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807201610244300
DOI 10.6846/TKU.2016.00487
論文名稱(中文) 晚明養生文獻探析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Regimen Books in Late Ming Dynas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2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張富鈞
研究生(英文) Fu-Jun Zhang
學號 896010096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6-13
論文頁數 16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哲夫
委員 - 劉兆祐
委員 - 吳哲夫
委員 - 周彥文
委員 - 陳仕華
委員 - 高柏園
關鍵字(中) 晚明
養生
養生文獻
關鍵字(英) Regimen Books
Late Ming Dynas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明朝自嘉靖年間開始,社會經濟蓬勃發展,不同階層的文化互相影響與流動,改變了當時知識份子的想法。如何同時兼顧物質享樂與保養生命,這想法深深影響著晚明對養生的觀念。在社會、經濟等多方面的影響下,晚明的養生理論以「閒賞」、「玩賞」的態度重新詮釋「養生」觀念,從相關文獻中可以發現在晚明文人的巧思下,熱鬧繁華的城市生活與清靜脫俗的養生原則,兩者巧妙的結合而並行不悖。他們兼顧享受現實物質生活與保養身心,建構出一個充滿閒情雅致,而又能養生延壽的生活方式,養生已不再是自我的事情,而是與其個人的家庭、生活、品味、學養等各層面息息相關,展現出不同於往的生活態度。這也可以從中看出明代知識份子對於身心與生命的思索軌跡。
英文摘要
The economy started to boom since the Jia-Jing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began to fluid and influence one another, it changed the thoughts of the intellectuals. The idea of balancing both enjoying the material life and taking care of life deeply effected the way of regimen in the late Ming. Under the various influences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theory of regimen in the late Ming was renovated with “playing” and “appreciation”. It constructed a life style full of elegant leisures yet maintaining health and extending life, showing an attitude about life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It also showed the thinking trace in mental and life aspects of the intellectuals in the Ming.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0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00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007
第四節  文獻回顧與分析……………………………………………………… 011
第五節  明代養生文獻流傳概況……………………………………………… 014

第二章  晚明養生風氣之形成……………………………… 033
第一節  晚明商業的興盛……………………………………………………… 034
第二節  晚明版刻的發達……………………………………………………… 043
第三節  士人觀念的改變……………………………………………………… 055

第三章  「養神」觀念的改變與反思 ………………… 065
第一節  先秦至唐宋的養神觀………………………………………………… 068
第二節  晚明養生理論中「養神」觀念的轉化……………………………… 074
第三節  晚明對於「物」的反思……………………………………………… 078

第四章  「養形」理論的世俗日常化 ………………… 081
第一節  飲食的宜忌之道……………………………………………………… 084
第二節  縱慾與養生…………………………………………………………… 089
第三節  建築空間的新里程碑………………………………………………… 095

第五章  晚明的系統化「養生學」……………………… 101
第一節  圖像、歌訣化的養生認知…………………………………………… 103
第二節  日用類書中的醫學與養生…………………………………………… 113
第三節  系統化的「養生觀」………………………………………………… 117

第六章  晚明對「養生」的重新認識 ………………… 125
第一節  明代醫學的普及……………………………………………………… 128
第二節  「閒賞」不只是「閒賞」…………………………………………… 137
第三節  《遵生八牋》的時代意義…………………………………………… 143

第七章  結論…………………………………………………………… 149
第一節  晚明對傳統養生思想的反思………………………………………… 149
第二節  晚明養生思想的特色………………………………………………… 151
第三節  晚明養生思想的問題與開展………………………………………… 154


引用書目………………………………………………………………………… 157
 

附圖一  《衛生真訣.第一虎形》…………………………………………… 106
附圖二  《赤鳳髓.羨門虎勢戲》…………………………………………… 106
附圖三  《五車拔錦.第一虎勢》…………………………………………… 106
附圖四  《赤鳳髓.八段錦第一圖》………………………………………… 108
附圖五  《遵生八牋.叩齒集神圖勢》……………………………………… 108
附圖六  《五車拔錦.八段錦第一段》……………………………………… 108

附表一  《我國古代醫藥圖書傳存情形之調查研究》明代養生類書籍
		   現存版本……………………………………………………………016
附表二  《中國中醫古籍總目》明代養生類書籍現存版本………………… 019
附表三  《五車拔錦》「修真門」、「養生門」內容比對………………………114
參考文獻
一、傳統文獻

