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7201801412600
DOI 10.6846/TKU.2018.00430
論文名稱(中文) 借鏡與新變─論臺灣武俠漫畫歷史發展及其文化意涵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Learn and change——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Taiwan “WuXia”Mang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2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范凱婷
研究生(英文) Kai-Ting Fan
學號 801010033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6-15
論文頁數 14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馬銘浩
委員 - 林登順
委員 - 洪德麟
委員 - 周德良
委員 - 蕭言中
關鍵字(中) 臺灣漫畫歷史
臺灣武俠漫畫
離散
想像共同體
關鍵字(英) Taiwan manga history
Taiwan Wu-Xia manga
Disapora
Imagined Communiti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主要探討臺灣武俠漫畫的歷史脈絡,以及武俠主題故事出現在台灣漫畫發展中所代表的文化意涵。宏觀而論,武俠故事在華人世界中是一種中華文化的象徵,武俠故事中時常疊合多種中華民族文化符碼的情境,逐漸形成一種具有民族想像的特殊文本。而在武俠故事的出版類型中較為人所熟知的是一九三O年代即出現的「武俠小說」,以及一九六O年代在臺灣流行的「武俠電影」,然而武俠故事的流行也曾經成為臺灣漫畫的創作題材。

「武俠漫畫」在臺灣漫畫歷史上是一個特殊又重要的存在,首先在於臺灣漫畫文本的發展從日治時期開始,當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後,漫畫文本透過兒童雜誌的模式持續的流行。一九四五年後臺灣漫畫文本繼續的刊行,體現了臺灣本省人大體延續了日治時期大眾文化的內涵。而漫畫中「武俠」題材的出現,除了是受到武俠小說的影響之外,也是當時本省籍的臺灣漫畫創作者對於「中華民族」的一種投射及想像。一九五O年代「戰鬥美術」的黨國政策下,讓文藝作品內容走向單一的「反共」思想時,帶有中國意象的武俠小說出現,帶給當代本省的漫畫創作著一個暫時安身的園地,擺脫諷刺漫畫的創作束縛,進而投入故事漫畫的創作。

當武俠故事作為一種民族情感的招喚文本時,武俠漫畫的流行即意味著本省人不僅認同自己是臺灣人的身份,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而創作武俠文本、閱讀武俠文本的表現代表著台灣人不論本省、外省人對自身民族的認同逐漸走向一致。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aiwan Wu-Xia manga and the cultural meanings represented by the martial arts theme sto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comics. Macroscopically, the martial arts story is a symbol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Chinese world. The martial arts story often overlaps with the context of various Chinese national cultural codes, and gradually forms a special text with national imagination. Among the publication types of martial arts stories, the "martial arts novels" that appeared in the 1930s and the "martial arts movies" popular in Taiwan in the 1960s, but the popularity of martial arts stories have also become known. The theme of Taiwan comics.

"Wu Xia manga" is a special and important existence in the history of Taiwanese manga. The first i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manga began from the Japanese rule. When Taiwan was separated from Japanese colonial rule, the manga text continued to be popular through the children's magazine model. The publication of the Taiwan manga text after 1945 reflects that the people of Taiwan Province have generally extended the connotation of popular culture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In addition to being influenced by martial arts novels, the appearance of "Wu-xai" in manga was also a projection and imagi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by Taiwanese comic creators of the province. Under the party-state policy of "Fighting Art" in the 1950s, when the content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moved toward a single "anti-communist" ideology, the martial arts novels with Chinese image appeared, bringing the contemporary comics of the province to create a temporary retreat.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satirical comics and then write into the creation of story manga.

When the martial arts story is a kind of appealing text of national emotions, the popularity of martial arts comics means that the people of this province not only recognize that they are Taiwanese, but also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reating martial arts texts and reading martial arts texts represents Taiwanese people, regardless of their own provinces and other provinces, have gradually become more consistent in their identit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借鏡與新變─論臺灣武俠漫畫歷史發展及其文化意涵之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第三節 研究文獻回顧	25
第二章 臺灣漫畫發展的時代面貌	31
第一節 日治時期漫畫閱讀市場的形成	31
一、報紙漫畫版面的傳播	34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8

