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8200509401900
DOI 10.6846/TKU.2005.00323
論文名稱(中文) 輕文化與輕建築─現代都市心靈空間之探討
論文名稱(英文) Lightness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A Study on Spiritual Space in the Modern C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廖健丞
研究生(英文) Chien-Chen Liao
學號 69230044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英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6-16
論文頁數 7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珍誠
委員 - 阮慶岳
委員 - 施宣光
關鍵字(中) 現象學
空間詩學
自然

書法
茶道
關鍵字(英) Phenomenology
Poetics of Space
Nature
Zen
Calligraphy
Tea Ceremon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電子消費時代生活的節奏是以十倍速進行的,社會體系朝向以效率和快速為正面的價值觀前進。然而,都會生活的快速提供了便利性與及時性,生活壓力卻使我們更注重身體調養、心靈舒緩與精神探索。輕與慢的概念成為我們嚮往的生活品味與精神價值。本論文即以此為目的,探討城市中如何置入輕與慢的都市心靈空間。

藉由現象學與空間詩學的探討,空間裡的詩性情境可以藉由理性的、感性的思考、極簡風格、或構築意義上得到實踐。本研究透過三組設計表達對於環境觀察與塑造的三個階段:對自然物的擬仿、對自然與非物質的體驗、以及對詩境的體驗與描述。本研究由體驗這個城市的一些設計上敘發感想,表達從表向到意向、真實到想像、與感性與理性間辯證的過程。

輕與慢的概念對於情境的創作,體現人類對於環境的觀感一種極為純粹的方式,建構出意境或意像。企圖以情境的構築使觀者進入情境之中,得到類似的感受並產生情緒上的共鳴。以情境地景的關照方式,看待我們所處的環境,以期許一個更加人性的都市空間。
英文摘要
The life tempo of electronic-consuming era is progressing at ten-time rate, and the social system is progressing toward the positive values based on efficiency and high-speed.  The high-speed of urban life provides us with convenience and instantaneity, however, the life stress makes us emphasize more on the aftercare of our physicals, the relaxation of our minds and the discovery of our spirit.  The concept of lightness and slowness has become the taste and the value of life and soul that we yearn for.  To explore how to insert the spiritual space of lightness and slowness into the city is accordingly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Phenomenology and Poetics of Space, the lyrical situation in the space can be fulfilled by rational and perceptual thinking, Minimal style, or meanings of construction.  This research contains three phases about environment observation and design through three topics: mimesis of the nature, experience of the nature and immateriality, and the experience and description of lyrical situation.  The research process reflects the experiences of the city through designs, and conveying the dialogue between expression and intention, reality and imagination, rationality and sensibility.

     The concept of lightness and slowness, with regards to the creation of scenario, embodies a extremely simple way of human beings’ impressions for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s the meaning or the image.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scenario, the concept tries to put the audience into the situation to obtain similar feelings, and to cause emotional resonance.  To treat our environment with care, thus, a more humanistic urban space is expect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001

1-1 研究動機………………………………………………………………….001
1-1-1 資訊時代中現代人的生活觀察…………………………………….002
1-1-2 崇尚自然品味的生活態度………………………………………….003
1-1-3 重視自我心靈的自然體驗………………………………………….004
1-2 研究目的……………………………………………………………….007
1-3 相關領域……………………………………………………………….007


第二章	案例回顧………………………………………………..008

2-1 輕文化…………………………………………………………………….008
2-1-1 忠於人性的環境科技……………………………………………….008
2-1-2 自然運動的重返…………………………………………………….009
2-1-3 健康、環保與自然簡設計概念…………………………………….009
2-1-4 輕建築……………………………………………………………….010
2-2 詩意的空間……………………………………………………………….011
2-2-1 空間的詩意………………………………………………………….010
2-2-2 構築意義上的詩意………………………………………………….011
2-2-3 極簡主義與詩意…………………………………………………….012
2-3 相關案例………………………………………………………………….014
2-3-1 不只是極簡………………………………………………………….014
2-3-2 不只是理性…………………………………………………………… 015
2-3-3 不只是構築…………………………………………………………… 016
2-3-4 光與水的對話………………………………………………………… 017
2-3-5 輕與重的對話………………………………………………………… 018

