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806201417063200
DOI 10.6846/TKU.2014.00670
論文名稱(中文) 客家文化觀光園區之體驗行銷對文化價值影響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nfluence of Experiential Marketing on Culture Value in Hakka Cultural Park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2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詹惠婷
研究生(英文) Hui-Ting Chan
學號 60161013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5-30
論文頁數 6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李月華(yuehhua@mail.tku.edu.tw)
共同指導教授 - 趙慕芬(cmf@mail.tku.edu.tw)
委員 - 林建煌(chlin@mgt.ncu.edu.tw)
委員 - 王居卿(chuching@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文化觀光
體驗行銷
文化價值
文化產值
關鍵字(英) Cultural Tourism
Experiential Marketing
Cultural Valu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隨著族群意識高漲、文化觀光產業推動與體驗式旅遊議題發燒等背景下,文化產業的發展越益蓬勃。客家人為台灣多元族群之一,相關機構也隨著觀光產業發展趨勢,結合體驗設備介紹客家文化。除了經濟產值目標的追尋,也希望能夠加深民眾對客家文化價值認同的意象,因此本研究探究透過客家文化園區體驗行銷的手法對文化價值認同程度是否影響,進而影響文化產值,奠定客家人在台灣人心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本研究從體驗著手,將體驗行銷分作感官、思考、行動與關聯體驗運用至客家文化觀光產業,以美學、精神、社會、歷史、象徵、原創等六項文化價值作為主要分析層面,進一步了解顧客對客家文化體驗內化之價值認同,並以重遊意願口碑效果與文化商品購買來衡量文化產值。
   本研究以量化方式針對沒有去過客家文化園區的民眾及有去過客家園區的遊客進行問卷調查。再透過SPSS與AMOS統計套裝軟體分別進行樣本數分析與整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以及路徑分析和測試參數間的臨界比值驗證研究假說。
   最後根據分析將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1.客家文化園區帶給遊客體驗上,有助於感官體驗與關聯體驗對文化價值之認 同的提升。
   2.客家文化價值認同的建立,有助客家文化價值的提升。
   3.民眾對客家文化園區的資料來源多為親朋好友、大眾傳播媒體。
   本研究針對經營管理面建議客家文化相關業者可以運用大眾傳播、口碑效應宣傳相關活動,透過刺激遊客的感官體驗與關聯體驗,以提升遊客對客家文化價值之認同,強化文化產值的成長。
英文摘要
In the following background of ethnic consciousness,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and experiential travel.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s becoming more prosperous. Hakka is one of Taiwan's population. Many related organizations along with trend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combining with experiential equipments to introduce the Hakka culture. In addition to pursuing the target of economic output, also hopes to deepen the value of public recognition in its culture. Therefore, this study explored through experiential marketing on Hakka Cultural Park which influences 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cultural value or not, and the effect of cultural output value. In order to establish Hakka is an indispensable population in Taiwan.
   This study started from the experience, such as the experiential marketing is divided into sense, think, act, related experience, and use in Hakka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Also the cultural value is including aesthetic, spiritual, social, historical, symbolic, and original. Using the revisit intension, word-of-mouth influence, and the purchase of typical goods as to measure the cultural value.
   In this study, following the quantitative method as to develop a questionnaire, and survey the visitors between those who have gone to Hakka cultural park or those who have not. Finally, samples and SEM are applied analysis with SPSS and AMOS. Hypothesis is tested with path analysis and critical ratios for differences in the parameters.
   Result findings are as following:
   1.Hakka Cultural Park offers an experience for visitors, as to help to improve the sense, related experience and enhance the identification of culture values.
   2.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dentification in cultural value which enhances the value of Hakka culture.
