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808201322455700
DOI 10.6846/TKU.2013.00687
論文名稱(中文) 文革時期的中國傳統政治文化遺緒
論文名稱(英文) The Legacy of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during the Great Proletarion Cultural Revolu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吳楚威
研究生(英文) Chu-Wei Wu
學號 69927018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11
論文頁數 8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蔡國裕
委員 - 林琳文
委員 - 潘錫堂
關鍵字(中) 文化大革命
意識型態
道德政治文化
政治權力合法性
關鍵字(英) The Great Proletarion Cultural Revolution
Dominant ideology
Political culture of moral
The legitimacy of political powe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在中國歷史上,文化大革命是反中國傳統文化最為徹底的一段時期,但仔細觀察文革時期的政治現象,仍然可以發現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在其間作用。本研究以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及文革時期的政治現象作為研究對象,以政治文化作為分析途徑,試圖分析及表明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對於參與者的制約、影響及作用。
透過政治文化途徑的分析,本研究指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延續了兩千年所形成的認知和評價,很難在短時間內作徹底的改變,因此,政治文化的穩定性及延續性決定了中國傳統政治文化能夠在文革時期產生作用。
此外,以道德作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於文化大革命期間造成影響。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政治活動充分表明了道德與政治權力間的相互關係,可以說是中國自古以來以道德為核心的政治文化所必然導致的結果。
英文摘要
In Chinese history, the Great Proletarion Cultural Revolution is a period that people fought agains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ost thoroughly and severely. However, to examine the political phenomenon in Cultural Revolution period, we can still find 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worked among it. This research adopts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and the political phenomenon in Cultural Revolution perio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uses political culture as the analysis approach, with the attempt to analyze and demonstrate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s constraints, influences, and functions on the participants during Cultural Revolution. 
Besides,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with morals as its core has influenced on what took place during Cultural Revolution. In this period of time, the political activities fully showed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s and political power,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resulted from the political culture with morals as its core since ancient China.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7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2
第五節 研究架構‧‧‧‧‧‧‧‧‧‧‧‧‧‧‧‧‧‧‧‧‧‧‧‧‧‧‧‧‧‧‧‧‧‧‧‧‧‧‧‧‧‧‧‧‧‧‧‧‧‧‧‧‧‧‧‧‧‧‧‧‧‧‧‧‧‧‧‧‧‧12
第二章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特性與內涵‧‧‧‧‧‧‧‧‧‧‧‧‧‧‧‧‧‧‧‧‧‧‧‧‧‧‧‧‧‧‧‧‧‧‧‧‧‧15