第三章	研究議題…………………………………………………..019

3-1 符號之外……………………………………………………………………019
3-2 書法-不只是符號…………………………………………………………..021
3-2-1 師法自然的象形文字…………………………………………………021
3-2-2 書體的擬自然…………………………………………………………021
3-2-3 書與畫…………………………………………………………………022
3-2-4  書與…..……………………………………………………………...023
3-3 茶道文化……………………………………………………………………024
3-3-1 自然的茶道美學………………………………………………………024
3-3-2 日本的茶道與禪………………………………………………………025
3-3-3 日本的茶道與花道……………………………………………………025
3-3-4 茶室與茶庭……………………………………………………………026
3-4 相關案例……………………………………………………………………028
3-4-1 現代茶屋………………………………………………………………028
3-4-2 日式空間概念運用於現代住宅之案例………………………………029
3-5 前置設計操作-擬仿自然物………………………………………………..031
  3-5-1 月………………………………………………………………………031
3-5-2 柳………………………………………………………………………032
3-5-3 風………………………………………………………………………033
3-5-4 水………………………………………………………………………034
3-5-5 聲………………………………………………………………………035
3-5 小結…………………………………………………………………………036

第四章	設計操作………………………………………………….037

4-1 對於茶道與茶屋的設計描述………………………………………………037
4-1-1 日本的茶園……………………………………………………………038
4-1-2 基地的描述……………………………………………………………039
4-2 茶屋的初步設計構想………………………………………………………041
4-2-1 淡水河岸的茶屋之一:潮之屋………………………………………042
4-2-2 淡水河岸的茶屋之二:露之屋………………………………………045
4-2-3 淡水河岸的茶屋之三:懸之屋………………………………………047
4-2-4 淡水河岸的茶屋之四:風之屋………………………………………050
4-2-5 淡水河岸的茶屋之五:籠之屋………………………………………052
4-3 都市裡的人工自然:城市綠洲設計………………………………………055
4-3-1 城市綠洲之一:收縮之圍……………………………………………057
4-3-2 城市綠洲之二:喧囂之屋……………………………………………059
4-3-3 城市綠洲之三:天光雲影……………………………………………061
4-3-4 城市綠洲之四:春暖花開……………………………………………064

4-4 對詩境的體驗與描述………………………………………………………066
4-4-1 蘭亭集序裡的詩境……………………………………………………066
4-4-2 蘭亭集序的情境地景…………..……………………………………068

第五章 結論……………………..…………………………………….073
參考書目…………………………………………………………………………075

圖目錄
圖1-1-1生活即樂趣。  03
圖1-1-2充滿禪風的居家用品。  03
圖1-1-3 Lomo的攝影機。  04
圖1-1-4 Lomo的攝影風格。  05

圖2-1-1 人性化的科技。  08
圖2-1-2重視健康與環保概念的生機飲食。  09
圖2-1-3運動結合時尚,代表人們同時注重時尚、健康與自然。  09
圖2-1-4風之塔  10
圖2-2-1 極簡的藝術作品  12
圖2-3-1 Los Clubes一角,呈現夢境般意像  14
圖2-3-2漂浮於草地的量體。  15
圖2-3-3 Dominus酒莊的外牆細部  16
圖2-3-4室內光影的戲劇效果。  17
圖2-3-5建築與地景的融合。  17
圖2-3-6 Therme Vals平面。  18
圖2-3-7室內石材的質感。  18
圖2-3-8室內光影呈現的靜謐感。  18

圖3-1-1張旭的草書。  21
圖3-2-1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  22
圖3-2-2北宋 蘇軾《黃州寒食詩卷》書體表現出詩人孤高的心境。  22
圖3-2-3良寬的書法。表現出樸拙的個性。  23
圖3-2-4唐 懷素 《自序帖》局部  23
圖3-3-1浮世繪中的的茶道儀式。  24
圖3-3-2茶室中的茶器。  26
圖3-3-3日式茶屋外的露地與庭園,引導人漸漸進入隱密的自然環境中。  26
圖3-4-1現代茶屋:認知之屋、構成之屋與記憶之屋。  28
圖3-4-2赤裸之屋  29
圖3-4-3赤裸之屋的夜景與細部  30
圖3-5-1城市裡的月光。  31
圖3-5-2柳。  32
圖3-5-3風  33
圖3-5-4 水 34
圖3-5-5聲 35

