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809201621321300
DOI 10.6846/TKU.2016.00533
論文名稱(中文) 台灣核心家庭居家空間之變遷及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Changes and Impacts of Home Space in Taiwan's Nuclear Famil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2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謝亞玲
研究生(英文) Ya-Ling Hsieh
學號 60136060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6-15
論文頁數 12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瑞茂
委員 - 褚瑞基
委員 - 黃奕智
關鍵字(中) 行為模式
居家
空間變遷
兒童與空間
私性
關鍵字(英) Behavior model
Home
Space changes
Children and space
Privac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空間塑造人,人創造環境」特別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親如何透過居家空間使用模式的安排,以再現其親子關係,以及期待對於小孩成長經驗的關照,成為本研究的基礎認知。
本研究選擇三個個案進行該議題的研究,這三個個案均有小孩在過去十年間從小學成長到大學的過程作為案例選擇的依據。首先,藉由家庭居家空間的變遷觀察,探討隨著兒童成長而產生的空間變化,以及這個家庭的使用經驗的描述。然後,透過回溯家戶空間的轉變,繪成圖面。利用不同改變階段的圖面來註記與父母以及小孩使用經驗的訪談資料,深入了解三個家庭在背景差異下的居家空間的使用行為,而進行交叉的比較研究。研究發現,居家空間模式的安排支持了各家庭所要維繫的親子關係,對於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透過空間模式的「身教」影響是具體的。其次,家庭的空間調整是緩慢的,關鍵在於成長過程中的性別因素的隱私性是造成主要空間改變的原因。
英文摘要
"Space shapes people, and people create th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the growing process of children, how parents reproduce their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for usage model of the home space and look forward to care the growth experience of children, which forms the basic cognition of this study.

In this study, three cases are discussed as subjects, in which children’s growth process from elementary school to the University in the past decade is taken as the basis for cases. First, by observation of the home space changes, the author explores space change as children grow up, as well as description of the family’s usage experience, then to plot the surface through the backtracking to the change of home space. Interviews with parents and children are marked by the surfaces of different stages, and further to understand usage behavior of three families’ home space in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make a cross-comparison. The study found that arrangements for usage model of the home space support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hat families should maintain, which is concrete to the impact through space model of "teaching by example" in the growing process of children. Second, family’s space adjustment is slow, and it is crucial that privacy of gender is cause to major space changes in the growth proces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範圍與內容	1
第三節、	方法與步驟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與理論回顧	10
第一節、	人格養成	10
一、	人格定義	10
二、	Eric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論:	10
三、	阿德勒理論(Alfred Adler,1870~1937)	12
四、	Maslow 的自我實現者理論	16
第二節、	環境決定論	19
一、	定義	19
二、	觀點	19
三、	兒童教育概念	20
四、	教育心理學「環境決定論」	20
第三節、	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	21
一、	定義	21
第四節、	居家空間定義	23
一、	家的意義:	23
二、	近代家的建築史的空間意涵	24
三、	以核心家庭為訴求的住宅設計原則	28
第三章	居家空間創造變遷與調整之功能性探討	32
第一章	改變的軌跡順應居家空間不同時期之使用需求而調整	32
一、	家庭成員及其相關論述	32
第一節、	順應不同時期的使用需求產生之行為模式	44
一、	童年時期	44
二、	青少年時期	47
三、	青年時期	50
一、	嬰幼兒時期	53
二、	童年時期	57
三、	童年到青年時期	61
一、	嬰幼兒時期	63
二、	青少年時期	67
三、	青年時期	70
第二節、	小結	73
第四章	居家空間營造經驗生成的延伸意義	76
第一節、	家的認同感	76
一、	現今家庭環境的共用餐桌延伸出來新的意義與人文氣息	76
二、	書櫃是人文氣氛的延伸、陪伴孩子心智成長與知識的起源	81
三、	成就的影響力之於友誼與朋友對自身價值觀的影響	84
四、	收藏品表現家庭的品味與過程的紀錄片	88
第二節、	家的向心力	91
一、	營造專屬家人聚在一起的傢俱與物件	91
二、	可產生聚在一起的共同生活習慣與專屬模式	94
第三節、	家的隱私性	97
一、	住外與住家裏的差別	97
二、	原生家庭與後來的家庭影響	101
三、	子女的分房經驗與同異性分房的差異	104
第四節、	小結	107
第五章	結論	108

