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801201014041700
DOI 10.6846/TKU.2010.01269
論文名稱(中文) 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之研究-以第一次「江陳會談」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for the restarting institutionalized negotiations for Cross-Strait-The First Chiang-Chen Meeting as the exampl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1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邴守誠
研究生(英文) Shou-Chen Ping
學號 79627022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1-06
論文頁數 24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指導教授 - 龔春生
委員 - 高孔廉
委員 - 張世熒
關鍵字(中) 海基會
海協會
江陳會談
九二共識
兩岸協商談判
關鍵字(英) Straits Exchange Foundation (SEF)
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ARATS)
Chiang-Chen Talk
92 Consensus
Dialogue and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臺海兩岸關係是東亞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它兼具歷史性以及當代政治層面的重要性。其對台灣的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對外關係、國內政局,乃至於對東亞地區的和平安全及世界局勢的穩定都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因此有關「兩岸問題」的研究也就成為現代的顯學,其研究議題更涉及各層面及領域。兩岸自1992年起至馬政府上任前,兩會歷經各層級的磋商、協商及會談等計有26次,期間曾中斷兩次,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兩岸關係更陷入了長期低迷的狀態。
2008年3月22日馬總統高票勝選,國民黨取回政權,代表的是廣大台灣人民想把未來托付給馬總統,希望能帶給台灣人民一個希望的未來!瞭解其執政重點係以促進兩岸關係的正常化最為重要,當然這須靠兩岸兩會的協商談判來達成。我們因身處在攸關台灣未來前景的重要時刻,選擇了代表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機制的第一次「江陳會談」為論文題目,個人除覺得別有意義、具研究動力外,期望國人能瞭解新政府的兩岸政策,進而支持兩岸兩會的協商機制,更期待政府能引領國人自信地與中國大陸正常交流,兩岸惟有和平發展,才能共創雙贏。
本論文係以「歷史研究法」為研究途徑,「文獻資料分析法」為研究方法,撰寫時須廣泛蒐集相關資料,依據時間發生的歷史順序及前因後果,瞭解並釐清兩岸制度化協商之形成、轉折與發展,以利探討出兩岸協商談判過程中之國內、外影響因素,再用以輔助綜整、分析第一次「江陳會談」的緣起、過程與內容、談判策略、運作模式、意涵、成果與影響、及各界的評論等議題,於最後結論中預測未來兩岸協商動向及探討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研究之心得、結論與建議,期望具有學術研究參考之價值。
兩岸關係在2008年3月總統大選之後,國民黨高層已先後與胡錦濤會晤,加上這次兩會復談,胡錦濤在新形勢下對台政策的三個論述層次,已愈來愈清晰。第一個層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第二個層次:「九二共識」和「反對台獨」,並發展出「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第三個層次:提出協商的先後順序為「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兩岸關係發展求快不如求穩,也逐漸成為兩岸領導人的共識。
英文摘要
The study of Cross Strait re-negotiation and dialogue in institution Case study:”The first Chiang-Chen talk”.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East Asia. It contains the specific history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 It’s also associated to the national security, economy, 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 inside Taiwan. This issue has played a decisive role in East-Asia peace and the world stability. Thus the study in cross- strait becomes more popular and wide than ever. 
    According to a grand total, it has been 26 negotiation and dialogues held from 1992 to 2008, though it had interrupted for 2 times. Specially the situ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had stayed unstable when Chen-Shui Ben’s government was in rule. President Ma’s victory in election on March 22, 2008 not only means KMT back to the power but refer that the people in Taiwan entrust the president Ma bringing the prosper future to the nation. Moreover its greater significance is booster cross-strait relation normalizing by negotiation and talks.
