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802200822511900
DOI 10.6846/TKU.2008.00528
論文名稱(中文) 藍色國土爭奪對區域安全之影響—以東北亞地區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nfluence of Maritime- Territory Contention on regional Security-From a Northeastern Asia’s perspectiv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1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楊玉琪
研究生(英文) Yu-chi Yang
學號 79426026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1-15
論文頁數 12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
委員 - 林正義
委員 - 黃介正
關鍵字(中) 藍色國土
國際海洋法公約
大陸礁層
專屬經濟區
安全困境
海洋利益
關鍵字(英) Maritime Territory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UNCLOS)
Continental Shelf
Exclusive Economic Zone(EEZ)
Security Dilemma
Maritime Right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2006年的國際安全環境,基本上是以全球化、相互合作為主流發展趨勢。然而,國與國間因島嶼主權歸屬、海洋專屬經濟區重疊、海洋資源開發及確保海上交通線所引發的衝突與紛爭越演越烈,對區域的和平與穩定帶來危機與挑戰。尤自1994年《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生效後,海洋意識正不斷的提升,使得原本長期存在的海洋權益與領土主權爭議問題更加突顯,成為地區重要的安全議題。
本文試圖從東北亞地區「藍色國土」爭奪的歷史背景與所發生的事實,找出爭端問題的焦點與背後的戰略意涵,並以新現實主義的觀點「權力平衡」、「利益」、「安全」來檢視地區各行為體的戰略利益,探究「藍色國土」爭奪對東北亞區域安全的影響,進而預測其後續的發展與走向,並提出台灣應有之作為與建議,以提供政府制訂政策及後續研究之參據。
東北亞各國之間的戰略關係存在著「既競爭又合作」的態勢。雖然地區政經關係在冷戰結束後已逐漸獲得改善,惟潛在性的衝突仍始終存在。未來包括海洋資源爭奪、海域劃界與島嶼主權等「藍色國土」爭奪問題,在缺乏有效的安全機制約束下,區域各國的「安全困境」將繼續存在並引發衝突危機,影響區域安全。此外,區域「權力平衡」的戰略關係,在面對中共的崛起、南韓的戰略選擇、及2009年後「藍色國土」爭奪所引發的衝突,將威脅美國所建構的區域國際關係格局,影響美國在地區的利益與戰略佈局。
英文摘要
In 2006, the main stream of th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environment was towards globalization and cooperation. However, the reg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were facing more crisises and challenges due to rising conflicts and disputes over issues such as offshore islands sovereignty, overlaping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EEZ), marine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Sea Lines of Communication (SLOC). After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Law of the Sea (UNCLOS) had come into force in 1994, the consciousness of sea kept elevating and therefore surfaced the long-standing disputes over martitime interests and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which turned out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security issues of the region.
The purposes of this article are to find out the focuses of those issues and their strategic implication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facts of the “Maritime Territory” contention in Northeast Asia; to review strategic interests of each actor in the region in terms of “balance of power,” “interests,” and “security” from a Neorealist perspective; to study the “Maritime Territory” contention’s impacts on Northeast Asia security; and to predict the follow-on development and trend as well as to propose recommendations to Taiwan government as a reference for policy-making and future studies. 
