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707200716400100
DOI 10.6846/TKU.2007.01136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中央領導人權力繼承之探研-從江澤民到胡錦濤
論文名稱(英文) A probe into transfer of power of China’s national leaders --- from Jiang , Zemin to Hu , Jintao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劉天祥
研究生(英文) Tien-Hsiang Liu
學號 79424006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6-24
論文頁數 21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委員 - 李光大
委員 - 龔春生
關鍵字(中) 權力繼承
政治轉移
派系
集體領導
關鍵字(英) political succession
transfer of power
political transfer
faction
collective leadership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政治權力繼承向來是倍受民眾關注的話題,全球任何國家皆然。民主法制國家,對於權力轉換,自有一套透由民意為基礎的選舉機制來產生新的領導者;然而,集權專制的共產國家則否,它們的權力繼承可能透過鬥爭、革命、指定,或是宮廷政變而產生,相對於民主國家,共產國家的權力繼承顯然複雜多變,而且更不可預期。
  中國大陸的權力繼承,從毛澤東以降,歷經了鄧小平、江澤民,到現今第四代領導人胡錦濤,最高權力的轉移也由早期殘酷血腥的政治鬥爭,慢慢的走向較有跡可尋的遴才模式,然無可諱言的,即使中共各級幹部選拔漸形成制度,但中央核心的集體領導群的產生過程仍充滿變數,以大衛伊斯頓(David Easton)的政治系統理論來看,在輸入項和輸出項過程中間的「黑箱」變數佔了過大的比例,而使得結果產生不穩定性,這個「黑箱」就是人治操控,在人治的共產制度下,權力繼承總是摻雜了無法預測的「人」的因素,本篇研究在此限制下,希望藉由中共目前漸形成較有規律的人事制度,來分析中共權力繼承的過程和未來可能走向,更深入的瞭解中共權力中樞的運作模式。
  全篇研究分為六個章節,首章為緒論;第二章以歷史回顧方式看中共歷代領導核心接班情形;第三章對焦在江、胡二位主政時期,從期間的中共省級黨政主要領導任用,來分析中共人事制度改革與權力繼承模式形成;第四章由中共領導幹部任期制的發展與人事制度演變,來看中共權力繼承制度化的趨勢;第五章從胡錦濤職務歷練著手,來看中共集體領導體制的形成,進而從江、胡傳承分析中共菁英政治的走向。經過五章的探討,可看出中共權力繼承過程概況,也可看出現今中共的「集體領導」和「菁英政治」是中國大陸目前最穩定的權力維持模式,結論即以前五章為基礎,歸納研究發現和後續研究方向,從中共現任的菁英群中找尋第五代接班人的優勢族群,並以此考驗研究的客觀性。
  總體來看,中共前四代的權力繼承方式都不相同,毛澤東以一己之私,發動十年浩劫的文革,鬥垮了劉少奇、林彪,權力繼承充滿了腥風血雨;鄧小平以實力擊退華國鋒,建立幹部任用制度化雛型成,乃中共最後的政治強人;江澤民因六四事件,在胡耀邦和趙紫陽先後垮台情形下,異軍突起繼位;胡錦濤則是以隔代指定接班的儲君角色,潛行十年而接大權。在中共四代的權力繼承中,我們可以發現血腥、惡鬥、混亂的情形漸少,且有逐漸走向制度化的趨勢,這是我們所樂見的,也希望透由這篇研究,開啟相關研究學者對中共權力繼承的興趣之窗,揭開中共權力移轉過程的神秘面紗。
英文摘要
Transfer of Power is a hot issue in almost every country of the world. In a democratic state, a national leader is elected through democratic system. However, in an autocracy, a state ruler may come to power through political struggle, revolution, designation, or coup. Compared to democracies, transfer of power in communist countries is apparently much more complicated and unpredictable.
Transfer of power in China has occurred from the first generation leader Mao Zhedong, down to Deng Xiaoping, Jiang Zemin, until the current fourth-generation leader Hu Jintao. The transfer of power has changed from bloody political struggle to the more moderate way of picking out the suitable candidates. Although an institutionalized system of selecting government cadres at various levels are already in place, the selection of the nation’s core leaders is far from transparent. In this socialism state unpredictable “human factors” play a key role in transfer of power. This essay tries to analyze the process and future trend of transfer of power based on the current personnel mechanism, hoping to offe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in China’s top leadership.
