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807201018132200
DOI 10.6846/TKU.2010.00478
論文名稱(中文) 臺北縣都會區國民小學課後照顧服務之才藝活動的實施與成效研究 -以三重區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 Research of Operation and Performance on the Talent-Training Activities in After-School Care Program Conducted by Metropolita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李安佩
研究生(英文) Lee, An-Pei
學號 79672012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18
論文頁數 16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明清
委員 - 蓋浙生
委員 - 洪啟昌
關鍵字(中) 都會區
國民小學
課後照顧服務
課後才藝班
關鍵字(英) metropolitan area
elementary school
after-school progra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臺北縣三重區為範圍,探討臺北縣都會區國民小學課後照顧服務之才藝活動(簡稱「課後才藝班」)的實施情形,期能發現課後才藝班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遭遇之困境,進而評析課後才藝班的實施成效,提供國民小學辦理課後才藝班之參考。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並輔以訪談進行研究,主要工具為「國民小學課後才藝活動之實施與成效調查問卷」及「國民小學課後才藝班實施與成效研究訪談大綱」。問卷調查以三重區16所有開辦課後才藝班的學校相關人員為研究對象,其中教師問卷樣本共600人,包含一般教師、教師兼任行政人員和才藝班授課教師;從中選取一般教師、教師兼任行政人員和才藝班授課教師各2人作為訪談對象。在問卷調查方面,回收後以描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分析、因素分析、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茲依分析結果歸納結論如下:
一、三重區國小均自行辦理課後才藝班,提供多元才藝課程。
二、三重區國小辦理課後才藝班的主要困境在於課程規劃及師資延聘。
三、三重區國小教育人員對學校辦理課後才藝班困境的感受差異雖達顯著水準,但仍非強烈。
四、三重區國小辦理課後才藝班有多方面之實施成效。
五、三重區國小教育人員因學校變項不同對學校辦理課後才藝班之成效感受略有差異。
六、三重區國小課後才藝班之實施困境與成效有顯著相關情形。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以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及國小行政人員參考:
壹、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的建議
一、訂定相關法令,讓課後才藝班在明確規範下順暢開辦運作。
二、建立課後才藝班之評鑑制度,獎勵績優學校。
三、設置人力資料庫平臺,提供學校課後才藝班的師資人才庫。
四、建立合理收支對列制度,補助弱勢孩童參加課後才藝班之學費。
貳、對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的建議
一、正視家長需求而提供多元的課後活動。
二、獎勵參與課後才藝班之授課教師。
三、結合教師專長開辦課後才藝班以發展校園特色。
四、調查學生與家長需求,針對相關建議開辦課後才藝班之課程項目。
五、結合鄰校資源實施策略聯盟。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quo of the after-school program for elementary schools in metropolitan area and to explor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school educators implementing the program. Educato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e district of Sanchung City, Taipei County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for the survey. A questionnaire was made and administered to 600 educators of those elementary schools, as well as an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for the data collection.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s survey was analyzed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Based o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nclusions were derived as follows:
1.There was a diversity of the after-school program for elementary schools in Sanchung City.
2.The main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school educators were planning of curriculum and recruitment of qualified teachers.
3.Teachers who had association with the after-school program had different but strong feeling over the difficulties they encountered.
4.The after-school program implemented in Sanchung City had produced a great deal of positive effects.
5.There was a slight difference in effects of the after-school program among schools.
6.Difficulti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fter-school program in Sanchung City were co-related to the effects of the program.
