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809200817174500
DOI 10.6846/TKU.2008.00568
論文名稱(中文) 自治還是控制:兩岸少數民族/原住民族自治制度的實踐研究 ---以自治權為中心
論文名稱(英文) Autonomy or Control: An Autonomy-centered Study on Minority Ethnic Group / Aboriginal Tribe Self-government System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江文雄 Takiyo‧Kacaw
研究生(英文) Wen-Hsiung Chiang
學號 79124021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13
論文頁數 15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施正鋒(ohio3106@yahoo.com.tw)
委員 - 蒲忠成
委員 - 張五岳(we-yen@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原住民族
少數民族
原住民族自治區
少數民族自治區
自治權
關鍵字(英) Aboriginal Tribes
Minority Tribes
Minority Ethnic Groups
Minority Nationality Autonomous Regions
Autonom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台灣的原住民族自治運動自1980年代,從台灣北區的大專院校校園及街頭抗爭開始至今約有20寒暑。2000年的政黨輪替,因為民進黨政府的執政給原住民族自治運動更寬廣的自治運動推動及論述空間,一時間原住民族自治運動也躍昇為民進黨政府執政時期的重大推行政策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早期民進黨在推行街頭民主抗爭時期,為厚植民進黨勢力以利與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相抗衡,遂與當時的台灣原住民族自治運動力量相結盟。也正因為這一微妙的關係;在民進黨執政以後,許多當時原住民族自治運動的原住民族菁英份子,紛紛被民進黨政府延攬進入政府公部門或民進黨黨部任職,並繼續推動原住民族自治運動的使命。
與此同時,原住民族自治議題在台灣學術界及政府行政單位成了熱門的研究課題。諸多借鏡紐、澳、美、加、歐洲及中國大陸的原住民族或少數民族自治區的研究成果,為正邁向建置台灣原住民族自治區的台灣原住民族而言,累積了無數寶貴的資產。
中國大陸政府自建黨、建政迄今,在中國大陸建立了155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區5個、自治州30個、自治縣(旗)120個,還有1256個少數民族自治鄉。
中國這樣的政治制度設計,對於實施極度中央集權的國家政體而言,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自治區真能落實其自治權嗎?在理論與實踐上有何特色和困境?相較於極力邁向自治、自主又企欲擺脫被殖民統治命運的台灣原住民族和企圖與台灣原住民族建立所謂「夥伴關係」的台灣政府而言又有何啟發?是本研究的動機所在。
英文摘要
Taiwan’s Aboriginal Tribe Autonomy Movement began in the 1980s when it first took place on college campuses and on the street in northern Taiwan. It gained more space in promotion and discourse when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came to power on the island in 2000. Overnight, facilitating the movement seemed to have become a major policy of the new government. This was principally because when the DPP was struggling on the street for democracy in the early days, to strengthen its influence against the Kuomintang (KMT) government, it had entered into alliance with the movement’s powers. As a result of this, after the DPP held power, many of the elite of the movement were absorbed in succession into the public sector or DPP headquarters to continue their mission for self-government of aboriginal tribes. 
In the meanwhile, aboriginal tribe self-government became a hot research subject in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government’s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in Taiwan. Much of such research adopted research efforts on aboriginal tribes or minority nationality autonomous regions (MNA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such as New Zealand, Australia, America, Canada, Europe, and mainland China. This in turn had accumulated innumerable valuable assets for Taiwanese aboriginal tribes who were marching towards establishment of Taiwan aboriginal tribe autonomous regions.
On the other hand, in mainland China, since it took power in mainland China in 1949,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has established a total of 155 MNARs across the country – 5 autonomous regions, 30 autonomous prefectures, and 120 autonomous counties (banners), in addition to 1256 minority nationality autonomous 
towns. 
With a political system design like this, under a state regime which enforces extreme centralization of power, however, can the MNARs really put their autonomy into practice? What are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challenges? And what could they inspire both Taiwanese aboriginal tribes striving hard towards self-government and autonomy in a bid to put an end to their colonized fate and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attempting to forge a “partnership” with its own aboriginal tribes? These questions were all explored in this stud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動機--------------------------------------------------------------1
一、研究動機--------------------------------------------------------------------------3
二、研究目的--------------------------------------------------------------------------5
第二節  重要名詞界定-----------------------------------------------------------------5
一、少數民族--------------------------------------------------------------------------6
二、原住民族--------------------------------------------------------------------------7
三、民族自治--------------------------------------------------------------------------7
四、民族自決--------------------------------------------------------------------------7
五、原住民族運動--------------------------------------------------------------------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8
一、研究方法--------------------------------------------------------------------------8
(一)文獻分析法-----------------------------------------------------------------9
(二)比較研究法-----------------------------------------------------------------9
二、研究架構--------------------------------------------------------------------------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11
一、研究範圍-------------------------------------------------------------------------12
二、研究限制-------------------------------------------------------------------------12
(一)資料收集上的限制-------------------------------------------------------13
(二)研究方法上的限制-------------------------------------------------------13
第五節  中國少數民族與台灣原住民族概況-------------------------------------14
一、中國少數民族概況-------------------------------------------------------------14
二、台灣原住民族概況-------------------------------------------------------------15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探討-----------------------------------------------------------18