   3.The source for people to know the Hakka Cultural Park are mostly through friends and relatives, and popular media.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Hakka culture-related industries can use the mass media, word-of-mouth as to advertise the Hakka related activities. By stimulation in the sense and relate experience of visitors, enhancement of identification in cultural value, and strengthening the growth of cultural outpu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目錄	I
表目錄	II
圖目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文化觀光產業與文化價值認同之關聯	6
第二節 體驗行銷與文化價值認同之關聯	15
第三節 文化價值認同與文化產值之關聯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2
第二節 研究假說	22
第三節 研究變數之定義與衡量	23
第四節 研究設計	27
第五節 問卷設計	28
第六節 分析方法	28
第四章 資料分析結果	31
第一節 樣本結構分析	31
第二節 信度分析	34
第三節 驗證性因素分析	35
第四節 假說分析	39
第五節 各構念之變異數分析	42
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	5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0
第二節 管理意涵與研究貢獻	51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53
參考文獻	54
附錄一、台灣客家人口統計圖	61
附錄二、體驗行銷、文化價值與文化產值之問卷	62
附錄三、苗栗客家文化園區與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的比較	65

表目錄
表2-1 客家文化產業	8
表3-1 衡量文化價值量表	23
表3-2 衡量體驗行銷量表	25
表3-3 衡量重遊意願口碑效果量表	26
表3-4 衡量文化商品購買量表	27
表4-1 樣本特性	32
表4-2 參觀客家園區旅遊資料分析	33
表4-3 各構面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比較表	34
表4-4 各構念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	36
表4-5 構面間之區別效度-體驗行銷	38
表4-6 構面間之區別效度-文化產值	38
表4-7 衡量模型配適度	38
表4-8 相關分析	39
表4-9 結構模型適配度	40
表4-10 研究模型路徑係數結果	41
表4-11 研究模型路徑效果分析	42
表4-12 性別在各構念上之差異性檢定	43
表4-13 年齡在各構念上之差異性檢定	44
表4-14 教育程度在各構念上之差異性檢定	45
表4-15 職業在各構念上之差異性檢定	46
表4-16 族群在各構念上之差異性檢定	47
表4-17 居住地在各構念上之差異性檢定	47
表4-18 有無去過園區在各構念上之差異性檢定	48
表4-19 參觀不同園區在各構念上之差異性檢定	49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5
圖3-1 研究架構	22
圖4-1 本研究結構模式分析結果	40
圖4-2 本研究模型路徑效果分析	42
參考文獻
一、英文部分
Albert, E. M. (1963). Conflict and Change in American Values a Culture-Historical Approach. Ethics, 19-33.
Allport, G. W., Vernon, P. E., & Lindzey, G.(1960). Study of values.
Arndt, J. (1967). Word of mouth advertis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dvertising Research Foundation.
Bagozzi, R. P., & Yi, Y. (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model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6(1), 74-94.
Bone, P. F. (1995). Word-of-mouth effects o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product judgment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32(3), 213-223.
Borgatta, E. F., & Montgomery, R. J. (2000). Encyclopedia of sociology. Macmillan Library Reference.
Bristor, J. M. (1990). Enhanced explanations of word of mouth communications: the power of relationships. Research in consumer behavior, 4(1), 51-83.
Chin, W. W., & Todd, P. A. (1995). On the use, usefulness, and ease of us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MIS research: a note of cau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Quarterly, 19, 237-237.
Day, G. S. (1971). Attitude change, media and word of mouth.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Fainstein, S. S., Hoffman, L. M., & Judd, D. R. (2003). Making theoretical sense of tourism. Cities and visitors: Regulating people, markets, and city space, 239-253.
Fornell, C., & Larcker, D. F. (1981).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JMR), 18(1).
Friedman, J. (1994). Cultural identity and global process (Vol. 31). Sage.
Zaltman, G.,&Burger, P.C.(1985). Marketing research: Fundamentals and dynamics. New York : McGraw-Hill.
Gronholdt, L., Martensen, A., & Kristensen, K.(20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cross-industry difference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11(4-6), 509-514.
Guest, L. P. (1995). Customer loyalty: How to earn it, how to keep it. New York, NY: Simmon and Schuster Inc.
Hair, J. F.,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 (1998). Multivariate analysis. Englewood: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Hofstede, G., Hofstede, G. J., & Minkov, M.(1991).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Vol. 2). London: McGraw-Hill.
Holbrook, M. B., & Hirschman, E. C. (1982). The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consumption: consumer fantasies, feelings, and fu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32-140.
Joreskog, K. G., & Sorbom, D.(1996). LISREL 8:User's reference guide(pp. 29-30). Chicago: Scientific Software.
Kozak, M. (2001). Repeaters' behavior at two distinct destina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8(3), 784-807.
Martilla, J. A. (1971). Word-of-mouth communication in the industrial adoption proces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73-178.
Morris, C.(1956). Varieties of human value.
Murray, K. B. (1991). A test of services marketing theory: consumer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ctivities.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10-25.
Nunnally, J. C., & Bernstein, I. H.(1994). Psychometric Theory(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Pine, B. J., & Gilmore, J. H.(2003). The experience economy.