Therefor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I.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1.Set forth relevant laws to make the programs easily workable under explicit specifications;
2.Set up evaluation system for programs and provide incentives to efficient schools;
3.Build up human resources platform and make available the database to programs; and
4.Establish reasonable income/outcome balancing system and provide free program for disadvantaged school children ;
II.For educato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1.Provide diverse programs in line with the demand of school children’s parents;
2.Offer incentives to teachers who teach for the program;
3.Supply programs based on the specialties of school teachers;
4.Work out the curriculum of the progra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est of school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and
5.Integrate resources of the neighboring schools to make strategic allianc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社會變遷下家長教育需求之改變13
第二節 課後照顧服務之意涵19
第三節 課後照顧服務才藝活動的發展現況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50
第四節 實施程序60
第五節 資料處理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67
第一節 課後才藝班實施現況之分析67
第二節 課後才藝班實施困境之分析80
第三節 課後才藝班實施成效之分析95
第四節 課後才藝班實施困境與實施成效之相關分析106
第五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8
第一節 結論118
第二節 建議120
參考文獻124
一、中文部分124
二、西文部分130
附  錄131
附錄一 指導教授推薦函(專家審題用)131
附錄二 國民小學課後才藝班之實施與成效調查問卷(專家指導用)132
附錄三 國民小學課後才藝班之實施與成效調查問卷142
附錄四 訪談大綱147
附錄五 訪談摘要稿150
表  次
表2-1  國內國小課後照顧方案推動沿革(依年代排序)27
表2-2  九年一貫課程七大學習領域相關才藝課程彙整表34
表2-3  相關才藝課程彙整表40
表2-4  兒童學習才藝統計資料	41
表3-1  臺北縣98學年度三重區學校基本資料46
表3-2  臺北縣三重區97學年度開辦課後才藝班班級數分布情形47
表3-3  研究抽樣人數分配表48
表3-4  研究樣本分層抽樣分配表49
表3-5  訪談對象名單49
表3-6  專家學者內容效度名單	51
表3-7  專家內容效度51
表3-8  有關預試樣本分層抽樣分配表53
表3-9  課後才藝班的實施困境量表信度與試題分析摘要表54
表3-10 課後才藝班的實施成效量表信度與試題分析摘要表55
表3-11 因素分析摘要表56
表3-12 正式問卷各層面之題項內容和題數一覽表57
表4-1  才藝班班別規劃實施情形摘要表70
表4-2  才藝班課程規劃實施情形摘要表71
表4-3  才藝班經費實施情形摘要表72
表4-4  才藝班師資實施情形摘要表72
表4-5  不同學校規模在才藝班班別規劃實施情形之卡方檢定表74
表4-6  不同學校位置在才藝班班別規劃實施情形之卡方檢定表76
表4-7  不同學校規模在才藝班課程實施情形之卡方檢定表77
表4-8   不同學校位置在才藝班課程實施情形之卡方檢定表77
表4-9   不同學校規模在才藝班經費實施情形之卡方檢定表78
表4-10  不同學校位置在才藝班經費實施情形之卡方檢定表78
表4-11  不同學校規模在才藝班師資實施情形之卡方檢定表79
表4-12  不同學校位置在才藝班師資實施情形之卡方檢定表79
表4-13  場地困境現況之描述性統計81
表4-14  師資困境現況之描述性統計82
表4-15  課程困境現況之描述性統計82
表4-16  行政困境現況之描述性統計83
表4-17  不同學校規模在場地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84
表4-18  不同學校位置在場地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84
表4-19  不同職務在場地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84
表4-20  不同性別在場地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85
表4-21  不同服務年資在場地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85
表4-22  不同學校規模在師資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86
表4-23  不同學校位置在師資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86
表4-24  不同職務在師資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87
表4-25  不同性別在師資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87
表4-26  不同服務年資在師資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88
表4-27  不同學校規模在課程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89
表4-28  不同學校位置在課程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89
表4-29  不同職務在課程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90
表4-30  不同性別在課程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90
表4-31  不同服務年資在課程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91
表4-32  不同學校規模在行政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91
表4-33  不同學校位置在行政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92
表4-34  不同職務在行政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92
表4-35  不同性別在行政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93
