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703200615002900
DOI 10.6846/TKU.2006.00473
論文名稱(中文) 日殖時期新竹火車站地區發展歷程之研究(1895-1945)
論文名稱(英文) On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station area of Hsinchu C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 1895-1945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1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劉奕成
研究生(英文) Yi-Cheng Liu
學號 69130020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1-10
論文頁數 15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俊雄
委員 - 陳珍誠
委員 - 林靜娟
關鍵字(中) 殖民
實驗場
新竹
火車站地區
都市規劃
城市發展
都市更新
新式城市空間
都市中心商業區
關鍵字(英) colonize
experimental field
Hsinchu City
railway station area
urban planning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renewal
new urban life style
center business distric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探討臺灣日殖時期,1895~1945年間新竹火車站地區的發展歷程。在殖民化下的臺灣,其城市發展,在一般理解裏總認為日本殖民者能以科學性、國家力量等手段來操控城市空間的發展,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藉由都市規劃及相關法令等的施行,日人欲規劃出理想的城市模型。而這樣的城市模型,是否在城市的發展中實現日人的想像?又,在日殖末期,新竹市的火車站地區已發展出極度繁榮的景象,如同今日各大城市的火車站地區的商業地區,或如位於交通要衝的捷運站周邊景象;這樣的發展是否為日人計畫下的產物?因而,本文以歷史發展過程來討論城市規劃與實際發展的狀態,藉由一個城市的地區發展歷程之研究,審視日人在這當中的作為。也為初期置於城市發展邊緣,僅具交通性質的火車站之所在區域,轉變為帶動商業精華地帶的多功能角色,鋪陳其歷史過程。筆者以四個時期探討,在初期即探討日人因軍事安全緣故,所採取運用城市空間的策略,是以軍事佈局為主,並沿襲清代的空間;而火車站所扮演的即是軍事運輸的重要角色。然而在日軍水土不服的情況下,產生城市規劃。這樣的城市規劃僅是城市衛生工程的計畫。火車站在此僅具交通轉運站的角色,不具市區發展的價值。故在此時期,火車站為排除在城市規劃外的設施。到了第二期,即便在貫穿臺灣南北之縱貫鐵路開通後的幾年間,火車站依然僅具交通要角的性質,因而國營基礎建設事業如電力、交通等陸續在最初幾年間就進駐火車站地區,在日人規劃者的認知裏亦是如此。接者仰賴鐵路運輸的產業也陸續進駐此區,然而規劃者始終著重開發日人基礎區域,並沿用以地方首府為中心的城市規劃模式。在此時期尾聲,1919年,日人認知發展火車站地區刻不容緩。在第三期裏,積極開發此區,許多仰賴鐵路運輸的產業及商社等也在火車站前的區域設立,日規劃者也在擴大開發城市下,將空間發展方向,往東區拓展,也往火車站後地區發展。最後時期,日人著重開發及刻意以興建官舍、公建築、示範街道及設立日人學校等建設方式,來營造日人居住地域,以新建築、新街廓,搭配民間發展出的新式商店及消費行為的新生活空間型態,加以優勢的交通,形成繁榮的商業區域。火車站後地區則形成住宅、休閒及工業區域。本研究發現:第一,日人並非如一般認知,始終有計劃性的逐步執行,雖可擷取歐美等殖民帝國之經驗,但對日人而言,這是第一次真實的體驗,視殖民地為實驗場。在各方勢力競逐及環境時勢的干預下,就會產生不同的發展歷程,尤其當實際發展情形這項因數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影響擴大時,有可能導向非預期的方向。第二,日人在火車站地區以新建築、新街廓,形塑殖民者的威嚴,與被殖民者間空間文化的差異;並在新式建築、新式城市空間裏,示範了新式生活與商業行為,進而收編台人的意識型態,以非脅迫手段將其納入位於日人之下的階層結構裏,取得經濟、生活形式及意識上的領導地位,也協助了往後日殖政府對台人的意識洗腦,而過程中的宣傳、展示等方式,無異更鞏固新都心區域的形式力量。第三,日人認知到需將火車站地區純化為商業區的重要性,採取如同今日「都市更新」的手法。並為了保留商業區精華用地,將公有住宅預建在市區週邊,城市的邊緣。這些手法,使火車站地區成為都市中心商業區(C.B.D.),一併形成日殖晚期的類都市分區型態。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station area of Hsinchu C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 in 1895-1945.Always, we think that Japanese could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in Taiwan by method .However,is this hyperthesis true? The article tries to trace back the urban plan and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Hsinchu City. By researching the history of the railway station area of Hsinchu City, we could know how did the Japanese operate that the railway station area into a central area in Hsinchu City.