There are six chapters in this thesis. Chapter 1 is the introduction. Chapter 2 reviews the transfer of power from the first generation to the fourth. Chapter 3 focuses on selection and assignment of cadre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during Jiang and Hu administrations. Personnel system reforms and transfer of power patterns are also analyzed in this chapter. Chapter 4 focuses the transfer trend based on leading cadres’ tenure and personnel system changes. Chapter 5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of China’s collective leadership based on Hu Jintao’s past work experiences, and probes into the trend of China’s elite politics. These five chapters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China’s transfer of power and conclude that collective leadership and elite politics are currently the best way to maintain political stability. The last chapter draws conclusion and findings from the previous five chapters, and raises follow-on research directions. It also predicts possible candidates for the fifth-generation leadership.  
The power transfer patterns for each administration are not the same. Mao Zhe-dong launched the disastrous Culture Revolution to purge Liu Sao-chi and Lin Biao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his personal power. This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a bloody power struggle. Deng Xiaoping defeated Hua Guofon and set up the early talent selection system. This system marked the end of a strongman era in China. Jiang Zhemin came to power as the result of the June-4 incident. Hu Jintao was appointed the state leader by his predecessor two generations before. Bloodshed, power struggle and turmoil during transfer of power have been less common onward throughout the four administrations, and a more institutionalized system is present. This is a positive trend. It is hoped that this essay would interest researchers in China’s transfer of power, and give subsequences some insight into this closed-door proces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 1
第二節	基本概念的界定  …………………………………… 5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 11
第四節	分析架構之建立 …………………………………… 1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 17
第二章 中共領導核心接班之回顧  ………………………… 19
第一節	毛澤東、(劉少奇)、(林彪)、華國鋒 ……… 20
第二節	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 ……………… 35
第三節	江澤民 ……………………………………………… 43
第四節	胡錦濤 ……………………………………………… 48
第五節	小結 ………………………………………………… 51
第三章 中共人事制度改革與權力繼承模式之形成  ……… 55
第一節	共黨政權的結構性弱點 …………………………… 55
第二節	江、胡主政以來中共省級黨政主要領導任用分析  61
第三節	江、胡主政期間中共重要黨、政領導人事調整概況及其意涵   ………………………………………………………………69
第四節	小結 ………………………………………………… 79
第四章 中共權力繼承的制度化趨勢  ……………………… 91
第一節	從中共中央書記處首席書記接班角色看權力繼承  91
第二節	中共領導人事制度演變與權力繼承模式之形成   103
第三節	中共領導幹部任期制的發展與權力繼承制度化   108
第四節	小結 ………………………………………………  115
第五章 從江、胡傳承看中共菁英政治的形成   ………… 119
第一節	胡錦濤職務歷練與挑戰  ………………………… 119
第二節	集體領導體制的形成  …………………………… 126
第三節	中共菁英政治的形成  …………………………… 143
第四節	小結  ……………………………………………… 164
第六章	結論  ……………………………………………… 168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69
第二節	後續研究  ………………………………………… 175