The strategic relations between Northest Asian countries are both “competitive” and “cooperative.” Although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has been improved in the region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possibilities of conflict still exist. Without proper security mechanism,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will still be facing the existing “Security Dilemma” which creates future conflicts on “Maritime Territory” issues such as marine resource contention, EEZ definition, and offshore island sovereignty. In addition, considering the rise of China, Korea’s strategic choices, and possible “Maritime Territory” conflicts beyond 2009, the “Balance of Power” will pose a threat to the U.S.-built international relation framework in the region and therefore affect U.S. interests and strategic plan in this reg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1頁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1頁
第二節  文獻探討………………………………………………… 第3頁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第6頁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第8頁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第10頁
第二章  藍色國土爭奪的歷史發展………………………………第12頁
第一節  國際海洋法公約的嬗變…………………………………第13頁
第二節  藍色國土爭端的重大事件………………………………第16頁
第三節  東北亞地區的爭端現況…………………………………第19頁
第四節  小結………………………………………………………第25頁
第三章  東北亞各國的戰略利益…………………………………第26頁
第一節  美國在東北亞的戰略利益………………………………第27頁
第二節  中共在東北亞的戰略利益………………………………第33頁
第三節  日本在東北亞的戰略利益………………………………第39頁
第四節  南韓在東北亞的戰略利益………………………………第45頁
第五節  小結………………………………………………………第50頁
第四章  爭端問題與戰略意涵……………………………………第51頁
第一節  日本、南韓的獨(竹)島主權爭端……………………第52頁
第二節  中共、日本的東海劃界爭端……………………………第57頁
第三節  中共、日本、台灣的釣魚台主權爭端…………………第63頁
第四節  小結………………………………………………………第67頁
第五章  藍色國土爭奪對東北亞安全的影響……………………第69頁
第一節  對區域安全的影響………………………………………第70頁
第二節  對美國的影響……………………………………………第79頁
第三節  對中共的影響……………………………………………第84頁
第四節  對台灣的影響……………………………………………第88頁
第五節  有效解決爭端問題的途徑………………………………第91頁
第六節  小結………………………………………………………第97頁
第六章  結論………………………………………………………第99頁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第100頁
第二節  台灣應有之作為與建議……………………………… 第105頁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第112頁
參考文獻.............................................第114頁
表   目   錄

1.表1-1:研究對象與區域………………………………………第10頁
2.表3-1:東北亞各國近年國防預算支出統計…………………第29頁
3.表3-2:美國與東北亞各國進出口經貿統計…………………第32頁
4.表3-3:東北亞各國與中共貿易統計…………………………第36頁
5.表3-4:東北亞各國與中共出口比重…………………………第36頁
6.表4-1:「中」、日兩國東海劃界爭議歷次談判彙整表……第61頁
7.表5-1:東北亞地區國際關係態樣統計………………………第70頁
8.表5-2:東北亞各國與相關爭議問題的關聯性………………第73頁
9.表5-3:「中」、日兩國經貿統計……………………………第76頁
10.表5-4:安全合作機制的模式……………………………… 第91頁
11.表5-5:亞太地區安全機制現況統計……………………… 第93頁
12.表5-6:藍色國土爭奪的問題形式與可能解決的模式…… 第95頁

圖    目    錄

1.圖1-1:研究方法流程圖……………………………………… 第7頁
2.圖1-2:研究架構圖…………………………………………… 第9頁
3.圖2-1:北方四島位置圖………………………………………第20頁
4.圖2-2:獨(竹)島位置圖……………………………………第22頁
5.圖2-3:「中」、日東海油氣田爭議地區及釣魚台相關位置圖第24頁
6.圖3-1:「中」、日地緣戰略衝突示意圖……………………第38頁
7.圖3-2:東北亞南北三角關係圖………………………………第46頁
8.圖3-3:中共、日本、韓國及美國四國關係圖………………第48頁
9.圖4-1:獨(竹)島位置圖……………………………………第52頁
10.圖4-2:東海海域位置圖…………………………………… 第57頁
11.圖4-3:「中」、日兩國劃界爭議示意圖………………… 第59頁
12.圖4-4:釣魚台群島位置圖………………………………… 第63頁
13.圖6-1:東北亞地區「海洋國土」爭奪的衝突地帶示意圖第105頁
參考文獻
參   考   資   料
壹、中文部分

一、官方文件
1.美國國防報告書2005(龍潭:國防大學研究發展室譯印,2005   
  年)。
