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809201316164700
DOI 10.6846/TKU.2013.00689
論文名稱(中文) 胡錦濤時期的宗教政策與實踐:以儒教復興個案研究(2002~2012)
論文名稱(英文) Hu periods of religious policy and practice: A Case Study of Confucian Revival (2002 to 2012)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陳婷筠
研究生(英文) Ting-Yun Chen
學號 69928024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24
論文頁數 11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家麟
委員 - 郭承天
委員 - 張五岳
關鍵字(中) 儒教
中共宗教政策
中國崛起
和諧中國
政治菁英理論
關鍵字(英) Confucianism
Chinese Communist religious policy
the rise of China
harmonious Chinese
political elite theo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從近幾年中共宗教政策的演變來看,觀察到中共從過去的批孔到近年來恢復尊孔、祭孔,民間的儒家文化復興運動展開,政府也積極鼓勵。允許各類民間人士和組織開展相關活動。政府高層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已經大為改觀。毛澤東時代是西方左派共產主義的具體實踐,較走極端;到鄧小平時代改推行現代化,比較中性;而今胡錦濤提出和諧社會概念,這就是儒家社會理想的核心價值了。
    從2004年胡錦濤開始提出儒教政策以後,影響儒教政策的背景因素,有三個主要影響原因:一、漸進式的宗教政策-中共政策出現並非是一夕間出現,而是緩慢而漸進式的開放,也延襲前執政者的政策基礎下,採漸進式開放;二、政治菁英理念-從傳統菁英理論可知中共政策的出現,政治菁英往往扮演關鍵性角色;三、大國崛起-西方國家見中國崛起視為威脅而提出「中國威脅論」,因此,中共重新找回具有和諧理念的儒教,來平反中共是和平崛起的大國。
   而胡錦濤時期宗教政策出現後所帶來的效應,分別從對中國內部、兩岸間效應與全國效應為討論重點。在中共內部對宗教的態度鬆綁後,民間的儒教活動更加活躍,政府方面也因應時代需求,重新檢視儒家文化的時代意義與價值;中共儒教復興後,確實也帶來兩岸間的競與合。在兩岸同文化基礎下促進兩岸交流,但同時也在國際間互爭中華文化的正統;另外,在全球方面,儒教復興後,紛紛在全球廣設孔子學院,帶來了全球「漢語熱」,同時也增進了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的話語權。
英文摘要
In recent years, the evolution of the CCP religious policy point of view, the CCP observed grant from the past to the recent restoration statue bore hole, Confucius, Confucian culture folk revival movement commenced, the government also actively encouraged. Allow all kinds of private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related activities. Senior government's attitude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Western leftists Maoist communist concrete practice, representing extremes; into the era of Deng Xiaoping chang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more neutral; Now Hu Jintao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is the ideal Confucian society's core values of.
     From 2004 Hu Jintao began to make Confucianism policy, the impact of contextual factors Confucianism policy, there are three main effects reasons: First, the progressive religious policy - CCP policy not occur overnight, but the slow and gradual opening also delay the passage of the policy of former rulers basis, adopt progressive opening up; Second, the political elite concept - from the traditional policy of the CCP elite theory shows the emergence of political elites often play a key role; Third, the rise of great powers - the Western countries see the rise of China as a threat and proposed a "China threat theory" and therefore, the CCP has rediscovered Confucian concept of harmony, to vindicate the CCP's peaceful rise is a big country.
   The emergence of religious policy during Hu Jintao brought effects, respectively, from the Chinese interior, between the two sides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the national focus effect. In the CCP relaxed attitude towards religion, the civil Confucianism activities more active government, they should have age requirements, re-examine the significance of Confucian culture and values of the times; Chinese Communist  Confucian renaissance, and indeed bring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Basis with the two sides to promote cross-strait cultural exchanges, but also to compete internationally orthodox Chinese culture; addition, in the global context, the renaissance of Confucianism, have set up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the world wide, bringing the world's "Chinese fever" promote the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the right to speak in the worl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文獻回顧…………………………………………………5
第三節 研究架構………………………………………… ……15 
第四節 研究途經與研究方法…………………………… ……16
第五節 研究範圍……………………………………………… 21
第二章 胡錦濤時期儒教政策………………………………   28
第一節 中央政府具體作為…………………………………….28
第二節 儒教的復興意涵……………………………………… 41
第三章 影響儒教政策出現的原因…………………………… 43
第一節 漸進式的宗教政策…………………………………… 43
第二節 政治菁英理念………………………………………… 50
第三節 大國崛起……………………………………………… 66
第四章  儒教政策的效應……………………………………..75
第一節  中國內部效應…………………………………………75
第二節  兩岸間的效應…………………………………………83
第三節  全球效應………………………………………………90
第五章 結論…………………………………………………  100
第一節 研究發現………………………………………………100
第二節 研究意義………………………………………………103
第三節 研究限制………………………………………………105
參考資料……………………………………………………  .106