舊題黃帝著,山東中醫學院、河北醫學院點校《黃帝內經素問校釋》,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年。
舊題黃帝著,河北醫學院校釋《靈樞經校釋》,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年。
(周)不著撰人,(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清)阮元校勘《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據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刊本影印。
(周)舊題孔丘著,(魏)何晏集解,(唐)孔穎達正義,(清)阮元校勘《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據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刊本影印。
(周)左丘明著,(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清)阮元校勘《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據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刊本影印。
(周)舊題周公著,(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阮元校勘:《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據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刊本影印。
(周)晏嬰《晏子春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周)荀況著,(唐)楊倞注《荀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周)莊周著,(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周)管仲《管子》,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周)墨翟著,(清)孫詒讓註《墨子閒詁》,臺北:華正書局,1987年。
(周)韓非《韓非子》,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秦)呂不韋著,王利器注《呂氏春秋注疏》,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漢)不著撰人;俞理明點校《太平經正讀》,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漢)王逸《楚辭章句》,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漢)司馬遷著,(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漢)班固《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
(漢)揚雄著,朱榮智校注《新編法言》,臺北:臺灣古籍,2000年。
(漢)劉安著,何寧集釋《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魏)嵇康《嵇中散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
(晉)皇甫謐《高士傳》,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百部叢書》影印本。
(晉)葛洪著,王明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晉)葛洪著,胡守為校釋《神仙傳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劉宋)范曄著,(唐)李賢等注《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年。
(梁)劉勰著;周振甫注釋《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北齊)顏之推著,王利器增補《顏氏家訓集解(增補本)》,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北周)庾信著,(清)倪璠注《庾子山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譯《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臺北:世樺出版社,1990年。
(唐)孫思邈《千金翼方》,臺北: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1965年。
(唐)孫思邈著,高文柱、沈澍農校注《備急千金要方》,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年。
(唐)義淨著,華濤釋譯《南海寄歸內法傳》,臺北:佛光文化,1998年。
(後晉)劉昫《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宋)王明清《揮麈後錄》,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據《學津討原》本影印。
(宋)王欽若《冊府元龜》,臺北:中華書局,1967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宋)朱熹《四書集註》,臺北:學海出版社,1984年。
(宋)朱熹《周易本義》,臺北:華正書局,1983年。
(宋)委心子《新編分門古今類事》,臺北:中華書局,1985年。
(宋)張君房編《雲笈七籤》,山東:齊魯書社,2000年。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宋)陸游著,錢仲聯校注《陸游全集校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
(宋)葉夢得著,宇文紹弈考異,侯忠義點校《石林燕語》,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宋)蘇軾《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金)元好問《元好問全集》,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文徵明《文徵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明)文震亨著,陳植校注《長物志校注》,江蘇: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年。
(明)王文祿《醫先》,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王如錫《東坡養生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據明崇禎刻本影印。
(明)王象晉《清寤齋心賞編》,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據明崇禎刻本影印。
(明)石室道人《二六功課》,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明)朱元璋著,張德信、毛佩琦編《明太祖御製文集》,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明)何良俊《何翰林集》,臺北:中央圖書館,1971年。
(明)佚名《新鍥全補天下四民利用便觀五車拔錦》,東京:汲古書院,1987年。
(明)冷謙《修齡要指》,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明)吳正倫《養生類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吳崐《鍼方六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據明萬曆四十六年
程標刻本影印。
(明)呂天成《曲品》,臺北:鼎文書局,1974 年。
(明)李中立《本草原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據明萬曆刻本影
印。
(明)李中梓《壽世青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據清刻《化材三
書》本影印。
(明)李中梓《鐫補雷公炮製藥性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據明
159
末唐鯉飛校刻本影印。
(明)李梴《醫學入門》,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68 年。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
(明)李夢陽《空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
(明)李豫亨《推篷寤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據明隆慶五年李
氏思敬堂刻本影印。
(明)李贄《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年。
(明)杜巽才《霞外雜俎》,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年,據明嘉靖
錢塘洪楩輯刻《洪楩輯刊醫藥攝生類八種》本影印。
(明)汪道昆著,胡益民點校《太函集》,合肥:黃山書社,2004 年。
(明)沈際飛《古今類書纂要》,東京:汲古書院,1977 年。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 年。
(明)沈鯉:《文雅社約》,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年,據明萬曆
三十年刻本影印。
(明)周臣《厚生訓纂》,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年。
(明)周思兼《周叔夜先生集》,臺南:莊嚴文化有限公司,1995 年,據明萬曆
十年刻本影印。
(明)周暉《二續金陵瑣事》,北京:中國書店,2000 年。
(明)周履靖《赤鳳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9 年。
(明)周履靖《益齡單》,北京:中華書局,1991 年。
(明)洪自誠著;鄭志明導讀《菜根譚》,臺北:金楓出版社,1986 年。
(明)洪基《陳希夷房術玄機中萃纂要》,出版者、出版年月不詳,據石印本影印。