    As we are under this unstable era, its worthwhile for me to start a research in discussing the recovery of institutional negoti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and choose “:The first Chiang-Chen talk “ as my case study. I hope people in Taiwan should understand better the new cross-strait policy and be more supportive through this dissertation. More important is make our government being able to lead people confidently to interact with Bejin’s government., creating win-win game together in the future. The study is adapted both history method and document method. It’s sorted by time, factors and consequence. By definiting the formation, turning point and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institutional negotiation and discussing domestic factors and foreign impacts , this study sums up the initiation, process, context, strategy, operating measures, significance, consequence and influence of the first Chiang Chen talk. It also concludes the academic comments and addresses the prospectiv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 has been improved after the superior officers in KMT met Hu Jinto in 2008, recovering bilateral talk. Hu’s policy towards Taiwa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lear with the new tendency. Hu addressed 3 levels in near future dialogue:
1. Development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peace. 2. Insist on 92 consensus and anti-independent social participation, developing “ establish inter-trust, cease the argues, looking forwards to the same views and abandon the different ones to create the win-win games. 3. Make the leaders in Taiwan and China sort ties with economy and politics; the easy and the hard, the stable and the quick.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圖目錄 …………………………………………………………………Ⅴ
表目錄 …………………………………………………………………Ⅵ
附錄目錄 ………………………………………………………………Ⅶ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基本概念界定 ……………………………………………6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2
    第四節 分析架構的建立…………………………………………1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7
第二章 兩岸制度化協商之形成、轉折與發展………………………19
    第一節 兩岸建立制度化協商的過程與意涵……………………21
    第二節 兩岸中斷制度化協商之前的協商發展…………………39
    第三節 兩岸中斷制度化協商的原因與轉折……………………42
    第四節 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之努力……………………………51
    第五節 小結………………………………………………………59
第三章 影響兩岸協商談判之國內外因素……………………………63
    第一節 國內因素…………………………………………………64
    第二節 大陸因素…………………………………………………78
    第三節 國際因素…………………………………………………86
    第四節 小結………………………………………………………98
第四章 第一次江陳會談的經過、談判策略及運作模式 …………105
    第一節 第一次江陳會談的緣起 ………………………………106
    第二節 第一次江陳會談的過程與內容 ………………………109
    第三節 第一次江陳會談的談判策略 …………………………116
    第四節 第一次江陳會談的運作模式 …………………………125
    第五節 小結 ……………………………………………………130
第五章 第一次江陳會談的意涵、成果與影響 ……………………135
    第一節 第一次江陳會談的意涵 ………………………………136
    第二節 第一次江陳會談的成果與影響 ………………………140
    第三節 對第一次江陳會談的評論 ……………………………153
    第四節 小結 ……………………………………………………166
第六章 結論 …………………………………………………………169
    第一節 研究心得與結論 ………………………………………169
    第二節 後續研究與建議 ………………………………………176
參考書目………………………………………………………………187