二、兒童、少年雜誌中的連載漫畫	40
第二節 五O年代的社會氛圍及臺灣漫畫的雙線發展	44
一、國民政府的文藝政策	48
二、臺灣漫畫雙線發展之一:戰鬥文藝中的漫畫	52
三、臺灣漫畫雙線發展之二:《學友》、《東方少年》到《漫畫大王》的雜誌熱潮	57
第三節 一九六O、七O年代臺灣漫畫的起落	63
一、漫畫出版社的新生	64
二、漫畫審查大法:連環圖畫審查制度	66
三、一九七O年代臺灣漫畫的失聲	68
第三章 臺灣武俠漫畫的發展	70
第一節 臺灣武俠漫畫初始期(1958年-1960年)	70
一、陳海虹與《小俠龍捲風》	70
二、葉宏甲與「諸葛四郎」系列	72
第二節 臺灣武俠漫畫黃金期(1960-1966)	79
一、許松山與松山畫室	79
二、游龍輝與《仇斷大別山》	82
三、文昌出版社漫畫家	84
第三節 臺灣武俠漫畫衰退期(1966-1980)	85
第四章 臺灣武俠漫畫的承繼與形變	87
第一節 臺灣武俠敘事的傳播與創作	87
一、日治時期武俠敘事的多重文化性	91
二、六O年代以前臺灣武俠小說的流行	96
第二節 臺灣漫畫中的武俠敘事的形變	102
一、武俠漫畫中日式語法的再現	102
二、從武俠小說到想像的武俠故事	105
第五章 臺灣武俠漫畫中文化意涵的透顯	111
第一節 遺忘的焦慮:武俠小說的離散表現	111
一、武俠小說中離散意識的表現	112
二、武俠小說的中國意象	115
第二節 題材的轉向:武俠漫畫的中華情懷	119
一、中國意象的涉入	120
二、武俠世界的想像共同體	122
第六章 結論	126
參考資料	130
附錄一	138
圖目次
圖 1《諸葛四郎大戰魔鬼黨》	16
圖 2《臺南新報》1921年5月9日六格連環漫畫	33
圖 3《臺灣警察時報》(215期)1933年-新手巡邏的功勳	34
圖 4《三六九小報》許丙丁〈小封神〉	37
圖 5《臺灣日日新報》「台日漫畫版」首刊(1933年1月1日)	39
圖 6「兒童漫畫家協會」連續漫畫〈勝ちゃん〉預告	42
圖 7田河水泡〈クラブのハミーおぢさん〉	42
圖 8陳家鵬〈什麼東西都有,但是不夠錢〉	46
圖 9葉宏甲〈專賣風那裡吹著〉	46
圖 10梁又銘〈土包子下江南〉	53
圖 11牛哥〈牛伯伯打游擊〉	54
圖 12《學友》雜誌附冊漫畫:劉興欽〈張騫通西域〉	61
圖 13陳海虹《小俠龍捲風》	72
圖 14「諸葛四郎」系列作品	77
圖 15佩雁〈靈珠傳〉第一回下回目	94
圖 16劍客小說〈塚原左門〉第一回目	94
圖 17一頁三格的畫格表現	104
圖 18回目畫格表現	104
圖 19《大戰魔鬼黨》中推理的情節	107
圖 20《新編神拳流星》中的劉三	108
圖 21《黑豹子》人物介紹	109
圖 22《飛天豹》人物介紹	109

