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7201821382500
DOI 10.6846/TKU.2018.00454
論文名稱(中文) 王船山形上思想當代詮釋的省察與重建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fl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Wang, Chuan-Snan's Metaphysic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2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張禮輝
研究生(英文) Li-Hui Chang
學號 898010094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6-25
論文頁數 15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袁保新
委員 - 王邦雄
委員 - 高柏園
委員 - 殷善培
委員 - 周德良
關鍵字(中) 王船山
形上學
天道論
心性論
太極
陰陽
關鍵字(英) Wang Chuan-Shan
Metaphysics
Doctrine of Tiandao
Theory of Mind
Tai-Chi
Yin-Ya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王船山形上學思想研究。就方法論而言,本文首先由近代學者研究成果入手說明諸位學者思考脈絡與研究特色後,進而反省諸位學者詮釋的合理性。在確定諸位學者研究成果與反省之後,本文將依「天道論」與「心性論」展開王船山形上學的詮釋與重建,以確立王船山形上學的思想研究之價值與學術地位。本文共分六章進行討論,內容、綱要分述於後。
    第一章<導論>說明問題意識,研究動機,研究方法與進路。
第二章<當代學者對船山形上學思想詮釋之分化>說明唐君毅、勞思光、張立文、陳贇對王船山形上學思想研究之特色與思考脈絡。
第三章<當代王船山形上學思想詮釋系統之反省>筆者回歸文獻的理解作為與唐君毅、勞思光、張立文、陳贇對王船山形上學思想研究的對話基礎,進而反省上述學者論證的正當性。
第四章<王船山天道論詮釋與重建>說明船山形上學應由「道器不相離」判定,由「道」調合陰陽以成天地萬物,由陰陽渾淪成太極本體。
第五章<王船山心性論詮釋與重建>說明心性論的詮釋基礎,船山「命曰降、性曰生」理論之商榷,心之可善可不善。
第六章<結論>說明船山形上學思想研究之回顧,本文限制與未來展望。
經過上述六章的探討,我們可以判定船山形上學思想是建立在傳統《周易繫辭》
與張載《正蒙》的思想引導所創建,是在注不破經中隱微義理的展開與論述。
英文摘要
The main theme of this thesis was discussed about Metaphysical Thought of Wang Chuan-Shan. For methodology, this thesis was modern scholar’s research results that explain these scholars’ train of thought and the feature of research which was the reflection of interpretative reasonableness by these scholars. After this, this thesis was focus on “Doctrines of Tiandao” and “Theory of Mind” and was expanded Wang Chuan-Shan Metaphysical interpre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For certain, value of research and scholastic position of Wang Chuan-Shan Metaphysical Thought. This thesis has six chapters and the following are the content and summary.

Chapter One “An Introduction” Explain the question consciousness, research motivation, research methods and step.

Chapter Two “Interpretativ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modern scholar for Chuan-Shan Metaphysical Thought” Explain the feature and the train of thought of Chuan-Shan Metaphysical Thought on Tang Jun-Yi, Lao Sze-Kwang, Zhang Li-Wen, and Chen Yun. 

Chapter Three “Self-examination of the modern scholar for Chuan-Shan Metaphysical Thought” The author was returned to the literature that comprehended on the basic of conversation with Chuan-Shan Metaphysical Thought on Tang Jun-Yi, Lao Sze-Kwang, Zhang Li-Wen, and Chen Yun. That is the reflection of all of the above scholars’ justification and legitimacy.

Chapter Four “Interpre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Wang Chuan-Shan Doctrine of Tiandao” Explain Chuan-Shan Metaphysical was determined from “Dao-Qi-Bu-Xiang-Li”, from “Dao” combine Yin-Yang to all things with Yin-Yang-Hun-Lun into Tai-Chi-Ben-Ti.

Chapter Five “Interpre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Wang Chuan-Shan Theory of Mind” Explain the basis of interpretation. Deliberate theory of Chuan-Shan “Ming-Yue-Jiang, Xing-Yue-Sheng”, people can be good-hearted or bad-hearted.

