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703200920374700
DOI 10.6846/TKU.2009.00580
論文名稱(中文) 宋代的婚姻衝突─以婦女為探討中心
論文名稱(英文) Marital Conflicts in Song Dynasty – Specializing in Women’s Studi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歷史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Histor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1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陳怡妃
研究生(英文) Ye-Fen Chen
學號 69306008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1-19
論文頁數 18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繁光
委員 - 林煌達
委員 - 楊宇勛
關鍵字(中) 宋代
婦女
婚姻衝突
家訓
儒家思想
關鍵字(英) Song Dynasty
women
marital conflict
family instruction
Confucianis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一般而言,宋代的女性大多踏上婚姻一途,嫁至另一個家庭,因此她們的品德受到社會重視。在充滿濃厚儒家思想的家庭教育教導下,當時的家庭主婦多能事奉丈夫、孝順公婆、和善妯娌,努力經營家庭生活。但人們相處總有摩擦,婚姻生活也不例外,本文即是站在此一角度,以婦女為探討中心,發掘宋代家庭生活中,引發婚姻衝突各種狀況,並為這些埋沒在歷史洪流中,無法為自己發聲的婦女們,道出她們的生活實況。
    因此本文首先說明「家訓」對婦女的教育內容為何,並論述「家訓」的實際影響狀況。次則敘述夫妻、公婆、婆家親屬、娘家親屬等四種在婚姻生活中,不同層次的人倫關係所引起的糾紛。最後則是從法律觀點來審視與婦女相關案件的審理過程與徵引法條。從這裡可以了解,在婚姻衝突事件中,宋代婦女正是在一個地位轉變的關鍵時代。
英文摘要
Generally speaking, most women of the Song Dynasty stepped into marriage, marrying into another family, and thus their moral virtue was valued by the society. At the time, under the guidance of home education which was filled with strong Confucianism, most housewives could serve their husbands, show filial piety to their parents-in-law, and get along with their sisters-in-law, devoting to family life. However,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are unavoidable, and there is no exception within marriage life. From this standpoint, this paper specializes in women’s studies to explore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resulted from marital conflicts, and to disclose the realities of life for women who were submerged under the historical torrent and couldn't speak out for themselves.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firstly, illustrate the content of “family instruction” upon women education and discuss the practical effects of “family instruction”, secondly, expound the disputes arose from four difference levels of human relations within conjugality: husband and wife, parents-in-law, husband’s relatives, and wife’s relatives, and finally, survey the litigation process of women-related c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s and cite legislation. We can realize from here that in the cases of marital conflicts, Song women were situated in a critical era of status transi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回顧…………………………………………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史料…………………………………8
第四節 文章結構…………………………………………10
第二章 禮教觀念下的婚姻關係…………………………13 
第一節 理想的互動原則…………………………………14
第二節 倫理生活實踐及其局限…………………………31
第三章 夫妻間引起的婚姻衝突…………………………41
第一節 由夫妻情感因素引起者…………………………43
第二節 由生活周遭引素引發者…………………………67
第四章 婆、娘家引起的婚姻危機………………………83
第一節 由舅姑子媳的相處所造成之糾紛………………84
第二節 婆家親屬、娘家引發的婚姻紛爭………………105 
第五章 婚姻衝突的法律運作……………………………123
第一節 婚姻衝突涉及的法令內容與流變………………123
第二節 宋代案例及審判原則的闡述……………………135
第六章 結論………………………………………………149
徵引書目……………………………………………………152
附錄…………………………………………………………165
圖表目錄
圖一 〈婦事舅姑之圖〉…………………………………26
圖二 〈子婦嘗藥圖〉……………………………………26
圖三 宋代家庭夫妻間引發婚姻衝突因素比例圖………41
圖四 宋代引發家庭衝突之角色比例圖…………………83
表一 歷代家訓教化對象一覽表…………………………16
表二 宋代夫妻年齡差距統計表…………………………60
表三 〈已有養子不當立〉親屬關係簡表………………107
表四 〈雙立母命之子與同宗之子〉親屬關係簡表……108
表五 〈婿爭立〉親屬關係簡表…………………………117
表六 唐宋明謀殺之律文內容比較表……………………125
表七 唐宋明毆傷殺之律文內容比較表…………………127-128
表八 唐宋明和姦、強姦之律文內容比較表……………130-131
表九 唐宋明亂倫之律文內容比較表……………………132-133
表十 唐宋明言語侮辱之律文內容比較表………………134-135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依朝代及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一、史料
(一)史書、政書
晉‧范曄,《後漢書》,臺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
唐‧長孫無忌,《唐律疏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再版。
