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707200510391700
DOI 10.6846/TKU.2005.00354
論文名稱(中文) 國小學童說故事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Action Research of Children's Storytell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陳人慧
研究生(英文) Jen-Hui Chen
學號 69210002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6-16
論文頁數 12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徐新逸
委員 - 林文寶
委員 - 林文韵
關鍵字(中) 說故事
故事討論
關鍵字(英) storytelling
story discuss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認真的聽兒童說故事是老師對兒童的最大尊重。」
    研究者藉由圖畫故事書引起國小二年級學童的興趣,和班上孩子們一起討論故事,也聽聽他們所說的故事。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並透過質化資料分析,應用「計劃-行動-觀察-反思」的行動循環步驟進行,並設計兒童說故事活動的教學。研究者以所任教的學校班級為研究現場,研究者即教師。此外,班上的34名國小二年級學生皆為研究參與者,研究者利用每週二節的彈性課進行連續十週的教學活動。本研究有二個目的:
1.整理並紀錄兒童說故事的思考、敘說及討論過程,並藉此理解兒童對故事文本的回應。
2.檢討兒童說故事教學之實施歷程。
    研究者透過教室觀察、省思札記、錄影、錄音、訪談、及相關書面檔案等來進行資料的搜集與分析,所蒐集到的資料經過交叉檢查驗証得出結論。除了將活動進行中兒童的敘說、思考的脈絡整理記錄下來外,也提供教學研究省思及教學原則,給未來有意願想進行相關活動的老師參考。
    研究結論可歸納以下六點:
1.故事書書目的選擇須考慮兒童的興趣與經驗,且要以能激發兒童思考、促進其討論的文本內容為主。
2.教師宜安排運用固定的時間進行說故事教學。這樣將會使兒童產生期待的心理,有助於正向學習。
3.座位安排及資訊設備的使用上並無絕對的依循標準。
4.教師宜放下教師主導權,歸還孩子提問的權利,且相信孩子可以獨立思考與判斷。
5.教師在教學中,只須耐心聆聽,適時追問,扮演引導者與協助者,而不是權威仲裁者。最重要的是,教師能尊重孩子的敘事智慧。
6.當老師與學生討論問題時,並不用歸納結論。只要讓學生彼此意見分享,學會如何進行合作思考即可。
英文摘要
“A teacher patiently listens to a child telling a story becomes the greatest respect to the children. “
  In this qualitative study, the researcher as the teacher used picture-story books to attract the interests from the second-grade elementary students, then discussed stories with children and also listend to them talking stories. Using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he researcher adapted the“Plan- Action- Observation- Reflection” research cycle, to design a instructional activity to help children talking story. This research was taken place in the researcher’s classroom. There are thirty-four second-grad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research. The study lasted ten weeks, and in each week it took eighty minutes. 
This study aimed to attain two reaserch purposes:
1.to synthesize and record the thinking, talking and discussing processes when children talking stories as well as to comprehend their reaction to the context of the story. 
2.to examine and reflect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bout the teaching of children’s telling story.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data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reflection journals, video & audio recording, interviewing, and printed reports in the classroom. This above data were analyzed via the triangulation method. In this study, the children’s narrative and thread of thought during the activities were recoded, but also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instructional principles and guides to the teachers were presented.
There were six conclusions listed as follows:
1.Teachers must consider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experiences while they choosing a story books, since a interesting book can motivate children to think and discuss.
2.It is expected for children that teachers can implement a constant and fixed time in a week to teach story-telling.
3.There are no absolute standards for seats arrangement and technology or computer-related equipment.  
4.If there is a student-centered mode in the classroom, then children tend to have mor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judgment. 
5.During the instruction, the teacher only needs to listen patiently, to question the student at the right time, to act as a guide or an assistant instead of a powerful arbitrator.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respect children’s wisdom of narrative. 
6.While discussing questions among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there is no need to end up with a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a teacher should enable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opinions with each other and learn from others through collaborative thinking.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四節 名詞釋義6

第二章 文獻分析7
第一節 推行兒童說故事活動的意義7
第二節 教師的教學信念14
第三節 兒童說故事活動的教學策略19
第四節 故事討論的相關概念27
第五節 行動研究中教師省思的重要性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35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35
第二節 研究情境分析37
第三節 研究設計39
第四節 資料搜集與分析44