附錄……………………………………………………………………203

圖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圖 …………………………………………………16
圖2-1  我國大陸政策與工作體系及運作圖 ………………………26
圖4-1  2008年總統大選前兩岸談判流程圖………………………126
圖4-2  2008年總統大選後兩岸談判流程圖………………………127

表目錄
表2-1 中共對臺工作組織體系表 ……………………………………29
表2-2 海基會第七屆董事名單 ………………………………………34
表2-3 海基會第七屆監事名單 ………………………………………34
表2-4 江八點與李六條對照表 ………………………………………44
表3-1 兩岸領導人近年來所提之16字訣……………………………71

附錄目錄
附錄一 兩岸兩會歷次會談總覽……………………………………203
附錄二 「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內容全文………………………207
附錄三 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211
附錄四 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213
附錄五 金門協議……………………………………………………217
附錄六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捐助暨組織章程………………218
附錄七 海基會辜振甫董事長針對「特殊國與國關係」談話稿…221
附錄八 「連胡會」新聞公報………………………………………222
附錄九 國家統一綱領………………………………………………224
附錄十 胡六點………………………………………………………226
附錄十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序言) ………………227
附錄十二 我國對大陸地區貿易統計………………………………229
附錄十三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Q&A…………………………230
附錄十四 海基會函復海協會表示同意江董事長率團訪問北京…233
附錄十五 海基會公布協商代表團名單……………………………234
附錄十六 紀念告台灣同胞書-胡錦濤重要講話(全文)………235
附錄十七 大陸海協會就恢復兩會商談及邀請海基會負責人訪問   北京事致函海基會  ……………………………………240
附錄十八 兩會復談:一齣徒具形式的傀儡戲……………………241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一、書籍部份
亓樂義,捍衛行動-1996臺海飛彈危機風雲錄(台北:黎明文化,2006年3月)。
王超,談判分析學(北京:中國對外貿易出版社,1999年1月)。
包宗和,臺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1950~1989(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3月)。
石之瑜,家國之間:開展兩岸關係的能動機緣(台北:新臺灣人基金會,2003年3月)。
田弘茂、朱雲漢 合編,江澤民的歷史考卷(台北:新新聞雜誌社,2000年3月)。
田弘茂、張顯超 合編,兩岸交流20年-變遷與挑戰(台北:明田文化有限公司,2008年4月)。
李登輝,臺灣的主張(台北:遠流出版社,1999年3月)。
沈宗瑞、高少凡、許相濤、陳淑鈴等 合譯,全球化大轉變:對政治經濟及文化的衝擊(台北:韋伯公司,2001年3月)。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5月)。
邱平,走向海洋-台灣的出路所在(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5月10日)。
邵宗海,兩岸協商與談判(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15日)。
洪明東,美中台三贏(台北:時英出版社,2007年7月)。
胡志強,臺北的大陸統一政策 宣傳小冊(台北:新聞局,1992年2月)。
姬斌,國務院機構改革概覽(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3月)。
展望與探索雜誌社 編,中國大陸綜覽-97年版(台北:法務部調查局展望與探索雜誌社,2008年8月29日第5版)。
徐博東等著,大國格局變動中的兩岸關係(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8年3月21日)。
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 編,兩岸關係新里程--海協與海基會復談紀實(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年12月)。
海基會 編,海基會九十七年年報(台北: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2009年1月)。
海基會 編,辜汪會談與辜汪會晤(台北: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2001年1月)。
高孔廉,立法院第7屆第1會期內政委員會,兩會協商專案報告(台北: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2008年6月18日)。
高孔廉,立法院第7屆第1會期內政委員會,海基海協兩會協商專案報告(台北: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2008年11月17日)。
馬英九,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5年6月)。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7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8年5月初版)。
國務院臺灣事務辨公室新聞局 編,「兩國論」批判(三)(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1999年8月)。
張亞中,全球化與兩岸統合(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4月)。
梁振威,圖解中國國情手冊(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08年3月再版)。