元‧不著編人,《大元聖政國朝典章》,臺南:莊嚴,1995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元‧脫脫,《宋史》,臺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宋‧杜大珪編,《名臣碑傳琬琰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謝深甫,《慶元條法事類》,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宋‧竇儀,《宋刑統》臺北:仁愛書局,1985年。
明‧李東陽等奉敕修,《明會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明‧明神宗敕撰,《大明律集解附例》,臺北:學生書局,1970年。
清‧徐本奉敕纂,《大清律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
不著人,《名公書判清明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二)經書、子書
漢‧班固,《白虎通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註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漢‧班昭,《女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北齊‧顏之推撰,《顏氏家訓》,臺北:世界書局,1978年,新編諸子集成。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王稱,《東都事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王闢之撰,金圓整理,《澠水燕談錄》,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全宋筆記。
宋‧司馬光,《傳家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司馬光,《溫公家範》,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宋‧司馬光,《溫公書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司馬光撰,鄧廣銘、張希清點校,《涑水紀聞》,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宋‧朱彧撰李偉國整理,《萍洲可談》,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全宋筆記。
宋‧余靖,〈女訓約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續修四庫全書本。
宋‧吳處厚撰,夏廣興整理,《青箱雜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全宋筆記。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臺北:新興書局,1975年,筆記小說大觀。
宋‧李薦撰,孔凡禮點校,《師友談記》,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宋‧周密,《齊東野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周密撰,吳企明點校,《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宋‧袁采,《袁氏世範》,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叢書集成新編。
宋‧張舜民撰,湯勤福整理,《畫墁錄》,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全宋筆記。
宋‧張載,《張子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張鎡,《仕學規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陳郁,《藏一話腴》,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彭乘撰,孔凡禮點校,《墨客揮犀》,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宋‧曾慥,《高齋漫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曾慥,《類說》,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葉夢得撰,徐時儀整理,《避暑錄話》,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全宋筆記。 
宋‧劉清之,《戒子通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宋‧鄭克,《折獄龜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元‧許謙,《讀四書叢說》,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三)筆記文集
唐‧于義方,《黑心符》,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叢書集成新編。
唐‧宋若莘、宋若昭,《女論語》,臺北:世界書局,1978年,諸子集成續編。
唐‧鄭氏,《女孝經》,臺北:世界書局,1978年,諸子集成續編。
宋‧方大琮,《鐵菴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宋‧王十朋,《梅溪王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四部叢刊初編 初編‧集部。
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四部叢刊 初編‧集部。
宋‧呂陶,《淨德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李元綱,《厚德錄》,臺北:世界書局,1986年,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宋‧李昌齡,《樂善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李昭玘,《樂靜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李綱,《梁谿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汪藻,《浮溪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四部叢刊初編 初編‧集部。
宋‧周必大,《文忠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洪适,《盤洲文集》,臺北:世界書局,1986年,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宋‧洪邁撰,何卓點校,《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二版。
宋‧胡仔,《漁隱叢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范公稱撰,孔凡禮點校,《過庭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范正敏,《遯齋賢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說郛三種。
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四部叢刊 初編‧集部。
宋‧范祖禹,《范太史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范純仁,《范忠宣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晁補之,《雞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四部叢刊 初編‧集部。