第四章 行動歷程、發現與省思49
第一節 故事討論歷程整理及研究者省思49
第二節 孩子們編說的故事及研究發現78
第三節 行動歷程中的教學原則85

第五章 研究省思、結論與建議95
第一節 研究省思95
第二節 研究結論99
第三節 研究建議10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107
貳、英文部分112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114
附錄二 活動書目故事大意115
附錄三 看圖編故事118
附錄四 《明鑼移山》錄音逐字稿119



表  次

表2-1  適合各發展階段兒童的故事24
表2-2  發問的技巧30
表3-1  正式活動書目一覽表42
表3-2  研究問題與蒐集資料方法對照表45
表3-3  資料類型分類45
表3-4  轉譯符號說明46



圖  次

圖2-1  一個平衡的語文課程17
圖3-1  行動研究的步驟36
圖3-2  班級教室平面圖37
圖3-3  研究設計架構圖39
圖3-4  Miles和Huberman提出的資料分析過程4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Short, K. G.(2001)。富含文學的教室裡的語文教學。九十年度國小課程研究學術研討會中文參考資料,台北縣: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辦。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譯(國際天主教兒童局著)(1998)。傾聽的藝術。台北:善牧基金會。
方隆彰(2003)。讀書會結知己。台北市:爾雅出版社。
何三本(1997)。說話教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邱天助(1998)。讀書會備忘錄:新學習運動。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沙永玲、麥奇美、麥倩宜譯(Trelease , J.著)(2002)。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台北:天衛文化。
李奉儒、高淑清、鄭瑞隆、林麗菊、吳芝儀、洪志成、蔡清田等譯(Bogdan , R. C.&Biklen, S. K著) (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濤石。(原著為1998年版)。
李慕如、羅雪瑤(2000)。兒童文學。高雄:高雄復文。
李麗霞(1997)。兒童說故事之問題與教學策略。國教世紀,177,14-21。
吳英長(1986)。兒童故事基架的分析。台東師專學報,14,197-211。
吳英長(1988)。國小學生小組討論運作方式之初探—以萬芳國小為例。台北:928文化事業公司。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公教資訊季刊,4(3),25-42。
林文寶(1994)。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林文寶( 2000)。敘述、敘事與故事。兒童文學學刊,3,20~63。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
林瑞堂譯(Brandell , J.R.著)(2002)。兒童故事治療。張老師文化。(原著為2000版)。
岡田正章(1989)。幼稚園繪本童話教學設計。武陵出版社。
洪慧娟(2001)。幼兒說故事內容及結構之分析研究---以一個全語言幼稚園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林清等譯(Altrichter , Posch & Somekh著)(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原著為1993年版)。
翁士恆(2000)。說故事治療:如何說一個有效的故事。學生輔導,68(5),48-53。 
翁儷綺(1997)。幼兒建構故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永康(1999)。探索團體的經營。毛毛蟲通訊,106。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海泓(2001)。如何利用圖畫故事書發展兒童的創造力。語文教育通訊,23,64-78。 
陳惠邦(2003)。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鴻銘譯(Matthews ,G.B.著) (1998)。與小孩對談。臺北市 : 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教育部(2004)。九年一貫課程網要。2004年9月10日取自國教專業社群網http://teach.eje.edu.tw/。
許慧貞譯(Chambers , A.著)(2001)。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台北:天衛文化。(原著為1991年版)。
許蕙伃(2003)。以故事為主軸之國語科教學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麗玲(1989)。社會教育的兒童推廣工作—說故事。社教雙月刊,28(7),59-67
曾志朗(2001)。閱讀生機。台北:教育部。
曾照成(2001)。國小學童閱讀討論教學及其主題詮釋探討。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允中(2002)。做一個人見人愛的說故事高手。台北:允河文化。
張鈿富(2000)。行動研究的概念與執行,教師天地,105,9~12。 
張湘君(1993)。讀者反應理論及其對兒童文學教育的影響。東師語文學刊 ,6, 285-304。
張湘君(1996)。台北市立圖書館「林老師說故事」活動調查研究。台北師院學報,9,129-170。
張馨云(2000a )。淺談全語教學。教師之友,41(3),43-49。
張馨云(2000b)。說故事教學應用於國小語文課程中之探究。教師之友,41(4),38-43。
黃秀文(1997)。全語臨床教學瑣記。教師之友,38(5),67-70。 
黃孟嬌譯(Engel , S.著)(1998)。孩子說的故事:了解童年的敘事。台北:成長基金會。(原著為1995年版)。
彭桂香(2000)。說故事人與說故事活動研究-以東師實小故事媽媽團長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葛琦霞、張湘君(2000)。童書創意教學:生命教育一起來。台北:三之三。
楊艾俐(2002)。用批判性思考改善不合理。天下雜誌,263,96-98。
楊茂秀譯(Mattew Lipman著)(1981)。兒童哲學教育計畫與思考技巧之培養。輔仁大學哲學論集,13,187-210。 
楊茂秀(1998a)。討論手冊。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楊茂秀譯(Mattew Lipman著) (1998b)。哲學教室。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楊茂秀(1998c)。當電燈說話,胡蘿蔔在樹上的時候。引自《孩子說的故事:了解童年的敘事》(黃孟嬌譯 ,1998)一書序文。台北:成長基金會。
楊茂秀譯(Paley,Vivian Gussin著)(1999)。手拿褐色蠟筆的女孩。臺北市:成長文教基金會。 
楊茂秀(2000)。毛毛蟲通訊,1。
楊茂秀(2001)。說故事是一種送禮的行為。引自《故事的呼喚》(吳慧貞譯,2001) 一書序文。
楊茂秀、陳鴻銘、林意雪譯(Paley , V.G.著)(1996)。直升機.男孩:教室裡說故事的魅力。台北:成長基金會。(原著為1990年版)。
楊家興(2001)。自學式教材設計手冊。台北:心理。
趙鏡中(1999)。閱讀教學的新型態-班級讀書會的經營。民國以來國民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29-235。新竹市。
漢菊德、陳正乾譯(Margaret Donaldson著)(1996)。兒童心智。台北:遠流出版。
蔡宜容譯(Chambers , A.著)(2001)。說來聽聽:兒童、閱讀與討論。台北:天衛。(原著為1993年版)。 
蔡淑媖(2001)。從聽故事到閱讀,台北:富春文化。
劉鳳芯譯(Perry Nodelman著) (2000)。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台北:天衛文化公司。
歐用生(1994)。提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研習資料,11(2), 1-6。 
歐用生(1999)。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國民教育,39(5),2-12。
鍾家瑄(1992)。說故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添騰(2002)。閱讀寫作整合的教學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通訊,13(4),16-38。
簡楚瑛(1988)。幼兒說故事能力之發展過程及其在教學上之應用。台灣教育,448, 19-21。
龍協濤(1997)。讀者反應理論。台北:揚智文化。  
羅葆善(1993)。提升兒童語文能力的方法。國教世紀,28(5),32-35。