The article includes four times discussions. First, for the military security reason , the Japanese followed the space of the Chin Dynasty, occupying the buildings as their military buildings. The urban planners did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railway station area because they couldn’t see any possible of the railway station .It was just a station. In the second period of time, when the railroad being linked from Keelung to Kaohsiung, some of government-operated enterprises and folk stores established here, the railway station area. However, the urban planners even did not think here was important place. While in the last year of this period, they knew finally. In the third period, the government carried out many projects here. The urban planners planed exploiting East zone and the back area of railway station. In the forth of the period, the Japanese continued building in this area. In this area, grand buildings, rangy streets, broad blocks, lots of stores and companies were established. It’s very different from other zone. Many Japanese lived and worked here, they   also brought a new life style. The back area of railway station filled of the government-operated housing, the park and farer place, there was industrial estate.

There are three conclusions. The first is that the Japanese urban planners did not have a great plan in the first time and did not make the following plans coming true gradually, but they learn when planning. Based on European model and try, the  Japanese colonizers saw Taiwan as a experimental field to learn from . The second, the railway station area, it also became the Japanese life area when the times goes by, was full of new urban life style and new culture, and it let the Japanese won the superiority in the part of economy, life style and social status. The third, the Japanese urban planners used the way of urban renewal to maintain the center business district its supremac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摘要
謝誌
目錄
圖表目錄
緒論 
一、研究動機及目的	1
二、文獻回顧	2
三、研究方法與架構	3
研究架構:	4


第一章 縱貫鐵路通車前的市區變遷(1895~1907)
第一節 日殖前的竹塹城	5
1-1-1竹塹城沿革背景	5
1-1-2竹塹城的空間結構	7
第二節 日本軍事佔領下的空間轉變	12
第三節 日本軍事政府轉變為地方政府的空間佈局	17
第四節 市區改正計畫	28
第五節 鐵路興建與火車站地區的初成	34
第六節 小結	40

第二章 火車站地區的初成(1908-1919)
第一節 火車站地區的興起	46
2-1-1 道路系統及新街道景觀	46
2-1-2 火車站周邊的興起	47
第二節 火車站地區的發展	49
2-2-1公私事業與城市空間	49
2-2-2民間商業及街道生活景象	51
第三節 1913年市區改正計畫	52
第四節 公私事業發展與城市空間(1913~1919)	55
2-4-1火車站地區之產業	56
2-4-2民間商業與街道生活景象	57
第五節 小結	63

第三章 火車站地區的快速發展(1920-1931)
第一節 新竹城的改制	65
第二節  火車站地區的建設	69
3-2-1市區改正計畫與城市空間	69
3-2-2公共建設、公部門建築與城市空間	74
第三節 火車站地區的發展	77

第四章  朝向市中心區發展的火車站地區  (1932-1945) 
第一節  日殖晚期的新竹城(1932-1945)	90
第二節  火車站地區的建設(1932-1945)	91
4-2-1 道路系統及街道景觀	91
4-2-2公部門建築、重要建築與城市空間	96
第三節  火車站地區的發展(1932-1945)	101
4-3-1 公私事業與城市空間	101
4-3-2 民間商業及街道生活景像	103
第四節  小結	119

第五章 結論      122
參考文獻	126
附錄	133

表目錄
表 一–1   1896~1917年台灣鼠疫病患數量表	27
表 二–1   1911~1919年間本市重要商號名錄	59
表 二–2   1911~1919年本市新竹廳各類商店分佈概況	61
表 二–3   營業負責人籍貫及分佈區域統計(單位:人)(其中一
           日人店址未知)	61
表 二–4   日、台商營業項目數量及區位統計(單位:店家)	   62
表 三–1   台灣銀行新竹支店資金量、融資量一覽表	78
表 三–2   台灣商工銀行新竹支店資金量表、融資量一覽表	79
表 三–3   1929~1938年本市各消費市場營運狀況	81
表 三–4   1929~1938年本市各消費市場營運狀況2	82