宋‧祖無擇《龍學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張方平,《樂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張師正撰,白化文、許德楠點校,《括異志》,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宋‧梅堯臣,《宛陵集》,臺北:世界書局,1986年,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宋‧莊綽撰,蕭魯陽點校,《雞肋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陳京,《葆化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說郛三種。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宋‧陳道,《韋居聽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說郛三種。
宋‧陳鵠《西塘集耆舊續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御選歷代詩餘。
宋‧陸佃,《陶山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曾鞏,《元豐類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四部叢刊 初編‧集部。
宋‧程顥、程頤撰,王孝魚點校,《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宋‧黃庭堅,《山谷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黃榦《勉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宋‧黃裳,《演山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楊萬里,《誠齋易傳》,臺北:中華書局,1970年。
宋‧楊萬里,《誠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四部叢刊 初編‧集部。
宋‧葉適,《水心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趙鼎,《忠正德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趙鼎臣,《竹隱畸士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四部叢刊初編 初編‧集部。
宋‧劉摯撰,裴汝誠、陳曉平點校,《忠肅集》,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宋‧慕容彥逢,《摛文堂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宋‧樓鑰,《攻媿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四部叢刊初編 初編‧集部。
宋‧蔡襄撰、明‧徐  等編,《蔡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宋‧鄭俠,《西塘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宋‧鄭獬,《鄖溪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宋‧韓元吉,《南澗甲乙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韓元吉,《桐陰舊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說郛三種。
宋‧魏泰撰,李裕民點校,《東軒筆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龐元英撰,金園整理,《談藪》,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全宋筆記。
宋‧蘇舜卿,《蘇學士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蘇頌撰,王同策、管成學、顏中其點校,《蘇魏公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明‧王志堅,《四六法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明‧梅鼎祚,《東漢文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明‧賀復徴編,《文章辨體彙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57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徐釚,《詞苑叢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不著人,《東南紀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二、近人專著
(一)禮教典籍
王長金,《傳統家訓思想通論》,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
朱明勛,《中國家訓史論稿》,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
周鳳五,《敦煌寫本太公家教研究》,臺北:明文書局,1986年。
林素英,《禮學思想與應用》,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
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
鄭阿財、朱鳳玉合著,《敦煌蒙書研究》,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年。
閻愛民,《中國古代家教》,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二)家庭婚姻
王以仁,《婚姻與家庭生活的適應》。臺北:心理出版社,2001年。
王躍生,《清代中期婚姻衝突透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7年。
呂思勉,《中國制度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邢鐵,《中國家庭史‧宋遼金元時期》,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
周積民、宋德金,《中國社會史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徐楊杰,《宋明家族制度史論》,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第九版。
158
陳顧遠,《中國婚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
彭懷真,《婚姻與家庭》,臺北:巨流圖書,1998年,再版。
游惠遠,《宋代民婦的角色與地位》,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8年。
湯江浩,《北宋臨川王氏家族及文學考論─以王安石為中心》,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費孝通,《生育制度》,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葉肅科,《一樣的婚姻,多樣的家庭》,臺北:學富文化,2000年。
諾曼‧古德曼著、楊琪、楊琬譯,《婚姻與家庭》,臺北:桂冠圖書,1995年。
藍采風,《婚姻與家庭》,臺北:幼獅文化,1996年。
龐德新,《從話本及擬話本所見之宋代兩京市民生活》,香港:龍門書店,1974年。
蘇冰、魏林,《中國婚姻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三)法律審判
王雲海主編,《宋代司法制度》(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
郭東旭,《宋代法制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
