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7202010593600
DOI 10.6846/TKU.2020.00461
論文名稱(中文) 新北市國民中學推動學習共同體對學生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s how propel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in New Taipei C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8
學期 2
出版年 109
研究生(中文) 李佳容
研究生(英文) Jia-Rong Li
學號 60672005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0-06-16
論文頁數 12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木金
委員 - 薛曉華
委員 - 黃增榮
關鍵字(中) 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學習共同體、學習滿意度
關鍵字(英) New Taipei City、Junior high school、students、Learning Community 、 Learning Satisfac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論文名稱:新北市國民中學推動學習共同體對學生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頁數:128
校系(所)組別: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108 學年度第二學期	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李佳容	  指導教授:陳木金 博士
論文提要內容: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文獻探討為輔,旨在探討新北市國民中學推動學習共同體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關係。本研究主要目的:
一、瞭解現行新北市國民中學推動學習共同體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現況及關係。
二、分析不同背景學生對學習共同體與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三、探討新北市國民中學推動學習共同體與學習滿意度之關係。
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未來可供相關政策改革參考之建議。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編製「學習共同體、學習滿意度之調查問卷」進行調查,以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為調查對象,共抽取2所國中,共計 220位受試者為樣本,計回收有效問卷 20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 93%;蒐集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分析、t考驗、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所獲致之結論如下:
一、新北市國民中學推動學習共同體整體及各向度呈現中高程度,其中又以「成立共備社群」得分最高,「凝聚學校共識」得分最低。
二、新北市國民中學推動學習共同體對學生知覺其學習滿意度整體及各向度呈現中高程度,其中又以「課程教材」得分最高,「教師教學」得分最低。
三、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對學習共同體在性別背景變項上無顯著之差異,在年級背景變項僅「營造學習環境」達顯著之差異,在學校區位的背景變項均達顯著。
四、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對學習滿意度在性別、年級僅「學習成果」達顯著之差異,在學校區位等背景變項上均達顯著
五、學習共同體與學習滿意度具有顯著正相關。
六、學習共同體對學習滿意度具有正向的預測作用。

最後依據結論,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俾供學校、教育主管機關,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學習共同體、學習滿意度
英文摘要
Title of Thesis: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s how propel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in New Taipei City.	Total pages:128
Key words: New Taipei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Community, Learning Satisfaction.
Name of Institute: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Tamkang University
Graduate date:June, 2020	          Degree conferred: M. Ed.
Name of student:Jia-Rong Lee        Advisor:Dr. Mu-Jin Chen
		         李佳容                       陳木金
Abstract:
This study mainly aims, via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literature review,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community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in New Taipei City .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include:
1.Learn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community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in New Taipei City.
2.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between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learning community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3.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community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in New Taipei City.
4.To propos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useful for the future reform of related policies.
To achieve these purposes, this study adop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investigative questionnaire of learning community,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 is the main tool we use. The sample includes 220 students selected from 2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Of the distributed copies, 205 questionnaires have returned as valid, with the return rate of 93%. A series of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r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data collected.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Junior high school propel the Learning Community in New Taipei City are aware of the medium to high degree of overall and every dimensions, among them,“establish a community to research the way of teaching”scored the highest, and“members of school can have the same consensus”scored the lowest.
2.The Learning Community propelled in New Taipei City perceive the satisfaction of studenets as a whole, and their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s "medium to high",among them, " course materials " score was the highest, and " teacher's teaching " score was the lowest.
3. The Learning Community propelled in New Taipei City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tudenets on background 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On variables background of grade that create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having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On variables background of school location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4.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On variables background of gender and grade that learning result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merely. On variables background of school location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5.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6.The learning community has a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as reference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future follow-up studies.

Keyword: New Taipei City、Junior high school、students、Learning Community 、 Learning Satisfac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學習共同體的義涵與理論探討	9
第二節	學習滿意度的義涵與理論探討	18
第三節	學習共同體、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研究	1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3
第四節	研究實施	6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6
第六節	研究倫理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9

第一節	國民中學推動學習共同體與學習滿意度之現況分析	6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學習共同體與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	75
第三節	學習共同體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分析	80
第四節	學習共同體對學習滿意度之預測分析	83
第五節	綜合討論	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結論	 95
第二節	建議	 98
參考文獻	 101

一、中文部分	101
   
二、英文部分	106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09                                                        
附錄二	預試問卷	120
附錄三	正式問卷	124

