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707200611443000
DOI 10.6846/TKU.2006.00489
論文名稱(中文) 後冷戰時期中國對東協戰略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Study on China’s strategy toward ASEAN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劉韋志
研究生(英文) Liu Wei-Chih
學號 79026013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21
論文頁數 21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翁明賢
委員 - 吳建德
委員 - 曾復生
關鍵字(中) 後冷戰時期
東協
戰略
中國
關鍵字(英) Post cold War Era
Asean
Strategy
China
FTA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國自1978年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其國力大幅提升。
為了保障經濟持續發展,北京建構一個和平穩定的週邊國際環境。
隨著中國國力提升之際,中國認為其國際地位應有所調整。以其現
有國力,中國思考如何向外擴張其影響力。因為地緣戰略的考量,
中國認為東南亞地區是其擴張權力的最佳首選。中國未來的崛起,
必然從東南亞地區開始。而美國為防止中國的崛起,近年來不斷強
化美日安保聯盟,並以反恐為名將勢力重新伸入東南亞,對中國隱
然有戰略圍堵的意味。因此,為突破美國的戰略圍堵,東南亞成為
中國突破美國戰略圍堵的重要地區。種種內部與外部的因素,使得
中國相當重視東協國家的戰略地位,對東協國家擬定相當縝密的戰
略規劃。近年來中國逐步拉攏東協國家,藉由積極參與東協安全對
話、籌組與東協之間的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的共同開發、緩和南
海主權爭議等等作為,擴大對東協的影響力,逐步強化與東協國家
的政經關係。 
    面對中國與東協的整合趨勢,台灣在外交與經濟上都將面對相
當大的挑戰。由於中國對東協的影響力日增,東協國家為避免得罪
中國,在外交上更加貼近「一個中國」政策。在經濟層面上,中國
與東協在2004年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區協議,預定於2010年完成自
由貿易區的組建,屆時台灣的產品將因關稅問題,在價格上失去競
爭力,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相當不利的影響。為避免我國在國際上
被進一步孤立與邊緣化,政府應擬定台灣的整體國家安全戰略,以
確保台灣未來經濟發展以及國家安全。
英文摘要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has been rising rapidly since it followed the open and improvement policy in 1978. Beijing seeks to acquire and establish a favorable security environment that is conducive to continued economic growth.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its national power, China is no longer satisfied with its social scal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hina starts to think about how to expand its power outward. And the Southeast Asia is the best choice for China to expand power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consideration. We can forecast that if China is to rise someday, it must rise from Southeast Asia. To prevent China from ris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s to strengthen the US-Japan alliance and redeploy its military power by the name of counter-terrorism. Thus the Southeast is where China breaks the strategic containment from the United State. China values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ASEAN because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It enacts an sophisticated strategy toward ASEAN. China is closing to the ASEAN step by step. China amplifies its influence on ASEAN by means of composing FTA, attending security talk, cultivating the great Mei-gong river, easing the sovereignty dispute over South China sea. China is strengthening it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 with ASEAN step by step
In the face of the integration stream of ASEAN and China, Taiwan is facing gigantic challenge in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aspects.In diplomatic aspect, in order not to offend China, ASEAN is approaching “one China” policy. In economic aspect, China and ASEAN reached an agreement on FTA in 2004. China and ASEAN will compose the greatest FTA in the world by 2010.Taiwan’s product will lose competitiveness on price due to the customs imposition. The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wan will suffer adversity. To prevent from being isola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authorities must enact Taiwan’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hus assur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securit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理論										6
第三節	文獻探討與章節安排										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													1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7

第二章  後冷戰時期影響中國對東協戰略之內部因素					19

第一節	後冷戰時期的國際局勢						        	20
第二節	國家安全概念的轉變								       24
第三節	能源需求的考量     									41
第四節	未來崛起方向的考量                               45

第三章  後冷戰時期影響中國對東協戰略之外部因素					49

第一節	   中國與東協關係的演變									49
第二節	   突破美日安保條約的封鎖								67
第三節   圍堵台灣外交空間										81
第四節   美國藉反恐重回東南亞									86
第五節   區域整合的實質利基										92

第四章   後冷戰時期中國對東協之戰略作為							97

第一節	積極參與東協對話機制									97
第二節	緩和南海主權爭議										114
第三節	建構自由貿易區											126
第四節	湄公河流域的共同開發									148

