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801201910003600
DOI 10.6846/TKU.2019.00523
論文名稱(中文) 國家安全範疇下軍事反情報機制探討
論文名稱(英文) Military Counter-Intelligen Mechanism:A Republic of China(Taiwan) Perspectiv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1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李昆樺
研究生(英文) Kun-Hua Lee
學號 70333026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1-10
論文頁數 9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汪毓瑋
委員 - 王高成
委員 - 黃介正
關鍵字(中) 保防
國家安全
軍事反情報
政戰反情報
關鍵字(英) security
national security
military counter-intelligence
political warfare counter-intelligenc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過去傳統的國家安全觀常與軍事及國防安全劃上等號,蓋因只有武裝衝突才會影響國家的生存發展,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及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有別於傳統國家安全的非傳統國家安全概念,諸如經濟、文化、科技、社會和環境等各個領域的綜合性安全議題逐漸興起,尤其美國在歷經911恐怖攻擊事件後,恐怖主義及其激進意識形態越來越成為國際研究的重點問題。美國國防部在「911事件」發生之後,為適應安全環境之變遷,已更加強其軍事情報轉型,其內容包含有影像情報、電訊情報、人員情報、資訊系統及反情報與其它相關系統之安全維護能力等,換言之,美軍所關注的是一方面提升情報能力,另一方面亦加強反情報與安全工作,而使敵人無法獲得相同的能力,致突顯了軍事情報組織在回應來自於不同以往之環境時,必須同時注重情報與反情報能力之調整,才能有效維護國家安全。
    我國軍事反情報制度有軍事與政戰之區別,軍事反情報由情報部門負責,政戰反情報即為保防工作。保防部門在組織的設計上係與軍事情報部門分立,而軍事情報部門本身除了情報工作外,卻又負有戰術性反情報工作,因此,反情報工作本身就與軍事情報分離,而軍事反情報又與政戰反情報分離,此種分離凸顯了缺乏整合機制在未來可能會面臨之困難。因此,情報與反情報在功能運作上實有建立一套整合機制之必要。「分化」與「整合」乃組織成長演化的進程,分化的結果,也必然產生整合的問題,國軍維護國家安全自是責無旁貸,因此如何建構我國軍事反情報整合機制應是未來努力之方向,而能漸進達成整合反情報工作,以及整合情報與反情報之目標,並使情報與反情報能無礙地溝通與協調,同時提升彼等應有之效能,避免錯失防止憾事肇生的良機。
英文摘要
In the past,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 was often equated with military and national defense security. Only the armed conflict would affect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However, with the evolution of times and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security issues such as economic culture,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security have gradually emerged. In particular, after the 911 terrorist attacks, terrorism and its radical ideology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focus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fter the 911 event, the US DoD has strengthened its military intelligence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the security environment which include the safeguarding of image intelligence, personnel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ounter-intelligence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In other words, the US military is concerned with improving intelligence capabilities on one hand, and strengthened anti-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works on the other ,and it unable the enemy to obtain the same capabilities which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military intelligence organizations to respond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s; furthermore, it can effectively safeguard national security.
    Our military counter-intelligence system has distinction between military and political warfare. The intelligence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military counter-intelligence, the political warfare counter-intelligence is called the security prevention affairs, the design of the security division organiza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e military counter-intelligence department, military counter-intelligence department also has tactical counter-intelligence work beside intelligence work; therefore, the separation of military intelligence, military counter-intelligence and political warfare counter-intelligence highlight the difficulties that we may face the lack of integration mechanisms in the future. Thus, intelligence and counter-intelligence are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integrated mechanism for functional operation.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 are the processes of organizational growth and evolution. The result of differentiation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integration problems.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tecting national security is absolutely belongs to the Army. As a result, the establishment of our military counter-intelligence integrated mechanism is our efforts in the future, achieving the goal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ounter-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ce which enable these works cooperate and coordinate without obstacles, enhancing their effectiveness and avoiding missing the opportunities to prevent regre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圖目次	VII
表目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5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16
第二章  國家安全意涵及對軍事影響	21
第一節  全球環境變化	21
第二節  國家安全意涵	25
第三節  對軍事的影響	29
第四節  小結	34
第三章  軍事反情報概念與意涵	37
第一節  情報與反情報	37
第二節  保防與反情報	40
第三節  論軍事反情報	43
第四節  小結	48
第四章  美國反情報體系及運作	51
第一節  美國情報圈之組成	51
第二節  美國軍事反情報運作探討	56
第三節  美軍軍事反情報作為	61
第四節  小結	66
第五章  我國反情報機制與發展	67
第一節  反情報組織之沿革	67
第二節  擬議軍事反情報建構	74
第三節  可能面臨之問題	79
第四節  小結	80
第六章  結論	83
第一節  研究心得與發現	83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	86
參考文獻	87
圖1-1  研究架構圖	20
圖2-1  全球化環境影響示意圖	25
圖4-1  美國情報圈示意圖	52
圖5-1  我國情報體系簡圖	68
圖5-2  傳統情報循環圖	72
圖5-3  真實運作之情報循環圖	73
圖5-4  擬議之國防部反情報局架構圖	77
圖5-5  軍事反情報安全委員會架構圖	78
表1-1  我國情報研究專書	4
表1-2  中國大陸情報研究專書	9
表1-3  美國情報研究專書	12
表2-1  全球化三大學派觀點	21
表2-2  各國學者對國家安全之著作	27
表2-3  軍事全球化的主要特徵	32
表3-1  國防部情次室與政戰局安全處業務職掌對照表	44
表4-1  「911事件」後美官方評估情報體系調整成效表	55
表4-2  美軍執行反情報作為彙整表	64
參考文獻
中文
一、官方資料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沿革史機關簡介」。2015年12月20日。﹤http://www.nsb.gov.tw/index01.html﹥(檢閱日期2018年3月11日)。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任務簡介」。2015年12月20日。﹤http://www.nsb.gov.tw/index01.html﹥(檢閱日期2019年1月14日)。
中華民國法務部。「法規內容-全國保防工作會報設置要點」。2018年1月16日。﹤https://mojlaw.moj.gov.tw/LawContent.aspx? ﹥(檢閱日期2019年1月14日)。
軍語釋要。2018年1月15日。﹤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senior/military/tc_t1/headnews3.01.jkto.o.html﹥(檢閱日期2018年3月8日)。
國防部參謀本部處務規程。2012年12月30日。﹤https://law.mnd.gov.tw/scp/Query4B.aspx?no=1A001716602﹥(檢閱日期2018年10月16日)。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處務規程。2017年11月10日。﹤https://law.mnd.gov.tw/scp/Query4B.aspx?no=1A001720601﹥(檢閱日期2018年10月16日)。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組織法。2012年12月12日。﹤https://law.mnd.gov.tw/scp/Query4B.aspx?no=1A000720601﹥(檢閱日期2018年10月16日)。