淡江大學覺生紀念圖書館 編,蒐集資料的方法(台北:淡江大學覺生紀念圖書館,2008年8月第八版)。
許惠祐,兩岸交流政策與法律(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
連弘宜,全球戰略形勢下的兩岸關係(台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3月)。
陸委會 編,大陸工作手冊(一)(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1年12月)。
陸委會 編,李登輝總統特殊國與國關係:中華民國政策說明文件(台北:行政院陸委會,1999年8月)。 
陸委會 編,特殊國與國關係(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年8月)。
陸委會 編,參考諮詢問題選輯 (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8年10月)。
陳毓鈞,胡錦濤時代的中美臺動向(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8年8月)。
郭瑞華,中共對臺工作組織體系概論(台北:法務部調查局,2004年3月)。
黃天中、潘錫堂 合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4月)。
黃嘉樹、劉杰 合編,兩岸談判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10月)。
楊開煌,談判策略研究-與中共談判(台北:冠志出版社,1994年9月)。
葉乃嘉,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月)。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10月20日)。
詹志宏,「總體兩岸交流評估」,兩岸交流二十年-變遷與挑戰(台北:明田文化有限公司,2008年4月)。
趙春山,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台北:民主基金會,1991年5月)。
潘錫堂,中共外交與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4月)。
潘錫堂,兩岸政經關係與情勢(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2月16日)。
潘錫堂,兩岸關係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0年4月)。
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3月1日)。
潘錫堂,從陳水扁總統大陸政策的主張看兩岸關係(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
蔡瑋,中共涉臺決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北京:風雲論壇,2000年2月)。
鄭海麟,台灣「政黨再輪替」與兩岸關係(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9年4月)。
賴幸媛,立法院第7屆第1會期內政委員會第37次全體委員會議,兩岸612江陳會談情形專案報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8年6月18日)。
賴幸媛,立法院第7屆第2會期內政、外交及國防、交通、衛生環境及勞工委員會第1次聯席會議,江陳台北會談專案報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8年11月17日。)
戴萬欽,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和平與發展的展望(台北: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時英出版社,2006年3月)。
顏聲毅,當代中國外交(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羅慶生、許競任 合編,國家安全概論(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

  二、論文部份
王央城,「兩岸關係的現況與未來挑戰」,「第一屆兩岸和平論壇」研討會論文集(台中:中興大學全球和平暨戰略研究中心,2007年6月18日)。
朱清亮,兩岸恢復協商策略之研究(1995 -1999),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李英明,「海峽交流基金會的角色與功能之研究」,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民主基金會,1991年11月9至10日)。
林文志,兩岸會談之研究一以「辜汪會談」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邵宗海,「兩岸發展的和平展望與前景」,「第一屆兩岸和平論壇」研討會論文集(台中:中興大學全球和平暨戰略研究中心,2007年6月18日)。
范麗華,「九二香港會談」至「辜汪一次會談」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徐蓓莉,1998年「辜汪會晤」之研究,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張五岳,「兩岸經貿政策及三通、直航問題」,「兩岸治理與公共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大國關中心中國經濟社會研究所,2008年11月8日)。
張五岳,「臺海危機以來兩岸交流之演變與影響」,台海危機10周年回顧座談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06年3月18日)。
曹永坤,兩岸協商談判之研究-從兩階段談判與第三方介入角色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1月。
章安瑤,從辜汪新加坡會談論兩岸談判策略之比較(一九九三一二00二),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陳天聲,從九二香港會談論中共對台談判策略,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1月。