表次
表 2-1 學習滿意度相關文獻定義彙整表 ............................................................16
表 2-2 學習滿意度內涵之相關研究彙整表.........................................................19
表 2-3 學習共同體之相關文獻研究 ....................................................................26
表 2-4 學習共同體其他相關研究 ........................................................................31
表 2-5 學習滿意度相關文獻彙整 ........................................................................33
表 3-1 預試問卷抽樣數摘要表 ............................................................................38
表 3-2 預試問卷回收情形統計表 ........................................................................38
表 3-3 正式問卷抽樣數摘要表 ............................................................................38
表 3-4 正式問卷抽樣數、回收統計摘要表.........................................................43
表 3-5 正式問卷調查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44
表 3-6 「學習共同體問卷」涵義及內容(初稿) .............................................45
表 3-7 「學習滿意度問卷」涵義及內容(初稿) .............................................48
表 3-8 國民中學推動學習共同體預試問卷各向度與整體問卷之內在相關情形 ..................................................................................................................49
表 3-9 國民中學推動學習共同體之內部一致性分析摘要表 ..............................51
表 3-10 國民中學推動學習共同體問卷各題之各分向度、整體問卷相關分析摘要表...........................................................................................................52
表 3-11 國民中學推動學習共同體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 .....................................55
表 3-12 學習滿意度問卷統計分析後篩選題目情形 .............................................55
表 3-13 學習滿意度預試問卷各向度與整體問卷之內在相關情形 ......................56
表 3-14 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內部一致性分析摘要表 .............................................58
表 3-15 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各題之各分向度、整體問卷相關分析摘要表.......59
表 4-1 學習共同體問卷整體與各向度之平均數、標準差分析摘要表 ..............61
表 4-2 學習共同體問卷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排序分析摘要表 ..................66
表 4-3 學習滿意度問卷整體與各向度之平均數、標準差分析摘要表 ..............67
表 4-4 學習滿意度問卷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排序分析摘要表 ..................69
表 4-5 性別在學習共同體現況量表及其分向度差異之 t 考驗 .........................70
表 4-6 性別在學習滿意度現況量表及其分向度差異之 t 考驗 .........................72
表 4-7 年級在學習共同體現況量表及其分向度差異之 t 考驗 .........................72
表 4-8 性別在學生學習滿意度現況量表及其分向度差異之 t 考驗 .................73
表 4-9 學校區位在學習共同體現況量表及其分向度差異之 t 考驗 .................74
表 4-10 學校區位在學習滿意度現況量表及其分向度差異之 t 考驗 ...............75
表 4-11 凝聚學校共識與整體學習滿意度及其各向度之相關係數摘要表 ........75

表 4-12 公開觀課議課與整體學習滿意度及其各向度之相關係數摘要表 ........76
表 4-13 成立共備社群與整體學習滿意度及其各向度之相關係數摘要表 ........77
表 4-14 性別在學習滿意度現況量表及其分向度差異之 t 考驗 .......................77
表 4-15 結合社區資源與整體學習滿意度及其各向度之相關係數摘要表 ........77
表 4-16 整體學習共同與整體學習滿意度及其各向度之相關係數摘要表 ........78
表 4-17 學習共同體各向度對課程教材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78
表 4-18 學習共同體各向度對教師教學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81
表 4-19 學習共同體各向度對人際關係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82
表 4-20 學習共同體各向度對學習成果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83
表 4-21 學習共同體各向度對整體學習滿意度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88
表 4-22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對學習共同體之差異分析 .......................................89
表 4-23 不同背景變項在學生對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 ...................................90