第一節  文獻回顧----------------------------------------------------------------------18
一、中國大陸少數民族區域自治的文獻------------------------------------------19
二、台灣原住民族自治的文獻------------------------------------------------------21
第二節  理論探討----------------------------------------------------------------------25
一、中國少數民族理論的基礎------------------------------------------------------25
(一)馬克思、列寧的民族理論------------------------------------------------26
(二)馬列主義民族理論重要觀點-------------------------------------------- 28
  1、民族解放與獨立------------------------------------------------------------------28
  2、民族自決權------------------------------------------------------------------------28
  3、民族區域自治---------------------------------------------------------------------28
二、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理論------------------------------------------------------29
(一)受中國歷史法統的影響---------------------------------------------------30
(二)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影響---------------------------------------------31
(三)受中國民族分佈的影響---------------------------------------------------31
三、台灣原住民族自治的理論基礎------------------------------------------------32
(一)原住民族自治的論述------------------------------------------------------32
(二)原住民族自治的合憲/合法基礎---------------------------------------35
1、符合國際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及憲法、法律的保障---------------------35
2、多元文化理論-----------------------------------------------------------------39

第三章  中國少數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歷程與演變--------------------------------41

第一節  中國建政以前的少數民族政策主張--------------------------------------41
一、主張民族自決與聯邦制時期(1922—1938年)----------------------------42
二、漸進式主張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1938—1949年)----------------------43
第二節  中國建政後的少數民族政策-----------------------------------------------44
一、共同綱領時期(確立民族區域自治政策)(1945—1954年)----------44
二、文化大革命時期(民族融合強調同化時期)(1966—1976年)-------45
三、八二憲法時期(多元主義發展)(1982~~)--------------------------------46
第三節  小結-----------------------------------------------------------------------------48

第四章	台灣原住民族自治政策的發展--------------------------------------------------50

第一節  國際人權思潮與原住民族權益意識抬頭的影響------------------------57
第二節  墾殖國的壓迫與原住民族自覺--------------------------------------------60
  第三節  政黨結盟效應與立法政策--------------------------------------------------65
  第四節  小結-----------------------------------------------------------------------------68

第五章	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69

  第一節  民族區域自治區設置沿革與類型-----------------------------------------70
    一、民族區域自治區的設置-------------------------------------------------------------71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類型----------------------------------------------------------------74
  第二節  民族區域自治區的自治機關---------------------------------------------------75
    一、少數民族在中國政治的地位-------------------------------------------------------75
     (一)少數民族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地位-------------------------------------75
     (二)少數民族在國務院的地位-----------------------------------------------------76
    二、民族區域自治區的自治機關-------------------------------------------------------76
第三節  民族區域自治區的自治權---------------------------------------------------78 
一、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自治權(立法權)--------------------------79
    二、培養民族人才和培養民族幹部的自治權--------------------------------------79
    三、組織民族地方公安部隊的自治權(社會治安權、警察權)-------------80
    四、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的自治權--------------------------------80
    五、自主管理地方財政的自治權-------------------------------------------------------81
    六、管理本地區文化教育規劃的自治權---------------------------------------------81
    七、其他---------------------------------------------------------------------------------------82
  第四節  小結------------------------------------------------------------------------------------82