圖目錄
圖 0-1     研究架構	4
圖 一–1   1834年的竹塹磚石城內	6
圖 一–2   1871年的竹塹磚石城內	7
圖 一–3   1895年 日殖前的竹塹城	10
圖 一–4   清代竹塹市街	11
圖 一–5   1895年之「台灣早先地形圖~新竹城附近地域」	15
圖 一–6   1896年,川堂並設為辦公室。5月,支廳原清代牢房設為
          「新竹監獄」,7月大堂設「新竹地方法院」。12月,支         廳內的「醫局」改為「新竹醫院」。	18
圖 一–7   國語傳習所,可以看見當時台人留著清代辮子。	19
圖 一–8   竹塹舊城垣	23
圖 一–9   拆除東城門與南城門間之城牆	24
圖 一–10  西門至南門間拆牆計畫	24
圖 一–11  日殖政府與保甲制度結構	25
圖 一–12  1904年的新竹城	30
圖 一–13  1905 年市區改正圖	31
圖 一–14  巴爾登街道概念圖示	33
圖 一–15  第一代新竹火車站	36
圖 一–16  1895年「台灣早先地形圖~新竹城附近地域」部分區域	   37
圖 一–17  1904年新竹城及1893、1896、1902年火車站位置	37
圖 一–18  新竹城內土地所有人分佈圖	38
圖 一–19  日殖前的竹塹城	41
圖 一–20  軍事佔據期日軍政府空間佈局	42
圖 一–21  軍政府轉為地方政府過渡期之空間佈局	43
圖 一–22  地方政府建設期之空間運用	44
圖 一–23  鐵路通車至基隆的新竹	45
圖 二–1   新竹電燈株式會社,為木造二層	48
圖 二–2   第二代新竹火車站	49
圖 二–3   新竹郵便局	50
圖 二–4   新街屋形式及街道面貌	52
圖 二–5   1913年 新竹市區改正計畫圖	54
圖 二–6   示範道路「驛前通」及統一式樣的街屋建築,右邊是第
           二代新竹火車站。	55
圖 二–7   1913年市區改正前的新竹	64
圖 三–1   新竹州廳	66
圖 三–2   新竹郡役所	66
圖 三–3   1921年新竹市區改正圖	70
圖 三–4   新竹市區改正變更圖	71
圖 三–5   1924年市區改正圖	72
圖 三–6   1927年市區改正圖	73
圖 三–7   產業會館	75
圖 三–8   新竹州商工獎勵館	75
圖 三–9   1931年新竹市街圖	76
圖 三–10  1931年 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附商家分類廣告,含新竹、
           苗栗等地	86
圖 三–11  1931年 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台灣新竹地區	87
圖 三–12  1921年市區改正前的新竹	88
圖 三–13  1931年的新竹	89
圖 四–1   1932年 新竹市區改正計畫變更圖	92
圖 四–2   1933年 新竹市市區計畫道路變更圖	93
圖 四–3   1935年 新竹市區改正部分變更圖	94
圖 四–4   1937年 新竹市區改正工事設計添附圖	95
圖 四–5   有樂館內部	97
圖 四–6   有樂館外觀	97
圖 四–7   天然瓦斯研究所	98
圖 四–8   專賣局新竹支局	98
圖 四–9   此時期都市分區漸成形	100
圖 四–10  1945年美軍所畫的新竹土地利用圖	105
圖 四–11  1935年 大日本職業明細圖-新竹市	106
圖 四–12  1935年 大日本職業明細圖-新竹市廣告商資料登錄部分	   107
圖 四–13  1935年 大日本職業明細圖-新竹市政府機構分析圖	   108
圖 四–14  1935年 大日本職業明細圖-新竹市之學校分析圖	109
圖 四–15  1935年大日本職業明細圖-新竹市交通運輸業分析圖	   110
圖 四–16  1935年 大日本職業明細圖-新竹市之會社分析圖	111
圖 四–17  1935年大日本職業明細圖-新竹市之保險業分析圖	   112
圖 四–18  1935年 大日本職業明細圖-新竹市之生活百業分析圖分析圖	   113
圖 四–19  1935年大日本職業明細圖-新竹市之醫藥業分析圖	   114
圖 四–20  1935年 大日本職業明細圖-新竹市之酒家分析圖	115
圖 四–21  1935年 大日本職業明細圖-新竹市之金融業分析圖	   116
圖 四–22  1935年大日本職業明細圖-新竹市宗教組織分析圖	   117
圖 四–23  1938年  新竹市商店街分佈圖	118
圖 四–24  李澤藩筆下的新竹火車站	119
圖 四–25  1945年 新竹	120
圖 四–26  1945年的新竹	12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小田俊郎
1995 《台灣醫學50 年》,台北:前衛出版社。
三澤真美惠
2001 《殖民地下的「銀幕」:台灣總督府電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
台北:前衛出版社。
王俊雄
2002 〈國民政府時期南京首都計畫之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
所。
王郭章
2004 《圖說竹塹》,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王珊珊
1999 《近代台灣縱貫鐵路與貨物運輸之研究(1887-1935)》,台南:國立成
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井出季和太
1956 《日據下之台政(一)》;郭輝 編譯,台北:台灣省政府。
1956 《日據下之台政(二)》;郭輝 編譯,台北:台灣省政府。
1956 《日據下之台政(三)》;郭輝 編譯,台北:台灣省政府。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 編輯
1993 《日據時期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矢內原忠雄
2004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林明德 譯,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
料基金會。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78 《日本據台初期重要檔案》,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江慶林 譯