圖4-1-1茶園的路徑與等候空間,路徑上的石臼、石燈等,代表不同心情層次的物件。  38
圖4-1-2淡水鎮的三種活動介面:沿河岸人行道、老街以及車行主要道路。  39
圖4-1-3基地的三種空間形式:淡水河面空間、人行空間與商業空間  40
圖4-2-1中介於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的設計對話介面。  41
圖4-2-2淡水河的潮水。  42
圖4-2-3日本浮世會裡的潮水。  42
圖4-2-4潮之屋設計概念  42
圖4-2-5潮之屋外觀透視圖  43
圖4-2-6潮之屋內部透視圖。  43
圖4-2-7音叉裝置細部。  44
圖4-2-8藉由改變音叉長短,可組合出音階。  44
圖4-2-9浮世繪裡的雨景。  45
圖4-2-10淡水河岸的氤氳水氣。  45
圖4-2-11露之屋外觀。  45
圖4-2-12露之屋軸側分解圖。  46
圖4-2-13梵谷畫作裡的吊橋。  47
圖4-2-14懸之屋立面圖。  47
圖4-2-15風鈴狀帷慕細部  49
圖4-2-16懸之屋外觀。  49
圖4-2-17風之屋的魚鱗版狀構造可隨風起帶動小屋轉動。  50
圖4-2-18風之屋隨風轉動示意圖。  51
圖4-2-19魚鱗版構造細部。  51
圖4-2-20仁愛路早晨的籠中鳥與淡水河畔隻頭上的野生鳥類。  52
圖4-2-21外牆構造細部  53
圖4-2-22籠之屋外牆開合之情形。  54
圖4-2-23籠之屋內部透視  54
圖4-3-1人工的自然  55
圖4-3-2隨著對地壓力的增加而逐漸收縮的量體  57
圖4-3-3外牆表面變化細部  58
圖4-3-4喧之屋側向立面圖  59
圖4-3-5喧之屋正向立面圖  59
圖4-3-6梭狀的水瓶  60
圖4-3-7一片與人數與時間因素對話的牆面。  61
圖4-3-8天光雲影共徘徊  62
圖4-3-9天橋下的光影  63
圖4-3-10春暖花開細部。  64
圖4-3-11春暖花開  65
圖4-4-1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書帖。  66
圖4-4-2基地的現況。  67
圖4-4-3蘭亭集序情境地景  68
圖4-4-4寄託  72
圖4-4-5騁懷  72
圖4-4-6游目  72
圖4-4-7興懷  72
參考文獻
一、	碩博士論文:

廖偉辰
2002,《自然系統與都市的對話》碩士論文,淡江建築研究所。
朱  弘
      2003,《綠與生活事件》碩士論文,淡江建築研究所。
劉福杰
      2003,《空間的詩意》碩士論文,淡江建築研究所。
二、	中文書籍:

Michio Kaku
1998,《NEXT:20 years and after》,徐中序譯,台北,大塊文化。
Ira Matathia & Marian Salzman
1998,《藍色的承諾》,慈芸譯,台北,大塊文化。
Roland Barthes
1992,《符號禪意東洋風》,孫乃修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David Scott
      2002,《極少主義與禪宗》,熊寧譯,北京,中國工業建築出版社。
岡倉天心
      1985,《茶之書-茶道美學》,許淑真譯註,台北,茶學文學出版社。
神莫山
      1988,《狂雲飛瀑話禪書》,台北,頂淵文化事業。
熊秉明
      1987,《中國書法理論體系》,台北,谷風出版社。
周士心
      1986,《國畫技法概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加斯東‧巴舍拉
      2003,《空間詩學》,鞏卓軍、王靜慧譯,台北,張老師。
W‧本雅明
      1993,《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王才勇譯,台北,張老師。
陳伯沖
      1997,《建築形式論-邁向圖像思維》,台北,田園城市。



三、	中文期刊:

盧泓、毛雅芬
2004,「人性設計,美好科技」,《誠品好讀43》。
耿一偉、毛遠誠
      2005,「生機盎然的新飲食」,《誠品好讀52》。
李曉東
      1999,「風水象徵體系的洞見」,《Dialogue 建築032》。



四、	外文期刊:

Elizabeth Harrison Kubamy
     2000,「Modern teahouse speeded in tradition」,《Architectural Record 04》。
Naomi Pollock
     2000,「Naked house」,《Architectural Record 08》。
Andrew Barrie
     2001,「Media architecture-Architecture media」,《Monument 4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