第一節  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15
第二節 「道」:中國思想的「本源」論模式及其意識型態性質‧‧‧‧‧‧21
第三節  以道德為核心的政治文化‧‧‧‧‧‧‧‧‧‧‧‧‧‧‧‧‧‧‧‧‧‧‧‧‧‧‧‧‧‧‧‧‧‧‧‧‧‧‧‧‧‧‧‧‧‧25
第四節  宗法制度與家庭‧‧‧‧‧‧‧‧‧‧‧‧‧‧‧‧‧‧‧‧‧‧‧‧‧‧‧‧‧‧‧‧‧‧‧‧‧‧‧‧‧‧‧‧‧‧‧‧‧‧‧‧‧‧‧‧‧‧‧36
第三章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與文革意識型態的連結‧‧‧‧‧‧‧‧‧‧‧‧‧‧‧‧‧‧‧‧‧‧‧‧‧41
第一節  毛澤東的意識型態觀‧‧‧‧‧‧‧‧‧‧‧‧‧‧‧‧‧‧‧‧‧‧‧‧‧‧‧‧‧‧‧‧‧‧‧‧‧‧‧‧‧‧‧‧‧‧‧‧‧‧‧‧41
第二節  文革群眾運動的意識型態‧‧‧‧‧‧‧‧‧‧‧‧‧‧‧‧‧‧‧‧‧‧‧‧‧‧‧‧‧‧‧‧‧‧‧‧‧‧‧‧‧‧‧‧‧‧46
第三節  文革意識型態的道德化傾向‧‧‧‧‧‧‧‧‧‧‧‧‧‧‧‧‧‧‧‧‧‧‧‧‧‧‧‧‧‧‧‧‧‧‧‧‧‧‧‧‧‧‧52
第四章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對文革的影響‧‧‧‧‧‧‧‧‧‧‧‧‧‧‧‧‧‧‧‧‧‧‧‧‧‧‧‧‧‧‧‧‧‧‧‧‧‧59
第一節 個人崇拜‧‧‧‧‧‧‧‧‧‧‧‧‧‧‧‧‧‧‧‧‧‧‧‧‧‧‧‧‧‧‧‧‧‧‧‧‧‧‧‧‧‧‧‧‧‧‧‧‧‧‧‧‧‧‧‧‧‧‧‧‧‧‧‧‧‧‧‧‧‧‧59
第二節 造反與奪權‧‧‧‧‧‧‧‧‧‧‧‧‧‧‧‧‧‧‧‧‧‧‧‧‧‧‧‧‧‧‧‧‧‧‧‧‧‧‧‧‧‧‧‧‧‧‧‧‧‧‧‧‧‧‧‧‧‧‧‧‧‧‧‧‧‧‧‧64
第三節 血統論‧‧‧‧‧‧‧‧‧‧‧‧‧‧‧‧‧‧‧‧‧‧‧‧‧‧‧‧‧‧‧‧‧‧‧‧‧‧‧‧‧‧‧‧‧‧‧‧‧‧‧‧‧‧‧‧‧‧‧‧‧‧‧‧‧‧‧‧‧‧‧‧‧‧70
第五章 結論‧‧‧‧‧‧‧‧‧‧‧‧‧‧‧‧‧‧‧‧‧‧‧‧‧‧‧‧‧‧‧‧‧‧‧‧‧‧‧‧‧‧‧‧‧‧‧‧‧‧‧‧‧‧‧‧‧‧‧‧‧‧‧‧‧‧‧‧‧‧‧‧‧‧‧‧‧75
第一節 研究發現‧‧‧‧‧‧‧‧‧‧‧‧‧‧‧‧‧‧‧‧‧‧‧‧‧‧‧‧‧‧‧‧‧‧‧‧‧‧‧‧‧‧‧‧‧‧‧‧‧‧‧‧‧‧‧‧‧‧‧‧‧‧‧‧‧‧‧‧‧‧‧75
第二節 研究展望‧‧‧‧‧‧‧‧‧‧‧‧‧‧‧‧‧‧‧‧‧‧‧‧‧‧‧‧‧‧‧‧‧‧‧‧‧‧‧‧‧‧‧‧‧‧‧‧‧‧‧‧‧‧‧‧‧‧‧‧‧‧‧‧‧‧‧‧‧‧‧79
參考資料‧‧‧‧‧‧‧‧‧‧‧‧‧‧‧‧‧‧‧‧‧‧‧‧‧‧‧‧‧‧‧‧‧‧‧‧‧‧‧‧‧‧‧‧‧‧‧‧‧‧‧‧‧‧‧‧‧‧‧‧‧‧‧‧‧‧‧‧‧‧‧‧‧‧‧‧‧‧‧‧‧‧‧81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王紹光,理性與瘋狂-文化大革命中的群眾(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年10月)。
2. 王紹光,王紅續主譯,超凡領袖的挫敗-文化大革命在武漢(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
3. 王學泰,游民文化與中國社會(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年9月)。
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
5. 中共中央毛選出版委員會,毛澤東選集(合訂一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4月)。
6. 江炳倫,亞洲政治文化個案研究(台北:五南,1989年6月)。
7. 朱嵐,中國傳統孝道的歷史考察(台北:蘭臺,2003年6月)。
8. 印紅標,失蹤者的足跡-文化大革命期間的青年思潮(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
9.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1976年9月)。
10. 沈志佳,余英時文集第二卷-中國思想傳統極其現代變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
11. 肖群忠,中國孝文化研究(台北:五南,2002年7月)。
12. 孟祥才,中國政治制度通史(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13. 易中天,閒話中國人(台北:馥林文化,2007年10月)。
14. 徐友漁,形形色色的造反-紅衛兵精神素質的形成及演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15. 白魯恂著,胡祖慶譯,中國人的政治文化(台北:風雲論壇,1993年5月)。
16. 白魯洵著,胡祖慶譯,中國政治的變與常(台北:五南,1988年8月)。
17. 陳義彥,政治學(台北:五南,2008年9月,第三版)。
18. 唐德剛,毛澤東專政始末1949-1976(台北:遠流,2005年1月)。
19. 閔琦,中國政治文化-民主政治難產的社會心理因素(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
20. 莫里斯‧邁斯納,張寧 等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主義與烏托邦主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21. 張化,回首“文革”:中國十年“文革”分析與反思(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年1月)。
22. 張英魁,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及其現代價值-以白魯恂的研究為考察中心(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10月)。