表次
(表2-1) 2005-2012 孔子學院數與有孔子學院國家………………………35
(表3-1) 中共政治領袖對五大宗教合法化的主張…………………………46
(表3-2) 改革開放以來中共政策及法規的主張(1982-2007)……………… 47
(表3-3) 政治領袖對儒教相關政策整理……………………………………55
(表3-4) 中共政府官員對儒教的主張與詮釋………………………………63
(表4-1)「漢語橋工程」與「臺灣書院」施行策略對照表……………… .88
(表4-2) 中共在全球各洲孔子學院數量……………………………………92

圖次
(圖1-1) 國家軟實力的內涵…………………………………………………..12
(圖2-1) 2005-2011 孔子學院數與有孔子學院國家………………………….35
(圖4-1) 全球各洲孔子學院數與有孔子學院國家比例……………………..92
(圖4-2) 全球孔院分佈圖……………………………………………………..93
參考文獻
中文書籍
陸委會,《大陸宗教現況簡介》,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6,頁7-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地區宗教法規彙編》,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5,頁21。

汪學文,〈共產主義者的宗教觀〉,《中共與宗教》,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6,頁31-46。

李廣毅,《共產主義宗教觀-中共宗教自由的真相》,台北:政治作
戰學校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頁131-200。

邢國強/汪學文編《中共與宗教》,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6,頁53-72

王世芳,《中共宗教政策》,台灣: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頁1-21。

朱美淑,《中共基督教政策之研究:人民日報(1976-1995)的分析》,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頁1-30。

邢福增,《當代中國政教關係》,香港: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1999,頁1-131。

鮑家麟/李齊芳主編,《中國近代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1986,頁299-314。

張家麟,《當代中國大陸宗教政策變遷及其影響-菁英途徑論述》,台北:真理大學,2003,頁1-96。

歐陽群,〈胡錦濤時期的文化外交政策研究〉,政大外交系國際事務學院,2009,頁79-87。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頁288-301。

劉世林(1999),《列寧主義策略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書局,頁130-132。

帕深思/黃瑞祺(編譯),《現代社會學結構功能論選讀》,台北:桂冠,1981,頁101-123。

陳義彥譯,《政治學方法論》,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2005,頁357-358。

李杜,《二十世紀的中國哲學》,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頁200-2。

傅偉勳,《佛學思想的現代探索》,台北:東大圖書公司,頁26-27。

杜明維,《儒學第三期發展問題前景問題》,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頁297-6。

傅偉勳,《佛學思想的現代探索》,台北:東大書局,1995,頁25-26。

馬克斯.韋伯,洪天富譯:《儒教與道教》,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頁178。

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頁87-89。

陳榮捷/廖世德譯,《現代中國的宗教趨勢》,台北:文殊出版社,1987,頁10-12。

胡適著,〈吳虞文錄序〉,《胡適文存》,第一集,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80年,頁795

吳虞著,《吳虞文錄》,上海:亞東圖書館,1925,頁42-45。

呂大吉,《宗教學通論新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頁33。

張黎明,《聖域猶在----滇南建水祭孔儀式》,2002,頁 33-34。

葉小文,「宗教與普法」,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編,《宗教工作普法讀本》,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頁6。

方克立,《要重視對現代新儒家研究》,天津:天津社會科學,1986,頁1-12。

程超澤,《世紀之爭-一個經濟大國的國家》,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頁227。

Samuel P. Huntington 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7,頁135-136。

李希光、劉康、熊蕾、朱偉一、韓松、吳劍平、史安斌、王敏娟,《妖魔化中國的背後》,臺北:捷幼出版社,1997,頁1-66。

王滬寧/王緝思主編,《文化擴張與文化主權:對主權觀念的挑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頁342-346。

門洪華譯,《約瑟夫‧奈硬實力與軟實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頁13-18。

劉杰,《機制化生存-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抉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頁84-85。

陳海彬,《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意涵對臺灣的影響》,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碩士班論文,2005,頁39。


蘇起/張良任主編,《兩岸文化交流:理念、歷程與展望》,臺北:陸委會,1996,,頁2-3。

陳向陽,《中國睦鄰外交》,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頁24。


英文書籍
Fenggang Yang,”Between Secularist Ideology and Desecularizing Reality:The Birth and Growth of Religious Research in Communist China”,Sociology of Religion 65,no.2,2004,101-19.