2.海洋政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研考會,2006年)。
3.國家海洋政策綱領(台北:行政院研考會,2004年)。
4.國軍軍語辭典(台北:國防部,2004年)。
5.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6年)。
6.國軍軍官國際法教本(台北:國防部法規委員會,2006年4月)。
7.國家安全報告書(台北:國家安全會議,2006年)。
8.2006年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台北:國防部譯印,2007年5
  月)。

二、專書
1.丁永康,(二十一世紀初東北亞國際政治新秩序:持續與變遷),
  《新世紀亞太情勢與區域安全學術研討會資料》,2003年。
2.王央城主編,戰略與區域安全(龍潭: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2006
  年)。
3.王高成,交往與促變(台北:五南圖書,2005年)。
4.王輯思主編,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世界地位(台北:生智文
  化,2001年)。
5.尹章華主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彙編(台北:文笙書局,1998
  年)。
6.巨克毅主編,《東亞戰略格局與台海安全》,(台北:鼎茂圖書,
  2006年)。
7.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林添貴譯,大棋盤(台
  北:力緒文化,1998年)。
8.米慶余,國際關係與東亞安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年)。
9.朱雲漢、賈慶國主編,《從國際關係理論看中國崛起》,(台北:
  五南圖書,2007年)。
10.朱陽明主編,亞太安全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
   年)。
11.李慎明、王逸舟,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
   學文學出版社,2006年)。
12.李瓊莉,(亞太綜合性安全合作的發展),《新世紀亞太情勢與
   區域安全》, 2003年。
13.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
14.吳東林,巨變中的強權戰略(台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
15.吳東林、林海清、顏福順,當前中共國家安全觀與亞太安全政策
  (龍潭: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2002年9月)。
16.邱平,走向海洋:台灣的出路所在(台北:新文京,2006年)。
17.林宗達,蛻變中的軍事強權(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18.金德基(Duk-Ki Kim),東北亞海軍戰略(Naval Strategy in 
   Northeast Asi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19.姜皇池,國際海洋法上下冊(台北:學林文化,2004年)。
20.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2003年)。
21.胡念祖,海洋政策:理論與實務研究(台北:五南圖書,1997
   年)。
22.俞寬賜,從國際法觀點研究大陸礁層(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5年)。
23.施道安(Andrew Scobell)、伍爾澤(Larry M.Wortzel)主編,
   《中共軍力成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2004年1
   月)。
24.馬英九,從新海洋法論釣魚台列島與東海劃界問題,(台北:正中
   書局,1986年)。
25.唐永勝、徐棄郁,尋求複雜的平衡:國際安全機制與主權國家的參
   與(北京:世界知識,2004年)。
26.陳峰君、王傳劍,亞太大國與朝鮮半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2002年)。
27.陳峰君,當代亞太政治與經濟析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
28.陳荔彤,海洋法論(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
29.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30.畢恆達,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學富文化,2005年)。
31.梁月槐主編,外國國家安全戰略與軍事戰略教程(北京:軍事科學
   出版社,1999年)。
32.傅崐成,國際海洋法-衡平劃界論(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
33.張彝鼎主編,雲五社會大辭典第四冊-國際關係(台北:台灣商
   務,1976年)。
34.張耀光,中國海洋政治地理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
35.蔡瑋主編,變動中的東亞國際關係(台北:政大國關中心,2006
   年)。
36.蔡瑋主編,中國和平發展與亞太安全,(台北:政大國關中心,
   2005年)。
37.蔡瑋主編,東亞與台日中的新形勢(台北:政大國關中心,2006
   年)。
38.鄭海麟,中日釣魚台之爭與東海劃界問題(台北:海峽學術,2007
   年)。
39.鄭海麟,從歷史與國際法看釣魚台主權歸屬(台北:海峽學術,
   2003年)。
40.建構21世紀台灣的戰略地位與策略-紀念鈕先鍾教授戰略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2006年。
41.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和平與發展的展望(台北:淡江大學國際
   研究學院,時英出版社,2006年)。
42.中共軍事未來研究彙編,亞太的漩渦(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1998年)。
43.東亞安全挑戰與美軍聯戰新思維:創造東北亞的戰略機動,(龍潭:
   國防大學,2004年6月)。
44.2003台海戰略環境評估(台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