Chapter Six “Conclusion” Explain reviewed of the research on Chuan-Shan Metaphysical Thought,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From the discussion of above six chapters, we can determine to Wang Chuan-Shan Metaphysical Thought was established on the thought of “Zhouyi Xici” and Zhang Zai “Zheng Meng.” That is subtlety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 with development and statement of Zhu-Bu-Po-Jing.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王船山形上學思想之研究價值----------------------------1

一、王船山生命歷程與其時代背景-----------------------------1

二、就其學術的創發之價值而言-------------------------------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說明------------------------------------------8

第二章 王船山形上思想當代詮釋之分歧---------------------13

第一節 唐君毅王船山形上思想之詮釋---------------------------13

第二節 勞思光王船山形上思想之詮釋---------------------------29

  第三節 張立文王船山形上思想之詮釋---------------------------38
  
第四節 陳贇王船山形上思想之詮釋-----------------------------48

第三章 當代王船山形上學思想詮釋系統之反省--------------61

  第一節 唐君毅王船山形上思想詮釋之反省-----------------------61

  第二節 勞思光王船山形上思想詮釋之反省-----------------------72
  
第三節 張立文王船山形上思想詮釋之反省-----------------------81

第四節 陳贇王船山形上思想詮釋之反省-------------------------87

第四章 王船山天道論詮釋與重建----------------------------94
第一節 道器不相離之實義-------------------------------------95
 