第六章	台灣原住民族的自治實踐分析----------------------------------------------------85

  第一節  原住民族權利法案的立法-------------------------------------------------------86
  第二節  原住民族自治的可行性----------------------------------------------------------89
  第三節  原住民族自治的困境--------------------------------------------------------------91
    一、原住民族內部的限制-----------------------------------------------------------------93
     (一)自治共識無法凝聚---------------------------------------------------------------93
     (二)原住民族自治的資訊與觀念不足--------------------------------------------94
    二、原住民族外部的限制-----------------------------------------------------------------95
     (一)政黨及國家固執的制約---------------------------------------------------------95
     (二)漢人或利益團體的制約---------------------------------------------------------96
     (三)原住民族運動的停滯消失------------------------------------------------------97
     (四)原住民族立委的政治責任------------------------------------------------------98
  第四節  小結------------------------------------------------------------------------------------99

第七章	結論--------------------------------------------------------------------------------------101

  第一節  研究發現(問題)----------------------------------------------------------------101
    一、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研究方面的發現-----------------------------------101
     (一)馬克思列寧主義------------------------------------------------------------------101
     (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屬性高--------------------------------------------------101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中國統治政權更加鞏固---------------------------102
     (四)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無實質立法權-------------------------------------------102
     (五)單一政策因地制宜不足--------------------------------------------------------102
    二、台灣的原住民族自治研究方面的發現------------------------------------------103
     (一)原住民族運動與民進黨的關係-----------------------------------------------103
     (二)原住民族社會運動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關係-------------------------103
     (三)國際人權思潮刺激原鄉知識青年--------------------------------------------104
     (四)原住民族自治的共識/意願--------------------------------------------------104
     (五)制度利益族群衝突---------------------------------------------------------------104
  第二節  研究建議(反省/前瞻)-------------------------------------------------------105

參考書目------------------------------------------------------------------------------------------108

附錄  一  行政院版賺民族自治區法草案總說明------------------------------------115
附錄  二  原住民族基本法---------------------------------------------------------------- 119
附錄  三  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124
附錄  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區法---------------------------------------133
附錄  五  台灣原住民族與政府新的夥伴關係條約-------------------------------- 147
附錄  六  原住民族與台灣新政府新夥伴關係再肯認協定-----------------------149


表、圖目次
表目次
 
表2-1 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相關文獻------------------------------------------------------19
表2-2 台灣原住民族自治的相關文獻 -----------------------------------------------------22
表2-3 「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與「原住民族基本法」對照表-------------37
表4-1 歷年來有關原住民族運動與自治事項活動事件彙整------------------- ------52
表5-1 中國五大少數民族區域自治地方設置時間表-----------------------------------72


圖目次

圖1-1研究架構圖--------------------------------------------------------------------------------10
圖5-1 原住民族的權利分類圖---------------------------------------------------------------59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大衛‧麥克里蘭(David Mclellan)(1994),施忠連譯《意識形態》(台北:桂冠圖書)。
2. 中共中央統戰部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北京:中共中央統戰部),頁166。
3. 尤哈尼(2001),〈聽證會紀錄〉,《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許世楷、施正鋒等編(台北:前衛出版社)。
4. 北京大學法律系憲法教研室資料室編(1982),《憲法資料選編第一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11。
5. 史筠(1988),《民族法律概要》(北京:民族出版社),頁36。
6. 布興 、大立(2001)〈原住民族需要什麼樣的自治〉,《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台北:前衛出版社)。
7. 石之瑜(2004),《族國之間-中國西南民族身分的策略》,(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8. 伊凡‧諾幹(2001)〈原住民自治區〉《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許世楷,施正鋒等編(台北:前衛出版社),頁109-112。
9.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7)《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頁1-9。
10. 吳庚(1996),《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頁77-80。
11. 李琪(1998),《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問題理論及其跨世紀的實踐》,(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2. 沈林(2001),《中國的民族鄉》(北京:民族出版社),頁131-138。
13. 汪明輝(2003),〈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回顧與發展〉,《兩岸社會運動分析》(台北:台灣研究基金會叢書,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頁95-135。
14. 周文欽(2002:115-130),《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台北:心理出版社)。
16. 果洪升(1987),〈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行成和發展〉,《民族問題理論論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
17. 林淑雅(2000),《第一民族-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台北:前衛出版)。
18. 威爾‧金里卡(Will  Kymlicka)(2004),《少數群體的權利-民族主義、多元文化主義與公民權》(Politics in the Vernacular:Nationalism, Multiculturalism, and Citizenship),鄧紅嵐譯,(台北:左岸文化)。
19. 施正鋒(2000a),《台灣的政治建構》(台北:前衛出版社)。
20. 施正鋒(2000b),《台灣人的民族認同》(台北:前衛出版社)。
21. 施正鋒(2001a),《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台北:前衛出版社)。
22. 施正鋒(2001b),《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台北:前衛出版社)。
23. 施正鋒(2005),《台灣原住民族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出版社)。
24. 施哲雄(2003),《發現當代中國》(台北:揚智文化)。
25. 浦興祖(200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香港:三聯書店)。
26. 高德義(1999),《民族權的理論與實踐:台灣原住民族人權的評估》(台北:台灣法學會學報)。
27. 高德義(2004),《原住民族自治制度之研究與規劃---排灣族、魯凱族及雅美族》(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8. 張爾駒主編(1988),《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理論與理論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9. 張興傑(2005),《原住民族自治制度之研究與規劃-布農族、賽夏族、邵族》(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30. 許崇德編(1990),《中國憲法參考資料選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頁21。
31. 陳雲生(2005),《憲法人類學--基于民族、種族、文化集團的理論建構集實證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2. 彭英明(2003),《學步文集-民族理論與民族歷史若干問題探研》(北京:民族出版社)。
33. 黃鈴華(2005),《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國會路線》(台北:國家展望文教發展   
基金會)。
34. 楊逢泰、邵宗海、洪湖泉、謝正諭合編(1993),《民族主義論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35. 楊開煌(1993)「中國少數民族淺釋」,《民族主義論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36. 廖淑馨(2001),「中共實施民族區域自治五十年」《中國建政五十年》,中國
大陸問題研究所主編,(台北:正中書局),頁231-244。
37. 謝世忠(1987b),《污名的認同-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晚報)。