參考書目   …………………………………………………… 179

附錄一  中共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 190
附錄二  中共黨政領導幹部職務任期暫行規定   ………… 203
附錄三  中共黨政領導幹部交流工作規定   ……………… 205
附錄四  中共黨政領導幹部任職迴避暫行規定 …………… 210
 
圖表目錄

圖一之一、研究流程圖   ……………………………………  16
圖三之一、中共權力金字塔結構圖   ………………………  62
圖三之二、中共中央組織系統關係圖 ………………………  63
圖五之一、中共換屆當選時超過70歲領導人比例 ………… 145
圖五之二、中共換屆當選時領導人的平均年齡 …………… 147
表二之一、中共政治繼承情形分析 …………………………  53
表三之一、中共「十四大」至「十五大」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調整概況   ……………………………………………………………  81
表三之二、中共「十五大」至「十六大」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調整概況   ……………………………………………………………  84
表三之三、中共「十六大」後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調整概況   87
表三之四、中共「十四大」以來地方黨政主要領導任用趨勢分析  …………………………………………………………………   90
表四之一、中共黨史上曾任中央秘書長或書記處排名第一書記接班人條件   ……………………………………………………… 118
表五之一、關於「集體議決事項」的官方文件內容 ……… 133
表五之二、關於「集體議決程序」的官方文件內容 ……… 134
表六之一、中共政治局常委的重要職務分工與排名 ……… 172
表六之二、中共現任正省級、具有中委員會成員身幹部的競爭優勢統計表   ……………………………………………………… 17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中文專書
1.丁樹範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 年12 月)
2.丁望,胡錦濤與共青團接班群(香港:當代名家出版社,2005年2月)
3.大前研一(許曉平翻譯),中國出租中(台北:天下雜誌有限公司,2002年11月15日)
4.王兆軍著,兩岸啟示錄,(台北:世界書局,1997 年3 月初版)
5.王健英編,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匯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6.朱光磊,中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
7.朱新民,八十年代後中國大陸的政治發展(台北:水業出版社,1991年)
8.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9.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中央檔案館主編,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1921-1997)(全十三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年)
10.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新時期歷史大事記(北京:中共黨史出版杜,1998年)
1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1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讀(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13.中共中央組織部研究室主編,黨的組織工作大事記1978-1988(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14.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主編,黨政領導幹部制度改革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
15.中文出版物服務中心編,中共重要歷史文獻資料匯編第四輯(劉少奇專輯),第十七分冊(洛杉磯:中文出版物服務中心,1997年初版)
16.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文化大革命研究資料,上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版)
17.李英明,鄧小平與後文革的中國大陸(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
18.李翠賢主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新發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19.李鐵映,論民主(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20.李谷成,中共黨政軍結構(香港:明報出版社,1992年)
21.林佳龍編,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1月1日)
22.林尚立,黨內民主-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與實踐(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
23.任知初,中共跨世紀接班人胡錦濤(香港:明鏡出版社,1988年初版)
24.任慧文,中南海權力交班內幕(香港:太平洋世紀研究所,1997年2月初版)
25.吳仁傑,2006年中共重要人事評析專輯(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6年8月)
26.吳稼祥,頭對著牆(大國的民主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 年7 月初版)
27.吳安家,中共史學新探(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8年7月)
28.張澤金,跨世紀共青團幹部實用讀本(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
29.張良,中國「六四」真相(上、下)(香港:明鏡出版社,2001年)
30.柯延,一代天驕毛澤東的歷程(上、下),卷一至卷六(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7年8月第5刷)
31.田弘茂、朱雲漢、張鐵志、林葦芸編譯,江澤民的歷史考卷(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12 月初版)
32.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0月)
33.潘錫堂,美蘇中(共)三角關係的「中蘇關係」因素(台北:山遠出版社,,1990年3月)
34.潘錫堂,中共外交與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1992年6月)
35.潘錫堂、黃天中,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4月)
36.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第二版)
37.劉軍寧,權力現象(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 年 6 月初版)
38.劉金田、沈學明主編,歷屆中共中央委員人名辭典(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2年)
39.劉勝驥,共黨民主集中制之批判(台北:正中書局,1981年)
40.董立文,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月1日)
41.蘇喜巨集,派系模式與中共政治研究(台北:永然文化出版,1992年8月)
42.趙春山,蘇聯領導權力的轉移─從列寧到戈巴契夫(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0年)
43.趙建民,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6月)
44.沈學明、鄭建英主編,中共第一屆至第十五屆中央委員(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
45.葉永烈,從華國鋒到鄧小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7年)
46.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80年9月)
47.柔若譯,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楊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2月)
48.郭華倫,中共問題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2年10月)
49.閻學通、孫學峰,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二刷)
50.鄭永年,政治漸進主義:中國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前景(台北:吉虹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2月)
51.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修訂本)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52.康照祥,中國權力遊戲(台北: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2月)
53.葉劍英,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
54.高皋,後文革史-中國自由化潮流(中、下)(台北:聯經公司,1999年)
55.高新,領導中國的新人物(上冊)(Carle Place,New York:明鏡出版社,2003年)
56.韓文甫著,鄧小平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3 年9 月)
57.姜華宣、張蔚芹、蕭蛙主編,中國共產黨重要會議紀事(1921-2001)(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
58.曾永賢編,第十四屆「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專輯(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1987年)
59.陳小雅,天安門之變八九民運史(台北:風雲時代,1996年)
60.廖蓋隆、範源主編,中國人名大辭典:現任黨政軍領導人物卷。1994年版(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年)
61.楊光斌,中國政府與政治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62.楊繼繩,鄧小平時代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紀實(下冊)(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8年)
63.楊繼繩,鄧小平時代:1976-1997(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7年7月)
64.曹志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制度概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65.喬明甫、瞿泰豐主編,中國共產黨建設大辭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
66.嚴家其、高皋,中國「文革」十年史(台北:中國問題研究社,1999年)
67.寇健文,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移1978-2004(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0月二版)
68.Richard Evans 著/莊勝雄譯,鄧小平傳(台北:希代書版有限公司,1994年5月初版)