表目次
表 1一九五O年代臺灣兒童刊物(具漫畫欄位)列表	59
表 2「諸葛四郎」系列作品出版資訊表	77
參考文獻
一、古籍
1.	〔漢〕司馬遷著:《史記》,台北:藝文印書館,2005年。
2.	〔北宋〕晁說之:《嵩山景迂生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75年。
3.	﹝清﹞金農著、﹝民﹞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編‧冬心先生雜畫題記》,台北:廣文書局,1963年。
4.	陳奇猷:《韓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二、專書
1.	甘險峰:《中國漫畫史》,濟南:山東話報出版社,2008年。
2.	白明杰:《藝術的逃難:豐子愷傳》,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
3.	史考特‧麥克勞德著、朱定一譯:《漫畫原來要這樣看》,台北:愛米粒出版,2017年。
4.	李闡《漫畫美學》,台北:遠景出版社,1998年。
5.	Paul Gravett著、連惠幸、黃君慧、鄒頌華、徐慶雯譯:《日本漫畫60年》,臺北縣:西遊記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
6.	李衣雲:《讀漫畫》,台北市:群學,2012年。
7.	李衣雲:《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譜系──漫畫的文化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2012年。
8.	洪德麟:《風城臺灣漫畫50年》,新竹:竹市文化,1999年。
9.	班納迪克‧安德森著、吳睿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2014年。
10.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11.	張雙英:《現當代西洋文學批評綜述》,台北:文史哲,2013年。
12.	陳仲偉:《臺灣漫畫文化史—從文化史的角度看臺灣漫畫的興衰》,台北:杜威廣告,2006年。
13.	葉洪生、林保淳:《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台北,遠流出版社,2005年。
14.	齊美爾(Georg Simmel)著、曹衛東、王志敏、刁承俊譯:《現代性、現代人與宗教》,台北:商周出版,2005年。
15.	畢克官、黃遠林著:《中國漫畫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
16.	馮品佳編:《圖像敘事研究文集》,台北;書林出版社,2016年。
17.	佟碩之(梁羽生):《梁羽生及其武俠小說‧金庸梁羽生合論》,香港:偉青書局,1980年。
18.	林保淳《俠客行—傳統文化中的任俠思想》,新北市:暖暖書房,2013年。
19.	劉若愚:《中國的俠》,台北:南天,1979年。
20.	田毓英:《西班牙騎士與中國俠》,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21.	崔奉源:《中國古典短篇俠義小說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
22.	托馬斯.卡萊爾著、周祖達譯:《論英雄、英雄崇拜和歷史上的英雄業績》,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23.	克里斯・巴克 著、羅世宏 譯:《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書局,2010年。
24.	洪德麟:《臺灣漫畫40年初探》,臺北:時報出版社,1994年。
25.	洪德麟:《臺灣漫畫閱覽》,臺北:玉山社,2003年。
26.	瀟湘文:《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台北:五南書局,2002年。
27.	龔鵬程:《大俠—俠的精神文化史論》,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2007年。
28.	范伯群編:《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江蘇:江蘇教育,2000年。
29.	楊孟哲《日帝殖民下臺灣美術近代之發展》,台北:五南書局,2013年。
30.	[法]埃斯卡皮著、顏美婷譯:《文藝社會學》,台北:南方叢書,1988年。
31.	潘稀祺編,《為愛航向福爾摩沙—巴克禮博士傳》,台南:人光出版社,2003 年。
32.	邱各容:《臺灣兒童文學史》,台北:五南書局,2005年。
33.	游珮芸:《日治時期臺灣的兒童文化》,台北:玉山社,2007年。
34.	吳濁流著、鍾肇政譯:《臺灣連翹》,台北:前衛,1988年。
35.	《臺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論文集》,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4年。
36.	中國文藝協會:《文協十年》,台北:中國文藝協會,1960年。
37.	《文藝創作・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徵求文藝創作辦法》,台北:文藝創作編輯委員會,1951年。
38.	陳紀瀅:《文藝運動二十五年》,收錄《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史料與索引》,台北:天視出版社,1981年。
39.	中國國民黨:《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會,1984年。
40.	陳碧鐘編:《出版年鑑》,臺北:行政院新聞局,2005年。
41.	薛冰:《中國版本文化叢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
42.	阿英原著、王稼句整理:《中國連環圖畫史》,山東:山東畫報,2009年。
43.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編輯:《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兒童期刊目錄彙編》,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44.	祁致賢:《何容這個人》,台北:國語日報社,1975年。
45.	河源功著:《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與日本文學的接點》,台北:權華科技圖書公司,2004年。
46.	瀟湘文:《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台北:五南書局,2002年。
47.	黎海明:《功夫港漫口述歷史》,香港:三聯書局,2015年。
48.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台北:麥田,2004年。
49.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 : 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台北:里仁書局,1992年。
50.	楊秀菁、薛化元、李福鐘編:《新聞自由—一九四五年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七)》,台北:國史館,2002年。
51.	侯如綺:《雙鄉之間——臺灣外省小說家的離散與敘事(一九五O-一九八七)》(台北:聯經出版社,2014年。
52.	Kathryn Woodward著、林文琪譯:《認同與差異》,台北:韋伯文化,2006年。
53.	盧建榮:《臺灣後殖民國族認同 1950-2000》,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54.	茉莉・安德魯斯 著、陳巨擘 譯:《形塑歷史:政治變遷如何被敘述》,台北:聯經出版社,2015年。
55.	王昌甫:《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出版社,2003年。