第五章   由台灣看中國與東協之整合									155

第一節		台灣對中國與東協整合後的戰略思考					155
第二節      	中國—東協整合後台灣外交的衝擊與策略				159	第三節		中國—東協整合對台灣經濟的衝擊與策略				167

第六章	 結  論														185

附錄																	195
	附錄1	中國關於新安全觀的立場文件								195
	附錄2	歷屆東協區域論壇舉辦時間地點與會議成果				199
	附錄3	東協(10+3)歷屆會議內容整理							201
	附錄4	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202
	附錄5	亞太、歐美地區經濟整合情形								205

參考書目																207
表目錄

表 3-1		東協國家國防預算比較表 									69
表 4-1		2003-2011東協領袖高峰會歷屆承辦國						104
表 4-2		歷屆東協與中國10+1對話成果表  						  	112
表 4-3		世界四大產油海域之石油與天然氣儲量比較表				115
表 4-4		牽涉南海爭議的國家										121
表 4-5		中國與東協各國因南海主權產生之軍事衝突整理表			122
表 4-6		東協對外洽簽FTA一覽表									127
表 4-7		東協國家一般減稅計畫表									136
表 4-8		湄公河流域相關國家概況									149
表 4-9		湄公河次區域各國經濟概況表								151
表 5-1		東亞自由貿易區各項模擬情境對台灣經濟之影響			168
表 5-2		2006年1-3月我國出口國名次表              			169
表 5-3		2004與2005我國與東協國家進出口貿易額同期比照表	  	173
表 5-4		新加坡前20項進口產品									176
表 5-5		2005年2月我國主要出口貨品類別							177


圖目錄

圖 1-1		系統理論簡化模型											16
圖 1-2		本論文研究架構圖											16
圖 3-1		東協成員地理位置圖										51
圖 4-1		東協組織架構圖											105
圖 4-2		南海地圖													12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專書
1.	Michael W.Eurrett。戰略趨勢與區域安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7年。
2.	Robert L. Pfaltzgraff Jr 著,胡祖慶譯。國際關係理論導讀。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3年。
3.	Thomas J. Christensen。中共、美日聯盟及東亞的安全困境。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4.	人民出版社編。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5.	中共雜誌研究社編。中共年報2003。台北:中共雜誌研究社,2003年。
6. 中共雜誌研究社編。中共年報2004。台北:中共雜誌研究社,2004年。
7.	中共雜誌研究社編。中共年報2005。台北:中共雜誌研究社,2005年。
8. 中共雜誌研究社編。中共年報2006。台北:中共雜誌研究社,2006年。
9. 中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北京:中國外交部,2002年。
10. 中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北京:中國外交部,2003年。
11. 中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北京:中國外交部,2004年。
12.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編。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2/2003。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13. 王士錄、王國平 合著。走向21世紀的東盟與亞太。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
14. 王逸舟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5. 托馬斯.艾倫著,郭彤譯。東南亞國家聯盟。北京:新華出版社,1981年。
16.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17. 李而炳編。21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的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18. 李英明編。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台北:遠景基金會,2003年。
19. 李偉。〈美國的反恐政策對其全球戰略的影響〉。反恐背景下美國全球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20. 李國強。南中國海研究:歷史與現狀。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21. 林正義。台灣安全三角習題。台北:桂冠出版社,2001年。
22. 邵宗海。兩岸關係與兩岸對策。台北:時報出版社,1996年。
23. 邵宗海主編,趙春山、楊開煌、紹宗海 合著。兩岸關係論叢。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
24. 金熙德。〈10+3框架與中日政策取向〉。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25. 施正鋒主編。中國事務。台北:財團法人國家展望基金會,2004年。
26. 高向杲。中國對外關係之發展。台北:正中書局,1978年。
27. 翁明賢。突圍-國家安全的新視野。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28. 倪健民、陳子舜 合著。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29. 夏立平。亞太軍備控制與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30. 索柯斯基(Richard Sokolsky),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東南亞在美國對中國策略中的角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31. 張學明。冷戰後中國安全關係的變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32. 張蘊嶺編。夥伴還是對手—調整中的中美日俄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33. 曹雲華。東南亞國家可持續發展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
34.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出版社,1999年。
35. 陳峰君主編。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
36. 陳鴻瑜,《東南亞國家協會之發展》,台北: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出版,1997年。
37.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38. 陳鴻瑜。邁向亞太整合時代的新角色。台北:台灣書店,1996年。
39. 陳鴻瑜。菲律賓的政治發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
40. 陳鴻瑜。約翰密爾的政治理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41. 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2年。
42. 陳鴻瑜。如何拓展我國與東協國家關係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1989年。
43. 陳鴻瑜。東南亞各國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國立編譯館,1992年。
44. 陳鴻瑜。東南亞國家協會之發展。台北: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1997年。
45. 陳鴻瑜。台灣:邁向亞太整合時代的新角色。台北:台灣書局,1996年。
46. 梁守德。面向21世紀的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47. 陸忠偉。反恐背景下美國全球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48. 陸建人。東盟的今天與明天—東盟的發展趨勢及其在亞太的地位。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年。
49. 麥可布朗。中共崛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50. 普雷尼(Pranee Thiparat)。美國在亞洲的角色---亞洲觀點。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51. 張建邦策劃、翁明賢執行編輯。2010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52. 張幼文、黃仁偉 合著。2004中國國際地位報告。北京,2004年。
53.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一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4年。
54.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二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4年。
55. 楊文靜。〈美國的亞太同盟體系及其調整〉。反恐背景下美國全球戰略。北京: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56. 楊作洲。南海風雲。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
57.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中國成為世界大國的主要問題及戰略選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58. 詹滿容。我國因應中國大陸與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2004年。
59. 鄭必堅。論中國和平崛起發展新道路。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年。
60. 劉國光、王洛林、李京文 合著。經濟藍皮書 — 中國經濟形式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61.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62. 蕭新煌、顧長永 合著。新世紀的東南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2年。
63.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64.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65. 楊潔勉。世界格局中的台灣問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66. 楊生茂主編。美國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67. 潘一寧等著。國際因素與當代東南亞國家政治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68. 顧長永。台灣與東南亞的政治經濟關係。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8年。