   2003)。
45.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台北:史政編譯室,2003年)。
46.美國陸軍與新國家安全戰略(台北:史政編譯室,2006年)。
47.東亞戰略概觀(台北:史政編譯室,2001年)。
48.美國在亞洲的角色-亞洲觀點(台北:史政編譯室,2003年)。

三、期刊
1.丁樹範,(中國:善意強權或好戰霸權?),《國防政策評論》,
  第6卷第1期,2005年秋季。
2.于有慧,(國際因素對當前中共外交政策的影響),《中國大陸研
  究》,第41卷第6期,1998年6月。
3.王央城,(溫家寶訪日後東北亞安全發展趨勢),《戰略安全研
  究》,第25期,2007年5月。
4.王央城,(美中解讀「中共軍力報告」的爭議焦點),《戰略安全
  研析》,第26期,2007年6月。
5.王志鵬、詹英祺,(由中共漢級潛艦入侵日本事件探討台灣國防應
  有之思維),《國防政策評論》,第5卷第4期,2005年夏季。
6.朱鳳嵐,(解讀日本大陸架延伸戰略),《世界知識》,(北
  京),第15期,2005年。
7.李劍青,(國際海洋法與我國應用之研析-國家安全與國防之政軍
  觀點)(下),《軍法專刊》,第50卷第5期,2004年。
8.李沃奇(William C. Vocke﹐jr),(民族和平與東亞安全),
  《國防政策評論》,第6卷第1期,2005年秋季。
9.李亞強,(台灣島的海洋戰略地理價值),《艦船知識》,1996年
  5月。
10.何思慎,(近期中日在東亞的海權與能源競逐),《中華歐亞基
   金會》,第7卷第9期,2004年。
11.何思慎,(日本升格防衛省之研析),《戰略安全研析》,第21
   期,2007年1月。
12.卓慧莞,(美中戰略經濟對話的意義),《戰略安全研析》,第
   25期,2007年5月。
13.林正義,(「東協區域論壇」及其發展),《戰略安全研析》,
   第28期,2007年8月。
14.林鴻鈞,(我們在寫海洋史重要的一章),《台灣周邊海域情勢
   及對策研討會》,海巡第16期,2005年。
15.林海青,(台灣海權的發展戰略-從海洋政策層面分析),《海
   軍學術月刊》,第39卷第1期。
16.吳東野,(中共十七大與兩岸關係),《戰略安全研析》,第31
   期,2007年11月。
17.胡錦洋,(解放軍新島鏈戰略),《國際展望》,(上海),551
   期,2006年。
18.許峻賓,(從國際法看中日「春曉油氣田」之爭-兼論對台灣的影
   響),《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7卷第8期,2004年。
19.柯玉枝,(北韓核武試爆後的日韓軍事合作關係),《戰略安全
   研析》,第21期,2007年1月。
20.涂志堅、唐欣偉,(從總體觀點看柯林頓政府時期的美中台戰略
   三角),《遠景季刊》,第2卷第2期。
21.陳重成、唐欣偉,(中國大陸崛起對當前國際體系的衝擊),
   《遠景季刊》,第6卷第4期,2005年10月。
22.陳荔彤,(東海護漁爭端解決與海域畫界),《台灣海洋學
   報》,第4卷第2期,2005年;第5卷第1期,2006年。
23.郭隆隆,(2006世界形勢展望),《國際展望》,(上海),551
   期,2006年。
24.張雅君,(中共與美日的亞太海權競爭:潛在衝突與制度性競爭機
   制),《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5期,1998年5月。
25.張雅君,(中日關係的安全困境:國際體系與雙邊利益層面的分
   析),《遠景季刊》,第6卷第4期,2005年10月。
26.楊志恆,(中共及日本在東北亞的角色),《遠景季刊》,第2卷
   第4期,2001年10月。
27.翟文中,(近期中共海軍軍力發展與影響),《戰略安全研
   析》,第24期,2007年4月。
28.翟文中,(緩和亞太區域海洋衝突的合作措施),《國防政策評
   論》,第3卷第4期,2003年。
29.廖文中,(釣魚台列島主權歸屬牽涉中日東海劃界),《戰略安
   全研究》,第3期,2005年7月。
30.蔡宏明,(從上海股災事件看中共經濟安全及其對我之啟示),
   《戰略安全研析》,第24期,2007年4月。
31.劉德海,(澳日二加二會談:澳洲的觀點),《戰略安全研析》,
   第27期,2007年7月。
32.顧立民,(新世紀中共地緣戰略思想),《問題與研究》,第42
   卷第3期,2003年5.6月。
33.龍村倪,(「東海」-火線上的油田),《海軍學術雙月刊》,第
   41卷第1期,2007年2月。
34.Sharif Shuja﹐(日本新安全與防衛政策之分析),《國防政策
   評論》,第5卷第4期,2005年夏季。 

四、網路資料
1.越楚,軟與硬:美國21世紀的亞太國家戰略。
  <http://www.gchjs.com/wz/jswz/wz365.htm>
2.唐永勝,歐亞大陸地緣戰略關係的變化。
  <http://www.54479.com/study/shownews.asp?newsid=277>
3.美軍調整全球部署 “弧形軍事基地圈”浮出水面,中國新聞網,
  2003年6月。
  <http://www.nhyz.org/zdk/new_page_16.htm>
4.馮昭奎,中日能源合作與競爭的十個問題,台灣日本綜合研究院。
  <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
5.胡念祖,東海.謀星艦與春曉汽田,自由電子報,2005年4月。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6.趙燕萍,竹島之日看韓日百年獨島之爭,人民網,2006年2月。
  <http://www.people. com.tw>
7.爭奪東海資源 日本投鉅資建調查船,大紀元,2004年12月。
  <http://www.epochtimes.com/bt/4/12/21/n755116.htm>
8.胡思聰,政府應積極釐定海洋發展政策,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
  政分析,2005年。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94/SD-B094-002.htm>
9.林賢參,日本外交與安全,國際及中國大陸情勢發展2006年評估報
  告。
  <http://iir.nccu.edu.tw/hpolicy/2006report/1-5.pdf>
10.彭慧鸞,亞太區域能源競爭與合作(國際及中國大陸情勢發展
   2006年評估報告)。
   <http://iir.nccu.edu.tw/hpolicy/2006report/1-8.pdf>
11.日本外務省。< 
   http://www.mofa.go.jp/mofaj/area/takeshima/index.html>
12.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