(明)計成《園治》,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年。
(明)郎瑛《七修類稿》,上海:上海書店,2001 年。
(明)倪朱謨:《本草彙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據清順治二年
大成齋刻本影印。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
(明)唐順之《荊川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年。
(明)夏基《隱居放言》,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0 年,據清康熙卅二年刊本
影印。
(明)孫一奎《醫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據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徐光啟《農政全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 年。
(明)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9 年。
(明)徐獻忠《吳興掌故集》,臺北:成文書局,1983 年。
(明)息齋居士《攝生要語》,北京:中華書局,1991 年。
(明)袁中道《珂雪齋近集》,臺北:偉文圖書,1976 年。
(明)袁宏道《袁中郎隨筆》,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年。
(明)高濂《雅尚齋遵生八牋》,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年,據明萬曆十
九年自刻本影印。
(明)高濂著,趙立勛等校注《遵生八牋校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
年。
(明)張岱《夜航船》,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5 年。
(明)張瀚《松窗夢語》,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明)陳嘉謨《本草蒙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據明萬曆元年周
160
氏仁壽堂刻本影印。
(明)陸容《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明)陸紹珩《醉古堂劍掃》,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79 年。
(明)程羽文《清閒供》,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 年。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 年。
(明)楊繼洲《針灸大成》,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4 年。
(明)萬全《養生四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據清乾隆六年敷文
堂刻《萬密齋書》本影印。
(明)葛守禮《葛端肅公集》。明萬曆間刊,清乾隆五十六年修補本。
(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年。
(明)龍遵敘《食色紳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 年。
(明)韓定等修《嘉定縣志》,臺北:成文書局,1983 年。
(明)歸有光《震川先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年。
(明)羅洪先《衛生真訣》,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7 年。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1991 年。
(清)王宏翰《古今醫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據清鈔本影印。
(清)王國維《五代兩宋監本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 年。
(清)紀昀《繪圖閱微草堂筆記》,臺北:廣文書局,1991 年。
(清)張廷玉《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76 年。
(清)陳和志《震澤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 年。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臺北:文星書店,1964 年。
(清)彭定球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
(清)葉德輝《書林清話》,揚州:廣陵書社,2007 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
(清)蔣士銓《臨川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 年。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
161
二、近人專著
毛文芳《晚明閒賞美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 年。
王天有、高壽仙《明史—一個多重性格的時代》,臺北:三民書局,2008 年。
史小軍《復古與新變—明代文人心態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年。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業精神》,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年。
吳哲夫《我國古代醫藥圖書傳存情形之調查研究》,行政院七十四年度研考經費
補助專案,1985 年
吳蕙芳《萬寶全書: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05 年。
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北京:中華書局,2008 年。
沈福煦《中國古代建築文化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譜》,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年。
郝勤《中國古代養生文化》,四川:巴蜀書社,1989 年。
宿白《唐宋時期的雕版印刷》,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年。
張海鵬、王廷元主編《明清徽商資料選編》,合肥:黃山書社,1985 年。
曹淑娟《晚明性靈小品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 年。
梁方仲《梁方仲經濟史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9 年。
梁思成《中國建築史》,香港;三聯書店,2001 年。
郭孟良《晚明商業出版》,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1 年。
陳江《明代中後期的江南社會與社會生活》,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6 年。
陳秀芬《養生與修身:晚明文人的身體書寫與攝生技術》,臺北:稻鄉出版社,
2009 年。
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
楊正泰《明代驛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年。
廖芮茵《唐代服食養生研究》,臺北:學生書局,2004 年。
樊樹志《晚明史(1573-1644)》,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004 年。
薛清錄主編《中國中醫古籍總目》,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年。
謝國楨編《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年。
龔鵬程《晚明思潮》,臺北:里仁書局,1994 年。
龔鵬程《飲食男女生活美學》,臺北:立緒文化,1998 年。
(日)大木康著,周保雄譯《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年。
(日)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元明詩概說》,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6
年。
162
三、學位論文
郭璟瑩《魏晉名士養生思想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4 年。
黃妙慈《高濂遵生理念及其生活實踐—以《遵生八牋》為主要範疇》,臺北:國
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林曉其《元代文人養生文化的研究》,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7
年。
張富鈞《遵生八牋》的養生思想探析》,臺北: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7
年。
曾莉莉《高濂《遵生八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 年。
四、期刊論文
曹松葉〈宋元明清書院概況〉,《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期刊》第十集,第111
期,1930 年。
曹松葉〈宋元明清書院概況(續)〉,《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期刊》第十集,
第113 期,1930 年。
麻國鈞〈高濂生平家世及《玉簪記》新考〉,《中華戲曲》第四輯,1987 年。
林麗月〈晚明「崇奢」思想隅論〉,《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十九期,1991 年。
劉曉東〈科舉危機與晚明士人社會的分化〉,《明清史》第四期,2002 年。
邱士華〈明杜堇〈玩古圖〉〉,《故宮文物月刊》第三五○期,2012 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