(二)學位論文
1. 吳宏成。〈東協的軍備轉移與區域安全戰略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2. 施美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啟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對外經貿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3. 孫國強。〈論中國與東協合作的條件及意義〉。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4. 徐兆存。〈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之建設〉。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5. 陳威杉。〈台灣與東協加三各國之貿易競爭力分析〉。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6. 廖文義。〈後冷戰時期中共南海戰略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7. 羅紅琴。〈東盟與中美日三角關係〉。暨南大學,碩士論文,1999年。
8. 羅迪民。〈中國在南沙群島的主權〉。湘潭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三)期刊學報
1. You Ji, China’s Foreign Policy toward post cold war Asia and the Pacific, 周子欽摘譯。〈後冷戰時期中國的亞太政策〉,國家政策雙週刊。1995年5月,期111,頁18~20。
2. 王勤。<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進程及前景>,廈門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總第161期),頁85~88。
3. 王彥智。〈論冷戰後中國與東盟國家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第24卷第3期,2004年6月,頁34~35。
4. 本岩著,黃耀東譯。<紡織品配額的結束:東盟經濟的啟示>,東南亞縱橫。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2006年3月,期3,頁6~7。
5. 朱蓓蕾。<全球化與中國安全觀:轉變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2003年11月,第46卷第6期,頁87。
6. 成思危。<經濟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下的中國與東亞國家合作>,國際問題研究。2006年第2期,頁1~4。
7. 何思慎。<中日世仇?難解的歷史魔咒>,展望與探索。2005年5月,第3卷第5期, 頁7。
8. 何思慎。<日本七大親中團體聯合訪中之研析>,戰略安全研析,2006年5月,第13期, 頁15。
9. 李紅。<中國東盟區域貿易2005~2006分析預測>,東南亞綜橫月刊。2006年3月,頁1~3。
10. 李慶四。<中國與東盟關係:睦鄰外交的範例>,國際論壇。2004年3月,第6卷第2期,頁31。
11. 李曉敏,〈中國的新安全觀〉,和平與發展。2002年,期2,頁46~47。
12. 李湘琪,<中共運用民族主義之策略分析-從近年仇日返美風波談起>,中共研究。2005年第39卷第8期,頁44。
13. 杜震華,〈台灣推動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之策略〉,國策專刊。2002年8月15日,期21,頁26~27。
14. 周茂林,〈從美國轉型外交思考台、美理念合作空間〉,戰略安全研析。2006年5月,第13期, 頁37~38。
15. 邱丹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建及意義>,國際問題研究。2004年,期2,頁19。
16. 邱丹陽、黃曉科,<21世紀前半葉東亞合作的方向-建立中日韓-東盟自由貿易區>,東南亞縱橫。2002年7月,頁12~13。
17. 邱榮金,〈近期中日關係發展研析〉,戰略安全研析。2006年5月,第13期, 頁20。
18. 林利民,<駐韓美軍戰略靈活性的內容及影響>,現代國際關係。2006年第4期。
19. 金榮勇,<亞洲金融風暴與東亞經濟安全體系之建立>,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1期,,2000年1月,頁13。
