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707201311074000
DOI 10.6846/TKU.2013.00601
論文名稱(中文) 解讀身體:臺灣茶飲的敘事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The Contemporary Body Perspective:A Narrative Analysis of Tea Beverage i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黃雅涵
研究生(英文) Ya-Han Huang
學號 69905009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20
論文頁數 9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紀慧君
委員 - 謝奇任
委員 - 劉慧娟
關鍵字(中) 敘事分析
飲食文化
茶飲料
社交的身體
關鍵字(英) narrative analysis
diet culture
tea beverage
social bod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茶文化」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於亞洲的飲食情境當中,而「飲料」這種看似低關心度的產品,也往往最容易受到社會流行力量所牽引,進而影響與反映著大眾對於飲食的認知。為瞭解近年的臺灣飲食文化中,呈現了大眾對於自我身體的何種解讀觀點,本文選定以臺灣消費市場裡具有高度普及率的罐裝茶飲料為本研究分析對象,於文獻的部分首先探討飲食文化的意涵,並從中瞭解在社會化飲食的脈絡底下,飲食如何與自我的身體產生連結;進一步,也藉由對國內飲食文化相關文獻的整理,與台灣茶業的發展歷史文獻中,歸納出喝茶文化在台灣社會中意義上的轉變,探討其呈現了何種當代飲食趨勢。
本研究進一步藉由敘事分析的角度,選擇以臺灣茶飲料市場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企業,分別為:天仁集團、統一企業以及維他露食品企業之罐裝茶相關敘事文本進行分析。研究文本共計有16支電視廣告,與14則各企業網站中的訊息文本,進而,再將研究文本分為:「情節」、「角色塑造」以及「場景」等三個部分逐一討論以回應本研究問題。
研究結果發現,臺灣三大食品企業在建構其茶飲料的敘事結構時,普遍有著以下的敘事手法:一則是對傳統與現代飲食文化的緊密連結,回復了現代對於傳統茶文化的懷舊想像;另一方面,「飲食」也被賦予了連結人際關係的社會功能,同時也被視作一種實踐抽象精神的途徑,藉由科學理性的視野,而重新檢視了現代人的身體與食物之間的關係,提供給人們如何理性看待自我身體的參考依據。
英文摘要
According to the references, the tea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ical standing in Asian diet culture, and it`s also regarded as a kind of beverage which is considered a law involvement product with what the public most concerns abou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ntemporary body perspective in Taiwan`s diet culture, this thesis focus on the narrative analysis of tea beverage which has the high popularity rate in consumer market. First of all, this study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diets and self-body perspective under the discussion of social diet. Furthermore, we also try to know the trend of contemporary diet culture through the past studies about Taiwan`s diet culture, and references of the development in tea industry. 
Based on the narrative analysis theory, this thesis used the following three representative industries: Ten-Ren, Uni-President and Vitalon Foods Company in Taiwan tea beverage market to do this research. The texts include 16 television commercials, and 14 narrative texts in these three industries official websites. And those studying texts are also separated into “plot”,“characterization”and“setting”these three parts to thoroughly discuss and answer the research questions. 