Richards, G. (2000). Tourism and the world of culture and heritage. 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 25(1), 9-17.
Rokeach, M. (1973).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Free press.
Schmitt, B. (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management,15(1-3), 53-67.
Silberberg, T. (1995). Cultural tourism a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for museums and heritage sites. Tourism management, 16(5), 361-365.
Smelser, N. J., & Swedberg, R. (Eds.). (2010). 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tone, C. A., & Sobel, M. E. (1990). The robustness of estimates of total indirect effect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models estimated by marimurn likehood. Psychometrika, 55(2), 337-352.
Wilkie, W.L.(1990). Consumer behavior(2nd ed.).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Wilson, W. R., & Peterson, R. A.(1989). Some limits on the potency of word-of-mouth information.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6(1), 23-29. 
二、中文部分
中衛發展中心(2009)譯,Max, L.著。體驗訊息─看體驗行銷如何改變品牌世界,台北:中衛發展中心。
文建會(2003)。文化創意產業產值調查與推估研究報告。台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建會(2005)。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 文化白皮書。台北: 文建會。
王育英、梁曉鶯(2000)譯,Schmitt, B. H. 著。體驗行銷。台北市: 經典傳訊文化。
王雯君、張維安(2004)。客家文化與產業創意:2004 年客家桐花祭之分析。中大社會文化學報。18,121-146。
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2013)。統計資料。
田佳靜(2001)。俄羅斯文化觀光: 歷史背景與展望。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台北。
任金茲、王志弘、許妍飛(2006)譯,Jenkins, R.著。社會認同。巨流出版。
朱俞(2012)。從文化認同檢視年輕族群對國片的消費行為。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何雍慶、蘇子炘、張永富(2004)。消費者體驗與訊息處理路徑對品牌延伸購買態度之影響。
吳佩璇(2008)。以體驗行銷與顧客價值觀點探究民宿特色與服務品牌之權益。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臺北市。
吳忠基(2011)。都市原住民國中生族群文化認同與學校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國弘(2002)。中國大陸客家文化特質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台北縣。
呂長賜(2006)。集集地區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嘉義。
李美華(2013)。族群媒體之組織文化與組織認同研究:台灣客家電視台的個案分析。傳播與管理研究,12(2),3-51。
李培菁、顏建賢(2006)。民俗節慶活動認同感與贊助意願之研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貽鴻(1986a)。觀光事業:發展.容量.飽和。台北:淑馨出版社。
辛晚教(1999)。文化產業與地方經濟再生策略研究。台北: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9-2415-H-005A-007。
林士哲、謝登旺(2007)。多元文化認同下文化產業的發展-以桃園三民社區為例。多元文化與族群和諧國際學術研討會。
林文琪(2006)譯,Woodward, K. 著。認同與差異(Identify and Difference)。臺北: 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林秀芳(2010)。文化創意與觀光產業發展-以恆春半島觀光為例。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討會。
林淑蓉(2007)。飲食文化篇。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台灣客家研究學會,152-178。
林嫻如(2009)。文化創意產業振興基隆地方特色產業之永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討會。
林慧雯(2003)。推展文化觀光策略之研究—以阿罩霧地區再開發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饒惓、鍾政峰、曾筱妤(2013)。體驗行銷元素結合文化創意產業之研究─以2012苗栗縣三義雲火龍節為例。海洋休閒管理學系,(4),58-78。
邱奕嵩(2004)。向客家文化工作者致敬。客家文化季刊。
姜明義(2003)。原住民高中學生的文化認同與學校適應—以花蓮高中 [原之社] 的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花蓮。
客家委員會(1992)。客家人:東方的猶太人。武陵出版有限公司,(31)。
客家委員會(2013)。統計資料。
洪泉湖(2006)。文化產業與台灣原住民族地區的可持續性發展,文化多樣性與當代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廣州:中山大學。
苗栗客家文化園區(2013)。統計資料。
唐維敏(1999)譯,Connor, S.著。後現代文化導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夏業良、魯煒譯(2008)譯,B. Joseph Pine II、James H. Gilmore著。體驗經濟時代。經濟新潮社出版。台北。
高成鳶(1997)。論飲食文化在世界學術體系中的地位。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90-98。
高宜淓(2013)。客家竹工藝產業的發展轉型與文化創意-以新竹與苗栗兩縣為例。客家委員會學術機構。