20. 韋麗紅,<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前景>,東南亞綜橫月刊。2005年3月,頁35。
21. 唐世平,〈再論中國的大戰略〉,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4期。
22. 唐羽,<與龍共舞-評東盟眼中的中國威脅論>,太平洋學報。2004年第1期,頁76。
23. 高子川,<和平發展視野下的中國週邊安全>,國際問題研究。2006年第2期,頁23。
24. 高德奎,<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圍堵>,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頁99。
25. 徐黨福,〈大東盟形成對亞太安全之影響〉,當代亞太。1998年第3期。
26. 秦亞青,〈多邊主義研究:理論與方法〉,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期10,頁12。
27. 張宏偉,〈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的典範〉,學術論壇。2002年,期2,頁21。
28. 張隆義,〈從安保觀點看冷戰後日本對中共的政策〉,問題與研究。1999年1月,第38卷1期,頁16。
29. 張銳,〈區域經濟合作令東協亢奮〉,國際商報。2004年12月1日。
30. 張克華,<中國崛起挑戰美國政策與地位>,中共研究。2005年第39卷第1期,頁21~25。
31. 張家棟,<2005年世界恐怖活動評析>,國際問題研究。2006年第2期,頁50~55。
32. 張偉明,〈中國崛起與台灣問題〉,世界知識。2002年第18期,頁24。
33. 章勝華,<預防性防衛:美、日安保合作的戰略意涵兼論國際社會譴責反分裂法>,中共研究。2005年第39卷第3期,頁39~41。
34. 陳欣之。〈東協諸國對『中國威脅論』之看法與回應〉,問題與研究。1996年, 第35卷第11期。
35. 陳峰君,〈加強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戰略意義〉,國際政治研究。2004年第1期,頁25。
36. 陳鴻瑜,〈中華民國與亞太安全〉,第七屆亞洲展望研討會(高雄)。199 5 年8 月18 至22 日,頁5~6。
37. 陳鴻瑜,<東南亞安全與預防外交>,戰略與國際研究。2001年1月,第3卷第1期,頁60-83。
38. Rajenthran Arumugam 著,黃耀東譯,<東盟外國直接投資初探>,東南亞綜橫月刊。2006年3月,頁8。
39. 陸建人,〈東盟在美國亞太戰略中的地位及布希政府的東盟政策〉,東南亞研究。2003年第5期,頁27。
40. 陸建人,<後冷戰時期中國與東盟的新關係>,當代亞太。2001年第3期,頁31。
41. 曹衛平,<20世紀後半期東盟國家與中國的關係>,湖南文理學院學報。2004年11月,第29卷第6期,頁49。
42. 曹云華,<911事件以來美國與東盟的關係>,當代亞太。2002年第12期,頁36。
43. 曹云華,<在東亞新格局中的中國—東盟合作>,東南亞研究。2004年第2期,頁18。
44. 畢世鴻,<越南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回顧與展望>,東南亞綜橫月刊。2006年2月,頁47。
45. 童振源,〈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問題與研究。2006年3、4月,頁55。
46. 趙瓊,<中國-東盟經貿合作面臨的問題及其發展前景>,經濟問題。2004年第8期,頁19。
47. 楊青,<東盟對外戰略的新特點>,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4年2月,頁46。
48. 楊玉花、王勤,<2005-2006年東南亞經濟的回顧與展望>,東南亞縱橫。2006年,期2,頁1~5。
49. 葉樹光,<試析我國在大湄公河投資經營現狀、障礙及應對策略>,東南亞縱橫。2006年第3期,頁52~54。
50. 蔡增家,〈日本與東協關係的轉變〉,問題與研究。2005年3、4月,第44卷第2期,頁115。
51. 蔡銀銀、吳瑞君著,<香港、新加坡產業發展的比較與借鑒>,東南亞綜橫月刊。2006年1月,頁36。
52. 蔣忠良,<中共之石油戰略與其對非洲關係>,問題與研究。2003年7、8月,第42卷第4期,頁109。
53. 劉興華,<東亞共同體:構想與進程>,東南亞研究。2006年第1期,頁93~95。
54. 閻學通,<冷戰後中國的對外戰略>,現代國際關係。1995年第8期,頁26。
55. 盧光盛,<大湄公河次地區合作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東南亞研究。2006年第2期,頁15。