Tony. Lambert “The Present Religious Policy of the Chinese in China ,” The China Quarterly,Vol.174,2003,pp.14-16.

C.K Yang.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A Study of Contemporary Social Funcion of Religion and Some of Their Historical Factors,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1,pp.45.


C.K.Yang,Religion in ChineseSociety,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ir-nia Press,1961,pp.26.

Alan Hao Yang and H.H. Michael Hsiao. 2012.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the Question of China’s Soft Power Diplomacy,” China Brief, 12 (13): 10-13.

Nicholas D.Kristof, “The Rise of China,” Foreign Affairs, Vol.72 No.5(November./December,1993),pp.59-74

Richars Bernstein & Ross H.Munor, “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America, “Foreign Affairs,Vol 76,No.2。pp.12-14.

Samuel p.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 ,”Foreign Affair,s Vol.72,No.3(summer 1993),pp.22-49.

Joseph Nye Jr.,The Paradox of America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wepower Can’t Go It Alon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8.

Joseph Nye,.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es(New York:Public Affairs,2004),pp.6-7.

Joseph Nye J,Bound to Lead:The Charging Nature of Amarican Power (New York:Basic Books,1990).pp.12-13.

期刊
黃光國,<建構儒家文化共同體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評論》,141期,香港:中國評論文化有限公司,2009,頁28-29。

劉勝驥,「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宗教之發展」,中國大陸研究,44卷12期,2003。


趙力清,〈中國的宗教復興與政策轉型〉,《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09期,2008年,頁15-16。

李杜,〈唐君毅先生與台灣儒學〉,《哲學與文化》28卷8期,1997,頁711-713。

陳振崑,〈由理論與實踐的比較論「儒學」與「儒教」〉,《揭諦》,8期,2005,頁184。

康有為,《孔子教會雜誌》,1卷2期,1913,頁1-12。

陳煥章,〈將我們原來的國教定為國教並不妨礙宗教自由〉,《孔教會雜誌》,1卷1號,1913,頁1。

李杜,〈唐君毅先生與台灣儒學〉,《哲學與文化》,28卷8期,1997,頁211-212。

林維杰,〈牟宗三先生論儒教〉,《揭諦》,第2期,2004,頁77-108。

任繼愈,《中國社科院》,〈論儒教的形式〉,2期,1981,頁5。

陳振崑著,〈由唐君毅對於道德意識與宗教意識的對比分析,論宗教的意識「超主體性」〉,《哲學與文化》,25卷12期,1998,頁1117。

陳振崑著,〈現代意義內的儒加宗教意識〉,《哲學與文化》,30卷5期,2003,頁41-68。
黃俊傑,〈試論儒學的宗教性內涵〉,《原道》,第6輯,2000,頁21-27。

蔡元培,〈再論孔教〉,《新青年》,2卷5號,1917,頁2。

蔡元培,〈再論孔教〉,《新青年》,2卷5號,頁4。

何明修,《教育社會通訊》36期,2002,頁3-6。

任繼愈著,〈論儒教的形成〉,《中國社會科學》,1期,1980,頁61-62。

張曉旭,〈中國孔廟發展〉,《南方文物》,1期,2002年,頁18-22。

楊念群,〈儒學內在的批判的實現困境-余時英現在儒學論簡評〉,《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997年,頁94-95。