  第二節 道調合陰陽以成天地萬物------------------------------101

第三節 陰陽渾淪的太極本體----------------------------------110

第五章	 王船山心性論詮釋與重建---------------------------119

第一節	心性論之詮釋----------------------------------------119

第二節 「命日降、性日生」理論之商榷------------------------127

  第三節 心之可善可不善--------------------------------------132

第六章 結論------------------------------------------------138
  
一、 王船山形上學思想當代詮釋的回顧------------------------140
  
二、 本文的限制與未來展望----------------------------------145
  
參考書目----------------------------------------------------14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原典文獻(原典文獻依朝代為序順序編排)
宋.張載撰 明.王夫之注,《張子正蒙注》(台北:世界書局,1970年)。 
宋.張載撰 ,《張載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明.王夫之 ,《船山全書第一~十六冊》(湖南:嶽麓書社,1996年)。
明.黃宗羲撰,《明儒學案》(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據鄭氏補刻本校刊,1984年)。
十三經注疏本,《周易正義》(台北:藝文出版社,1993年)。
十三經注疏本,《孟子》(台北:藝文出版社,1993年)。
十三經注疏本,《禮記.中庸》(台北:藝文出版社,1993年)。
二、專書(專書依著者筆劃為序順序編排)
方光華:《中國古代本體思想史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 (台北:藍燈文化事業,1991年)。
牟宗三:《心性與性體》(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學生書局,1997年)。
林安梧:《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出版社,1991年)。
侯外廬等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學生書局,1991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北:學生書局,1993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學生書局,1990年)。
高柏園:《中庸形上思想》(台北:東大圖書,1988年)。
袁保新:《從海德格、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8年)。
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陳  贇:《回歸真實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陳榮華:《高達美詮釋學:《真理與方法》導讀》(台北:三民書局,2011年)。
張立文:《正學與開新──王船山哲學思想》(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
張汝倫:《存在與時間釋義(上) (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二、三上、下)》(台北:三民書局,1981年)。
曾昭旭:《王船山哲學》(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
項退結:《海德格》(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9年)。
蒙培元:《理學範疇系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蕭蓵父 許蘇民:《王夫之評傳(上) (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三、工具書(專書依著者筆劃為序順序編排)
王思迅主編:《劍橋哲學辭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年)。
許  慎 :《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郭文友撰:《周易辭海》(成都:巴蜀書社,2005年)。
四、期刊論文(依著者筆劃為序順序編排)
丁為祥:〈氣學-明清學術轉換的真正開啟者〉,《孔子研究》第3期 ,2007年,頁59-72。
丁禎彥:〈王夫之「體用不二」的方法論意義〉,《船山學刊》第1期,1993年, 
頁93-102。
王林偉:〈終極發生境域的開顯:王船山天道論新詮〉,《哲學與文化》第513期,2017年,頁69-85。
米文科:〈王船山對張載“太虛即氣”的詮釋及其意義〉,《船山學刊》第2期,
2010年,頁12-14。
朱漢民:〈王夫之的實有之道〉,《哲學與文化》第326期,2001年,頁651-661
+678-679。
朱維煥:〈王船山宇宙觀心性觀之探源與闡釋〉,《學術論文集刊》第4期,1977
年,頁47-69。
汪惠娟:〈王船山「道器為一」形上思想之管見〉,《哲學與文化》第399期,2007年,頁69-84。
林安梧:〈從「牟宗三」到「熊十力」再上溯「王船山」的哲學可能--後新儒學的思考向度〉,《鵝湖》第319期,2002年,頁16-30。
林安梧:〈明末清初關於「格物致知」的一些問題-以王船山人性史哲學為核
心的宏觀理解〉,《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5期,1999年,頁313-335。
林明照:〈王船山莊學中「相天」說的倫理意義〉,《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49期,2015年,頁77-106。
侯潔之:〈由道器之辨論王船山證立形而上的進路〉,《國文學報》第38期,2005
年,頁31-57。
許冠三:〈王船山的宇宙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10卷第1期,1979年,頁161-194。
張岱年:〈王船山的主動哲學〉,《船山學刊》第1期,1993年,頁87-89。
張節末:〈王夫之「由用以得體」命題的方法論意義〉,《中國文化月刊》 第128
期,1990年,頁105-118。 
張懷承:〈王船山性體實有的思想論微〉,《中國文化月刊》 第169期,1993年,頁53-70。 
張懷承:〈王船山天人之道學說的倫理價值〉,《中國文化月刊》 第161期,1993
年,頁25-39。 
張麗珠:〈船山哲學的氣本論進路〉,《國文學報》第44期, 2008年,頁 61-91。
馮玉輝:〈從宏觀探索王船山思想的發展〉,《中國文化月刊》 第172期,1994