二、專書
王緝思總主編。中國學者看世界-非傳統安全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1月。
王嫡祥主編。陸軍野戰情報教則。桃園龍潭:國防部陸軍總司令部,2003年4月30日。
布贊(Barry Buzan)、韋佛(Ole Waever)、魏爾德(Jaap De Wilde)原著;朱寧譯。新安全論(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休斯(Barry B. Hughes)著;歐信宏、陳尚懋譯。最新國際政治新論(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World Politics)。臺北:韋伯,2002年3月。
汪毓瑋。新安全威脅下之國家情報工作研究。臺北:遠景基金會,2003年3月。
李鑫煒。體系、變革與全球化進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
宋筱元。國家情報問題之研究--情報與國家關係之分析。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2004年2 月修訂版。
汪毓瑋。情報、反情報與變革(上)。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11 月。
汪毓瑋。情報、反情報與變革(下)。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11 月。
明居正主編。國際關係綜論。臺北: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10年9月。
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中國大陸)。安邦大略︰中國歷代國家安全戰略思想論析。大陸:軍事科學出版社,2007年。
翁明賢。突圍―國家安全的新視野。臺北:時英出版,2001年11月。
海爾德(David Held)、麥克格魯(Anthony McGrew)、戈德布拉特(David Goldblatt)、佩爾拉頓(Jonathan Perraton)等著;楊雪冬等譯。全球大變革(Global Transformation: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9)。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4月。
莫大華。建構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安全研究。臺北:時英出版社,2003年。
陸忠偉。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11月。
陸軍司令部編(中華民國)。陸軍作戰要綱。桃園龍潭:陸軍司令部,2017年。
梁月桂。外國國家安全戰略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0年。
情報與國家安全課題組(中國大陸)。情報與國家安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各國情報機構。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 年1 月。
國防大學陸軍指揮參謀學院編撰(中華民國)。聯合作戰情報教則。臺北:國防部,2009年4月30日。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中華民國)。國軍政治作戰參謀組織與作業。臺北:國防部,2000年9月5日。
勞文塔爾(Mark M. Lowenthal)原著;杜效坤譯。情報:從秘密到政策(Intelligence: From Secrets to Policy)。北京:金城出版社,2015 年。
張文廣。情報戰。臺北:政治作戰學校,2000年。
彭文賢。組織結構。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10月。
彭文賢。組織原理。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10月。
楊太源主編。陸軍野戰情報教則(第二版)。桃園:國防部陸軍司令部,2015年10月1日。
蕭銘慶。情報學之間諜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2014 年。

