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807200823461100
DOI 10.6846/TKU.2008.00562
論文名稱(中文) 政策設計與執行:零體罰教育政策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Polic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Educational polic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洪健哲
研究生(英文) Chien-Che Hung
學號 79564025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23
論文頁數 23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恒鈞
委員 - 高熏芳(kittykao@mail.tku.edu.tw)
委員 - 羅清俊(cjluor@mail.ntpu.edu.tw)
關鍵字(中) 政策設計
政策工具
政策執行
政策可行性
零體罰
關鍵字(英) Policy design
Policy tool
Policy implementation
Policy feasibility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研究政策設計對政策執行之可行性是否具有相關性及影響力,藉由零體罰教育政策為研究個案以驗證其相關性。首先,探討零體罰教育政策制定與施行後,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設計要素之看法,其次,藉由個案研究與政策設計理論,整理出有效政策設計要素。除此之外,並藉由量化實證與質化訪談來驗證理論,主要內容如下:
1、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設計要素看法:
整體而言,國民中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制定與施行並不滿意且抱持負面認知。
2、建構本文的政策設計對政策執行的影響模型:
藉由個案研究蒐集並整理政策設計理論的國內外相關文獻,整理出有效政策設計要素,以建構本文的「政策設計對政策執行的影響」模型,並用以觀察零體罰教育政策設計與政策執行可行性影響關係。
3、驗證政策設計對政策執行可行性的影響:
本文經由個案研究及政策設計理論的相關文獻,整理出政策設計要素的六個構面,包括:(一)問題建構正確性;(二)政策參與管道;(三)目標與工具相關性;(四)政策目標可行性;(五)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系絡;以及(六)執行人員行為認知,來檢視有效政策設計與政策執行可行性的相關性。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is mainly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c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ncluding their relevance and influence, and take the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educational policy as an example. In detail, after discussion, this study tries to explore the viewpoints of teachers to the related factors concerning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educational policy design.  Secondly, by means of the case study, we reorganize the effective policy design essential factor.  Beside that, this study also using the method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o test the related theory. The main contents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 viewpoints of teachers to the essential factors of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educational policy design.  On the whole, the teachers of Middle school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educational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herefore, their cognition is negative. 
Secondly, construct the model of polic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y collect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 this study reorganizes the effective factors, and then constructs the model of the impact of policy design 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to test their relationships.
Thirdly, test the impacts of policy design on implementation.  This study points out six factors including: the question construction accuracy; the policy participation pipeline; the goal and the tool relevance; the policy goal feasibility; the context of political, economic as well as culture; and the behavioral cognition of implementers. The main purpose i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cy design and the feasibility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概念名詞界定	6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11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限制	13
第六節 文獻回顧	15
第二章 零體罰教育政策個案	30
第一節 零體罰教育政策概述	30
第二節 零體罰教育政策演變發展歷程	31
第三節 影響零體罰教育政策之因素	58
第三章  政策設計理論探討	61
第一節 政策設計與政策執行	61
第二節 政策設計意涵	63
第三節 政策設計原則與設計要素	67
第四節 政策設計與工具選擇	77
第五節 政策工具類型與功能	81
第六節 有效政策設計之要素	84
第四章 研究設計	8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89
第二節 研究變數之操作量表	92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資料蒐集	98
第四節 問卷設計實施程序	103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113
第五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116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116
第二節 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27
第三節 多元迴歸分析	139
第六章 結論	148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4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60

參考書目	161
附錄一 零體罰納入教育基本法公聽會意見彙整表	174
附錄二 教師會會長訪談	178
附錄三 專任老師訪談	183
附錄四 學務主任訪談	185
附錄五 導師訪談	188
附錄六 專家問卷信度效度訪談(一)	191
附錄七 專家問卷信度效度訪談(二)	195
附錄八 專家信度及效度檢定意見彙整表	198
附錄九 問卷初稿	202
附錄十 第一次修正問卷	204
附錄十一 第二次修正問卷	206
附錄十二 正式施測問卷	208
附錄十三 教育基本法第八條及第十五條	210
附錄十四 國民中學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參考範例	211
附錄十五 教育部推動校園正向管教工作計畫	224
附錄十六 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	231


