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707201810091600
DOI 10.6846/TKU.2018.00476
論文名稱(中文)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案件剖析及研擬預防策略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Study for Personal Accident Insurance Fraud Cases and Preventive Strateg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Insuranc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2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朱美玲
研究生(英文) Mei-Ling Chu
學號 79956027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6-13
論文頁數 10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汪琪玲
委員 - 田維華
委員 - 田峻吉
關鍵字(中) 保險詐欺
意外傷害
傷害保險
關鍵字(英) Insurance Fraud
Accident
Personal Accident Insuranc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論文提要內容:
保險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時有耳聞,如不加以防範或審核把持不嚴格,而讓有心人士得逞,這樣對於整個保險制度的發展和生存是影響非常大的,一般保險詐騙案件如果成立,表面上看起來受害者像是保險公司,但其實其他所有善良的被保險人也同樣必須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因為整體傷害險的損失率增加,最後就不得不調高保險費,這個結果不應由善良的被保險人承擔,且保險犯罪所付出的成本低,常因有可重覆購買,保費低廉、保障額度高,利潤也較高的特性,因此縱使保險公司懷疑案件可能涉及詐欺,往往也會因為證據上取得的困難,不得已只能給付保險理賠金,且詐欺犯罪刑度較輕,就算最後被判刑,只要不涉及人命,通常判決刑度也是相當的低,為了不使人身傷害保險成為詐欺者的犯罪工具,研擬人身傷害保險詐欺預防策略是極具必要性的。
本研究除以犯罪學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為基礎外,更為有效將人身傷害保險詐欺案件呈現出最真實的一面,以地方法院一審判決為樣本,搜尋2008至2017年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近10年內全台22個地方法院以「人身傷害保險」名稱進行搜尋,從第一審判決有罪的案件進行分析,再依據判決書內容以「殺人」、「意外」、「醫療」、「自殘」等保險詐欺犯罪型態做為分類,再以地區分布、罪名、事故地點、判決結果、判決刑期、投保種類、重複投保狀態、申請理賠手段、申請理賠金額、詐領金額、共犯關係、出險時距等12項目進行統計,分析犯罪共同型態,並篩選出保險詐欺犯罪因子之共通性,整合出人身傷害保險詐騙的特性,再以所得資料篩選出詐騙手法類型次數最高之前四大保險詐欺犯罪類型,研擬防制對策,再經由判決書分析及案例分析法,發現探討防制人身傷害保險詐欺犯罪的各項建議,以作為保險業界預防保險詐欺及司法單位調查是類案件的參考。
英文摘要
Abstract:
Insurance frauds happen from time to time. If preventive strategies or audit checks are not strictly carried out, fraudsters can easily find a way to benefit from insurance frauds. Such a phenomenon imposes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survival of the entire insurance system. Not only victims such as insurance companies suffer great losses in confirmed general insurance frauds, other kind-hearted insured parties also need to pay for such fraudulent acts from increased insurance fees resulting from increased loss rate of the overall injury insurance. The law-abiding insured parties should no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esults of fraudulent acts. With a low cost for insurance crimes, fraudsters often make use of characteristics of insurances such as repeatable purchases, low insurance fees, high value of insurance protection, relatively high interest rate, thereby imposing greater challenges in the collection of evidence. As a result, insurance companies must pay insurance claims despite suspecting the involvement of fraudulent acts. Furthermore, insurance fraudsters are lightly punished. Despite being finally convicted, verdicts are relatively low as long as no human lives are involved. In order to prevent injury insurances from becoming a tool of crime for fraudsters, it is crucial to develop preventive strategies against injury insurance frauds. 
This research not only bases on criminology theories and empirical researches, it also reflects upon the most realistic aspect of injury insurance frauds. By sampling first instance verdicts made by district courts, the research collected data of injury insurance frauds between 2008 and 2017 from the Law and Regulations Retrieving System by the Judicial Yua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research conducted a search for “Injury Insurance” in the 22 district courts of Taiwan of the recent decade, and analyzed only first trial convicted cases. The cases are then categorized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insurance frauds according to key words like “murder”, “accident”, “medical” and “self-harm” found in verdicts. The cases were then processed according to 12 items including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title of crime, location of crime, verdict results, sentence, type of insurance, repeated purchase of insurance, method of application of claims, number of applied claims, amount of fraud, relationship with accomplices, length of time until successful claims, so as to discover common patterns of crime. Having found common factors of crime of insurance frauds, the research was able to spot characteristics of injury insurance frauds, and thereby listed four major types of insurance frauds based on found data. Preventive measures can thus be developed. Through analysis of verdicts and case studies, the study also suggested ways to prevent and tackle injury insurance frauds, as reference for the insurance industry and juridical bodi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insurance fraud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保險詐欺理論基礎	7
第二章 保險詐欺形態及特性的探討	13
第一節  意外保險詐欺犯罪特性	13
第二節  醫療保險詐欺犯罪特性	15
第三節  自殘保險詐欺犯罪特性	16
第四節  綜合評析	1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1
第一節  研究樣本取向	2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1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2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24
第五節  研究概念與研究工具	25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26
第七節  研究信效度	26
第八節  研究倫理	27
第四章 人身傷害保險案例統計分析	29
第一節	判決書統計分析	29
第二節	保險詐欺案例模式分析	4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74
參考文獻..	75

