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701201514254700
DOI 10.6846/TKU.2015.00468
論文名稱(中文) 李家同跨文類散文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Lee Chia-tung’s Intergenre Pros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3
學期 1
出版年 104
研究生(中文) 盧芸屏
研究生(英文) Yun-Ping Lu
學號 70101017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5-01-14
論文頁數 11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崔成宗
委員 - 胡衍南
委員 - 趙衛民
關鍵字(中) 李家同
弱勢關懷
小說體散文
社會關懷散文
關鍵字(英) Lee Chia-tung
the concern for the disadvantaged minority
novel-style prose
social care pros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散文家除具備豐贍多元的學養之外,更應有高尚的人格情操和修養,才能在字裡行間展現卓越的人文精神,表現知識分子的道德情操。李家同便是具有此一特質的散文家,作育英才之餘,更積極投入文學創作領域。虔誠的宗教信仰、長年積累的志工經驗、悲憫而廣闊的心靈,成就了他文學創作的豐富性。敏銳而情感豐沛的文筆,道盡許多不同的人生故事。李家同的作品多聚焦於弱勢族群和人類生存問題,特別是他的小說體散文寓人生哲理於敘事之中,對於啟發人生智慧和散文藝術皆有其研究價值。可貴的是,他的作品引領讀者走進不同的世界,能以更包容寬廣的心看待世事。
    筆者蒐羅各類研究李家同的文獻資料及其文章,以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進行研究,而撰寫本書第一章〈緒論〉。欲了解李家同散文風格的形成及創作主題,必須知悉其宗教信仰、人格修養和作品有相容的關係,進而分析其創作技巧,筆者因而撰寫本書第二章〈李家同小說體散文的主題與敘事觀點〉。李家同創作頗豐,皆以小說體散文和社會關懷散文為主,尤其小說體散文對關注弱勢族群的議題更為深入,相關的創作佔大多數,為了探討此類散文的寫作藝術,筆者因而撰寫本書第三章〈李家同小說體散文的語言與藝術表現〉。除了關懷弱勢族群,李家同亦將關注焦點擴大至社會問題與人類生存的問題,透過作者深入的剖析,可以洞悉人類當前亟需改善的困境,筆者因而撰寫本書第四章〈李家同社會關懷散文的議題〉。條貫全書各章節之論述及其文學成就,筆者因而撰寫本書第五章〈結論〉。
本書全面探究李家同創作的主題及藝術手法,希冀能對日後繼續研究李家同及其散文的研究者或能有所獻替,也感謝許多前輩所撰寫之採訪稿及書評,提供筆者諸多寶貴的研究資料。
英文摘要
In addition to being well read, an essayist is supposed to have a noble character and be cultivated to express humanism and to exhibit the moral sentiment of an intellectual in his or her works. Lee Chia-tung is an essayist who has these traits. Besides his devotion to education, Lee commits himself to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creation. A pious faith in religion, a long-term experience of being a compassionate volunteer and a broad mind have lead to an abundance in his literary creations. Lee’s sensitive and emotional writings have told a variety of stories of human beings. Lee’s works focus mainly on the disadvantaged minority and the problems of human existence. His novel-style prose which expresses the philosophy of life by means of narratives is worthy of studying for its wisdom and the art of prose writing. Moreover, his works lead their readers into a different spiritual world and makes them deal with the secular affairs with a more open-minded attitude.
   The first introductory chapter of this study offers a bibliographical review of the research materials on Lee Chia-tung’s works. Chapter 2, titled “The method and skill of Lee Chia-tung’s novel-style pros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e’s religious faith, personal cultivation and the content of his works and analyzes the skill of his creation. Chapter 3, the topic of which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e Chia-tung’s novel-style prose,” investigates Lee’s novel-style and social care proses, the main concern of which is the issue of the disadvantaged minority. Chapter 4, entitled “The dimension of social care of Lee’s prose,” explores Lee’s concern for social problems and existential difficulties in human beings and his insight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uman condition. Chapter 5, the concluding part of this study, encapsulates the ideas of the previous chapters and evaluates Lee’s achievement in literature.