二、學術論文
1.戴家興,鄧小平對中共權力傳承影響之研究-以江澤民、胡錦濤為例(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2.寇健文,政治繼承與共黨國家政權結構穩定性的比較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報告,2002年6月)。
3.高敏郎,鄧小平時代中共權力繼承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7月)。
4.陳建明,中國共產黨建政以來政治繼承之研究:胡錦濤之政治繼承個案分析(高雄: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5.張國讚,中國大陸政治民主化之研究〈1979-2003〉(高雄: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三、中文期刊
1.中國共產黨湖南省委員會,「華國鋒同志是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卓越繼承人」,紅旗(湖南),1977年,第二期,頁48-52。
2.吳安家,「胡耀邦下台的原因及其影響」,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29卷,第四期,1987年5月,頁9。
3.吳仁傑,「中共權力繼承機制探討與展望」,中共研究(台北),第39卷,第3期,2005年3月25日,頁44-65、頁48。
4.吳仁傑,「中共中央書記處排名第一書記接班角色探析」,中共研究(台北),2006年6月,第40卷,第6期,頁60。
5.吳弘言,「1978年的共匪黨務」,匪情研究(台北),第22巷,第1期,1979年1月,頁17。
6.寇健文,「政治繼承與共黨政權結構穩定性的比較研究」,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9卷第3期,2000年3月,頁57-73、頁59。
7.寇健文,「共青團與中共政治菁英的甄補:團中央常委仕途發展調查」,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4卷,第9期,2001年9月,頁22-23。
8.趙春山,「中共政治體制沿革-問題與對策」,中共研究(台北),第34卷,第6期,2000年6月,頁78。
9.趙威,「蘇共中央委員會書記處」,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11卷第4期,1985年4月,頁49。
10.張鎮邦,「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分析」,匪情月報(台北),第22巷,第9期,1980年3月,頁8。
11.張凡,「人事調整新思維」,新世紀周刊(北京),第7期,2006年2月27日,頁47-48;
12.康曉光,「未來3-5年中國大陸政治穩定性分析」,戰略與管理(台北),2002年第3期(總第52期),2002年3月,頁1。
13.閻淮,「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淺論」,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34卷,第8期,1991年8月,頁18-20。
14.龔育之,「關於『繼續革命』的幾個問題」,教學與研究(湖南),第6期,1981年,頁18。
15.鄭永年、王旭,「論中央地方關係中的集權和民主問題」,戰略與管理(北京),第2期,2001年3月,頁67。
16.胡鞍鋼,「黨的十六大與中國走向(上)」,改革內參(北京),2003年第1期,頁12。
17.薛慶超,「1975年,毛澤東選擇鄧小平」,黨史博覽(鄭州),2003年12月,第12期,頁20。
18.熊自健,「鄧小平講話」,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7 卷,第一期,2004 年1 月,頁64。
19.拳鼓,「對中共『黨代會』局部調整中央領導人事分析」,匪情研究(台北),第28卷,第10期,1985年10月,頁31。
20.編輯部,「新上來的幹部也要能上能下」,紅旗(北京),1986年第13期,1986年7月1日,頁3-4;
21.龍飛,「一九八六年的中共黨務」,匪情研究(台北),第30卷,第1期,1987年1月,頁25-31、頁62。
22.龍飛,「評析中共對現行幹部分布結備之調整」,匪情研究(台北),第30卷,第10期,1987年10月,頁39、頁41-43。
23.龍飛,「胡耀邦事件對中共政局之影響」,匪情研究(台北),第30卷,第3期,1987年3月,頁29-31。
24.冀鵬,「一九八五年的中共黨務」,匪情研究(台北),第29卷,第1期,1986年1月,頁18。
25.冀鵬,「一九八七年的中共黨務」,匪情研究(台北),第31卷,第1期,1988年4月,頁22。
26.編輯部,中共「十六大」政治報告,新華月報(北京),第12期,2002年12月,頁41。
27.編輯部,「四省市書記亮相記」,瞭望東方周刊(北京),2006年,第2期,頁18-21;
28.編輯部,「解讀四省市高官調整」新世紀周刊(北京),2006年,第1期,頁14-15;
29.編輯部,「組織人事工作職務犯罪新動向」,瞭望新聞周刊(北京),第22期,2005年5月30日,頁34-35。
30.編輯部,「鄧小平設計的『和平大換班』」,鏡報月刊(香港),第10期,1985年10月10日,頁5。
31.編輯部,「北京來客談政情內幕」,九十年代(香港),1987年第3期,頁35;曾永賢,「胡耀邦下臺與
32.編輯部,「改革開放以來政治中的自由派與保守派-兩極衝突及其歷史後果」,當代中國研究(紐約),總第81期,2003年3月,。

