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707200613415400
DOI 10.6846/TKU.2006.00491
論文名稱(中文) 柯林頓政府時期美中臺的戰略關係演變 (1993-2000)
論文名稱(英文) The Change of Strategic Relations among U.S., China& Taiwan during Clinton Adminstration’s Period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游鎮安
研究生(英文) Andy-You
學號 68926008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17
論文頁數 14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
委員 - 朱新民
委員 - 潘錫堂
關鍵字(中) 美國
中國
臺灣
柯林頓
戰略關係
一個中國政策
和解
全面交往
關鍵字(英) U.S
China(PRC)
Taiwan
Clinton
Strategic Relations
One China Policy
Detente, Comprehensive Engagemen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係採用文獻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 Method),即以歷代文獻蒐集為主而加以去蕪存菁,兼以歷史研究法(History Research Method)根據歷史所發生的史實,來加以研究。本論文的研究範圍以1993年柯林頓總統就任至2000年卸任為止,探討美國、中共與臺灣相互之間戰略的關係與變化。涵蓋美國、中共,臺灣三方互動。並以時間為序列,與美中臺相關之事件作分析。包括辜汪會談,李前總統訪問康乃爾大學、95-96年臺海危機、特殊國與國關係、2000年臺灣之政黨輪替等,來研究美中臺的戰略關係及互動變化。全文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	序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途徑與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	回顧1949-1992年從國民政府遷臺後美中臺三方之互動關係。

第三章	敘述並探討柯林頓政府時期美國與中共之間的政治、軍事及經貿的互動及演變。

第四章	敘述並探討柯林頓政府時期美國與臺灣之間的政治、軍事及經貿的互動及演變。

第五章	敘述並探討柯林頓政府時期臺灣與中共之間兩岸的政治、軍事及經貿的互動及演變。

第六章	結論:敘述從本論文中之研就發現及對未來之展望及對我方應採取之因應對策

本論文研究中認為自柯林頓政府時期發生臺海危機十年來的發展,中共曾被視為區域安全的威脅者,但隨著其睦鄰外交及和平崛起政策的推動,以及經濟的迅速發展,已逐漸成為亞太地區舉足輕重的政經大國,雖然武力持續增加中,但亞太諸國亦不因此視為純然的威脅而拒絕與其交往。面對中共的崛起,柯林頓政府一方面加強軍力的制衡,但另一方面則積極採取交往政策與其交往及合作,期許中國能成為負責任的大國,達成和平演變中國的目的。同時1997年透過柯江高峰會,中共與美國建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而大大提升中共的國際地位。此外,兩岸在WTO、APEC的架構下以及在維持現況的情況下,啟動雙邊與多邊的諮商機制,以推動兩岸的經貿發展,進而和平解決兩岸的政治問題,這將是經濟全球化下世界各國對兩岸的期待。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by adoption of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and history research method. The scope of this Article covers the period from President Clinton’s inauguration in 1993 to the year of 2000 and discusses the changes of strategic relations among China, the United Stated and Taiwan including Koo-Wang Meeting, Pre-President Lee-Deng-Hwei’ visit to Connell University, Taiwan-Strait crisis in1995-1996, Relation between special nation and nation, turn-over of Taiwan political party in the year of 2000.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as follow:
Chapter 1: To introduce and describe the purpose, research channel/ method and limitation of writing this Article.
Chapter 2: To Look back on the relation among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since our government moved to Taiwan in the year of1949 to the year of1992.
Chapter 3: To describe the change in political, military and trad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Chapter 4: To describe the change in political, military and trad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Chapter 5: To describe the change in political, military and trade between the China and Taiwan.
Chapter 6: To describe the finding from this Article and the future prospects and the measures to be taken to deal with Cross-Strait matters in our side in the future.

From this Article, the China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threat to the territorial security since Taiwan-Strait crisis happened during Clinton’ Administration period. But du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friendly diplomatic strategy and peaceful rise and the rapid growth in economic and trade, China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country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 Pacific-Asia region.