23. 趙汀陽,沒有世界觀的世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2月,第二版)。
24. 劉曉,意識型態與文化大革命(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出版社,2000年8月)。
25. 劉青峰,文化大革命:史實與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26. 談遠平,中國政治思想-儒家與民主化(台北:揚智文化,2004年12月)。
27. 錢理群,毛澤東的時代和後毛澤東的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兩冊)(台北:聯經,2012年1月)。
28. 盧瑞鍾,中國政治思想史分論(一)-人性論、天命論與義利之辨(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2年7月)。
29. 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沈邁克,關心譯,毛澤東最後的革命(台北:左岸文化,2009年6月)。
30. 嚴家其、高皋,文化大革命十年史(上)(台北:遠流,1990年1月)。
 
二. 學術研討會及期刊論文
1. 任劍濤,「道德與中國傳統政治的合法性」,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4卷第1期(2005年)。
2. 林碧玲,「儒學形上思想探源─以周初的天命觀為核心」,發表於第六屆「儒佛會通——形上思想研究」學術研討會(台北:華梵大學哲學系主辦,2005年5月4-5日)。
3. 周海生,「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傳承機制研究」,山西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21卷第3期(2008年8月)。
4. 陳運星,「儒家政治文化與民主發展」,朝陽學報,第七期(2002年6月)。
5. 黃金榔,「試論孔子天命思想」,嘉南學報,第二十九期(2003年)。
6. 黃秀端,「政治文化:過去、現在與未來」,東吳政治學報,第八期(1997年)。
7. 蔡明芩、石之瑜,「超越文革?一種借用普世價值觀的紅衛兵回憶」,遠景基金會季刊,第十卷第四期(2009年)。
8. 劉麗敏,「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結構分析」,理論與現代化,2004年第3期(2004年5月)。

三. 網路資料
1. 毛澤東是人民心中最紅的紅太陽,http://www.stnn.cc:82/global/wg/wg11/200605/t20060512_211481.html。
2. 全國奪權武鬥升級,http://www.stnn.cc:82/global/wg/wg2/200605/t20060512_211394.html。
3. 造反有理,http://www.stnn.cc:82/global/wg/wg11/200605/t20060512_211557.html。
4. 政治社會化:政治文化的學習和傳播,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xxsb/895650.htm。
5. 論語中的天命觀,http://www.confuchina.com/10%20lishi/lunyu%20tianming.htm。
6. 論儒家理想人格及其現代價值,http://www.chinasaint.org/baijia/zzbj/201204/5607.html。
7. 中國社會與宗法制度,http://www.epochtimes.com/b5/1/9/27/c6283.htm。
8. 中國古代家庭道德教育今析, http://www.chinafc.org.cn/index.php?option=com_flexicontent&view=items&cid=19:ctwh&id=233:2010-08-14-23-30-33&Itemid=25。
9. 反對折衷主義,http://qing.blog.sina.com.cn/2594768061/9aa904bd33002ydm.html。
10. 人民日報社論: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1966.6.2,http://blog.boxun.com/hero/oldnews/40_1.shtml。
11. 標語,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8%99%E8%AA%9E。
12. 文化大革命口號,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6%87%E5%8C%96%E5%A4%A7%E9%9D%A9%E5%91%BD%E5%8F%A3%E5%8F%B7。
13. “文革”十六條,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165617/166495/10002194.html。
14. 一月風暴,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0%E6%9C%88%E9%A3%8E%E6%9A%B4。
15. 回首文革:血統論和出身論,http://blog.boxun.com/hero/200904/myzl/102_1.shtml。
16. 研究方法與步驟,http://nccui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3506/7/15500207.pdf。
17. 遇羅文,“文革”與“暴民意識”,http://www.wpoforum.com/viewarticle.php?cid=3&aid=677。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