表4-36  不同服務年資在行政之困境之差異分析表93
表4-37  學生學習表現現況之描述性統計95
表4-38  學校發展現況之描述性統計96
表4-39  教師認同與支持現況之描述性統計97
表4-40  不同學校規模在學生學習表現成效之差異分析表97
表4-41  不同學校位置在學生學習表現成效之差異分析表98
表4-42  不同職務在學生學習表現成效之差異分析表98
表4-43  不同性別在學生學習表現成效之差異分析表99
表4-44  不同服務年資在學生學習表現成效之差異分析表99
表4-45  不同學校規模在學校發展成效之差異分析表100
表4-46  不同學校位置在學校發展成效之差異分析表100
表4-47  不同職務在學校發展成效之差異分析表101
表4-48  不同性別在學校發展成效之差異分析表101
表4-49  不同服務年資在學校發展成效之差異分析表102
表4-50  不同學校規模在教師認同與支持之差異分析表102
表4-51  不同學校位置在教師認同與支持之差異分析表103
表4-52  不同職務在教師認同與支持之差異分析表103
表4-53  不同性別在教師認同與支持之差異分析表104
表4-54  不同服務年資在教師認同與支持之差異分析表104
表4-55  課後才藝班實施困境及實施成效之相關分析表107
圖  次
圖1-1 研究步驟圖9
圖3-1 研究架構圖43
圖3-2 實施程序圖6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七田真(1998)。讓0歲孩子成為算術天才。(林云譯)。臺北:新潮社。(原著出版年:1997年)
三重市公所(2009)。認識三重。2009年9月10日,取自http://www.sco.gov.tw/about_02.asp
王百鍊(2009年4月14日)。後寮國小課後才藝班 便宜受歡迎。自由時報。2009年9月20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apr/14/today-education3.htm
王順民(2005)。低收入家庭兒童課後托育服務認知之探討。以臺北市兒童托育中心主管人員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芃(2005年11月15日)。家庭教育大調查。天下雜誌,335,120。
中小學決設才藝班【報導】(1998年9月21日)。中央日報,第10版。
內政部(2002)。臺閩地區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09年9月2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2005)。民國八十四年臺灣地區兒童生活狀況調查摘要分析。2009年10月20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Survey/survey05.htm
內政部(2008)。中華民國九十四年臺閩地區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分析。內政部,臺北市。2009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cbi.gov.tw/CBI_2/internet/main/index.aspx
臺北市教育局(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課後照顧服務及課後學藝活動實施要點。2009年7月11日。取自        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2_content.asp?SEQ=9158&QryKey=課後照顧。 
臺北縣教育局(2009)。學校資料。2009年10月10日。取自http://www.tpc.edu.tw/_file/2052/SG/25532/D.html
江佳樺(2005)。彰化地區家長對其國小子女選擇安親才藝班消費決策傾向之探討。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江麗莉,歐陽素鶯(1991)。第三站包羅萬象的學習資源:營養豐富的才藝學習-談才藝班對孩子學習的影響。給孩子完整的學習,102-108。臺北:牛頓。
羊憶蓉(1993)。教育與國家發展-臺灣經驗。臺北:桂冠。
行政院主計處(2007)。2009年9月7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955&ctNode=3217
行政院教改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行政院教改會。
吳易凌(2002)。從新校園運動探討教學空間規劃與環境教育教學之研究-以臺中縣土牛國小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明修(1996)。開放教學環境之規劃設計-教學革新與環境規劃。中華民國學校建築學會,181-195。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臺北: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吳清山(2003)。學校效能研究:理念與應用。臺灣教育,619,2-13。
吳清山、林天佑(1995)。教育名詞-開放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7,58-60。
李新民(2001)。課後托育與實務。高雄:麗文文化。 
李新民(2002)。美國課後輔導方案對國內課後托育的啟示。高師大學報,13,235-256。
李新民(2003)。課後托育機構整合國小課程之初探。幼兒保育學刊,1,19-38。
汪詠黛(1995)。兒童才藝班現況與思考。文訊月刊,114,25-28。
周于棟 (2002)。藝術欣賞與知識。臺北:漢藝色研文化。
周均育(2002)。兒童圖書館員、父母與幼稚園教師對幼兒閱讀。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周新富(1998)。提高家長參與子女學習的有效途徑。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3),162-172。
林明地(1997)。家長參與-常被教育改革忽略的一環。八十六學年度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1665-1682。
林明地(199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7(2),61-79。
林嘉誠(1992)。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臺北:黎明文化。
邱定雄(2001)。國小學生課後安親班服務市場消費行為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邱欣雁(2004)。父母期望與國小高年級學童才藝學習、職業興趣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臺南市。
邱瓊芳(2008)。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課後照顧班實施現況及成果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施麗卿(2007)。彰化縣國民小學實施課後照顧班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孫敏芝(1995)。才藝班現象背後的省思。文訊月刊,114,23-24。
袁一如(2003)。兒童補教業之市場區隔與購買行為。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EMBA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馬婉珍(2004)。6個最多工作機會的職務,錢-Money。臺北:民富文化。
