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808201001022600
DOI 10.6846/TKU.2010.00487
論文名稱(中文) 從政策工具觀點看台灣兩次金融改革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Two Steps of Financial Reform in Ta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Tool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陳俊博
研究生(英文) Chun-Po Chen
學號 79564028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7-23
論文頁數 9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劉淑惠
委員 - 羅清俊
委員 - 黃琛瑜
關鍵字(中) 政策工具
兩次金融改革
金融控股公司
併購
關鍵字(英) Policy Instruments
Two Steps of Financial Reform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政策工具理論為研究理論基礎,並以兩次金融改革政策為個案研究的對象,
主要是探討政府在兩次金融改革政策中使用了那些政策工具,進而分析政府在使用這些政
策工具是否合適。透過個案分析的方式,使理論與實務互相結合,將理論所建構之選擇標
準應用至金融產業的分析上;並於提出政策建議,讓政府政策的推動與政策工具的執行,
能有效解決當前國內金融控股公司所面臨的問題。 
    由政策工具理論之分析可得知,政府在運用政策工具方面,依據Howlett和Ramesh的
政策工具光譜模型,並以「政策次級體系複雜度」與「國家能力高低度」來考量當時的情
況去運用政策工具。而以政策實施的階段來看,就整體階段而言,政府主要使用政策工具
還是以混合性工具及強制性工具為主。若從政策標的對象來看,政府對於十二家公股金融
機構,採用的政策工具是主要是以混合性工具跟強制性工具為主。對於民營的金融機構,
採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是以混合性工具為主,自願性工具與強制性工具為輔。
    對於兩次金融改革政策,政府的立意是良善的,但是訂立的目標與執行的方法是有檢
討與改進的空間。譬如,四大目標之一要在2005年年底公股金融機構減半,這樣的限時、
限量的政策目標,在執行上是不夠彈性的,所以導致政府在第二次金改後期所使用的政策
工具無法完全有效達成政策目標。 
    由此可知,限時、限量目標應該是逐步地慢慢地進行,並非強求一步到位。建議政府
未來在政策執行做法上,應該在尊重市場機制前提之下,以自願性工具為主,混合性工具
為輔,必要時再滲入強制性工具的搭配組合方式來制訂限時、限量的政策目標。並應參考
其他實行金改政策的國家如:美國、英國、日本等,對於金融機構併購的政策制訂做法與
方式下,針對他國執行過程的優缺點去做政策工具的調整,如此政策工具就更能有效達成
政策目標。
英文摘要
The research in question, a case study having its theoretical grounds set on policy instrument theories and aiming at the two-step financial reform policies, is mainly to highlight the policy instruments opted for by the government in its two-step financial reform before evaluating appropriateness of the same. The case study combines both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before applying the criteria erected by the theories on financial industry analyses. By producing political proposals, both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policy approaches being implemented could result in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s local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re dealing with at this time.   
    The theoretical analyses of policy instruments have made it clear that the policy instruments opted for by the government come mainly based on the spectrum model created by Howlett and Ramesh. On the other hand, Complexity of Subordinate Political Systems and National Capability Degree are taken as criteria for introduction of policy approaches. However, in term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roughout the practice, hybrid and forcible tools remain as key players in the government operations practiced on the twel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ing major government participations. As of the priv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ybrid tolls prevail as voluntary and forcible ones serve as secondary ones.  
    Though a fine initiative launched by the government, both the objective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set for the two-step financial report are yet to be properly reviewed for improvement. For instance, one of the four major objectives is to cut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ing major government participations by half by the end of 2005 is viewed as a poorly prepared one for its tight timing, restrained policy objectives that mak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inaccessible for less flexibility, reason why the policy instruments implemented by the government in the last period of its second financial reform failed to meet the policy objectives.   
    Accordingly, timely and quantitative objects should be orderly and slowly implemented rather than being achieved in one operation.  The government is suggested to honor the market systems by weighing more voluntary approaches and having hybrid approaches as secondary ones and, when necessary, launching timely and quantitative objects by incorporating forcible approaches. Further, financial reform policies implemented by other countries, namely, U.S., United Kingdom and Japan among others, shall be taken as reference. Appropriate practices and manners for merger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hall allow adjustments resulting in retaining the advantages and eliminating the defects; by doing so, the policy instruments would more effectively meet the objectiv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問題  ………………………………………………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 3 
第四節 重要名詞界定  ……………………………………………………… 5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政策工具的理論  …………………………………………………… 7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 20 
第三章  兩次金融改革背景 …………………………………………………… 27
  第一節 我國金融政策的演變  ……………………………………………… 27
  第二節 兩次金改的目標與實施狀況  ……………………………………… 32
  第三節 第二次金改衍生的問題  …………………………………………… 45
第四章 兩次金融改革政策工具分析  ………………………………………… 49
第一節 各階段政策工具運用分析  ………………………………………… 49
第二節 金改政策對金控產業之影響  ……………………………………… 60
第三節 金融環境變遷下的因應策略  ………………………………………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8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86
  
