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802201414343100
DOI 10.6846/TKU.2014.00651
論文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人口紅利與經濟發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Studies on China's 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1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王柏竣
研究生(英文) Bo-Chun Wang
學號 60028003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1-10
論文頁數 10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李志強
委員 - 郭建中
委員 - 傅豐誠
關鍵字(中) 人口紅利
計劃生育
人口結構
產業結構
人口負債
缺工荒
關鍵字(英) Demographic dividend
Family plann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在於人口紅利上。近三十年中,因計劃生育所產生有利經濟發展的人口結構,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顯著的效果,但由於近年勞動力資源由無限供給轉向有限剩餘,以及青年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導致進入職場的勞動力銳減,使低技術、低成本、低附加價值等勞力密集型產業受到衝擊,如何延長人口紅利期或以其他方式替代數量型人口紅利越來越受到關注。此外,並非中國各地都面臨人口紅利問題,尤其東南沿海地區不再以勞力密集產業為主要發展對象,近年推出騰籠換鳥政策,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國試著把勞力密集型產業移往中西部地區,以平衡各區域的經濟發展。東南沿海地區主要面臨產業結構升級的問題,必須確立動態比較優勢,形成新的競爭力,另一個因素為,當勞動力素質提升之際,同時須讓產業結構也有相應升級,否則缺工荒及就業難的問題將越趨嚴重。本文藉由整合相關文獻,進一步說明人口紅利轉換為人口負債的過程。首先分析中國實行的人口政策,說明前期人口紅利在中國大陸的形成原因,以致往後形成有利於經濟發展的人口結構,其次,結合相關實證研究數據,研究人口紅利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貢獻,最後探討後期人口紅利衰減對中國大陸經濟帶來的影響和中國應對人口紅利消失後的相關政策。
英文摘要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 China have sustain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s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 Last three decades, due to population structure conduciv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rising from family planning , China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s in economic . But in recent years , the labor resources turned to the limited remaining from the unlimited supply and enhanced the level of education of youth , it lead to the decreasing workplace labor quantity in low-tech , low-cost , low- value-added and other labor- intensive industries affected .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 how to extend the period of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or the other way to substitute for demographic dividend of quantitative . In addition, not all regions in China are benefited from demographic dividend , especially 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areas which are no longer to develop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for economic released the policy of emptying the cage for the new birds in recent years , with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 China tried to move labor- intensive industries from southeast coastal to midwest area to balanc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s. The major problem that southeast coastal areas facing is how to upgrad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 They have to establish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form a new competitive edge . Besides , another factor is when labor’s quality have improved ,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hould be correspond upgrade at the same time , otherwise , the labor shortage and lack of employment issues will become serious continuously .