(四)報紙
1. 張宗智,〈中國將成為美國的頭號敵人〉,聯合報。2005年5月1日,版5。
2. 中國時報,〈日本東京宣言:致力擘建東亞共同體〉,中國時報。2003年12月13日,A11版。
3. 張綜顯,〈李鵬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四十週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1994年6月28日,版三。
4. 黃恆,〈李顯龍開始為訪台付出代價〉,新華網。2004年7月23日。
5. 陳一姍,〈台美簽FTA 有利兩岸整合〉,中國時報。2005年5月31日,B2版。
6. 江澤民,〈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人民日報。1997年9月14日,第二版。
7. 紀姮姬,<許文龍支持產業登陸>,台灣新生報。2005年2月20日,版2。
8. 王曉伯,〈抗衡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牽制中國崛起 日擬推EPA構想 一石三鳥〉,工商時報。2006年4月6日,A6。

(五)其它
1. 宋鎮照,<台灣對於東亞經濟圈構想之期待及自我定位>,國政研究報告,2001年。
2. 林正義,〈東協區域論壇與信心建立措施:以南海為個案研究〉,信心建立措施與國防研討會論文集,台綜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舉辦,1999年。
3. 金翔龍、柯長志,〈南海自然環境、資源與合作〉,南海諸島學術討論會論文選編,海南省蛇口縣,1991年。
4. 徐斯儉,中國大陸與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對我國非經濟層面之影響,東協座談會議資料,2003年12月24日,頁28。

二、英文部分:

(一)英文專書
1. Ariff, Mohamed and Heinz W. Arndt., AFTA in the Changing International Economy.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6.
2. Robert C. Reis, Acting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Statement before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Subcommittee on Asia and the Pacific, Washington, DC, April 15, 1997.
3. Robert Keohane, “Realism, Neorealism and the Study of World Politics, ” in Robert Keohane ed.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6, p.7.
4. Robert Keohane, “The Richness of the Tradition of Political Realism” in Robert Keohane ed.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6,pp.303-305.
5. Roy Willis, F.  (1975)  European Integration, New York: A Division of Franklin Watts, Inc., p.53.
6. Sheng Bin, “Regionalism: Challeng for China’s Trade Policy in the 21st Century”,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1 APEC Study Center Consortium Meeting, May 2001.

(二)英文期刊
1. Nobuhiro Hiwatari, ”Embedded Policy Preferences and the 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Arrangements after Asian Financial Crisis”,The Pacific Review,Vol. 16,No. 3, 2003,pp. 331-359.
2. PLA Review of 97 boasts strong diplomatic link, Japanese Defense Weekly,January 14,1998,P16.

三、電子文獻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網」,網址:http://www.cafta.org.cn/shshshow2.asp
中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gjs/gjzzyhy/1136/1138/default.htm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http://www.theatlantic.com/doc/。
中國商務部年度統計資料,中國商務部網站,www.mofcom.gov.cn。
北京觀察週刊,http://www.bjreview.com.cn/200428/World-200428(B).html
台經院,東南亞產經資訊網,http://idic.tier.org.tw。	
東協秘書處網站,http://www.aseansec.org/16326.htm
美國國防情報中心,http://www.cdi.org/terrorism/ji.cfm
美國國防部,2005年中國軍力報告http://www.defenselink.mil/news/Jul2005/d20050719china.pdf。
美國國務院,http://www.state.gov/www/global/terrorism/annual_reports.html
美國國務院網站,http://www.state.gov/r/pa/prs/ps/2005/42490.htm
英國BBC,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
國貿局網址,http://www.trade.gov.tw。
新華網網站,www.xinhua.net。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