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702201213312200
DOI 10.6846/TKU.2012.00676
論文名稱(中文)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研究―以漢字節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Take the Chinese Character Festival as an Exampl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Document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1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楊雅鈞
研究生(英文) Ya-Chun Yang
學號 69702004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12-27
論文頁數 13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高柏園
共同指導教授 - 張炳煌
委員 - 陳德和
委員 - 陳仕華
委員 - 高柏園
關鍵字(中) 漢字
文化創意產業
漢字節
關鍵字(英)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Chinese Character Festival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漢字是世界上非常特殊的文字符號系統,它兼具形、音、義三者,不同於拼音文字僅於記音、義之功能,且文字象形的部分更是中國文化最具有創意的一種想像,漢字一路衍生過來,經歷各朝代的一些改變,這些改變都是具有朝代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其實這就是一種文化創意了,所以文化創意並不是當代才有的東西,而如今在這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興起的年代,如何將漢字與文化產業做結合,使發揮的更淋漓盡致,是值得去探究與分析。
    本論文題目「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研究―以漢字節為例」,主要針對「漢字」為主要方面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研究,以第二章「文化創意產業」和第三章「漢字語言文化」作為基礎理論,相關文獻探討。接著,第四章以「臺北漢字文化節」、「高雄好漢玩字節」、「兩岸漢字藝術節」的活動內容,作為案例分析。最後,第五章為全文總結與建議。期望,藉此整理分析出「臺灣漢字文化創意產業」目前的優劣處與未來努力發展的方向。
    漢字不僅能帶動國家產業的發展,漢字本身蘊涵的文化特色與藝術性,更能與生活密切結合,漢字文化是臺灣的一大特色,有其獨特性,期盼有朝一日能將漢字文化推向於國際化,將臺灣打造成漢字創意商品王國。
英文摘要
The Chinese characters belong to an exclusive linguistic system which encompasses morph, sound, and meaning and differs from the Ping-yin system which only marks sound and meaning. Moreover, the hieroglyphic part is the most innovative and imaginative facet of Chinese culture. The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come a long way and been under dramatic evolutions. Those changes reflect the contemporary innovation and creativeness and are actually cultural creativeness in their own right. Therefore, cultural creativeness is not temporary product.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explore and analyze how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ultural industry can be intertwined in this time when cultural industry is on the rise.

The present study,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Take the Chinese Character Festival as an Example”, focuses on the culture-innov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Chapter II,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and Chapter III, “The Cul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s”serve as fundamental theories. The next chapter draws three public activities, “Chinese Character Festival of Taipei"、“The Delight of Chinese Character Festival of Kaohsiung"、“Chinese Character Art Festival of Taiwan and China"as case analyses. Finally, there are som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made in Chapter V.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has sorted and analyzed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of 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characters not only can stimulate our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bring us closer due to their cultural uniqueness and artistry. Chinese character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features of Taiwan, and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y can be promulgated worldwide which would pave the way for Taiwan with its creative produc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一、研究範圍	2
二、研究限制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3
一、研究方法	3
二、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文化創意產業與政策發展	6
第一節 文化創意產業概論	6
一、何謂文化創意產業	6
二、概念的源起:從文化工業到文化產業	9
三、文化產業相關術語探究	10
四、文化創意產業的特質	12
第二節 各國文化創意產業架構與政策面比較分析	16
一、英國創意產業定義與類別架構	16
二、日本感性產業類別定義	18
三、中國大陸文化產業類別定義	20
四、UNESCO文化產業類別定義	21
五、文化產業類型架構比較分析	23
六、全球文創產業發展趨勢	24
第三節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政策脈絡	26
一、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之歷史	26
二、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之定義	27
三、臺灣對文化創意產業範疇的界定原則	28
四、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範疇及主辦機關	30
五、臺灣文化創意產業 SWOT 分析	32
六、臺灣文化創意產業摘要說明及實施目標計畫	34
七、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具體成果及未來發展	37
第三章 語言文字理論	40
第一節 漢語的特性	40
一、漢語的基本特點	40
二、漢語與孤立語	41
第二節 漢字的形成與特質	44
一、漢字起源神話傳說	44
二、考古的發現	47
三、現代文字	48
第三節 語言文字與族群思維文化	49
第四章 案例比較分析―漢字節為例	61
第一節 臺北漢字文化節	61
一、起源	61
二、歷屆漢字文化節之活動內容	61
第二節 高雄好漢玩字節	70
一、起源	70
二、2010、2011年漢字文化節之活動內容	71
第三節 兩岸漢字藝術節	80
一、起源	80
二、2010、2011年兩岸漢字藝術節之活動內容	81
第四節 漢字文化節之分析比較—臺北漢字文化節、高雄好漢玩字節、兩岸漢字藝術節	89
一、分析與比較	90
二、優缺點	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7
一、結論	107
二、建議	109
附錄一 漢字發展年表	112
附錄二 第三屆漢字文化節  教師研習營活動內容	115
附錄三 第五屆漢字文化節 詳細活動內容	116
附錄四 字之保存、推廣與維護學術論壇議程	120
附錄五 第七屆漢字文化節 詳細活動內容	121