   <http:/daccessds.un.org/doc/UNDOC/GEN/N06/558/81/PDF/NO65588/pdf?Open Element>
13.李敦球,領土爭端問題將改變東北亞國際關係走向-韓、日島嶼
   爭端引發的 思考,人民網,2005年3月30日。
   <http://www.people.com.cn>
14.李明峻,「中」日爭奪石油能源的世界戰略,遠景季刊。
   <http://www.pf.org.tw:8080/FCKM/inter/research/report_open.jsp?file_id=598>
15.劉容子,經略海洋國土,發展海洋經濟,北京:國家海洋局,2007
   年3月。
   <http://big5.lrn.cn/stratage/resmanagement/200703/t20070329_45297.htm>
16.王曙光,海洋與21世紀,北京:中國海洋報,2007年1月21日。
   <http://big5.lrn.cn/economic/synthesisreseach/200701/t20070121_24387.htm>
17.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
   <http://www.un.org/Depts/los/convention_agreements/texts/unclos/closindx.htm>
18.大陸礁層公約。<http://csil.org.tw/documents/continental%20shelf.htm>
19.楊志恆,(中共、韓國與日本海洋權益之爭與東亞安全),《行
   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工作簡報》,2005年4月13日。
   <http://www.mac.gov.tw>
20.聯合國網站,一個歷史觀點。
   <http://www.un.org/Depts/los/convention_agreements/convention_historical_perspective.htm>
21.劉德海,(韓日獨島領土紛爭對兩國關係及東北亞之影響),
   《中華歐亞基金會通訊專論》,2005年5月10日。
   <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895>
22.廖竹慧,(從「阿米塔吉報告」觀察美國對亞洲政策之演變),
   《中華歐亞基金會研究專文》,(2007年5月8日)。
   <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2017>
23.中共國家統計局-中共統計年鑑2006。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6/indexch.htm>
24.張向冰,(國家利益與海洋戰略),2004年5月。
   <http://www.54479.com/study/shownews.asp?newsid=447>
25.胡喬治,(「六方會談」轉型成東北亞安全機制之可能性及其影
   響),《大陸與港澳情勢》,(陸委會:大陸工作簡報,2007 年
   4月)。
   <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mwreport/96/9604.pdf>
26.蔡明彥,(近期中共「峰會外交」之運作與目的),《大陸與港
   澳情勢》,(陸委會:大陸工作簡報,2007 年4月)。
   <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mwreport/96/9604.pdf>
27.蔡明彥,(中共對東亞國家能源外交之研析),《大陸與港澳情
   勢》(陸委會:大陸工作簡報,2007年7月11日)。
   <http://www.mac.gov.tw/big5/cnrpt/9607.pdf>
28.何思慎,中日在東亞的海權與能源競逐。
   <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793>
29. 2006年日本防衛白皮書。
   <http://www.clearing.mod.go.jp/hakusho_data/2006/2006/index.html>
30.陳仲志,美日安保宣言對兩岸之影響與因應,遠景基金會期刊國
   際時事觀察。
   <http://www.pf.org.tw:8080/FCKM_WEB/Download File Service?file_id>
31.唐開太,(2007年日本防衛白皮書之評析),《中華歐亞基金會
   通訊專論》,2007 年9月11日。
   <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sl.asp?sn=2343>
32.李明政,(盧武鉉訪美與美韓盟邦關係),《中華歐亞基金會通
   訊專論》,2005年8月10日。
   <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913>
33.朱松柏,(國際及中國大陸情勢發展分析:朝鮮半島),《政大國
   關中心》,2006年。
   <http://iir.nccu.edu.tw/hpolicy/2006report/1-6.pdf>
34.馬準威,(北韓飛彈試射後的東亞國際局勢評估),《中華歐亞
   基金會研究專文》,2006年。
   <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415>
35.郭靖玫,(盧武鉉政權的對外政策),《中華歐亞基金會研究專
   文》,2006年。
   <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2123>
36.副總統呂秀蓮女士於2005年民主太平洋聯盟成立大會,開啟藍色
   文明新世紀演講詞。
<http://www.president.gov.tw/1_vice_president/c940814.html>
37.韓國總統盧武鉉在2007年3月1日抗日獨立紀念日演說。
  <http://www.sankei.co.jp/wnews/0703/web-news0302-1.html>
38.石美瑜,(中日東海問題磋商之研析),《陸委會大陸工作簡
   報》,2006年7月12日。
<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mwreport/95/9504.pdf>
39.朱鳳嵐,(中日東海爭端及其解決的前景),《當代亞太》,
   2005年第7期。
<http://www.iapscass.cn/xueshuwz/showcontent.asp?id=363>
40.魏艾,(2006年中國大陸經濟情勢與未來展望),《中華歐亞基
   金會通訊專論》,2007年1月10日。