This thesis figures out that most of the narrative texts of tea beverage use “nostalgia” which is rebuilt from the imagination of traditional tea culture to connect past times and modern diet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diet”also has a kind of social function to connect the public`s social relationship. Meanwhile, the public sometimes use diet to practice or experience some abstract spirits as a representation of their  life style. By the view of rationalization, these narrative texts with scientific words also provide the public a way to regard their own body, and revie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perspective and diet culture- to become a social bod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壹、以「茶」為研究案例…………………………………………………………………………3
第二節 研究問題…………………………………………………………………………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飲食文化意涵相關文獻回顧…………………………………………………………………5
壹、社會化的飲食…………………………………………………………………………5
一、飲食習俗與文化…………………………………………………………………………6
二、品味:飲食與消費文化…………………………………………………………………………8
三、全球化的飲食觀…………………………………………………………………………10
四、權力支配下的飲食論述…………………………………………………………………………11
貳、飲食與身體的連結─食物的隱喻建構…………………………………………………………13
參、國內飲食文化相關文獻回顧…………………………………………………………………………15
第二節 茶的歷史…………………………………………………………………………18
壹、茶的起源…………………………………………………………………………18
貳、茶的傳播…………………………………………………………………………19
參、茶文化意涵的展現…………………………………………………………………………20
第三節 臺灣茶業發展…………………………………………………………………………22
壹、臺灣茶業歷史…………………………………………………………………………22
貳、臺灣茶文化型態變革─從泡茶到罐裝茶飲…………………………………25
第三章 研究取徑─敘事批評:理論與方法………………………………………27
第一節 敘事典範…………………………………………………………………………27
第二節 敘事的定義…………………………………………………………………………31
第三節 敘事結構分析…………………………………………………………………………33
壹、情節(plot)…………………………………………………………………………34
貳、角色塑造(characterization)………………………………………34
參、場景(setting)…………………………………………………………………………35
第四章 研究設計:臺灣飲茶文化分析架構………………………………………36
第一節 研究對象…………………………………………………………………………36
壹、臺灣茶飲料市場現況…………………………………………………………………………36
貳、天仁集團…………………………………………………………………………41
参、統一企業…………………………………………………………………………42
肆、維他露食品企業…………………………………………………………………………45
伍、資料的選取…………………………………………………………………………47
一、天仁集團資料選取內容…………………………………………………………………………48
二、統一企業資料選取內容…………………………………………………………………………48
三、維他露食品企業資料選取內容…………………………………………………………………………49
第二節 研究步驟…………………………………………………………………………51
壹、情節…………………………………………………………………………51
貳、角色塑造…………………………………………………………………………52
參、場景…………………………………………………………………………52
第五章 研究分析結果………………………………………………………………53
第一節 敘事的情節分析…………………………………………………………………………53
壹、團聚時刻:建立人情味的社會…………………………………………………………………………54
貳、共食:分享的情誼…………………………………………………………………………57
参、以茶會友:餐桌上的生意經…………………………………………………………………………59
肆、生活風格…………………………………………………………………………61
伍、懷舊:傳統茶道的回溯…………………………………………………………………………66
第二節 敘事的角色塑造…………………………………………………………………………69
壹、實踐理性科學的知識分子…………………………………………………………………………69
貳、捍衛身體主權的戰士…………………………………………………………………………72
参、懂得生活的人…………………………………………………………………………76
第三節 敘事的場景設定…………………………………………………………………………80
壹、回歸大自然…………………………………………………………………………80
貳、後現代的飲食…………………………………………………………………………82
第四節 小結…………………………………………………………………………85
第六章 結論…………………………………………………………………………88

參考資料 ……………………………………………………………………………92
 
表目錄

表1:2007年至2011年各類飲料銷售值成長率…………………………………………………37
表2:2013年健康品牌票選排行……………………………………………………………………………40
表3:2012台灣最佳聲望標竿企業調查:22產業龍頭………………………………………43
表4:2013《天下雜誌》「2000大調查」─製造業排行榜前10……………………44
表5:分析文本選取內容(一)…………………………………………………47
表6:分析文本選取內容(二)…………………………………………………49
表7:茶飲料敘事分析整理…………………………………………………86

圖目錄

圖1:2007年至2011年飲料業總體產值及銷售值走勢圖………………………………………	39
圖2-1、2-2:維他露─每朝健康黑烏龍膽固醇篇電視廣告部分影像截圖……………60
圖3:統一─純喫茶熱血單車環島篇電視廣告部分影像截圖………………………………………63
圖4-1、4-2:統一─美研社大馬士革玫瑰茶芭蕾篇電視廣告部分影像截圖………64
圖5-1、5-2:天仁茶品─經典好茶篇電視廣告部分影像截圖…………………………………68
圖6-1~6-4:御茶園─每朝健康綠茶電視廣告部分影像截圖…………………………………75
圖7:御茶園─日式綠茶奉茶篇電視廣告部分影像截圖……………………………………………83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
中文參考書目
刁筱華譯(2000)。《疾病的隱喻》。臺北市:大田。(原書Susan Sontag.[1989].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
王宏仁譯(2010)。《消費社會學》。臺北市:群學出版公司。Peter Corrigan原著。(原書 The sociology of consumption.)