圖目錄
圖 1慣習產生的狀態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2
圖 2  研究流程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9
圖 3需求的金字塔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16
圖 4  A案居家配置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32
圖 5  B案居家配置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37
圖 6  C案居家配置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41
圖 7  A案童年時期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44
圖 8 A案青少年時期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47
圖 9  A案青年時期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50
圖 10  B案嬰幼兒時期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53
圖 11  系統櫃與吧台設計的中島 本研就整理	55
圖 12 B案童年時期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57
圖 13  B案童年到青年時期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61
圖 14  C案嬰幼兒時期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63
圖 15  C案青少年時期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67
圖 16  C案青年時期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70
圖 17  B岸餐桌互動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77
圖 18  B岸餐桌互動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78
圖 19  A案餐桌互動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78
圖 20  A案餐桌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78
圖 21  A案餐桌與書櫃組合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79
圖 22   A案餐桌強化示意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81
圖 23  B案餐桌暨書櫃強化示意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82
圖 24  物品展示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85
圖 25  空間活動表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107
 

表目錄
表 1 ERICKSON 心理社會發展八階段及其人格含意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10
表 2 近代家的建築史 出處:本研究室整理	24
表 3住宅內部空間的基本性質與設計原則表 出處:詹氏書局,1992 整理	28
表 4使用者行為與空間需求原則表 出處:詹氏書局,1992 整理	30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黃應貴 
1995《空間、力、社會》,台北市南港區: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8〈人類學與空間研究〉《聚落與社會》67 - 105,台北:田園城市。
2004 《物與物質文化》,台北市南港: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7 《文化與社會》吳潛誠編 古佳艷、李紀舍、呂健忠合譯,新北市新店區:立緒文化。
畢恆達 
2000《家的意義》,台北市大安區: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Clare Cooper Marcus
2000《家屋是自我的一面鏡子》徐詩思譯,台北市大安區:張老師文化。
Clifford Geertz. 
1999 《文化的解釋》韓莉譯,中國江蘇:譯林。
Daniel Miller. 
1987  “Material Cultures ”  material culture and mass consumption. Oxford:Blackwell.
Jeffrey Cass. 
2006  “Egypt on Steroids : Luxor Las Vegas and Postmodern Orientalism ”  Luxor Las Vegas and Postmodern Orientalism. Ohio State Univ Pr.
Martin Heidegger. 
1971  “Building Dwelling Thinking ” from Poetry, Language, Thought. New York:Harper Colophon Books.
Victor Buchli. 
1997  “Home Cultures ” Design History. 10 (2):161-176.
Umberto Eco等著 
2005 《詮釋與過度詮釋》Stefan Collini編  王宇根譯,中國香港:三聯書店。Witold Rybczynski
1997 《金窩、銀窩、狗窩:家的設計史》譚天譯,台北市中山區:貓頭鷹書房。
學術論文
黃弘毅
2008 〈現代核心家庭成員的生活作息型式及其互動溝通模式之探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侑維
2004 〈台北單親家庭生活型態與空間需求之研究〉中國技術學院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麗姬
2010 〈家有學齡期子女家庭居家環境營造經驗探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參考網站
1. 人格心理學
http://lms.elearning.tw/sysdata/28/328/doc/2ac57be85060652a/attach/2141.pdf
2. 閱讀與生活
http://blog.xuite.net/kc6191/study/15177869-%E8%89%BE%E7%91%9E%E5%85%8B%E6%A3%AE(Erikson)%E7%9A%84%E5%BF%83%E7%90%86%E7%A4%BE%E6%9C%83%E7%99%BC%E5%B1%95%E7%90%86%E8%AB%96(psychosocial+developmental+theory)
3. 教育大辭書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233/
4. 愛‧閱讀
http://www.ireading.cc/review/review.aspx?rid=41796
5. 壹讀
https://read01.com/Aym4aJ.html
6. 台灣租屋網
http://www.twhouses.com.tw/netc/chBBS/bbsBrowse_847.html
7. 新浪網-育兒心理學
http://yd.sina.cn/article/detail-iavxeafs1386642.d.html
8. 過家家裝修網
http://www.guojj.com/gonglue/13960.html
9.CMOOY投資網誌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42380
10. 隨意窩
blog.xuite.net/cclabjh/twblog/137951865-%5B
11.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776239.htm
12. 525心理網
http://www.psy525.cn/art/9951.html
13. IKEA
http://www.ikea.com/tw/zh/ideas/?icid=tw|ic|HPHD|ideas
14. Inlife映生活
http://web-inlife.com/?q=node/69
15. 居家有道
https://read01.com/O8B0xj.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