圖次
圖 1-1 研究步驟圖 ................................................................................................ 5
圖 2-1 Maslow 需求層次論 ................................................................................23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6
圖 3-2 「國民中學推動學習共同體問卷」層面圖 ...............................................39
圖 3-3 「學習滿意度問卷」層面圖 ......................................................................42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丁一顧、方志華(2013)。日本授業研究的發展與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的批判轉化。課程與教學,16(4),89-120。
卯靜儒 ( 2015b )。改革主體的詮釋現象學初探 : 以學習共同體為例。市北教育學刊,49,55-78。
甘明珠(2018)。實踐學習共同體的挑戰。台灣教育評論月刊,7(8),96-100。
江岳庭(2017)。一所偏鄉國中校長推動學習共同體—以學習領導的觀點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市。
江怡婷(2010)。農會辦理松年大學高齡者之學習動機及學習滿意度研究-以幸福        鄉農會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佐藤學(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教育改革(黃郁倫、鍾啟泉譯)。台北:天下雜誌。
余肇傑(2014)。淺談佐藤學「學習共同體」。台灣教育評論月刊,3(5),122-125。
吳佳玲,大學生禮儀課程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遠東學報,25(4),499-518,2009。
吳婉如(1994)。台灣地區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研究。社會教育學刊,22,211-225。
呂善道(2014)。學習共同體運用於國中語文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碩士論文,臺東市。
李永吟,學習輔導—應用性學習心理學,台北:心理,1995。
李佳潔、黃永和(2013)。營造討論的學習環境 : 一個班級的教學實踐經驗。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30 (2),29-64。
李麗美(2002)。松年大學學員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麗華(2018)。運用學習共同體的協同學習對七年級學生之學習成效研究—以數學素養為例。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阮允元(2019)。合作式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桃園市為
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周虹君(2002)。社會工作碩士班學生實習安置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
林秀穎(2015)。學習共同體對教師專業發展及合作學習對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 : 以台北市某國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育碩士在職專班,花蓮縣。
林佳秀、張自立、辛懷梓(2013)。透過「學習共同體」模式進行補救教學之研究。國民教育,54(1),105-111。
林明地、連俊智(2013)。教育領導的學習共同體—學習領導動力剖析。學校行政,85,137-155。
林雅盛(2002)。成人教師與成人學生班級氣氛知覺比較之研究-以台中技術學院附設專科進修學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嘉義縣。
林雅雲(2019)。學習共同體取向的共同備課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花蓮縣。
林塗生,提高國李永吟小教育品質,教師天地,84,58-59,1996。
林麗文(2005)。國中導師的領導行為與班級氣氛及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台中縣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彰化市。
林騰蛟主編(2013)。學習共同體特刊,新北市,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姜宏尚(2014)。學校發展學習共同體歷程之個案研究—以臺南市一所國小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施台珠(2006)。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科學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紀家雄(2013)。中小學校校長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教學領導核心技術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85,(頁160)。
    培村及孫國華(1998)。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市: 麗文。
康自立(1990)。技職教育課程設計之重要趨勢。台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張春興(1997)。張氏心理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2)。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瑞村(民91)。學校行政理論與應用-緒論。載於張銀富主編:學校行政-理論與應用(頁1-16)。臺北:五南。
許錫銘。我國試辦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郭亭妤(2018)。國中學生輔導活動課程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婚姻與家族治療碩論文,彰化縣。
郭重吉(民77)。從認知的觀點探討自然科學的學習。教育學院學報,13期。
陳文琴(2014)。合作學習對國中學生地理學業成就與學習滿意度的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陳木金(1999)。學習地圖理論對有效學習策略的啟示。取自: 
    http : //ctld. nccu. edu. tw/ ctld/ ?p=3254。  
陳守柔(2019)。雲林縣國中生參與表演藝術課程之學習壓力與學習滿意度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舞蹈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信宏(2014)。新北市國中教師知覺校長轉型課程領導與學習共同體推動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奕安(2014)。救國團社教研習課程學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從人口統計變相的觀點探討。萬能科技大學,桃園市。
陳秋麗(2004)。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為例。雲科大技術與職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雲林縣。
陳美如(2017)。朝向學生學習的學校教育與課程教學變革探究。課程改革2016回顧與展望,77-100。
陳國恩(1997)。空中大學學生學習風格與學習滿意、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陳麗華、陳劍涵、陳茜茹 (2014)。你的教室ㄇ了沒? 臺灣導入學習共同體學校的模式與策略省思。載於林文生、張文彬(主編),新北市教育— 學習共同體特刊2 (頁18-45)。新北市 : 新北市教育局。 
陸韻萍(2014)。協同學習融入國中英語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單文經(2014)。杜威學習共同體的理念闡釋。教育研究月刊,241,122-138。
黃月美、歐用生(2013)。美國大學教學改革的新典範—日本黃郁倫(2011)。激發學習的快樂與潛能─「學習共同體」在日本教育改革中的導入及實行。教師天地,171,9-12。
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學習的革命 : 從教室出發的改革(原作者 : 佐藤學)。台北市 : 高等教育。 
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佐藤學著。
黃郁倫譯(2013)。學習共同體─構想與實踐(原作者:佐藤學)。台北市:天下雜誌。
黃淑雲(2015)。學習共同體運用在國小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2012)。新北市101學年度學習共同體先導學校實施計畫。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2013)。新北市102學年度學習共同體先導學校實施計畫。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2014)。新北市103學年度學習共同體先導學校申辦實施計畫。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2015)。新北市104學年度學習共同體先導學校實施計畫。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2016)。新北市105學年度學習共同體學校實施計畫申辦說明會實施計畫。
楊振富(譯) (2002)。 學習型學校(上、下)(原作者 : P . M. Senge, N. Cambron-McCabe, T. Lucas, B.Smith, J. Dutton, & A . Kleiner)。臺北市 : 天下遠見。 
楊朝祥(1985)。技術職業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
葉惠如(2013)。國中數學學習共同體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嘉義市。
詹志禹主編(2002)。建構論:理論基礎與教育應用。臺北市:正中。
雷秀萍(2010)。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在高中歷史教學上的實踐-以「1960年代美國的政治和社會」的單元教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廖舜惠(2011)。從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論零體罰政策之運用及省思。網路社會學通訊,95。取自 http://society.nhu.edu.tw/e-j/95/A30.htm
臺北市:天下雜誌。
蓋浙生(1979)。教育經濟學研究。台北:教育部計畫小組。
蓋浙生(1994),教育經濟學。台北:三民。
趙健(2006)。學習共同體–關於學習的社會文化分析。上海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漢菊德、陳正乾(譯) (1996 )。兒童心智。(原作者 : Donaldson, M.)。臺北市 : 遠流。
歐用生(2012)。日本中小學「單元教學研究」分析。教育資料集刊,54,121-148。
歐用生(2012)。日本中小學「單元教學研究」分析。教育資料集刊,54,122-147。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陳淑敏、
潘慧玲、陳佩英、張素貞、鄭淑惠、陳文彥(2014)。從學習領導論析學習同體的概念與實踐。市北教育學刊,45,1-28。
蔡茗涵(2016)。成人與高齡者參與數位科技課程知覺易用性、知覺有用性與學習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鄭田(1995)。交通部電信訓練所學員察覺之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新竹縣。
鄭伊君(2019)。學思達教學法對國中學生英語學業成就與學習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盧佳鋒(2013)。國中體育課實施學習共同體之行動研究—以籃球學習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盧家潔(2016)。新北市國中八年級學生實施學習共同體對偏長敘述數學問題學習成效之研究—以PISA 2012為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高雄市。
賴志宏(2012)。高屏地區二度就業婦女參與職業訓練之學習壓力與學習滿意度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謝易臻(2007)。美國1980年代後教育改革與中小學教師教學實務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南投縣。
謝惠卿(2002)。國中導師領導行為、班級氣氛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某國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鍾啟泉(譯)(2004)。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佐藤學著。北京:教育科學。
魏明堂(2002)。高職教師對國中生職業試探與輔導活動實施工作滿意度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蘇佳純(2008)。學習動機、班級氣氛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花蓮地區國中小學生英語課為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市。