王秋桂主編(2009)。《飲食文化綜論》。臺北市: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王樵一(2007)。《撐起食品一片天:高清愿的統一企業》。臺北市:超邁文化國際。
朱光裕(2006)。《台灣消費者茶類消費與飲茶習慣調查》。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何欣容(2009)。《“we are what we eat”:從Goffman的自我呈現理論探討美食部落格與社交媒體的形塑》,佛光大學傳播學系論文。
余舜德(2008)。《體物入微:物與身體感的研究》。新竹市:清大出版社。
吳平等譯(2006)。《歷史六瓶裝: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與可口可樂的文明史》。臺北市:聯經。Tom Standage原著。
吳安琪(2011)。《解析傳染病的社會建構:以新流感H1N1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吳佳玲(2008)。《品味中國菜:華語飲食電影的集體記憶與文化認同》。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論文。
李天鐸譯 (1993)。《電視與當代批評理論》。台北:遠流。(原書Robert C. Allen[1987]. Channels of Discourse: Television and Contemporary Criticism.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沈岱樺(2009)。《從飲食論述探討台灣當代飲食文化意涵─由九o年代末談起》。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周緗妮(2008)。《從食品謠言解讀當代飲食觀點》。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林文琪譯(2004)。《身體認同:同一與差異》。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
林文琪譯(2006)。《認同與差異》。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原書Kathryn Woodward. [1997].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London: Sage.)
林木連等(2009)。《台灣的茶葉》。臺北縣新店市 : 遠足文化事業公司。
林如茵(2005)。《境外爭議、專家知識與日常生活科技:台灣味精的飲食政治》。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論文。
林東泰(2011)。< 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初探 >,《新聞學研究》,108:225-264。
林金池等(2010)。《臺灣茶特展》。高雄市:科工館。
林淑蓉(2007)。< 侗人的食物與性別意象:從日常生活到婚姻交換 >,《考古人類學刊》,67:11-42。
林鼎盛(2007)。《新式台灣茶飲的社會學分析》。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論文。
林慶弧編輯(1994)。《第三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
林靜伶(2000)。《語藝批評: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林靜伶譯(1996)。《當代語藝觀點》。Sonja K. Foss, Karen A. Foss, Robert Trapp作。臺北市:五南。(原書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rhetoric, 2nd ed. )
南方朔(2001)。《在語言的天空下》。台北市:大田。
南方朔(2004)。《語言之鑰》。臺北市:大田出版。
姚國坤、朱紅櫻、姚作為(2004)。《學會中國飲茶習俗的第一本書》。台北市:宇河文化。
洪富峰(2008)。< 茶飲文化在全球化資本主義潮流的角色 >,《環境與世界》,17:37-55。
紀慧君(2003)。《建構新聞事實:定位與權力》。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博士論文。
孫秀蕙(2012)。< 探索台灣電視廣告史的研究路徑:從符號學、敘事研究到文化研究 >,《中華傳播學刊》,22:45-65。
秦琍琍、李佩雯、蔡鴻濱(2010)。《口語傳播》。臺北縣:威士曼文化。
翁秀琪(2004)。《臺灣傳播學的想像》,上冊。臺北市:巨流。
張小虹(1993)。《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臺北市:時報文化。
張玉欣、楊秀萍(2004)。《飲食文化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張玉欣總編輯(2002)。《第七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中國飲食基金會。
張君玫譯(2001)。《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John Storey原著。
張宏庸(2002)。《台灣茶藝發展史》。臺中市:晨星出版社。
張明雄(1994)。《台灣茶文化之旅》。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張珣(2007)。< 文化建構性別、身體與食物:以當歸為例 >,《考古人類學刊》,67:71-116。
曹開明(2008)。< 「異中求同」還是「同中求異」:語藝觀點下的「認同化」概念探索 >,《傳播與管理研究》,8-1:53-84。
陳正國譯(1993)。《瞭解庶民文化》。台北市:萬象圖書。John Fiske 原著。
陳建豪(2007)。<不景氣時代─全民瘋食尚>,《遠見雜誌》,252:290-293。