彭浩、陳偉、工藤元男主編,《二年律令與奏讞書: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出土法律文獻釋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戴炎輝,《中國法制史》,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十版。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徐富昌,《睡虎地秦簡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四)其他
Tolstoy, Leo, graf(托爾斯泰)著、尼娜譯,《安娜‧卡列尼娜》,臺北:新興書局,1957年。
丁傅靖輯,《宋人軼事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王德毅、昌彼德等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74年,增訂再版。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159
陳達科,《義門陳氏大同宗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硏究所圖書館,1986年。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程章燦,《劉克莊年譜》(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程毅中輯注,《宋元小說家話本集》,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
羅振玉輯,《東都冢墓遺文》,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歷代碑志叢書。
釋聖嚴,《律制生活》,臺北:法鼓文化出版社,1999年。
三、期刊論文
(一)期刊
孔學,〈《慶元條法事類》研究〉,《史學月刊》,2000年第2期(2000年),頁41。
王菁、湯梓順,〈陸游婚變溯實〉,《贛南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1期(1995年),頁39-42。
王德毅,〈宋人墓誌銘的史料價值〉,《東吳歷史學報》,12期(2005年),頁1-24。
汪兵、林傑,〈中國古代的婆權〉,《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1期(2003年),頁102-108。
周愚文〈司馬光的家訓內涵及其對宋代家族教育的影響〉,《師大學報‧教育類》50卷2期(2005年),頁1-12。
林素珍〈劉清之《誡子通錄》評述〉,《國文學誌》,3期(1999年),頁117-140。
柳立言,〈從法律糾紛看宋代的父權家長制──父母舅姑與子女媳婿相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本3分(1998年),頁483-556。
張叢,〈陸游出妻唐琬說質疑〉《學習與探索》,151期(2004年),頁120-121。
曾春海,〈宋元明理學家的家訓〉,《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28期(2001年),頁51-78。 160
黃世中,〈釵頭鳳公案考辯〉,《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2006年),頁57-67
黃寬重,〈墓誌資料的價值與限制─以兩件宋代墓誌資料為例〉,《東吳歷史學報》,10期(2003年),頁19-37。
黃繁光,〈宋代墓誌中的報償表述法〉,《東吳歷史學報》,12期(2005年),頁55-94。
楊宇勛,〈降妖與幽禁─宋人對精神病患的處置〉,《台灣師大歷史學報》,31期(2003年),頁37-89。
楊宇勛,〈從政治、異能與世人態度談宋代精神異常者〉,《成功大學宗教與文化學報》,7期(2006年),頁19-47。
楊果,〈宋人墓誌中的女性形象解讀〉,《東吳歷史學報》,11期(2004年),頁243-270。
楊果、鐵愛花,〈從唐宋性越軌法律看女性人身權益的演變〉,《中國史研究》,2006年1期(2006年),頁115-126。
楊建宏,〈論宋代家訓家範與民間社會控制〉,《船山學刊》,2005年第1期(2005年),頁60-62。
劉燕儷,〈唐代家訓中的夫妻關係及其源流〉,《嘉南學報:人文類》,32期(2006年),頁617-635。
謝桃坊,〈論宋人話本小說的市民女性群像〉,《社會科學研究》,1993年第1期(1993年),頁280-289。
(二)專書論文
王晉光,〈王安石嫁媳事辨證〉,《王安石八論》,臺北:大安出版社,2006年,頁139-155。
翁育瑄,〈唐宋墓誌的書寫方式比較─從哀悼文學到傳記文學〉,《宋代墓誌史料的文本分析與實證運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東吳大學歷史系,2003年,頁1-18。
張邦煒,〈宋代婚姻制度的種種特色〉,《宋代婚姻家族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頁91-115。
張邦煒,〈兩宋時期的性問題〉,《宋代婚姻家族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頁129-148。
161
張斐怡〈從判例看宋元時期法律對婚外情事件的處理〉,《宋代社會與法律:《名公書判清明集》討論》,臺北:東大圖書,2001年,頁81-97。
臧建,〈宋代家法的特點及其對家族中男女性別角色的認定〉,《唐宋女性與社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頁275-298。
臧建,〈宋代家法與女性〉,《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論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頁306-321。
蔣義斌,〈由墓誌銘看宋代家庭的困境:分家及其相關問題〉,《宋代墓誌史料的文本分析與實證運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東吳大學歷史系,2003年,頁1-16。
鄭阿財,〈敦煌寫本《崔氏夫人訓女文》研究〉,《敦煌文獻與文學》,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3年,頁277-301。
(三)學位論文
王沂釗,〈婚姻衝突的敘說性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系博士論文,1999年。
卓美月,〈唐代家訓所表現之家庭教育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徐秀芳,〈宋代士族婦女的婚姻生活──以人際關係為中心〉,臺北: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陳莉婷〈宋代家訓之女子教育觀研究〉,臺北: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曾京賢〈宋代婦女犯罪問題〉,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游惠遠,〈宋代婦女地位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楊雅惠,〈婚姻衝突現象與因應歷程之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鄧淑玲,〈宋代婚姻制度及其影響〉,臺北: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162
四、外文資料
柳田節子,《宋代庶民の女たち》(東京都:汲古書院,2003年)
Ebrey. Patricia Buckley,The inner quarters : marriage and the lives of Chinese women in the Sung period(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五、網路資料
〈宋故度支郎中姚甫君夫人米氏墓誌銘〉http://www.ihp.sinica.edu.tw/%7Etwsung/song/94/s28.pdf。
〈王尚恭妻席氏墓誌〉http://www.ihp.sinica.edu.tw/%7Etwsung/song/94/35.pdf。
163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