表目次

表一 2006年台灣地區民眾對幼稚教育及國民教育議題之看法	2
表二 教師違法處罰措施參考表	9
表三 零體罰政策相關論文整理	15
表四 政策設計文獻整理	23
表五 政府遷臺前時期相關零體罰教育政策演變歷程表	33
表六 零體罰教育政策轉折點及施行成效	34
表七 政府遷臺戒嚴時期相關零體罰教育政策演變歷程表	36
表八 零體罰教育政策轉折點及施行成效	37
表九 政府解嚴後及暫時性疼痛措施時期相關零體罰教育政策演變歷程表	41
表十 零體罰教育政策轉折點及施行成效	42
表十一 零體罰教育政策推動立法時期	49
表十二 零體罰教育政策轉折點及施行成效	51
表十三 學生校園生活問卷體罰統計表	54
表十四 零體罰教育政策正式推行時期	56
表十五 零體罰教育政策轉折點及正式施行	58
表十六 政策設計要素	76
表十七 政策工具分類表	83
表十八 問題建構正確性量表	94
表十九 政策參與管道量表	94
表二十 目標與工具相關性量表	95
表二十一 政策目標可行性	96
表二十二 政策經濟文化社會系絡	97
表二十三 執行人員行為認知	97
表二十四 臺北市行政區及班級分佈統計表	99
表二十五 本文訪談人員表	100
表二十六 訪談題綱	100
表二十七 KMO與Bartlett檢定	105
表二十八 問題建構正確性的前測:特徵值、因素負荷量與信度	106
表二十九 政策參與管道的前測:特徵值、因素負荷量與信度	106
表三十 目標與工具相關性的前測:特徵值、因素負荷量與信度	107
表三十一 政策目標可行性的前測:特徵值、因素負荷量與信度	107
表三十二 政策經濟文化社會系絡的前測:特徵值、因素負荷量與信度	108
表三十三 執行人員行為認知的前測:特徵值、因素負荷量與信度	108
表三十四 臺北市行政區公私立國民中學的樣本數	110
表三十五  各類型學校問卷回收率	112
表三十六 性別之次數分配表	116
表三十七 年齡次數分配表	117
表三十八 教育背景次數分配表	118
表三十九 職務次數分配表	118
表四十 任教年資次數分配表	119
表四十一 學校類別次數分配表	119
表四十二 班級數次數分配表	120
表四十三 贊成施行零體罰政策次數分配表	120
表四十四 問題建構之認知程度結果分析	121
表四十五 政策參與管道之認知程度結果分析	122
表四十六 目標與工具相關性之認知程度結果分析	124
表四十七 政策目標可行性之認知結果分析	125
表四十八 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系絡之認知結果分析	126
表四十九 執行人員行為認知之認知結果分析	127
表五十 性別對各研究構面的t檢定統計分析	128
表五十一 職務對各研究構面的t檢定統計分析	129
表五十二 年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30
表五十三 教育背景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32
表五十四 任教年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34
表五十五 各變數之描述性統計	136
表五十六 各構面之Tolerancem與VIF	140
表五十七 各變數間之Pearson相關係數	140
表五十八 本研究多元迴歸方程式	141
表五十九 政策設計要素對政策可行性之迴歸模式摘要	142
表六十 政策可行性之迴歸係數	143
表六十一 假設檢定	146
表六十二 量化研究成果	153


圖目次

圖一  管教概念圖	7
圖二  政策場域中政策設計意涵階段光譜	10
圖三  研究流程圖	13
圖四  政策設計原則架構	68
圖五  政策設計結構圖	73
圖六  研究架構	90
圖七  分析結果後的研究架構	14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王濟川、郭志剛(2003)。Logistic迴歸分析-方法與應用。臺北:五南。
丘昌泰(1995)。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臺北:巨流。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巨流。
朱志宏(1999)。公共政策。臺北:三民。
朱志宏、丘昌泰(1996)。政策規劃。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定(2002)。公共政策辭典。臺北:五南。
李茂能(2006)。結構方程模式軟體AMOS之簡介及其在測驗編制上之應用-Graphics & Basic。臺北:心理。
周文賢(2002)。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使用方法。臺北:智勝。
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新論。臺北:智勝 。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臺北:五南。
邱皓政(2000)。社會科學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五南。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五南。
邱皓政(2007)。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臺北:雙葉。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五南。
張世賢(2005)。公共政策分析。臺北:五南。
陳正昌、程炳林與陳新豐等(2007)。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臺北:五南。
謝文全(1999)。學校行政。臺北:五南。
顏國樑(1997)。教育政策執行理論與實務。臺北:師大書苑。