二、	學位論文
1. 李必粹(2003),《中國大陸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之研究—全球化時代國家中心主義觀點》(台北:私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李永祥(2001),《台灣原住民族自治之研究---兼論台灣族群政治權力之分配》(台北: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3. 李信成(2001),《中共少數民族政策與國家整合》(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
4. 馬賴‧古麥(2004),《原住民族自治制度之行成要因及其願景形塑》(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5. 高德義(1998),《中國(大陸)的民族政策與族群關係:權利關係研究途徑》(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博士論文。
6. 陳心怡(2001),《戰後台灣原住民族政策之研究(1945-2000)權利關係與政策選擇觀》,(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
7. 陳文學(2004),《我國原住民族自治政策之研究:規劃評估觀點》(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8. 陳舜伶(2002),《原住民族運動中權力法制化進路的困局─兼」論建構中的台灣原住民自治》(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 黃慧婷(2006)《台灣原住民族自治之憲法理論基礎》(台北: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10. 楊智偉(2002),《台灣原住民族自治體制的理論與實際—以建構中的鄒族為例》(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趙中麒(2001),《部落主權與文化實踐:台灣原住民族自治運動之理論建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鄢宗璽(2005),《兩岸少數民族自治地方體制之探討:以民族區域自治法與原住民族自治區法草案為例》(台北:國立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劉孟球(2005),《中共民族幹部政策與培訓制度之研究》(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劉恩廷(2006)《國中之國?新夥伴關係?--原住民族自治權之建構與組織  
    設計》(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潘春輝(2005)《新夥伴關係下台灣原住民族自治問題之研究》(台北:國立 
    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盧幸娟(2001),《發展中的原住民族自治—以蘭嶼達悟族為例》(花蓮:國 
    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羅中展(1999),《中共民族幹部政策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 
    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三、	期刊論文
1. 石之瑜(2001),「正面辯論聯邦制」,《共黨研究》(台北:共黨問題研究出版社),第27卷第9期,頁102-105。
2. 夷將‧拔路兒(1994),「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發展路線之初步探討」,《山海文化雙月刊》(台北: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第4期頁22-38。 
3. 李壬癸(1994)「從歷史語言學家構擬的同源詞看南島民族的史前文化」,《大陸研究》(台北:大陸雜誌社),第83卷六期,頁3-4。 
4. 李明峻、許介麟(2000)「國際法與原住民族的權利」,《政治科學論叢》(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第12期,頁162。
5. 李建良(2003)「淺說原住民族的憲法權利-若干出探性的想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台北: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社),第47期,6月號。
6. 林江義(1996)「淺談美國與加拿大的印地安事務概況」,《原住民現代社會適應(二)》(台北:教育廣播電台),頁733-746。
7. 林江義(2003),「原住民族自治的立法現況與展望」,《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社》年,(台北: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社)第47期6月號,頁77-84。
8. 施正鋒(2000c),「國際潮流與原住民族的權利」,《政策月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第58期。
9. 施正鋒(2007c),「原住民族的主權」《國家發展期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第6卷2期。
10. 孫大川(1989),「四黨綱裡的原住民」《中國論壇》(台北:中國論壇社),第33期,29卷第3期,頁23。
11. 高德義(1991),「與黃昏搏鬥:原住民族運動初探」,《山海文化雙月刊》(台北: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第21期,頁30。
12. 張中復(1991)「中共早期民族政策之研究」《西藏研究會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所),第12期,頁4-7。
13. 張錦華(1997),「多元文化主義與我國廣播政策──以台灣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為例」,《廣播與電視》,第三卷第一期,1-5。
14. 陳東壁(1994),「大陸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之研究」,《台大法學論從》(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頁77-119。
15. 陳祥銘、趙威寧(2001),「台灣原住民族自治與立法」《月旦法學雜誌》(台北:月旦法學雜誌社),頁153。
16. 謝世忠(1987a),「原住民運動生成與發展理論的建立」,《中研院民族所集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第64期,頁139-177。
17. 顧玉珍,張毓芬(1996),「台灣原住民族的土地危機:山地鄉「平權會」政治經濟結構之初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台北: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第34期,頁250-278。