二、英文部分
Argyris, C.(1964). Intergratio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organiz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Betz, E. & Klingensmith, J.(1970).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Guidance , 3, 110-118.(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023306)
Binner, P. M. , Dean, R. S. & Millinger, A. E. (1994).Factors underlying distance learner satisfaction.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4,232-238.
Bass, B. M. (1990). Bass and stogdill’s handbook of leadership: Theory, research 
     and managerial application. New York, NY: Free Press.
Boshier. R.W. (1971).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of Adult Education Participants: 
     A Factor Analytic Exploration of Hole’s Typology. Adult Educations, 21(2),3-26.
Dewey, J. (1927). The public and its problems. Athens, OH: Swallow Press.
Domer,D.E.(1983).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satisfac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32 600).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4(3), 298-328. doi:10.1177/0013161X98034003003
Field, H.S., & Giles, W.G.(1980). 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graduate education : Dimensionality and assessment is a school of business. Education Research Quarterly, 5(2), 66-73.
Fujita-Stank, P.J. & Thompson, J.A.(1994).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and classroom environment on the satisfaction of noncredit continuing education stud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30646)
Fullan, M. (2002). The change leade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9(8), 16-20.
Furman, G. C. (1998). Postmodernism and community in schools: Unraveling 
    the paradox. 
Hendry. A. M., “Measuring adult student satisfaction: A model,” Canadian Journal 
    of Vocational, Vol. 19, No. 1, p.47-50, 1983.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7th ed.), N. J.: Prentice-Hall.
Howard,G.S.,& Schmeck, R.R.(1979). Relationship of changes in evaluation of instruction. Research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10(4), 305-315.
Hynes, R.O. (1990). Fibronectins. Springer , New York.
Knowles, M. S., “Self-directed learning,”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1970.
Leithwood, K., &Riehl, C. (2003). What we know about successful school leadership.
Matthews,M.R.(1994).Science teaching:The role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New York:Routledge.
Moos, R.H.(1976). The human context: Envirionmental determinants of behavior. New York: Wiley.
Murray, H.A.(1938). Explorations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ough, A.(1982). Some major reasons for learning. Eric B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033-251
Tisdell,E. J., Wright, R.R., & Taylor , E. W.(2016). Adult education faculty and programs in north American faculty background, work, and satisfaction.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66 (1), 76-95.
Tough, A.(1978). The major learning efforts: recent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Adult Education, 28(4), 250-265.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Rev. ed.) (M. Cole, V. John-Steiner, S. Scribner, & E. Souberman, Ed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alberg, H.J.(1968).Structual and affective aspects of classroom climate.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5(3), 247-253.
UNESCO (1996).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Paris: Author. 
UNESCO(2003). Nurturing the treasure: Vision and strategy 2002-2007. Hamburg, Germany: Author.
Yager,R.E.(1991).The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model:Towards real reform in 
      science education. The Science Teacher,58(6),52-57.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