Although the military strength continuously increased, the Pacific-Asia countries do not decline to engage with China. To cope with the rise of China,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 increased the military strength in one side and actively adopted the Engagement Strategy to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e with China for anticipating China to become a big responsible country to arrive at peaceful change of China.
Through the Ker-Chiang summit meeting in1997,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established the ”Constructive Relationship of Strategic Partner” and drastically increased the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of Red China.
In addition, both sides of Taiwan Strait will proceess the two-side or multi-side discussion under the structure of WTO and APEC and mainta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trade development and to solve the political problem.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2
第三節	章節安排…………………………………………………………………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美中臺關係的回顧(1949-1992)
第一節	引言………………………………………………………………………7
第二節	1949~1969撤遷來臺後的20年…………………………………………7
第三節	1969~1977尼克森政府及福特政府時期………………………………13
第四節	1977~1981卡特政府時期………………………………………………15
第五節	1981~1992雷根政府及布希政府時期…………………………………16
第六節	小結…………………………………………………………………… .20
第三章   柯林頓時期的美中關係
第一節	引言…………………………………………………………………   22
第二節	政治關係……………………………………………………………   22
第三節	軍事關係……………………………………………………………   36
第四節	經濟關係……………………………………………………………   47
第五節	小结…………………………………………………………………   70
第四章   柯林頓時期的美臺關係
第一節	    引言………………………………………………………………… 71
第二節	    政治關係…………………………………………………………… 72
第三節	    軍事關係…………………………………………………………… 81
第四節	    經濟關係…………………………………………………………… 84
第五節    小结………………………………………………………………… 87
第五章   柯林頓時期的兩岸關係
第一節	    引言………………………………………………………………… 88
第二節	    政治關係…………………………………………………………… 88
第三節	    軍事關係…………………………………………………………… 92
第四節	    經濟關係…………………………………………………………… 95
第五節    小结…………………………………………………………………103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4
第二節	未來展望……………………………………………………………… 108
第三節	我方對策……………………………………………………………… 113
附錄…………………………………………………………………………………116
參考資料……………………………………………………………………………13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丁樹範,《中共軍事思想的發展》。臺北:唐山出版社,1996年。
王高成,《交往與促變—柯林頓時期美國對中共的外交戰略》。臺北:五南出版,2005年3月。
王炳南著,《中美會談九年回顧》。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5年。
沈劍虹,《使美八年紀要》。臺北:聯經公司,1982年。
林正義主編,《1988-1989中美關係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1年。
林文程,〈中共國際戰略及其行為模式的演變與發展〉,論文收錄於鄭宇碩編,《後冷戰時期的中國外交》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 》。臺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2月。
胡為真,《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1年。
施正鋒,《臺中美三角關係:由新現實主義到建構主義》。臺北:前衛出版
社,2001年。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臺北:生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2004年。
張登及,《建構中國—不確定世界中的大國定位與大國外交》。臺北:揚智
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第82-85頁。
張蘊岭,《夥伴還是對手—調整中的中美日俄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2001年。
張五岳主編,《兩岸關係研究》。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有為,《天安門事件後中共與美國外交內幕:一位中國大陸外交官的歷史見證》。臺北:正中書局,1999年。
傅建中編著,《季辛吉秘錄》。臺北,時報出版,1999年6月。
裘兆琳主編,《1985-1987中美關係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1989年。
鄒景雯,《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臺北: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董顯光著,曾虛白譯,《董顯光自傳》。臺北:臺灣新生報,1981年。
楊潔勉,《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分析與探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劉達人,《劉達人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7年。
潘錫堂著,《中共外交與兩岸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
年。	
蔣經國,《風雨中的寧靜,16版》。黎明文化公司出版,1984年。
顏聲毅,〈中國的安全環境與周邊外交政策〉,論文收錄於肖佳靈、唐賢興主編,《大國外交—理論‧決策‧挑戰》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顧維鈞回憶錄》,中華書局出版,第8分冊,;第9分冊;第10分冊