黃進興,〈孔廟的解構與重組:轉化傳統文化所衍生的困境〉,《優入聖境-權力、信仰與正當性》,2004,頁 314。

黃進興,〈孔廟的解構與重組:轉化傳統文化所衍生的困境〉,頁 321-324。

廖箴,〈兩岸海外漢學推廣的競與合:以「孔子學院」及「臺灣書院」為例〉,2期,2012,頁125。

楊昊、蕭新煌、趙晧嵎,〈中國如何改造「柔性權力」?回顧與批判〉,《中國大陸研究》,55卷4期,2012,頁59-88。

楊以彬,〈儒家文化與中共柔性權力:以廣設「孔子學院」為例〉,《展望與探索》5卷7期,2010,頁23。

楊開煌,〈中共宗教管理政策之社會文化基礎評析〉,《東亞研究》,35卷1期,2004,頁37-63。

楊以彬,〈儒家文化與中共柔性權力:以廣設孔子學院為例〉,《展望與探索》,5卷7期,頁33。

張曉明,〈約瑟夫,奈的『軟權力』思想分析〉,美國研究,1期,2006,頁22。

杜鈴玉,〈中國大陸推動文化走出去戰略之研究-以設立孔子學院為例〉,《展望與探索》,2013,11卷1期,頁60。

張家麟,〈傳統宗教的再生:論中共宗教軟實力的運作及其影響〉,《宗教哲學四十九期》,2009,頁28。

鍾雲鶯,〈信念與信仰--儒教在雲南發展的現況考察〉,《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19期,2012 , 頁 119-134。

張黎明,《聖域猶在--滇南建水祭孔儀式》,頁33-34。

黃進興,〈孔廟的解構與重組:轉化傳統文化所衍生的困境〉,《優入聖境----權力、信仰與正當性》,頁314-324。

鍾雲鶯,〈信念與信仰--儒教在雲南發展的現況考察〉,《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19期,2012,頁 119-134。

朱新民,〈中國和平崛起的省思〉,《國際關係學報》,23期,2007,頁180。


張家麟,〈傳統宗教的再生:論中共宗教軟實力的運作及其影響〉,《宗教哲學四十九期》,2009,頁28。

唐仁俊,〈大陸文化外交的策略思維與實踐〉,《中共研究》,45卷10期,2008年10月,頁80-81。

范世平,〈中共軟實力分析及我應映對策〉,《中共研究》,43卷5期,2009,頁118。

廖箴,〈兩岸海外漢學推廣的競與合:以「孔子學院」及「臺灣書院」為例〉,2期,2012,頁125。

陳剛華,「以文化傳播角度看孔子學院意義」,學術論壇(北京),7期,2008,頁162。

蔡國裕,〈中共企圖增強其在世界的文化「話語權」之研析〉,《展望與探索》,8卷5期,2010年5月,頁23。



報紙
《五四運動五十年》,人民日報,1969.05.04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林彪與孔孟之道〉,《人民日報》,1974.02.07

新京報,〈社科院成立儒教研究中心〉,2005年6月。

胡錦濤下令建構和平崛起理論〉,聯合報,2003年12月16日,第13版。

胡錦濤,〈共建睦鄰互信夥伴關係〉,《人民日報》,2003,版1。

英小學必修外語將增漢語〉,《聯合報》,2012年6月12日,A9版。

網路資料
楊立傑,〈新文化運動〉,新華網,網址: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6-09/25/content_5134202.htm。

「中國共產黨第17次全國代表大會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 』的決議」,2010年7月10日下載,《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3/65374/4526448.html。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17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2010年7月10日下載《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3/65374/4526448.html。

胡錦濤,〈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提升語言軟實力推動漢語國際傳播〉,來源:光明日報, 2012-02-13。網址: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1&hl=zh-TW&prev=/search%3Fq%3D%25E4%25B8%25AD%25E5%259C%258B%25E5%25AD%2594%25E5%25BB%259F%26biw%3D1138%26bih%3D549&rurl=translate.google.com.tw&sl=zh-CN&u=http://www.chinakongmiao.org/templates/T_common/index.aspx%3Fnodeid%3D3%26page%3DContentPage%26contentid%3D5761&usg=ALkJrhg1Hg44E74uMX1vW1tWDX_7YWOJgQ。

唐浩,〈中共孔子學院-假孔學、真統戰〉,《新紀元周刊》,2011,電子周刊網址: http://mag.epochtimes.com/b5/047/3956.htm。

國家教育研究院,〈結構功能論〉,《教育大辭書》,2012,網址: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453886/。

中國首次舉行祭孔大典,2004,中新網: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4/Sep/670444.htm&prev=/search%3Fq%3D%25E4%25B8%25AD%25E5%259C%258B%25E5%25AE%2598%25E5%2593%25A1%25E7%25A5%25AD%25E5%25AD%2594%26start%3D10%26sa%3DN%26biw%3D1311%26bih%3D572。

〈山東曲阜舉行"祭孔大典" 代省長將親主孔子祭辭〉,中國網: http://big5.china.com.cn/city/txt/2007-09/28/content_8976967.htm。

〈2009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之祭孔大典隆重舉行〉,2009年9月28日,國際在線網:
http://big5.cri.cn/gate/big5/city.cri.cn/25364/2009/09/28/3866s2480835.htm。