二、期刊論文
天下雜誌(2007)。教出品格力。天下雜誌。2007.4.4-2007.6.30,頁94-99。
朱玉仿、陳清溪與蔡明學(2007)。2006年台灣地區民眾對重要教育議題看法之調查。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3卷第3期,頁10-11。
吳清山,林天佑(2005)。教育名詞:友善校園。教育資料與研究。第62期。頁177。
林水波、王崇斌(1999)。公民參與與有效的政策執行。公共行政學報。第三期,頁175-202。
林斌(2006)。中美學生管教制度之比較研究。稻江學報。第一卷第一期,頁1-26。
林斌(2006)。中英學生管教制度之比較研究。教育研究集刊。第五十二輯第四期,頁107-139。
林斌(2006)。中英學生管教制度之比較研究─教育法學之觀點。教育研究集刊。第52輯第4期。頁107-139。
施能傑(1999)。政策執行的要素分析。研考雙月刊。第23卷第4期,頁6-15。
陳恒鈞(2003)。國家機關能力對政策執行效果之影響。公共行政學報。第八期,頁73-97。

三、研究計畫
林水波、施能傑與葉匡時(1993)。強化政策執行能力的理論建構。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

四、學位論文
朱賡忠(2005)。臺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現況與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碧煌(2003)。我國警察職權行使法政策過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文龍(2007)。家長對國中教師管教行為的看法之分析—以屏東縣萬丹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秀娟(2006)。臺北市小學現任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的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宗誼(2002)。國中教師體罰學生成因及處置措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真文(2007)。懲罰與責任。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沈梓文(1991)。我國就業服務法預評估:政策設計與執行觀點。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周怡君(2008)。臺北市國民中學零體罰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易文生(1996)。公共安全體制的反省與再設計。私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裕山(2007)。我國生涯發展政策設計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憲聰(2001)。教師懲戒行為與刑法。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靜淑(1997)。台灣有關體罰教育政令的演變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張文蘭(1991)。政策工具類型化與評估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世明(1985)。執行人員意向與政策執行之研究-我國國小教師執行體罰禁令的個案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
莊文忠(1997)。政策設計理論的建構:全面性(Holistic)觀點初探。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繡霞(1995)。論學生基本權之保障:若干教育法制之憲法問題。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希若(2005)。國民旅遊卡政策設計與執行評估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姿雯(1993)。台灣勞工政策之政經分析與再設計。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游美惠(1993)。體罰之法規範及其實證基礎-以桃園現中小學教師為對象。國立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世祺(1996)。鹿港古蹟保存區政策過程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昌宏(1996)。政策設計與變革管理之研究:民航局台北航空貨運站組織變革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國維(1995)。殷格南政策執行理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婉玲(2004)。台灣半導體產業政策之研究:政策工具研究途徑。私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順利(2000)。國小教師權威性格、自我效能信念、學生行為信念與體罰態度及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東。
黃碩彬(2004)。台灣道德教育問題分析-以體罰作為分析指標。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
楊淑芬(1995)。體罰的刑事責任。私立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潘志賢(2005)。國小教師對體罰行為的態度及體罰法令認知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明哲(2006)。臺灣國民年金政策規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孟勳(2006)。我國中小學教師懲戒權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蘇瑞祥(1997)。政策設計在政策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之研究-以彰化縣溪州垃圾焚化場興建計畫為例。私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五、政府公報: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1946)。秋字44期。頁697。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1947)。夏字36期。頁607。
台灣省政府公報(1949)。冬字59期。頁763。
台灣省政府公報(1951)。春字59期。頁839。
台灣省政府公報(1968)。冬字66期。頁8。
教育部公報(1977)。第27期。頁15。
台灣省政府公報(1978)。冬字43期。頁2。
台灣省政府公報(1982)。秋字17期。頁3。
教育部公報(1991)。第202期。頁35。
教育部公報(1994)。第234期。頁40。
教育部公報(1995a)。第242期。頁28。
教育部公報(1995b)。第246期。頁34。
教育部公報(1995c)。第248期。頁47。
教育部公報(1995d)。第252期。頁49-50。
教育部公報(1996a)。第257期。頁29-30。
教育部公報(1996b)。第259期。頁34。
教育部公報(1996c)。第261期。頁49。
教育部公報(1997a)。第270期。頁42。
教育部公報(1997b)。第272期。頁9-10。
教育部公報(2000)。第308期。頁35。
立法院公報(2005a)。第94卷。第53期。
立法院公報(2005b)。第94卷。第52期。
立法院公報(2005c)。第95卷。第4期。
立法院公報(2006)。第95卷。第32期。
宜蘭縣教育局(1989)。宜蘭縣國民中小學輔導學生改過遷善實施懲戒要點。宜蘭縣政府。