(二)期刊
丁樹範,〈一九九六年三月以後美國、臺灣與中國關係的發展〉,《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12期(民國87年12月), 第82頁。
于有慧,〈中共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6期(民國89年6月), 第2-8頁。
王思粵,〈美國與中共經貿關係的回顧與展望〉,《美歐月刊》,第11卷,第4期(民國85年4月)。
朱聽昌、宋德星,〈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新發展〉,《世界政治與經濟》(北京),1999年第2期, 第6頁。
余永定、鄭秉文主編,〈中國“入世”的研究報告:進入WTO的中國產業〉。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李志強,〈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美歐月刊》,第9卷,第10期(民國83年10月), 第15頁。
吳玲君,〈美國對中共升高軍事威脅臺灣之反應〉,《美歐月刊》,第11卷,第4期(民國85年4月), 第100頁。
吳玲君,〈從美國的「三不」分析臺北對華府的外交策略〉,《問題與研究》,第38期,第4卷(民國88年4月), 第3-4頁。
邱永和,〈三0一條款對貿易自由化的影響:從美國對大陸智慧財產權控訴案談起〉,《美歐月刊》,第10卷,第5期(民國84年5月), 第61頁。
汪渡村,〈論「中」美智慧財產權談判及其對臺海兩岸之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38卷,第5期(民國84年5月), 第21頁。
宗侯,〈對中共與美國現存經貿問題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2卷,第8期(民國87年8月), 第36-37頁。
林正義,〈美國與中共建設性夥伴關係及其對臺灣的影響〉,論文收錄於裘兆琳主編,《中美關係專題研究:1998-2000》(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02年)
孫國祥,〈北京與莫斯科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之形成與探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8期(民國86年8月), 第88-89頁。
陳永康、翟文中,〈美國中共戰略夥伴關係對我國國防安全之影響〉,《問
題與研究》,第37卷,第2期(民國87年2月),第9頁。
陳文賢,〈「臺灣問題」和美國與中共的高峰會議〉,《美歐月刊》,第11卷,第2期(民國85年2月), 第27-28頁。
黃西玲,〈美國保護國際著作權之目的與策略〉,《美歐月刊》,第10卷,第6期(民國86年6月), 第6頁。
張雅君,〈世紀之交中共的軍事政策與亞太安全:防禦取向模糊性的探討〉
《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 第36-39頁。
張雅君,〈中共與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發展的基礎、阻力與動力〉,《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3期(民國89年3月), 第1-3頁。
楊永明,〈從戰略模糊到三不政策:美國對臺政策的轉變〉,《理論與政策》,第12卷,第4期(民國87年12月), 第97頁。
楊淑進,〈中美知識產權爭端和新貿易協定極其影響〉,《當代中國研究》,1995年第三期, 9-10頁
蔡瑋,〈克里斯多福的大陸之行:美國人權外交的困境〉,《美歐月刊》,第9卷,第5期(民國83年5月), 第10頁。
蔡瑋,〈美國國會對中共最惠國待遇案之立場〉,《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9期(民國83年9月), 第36頁。
蔡瑋,〈中共與美國的智慧財產權之爭〉,《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3期(民國84年5月),第30頁。
蔡昉、林毅夫,〈中國經濟〉。臺北:麥克羅‧希爾臺灣分公司,2003年
鍾興國,〈中共與美國紡織品爭議之研析〉,《中共對外經貿研究》,總494期(民國86年3月16日), 第24頁。
鍾興國,〈論中共與美國智慧財產權之貿易〉,《中共對外經貿研究》,總453期(民國84年5月16日), 第12頁。