年,頁23-34。 
曾守仁:〈試論船山思想中之智識成分:一個學術史面相的考察〉,《中國文化
月刊》 第300期,2005年,頁24-52。 
曾昭旭:〈王船山兩端一致論衍義〉,《鵝湖》第241期,1995年,頁9-13。
黃秋韻:〈論張載之心性論及其形上基礎〉,《哲學與文化》第501期,2016年,
頁143-157。
黃漢青:〈王船山天道論研究〉,《台中商專學報》第20期,1988年,頁197-207。
楊錦富:〈王船山性論釋義〉 高雄:《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5期,2008年,頁19-40。
湯城:〈“致用”與“求真”--王夫之“尊史”思想探微〉,《船山學刊》第1期,2010年,頁15-18。
董金裕:〈王船山與張橫渠思想之異同〉,《哲學與文化》第232期,1993年,頁 883-893。
羅光:〈王船山形上哲學思想的系統〉,《哲學與文化》第232期,1993年,頁832-839。
劉昌佳:〈王船山的「以物為師」論〉,《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9期,2004年,
頁41-60。
賴功歐:〈唐君毅的船山論〉,《船山學刊》第1期,2010年,頁5-8。
陳力祥等:〈王船山對張載“太虛即氣”本體論議題的承續與開新〉,《唐都學刊》第4期,2016年,頁57-62。
陳立驤:〈王船山天道論性格之衡定〉,《鵝湖》第328期,2002年,頁29-38。
陳來:〈道學視野下的船山心性學(下)--以「讀四書大全說」的大學部分為中心〉,《鵝湖》第337期,2003年,頁8-17。
陳來:〈道學視野下的船山心性學(上)--以「讀四書大全說」的大學部分為中心〉,《鵝湖》第336期,2003年,頁7-14。
陳政揚:〈「本然之性」外,是否別有「氣質之性」?--論船山《正蒙注》對張載人性論的承繼與新詮〉,《臺大文史哲學報》第82期,2015年,頁83-117。
陳贇:〈王船山理氣之辨的哲學闡釋〉,《漢學研究》20 卷第 2 期,2002年,頁249-274。
陳贇:〈形而上與形而下:以隱顯為中心的理解--王船山道器之辨的哲學闡釋〉,  
《清華學報》 第31卷 第1、2期,2001年,頁37-65。
陳贇:〈理性與感性的整合與溝通--王船山理欲合一論的闡釋〉,《孔孟月刊》第
472期,2001年,頁32-39。
陳贇:〈宋明儒學中理一分殊的觀念--以王船山為中心的闡釋〉,《孔孟學報》第
79期,2001年,頁191-221。
陳贇:〈通幽明之道:王船山哲學的精神及其基本問題〉,《世界中國哲學學報》 第4期,2001年,頁183+185-217。
陳祺助:〈王船山與戴東原哲學較論〉,《興大人文學報》第54期,2015年,頁
103-133。
陳祺助:〈王船山論心、物貫通之道--兼略論格物致知的工夫〉,《當代儒學研究》
第18期,2015年,頁153-181。 
陳祺助:〈王船山論存養本心的工夫--心、意/性、情貫通之道〉,《中央大學人
文學報》第52期,2012年,頁37-84。
陳祺助:〈王船山氣論系統中「性體」觀念的涵義及其理論價值〉,《淡江中文學報》第20期,2009年,頁93-128。
陳祺助:〈從「天」、「命」、「性」的意義及其關係論王船山「即氣言體」理論中「一本萬殊」之問題〉,《鵝湖學誌》第39期,2007年,頁63-109。
陳祺助:〈從「陰陽」觀念的用法論王船山哲學方法的理論涵義〉,《興大人文學報》第36期,2006年,頁133-157。
陳祺助:〈論王船山氣論的義理特色--與傳統主要氣論之說比較〉,《鵝湖學誌》
第35期,2005年,頁103-147。
陳啟文:〈船山「道」「器」兩端之分說及其統一〉,《鵝湖》第369期,2006年,頁35-42。
陳啟文:〈實踐的詮釋:王船山「化天之天為人之天」的理解〉,《國文學報》第39期, 2006年,頁139-165。
陳寶國:〈王夫之哲學思想述評〉,《 福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2卷第3期,1998年,頁62-64。
潘小慧:〈王船山的能所觀〉,《哲學與文化》第344期,2003年,頁145-166。
蔡家和:〈王船山易學中「德」「成人」「氣化」思想的詮釋--以《周易外傳.乾
卦》為例〉,《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 12 期,2012 年,頁21-39。
蔡家和:〈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孟子序說》的心得--心性之分與合〉,《鵝湖
學誌》第47期,2011年,頁177-201。
蔡家和:〈張載「太虛即氣」義理之再探--以《正蒙》為例〉,《當代儒學研究》
第4期,2008年,頁1-22。 
戴景賢:〈論王船山哲學之系統性及其基本預設〉,《文與哲》 第18期,2011
年,頁429-513。
戴景賢:〈論王船山性理思想之建構與其內部轉化〉,《文與哲》 第17期,2010
年,頁297-381。
鄧輝:〈王船山的宇宙本體觀〉,《鵝湖》第332期,2003年,頁30-37。


五、學位論文(依出版年為序,年代越近為先,順序編排)
博士論文
林柏宏:《船山易道思想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7年)。
陳美吟:《王夫之氣論思想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
傅咨銘:《對劉蕺山、方以智、王夫之生命實踐理論之研究-從道器關係為論》(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年)。
賈承恩:《存在的張力--王船山哲學辯證性之詮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
陳啟文:《王船山「兩端而一致」之思維的辯證性及其開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
林文彬:《船山易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杜保瑞:《論王船山易學與氣論進路並重的形上學進路》(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
曾昭旭:《王船山及其學術》(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77年)。
碩士論文
陳繪宇:《論唐君毅對王船山的解釋──以「天道論」為中心》(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許慧玲:《船山心性論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簡合慶:《王夫之思想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劉榮賢:《王船山張子正蒙注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陳忠成:《王船山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5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