   <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504>
41.胡思聰,(政府應積極釐定海洋發展政策),《國家政策基金會-
   國政分析》,2005年1月8日。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94/SD-B-094-002.htm>



貳、西文部分
1.Ball﹐Desmond﹐“Arms and Affluence:Military Acquistion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18﹐No.3(Winter1993/1994)。
2.Brian Cloughley﹐“No need for war in South China Sea”﹐
  International Defense Review﹐June 1995。
3.Colson﹐A.David﹐The United Kingdom-France Continental 
  Shelf Arbitration﹐(AJIL)Vol﹐72﹐1978。
4.Collins﹐Alan﹐The Security Dilemma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New York:St.MartinPress﹐1997)。
5.Clinton﹐Bill﹐“US-East Asia Strength and Prosperity in 
  the 21st Century﹐”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May 1996)。
6.Dibb﹐Paul﹐Towards a New Balance of Power in Asia
  (London:IISS﹐1995)。
7.Evan A Feigenbaun﹐“China’s  Military Poture and the 
  New Economic Geopolitices.”The IISS Quarterly﹐Survival﹐
  Vol﹐41/no.2﹐summer 1999。
8.Gerard J.Tanja:The Legal Determ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Maritime Boundaries (Deventer & Boston:Kluwer Law and 
  Taxation Publishers﹐1990)。
9.Guan Ang-Cheng﹐“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Revisited”﹐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54﹐No.2﹐2000。
10.Gilpin﹐Robert ﹐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N.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11.Herz, H.John﹐The Nation-State and The Crisis of World 
   Politics: Essays o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David McKay Company﹐
   1976)。
12.Lilley ﹐James and Solomon﹐Richard“Strategic 
   Perspective﹐”in Hans Binnendijk and Ronald N. 
   Montaperto(eds)﹐Strategic Trends in China
   (Washington﹐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1998)。
13.Mearsheimer, J.John﹐“The False Promise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19, No.3, Winter 1995,
14.Rice﹐Condoleezza﹐”Promo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Affairs﹐Vol.79﹐No.1﹐January/February2000。
15.Segal﹐Gerald﹐”Networked Security:Why We Do Not Need A 
   New Framework For East Asian Security”﹐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Vol.XII No.2(Summer/Fall 1998)。 
16.Segal﹐Gerald﹐”Networked Security:Why We Do Not Need A 
   New Framework For East Asian Security”,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Vol.XII No.2(Summer/Fall 1998)。
17.Shambaugh﹐David﹐“Growing Strong:China’s Challenge 
   to Asian Security”﹐Survival﹐Vol.36﹐No.2
   (Summer1994)。
18.Yang Tae-Jin, Han-il Tok-to Youngyu Kyung Bunjang Yuksa
   ﹝The History of Territorial Dispute over Tok Islets 
   between Korea and Japan﹞﹐Yuksa Bipyung﹝Historical 
   Debate﹞﹐no.33(Summer 1996)。
19.Zoellick﹐B.Rober﹐”A Republican Foreign Policy”﹐
   Foreign Affairs﹐Vol.79﹐No.1﹐January/February2000。
20.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Judgement﹐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Cases﹐Feb﹐20﹐1969。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延後至2009-06-01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延後至2009-06-01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