( 三 )報紙
《人民日報》,1998年7月16日,版4。
《人民日報》,1994年1月18日,版1。
《人民日報》,1995年5月日,版1。
《人民日報》(北京),1993年9月5日,版1。
《人民日報》,1994年3月15日,版4。
《人民日報》,1996年7月10日,版1。
《人民日報》,1997年5月7日,版6。
《人民日報》,1997年10月26日,版1。
《人民日報》,1996年11月21日,版1、4。
《工商時報》,2000年9月21日,版4。
《工商時報》,1999年3月27日,版2。
《大公報》,2000年5月26日,版A1。
《大公報》,1996年5月16日,版A2。
《大公報》,1997年10月22日,版A2。
《大公報》,1996年11月25日,版A2。
《大公報》,1997年5月14日,版A2。
《大公報》,1997年8月13日,版A2。
《文匯報》,1997年2月6日,版A1。
《文匯報》,1997年10月31日,版A4。
《文匯報》,1995年6月16日,版A3。
《文匯報》,1994年4月21日,版A2。
《文匯報》,1994年1月19日,版A2。
《文匯報》,1999年12月8日,版A3。
《中央日報》,1996年11月21日,版2。
《中央日報》,1995年3月23日,版7。
《中央日報》,1999年6月7日,版2。
《中央日報》,1998年6月30日,版3
《中央日報》,1999年2月21日,版10。
《中央日報》,1999年2月2日,版8。
《中國時報》,1993年10月21日,版11。
《中國時報》,1993年11月9日,版3。
《中國時報》,1997年9月24日,版9。
《中國時報》,1998年9月17日,版14。
《中國時報》,1999年3月19日,版14。
《中國時報》,1997年11月2日,版9。
《中國時報》,1998年6月28日,版6。
《中國時報》,1994年8月27日,版9。
《中國時報》,1996年12月11日,版9。
《中國時報》,2000年12月2日,版13。
《中國時報》,1997年3月23日,版10。
《中國時報》,2000年8月3日,版14。
《中國時報》,1997年1月12日,版9。
《中國時報》,1996年6月19日,版9。
《中國時報》,1994年12月5日,版17。
《中國時報》,1998年6月21日,版14。
《中國時報》,1997年1月31日,版9。
《中國時報》,2000年2月12日,版14。
《中國時報》,1996年5月25日,版4。
《中國時報》,1998年1月30日,版1。
《中國時報》,1996年12月20日,版9。
《中國時報》,2000年9月20日,版14。
《中國時報》,1999年7月23日,版2。
《中國時報》,1996年2月22日,版3。
《中國時報》,2000年7月27日。
《中國時報》,1996年11月11日,版9。
《中國時報》,1996年5月16日,版1。
《自立早報》,1998年1月22日,版8。
《自由時報》,1995年12月31日,版1
《明報》,1993年5月12日,版2。
《明報》,1994年3月28日,版A11。
《明報》(香港),1993年11月21日,版11。
《明報》,1997年10月22日,版A11。
《明報》,1997年10月22日,版A11。
《明報》,1998年5月1日,版A14。
《明報》,1994年3月9日,版A12。
《星島日報》,1999年11月21日,版A13。
《經濟日報》,1995年3月14日,版2。
《經濟日報》,1997年5月2日,版2。
《經濟日報》,1995年2月5日,版1。
《聯合報》,1999年11月16日,版3
《聯合報》,1993年10月1日,版10。
《聯合報》,1997年11月3日,版9。
《聯合報》,1998年6月15日,版13。
《聯合報》,1998年6月22日,版2。
《聯合報》,1998年7月1日,版3。
《聯合報》,1994年10月28日,版10。
《聯合報》,1994年10月28日,版10。
《聯合報》,1997年11月9日,版9。
《聯合報》,1998年7月7日,版13。
《聯合報》,1998年2月8日,版9。
《聯合報》,1993年5月23日,版10。
《聯合報》,1994年7月2日,版2。
《聯合報》,1994年12月16日,版10。
《聯合報》,1995年1月30日,版10。
《聯合報》,1995年2月5日,版10。
《聯合報》,1994年1月8日,版8。
《聯合報》,1995年2月5日,版10。
《聯合報》,1996年9月8日,版9。
《聯合報》,1996年5月10日,版9。
《聯合報》,1995年7月28日,版10。
《聯合報》,2000年9月21日,版13。
《聯合報》,1995年5月24日,版4。
《聯合報》,2000年5月26日,版15。
《聯合報》,1996年11月16日,版9。
《聯合報》,1996年6月19日,版9。
二.英文部分
   (一)官方出版品
The Annals of America (Chicago:Encyclopaedia Brittannica, Inc.,1977), Vol.20, pp.36-38。
China:U.S. Policy Since 1945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From Hostility to Engagement, 1960-1998 (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s, 1999), Document 01550, 1992.9.1
Christopher, Warren “American Interest and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address by U.S. Secretary of State Warren Christopher to Asia Society,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Secretary of State-Designate Madeleine K. Albright, prepared statement before the Senate Foreign Committee, Washington, D.C., January 8, 1997,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January, 1997),p. 10.
Suspicious Allies, Discussion Paper,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Stanford University, February 2000
Strategic Assessment 1997:Flashpoints and Force Structure(Washington, 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1997)。
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Press Secretary,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at Asian Pacific Caucus Dinner, May 16, 1996
(二)書籍
Albright, Secretary “Maintaining Normal Trade Relations With Chin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June 1997), p.6.
Bush ,Georg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1990-1991(New York:Brasses, Inc.,1990)。
Carter, B. Ashton “Adapting U.S. Defense to Future Needs,” Survival, Vol.41, No.4 (Winter 1999-2000)
Christopher, Warren, Chances of Lifetime(New York: Scribner, 2001)。
Christopher, Warren In the Stream of History:Shaping Foreign Policy for a New Era(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Clinton, Bill ,My Life(New York:Alfred A. Knopf, 2004), p.561.
Dobrynin, Anatoly, In Confidence:Moscow’s Ambassador to America’s Six Cold War Presidents(New York:Times Books, 1995)
Eisenhower, D.Dwight, Mandate for Change, 1953-1956:The White House Years (New York:Doublesday, 1963)
Gerson, L. Louis, John Foster Dulles(New York:Cooper Square Publishers, Inc.,1967)
Goldstein, Stev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78
Haig, Alexander , Jr., Caveat(London:Weidenfeld and Nicolson , 1984)
Garver, John, W., The Sino-American Alliance:Nationalist China and American 
Cold War Strategy in Asia (New York:M. E. Sharpe, Inc., 1997)
Lasater, Martin, The Security of Taiwan:Unraveling the Dilemma(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ty, CSIS Significant Issue Series, 1982)
Lardy, R. Nicolas, China’s Unfinished Economic Revolution (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98)
Laird, Melvin, The Nixon Doctrine(Washington D.C.: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1982)
Low, Patrick ,Trading Free:The GATT and U.S. Trade Policy(New York:Twentieth Century Fund Press, 1993)
May, Ernest ed., American Cold War Strategy:Interpreting NSC 68
(Boston:Bedford/St. Martin’s, 1993)。
Nye, S. Joseph “The Case for Deep Engagement,” op. cit., p.94.
.
Orren, Gary “Fall from Grace:The Public’s Loss of Faith in Government,”
Purifoy, M Lewis., Harry Truman’s China Policy (New York:New Viewpoint, 1976), pp.298-306。
Ross,R. Negotiating Cooperation(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Hugh Sidney and Ward Fred, Portrait of a President(New York:Harper & Row, Publisher, 1975), p.54。
Suspicious Allies, Discussion Paper,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Stanford University, February 2000
. 	Sutter, G Robert The United States and East Asia:Dynamics and Implications (New York: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3)
Shattuck, John Freedom on Fire: Human Rights Wars and America’s Response (Cambridge: HarvardUniversity Press, 2003)
The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00, Public Law 106-65, Security, 1203, Military-to-Military Contacts with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Warren, Cohen, Dean Rusk(New Jersey:Cooper Square Publishers, 1980)

