研究會編印。《亞洲區域合作路線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白禮博、孟儒著,許綬南 譯。《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台北:麥田出版,1997年9月出版。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8 月出版。
江澤民。《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出版。
李銘義著。《兩岸關係與中國研究》。新文京。2006年9月出版。
肖佳靈 唐賢興 主編。《大國外交上、下冊──理論、決策、挑戰》。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出版。
李際均著。《軍事戰略思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6出版。
宋國誠主編。《全球化與中國之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2002年11月出版。
周世雄著。《國際關係-權力與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0年出版。
周煦主編。《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外政策》。台北:政治大學外交系、外交研究所,1994年出版。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出版。
胡鞍綱主編。《中國大戰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倪世雄著。《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3年出版。
洪陸訓著。《武裝力量與社會》。台北:城邦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出版。
曾復生著。《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一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4年11月出版。
曾復生著。《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二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4年11月出版。
曾復生著。《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三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5年11月出版。
國防部編印。《掌控的迷思-美國21世紀的軍力與外交政策》。台北。國防部編印,2006年12月出版。
國防部編印。《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4年12月出版。
國防部編印。《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6年8月出版。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編印。《2006中國大陸研究文集》。台北:國防部軍事情報局,2007年1月出版。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編印。《國際戰略形勢分析2005-2006》。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張學斌著。《經濟外交》。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張麟徵著。《泥淖與新機-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一、二、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閻學通著。《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北京: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
魏萼著。《中國國富論──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新國富論》。台北:時報出版。2000年5月出版。
魏萼著。《中國國富論──經濟中國的第三隻手》。台北:時報出版。2000年5月出版。
譚門等合著。《權力轉移-21世紀的戰略》。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3年12月出版。
韓念龍著。《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國際經濟研究院(IIE)著 樂為良、黃裕美譯。《重估中國崛起》。台北:聯經出版社,2006年出版。

二、英文書目
Denny Roy,China`s Foreign Relations(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 1998),p.215
Joseph S. Nye,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Publics, Affairs,(New York, 2004.),p1-11
Joseph S. Nye, Jr.,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 159-162.
Jonhn w.Garver,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Peoplea Republic of China,(Englewoold Cliffs: Prentice Hall, 1993) 

三、其他資料
(一)中文期刊、論文
2006年2月11日和諧世界與中國外交研討會。參見:<和諧世界與
中國外交,<外交評論>,頁15-20。
于有慧。<中共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3期。1999年3月。
于有慧。<胡溫體制下的石油外交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3期。2005年9月。
王才生。<中國的大國外交戰略與大國形象塑造>。《高校社科動態》。2007年1期。
方長平。<多邊主義與中國周邊安全戰略>。《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5期,頁47-52。
王逸舟。<中國國際政治研究的幾個問題>。《國際政治理論探索在中國》。1998年3月。
王逸舟。<中國與多邊外交>。《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第10期,
頁4-8。
王緝思教授於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主辦之中國國際問題論壇
研討會中發言。<多邊主義與中國外交>」。《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8期,頁5-29。
王緝思。<國際關係理論與中國外交研究>。《國際政治理論探索在
中國》。1998年3月。
肖剛、李季。<淺析當代中國外交戰略的“觀念” >。《國際觀察》
2006年6期。
社評。<論所謂中國威脅論>。《中國大陸研究》。1993年8月(第36卷第8期),頁3-4。
杜運泉。<胡錦濤國際戰略思想探析>。《政治與法律》。2006年4 期。
門洪華。<新安全觀‧利害共同體‧戰略通道─關於中國安全利益的一種解讀>。《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8期,頁68-72。
門洪華。<變被動應對為主動謀劃。維護和拓展國家戰略利益>。胡鞍綱主編。《中國大戰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頁86-87。
俞正樑、闕天舒。<試論中國外交新理念及其實踐>。《毛澤東鄧小
平理論研究》。2007年5期。
施大千。<中共「和平崛起」的國際反應與台海安全>。《國防雜誌》。第20卷第11期。2005年11月。
姜毅。<中國的多邊外交與上海合作組織>。《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
2003年第5期,頁46-51、96。
時殷弘。<關於中國的大國地位及其形象的思考>。《國際經濟評論》。
1999年9-10月,頁43-44。
陳華傑。<和平發展:和平共處 和而不同 和諧世界>。《毛澤東鄧小
平理論研究》。2006年第3期,頁74-77。
陳昌龍。<中共推展「和平崛起」的戰略意涵與影響>。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1月。
陸忠偉。<歐亞大陸地緣戰略格局演繹及其前景與意義>。《上海合作
組織─新安全觀與新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2月,頁1-12(代序)。
陸鋼。<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影響與日俱增>。《求是雜誌》。2005年第18期,頁59-60。
張驥、李輝。<冷戰後國際政治中的文化衝突>。《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4月,頁43-48。
彭慶。<從政府工作報告的文字表述看我國多邊外交政策:1986-2005>。《外交評論》。2005年8月(總第83期),頁50-56。
楊志恆。<中共外交的策略與原則>。《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10期。1999年10月。
楊開煌。<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及精神>。《中華歐亞基金會研究通訊》。2006年第9卷第6期。
鄭啟榮、孫潔琬。<論世紀之交的中國多邊外交>。《當代中國史研究》。
2001年第6期,頁53-59。
閰學通教授於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主辦之中國國際問題論壇
研討會中發言。<多邊主義與中國外交>。《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8期,頁5-29。
劉永南。<鄧小平時期中共外交戰略之研究 : 一九七八至一九九七年>。淡江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1月。
羅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就”10+1”和”10+3”領導人會議採訪外
交部亞洲司司長傅瑩>。《世界知識》。2003年第2期,頁8-10。

(二)英文期刊
Condoleezza Rice,“Promo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Affairs; Jan/Feb 2000
Cohen, William S. 2001. “Annual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and the Congress”.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Faragher, John M. el. 2002. Out of Many: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 Prentice Hall.
Keohane, Robert O. & Joseph S. Nye. 2001.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New York: Longman. 3rd edition.
Report to Congress Pursuant to the FY2000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2007.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