四、電子期刊
教育部愛的教育網(2007年10月12日)。「教師輔導管教辦法政策發展沿革」。2007年10月12日取自教育部。網址:〈http://epaper.edu.tw/love%2Dedu/develop.php〉。
教育部愛的教育網(2007年6月22日)。「教育部推動校園正向管教工作計畫」。2007年9月15日取自教育部。網址:〈http://epaper.edu.tw/love%2Dedu/news_detail.php?code=05&sn=284〉。
臺北市新聞稿(2004年12月17日)。「臺北市教育人員總動員簽署零體罰共同約定,局長吳清基宣示十項政策要求,六大配套措施」。2008年1月21日取自全國教師會論壇。網址:〈http://forum.nta.org.tw/showthread.php?t=4748〉。
薛春光、李永旭與池旭台等(2005年11月1日)。「輔導與管教的新思維與實現」。2008年3月11日取自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網址:〈http://forum.nta.org.tw/v362/showthread.php?t=328〉。
體罰論述室(2007年10月13日)。「台灣與人本大事紀」。2007年10月13日取自體罰論述室。網址:〈http://hef.yam.org.tw/abouthef/2/down02_06.htm〉。

五、電子新聞
大紀元(2007年6月4日)。「台灣校園體罰仍過半」。2007年9月15日取自大紀元時報。網址:〈http://tw.epochtimes.com/bt/7/6/4/n1732176.htm〉。
王俊忠、黃文鍠、謝文華(2007年5月14日)。「再掀體罰話題/檢察官倡設校園懲戒室」。2007年12月12日取自於大紀元。網址:〈http://news.epochtimes.com/b5/7/5/14/n1709162.htm〉。
申慧媛(2007年5月9日)。「管教學生禁打罵罰跪 可罰站」2007年5月10日取自自由電子報。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9/today-t1.htm〉。
全國教師會(2006年12月12日)。「讓體罰日落,讓管教日出」。2007年3月10日取自全國教師會網站。網址:〈http://nta.org.tw〉。
朱武智(2004年4月1日)。「體罰有怪招 7成學生難逃」。2007年9月2日取自中時電子報,網址:〈http://eln.creativity.edu.tw/taea/modules/news/print.php?storyid=27 〉。
朱武智(2005年10月6日)。「零體罰法制化? 看法兩極 家長與民間團體贊成 學校代表:教育災難」。2007年10月6日取自中時電時報。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hinet/0,1137,130110+132005100600739,00.html〉。
行政院公報(2005年10月3日)。「修正公立學校教職員成績考核辦法」。2007年10月26日取自行政院公報系統。網址:〈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1187/ch05/type1/gov40/num2/Eg.htm〉。
行政院公報(2006年12月27日)。「教育基本法修正第八條及第十五條條文」。2007年9月14日取自行政院公報系統。網址:〈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3001/ch09/type10/gov80/num36/Eg.htm〉。
行政院公報(2006年3月3日)。「修正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第六條條文」。2007年10 月24日取自行政院公報系統。網址:〈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2046/ch05/type1/gov40/num1/Eg.htm〉。
李明賢(2006年1月7日)。「台教育基本法修正草案 又打回協商」。2007年9月10日取自大紀元。網址:〈http://tw.epochtimes.com/bt/6/1/7/n1180874.htm〉。
李明賢、黃以敬(2005年12月29日)。「零體罰入法 立院一審通過」。2007年10月7日取自立報。網址:〈http://210.243.0.83/bulletin/words/words/detail.asp?TitleID=42〉。
林志成、江昭青(2007年3月17日)。「新聞重點」。2008年3月11日取自教育部愛的教育網。網址:〈http://epaper.edu.tw/love-edu/news_detail.php?code=02&sn=232〉。
林曉慧、賴振元(2004年4月6日)。「友善校園聯盟成立 盼終結體罰」。2007年10月12日取自友善校園聯盟網站。網址:〈http://b3m.netfirms.com/chinese/news/news_2004/news_200404060900.htm〉。
侯千絹、申慧媛(2007年1月19日)。「精神虐待也是體罰/規避法令 改採言語羞辱,部分老師鑽漏洞教育部擬表列規範」。2007年9月14日取自自由電子報。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jan/19/today-life6.htm〉。