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transforming process of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into demographic liabilities by integrat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First of all , analyzing the population policies that implemented in China and indicating the reasons for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in China so that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was conduciv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 Secondly , researching demographic dividend contribution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combined with empirical research data . Finally,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the decreasing demographic dividend in China and their response to the policy for the disappearance of demographic dividen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6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8
第一節 人口紅利與經濟成長理論8
第二節 人口結構轉變對經濟發展影響之文獻15
第三節 人口紅利期與路易斯拐點21
第三章 人口政策成效與負效應25
第一節 改革前後中國大陸的人口政策25
第二節 人口政策的成效30
第三節 實施人口政策負效應39
第四章 中國大陸人口結構與勞動力市場44
第一節 當前中國人口結構概況44
第二節 中國勞動力市場概況51
第三節 人口流動與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研究56
第四節 農民工結構與就業環境分析61
第五章 人口紅利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影響70
第一節 中國人口紅利對經濟發展影響70
第二節 人口紅利衰退影響與產業結構轉型研究77
第三節 中國大陸因應人口紅利消失後的經濟發展策略8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95
第一節 結論95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99
參考文獻100

表目錄
表2-1、農民工及其月平均收入增長情況22
表3-1、人口政策發展歷程25
表3-2、1949~2011中國大陸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統計表36
表3-3、1949~2011中國大陸人口數及年淨增人口數統計表37
表4-1、近年農民工數量61
表4-2、按輸出地分的農民工地區構成62
表4-3、不同地區外出農民工在省內外務工的分佈63
表4-4、近年農民工年齡構成64
表4-5、2012年農民工的文化程度構成65
表4-6、近年農民工從事的主要行業分佈66
表4-7、2012年農民工在不同地區從事的主要行業分佈66
表5-1、中國三大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82
表5-2、1990~2009中國三大產業就業結構變化表83

圖目錄
圖2-1、人口撫養比轉折點的國際比較23
圖3-1、中國大陸歷年出生率、死亡率走勢圖32
圖3-2、中國大陸歷年人口自然增長率走勢圖33
圖3-3、中國年出生人口數33
圖3-4、中國大陸歷年總人口數38
圖3-5、人口老年化趨勢圖41
圖4-1、歷次普查總人口性別構成45
圖4-2、中國年出生人口性別比46
圖4-3、中國受教育程度人口47
圖4-4、歷次人口普查文盲率47
圖4-5、中國年齡分佈圖49
圖4-6、比較2000和2050年中國人口金字塔50
圖4-7、中國大陸流動人口規模及增長率1982~2010年57
圖5-1、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流程70
圖5-2、中國經濟增長中各要素的貢獻比重	73
圖5-3、世界銀行估計各要素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貢獻比重75
圖5-4、中國財政收入與支出趨勢圖79
圖5-5、過去中國產業結構變化圖81
圖5-6、中國三大產業中就業人數比重8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書籍
1.王錦堂,《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台北:東華書局,1992年)。
2.葉至誠,《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2000年),頁100。
3.馬爾薩斯,《人口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年),頁6-7。
4.馬寅初,《新人口論》(北京: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易富賢,《大國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國計劃生育》,(北京:大風出版社,2007年)。
6.諾思、陳昕、陳郁,《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7.鐘水映、李魁,《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農地非農化》,(北京: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
8.世界銀行中國編寫組,《2020年的中國:新世紀的發展挑戰》,(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年),頁8。
二、期刊
1.周政華,〈「勞工荒」的背后〉,《經濟》,(2007年),頁51-53。
2.王建軍,〈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決策探索》,(2007年),頁62-64。
3.包淳亮,〈馬爾薩斯人口論的當代危險〉,《歷史月刊》,(2006年3月)。
4.陳芳芳,〈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法制與社會》,(2011年36期),頁185。
5.李茜、朱方長,〈馬爾薩斯人口理論與馬克思主義人口思想的比較思考〉,《學理論》,(2010年18期),頁94-95。
6.陳法娟,〈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及其現實意義〉,《淮南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02期),頁5-7。
7.穆光宗,〈還原馬爾薩斯和馬寅初人口思想的歷史價值〉,《人口與發展》,(2010年03期),頁98。