參考文獻	128
表目次

表1-1 各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	7
表1-2 英國國家部門對總體文化產業之分類定義	17
表1-3 英國創意產業類別架構	18
表1-4 日本文化創意產業     感性產業架構表	20
表1-5 中國大陸文化產業類別	21
表1-6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產品之類別與細項說明	22
表1-7 各國對文化創意產業類別架構表	24
表1-8 國內學者對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的比較	28
表1-9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範疇及主辦機關	32
表1-10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 SWOT 分析	33
表1-11 柳宗元<江雪>	51
表1-12 2011兩岸漢字藝術節活動簡表	89
表1-13 臺北漢字文化節 第一屆到第七屆活動簡表	92
表1-14 高雄好漢玩字節2010、2011年活動簡表	93
表1-15 兩岸漢字藝術節2010、2011年活動簡表	94
表1-16 各漢字節分析比較之簡表	97
表1-17 各漢字節歷屆展演活動核心主旨之簡表	99
表1-18 各漢字節之優缺點簡表	101

圖目次

圖 1-1 全球各區域創意產品外銷額比例示意圖	25
圖 1-2 語言文字與思維文化的影響	50
圖 1-3 語言文字概念系統	51
圖 1-4 明日逢春好,不晦氣。終年倒運少,有餘財。	52
圖 1-5 明日逢春,好不晦氣。終年倒運,少有餘財。	52
圖 1-6 漢字的歧義性。	53
圖 1-7 此地,安,能常住。其人,好不,悲傷。	53
圖 1-8 此地安,能常住。其人好,不悲傷。	54
圖 1-9 趣言能適意,茶品可清心。心清可品茶﹐意適能言趣。54
圖 1-10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54
圖 1-11 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55
圖 1-12 徐冰〈童謠四:小黑羊兒〉	59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今人專著(按出版先後列)
徐志民:《歐美語言學簡史》(臺北:學林出版社,1990年)。
裘錫圭著,許錟輝教授校訂:《漢字學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1994年)。
戴昭銘:《文化語言學導論》(北京:語文出版社出版,1996年)。
劉國恩:《漢字文化漫談》(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張苙雲:《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臺北:遠流,2000年)。
林佩璇:《個案研究及其教育研究上的應用》(高雄:麗文文化版社,2000年)。
夏學理、蕭炳欽主編:《我們曾經這樣走過 》(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2002年)。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著:《全球思考.臺灣行動 : 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研討會論文暨會議實錄》=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reative industry" : a global thought and future action in Taiwan》,(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年)。
花建:《文化金礦:全球文化投資贏的策略》(臺北:帝國文化出版社,2003年)。
張瓊慧主編:《認識文化創意產業 : 行政院文建會主委陳郁秀特輯》 (臺北:生活美學館,2003年)。
黃武忠等編:《二○○二年文建會文化論壇系列實錄:文化創意及地方文化館》(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年)。
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2003年)。
羅肇錦:《語言與文化》(臺北:文鶴出版公司,2003年)。
王怡芳主編:《文建會網路學院case智庫2:文化產業》(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年)。
何信芳:《藝術的意境》(臺北:詠春圖書文化,2004年)。
夏學理總編輯:《文化創意產業:向前看,向前看齊 》(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2004年)。
何永清:《現代漢語語法新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
花建:《文化魔戒: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奧秘》(臺北:帝國文化出版社,2005年)。
陳昭義主編:《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 》 (臺北:經濟部文創辦公室出版,2005年)。
漢寶德:《漢寶德談藝術教育》(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06年)。
杉浦康平編;楊晶、李建華譯:《亞洲之書‧文字‧設計:杉浦康平與亞洲同人的對話》(臺北:網路與書出版,2006年)。
花建:《文化+創意=財富2.0版:全球文化投資贏的策略》(臺北:帝國文化出版社,2006年)。
David Hesmondhalgh著,廖珮君譯:《文化產業》(臺北:韋伯文化,2006年)。
三采文化採訪編輯:《創意×創業:與25位成功創意人的創意對談》(臺北:三采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
吳賜德策劃:《台灣製造 文化創意向前走》(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允晨文化,2007年)。
吳連賞:《高雄市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策略之研究》(高雄:高市研考會,2008年)。
盧國屏:《訓詁演繹:漢語解釋與文化詮釋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盧國屏、黃立楷:《當代文字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8年)。
王心怡:《古代圖形文字藝術》(台南:鳳凰文物中心,2009年)。
洪燕梅:《漢字文化與生活》(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9年)。
楊敏芝:《創意空間: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9年)。
蔣勳:《漢字書法之美:舞動行草》(臺北:遠流出版,2009年)。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著:《臺灣文化創意產業 發展年報》 (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0年)。
林炎旦:《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經典論述》(臺北:師大書苑,2010年)。
廖純慶:《好漢玩字節》(臺北:漢生科技有限公司—dpi設計流行創意雜誌,   2010年)。
張炳煌、崔成宗:《書畫藝術與生活空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