張孝銘、李豪(2008)。觀光吸引力,遊憩體驗,遊憩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以苗栗縣大湖鄉爲實證。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2),57-69。
張智勇(2009)。糖業休閒產業與居民認同之研究-以烏樹林糖廠為例。立德大學休閒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張翔竣(2008)。參與 [大甲媽祖文化節] 遊客之涉入程度,遊客體驗與忠誠度關係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
張維倫(2003)譯,Throsby, C. D.著。文化經濟學。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張鴻煜(2007)。原住民籍國小女性校長族群文化認同,抗拒和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許木柱(1990)。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認同運動:心理文化研究途徑的初步探討,台灣新興社會運動,127-156。
郭為藩(1975)。人格心理學理論大綱。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陳玫如、李寧遠(2010)。美濃地區不同世代的客家族群對客家飲食文化的認知及飲食行為之相關研究。 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3),139-183。
陳慧慈(2010)。民宿之評估準則與體驗行銷之關聯性之研究。 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國際企業學碩士班學位論文,1-125。
彭映淳(2005)。客家文化產業與體驗行銷︰以東勢庄生活體驗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
彭慶懷(2010)。歷史文化街區服務品質、創新策略與體驗行銷之關連性研究。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討會。
黃旭志(2009)。檳檳有理-台灣在地文化認同。
黃慶源、邱志仁、陳秀鳳(2004)。博物館之體驗行銷策略。 科技博物, 8(2),47-66。
楊敏芝(2002)。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里酒文化產業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楊堯珺、黃文勇(2011)。從台灣「文化」政策的語境脈絡看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人才育成的窘境。
楊蕙嘉(2009)。當代客家流行音樂的族群再現與文化認同。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學位論文,1-138。
經濟部(2004)。2003年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辦公室。
葉美玲(2006)。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探討─以台北市立北投運動中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運動與健康研究所。
靳炯彬(2012)。提升客家菜餚為國際美食策略模式之研究。客家委員會學術機構。
趙家民、涂智慧、吳琬蓉、巫忠晉(2013)。參與動機、活動體驗、文化認同與社區意識關係之研究-以北港藝閣遶境活動為例。文化創意事業與管理究特刊,(10),88-115。
劉炳輝(2006)。國小原住民學童適應行為、文化認同、自我調整學習與其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煥雲(2003)。台灣客家學初探。漢學論壇,(2),125-147。
劉煥雲(2009)。台灣客家文化產業與文化觀光之發展:以六堆地區為例。論文發表於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討會。屏東市: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劉維公(2001)。旅遊體驗的社會學考察。誠品好讀,17。台北:誠品。
蔡佩玲(2008)。應用整合行銷傳播及政策行銷經營六堆地區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研究。美和技術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宜霖(2008)。節慶活動與地方價值之研究-以台灣咖啡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衛南陽(2005)。哇!玩行銷-你一定要知道的21種行銷特性。台北:沃爾。
鄭雅文(2007)。民俗技藝活動參與對傳統文化認同之影響--以實踐大學宋江技藝隊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碩士論文。
盧筱筠(2007)。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瑞士團體套裝旅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賴文英(2014)。臺灣客語文白異讀探究。客家委員會學術機構。
賴珆縝(2005)。淺談客家文化。體育學系系刊,(5),91-104。
戴彰宏(2011)。文化認同、品牌形象、品牌知識對顧客滿意度與再購買意願之影響--以客家米食頁為例。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碩士論文。
謝登旺(2005)。客家文化產業活化芻議。通識研究集刊, 8,1-16。
鍾丰琇 (2008)。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營運策略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1-171。
鍾自強(1997)。國立雲林技術學院學生體育運動價值觀探討。國立雲林技術學院學報,6(2),197-211。
鍾東儒(2004)。東勢居民對產業文化認同之研究,國立中與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效京(2011)。國家、地方與宗教:客家青年世代的族群認同建構。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碩士論文。
羅秀芝(2003)譯,Rentschler, R.著。文化新形象-藝術與娛樂管理。台北: 五觀藝術管理。
羅鳳恩、顏忠忍、莊書倩、林建民、廖靜如(2003)。台中縣外埔鄉中原紫雲禪寺遊客宗教觀光訪客參訪體驗之探討。
譚光鼎(1998)。原住民教育研究。五南。
蘇子炘(2006)。醫學美容消費者體驗層級效果模式,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觀光局(2006)。觀光政策白皮書。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