二、英文部分
Burke, E.M. (1990). Literature for the young chil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ollins, R. & Cooper, P. J. (1997). The power of story: teaching through storytelling. Boston: Allyn and Bacon.
Dillon, J.T (1984). Research on questioning and discussi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2(3), 50-56.
Elliott, J.(1993).Reconstructing Teacher Education. Londan:Falmer.
Farrell, C.H. & Nessell, D.D. (1995). Effects of storytelling: An ancient art for modern classroo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 ED 225155)
Goodman, K.S.(1986).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Portsmouth, NH: Heinemann.
Greene, E. (1996). Storytelling: Art and technique. New Jersey: Reed Elsevier.
Kemmis, S. &McTaggart, R. (1988).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 Geelong: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Lewicke, C. P. C. (1991). Storytelling for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teacher. University of Lowell.
Livo, N. J. & Rietz, S. A. (1986). Storytelling: Process and practice. Littleton, Colo.:Libraries Unlimited.
Livo, N. J. & Rietz, S. A. (1987). Storytelling Activities. Colo.: Libraries Unlimited.
National Storytelling Association. (2004).What is storytelling. Retrieved May 10, 200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ldrbarry.net/roos/st_defn.htm
Peck, J. (1989). Using storytelling to promote language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 Reading Teacher, 43(2), 138-141.
Rockman, C. (2001). Tell me a story. School Library Journal, 47(8), 46-50. 
Ruddell, R. B. (1999). Teaching children to read and write: Becoming an influential teacher.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chön, D.A. (1987) 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London: Jossey Bass. 
Stenhouse, L. (1975)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ondon: Heinemann.
Strickland, D.S. & Morrow, L. M. (1989).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with storybook reading. Reading Teacher, 42(4), 322-323.
Watson, D. J. (1989). Defining and describing whole language.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0(2), 129-14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