三、期刊及論文
朱蓓蕾。「全球化時代情報在危機處理過程之運用」。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6 卷第3 期(2015年7 月):197。
汪毓瑋。「資訊時代之情報在危機決策中之作用與面臨之問題」。國政研究報告(2002年5月31日):3。
范姜純瑜譯。「建構反叛亂情報」。國防譯粹第34卷第5期(2008年):37-44。
段復初。「美國反情報工作分析與國防安全局之觀察」。軍事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2000年12月1日。
翁明賢。「建構我國國家安全研究的理論與發展」。國防大學第13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暨全國戰略社群學術研討會:我國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的新視野(2007年):65。
秦孝儀。「軍事情報的要旨、特性和戒約」。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序卷二十八(2014年9月1日):491。
孫聖欽。「從美伊戰爭探討軍事反情報之建構與限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5月。
陳偉華。「主權與戰爭:兩岸關係的轉捩點」。遠景季刊第2卷第3期(2001年7月):189-196。
陳佩婷。「我國反情報工作初探」。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8月。
張祥山。「國家安全意涵的持續與轉變」。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11期(2006年11月):30。
張家豪。「我國反情報工作實施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張惠翔。「從歷史制度主義觀點探討國軍反情報制度—2001 ~2015 年國軍重大洩密案之反思」。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5月。
詹中原。「全球化理論與公共行政之研究與發展」。考銓季刊第25期(2002年1月):31-32。
蔡育岱。「從『國家』到『個人』:人類安全概念之分析」。問題與研究季刊第47卷第1期(2008年3月):152。
蕭李居。「戴笠與特務處情報工作組織的開展」。國史館館刊第33期(2012年9月):1-32。
羅天人。「泛論權力平衡、集體安全與國家安全」。中華戰略學刊夏季刊(2014年6月):1-30。

四、新聞及網路資料
王己由、楊天佑。「洩漏軍機三共諜收押禁見」。中國時報,2003年8月7日,版A3。
王己由。「攔截電子郵件一網打盡」。中國時報,2003年8月7日,版A3。
常逸昆。「揭密美國陸軍情報與安全司令部:下轄十個旅頻繁參戰」。新浪軍事網。2018年10月26日。﹤https://mil.sina.cn/sd/2018-10-26/detail-ihmxrkzw9521097.d.html?from=wap﹥(檢閱日期2018年11月1日)。
陳志賢。「高雄酒吧竟是鎮小江間諜站」。中國時報,2014年11月8日,版A11。
羅添斌。「國安協調會報 納入NCC」。自由電子報,2015年9月15日。﹤http://m.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915538﹥(檢索日期2019年1月14日)。
 
英文
一、官方資料
The White House.“U.S. Intelligence Activities Executive Order 12333”. 4 December 1981.﹤https://dodsioo.defense.gov/Library/EO-12333/﹥(14 August 2018)。
The White House.“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http://www.whitehouse.gov/nsc/﹥(14 August 2018)。
The White House.“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s Function”.﹤http://www.whitehouse.gov/nsc/﹥(14 August 2018)。

二、專書
Steve Smith.The Increasing Insecurity of Security Studies: Conceptualizing Security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in Stuart Croft and Terry Terriff eds.,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Security and Change.London: Frank Cass, 2000。

三、期刊及論文
John F. Kimmons.“From the Commander’s Desk.”INSCOM Journal 27:1(Winter 2004):3.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