   This study comprehensively examines the themes and methods of Lee Chia-tung’s literature creation and aims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any future research on Lee’s proses. Appreciations are given to those predecessors in this field who have produced many precious relevant interviews and book reviews, from which this study is benefit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一、研究動機	2
    二、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主題與範圍	3
    一、研究主題	3
    二、研究範圍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一、研究方法	9
二、章節架構與研究步驟	10
  第四節  研究文獻	10
    一、李家同散文集之評述	11
    二、李家同散文之評述	12
    三、採訪稿	15
第二章  李家同小說體散文的主題與敘事觀點	19
  第一節  主題意識	19
    一、關懷弱勢	19
   (一)關懷窮人與乞丐	19
   (二)關懷飢民與難民	21
   (三)關懷流浪兒童	23
二、反戰思想	24
三、反對死刑	26
    四、感時憂國	27
       (一)貧富差距日益擴大	27
       (二)價值觀混淆	29
  第二節  敘事觀點	30
    一、第一身主角敘述、第一身非主角敘述	31
    二、全知全能敘述	33
    三、第三身主角敘述	35
  第三節  結語	36
第三章  李家同小說體散文的語言與藝術表現	38
  第一節  語言藝術	38
    一、示現	38
       (一)追述的示現	39
       (二)預言的示現	41
       (三)懸想的示現	44
    二、象徵	47
  第二節  散文出位	51
    一、散文文體特質	51
    二、散文文體出位	53
    三、小說體散文	55
       (一)情節出位	57
       (二)技巧出位	59
       (三)敘述視角	61
  第三節  李家同小說體散文特色	63
    一、濃厚的宗教色彩	63
    二、魔幻寫實之融合	66
    三、至善世界之建構	71
       (一)「無私」的人	72
       (二)「捨得」的人	74
  第四節  結語	75
第四章  李家同社會關懷散文的議題	77
  第一節  國家教育議題	77
    一、教育缺乏品質管制	77
    二、教育機會之不均等	81
    三、技職教育之式微	84
  第二節  工業發展議題	86
    一、厚植基礎技術	87
    二、掌握核心技術	88
    三、提升工業水準	89
  第三節  人類生存議題	90
    一、道德淪喪	91
    二、資源耗費	93
    三、貧富差距	95
    四、環境汙染	97
  第四節  結語	99
第五章  結論	101
  第一節、李家同小說體散文成就	101
  第二節、李家同社會關懷散文成就	102
  第三節、研究成果	104
參考書目	105


表目錄
表1 	李家同散文集	7
表2	李家同作品	9
參考文獻
ㄧ、文本(以下依首次出版先後次序排列)
(一)李家同作品集
李家同,《讓高牆倒下吧》。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7月初版。
李家同,《陌生人》。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4月初版。
李家同,《幕永不落下》。臺北:未來書城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11月初版。
李家同,《鐘聲又再响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2月初
版。
李家同,《ㄧ切從基本做起》。臺北: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4月初版。
李家同,《第21頁》。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2月初版。
李家同,《故事六十八》。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月初版。
李家同,《李家同談教育-希望有人聽我的話》。臺北:聯經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5月初版。
李家同,《大量閱讀的重要性》。臺北:博雅書屋,2010年8月初版。
李家同,《我們應該有第二次工業革命》。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9
月初版。
李家同,《下一個百年,仍必須從基本做起》。臺北: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
年1月初版。
李家同,《下一站》。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3月初版。
李家同,《人類面臨面臨的重大問題》。臺北:博雅書屋,2012年7月初版。
(二)其他
向陽主編,《二十世紀台灣文學經典﹝散文卷‧第二部﹞》。臺北:聯合文學出
版社,2006年5月。
余光中總編輯,《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臺灣一九七〇─一九八九》。臺北:九歌
出版社,1989年。
林錫嘉主編,《八十三年散文選》。臺北市:九歌出版社,1995年4月。
林錫嘉主編,《八十六年散文選》。臺北市:九歌出版社,1998年4月。
林文義主編,《九十六年散文選》。臺北市:九歌出版社,2008年3月。
周芬伶主編,《九十七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3月。
張曉風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1970~1989散文卷(肆)》。臺北:九歌出版社,1989年5月。
張曉風主編,《九十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4月。
張曉風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1989~2003散文卷﹝二﹞》。臺北:九歌出版社,2003年10月。