1990 《臺灣鐵路史》,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
余玉眉、蔡篤堅 主編
2003 《台灣醫療道德之轉變-若干歷程及個案探討》,台北:財團法人國家
衛生研究院。
呂月娥
2001 〈日治時期基隆港口都市形成歷程之研究〉,中壢:私立中原大學建築
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日殖時期新竹火車站地區發展歷程之研究
127
呂哲奇
1999 〈日治時期台灣衛生工程顧問技師爸爾登對台灣城市近代化影響之研
究>中壢,私立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紹理
1995 〈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
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5 《展示台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台北:麥田出版城
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筱峰
2002 《60 分鐘快讀台灣史》,台北:吳氏圖書出版社。
李正萍
1991 〈從竹塹到新竹:一個行政,軍事,商業中心的空間發展〉,台北: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俊雄
1995 《竹塹城之沿革考》,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吳濁流
1980 《亞細亞的孤兒》,台北:遠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8 《無花果》,台北:草根出版公司。
林淑華
1999 〈日治前期台灣縱貫鐵路之研究(1895~1920)〉,台北:國立師範大
學歷史研究所。
林莉莉
1999 〈淡水廳築城計畫及實務的相關研究─以《淡水廳築城案卷》為中心
─〉中壢,私立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衡道、楊鴻博
1996 《鯤島探源》,台北:稻田出版有限公司。
林佩諭
2001 〈鳳山縣舊城及週遭聚落變遷之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
所
周婉窈
2003 《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台北:允晨文化實
業股份有限公司。
若林正丈、吳密察 主編
2004 《跨界的台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台北: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
胡燕琳
2001 〈日治時期(1895~1945)新竹地區城鄉與建築發展〉,中壢:私立中
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日殖時期新竹火車站地區發展歷程之研究
128
凃照彥
2003 《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初版四刷,台北:人間出版社。
洪惠冠
1995 《一生懸命:竹塹耆老講古》,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洪敏麟 主編
1978 《日本據台初期重要檔案》,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正哲
1998 〈日治時期台灣地震災害對建築與都市發展影響之研究〉,中壢:私立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維哲
2000 〈高雄市行政中心之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騰芳、潘國正等
1995 《竹塹思想起:老照片說故事1》,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995 《竹塹思想起:老照片說故事2》,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2003 《竹塹思想起:老照片說故事3》,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陳柔縉
2005 《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台北:麥田出版。
許雪姬 總策劃
2003 《台灣歷史辭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郭弘斌
2005 《日據時期偉大的台灣人》,台北:台灣文藝復興協會。
張慶隆
1996 〈台灣縱貫鐵路經營之研究─以「滯貨事件」為中心─(1895-1924)〉,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
張永堂主編
1993 《新竹市耆老訪談專輯》,新竹:新竹市政府。
張德難
1998 《北門大街》,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島嶼柿子文化館 編著
2004 《台灣小學世紀風華:第一本台灣孩子的百年校園紀事》,台北:柿子
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世孟
1987 〈日據時期台灣都市計畫範行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
學研究所都市計畫研究室。
黃武達 主持計畫
1997 〈日治時代台灣都市計畫歷程基本史料之調查與研究-本論〉,台北: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
日殖時期新竹火車站地區發展歷程之研究
129
1997 〈日治時代台灣都市計畫歷程基本史料之調查與研究-史料編〉,台
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