教育部(2007年9月30日)。「教育人員獎懲標準」。2007年10月11日取自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edu.tw/files/regulation/B0020/0940170795.doc 〉。
教育部訓委會(2007年6月28日)。「教育部進行體罰問卷調查結果」。2007年6月28日取自教育部電子報第262期。網址:〈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topical.aspx?topical_sn=5〉。
陳昭玲、楊惠芳(2005年8月6日)。「立法禁止體罰 扭轉不打不成器」。2007年10月6日取自國語日報網站。網址:〈http://www.mdnkids.org.tw/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39569〉。
陳曼玲(2005年11月24日)。「零體罰入法立院滑鐵盧 」。2007年10月7日取自中央日報。網址:〈http://blog.roodo.com/trackyka/archives/775980.html 〉。
陳舜協(2006年12月12日)。「立院通過校園禁止體罰 世界第108國」。2007年9月14日取自奇摩新聞。網址:〈http://news.yam.com/cna/garden/200612/20061212661833.html〉。
曾美惠(2005年11月27日)。「消弭體罰 立委提案修法」。2007年9月9日取自奇摩部落格。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math-news/article?mid=87&prev=88&next=-1〉。 
曾美惠(2005年12月10日)。「不體罰≠不管教 法定管教權限 減少親師衝突」。2007年12月28日取自奇摩部落格。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jw!jNzVFyeAFRMsZyWC0IIGYEVIIYcSVg--/article?mid=399〉。
楊惠芬(2007年9月28日)。「北市教師會公布調查 9成教師:專業未被尊重」。2008年3月11日取自台中教師會網站。網址:〈http://www.taotc.org/xoops/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435〉。
趙瑜婷、陳玉珊(2007年9月29日)。「推政策要速成 教師無所適從」。2007年9月29日取自台北市教育e週報。網址:〈http://enews.tp.edu.tw/paper_show.aspx?EDM=EPS20070929134029UEI〉。
劉嘉韻(2005年 11 月26日)。「終止體罰 聯合國兒童受暴研究計畫在台發表」。2007年9月14日取自大紀元。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6/11/26/n1535341.htm〉。
劉嘉韻(2007年6月3日)。「台灣校園體罰仍過半」。2007年9月14日取自大紀元時報。網址:〈http://tw.epochtimes.com/bt/7/6/3/n1731677.htm〉。
謝文華(2006年11月27日)。「禁止體罰 聯合國來台發表研究」。2007/年9月14日取自大紀元。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6/11/27/n1535685.htm〉。
謝蕙蓮(2005年10月6日)。「33立委連署催生零體罰 立法 提案修法 增訂學生受」。2007年10月6日取自立法院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ly.gov.tw/ly/01_introduce/0103_leg/leg_main/dispatch/dispatch_02.jsp?ItemNO=01030900&ly1000_dispatch_id=1947&stage=6&lgno=00217〉。
韓國棟(2007年11月16日)。「體罰學生 老師最重記大過」。2007年11月6日取自奇摩新聞。網址:〈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5/4/oayo.html〉。
韓國棟、曾秀英、葉震寰、廖志晃(2007年月4號)。「中縣體罰率居冠 屏縣打最凶」。2007年9月15日取自中時電子報。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1x112007060400016,00.html〉。
簡慧珍 蔡宗明(2007年12月13 日)。「體罰險熱賣 教師成高風險行業?」。2008年3月11日取自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01684〉。
羅皓恩(2004 年4月6日)。「團體反體罰 教師:哪有那麼嚴重?」。2007年10月12日取自友善校園聯盟網站。網址:〈http://b3m.netfirms.com/chinese/news/news_2004/news200404060300.htm〉。
嚴文廷(2007年5月8日)。「輔導人力不足 零體罰難落實」。2007年10月6日取自台灣立報。網址:〈http://publish.lihpao.com/Editorial/2007/05/09/0401/〉。