郭建中,「十一五規劃後中國對台、外商政策轉變及其影響」,新世紀中國政策-中共十七大觀察報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大國關中心,2007年12月14日)。
楊開煌,「兩岸政治性談判的可能性、方式及其評估」,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民主基金會,1991年11月9日)。
廖惠珍,從三次焦唐會談比較兩岸談判策略,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潘錫堂,「馬英九執政後的兩岸關係」,「兩岸治理與公共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大國關中心中國經濟社會研究所,2008年11月8日)。
蔣邦祖,從兩岸兩會的組織與運作看三次焦唐會談,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5月。
鍾焰,「推動兩岸金融合作,深化兩岸經濟關係」,「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與台商未來」研討會一深入探討兩岸金融與台商投資會議論文集(台北:國策研究院,2008年4月24日)。
  
  三、期刊雜誌
「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內容全文,交流雜誌電子書(台北),第99期,2008年6月。 
丁筱晶整理,「兩岸進展不會倒退」(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專訪),天下雜誌(台北),第430期,2009年9月9日。
文現深,「兩岸關係越過分水嶺」,天下雜誌(台北),第399期,2008年6月18日。
文現深,「兩岸關係新紀元」,天下雜誌(台北),第398期,2008年6月4日。
江丙坤,「承擔兩岸協商、交流、服務的神聖使命」,兩岸經貿月刊電子書(台北),第197期,2008年5月。
宋鎮照,「從兩岸政經策略與立場看2007年發展趨勢」,展望與探索(台北),第5卷,第1期,2007年1月。
李中邦,「日本對兩會復談的動作和看法」,海峽評論(台北),第211期,2008年7月1日。
李怡,「兩岸終於接受『分立』」,天下雜誌(台北),第399期,2008年6月18日。
沈衛平,「兩岸關係應該如何處理兼評『一邊一國論』」,中國評論(香港),2003年3月號。 
林安妮,「周末包機一日生活圈」,交流雜誌電子書(台北),第100期,2008年8月。
林時章,「『吳胡會』的意義與價值」,交流雜誌電子書(台北),第99期,2008年6月。
邱垂正、童振源,「陳水扁政府與馬英九政府的中國戰略之比較與檢討」,戰略雜誌(台北),第1期,2008年9月。
金惟純,「中共『必須』信任馬英九」,商業周刊(台北),第1069期,2008年5月。
金惟純,「中共為何腳步突然加快」,商業周刊(台北),第1072期,2008年6月。
范世平,「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對當前兩岸關係發展之研究」,展望與探索(台北),第7卷,第1期,2009年1月。
國安民,「共生雙贏的兩岸關係」,中共研究(台北),第9期,2008年9月25日。
張麟徵,「兩會重啟協商激起的政治效應」,海峽評論(台北),第211期,2008年7月1日。
許志嘉,「兩岸兩會重啟協商互動」,交流雜誌電子書(台北),第99期,2008年6月。
許惠祐,「民間與大陸方面簽署協議之研析」,中國事務(台北),第8期,2001年4月。
陳一新,「歐巴馬勝選後的美國霸權領導與美中台關係」,展望與探索(台北),第6卷,第11期,2008年11月。
陳明通,「陳雲林來台的戰略意義與政治風險」,戰略雜誌(台北),第1期,2008年9月。
陳建仲,「歐巴馬政府如何維持兩岸動態化的均勢」,海峽評論(台北),第219期,2009年3月1日。
郭瑞華,「評胡錦濤在中共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展望與探索(台北),第7卷,第1期,2009年1月。
彭維學,「兩岸關係開啟新時代」,時事報告(北京),2008年7月3月。
湯紹成,「未來的和平與發展—歐盟對兩岸的期許」,海峽評論(台北),第211期,2008年7月1日。
黃枝連,「李登輝訪美演說與務實外交之分析」,海峽評論電子書(台北),第55期,1995年7月號。
黃嘉樹,「看胡錦濤的誠意、情意和新意」,新新聞(台北),第1097期,2008年3月13日至19日。
楊開煌,「『胡六點』後推動兩岸和平穩定政治關係之芻議」,中國評論(香港),2009年5月號。
楊開煌,「從氣氛塑造到簽訂協議—論兩岸兩會之復談」,海峽評論(台北),第211期,2008年7月1日。
遠見民意調查中心,「馬英九總統就職後首次民調」,遠見雜誌(台北),第264期,2008年6月1日。
劉大年,「兩岸建構ECFA的意涵與前景」,展望與探索(台北),第7卷,第4期,2009年4月。
劉文斌,「當前兩岸談判運作研究」,展望與探索(台北),第7卷,第1期,2009年1月。
劉長敏,「從兩會復談看兩岸關係的基本走勢」,海峽評論(台北),第211期,2008年7月1日。
潘錫堂,「從第二次江陳會談、APEC、連胡會到胡六點看兩岸關係新局」,交流雜誌(台北),第103期,2009年2月。
編輯部整理,「兩岸新形勢下的協商與談判」交流座談會會議記錄,交流雜誌電子書(台北),第99期,2008年6月。
蔡宏明,「兩岸關係的新情勢與新政府的新作為」,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第九卷,第三期,2008年7月。
蔡明彥,「歐巴馬政府上任後台灣、美國、中共三邊關係」,交流雜誌(台北),第103期,2009年2月。
鄧岱賢,「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之研究」,中華戰略學刊(台北),97年秋季刊,2008年9月30日。
賴建宇,「臺灣過度依賴中國?」,天下雜誌(台北),第430期,2009年9月9日。
雜誌社主編,「美國對台政策的歷史考察」,海峽評論(台北),第219期,2009年3月1日。
雜誌社編者,「周末包機啟航」,兩岸經貿月刊電子書(台北),第199期,2008年7月。
雜誌社編輯部,「大三通—你的機會、你的挑戰」,天下雜誌(台北),第413期,2008年12月31日。
雜誌社編輯部,「面對中國」,天下雜誌(台北),第347期,2006年5月24日。
雜誌社編輯部,「溫家寶報告—落實胡六點」,天下雜誌(台北),第417期,2009年3月11日。
雜誌社編輯部,「解讀中共對台政策綱領—經濟更開放、政治更強硬」,天下雜誌(台北),第414期,2009年1月14日。
魏艾,「『蕭胡會』對兩岸政經關係之影響研析」,展望與探索(台北),第6卷,第5期,2007年5月。
  四、報紙
尹德瀚,「希拉蕊提名聽證會一片歌功頌德聲」,中國時報(台北),2009年1月16日,A2版。