陳琪惠(2007)。《有機食品的媒體再現─以《中國時報》、《聯合報》以及《民生報》的報導為例(1995-2006)》。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翠屏(2010)。《原住民報導文學中的主體建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論文。
陳靜宜(2011)。《臺味:從番薯糜到紅蟳米糕》。臺北市:聯經。
程啟坤、姚國坤、王存禮(2000)。《茶文化》。臺北市:新視野圖書出版公司。
黃俊彥(2007)。《死亡的社會建構─剖析安寧照顧論述建構之死亡意象與社會文化意涵》。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楊雅菁、陳芸芸譯(2001)。《媒體原理與塑造》。Lawrence Grossberg, Ellen Wartella, D. Charles Whitney原著。臺北市:韋伯文化。
葉肅科(2012)。《健康、疾病與醫療:醫療社會學新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董倩文(2001)。《網路自白的敘事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論文。
廖炳惠(2004)。《吃的後現代》。臺北市:二魚文化。
廖慶樑(2010)。《台灣茶聖經》。台北縣:揚智文化。
熊培伶(2008)。< 誰的古早味?媒體再現的飲食文化分析 >,《2008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
趙雅麗(2002)。《言語世界中的流動光影─口述影像的理論建構》。臺北市:五南。
劉維公(2001)。< 當代消費文化社會理論的分析架構:文化經濟學、生活風格與生活美學 >,《東吳社會學報》,11:113-136。
蔡琰(2000)。《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臺北市:三民。
蔡琰、臧國仁(1999)。< 新聞敘事結構:再現故事的理論分析 >,《新聞學研究》,58:1-28。
鄧育仁、孫式文(2002)。< 廣告裡的圖像隱喻:從多空間模式分析 >,《新聞學研究》,62:35-72。
鄧育仁、孫式文(2002)。< 隱喻框架:台灣政治新聞裡的路途隱喻 >,《新聞學研究》,67:87-112。
鄧育仁、孫式文(2012)。< 圖像設計與隱喻閱讀 >,《新聞學研究》,110:171-214。
鄧景衡(2002)。< 影像奇觀、夢幻料理、美味烏托邦─距離的消失與去在地感的無根疏離 >,《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地理研究報告》,15。
鄧景衡(2002)。《符號、意象、奇觀─灣飲食文化系譜(上)》。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鄭培凱(2011)。《茶香與美味的記憶》。臺北市:二魚文化。
蕭照芳、陳惠文、許倩珮譯(2004)。《中國茶˙台灣茶》。臺北市:臺灣東販公司。有本香 原著。
賴幼雅(2009)。《想像健康,實踐身體─養生書的隱喻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賴守誠 (2006)。<食物品味的變遷與現代台灣社會文化轉型(1981-2001):以報紙雜誌之飲食報導及選薦為中心的考察>,《2006台灣社會學年會》。
駱鴻捷(2007)。《形塑茶藝─台灣茶文化的展示建構與想像》。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明珊、杜欣欣譯(2009)。《身體三面向:文化、科技與社會》。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Chris Shilling原著。
謝明珊譯(2011)。《身體社會學:體現的抽象化描繪》。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Kate Cregan原著。
韓宜靜(2011)。《以敘事分析解讀有機食品在當代的意涵》。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韓良憶譯(2012)。《食物的歷史》。新北市:左岸文化出版:遠足文化發行。(原書 Felipe Fernandez-Armesto[2011]. Food: A History.)
龔永慧譯(2009)。《物質文化》。臺北市:書林。Tim Dant原著。

外文參考書目
Beck, U. (1986). Risk society: Towards a new modernity. London : Sage.
Fisher, Walter R. (1984). Narration as human communication paradigm: The case of public moral argument.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51 ,pp. 1-22.
Fisher, Walter R. (1987). Human communication as narration: Toward a philosophy of reason, value, and action. Columbia :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Felipe Fernandez-Armesto(2001).Food: A history, Macmillan.
Karyn Rybacki & Donald Rybacki(1991). Communication criticism : Approaches and genres,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Marcel Mauss(1967).The Gift: Forms and functions of exchange in archaic societies, Norton Library.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