高淑玲(2005)。從兒童的觀點來看課後照顧方案—以花蓮縣非營利機構為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TCU05201003。
高敬文(1976)。開放的教育-中國化之展望。屏東:東益。
張水金(1985)。隱形的大書包-兒童才藝班問題。兒童教育,14,24-27。
張芳全(2006)。教育政策規劃。臺北:心理。 
教育部(2003)。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教育基本法。2006年12月27日修正。2009年9月18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連夙蓮(2003)。從使用後評估的觀點探討國小校園空間。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郭為藩、林清江、蓋折生、陳柏璋(1986)。教育機會均等理想的實踐。理論與政策。創刊號,29-39。
郭靜晃(1995)。從兒童發展觀來看才藝教育。文訊,75,16-32。
郭靜晃、黃志成、王順民(2004)。兒童課後照顧服務訓練教材(上)。臺北:揚智文化。
陳昭輝(2004)。國小學童參加校外課輔班對數學科教學影響之調查與分析。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炳合(1990)。國民小學才藝教育之我見。教師之友,31,27-30。
陳若雲(1996)。才藝班無「法」可管。新幼教,10,16。
陳素鉁(2008)。新竹市北門國小學童家長選擇孩童課後安親才藝班因素之研究。玄奘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惠文(1998)。中小學廣設才藝班之我見。國教世紀,183,36-39。
陳惠文(2005)。國中生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子女的快樂學習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雅玟(2003)。大臺北地區家長對其學齡子女才藝班消費決策取向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雅萍(2004)。臺中縣市實施課後照顧班服務之調查。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陳麗珠等(2006)。我國幼稚園學生教育成本資料建立與分析。教育部委託專題研究計畫報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靜晃(1995)。從兒童發展觀點來看才藝教育。文訊月刊,4(21),16-18。
黃秀霞(2004)。檢視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舉辦之第十屆臺灣教育社會學論壇:「變遷中的社會文化與入學制度改革」學術研討會。139-155,高雄市。
黃迺毓(1995)。家庭教育。臺北:五南。
黃薈樺(2004)。國小學童與家長對課後托育服務之看法。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CYUT5709006。
黃怡瑾(2000)。臺南市國小學齡兒童課後托育情形之初探。臺南師院學報,33,233-262。黃俊英、林震岩(1994)。SAS 精析與實例。臺北:華泰。
曾榮祥、吳貞宜(2004)。課後托育理論與實務。臺北:華騰文化出版社。
程顯光(2007)。國小學生家庭對子女教育投資現況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5NCYU5631006。
馮燕(2000)。如何建構兒童課後照顧方案。兒童福利論叢,1,185-208。
馮燕(2001)。各國學齡兒童課後照顧方案。兒童福利期刊,1,195-208。 
楊瑩 (1999)。跨世紀的教育改革--我國教育發展的回顧與前瞻。理論與政策,13,4,15-40。 
楊思偉(2004)。教育市場化應休矣。師友,450,8-13。 
楊淑雯(2005)。高雄市國小教師對才藝教育價值的認知與學齡兒童參加才藝班的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葉雅馨(1989)。校外才藝補習教育與學齡兒童學業成就、創造力、自我概念及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秀燕(2002)。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劉玲琳(1995)。臺灣婦女開始自家庭走入社區。社區發展季刊,71,167~172。
劉翠華(1990)。兒童課後托育服務模式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淑雯(2003),私立課後托育教師專業能力、工作滿意與教師效能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蔡美芳(2003)。國小學生校外才藝學習及其創造力、認知型式與數學後設認知相關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培村(1998)。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麗文文化。 
盧貞穎(2006)。要不要上才藝班。人本教育札記,10,32-36。
謝曉雲(2005)。如何安排孩子才藝課。康健雜誌,76,208-213。
蘆洲市公所(2009)。蘆洲采風。2009年8月20日,取自http://www.lujhou.tpc.gov.tw/index2.jsp?url=1-1.htm
二、西文部分
Coleman,J.S.(1988). Socia capita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95-120.
Krumm, V. (1996). Parent involvement in Austria and Taiwan: Results of a comparativ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5(1),9-24.
Osipow, S. H.(1990). Covergence in Theories of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Review and prospec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36,122-131.
Roberts, C. ,& Harris-Looby, J.(2004). A rarental traiving Program for student,with emotion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EBD).
Vandell, D. L.,& Pierce (1999). Child care quality and Children’s success at school.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Invitational Conference “Early Childhood Learning:Programs for a New age”, sponsored by the Laboratory for Student Success at temple University, Nov. 29-Dec.1,1999.
Young, R.A.(1994). Helping adolescents with career development:The active role of parents.The Career and Development Quarterly,42,195-203.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