〈廣西數千民眾祭孔迎新春東盟領事官員參與〉,2011年1月31日,中新網: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gx.chinanews.com/news/TOUTIAO/2011/131/1113133713JDDHHEEJG29IG1J3DAJG.html&prev=/search%3Fq%3D%25E4%25B8%25AD%25E5%259C%258B%25E5%25AE%2598%25E5%2593%25A1%25E7%25A5%25AD%25E5%25AD%2594%26biw%3D1311%26bih%3D572。

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孔廟網,網址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1&hl=zh-TW&prev=/search%3Fq%3D%25E4%25B8%25AD%25E5%259C%258B%25E5%25AD%2594%25E5%25BB%259F%26safe%3Dactive&rurl=translate.google.com.tw&sl=zh-CN&u=http://www.chinakongmiao.org/templates/T_FocusTopics/index.aspx%3Fnodeid%3D487%26page%3DContentPage%26contentid%3D2606&usg=ALkJrhhmYFB9I2i1G79bh-C-FoHuYmR0kQ。

齊魯,國際儒學網,網址: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qlrf.org/show.asp%3Fid%3D219&prev=/search%3Fq%3D%25E4%25B8%25AD%25E5%259C%258B%25E5%25AD%2594%25E5%25BB%259F%26start%3D40%26safe%3Dactive%26sa%3DN%26biw%3D1311%26bih%3D572。


中國人民國學院網站:國學院介紹,網址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1&hl=zh-TW&prev=/search%3Fq%3D%25E5%259C%258B%25E5%25AD%25B8%25E9%2599%25A2&rurl=translate.google.com.tw&sl=zh-CN&u=http://guoxue.ruc.edu.cn/xygk_more.asp%3Fid%3D75&usg=ALkJrhhLoUlolUyR7V3EXmcWG3gsUu13Gg。

王杰,國家公務員局對外公布《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大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址: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3/0107/c49150-20121365.html。

〈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19號文件,1982.3),http://law.lawtime.cn/d537186542280.html。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6號文件,1991.2.5), http://zjj.nantong.gov.cn/art/2009/7/15/art_8342_242477.html。

《人民日報》官方網站,2008,網站: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4933660。2013.7.12

胡治洪,〈近20年我國大陸現代新儒家研究回顧與展望〉,中國儒學網,網址:http://www.confuchina/08%20xiandaihua/ershinian%20xinrujia%20yanjiu.htm。

胡錦濤 ,<2004文化高峰論壇>,《甲申文化宣言》,中國儒學網,2004,網址: http://www.confuchina.com/13 xunxi/jiashenwenhuaxuanyan.htm。


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全文),2005,新華網網址: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6/26/content_3138887_1.htm。

胡錦濤,《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2006,人民網: 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22226/71018/。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
鬥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2007
,網址:http://cpc.people.com.cn/GB/104019/104099/6429414.html。

王杰,國家公務員局對外公布《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大綱》,2011,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址: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3/0107/c49150-20121365.html。

〈中國孔子基金會紮實推進《論語》普及工程〉,中國孔子網,2012,網址: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1&hl=zh-TW&prev=/search%3Fq%3D%25E4%25B8%25AD%25E5%259C%258B%25E5%25AD%2594%25E5%25BB%259F&rurl=translate.google.com.tw&sl=zh-CN&u。

中共政協新聞網,〈賈慶林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四屆會員大會並講話〉,2009,網址:http://cppcc.people.com.cn/BIG5/45579/10115144.html。

中國教育部網站,〈袁貴仁出席全國孔子學院工作座談會並講話〉,2011,網址:
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1&hl=zh-TW&prev=/search%3Fq%3D%25E4%25B8%25AD%25E5%259C%258B%25E5%25AD%2594%25E5%25BB%259F&rurl=translate.google.com.tw&sl=zh-CN&u。

中國孔子網,〈全國《弟子規》學術研討會召開〉,2011,網址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1&hl=zh-TW&prev=/search%3Fq%3D%25E4%25B8%25AD%25E5%259C%258B%25E5%25AD%2594%25E5%25BB%259F%26biw%3D1138%26bih%3D549&rurl=translate.google.com.tw&sl=zh-CN&u。

人民日報,〈李長春: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推動文化大發展〉,2012,網址: 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1&hl=zh-TW&prev=/search%3Fq%3D%25E4%25B8%25AD%25E5%259C%258B%25E5%25AD%2594%25E5%25BB%259F%26biw%3D1138%26bih%3D549&rurl=translate.google.com.tw&sl=zh-CN&u。