陳幸蕙主編,《七十五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7年2月。
陳幸蕙主編,《七十八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0年1月。
陳義芝主編,《臺灣文學二十年集1978~1998 二、散文二十家》。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3月。
陳義芝、周芬伶、廖玉蕙合編,《繁花盛景─台灣當代新文學選本》。臺北:正中書局,2004年。
陳芳明主編,《九十三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3月。
楊牧、顏崑陽編,《現代散文選》。臺北:洪範書店,2002年8月。
廖玉蕙主編,《八十九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1年3月。
蕭蕭主編,《七十三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5年3月。
蕭蕭主編,《八十二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4月。
蕭蕭主編,《九十五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7年3月。
鍾怡雯主編,《九十四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3月。
簡媜主編,《八十四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6年4月。
簡媜主編,《八十七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9年4月。
顏崑陽主編,《九十二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3月。
二、專書著作(以下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方忠,《台灣散文縱橫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初版。
方遒,《散文學縱論》。合肥:安徽教育,2004年初版。
王夢鷗,《文學概論》。臺北:藝文印書館 ,1998年11月初版。
王鼎鈞,《文學種子》。臺中:明道文藝,1982年初版。
仇小屏,《文章章法論》。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初版。
仇小屏,《篇章意象論》。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初版。
朱世英等,《中國散文學通論》。合肥:安徽教育,1996年初版。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69年12月重一版發行。
朱雙ㄧ,《臺灣文學創作思潮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初版。
何寄澎主編,《散文批評—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5》。臺北:正中出版社,1993年初版。
何寄澎,〈當代臺灣散文的蛻變:以八0、九0年代為焦點的考察〉,《文化、認
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建會,2000年。
佘樹森,《中國現代散文研究》。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
李正西,《中國散文藝術論》。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1年1月初版。
李光連,《散文技巧》。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2年11月第1版。
李澤厚,《美學四講》。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10月初版。
李銘愛編著,《寫作縱橫談散文》臺北:文藝學會,1998年。
汪文頂,《現代散文史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4年2月初版。
沈謙,《書本就像降落傘》。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初版。
沈謙,《修辭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5年修訂版,2000年再版。
沈謙,《修辭方法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初版。
沈謙,《文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3月初版。
周慶華,《台灣當代文學理論》。臺北:揚智,1996年初版。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Ⅰ》。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1年8月初版。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臺北:大方出版社,1973年12月初版。
洪冨連,《當代主題散文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年初版。
胡經之、王岳川主編,《文藝學美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
段建軍、李偉,《新散文思維》。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初版。
范培松,《散文瞭望角》。臺北:業強,1993年初版。
范培松,《中國散文批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初版。
范培松主編,《中國散文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年初版。
莊漢新編著,《中國二十世紀散文思潮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初版。
南凡、劉小新、練暑生,《文學理論》。文學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年初版。
夏丏尊、葉紹鈞,《文章講話》。臺北:書泉出版社,1994年4月初版。
夏志清,《文學的前途》。臺北:純文學,1974年初版。
徐學,《台灣當代散文綜論》。福州:海峽文藝,1994年初版。