六、報紙
周曉婷。「校園「正向管教」取代零體罰」。中國時報。2007年10月10日。C2版。
孫蓉華。「零體罰 納入教育基本法 立院昨通過修法 全教會擔心不易落實 建議明確規範」。聯合報。2005年12月29日,C7版。


貳、西文部份

Birkland, T. A.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olicy Process: Theories, Concepts, and Models of Public Policy Making.  New York: M. E. Sharpe.
Brinkerhoff, D. W. and B. L. Crosby. (2002). Managing Policy Reform: Concepts and Tools for Decision-makers in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ing Countries. Kumarian Press, Inc.
Dryzek,J. S.and Ripley,B.(1988). The Ambitions of Policy Design.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7(No:4): 705-719.
Deleon, Peter(1988-89). The Contextual Burdens of Policy Design.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71(No:2): 297-309.
Dunn, W.(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2nd, N.j.: Prentice-Hall, Inc.
Elmore, R. F. (1987).  Instruments and Strategy in Public Policy.  Policy Studies Review, Vol. 7(No:1): 174-186.
Howlett, M. (1991).  Policy Instruments, Policy Style,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National Approaches to Theories of Instrument Choic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 19(No:2): 1-21.
Hood, C. (1986).  The Tools of Government.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Hogwood, Brian W. and Lewis A. Gunn. (1984). Policy Analysis for the Real World. London: Oxford Univ. Press.
Linder, Stephen H.(1990).  Instruments of Government: Perceptions and Contexts.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Vol. 9(No.1): 35-38.
Linder, S. H. and  B. G.. Peters (1984).  Form Social Theory to Policy Design.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Vol. 4: 237-259.
Linder, S. H. and  B. G.. Peters (1989).  Instruments of Government: Perceptions and Contexts.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Vol. 9(No.1): 35-58.
Miller, T. (1984).  Conclusion: A Design Science Performance.  In T. Miller, (ed.)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McDonnell, L. M. and R. F. Elmore(1987).  Getting the Job Done: Alternative Policy Instrument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Vol. 9(No.2): 132-152.
Myers, R. H(1990). Classical and amodern Regression with Applications. Boston: Duxbury.
Rochefort, David A. and Roger W. Cobb(1993).  Problem Definition, Agenda Access, and Policy Choic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 21(No.1): 56-71.
Sabatier, P. and D. Mazmanian (1979).  The Conditions of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A Guide to Accomplishing Policy Objective.  Policy Analysis, Vol. 5(No.4): 481-504.
Schneider, A. and H. Ingram (1988).  Systematically Pinching Idea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Policy Design.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Vol. 8(No. 1): 61-80. 
Schneider, A. and H. Ingram (1990a).  Behaviorral Assumptions of Policy Tools. Journal of Publics, Vol.52(No.2): 510-529.
Schneider, A. and H. Ingram (1990b).  Policy Design: Elements, Premises, and Strategies.  in Nagel, S., ed., Policy Theory and Policy Evaluation.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Schneider, A. and H. Ingram (1997).  Policy Design for Democracy.  Lawrence, KA: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