王玉燕、石開明、揚羽雯,「海協會提議舉行焦唐會安排辜汪會」,聯合報(台北),1997年11月12日,頭版。
何明國,「陸委會:我方同意先行焦唐會」,聯合報(台北),1997年11月15日,9版。
何明國、尹乃馨,「錢其琛強調不會出現雙重承認」,聯合報(台北),1993年3月24日,頭版。
呂一銘,「隱性台灣意識已是主流」,蘋果報(台北),2009年1月24日,A24版。
李志德,「馬:兩岸政策接受民意、國會監督」,聯合報(台北),2009年10月10日,A6版。
李建榮、王銘義、張慧英,「海協會邀焦仁和率團訪大陸」,中國時報(台北),1997年11月7日,頭版。
林寶慶,「美駐中大使:兩岸分歧和平解決」,聯合報(台北),2009年7月25日,A16版。
林寶慶,「基亭:台海一天不緊張就離和平近一天」,聯合報(台北),2009年8月5日,A13版。
范凌嘉,「回應胡六點,府強調『互不否認』」,聯合報(台北),2009年1月2日,A2版。
張宗智,「希拉蕊:持續對台軍售」,聯合晚報(台北),2009年2月17日,A6版。
張宗智,「美中台關係走向『正和』」,聯合報(台北),2009年1月7日,A2版。
張宗智,「美副卿:維持一中非常重要」,聯合報(台北),2009年2月14日,A2版。
張宗智,「美情報總監布萊爾為兩岸鼓掌」,聯合報(台北),2009年2月14日,首版。
陳一新,「胡六點與馬三不,並行不悖」,蘋果報(台北),2009年1月13日,A13版。
報社主編,「『互不否認』是兩岸關係的中心支柱」,聯合報(台北),2009年4月27日,A2版。
報社主編,社論「全球化退潮、區域化漲潮:台灣何去何從?」,聯合報(台北),2009年2月2日,A2版。
報社主編,社論「難道要台灣倒退回頭選特首?」,聯合報(台北),2009年1月8日,A2版。
報社編者,「ECFA劉揆:會向人民說清楚」,聯合晚報(台北),2009年3月3日,A4版。
報社編者,「中共中央台辦負責人就海峽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問題發表談話」,人民日報(北京),1991年6月8日,1版。
報社編者,「胡錦濤講話的軟與硬」,蘋果報(台北),2009年1月1日,A10版。
報社編者,「第三次『江陳會談』最可能於今年6月假中國大陸(可能地點為上海、南京或重慶)召開」,聯合晚報(台北),2009年3月6日,A3版。
報社編者,「陸資來台有譜,上半年展開協商」,聯合報(台北),2009年2月15日,A4版。
報社編者,「解脫『歷史束縛』,轉向『地理驅動』」,聯合報(台北),2009年4月24日,A2版。
報社編者,社論「兩岸關係:杯子理論與屋頂理論」,聯合報(台北),2009年10月20日,A2版。
黃國樑,「風雨60年,兩岸從結冰到融冰」,聯合晚報(台北),2009年9月30日,A4版。
趙春山,「胡承先啟後,馬戰略選擇」,聯合報(台北),2009年1月8日,A11版。
趙春山,「馬弦外之音,求同存異→求同化異」,聯合報(台北),2009年7月28日,A3版。
賴錦宏,「四次江陳會年內舉行」,聯合報(台北),2009年10月10日,A15版。
賴錦宏,「胡錦濤:兩岸和平發展」,聯合報(台北),2009年10月2日,A16版。

貳、英文部分
Whyte , Martin K. “The Study of Mainland China:Sociological Research and the Minimal Data Problem”, Contemporary China, Vol.1,No.6(March 1991).
Wu ,Yu-Shan “Taiwan in 1994 ; Managing a Critical Relationship”, Asian Survey, Vol.35, No.l,January 1995 .
Zartman,William  and  Berman,Maureen R.  The Practical Negotiation(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2).

參、網路資料
「『海峽兩岸空運協議』相關說明—第二次江陳會談成果(空運篇)」(台北:陸委會網站,2008年11月4日下載,網址http://www.mac.gov.tw/big5/cc2/p03.pdf)。
「中華台北」名稱的由來(維基百科網站,2009年7月10日下載,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8%8F%AF%E5%8F%B0%E5%8C%97&variant=zh-tw)。
「有關落實週末包機、擴大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及在台兌換人民幣之相關情形說明」新聞稿(台北:陸委會網站,2008年6月10日公告,網址http://www.mac.gov.tw/index.htm)。
「馬英九勝選來之不易、未來任重道遠」,文匯電子報(香港),2008年3月31日,網址http://wenhui.news365.com.cn/
「現階段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文宣資料(台北:海基會網站,2009年9月28日下載,網址http://www.sef.org.tw/html/news/97/content/971051.htm)。
「傾聽人民的聲音—第三次江陳會談與台灣民意」,第三次江陳會談專區(台北:陸委會網站,2009年7月6日下載,網址http://www.mac.gov.tw/big5/cc3/cc3_pos.pdf)。
大陸工作組織(台北:陸委會網站,2009年7月10日下載,網址http://www.mac.gov.tw/index.htm)。
中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機構(北京:國台辦網站,2009年7月10日下載,網址http://www.gwytb.gov.cn/hx/hxjg.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北京:國台辦網站,2009年7月10日下載,網址http://www.gwytb.gov.cn:82)。
中評社編者,「胡錦濤兩岸關係六點主張-反對台獨、擴大交流、結束敵對」,中評網電子報(香港),2008年12月31日。網址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specDetail.jsp?coluid=9&kindid=4291
王景弘,「兩岸復談佈局:中國贏,台灣輸」,自由新聞網(台北),2008年6月15日。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IService2/SearchList.php?SKey=%E5%85%A9%E5%B2%B8&flag=1.