徐學,《當代臺灣文學與中華傳統文化》。廈門:鷺江出版社,2007年初版。
馮永敏,《散文鑑賞藝術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5月。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初版。
張春榮,《修辭散步》。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91年初版。
張春榮,《ㄧ把文學的梯子》。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年初版。
張春榮,《ㄧ扇文學的新窗》。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初版。
張春榮,《修辭行旅》。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初版。
張春榮,《修辭萬花筒》。板橋:駱駝,1996年初版。
張春榮,《修辭新思維》。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初版。
張春榮,《現代散文廣角鏡》。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初版。
張春榮,《文學創作的途徑》。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初版。
張春榮,《實用修辭寫作學》。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初版。
張春榮,《文心萬彩》。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初版。
張堂錡,《跨越邊界—現代中文文學研究論叢》。臺北:文史哲,2002年初版。
張瑞芬,《未竟的探訪:瞭望文學新版圖》。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2年初版。
張智輝,《散文美學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初版。
現代散文研究小組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北京:蘭亭書局,1986年10月初版。
陳奎憙,《教育社會學》。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4月初版。
陳必祥,《古代散文文體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10月初版。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1月再版。
鹿憶鹿,《走看臺灣九○年代的散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4月初版。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2003年初版。
黃維樑,《清通與多姿—中文語法修辭論集》。臺北:時報,1986年初版。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臺北:國家出版社,2004年增訂初版。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臺北:洪範出版社,1968年初版。
游喚、徐華中編著,《現代散文精讀》。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初版。
楊國樞、葉啓政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臺北:巨流圖書,1984年3月。
楊國樞、李亦園、文崇一等編著,《現代化與中國化論集》。臺北:桂冠圖書,
1990年7月。
楊國樞、葉啓政主編,《臺灣的社會問題1991年版》。臺北:巨流圖書,1991
年9月。
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臺北:東大圖書,1998年初版。
楊照,《文學的原像》。臺北:聯合文學,1995年初版。
董季棠,《修辭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增訂初版。
溫徹斯特著,景昌極、錢堃心譯《文學評論之原理》。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臺ㄧ版。
熊述隆,《散文藝術世界》。南昌:百花洲文藝,1993年初版。
趙滋藩,《文學原理》。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初版。
鄭明俐,《現代散文欣賞》。臺北:東大,1978年初版。
鄭明俐,《現代散文》。臺北:三民,1999年初版。
鄭明俐,《現代散文縱橫論》。臺北:大安,1988年初版。
鄭明俐,《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1989年初版。
鄭明俐,《現代散文現象論》。臺北:大安,1992年初版。
鄭頤壽,《文藝修辭學》。福州:福建師範大學,1991年初版。
劉若愚,《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初版。
劉正忠,《時代與世代:台灣現代散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東吳大學中國
文學系,2003年初版。
蔡江珍,《中國散文理論的現代性想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初版。
鮑霽,《中國現代散文藝術鑑賞論》。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88年8
月初版。
龍協濤,《讀者反應理論》。臺北市:揚智文化,1997年3月初版。
瞿海源、王振寰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出版社,2009年1月初版。
羅宗濤、張雙英,《台灣當代文學研究之探討》。臺北:萬卷樓圖書,1999年。
三、碩、博士學位論文(以下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亓嬴鳳,《彭竹予散文研究》。私立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林明泉,《廖玉蕙散文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2008年。
江育慈,《廖玉蕙及其散文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8年。