四、中文報紙
1.人民日報(北京)
2.中央日報(台北)
3.中國時報(台北)
4.中華日報(台南)
5.21世紀經濟報導(廣州)
6.文匯報(香港)
7.南方週末(廣州)
8.南方日報(廣州) 
9.信報(香港)
10.明報(香港)
11.聯合報(台北)

五、網路資料
1.中時電子報(台北)http://www.news.chinatime.com/
2.中國網(北京)    http://www.china.com.cn/
3.中國知網(上海)  http://www.cnki.net/index.htm/
4.中國新聞網(北京)http://www.chinanews.com.cn/
5.人民網(北京)    http://www.people.com.cn/
6.多維網(美國)    http://www6.chinesenewsnet.com/
7.河北日報(河北)  http://www.hebeidaily.comn.cn/
8.新華網(北京)    http://www.xinhuanet.com/
9.新華新聞網(北京)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
10.南方網(廣州)    http://southcn.com/
11.當代中國(紐約)  http://www.chinayj.net/
12.博訊新聞網(北京)http://www.peacehall.com/

六、政府資料
1.中華人民共合國家統計局  http://stats.gov.cn/
2.中華人民共合國國務院    http://www.gov.cn/gongbao/
3.中華人民政府網         http://www.gov.cn/zwgk/index.htm/

七、官方文件
1.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共中央組織部,2002年7月9日。
2.黨政領導幹部職務任期暫行規定,中共中央組織部,2006年8月6日。
3.黨政領導幹部交流工作規定,中共中央組織部,2006年8月6日。
4.黨政領導幹部任職迴避暫行規定,中共中央組織部,2006年8月6日。

貳、英文部分

一、專書
1.Bialer, S eweryn Stalin's Successors: Leadership,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the Soviet Union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2.Diamond, Larry ed. Political Culture and Democra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extbook edition (Boulder, Colorado:Lynne Rienner 1994)
3.Dittmer, Lowell  Fukui, Haruhiro and Lee, Peter N.S. eds., Informal Politics in East Asia(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4.Galle, Louis J. The Nature of Power,(London:Rupert Hart-Daves, 1954)
5.Hazan, Baruch The East European Political System(Brulder, Corolardo:Lynne Rienner, 2000)
6.Isak , Alan C.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 Fourth Edition(Homewood, Illinois:The Dorsey Press, 1985)
7.Kornai, Janos The Socialist System: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sm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
8.Linden, Carl A. Khrushchev and the Soviet Leadership:With an Epilogue on Gorbachev, Updated Edition(Baltimore, Maryland: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0)
9.Putnam, Robert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ical Elite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76 )
10.Rush, Myron How Communist States Change Their Ruler ( Ithaca, New York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4)
11.Wong, John and Zeng, Yongnian eds., China's Post-Jiang Leadership Succession: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Singapore: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and World Scientific, 2003)
12.White, Stephen  Batt,Judy and  Lewis, Paul G. eds., Developments in East Politics (Hampshire, England: Macmillan Press, 1993)

二、期刊
1.Brown, Archie“The Soviet Succession: From Andropov to Cherenkov,”World Today, vol. 40, No.3 March 1984.
2.Bunce, Valerie “The Succession Connection:Policy Cycles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the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74, No.4 December, 1984.
3.Dittmer, Lowell “ Chinese informal politics”, China Journal, No.34 July 1995.
4.Esherick, Joseph W. and Perry, Elizabeth J. “Leadership Success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risis' or Opportunity ?” Studies in Comparative Communism, vol.14, No.3 Autumn, 1983.
5.Kitschelt, Herbert “Political Regime Change:Structure and Process-driven Explanations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86, No.4 December, 1992.
6.Meyer, Aldred G. “ Communism and Leadership ”, Studies in Comparative Communism 16(3),Autumn, 1983.
7.Nathan, Andrew J. “A Factionalism Model for CCP Politics” China Quarterly, No.53, Jan- March , 1973.
8.Rush, Myron “The Problem of Succession in Communist Regim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32, No.2 Fall/Winter, l978.
9.Rigby, Thomas H. “The Soviet Leadership : Towards a Self-stabilizing oligarchy ?” Soviet Studies, vol. 22, No. 2 October, 1970.
10.Tsou, Tang “Prolegomenon to the Study of Informal Groups in CCP Politics”, China Quarterly, No.65 March , 1976.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