參考書目 ………………………………………………………………………… 89					


 
表 目 次

表 2-1   國外內學者對政策工具的定義表   ………………………………… 8 
表    2-2   Howlett & Ramesh 的政策工具光譜圖  …………………………… 9 
表 2-3   Elmore 的政策工具  ………………………………………………… 11
表 2-4   Schneider & Ingram 的五種政策工具分類  ……………………… 12
表 2­5   美國政府政策工具之分類   ………………………………………… 13
表 2-6   丘昌泰與李允傑對政策工具的分類   ……………………………… 15
表 2-7   政策工具相關文獻整理   …………………………………………… 21
表 2-8   兩次金改及金控公司相關文獻整理   ……………………………… 24
表 3-1   我國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一覽表   ……………………………… 28
表 3-2   台灣現有金控公司一覽表   ………………………………………… 29
表 3-3   金融重建基金處理56家問題金融機構   …………………………… 34
表 3-4   金融六法內容簡要表   ……………………………………………… 37
表 3-5   1999年至2004年本國銀行轉銷呆帳金額彙總表   ………………… 39
表 3-6   2001年至2004年本國銀行資產品質統計   ………………………… 39
表 3-7   2001年至2004年金融機構逾放金額   ……………………………… 40
表 3-8   本國銀行資本適足率   ……………………………………………… 40
表 3-9   兩次金融改革之大事紀表   ………………………………………… 43
表 3-10  2004年到2007年金融併購案   ……………………………………… 45
表 4-1   兩次金融改革政策工具分析   ……………………………………… 50






 
圖 目 次


圖 2­1   工具選擇的單一連續模型  ………………………………………… 13
圖 2-2   政策工具選擇模式    ……………………………………………… 18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ㄧ、專書
林水波 (1999),《公共政策新論》,台北:智勝。 
丘昌泰 (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
丘昌泰 (2006),《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巨流。
李允傑、丘昌泰 (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
吳定 (2003),《政策管理》,臺北:聯經。
張世賢 (2005),《公共政策分析》,臺北:五南。
于宗先、王金利 (2005),《台灣金融體系之演變》,台北:聯經。  
溫世仁 (1998),《你可能懂東亞金融風暴》,臺北:大塊文化。
行政院金融督監管理委員會 (2006),《行政院金融督監管理委員會九十四年年報》,臺北:行政院金融督監管理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6),《2015經濟發展願景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劃-2007到2009年》,臺北: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新世紀國家建設計劃民國94年~民國97年4年計畫》,臺北: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5),《金融改革與因應策略-研討會結案報告》,臺北: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 
行政院金融改革專案小組 (2003),《行政院金融改革專案小組執行成果報告》,臺北:行政院金融改革專案小組。 
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委員會(2003),《國內金融機構遍放金額過高問題及降低逾放機制之檢討》,臺北:監察院。 
國庫署(2006),《中華民國94年度國庫署業務年報》,臺北:財政部國庫署。