黃俊銘
1999 《新竹日治時期建築文化資產調查研究》,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999 〈新竹市日治時期的城市與建築〉,《竹塹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
黃蘭翔
1995 〈從殖民地地方官方刊物看日據下新竹都市的轉化〉,《都市與計畫第
二十二卷第一期》71~97,台北: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
1995 〈台南十字街空間結構與其在日據初期的轉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第十九期》31~59,台北: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1997 〈回顧台灣建築與都市史研究的幾個議題〉黃富三、古偉瀛、蔡采秀
主編《臺灣史研究一百年 : 回顧與研究》181~213,台北:中央研
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1999 〈竹塹城向新竹城街道結構的轉化〉,《竹塹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
黃秀慧
2005 《認識台灣 回味1895-2000》,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彭茂中、潘國正 主編
2005 《新竹市進出口產業史錄》,新竹:新竹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葉龍彥
1996 《新竹市電影史》,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新竹市政府
1999 《竹塹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新竹市志編篡委員會 編
1997 《新竹市志 卷首 上》,新竹:新竹市政府。
1999 《新竹市志 卷首 下》,新竹:新竹市政府。
1997 《新竹市志 卷一 土地志》,新竹:新竹市政府。
1997 《新竹市志 卷二 住民志》,新竹:新竹市政府。
1997 《新竹市志 卷三 政事志》,新竹:新竹市政府。
1995 《新竹市志 卷四 經濟志 上》,新竹:新竹市政府。
1995 《新竹市志 卷四 經濟志 下》,新竹:新竹市政府。
1996 《新竹市志 卷五 文教志 》,新竹:新竹市政府。
1997 《新竹市志 卷七 人物志》,新竹:新竹市政府。
1997 《新竹市志 卷八 藝文志》,新竹:新竹市政府。
楊鵬飛
1999 《臺灣區鐵路史:臺灣鐵路古今站名詞典》,台北:楊鵬飛。
遠流台灣館 編著
2000 《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日殖時期新竹火車站地區發展歷程之研究
130
趙慶昇
2003 〈新竹舊城區都市實質空間改造之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建築學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祐志
1998 《日據時期台灣商工會的發展(1895-1937)》,台北:稻鄉出版社。
蔡松柏
2002 〈從都市發展歷程探討竹塹城空間結構變遷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
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龍保
2001 〈日治中期台灣國有鐵路之研究(1910~1936)〉,台北:國立師範大
學歷史研究所。
潘國正、許明薰 等著
1994 《新竹老店,城市容顏:新竹市老店田野調查報告》,新竹:新竹市政
府。
潘國正
1995 《一生懸命:竹塹耆老講古》,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996 《手指簿子,1996 新竹文化手曆》,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997 《新竹文化地圖》,新竹:齊風堂出版社。
劉文駿、王威傑、楊森豪
2003 《百年臺灣鐵道》,台北:果實出版。
賴志彰、魏德文、高傳棋
1993 《竹塹古地圖調查研究》,新竹:新竹市政府。
魏蓉華
1991 〈日據時代台中市都市發展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
戴寶村
1996 〈近代台灣港口市鎮之發展與變遷〉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 主編
《臺灣史論文精選》425-443,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
戴寶村、王峙萍
2004 《從台灣諺語看台灣歷史》,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戴震宇 編,王顧明 繪圖
2002 《台灣的鐵道年表》,台北:遠足文化。
日殖時期新竹火車站地區發展歷程之研究
131
日文部分:
アジア旅行研究会
2001 《〔台灣〕旅行写真館》,大阪市:日本機関紙出版センター。
台湾総督府交通局鉄道部 編纂
1942 《台湾鉄道旅行案內》
木谷彰佑
1935 《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
高成鳳
1999 《植民地鐵道と民眾生活:朝鮮‧台灣‧中國東北》,東京都:法政大
學出版局。
黃蘭翔
1993 〈台湾都市の文化的多重性とその歴史的形成過程に関する研究〉
飯塚キヨ
1985 《植民都市の空間形成》,東京都:大明堂。
新竹市役所 編
1931 《新竹市要覽》,新竹:新竹市役所;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再
印。
1938 《新竹市要覽》,新竹:新竹市役所;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再
印。
1938 《新竹市商工人名錄》,新竹:新竹市役所。
蘇睿弼
〈日本植民地時代初期の台湾の城壁都市に関する研究〉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