8.田雪原,〈馬寅初新人口論始末〉,《中國報道》,(2009年第11期),頁42-44。
9.朱洪、郭正模,〈淺析中國人口红利及其兌現途徑〉,《西北人口》,(2007年),頁80-85。
10.陳友華,〈人口紅利與人口負債︰數量界定、經驗觀察與理論思考〉,《人口研究》,(2005年),頁21-27。
11.車士義,〈人口紅利問題研究〉,《西北人口》,(2009年),頁11-14。
12.侯東民,〈新的神話:人口紅利說〉,《中國圖書評論》,(2007年),頁13-19。
13.李通屏,〈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日本的經驗〉,《人口研究》,(2002年06期),頁63-68。
14.李清源,〈我國的人口紅利還能持續多久〉,《經濟與文化》,(2012年第8期),頁182-183。
15.賀菊煌,〈人口紅利有多大〉,《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6年),頁24-35。
16.周景彤、張旭,〈人口紅利拐點來臨〉,《中國金融》,(2013年第7期),頁72-73。
17.蔡昉,〈未富先老與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國際經濟評論》,(2012年第1期),頁82-100。
18.瞿商,〈中國糧食國際貿易和性質的歷史分析〉,《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鑑》,(2006年第3期),頁20-28。
19.〈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面面觀〉,《新紀元週刊》,(2011年5月12日第3期)。
20.彭萬,〈基於「六普」數據的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淺析〉,《商業文化》,(2012年1月),頁246。
21.王淨文,〈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面面觀〉,《新紀元週刊》,(2011年5月12日第223期)。
22.楊繼軍、任志成、程瑤,〈人口年齡結構如何影響經濟失衡-理論與中國的經驗分析〉,《財經科學》,(2013年298期),頁65-73。
23.劉義姣,〈中國勞動力市場結構現狀分析〉,《企業研究》,(2011年5月第10期),頁73-75。
24.馬靜,〈試論當前「招工難」和「就業難」現象的原因及對策〉,《經營管理者》,(2012年第12期),頁117。
25.王桂新,〈我國流動人口的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基於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的分析〉,《現代城市研究》,(2013年3月),頁4-11。
26.鄭真真、楊舸,〈中國人口流動現狀及未來趨勢〉,《人民論壇》,(2013年4月第400期),頁6-9。
27.丁明秀,〈國家政策選擇視域下的新生代農民工現代轉型問題〉,《農村經濟》,(2013年第4期),頁99-101。
28.蔡昉,〈中國未來的人口红利〉,《文匯報》,(2009年11月9日)。
29.鄭莉,〈中國每年有20萬14歲以下兒童因意外傷害死亡〉,《工人日報》,(2011年6月5日)。
30.胡鞍鋼,〈中國少兒人口大幅下降專家呼籲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經濟參考報》,(2009年11月26)。
31.喬曉春,〈從「六普」數據看我國人口狀況變化〉,《中國信息報》,(2011年8月12日)。
32.鄭揚,〈中國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與前景預測〉,《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學報》,(2012年6月,第19卷第2期)。
33.汪小勤、汪紅梅,〈人口紅利效應與中國經濟增長〉,《經濟學家》,(2007年)。
34.蔡昉,〈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人口研究》,(2004年第28卷第二期)。
35.王德文、蔡昉、張學輝,〈人口轉變的儲蓄效應和增長效應-論中國增長可持續性的人口因素〉,《人口研究》,(2004年9月第28卷第5期),頁2-11。
36.蔡昉,〈我國人口總量增加與人口結構變化的趨勢〉,《中國經貿導刊》,(2004年第3期)。
37.郭曉芳,〈人口紅利與我國經濟發展實證研究〉,《中國農民銀行》,(2013年第3期),頁76。
38.李坤望,〈中國經濟增長因素的比較分析〉,《中州學刊》,(1996年第1期)。
39.蔡昉、王德文,〈中國經濟增長可持續性與勞動貢獻〉,《經濟研究》,(1999年第10期)。
40.徐杰、楊建龍,〈中國人力資本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教育與經濟》,(2010年第3期)。
41.〈人口紅利與低勞動力成本時代的終結〉,《信息化縱橫》,(2008年08期),頁28-37。
42.趙晉平,〈2030中國經濟展望研究報告〉,《國際合作研究項目》,(2011年2月)。
43.郭正模,〈我國人口紅利收割階段的特點與人口紅利充分兌現途徑〉,《重慶行政》,(2013年,14卷第1期),頁34-35。
44.張茉楠,〈「人口紅利」應二次轉型〉,《商周刊》,(2012年),頁21。
45.邢偉,〈關於我國「人口紅利期」拐點的判斷及政策建議〉,《中國經貿導刊》,(2012年5月),頁27-29。
46.劉鵬,〈中國人口紅利的變化與對策研究〉,《山西財金大學學報》,(2010年11月第32卷第2期),頁76。
47.全倩倩、王詩卉、苗銳,〈我國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關係實證研究〉,《企業研究》,(2011年4月08期),頁141-142。
48.呂政,〈穩增長與調結構面臨的問題〉,《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年第1期),頁7-8。
49.王博,〈城鄉統籌視角下的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問題研究〉,《時代金融》,(2011年第四期)。
三、論文
1.程偉東,《我國人口紅利及其經濟效應問題研究》,(北京:中山大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碩士論文,2010年)。
2.廖婉君,《中國二元發展模式的反思-勞動力轉移的「缺工潮」解釋》,(台北: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3.郭雷,《經濟增長視角下中國人口紅利利用研究》,(北京:青島大學經濟學碩士論文,2007年)。
4.孫超,《人口結構視角下的「人口紅利」效應分析》,(北京:北京交通大學經濟學碩士論文,2011年)。
四、外文文獻
1.Brander, James A. and Dowrick, Steve. "The role of fertility and population in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results from aggregate cross-national data". pp1-23.