四、	研討會論文
1. 以撒克‧阿復(2000),『〈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草案與《原住民族
和台灣政府的新夥伴關係》:為台灣原住民族自治重新定調〉』,《「新夥伴
關係週年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
2. 以撒克‧復(2006),『「新夥伴關係」與原住民族憲法運動:新憲政主義架
構的原住民族社會改造工程』《國中有國:憲法原住民族專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原住民族永續發展協會)。
3.  林江義(2002)「台灣原住民族官方認定的回顧與展望」,《民族識別與身放研討會》(台北:台灣打里摺文化協會)
4.  浦忠成(2003)「務實與虛凌的抉擇:原住民族自治的理念」,《台灣原住民族自治研討會會議資料》,花蓮: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
5.  張中復(2004),「自治與歷史: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回顧與問題---中國大
陸民族區域自治的發展歷程與當代觀察」《原住民族與自治議題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原住民族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頁71-72。
 

五、	委託研究案
1. 唐屹主編(1992),《我國少數民族概況研究》(台北:內政部委託)。
2. 趙建民(1993),《中國大陸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之研究》(台北:內政部委託研究案)。

六、	相關網站
1.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事發表<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白皮書,網址:http:
//www.future.chana,org.tw/fcn-tw/199909/c88092802.htm/2005/02/28。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1號) http://210.72.32.6/cgi-bin/bigate.cgi/b/g/g/http@www.stats.gov.cn/was40/search。
 4.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中國的少數民族政策及其實踐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zwgk/2005-05/26/content_1131.htm。 
5. 以撒克‧阿復(2001),「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草案》與《原住民族和台灣政府新夥伴關係》」---為台灣原住民族自治重新定調,網址:http//www.oceantaiwan.com/eyerwach/20010403.htm,2002/01/01。
6. 李文吉《從阿里山鄒族探討台灣原住民族區域自治的可能性》。
網址:http://web.my8d.net/m5a07/volem008/discass3.htm
7. 李英明(2005),「方法論-文化研究途徑」(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中國大陸研究中心)。網址:http://ics.nccu.edu.tw/document/newsletter/05_05.pdf
8. 汪明輝(2002),「台灣於住民族民族注意空間:由社會運動到民族發展」,
網址:http//www.geo.ntun.tw.2002/03/14。
9. .施正鋒(2002),「獨立建國的模式與民族國家的建構」,
網址:http//www.wufi.org.tw/r01-03.htm.2002/02/03。
10. 徐子恒,「中共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之評析」,國立中山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網址:http://www2.nsysu.edu.tw/macs/3_activity/2006a/20060419a.doc
11. 高德義「台灣原住民族實行自治政策的可行性分析」網址:
http://tawww.com/Aborigi/printpage.asp?ArticleID=20/,2008/01/10。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