二、博碩士論文
高婉華(2002),《網際網絡時代資訊政策工具的定性、功能與應用》,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建彬(2004),《不同生命週期產業創新政策之評估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莊文忠(1996),《政策設計理論的建構:全面性(Holistic)觀點初探》,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俊宏(2004),《台灣發光二極體封裝業創新政策與產業組合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筠婷(2005),《鄰避情結與政策工具選擇-以大豐與福營變電所新建工程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林益世(2008),《我國金融改革政策之評析》,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研究所
碩士論文。
蔡元智(2004),《台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如屏(2005),《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角色定位之研究》,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黃婉玲(2003),《台灣半導體產業政策之研究:政策工具研究途徑》,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至欣(2006),《台北市流浪犬處理政策之研究-政策工具的分析》,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秦正宇(2003),《我國促進TFT-LCD產業研發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婉韻(2002),《國家與台灣紡織產業政策之研究:全球化與政策工具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俊毅(2007),《臺灣二次金融改革政策工具應用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佳雯(2002),《基因資訊運用管制政策工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佳玉(2008),《台北市執行綠屋頂政策之工具分析》,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克明(2001),《台灣金融六法與金融產業發展之研究》,銘傳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蓉茹(1997),《全民健保問題的重構與政策變遷》,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志成(2005),《台灣地區金控公司購併問題之探討》,銘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楊淑蓉(2002),《金融控股公司總體策略的研究-以富邦金控為個案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姮萱(2006),《我國金融改革的挑戰-「金融化」的迷思》,國立台北大學財政學系碩士論文。
李心信(2003),《基隆市政府課程管理之研究:以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為例》,國立
台北師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怡妏(2008),《金融改革與政商關係:以一、二次金融改革為例》,佛光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期刊
施能傑(1999),〈政策執行的要素分析〉,《研考雙月刊》,第23卷第4期: 6-15。
郭大維(2008),〈論我國金融機構公司治理之強化〉,《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9輯第4期:47-62。 
林蒼祥(2004),〈從金控公司提高我國金融國際競爭力〉,《國家政策季刊》,第3卷第4期:29-38。
李桐豪(2001),〈由美國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看我國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輯第2期:1-17。 
歐仁和(2000),〈台灣金融產業合併問題解析〉,《產業論壇》,第2卷第2期:13-29。


四、網路及報紙
總統府新聞稿,〈總統參加2007台灣大學經濟金融會計國際研討會〉,2007年5月23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 ?issueDate=&issueYY=96&issueMM=5&issueDD=23&title=&content=&_section=3&_pieceLen =50&_orderBy=issueDate%2Crid&_desc=1&_recNo=3  
行政院新聞稿,〈院長就「二次金改」講話稿〉,2004年10月27日。 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19798&ctNode=919&mp=1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新聞稿,2008年7月6日。http://www.fscey.gov.tw/mp.asp?mp=2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新聞稿,2008年7月6日。 http://www.fscey.gov.tw/news_detai12.aspx?icuitem=34250 
謝錦芳,〈二次金改不會要金控減半〉,中國時報,2007年8月15日,第B2版。 
林淑媛,〈吳榮義:有信心完成二次金改〉,經濟日報,2005年7月23日,第A2版。 
邱金蘭,〈彰銀私募增資公股小組同意〉,經濟日報,2005年6月2日,第A4版。
邱金蘭,〈財部:彰銀台新金換股不會1:1〉,經濟日報, 2006年8月31日,第A4版。  
邱金蘭,〈台企銀流標二次金改受挫招親案歷經五天議價,玉山金昨晚放棄出價。林全:年底前仍會盡力推動整併,尚無具體想法〉,經濟日報,2005年9月15日,第Al版。 
邱金蘭,〈台新金換股比財部提修正版明日彰銀董事會表決前可能再協商特別股條件〉,經濟日報,2008年1月10日,第A4版。
邱金蘭、傅沁怡,〈彰銀17%公股將讓售台新金否則就在公開市場出售一天最多不會賣超過1%〉,經濟日報,2005年7月26日,第A4版。 
黃國棟,〈彰銀公股董事擬減至三席〉,經濟日報,2005年11月23日,第A4版。 
黃國棟,〈遴選財顧案彰銀強渡關山公股退席〉,經濟日報,2006年10月15日,第A1版。 
武桂甄、黃國棟,〈號角吹起彰銀僑銀當先鋒中信局台企銀高雄銀第一金等都將走     
    向民營化〉,經濟日報,2005年3月22日,第A3版。 
陳怡慈、劉宗志,〈合作金庫與農民銀行〉,中國時報,2005年11月9日,第All版。 
呂雪慧,〈蔡英文談金改由四大層面著手〉,工商時報,2006年5月28日,第A4版。 
李淑慧、洪凱音、黃國棟,〈台新金加碼彰銀有條件核准財務須達金管會標準並每月查核投資上限7.5%一年內執行完畢〉。經濟日報,2006年6月16日,第A4版。 
李淑慧,〈張秀蓮:推動金控減半不會強制退場〉,經濟日報,2005年4月1日,第A4版。 
李淑慧,〈台新金擁有過半董監…彰銀仍算台新金子公司〉,經濟日報,2007年2月1日,第A4版。 
朱漢崙,〈財部下指導棋兆豐併台企「不熄火」直接闖出三大「題目」,要求逐項評估,下月是否重啟合併受囑目〉,工商時報,2007年6月25日,第A2版。 
李淑慧、陳芝艷、邱金蘭,〈金控新門檻七家不及格資本額600億元、資產總額7,500億元;未達者須提改善計畫,國票金日盛金玉山金,兩項標準都沒達到〉,經濟日報,2007年9月5日,第Al版。 
陳芝艷,〈二次金改建構區域金融中心興利列為重頭戲〉,經濟日報,2004年11月5 日,第B3版。 