 
圖 目 錄
圖3-3-1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案件剖析研究架構流程圖	24

表 目 錄
表1-1-1 保險密度、滲透度及人壽保險、年金保險投保率表	2
表1-1-2 人身保險詐領保險金案件統計表	3
表1-3-1意外傷害事故定義	7
表4-1-1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各地院與裁判年度統計表	30
表4-1-2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各地院與事故狀況統計表	31
表4-1-3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地區分布統計	31
表4-1-4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判決罪名統計表	32
表4-1-5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詐領金額統計	33
表4-1-6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判決刑期統計表	33
表4-1-7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共犯人數統計表	34
表4-1-8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詐保手段統計表	35
表4-1-9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四大詐騙類型統計表	35
表4-1-10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判決罪名與刑期統計表	36
表4-1-11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種類與詐領金額統計表	37
表4-1-12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共犯人數與案件統計表	37
表4-1-13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事故與投保險種統計表	38
表4-1-14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事故與申請理賠手段統計表	39
表4-1-15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投保險種與地區分類統計表	39
表4-1-16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事故類型與地區分類統計表	40
表4-1-17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發生事故及投保出險時距分類統計表	40
表4-1-18 人身傷害保險詐欺殺人案件身份、手段及投保關係統計表	41
表4-2-1  殺人詐保案例分析	46
表4-2-2  意外詐保案例分析	49
表4-2-3  醫療詐保案例分析	52
表4-2-4  自殘詐保案例分析	55
表5-1-1  殺人、意外、醫療、自殘詐保四大類詐保型態分析表	64
表5-1-2  2008~2017年人身傷害保險詐欺地院判決重複投保情形	66
附錄一:2008~2017年人身傷害保險詐欺地院判決重複投保情形	78
附錄二:2008~2017年人身傷害保險詐欺地院判決案例資料	8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盧昭男,人壽保險詐欺之徵兆與防制機制,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學系,2007年5月15日。
陳明興,人身型保險詐欺犯罪特性及其歷程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2011年7月。
王正偉,我國引進保險契約重大事由終止權之可行性探討,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第四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2010年12月。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6月(17版 1刷)。
甘添貴(2000),「體系刑法各論第二卷」。台北:五南出版社。
林山田 (1982),(犯罪問題與刑事司法,第二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鄭丰密(1996),論保險詐欺之刑事責任,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文華(1980),從社會型態發展傾向論如可遏止保險犯罪。壽險季刊第36期。
劉政明(1996),國際詐欺協會成立簡介,壽險季刊,101,126-128。
張雍制(1998),「經濟詐欺的規範與偵查研究」,警學叢刊第29 卷第 5 期。
李添福(2002),剖析保險詐欺成因及防制對策,壽險季刊,125,72-73。
1988年06月30日財政部台財融字第770202256 號函。
黃富源、范國勇、張平吾(2006),犯罪學概論,犯罪統計,P.140-142
韋俊青(2005),我國人身保險詐欺集團犯罪及壽險公司防制對策之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陳榮ㄧ(1993),保險制度與誠實信用原則-以招致保險事故、損害防止義務為例,壽險季刊,88,33-45。
吳佳曄(2016),「健康保險詐欺型態與理賠防制策略之硏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保險詐欺入罪化可行性之研究,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2006年5月10日。
萬添金(2013),從人身保險案例談保險詐欺的影響。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論文。
許春金(2010),人本犯罪學-控制理論與修復式正義。台北:三民書局。
張作為(2007)。論著作於學術倫理之實踐與省思(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新竹市。
王玉麟(2004)。研究倫理與相關議題。教育資料與研究,56,82-88。
廖文峯(2011)。自然科學發展處處長致全體自然科學界的一封信-研究的基石 重視學術倫理。取自http://www.nsc.gov.tw/nat/fp.asp?xItem=19241&ctNode=1796
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28號判決意旨,被引用402次。法源法律網,最後查詢日2018年04月09日


二、期刊與網路資料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107年05月14日查詢http://ethics103.nctu.edu.tw/Ethics103/Contents/preview/u01/index.html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https://www.tii.org.tw/opencms/information/information1/000001.html
維基百科:又譯為對策論,或者博弈論,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1944年馮·諾伊曼與奧斯卡·摩根斯特恩合著《賽局理論與經濟行為》,標誌著現代系統博弈理論的的初步形成,因此他被稱為「賽局理論之父」。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A%E5%BC%88%E8%AE%BA(20170531查詢)
維基百科-保險與賭博,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F%9D%E9%9A%AA(20170531查詢)
轉引著維基百科
George E. Rejda, Principle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10th edition, Person Education, 2009, page 24-5. (20170531查詢) 
http://www.rmim.com.tw/news-detail-12559_2c08085b52097cf73990e5c0fa4fe78fae785fc4
2018年4月16日現代保險,現代書城http://www.rmim.com.tw/news-detail-1259
鄭慧菁2013年5月01日 現代保險雜誌出版
2012年03月01日 07:25  新華網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20301/072511487690.shtm
現代保險雜誌出版8月2016第332期,2016年7月30日
http://www.rmim.com.tw/news-detail-12559_2c08085b52097cf73990e5c0fa4fe78fae785fc4
2018年4月16日現代保險,現代書城http://www.rmim.com.tw/news-detail-1259
鄭慧菁2013年5月01日 現代保險雜誌出版
2012年03月01日 07:25  新華網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20301/072511487690.shtml
2018年4月16日現代保險,現代書城http://www.rmim.com.tw/news-detail-1259
維基百科-保險與賭博,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F%9D%E9%9A%AA(20170531查詢)轉引著維基百科
George E. Rejda, Principle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10th
台灣壽險滲透度 9度蟬聯全球第一。 http://www.rmim.com.tw/news-detail-12559_2c08085b5202008cf73202011e5c0fa4fe78fae785fc4
104年3月 AIG保險詐欺教育訓練資料內部資料。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