中國孔子網,〈趙啟正、吳建民、葉小文巔峰對話“公共外交與中國夢”〉,2013,網址: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1&hl=zh-TW&prev=/search%3Fq%3D%25E4%25B8%25AD%25E5%259C%258B%25E5%25AD%2594%25E5%25BB%259F%26biw%3D1138%26bih%3D549&rurl=translate.google.com.tw&sl=zh-CN&u。

康曉光,中國軟力量建設與儒家文化復興的關係,中華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2007,http://www.nporuc.org/html/section/papers/20071119/13_2.html。

〈溫家寶總理出席東盟商業與投資峰會並發表演講〉,中國日報網,2003,網址:http://www.chinadaily.net/gb/doc/2003-10/08/content_269949.htm。

王毅,〈中共與周邊國家外交關係綜述-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求是》,2013,網址:中國新聞網:http://www.sina.com.cn/c/2003-02-21/112955913s.shtml.。


胡錦濤提出的“八個為榮、八個為恥”意義重大,2006,新華社,網址: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1&hl=zh-TW&prev=/search%3Fq%3D%25E8%2583%25A1%25E9%258C%25A6%25E6%25BF%25A4%2B%25E5%2585%25AB%25E6%25A6%25AE%25E5%2585%25AB%&rurl=translate.google.com。

〈中國當代儒學復興的形勢與發展方向〉,新疆哲學社會科學網,2013,網址: http://big5.xjass.com/ll/content/2013-04/24/content_278263.htm。


原文: 以儒家文化做為兩岸關係開展的互動準繩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2/8219。

〈兩岸孔子文化交流周活動在曲阜拉開帷幕〉,2006,華夏經緯網,網址:
http://big5.huaxia.com/xw/zh/2006/00515777.html。


〈和諧中華‧大哉孔子—2013年海峽兩岸儒家文化推廣活動在府學文廟開幕 〉,2013年5月
址: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jnwgxj.gov.cn/2013/0527/5818.html&prev=/。

「文化政策白皮書」全文內容,2008年馬英九∕蕭萬長競選團隊官方網站,上網日期:
2011.11.10,網址:http://2008.ma19.net/policy4you/culture。

引自臺灣書院數位資訊整合平臺,2011.10.1。網址:http://taiwanacademy.tw/。

〈文化非零和專家提兩岸合辦孔子學院,《中央社》,2011 。網址:
http://www.haixiainfo.com.tw/79838.html。

儒家核心精神,百度百科,http://www.china-review.com/caf.asp?id=15063。

〈海外孔子學院概況〉,新華網,2006.4,網址:http://big5.xinhuan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4-29/content_4491339.htm。

網路孔子學院,網址: http://cimap.chinese.cn/。

《華夏經緯網》,2009年4月,網址:http://pig5.huaxia.com/xw/dlxw/2009/03/1350790.html。

Joseph.S.Nye “Why China Is Weak on Soft Power ”《New York Times》,last visited July 10.2012,http://www.nytimes.com/2012/01/18/opinion/why-china-is-weak-soft-power.html。

〈展現中國軟實力 中文將成二十一世紀最熱門語言之一〉,《華夏經緯網》,2009年4月,網址:http://pig5.huaxia.com/xw/dlxw/2009/03/1350790.html。

〈日媒:全球最受注目的語言排名漢語首居〉,《人民網》,2009年4月,網址:http://japan.people.com.cn/35467/7778282.html。

〈漢語熱方興未艾 第二屆孔子學院大會順利召開〉,2009年12月,網路孔子學院,網址:http://college.chinese.cn/conference09/article/2009-12/02/content_90127.htm。

〈讓文化走出去孔子學院之音〉,2009,人民網,網址: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8901240.html。

李倩,〈試論孔子學院背後所代表的中國文化軟實力〉,2010,原文網址: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1&hl=zh-TW&prev=/search%3Fq%3D%25。

〈許琳專訪:孔子學院的『苦』與『歌』〉,網路孔子學院,2012.6.11,網址:http://www.chinese.cn/newssummary/article/2011-11/21/content_286402.htm。

〈美國面臨孔子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評論新聞網,2010.10,網址: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3/0/3/1/101303193.html。

〈孔子學院的合格標準與評估辦法〉,網路孔子學院,2010.12,網址:http://www.chinese.cn/conference10/article/2010-12/12/content_207980.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