二、論文及期刊(按著作先後列)
郭紹虞:〈從書法中窺測字體的演變〉,《現代書法論文選》(臺北:華正書局,1990年12月)
鄭清和:《書法藝術之研究--楷、隸、篆、行、草五體書法之探究與創作實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2年)
伍立人:《從傳統中尋找生命的文化創意產業-以白米木屐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吳淑玲:《文化創意產業之美感與體驗-以美國Hollywood電影為例之探索性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李佩珍:《文化創意商品的品牌經營策略研究 - 以幾米為例》,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杜曉苑:《從文化創意產業特性初探圖文書之產製》,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林奎佑:《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經營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05年。
陳文斌:《從關係行銷探討表演藝術產業-以「明華園」為例》,臺中: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弘揚:《文化創意產業之品牌行銷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陳姝吟:《文化創意產業與國家品牌之相關性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劉均怡:《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之工藝產業分析和個案研究》,桃園:元智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曹玲玲、黃偉倫、陳世明、黃思偉採訪,黃思偉整理:〈揉入「文化」「創意」另類的「產業」――專訪台經院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朱正中主任〉,臺北:《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7卷第9期(2004年9月)。
孫嘉穗:〈「魔戒之外」――文本的變異與文化創意產業:全球化脈絡下的魔戒奇觀〉,臺北:《新聞學研究》95期(2008年4月),頁269-274。
張月玲:《學學文創文化創意產業教育訓練課程研發之創造歷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曾瓊瑩:《傳統文化產業之創新:以霹靂布袋戲為例》,桃園: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廖惠玲:《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意研究――以圖書出版為例》,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徐玉華、袁圓:〈文化創意產業:創造財富的產業〉,北京:《科技智囊》(2009年2月),頁8-16。
王建斌:《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現況之初探》,嘉義:國立中正大學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夏學理:〈文化藝術發展與創意人力探析〉臺北:《朝陽學報》16期(2011年10月),頁45-67。
蕭明瑜:〈文化創意與設計轉化案例解析〉臺北:《朝陽學報》16期(2011年10月),頁69-91。
林仲如:〈臺灣博物館、美術館在文化創意產業下的新思維〉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博物44期(2011年10月),頁115-132。

三、網路資料(按網路擷取先後列)
從語言文字看東西方思維—再從「大思維」 到「大戰略」(2009年3月25日)取自http://www.dongwest.net/bindex.html
〈16-19世紀西方人的中國語言觀〉(2009年3月25日)取自http://ccs.ncl.edu.tw/Newsletter_85/85_main.htm
漢語與中國文化(2009年3月25日)取自http://72.14.235.132/search?q=cache:AhZvbvLNIVEJ:news.xinhuanet.com/book/2004-09/14/content_1979639.htm+%E6%BC%A2%E5%AD%97%E8%88%87%E6%96%87%E5%8C%96&hl=zh-TW&ct=clnk&cd=4&gl=tw
第六屆漢字文化節官方網頁(2010年6月21日)取自http://chinese-character-festival.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4&Itemid=26
2010好漢玩字節官方網頁(2010年12月19日)取自http://w2.khcc.gov.tw/DCCF/p1.htm
臺灣行政院文建會網頁(2011年3月9日)取自http://www.cca.gov.tw/business.do?method=list&id=13
CCTV.com轉載(2011年3月10日)取自http://big5.cctv.com/gate/big5/art.cctv.com/20100521/102020.shtml
人民政協報(2011年3月10日)取自http://www.hellotw.com/lajl/jqhd/201010/t20101018_616288.htm
「兩岸漢字節」今秋登場(2011年3月10日)取自http://blog.21voc.com/index.php?file=viewlog&uid=6580&id=24320
第四屆漢字文化節官方網頁(2011年3月22日)取自http://www.chinesecharacter.culture.gov.tw/intro.html
第三屆漢字文化節官方網頁(2011年3月30日)取自http://www.chinesecharacter.culture.gov.tw/3rdhanzi/history.htm
2011年好漢玩字節(2011年8月16日)取自http://w4.khcc.gov.tw/2011DCCF/1_news.html
臺北市文化基金會網站(2011年8月24日)取自 http://www.taipeiculture.org/news/news_release.aspx?NewsID=438&curPage=1
研究方法(2011年8月24日)取自http://www.pws.stu.edu.tw/fckung/file/QR.pdf
第七屆漢字文化節(2011年8月24日)取自http://chinese-character-festival.org.tw/index.php
第七屆漢字文化節官方部落格(2011年8月24日)取自http://cmex.pixnet.net/blog/category/1715947
2011兩岸漢字藝術節(2011年9月26日)取自http://www.gacc.org.tw/ccart/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