(三)期刊
“China’s Export Strategy of Textiles in the 1990s,” China’s Foreign Trade(Hong Kong)(January 1991), p. 3.
Dulles, John Foster, “Policy for Security and Peace”, Foreign Affairs, Vol.32, No.3(April, 1954), pp.353-364
“Executive Order 12850-Conditions for Renewal of Most-Favored-Nation Status for the PRC in 1994, May 28,1993,” Weekly Compilation of Presidential Documents, Vol.29, No.21(May 31, 1993), p.983
Elizabeth Economy, “Painting China Green:The Next Sino-American Tussle,” Foreign Affairs, Vol.78, No. 2(March/April, 1999), pp.14-18.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October 12, 1995, p.18.
Fewsmith, Joseph “The Politics of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Current History, Vol.99, No.638(September 2000), p.272.
Funabashi,Yoichi “Tokyo’s Depression Diplomacy,” Foreign Affairs Vol.77, No.6 (November/December 1998 ), pp.32-33.
Haas N.Richard and O’Sullivan L Meghan., “Terms of Engagement:Alternatives to Punitive Policies, “ Survival, Vol.42, No.2(Summer 2000), p. 124
Lin Gang and Hu Xiaobo, “U.S.-China Relations andthe Taiwan Factor,”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22, No.8(November 1999), p.548.
Lake ,Anthony, “From Containment to Enlargement”,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Vol.4,No.39 (September 27, 1993), pp.658-664.
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 New York, May 17,1996, AIT Policy File, BG-96-15, May 24, 1996.
Nye S. Joseph, Remarks before the Asia Society, Washington, D.C., December 12, 1995
Roth, O. Stanley “Assessing the Zhu Ronghi Visit,”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May 1999), p.10.
Roberts, Brad Manning, A Robert. and . Montaperto, N Ronald “China:The Forgotten Nuclear Power,” Foreign Affairs, Vol.79, No.4(July/August 2000), p.55
Szamuely, George “Clinton’s Clumsy Encounter with World,” Orbis, Vol.38, No.3(Summer 1994),p.393
The Economist (May 14, 1994), p. 29
Yuan, Jing-Dong “Sino-U.S. Military Relations Since Tiananmen:Restoration, Progress, and Pitfalls,”Parameters Vol.33, No.1(Spring 2003), p.58.
Wortzel, M. Larry “Why Caution Is Needed in Military Contacts with China,”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Backgrounder, No.1340(December 2, 1999), pp.1-6.

 (四) 報紙
“Excerpts from Speech by Clinton on U.S. Rol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2, 1992, p. A5.
Los Angels Times, August 14, 1992, p. A1
Los Angels Times, February 25, 1999, p.C1.
Los Angels Times, October 30, 1997, p.A12.
Los Angels Times, March 7, 1994, p. A1.
James A. Baker III, “China Card:N. Korea or Human Rights,” New York Times, April 13, 1994, p.A2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3, 1993, p. A13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4, 1996, p. A1
New York Times, May22, 2000, p.A8.
New York Times, March 13, 1996, p. A3.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ugust 31, 1994, p.1.
Wall Street Journal, April 6, 1999, p.A23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20, 1993, p.A18.
Washington Post, April 10, 1999, p.A12.
Washington Post, August 13, 1999
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5, 1996, p.A1
Washington Post, March 20, 1996, p. A1.
Reuters, March 10, 1996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