2.Andrew Mason, ed., "Population Chan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Challenges Met ", Opportunities Siezed,2001.
3.Thomas Lindh、Bo Malmberg , "Demographically based global income forecasts up to the year2050 ", Science Direct, 2007, pp 553-567.
4.David E. Bloom & Jeffrey G. Williamson , 1997 , " Demographic Transitions and Economic Miracles in Emerging Asia " ,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 Inc.
五、網站
1.人口計生委辦公廳研究室,〈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發展歷程〉,《中國網》,網站:http://big5.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zgrk/2008-04/18/content_14975542.htm
2.翟振武,〈中國人口增長與人口再生産類型轉變〉,《人民網》,網站:http://www.people.com.cn/GB/125298/125522/8212717.html,瀏覽日期:2013年4月25日。
3.隋毅,〈統計局:去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4.79‰〉,《人民網》,網站:http://www.022net.com/2012/8-18/424061282964381.html,瀏覽日期:2012年8月18日。
4.董德,〈國家人口計生委發佈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2〉,《中國網》,網站: http://big5.china.com.cn/renkou/2012-08/07/content_26155072.htm,瀏覽日期:2013年9月20日。
5.〈中國國家統計局:2012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82/tjfx/jdfx/t20130527_402899251.htm,瀏覽日期:2013年5月27日。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實施意見〉,《人民網》,網站:http://cpc.people.com.cn/BIG5/64093/64094/10894115.html。
7.翟振武,〈「單獨二胎」放開不會導致人口暴漲〉,《新華網》,網站: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6/c_125711859.htm,瀏覽日期:2013年11月16日。
8.〈「政府動態」報道稱財政支出與GDP比重掛鉤或將鬆綁〉,《財華網》,網站:http://www.finet.hk/mainsite/newscenter/CNFINET/0/475135.html,瀏覽日期:2013年10月17。
9.郭彩萍,〈中美綜合國力差距較大-中國仍是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網》,網站: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sjjj/qy/201304/08/t20130408_24270012.shtml,瀏覽日期:2013年4月8號。
10.王豐,〈人口紅利消失後的中國〉,《文匯報》,網站:http://big5.news365.com.cn:82/gate/big5/wenhui.news365.com.cn/mzjy/201301/t20130121_908910.html,瀏覽日期:2013年10月20日。
11.袁志剛,〈多省廉價勞力獲取越來越難,拐點到來倒逼轉型升級〉,《人民網》,網站: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n/2013/1105/c70731-23429801.html,瀏覽日期:2013年11月6日。
12.張蘊嶺,〈中國面臨的新國際環境與對應之策〉,《人民網》,網站:http://cpc.people.com.cn/BIG5/68742/187710/191094/14412427.html,瀏覽日期:2013年11月6日。
13.蔡昉,〈創造條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紅利〉,《人民網》,網站: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2/0709/c49154-18471757.html,瀏覽日期:2013年10月25日。
14.〈中美製造業薪資差距收窄 崗位"回流"美國〉,《環球華網》,網站:http://www.gcpnews.com/zh-tw/articles/2013-09-16/C1041_103002.html,瀏覽日期:2013年12月10日。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