吳似情,《種文學的人—隱地及其散文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
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吳素琴,《徐鍾珮散文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李麗芬,《在浮生中尋找—李黎散文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
文,2005年。
洪婉真,《張秀亞抒情散文研究》。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
士論文,2006年。
范瑞梅,《丘秀芷散文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高銘淇,《陳三立及其散文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年。
許倪瑛,《吳晟及其散文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碩
士論文,2004年。
許惠耳,《林耀德散文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3
年。
許惠美,《蔡文章散文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張永傑,《祝允明散文研究》。私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年。
陳守金,《王家祥及其散文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
年。
陳秀蘭,《劉俠及其散文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
年。
陳蕾安,《趙秉文散文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陳美芳,《劉靜娟散文研究》。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年。
陳貞夙,《周芬伶散文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
文,2008年。
游曉婷,《張秀亞散文研究》。私立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游淑玲,《林文月多元散文研究》。私立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楊秀華,《李卓吾散文研究》。私立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
董慧文,《張拓蕪散文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趙台萍,《鮑曉暉散文研究》。私立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鄭元傑,《阿盛散文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劉英華,《廖玉蕙、龍應台社會關懷散文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
文,2011年。
鍾仁忠,《陳冠學及其散文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年。
蕭佳虹,《簡媜散文研究》。私立佛光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藍培甄,《張曉風抒情散文研究(1966—2003)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4年。
四、期刊論文(以下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元元採訪整理,〈她教我「愛」與「給」〉,《拾穗雜誌》,1995年5月。
王昕撰,〈熱愛文學的科學人〉,www.mdnkids.com,2003年11月。
王淑君整理,〈由基礎教育引出活潑的通識教育ー專訪李家同校長〉,《通識在線》22期,2009年5月。
王基倫,〈為生民立命:讀李家同《一切從基本做起》〉,《文訊》238期,2005年8月。
田習如撰文,曾嬿卿、田習如採訪,〈把窮小孩都抓來念書補習!〉,《財訊月刊》,2007年5月。
林文睿,〈《大量閱讀的重要性》兼述學校圖書館推動大量閱讀的省思〉,《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10年12月。
林彥佑,〈走一段教育的路〉,《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12年10月。
林淑惠撰,〈寬廣的心,路自是無限延伸〉,《成功雜誌》45期,1998年7月。
杏林子,〈對生命的尊重ー談李家同的文章〉,《學前教育》1996年6月。
吳理莉,〈「為善而著」的一本書ー《第21頁》〉,《書評》,2006年7月。
高大威,〈愛以為體,思以為用我讀李家同《幕永不落下》〉,《文訊》186期,2001年4月。
孫梓評撰,〈開花的大樹ー專訪李家同〉,《文訊》,2001年2月。
梁君棣撰文,〈寄望廣播推倒人心中的高牆:李家同v.s.德蕾莎〉,《廣播月刊》,1997年10月。
項秋萍採訪,〈講義人物ー李家同〉,《講義》,1997年11月。
曾建榮採訪整理,〈從基本做起:深耕我國共通性基礎技術ー專訪李家同教授〉,《技術尖兵》133 期,2006年1月。
楊松年、林明昌 主編,《多元的交響:世華散文評析》,張憲堂評李家同〈消費主義氾濫,人格滅頂〉,臺北:唐山出版社,2005年。
楊毓菁撰文,〈教育孩子從基本做起〉,《學前教育》,2006年12月。
黃牧慈撰文,〈抱持人文關懷的演算法權威〉,《e天下雜誌》,2003年8月。
黃雅鳳撰,〈不只是自我的成功ー靜宜大學李家同校長談心靈改革〉,《師友》,1997年7月。
楊振敏記錄整理,〈張忠謀與李家同談:亞洲只有二條小龍〉,《統領雜誌》,1987年8月。
詹悟,〈人道主義者的心聲ー談李家同的《讓高牆倒下吧》〉,《書評》58期,2002年6月。
劉宇青採訪,〈一個寫生命的人〉,《講義》,2004年4月。
陳健瑜撰文,〈讓山村充滿讀書聲ー替孩子打基礎的李家同〉,《張老師月刊》,2008年9月。
陳徵毅,〈膽識過人見解獨到《李家同談教育》讀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10年10月。
蕭玉佳撰文,〈改善經濟弱勢生的教育處境ー一名北縣教師的省思與探究〉,《國    
教新知》第56卷第3期,2009年8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