台灣本土化運動(維基百科網站,2009年8月24日下載,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6%9C%AC%E5%9C%9F%E5%8C%96%E9%81%8B%E5%8B%95)。
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 TRA)(維基百科網站,2009年8月24日下載,網址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
交流雙月刊(電子書)(台北:海基會網站,網址http://www.sef.org.tw/lp.asp?CtNode=4419&CtUnit=2535&BaseDSD=7&mp=20)。
李仲維,「海基會2008年10月28日下午舉行第六屆第三次臨時董監事會」,中評網電子報(香港),2008年10月29日。網址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李淑華,「馬總統:國共論壇不會對兩岸關係下指導棋」,中央社電子報(台北),2009年5月24日。網址http://www.cna.com.tw/ShowNews
兩岸經貿月刊(電子書)(台北:海基會網站,網址http://www.sef.org.tw/lp.asp?ctNode=4421&CtUnit=2185&BaseDSD=7&mp=20)。
兩岸兩會歷次會談總覽(台北:海基會網站,2010年1月12日下載,網址http://www.sef.org.tw/lp.asp?CtNode=4306&CtUnit=2541&BaseDSD=21&mp=19)。
協商概述-第一次江陳會談(台北:海基會網站,2009年9月12日下載,網址  http://www.sef.org.tw/ct.asp?xItem=48212&ctNode=3809&mp=19)。
兩國論(維基百科網站,2009年7月13日下載,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7%99%BB%E8%BC%9D)。
兩國論的產生(維基百科網站,2009年7月13日下載,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9%B9%E6%AE%8A%E5%85%A9%E5%9C%8B%E8%AB%96&variant=zh-tw)。
海基會九十七年年報(電子書)(台北:海基會網站,2009年8月30下載,網址http://www.sef.org.tw/lp.asp?CtNode=3948&CtUnit=2468&BaseDSD=7&mp=1&xq_xCat=50643&pubfile=951211561571.jpg)。
海基會的成立與沿革(台北:海基會網站,2009年7月10日下載,網址http://www.sef.org.tw/ct.asp?xItem=1548&CtNode=3798&mp=19)。
海基會的概況說明(台北:海基會網站,2009年7月10日下載,網址 http://www.sef.org.tw/ct.asp?xItem=4309&ctNode=4096)。
海基會與行政機關的關係(台北:海基會網站,2009年7月10日下載,網址http://www.sef.org.tw/ct.asp?xItem=1548&CtNode=3798&mp=19)。
陳水扁總統2002年8月3曰談話全文內容(台北: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2009年7月10日下載,網址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 shownews.php4)。
陸委會民調,「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台北:陸委會網站,2009年9月29日下載,網址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pos/9708/po9708ch.htm)。
報社編者,「談國共平台/會面名義不能影響大局」,經濟日報電子報(台北),2009年8月17日。網址http://www.udn.com/2009/8/17/NEWS/FINANCE/FIN13/5081889.shtml.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行政院民國98年8月11日發布,定自98年8月14日施行)(台北:陸委會網站,2009年10月17日下載,網址http://www.mac.gov.tw/index.htm)。
賴幸媛,「第三次江陳會談成果」2009年4月27日記者會發言參考資料(台北:陸委會網站,2009年8月24日下載,網址http://www.mac.gov.tw/big5/cnews/ref980427.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