貳、外文部分

Doern, G. B. (1981), The Natur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roversy in Federal Policy Formation, Ottawa: Science Council of Canada.
Doern, G. B. and R. W. Phidd (1983), Canadian Public Policy: Ideas, Structure, Process. Toronto: Methuen.
De Bruijn, J. A. and J. A. M. Hufen (1998),“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Policy Instruments”,in B. G Peters and F. K. M. van Nispen eds., Public Policy Instruments: Evaluating the Tool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p.11-32. Northampton, MA: Edward Elgar.
Elmore, R. F.(1987),“Instruments and Strategy in Public Policy”,Policy Studies Review, Vol. 7, No.1, pp.174-186.
Hughes, Owen E. (2003), Public Management & Administration: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Houndmills. 
Hood, C.(1986), The Tools of Government, Chatham,New Jersey: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Hood, C.(1983), The Tools of Government, Chatham,New Jersey: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Howlett, M.(1991),“Policy Instruments,Policy Styles,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National Approaches to Theories of Instrument Choic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 19, No.2, pp.1-21.
Howlett, M. and M. Ramesh (1993).“Patterns of Policy Instrument Choice: Policy Styles,Policy Learning and the Privatization Experience”, Policy Studies Review, Vol. 12, No.1, pp.3-14.
Howlett, M. and M. Ramesh (1995). Study Public Policy: Policy Cycles and Policy Subsystem,Don Mills,Ontari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nder, H. Stephen and B. Guy Peters (1989).“Instruments of Government: Perceptions and Contexts”,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Vol. 9, No.1, pp.35-38.
Peters, B. Guy (2002),“The Politics of Tool Choice, “in Lester M. lamon(ed.) ,The Tools of Government: A Guide to the New Govern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lamon, L. M. and M. Lund eds.(1989), Beyond Privatization The tools of Goverrunent Action, Washington, D.C.: Urban Institute Press.
Schneider, A. and H.Ingram (1990),“Behaviorral Assumptions of Policy Tools”,Journal of Publics, Vol. 52, No.2, pp.510-529. 
Schneider, A. and H. Ingram (1997), Policy Design for Democracy, Lawrence, Kansa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Salamon, L. M. ed. (2002), The Tools of Government: A Guide to the New Governa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edung, E. (1998),“Policy Instruments: Typologies and Theories”,in M. L. Bemelmans-Videc, R. C. Rist, and E. Vedung eds., Carrots, Sticks and Sermons: Policy Instruments and Their Evaluation, pp.21-58.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lishers.
Woodside, K. (1986),“Policy Instrument and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19, No.4, pp.775-793.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