三、期刊
1.	陳韻琦:〈1950-1980年代臺灣武俠電影之傳播〉,朝陽科技大學文創系學報。
2.	李闡:〈早期臺灣漫畫發展概況〉,《文訊雜誌》:1997年元月號,頁26-28。 
3.	何義麟:〈一九四五年戰後初期臺灣之雜誌創刊熱潮〉,《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 期,台北:國家書館,2007年。
4.	鄭世璠〈滄桑話「新新」—談光復後第一本雜誌的誕生與消失・新新(復刻版)〉,台北:傳文文化,1995年。
5.	葉素吟:〈諸葛四郎外傳 第一回合:仗劍漫畫江湖路〉《傳藝》75期,2008年。
6.	馬景賢:《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兒童期刊目錄彙編》,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1988年。
7.	莊惠惇:〈一九四五年戰後初期臺灣的雜誌文化〉,《臺灣風物》:第49卷1期,1999年3月。
8.	東方出版社:〈在「東方」的土地上種希望〉,《東方出版圖書目錄》,台北:臺灣東方,2003年。
9.	邱傑:〈連環圖畫審查制度的功過是非─訪國立編譯館編審江治華先生〉,《書評書目》,1979年,76卷,頁11-12。
10.	岡崎由美:〈「劍客」與「俠客」—中日兩國武俠小說比較〉收錄《縱橫武林—中國武俠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2007年。
11.	蔡盛琦:〈1950年代圖書查禁之研究〉,收錄《國史館館刊》第26期 (2010年12月) ,頁75-130。
12.	林保淳:〈遊俠江湖——武俠小說的「江湖世界」〉,收入《淡江中文學報》第八期(2003年7月),頁54。
13.	林文義:〈誰傳中國漫畫的下一把薪火 介紹十一位辛苦而卓越的中國漫畫家〉,《書評書目》第七期。
14.	張世瑛:〈1950年代臺灣政治漫畫初探〉收錄《臺灣文獻季刊》(南投:國史館,民100年),第六十二卷第二期,頁354。

四、學位論文
1.	陳怡蓉:《晚清革命黨人的尚武精神與實踐》,台中: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6年。
2.	高嘉謙:《國族與歷史的隱喻─近現代武俠傳奇的精神史考察(1895-1945)》,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90年。
3.	林佳叡:《製造英雄─以葉宏甲漫畫《諸葛四郎》系列為中心》,臺北:國立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4.	林又蓁:《葉宏甲漫畫「諸葛四郎」系列研究》,臺中: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論文,2013年。
5.	林姿秀:《從古典到現代─陳定國的「女性漫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所碩士班,2014年。
6.	周文鵬:《臺灣漫畫審查現象及其對國內漫畫發展影響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7.	張覺之:《臺灣女漫畫家研究(一九四五年戰後~1990)》,臺東: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8.	賴怡伶:《臺灣少女漫畫發展與文本創作分析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9.	周文鵬:《圖像載體的敘事與接受——論臺灣漫畫文學的形成及創作》,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
10.	許彙敏:《金庸武俠小說敘事模式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7年。
11.	陳康芬:《古龍武俠小說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12.	吳宜芳:《溫瑞安前期武俠小說研究(1974~1983)》,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13.	林湄淑《梁羽生武俠小說女性角色研究》,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14.	王建智《司瑪翎武俠小說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15.	王惠盈《王度廬武俠小說研究》,台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16.	林柏州:《香港武俠漫畫所透顯的中國性與後殖民狀況》,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5年。
17.	吳振榮:《馬榮成武俠漫畫之視覺圖像研究以《風雲》為例》,高雄:高學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2007年。
18.	王雅珊:《日治時期臺灣的圖書出版流通與閱讀文化—殖民地狀況下的社會文化史考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19.	林育薇:《許丙丁之報刊漫畫研究——以《臺灣警察時報》、《三六九小報》為中心》,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20.	洪瑞鴻:《美術救國:梁中銘反共漫畫研究(1949-1966)》,台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1年。
21.	黃怡菁:《《文藝創作》(1950-1956)與自由中國文藝體制的形構與實踐》,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22.	林佩縈:〈一九五0年代臺灣兒童期刊發展之研究─以《學友》及《東方少年》為例〉,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教系歷史組專題研究論文,未出版。
23.	游家榮:《臺灣武俠漫畫宗師——葉宏甲》,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24.	呂淳鈺《日治時期臺灣偵探敘事的發生與形成:一個通俗文學新聞類的考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25.	吳宜玲:《由《東方少年》月刊論五○年代臺灣的兒童文化》,台南:國立台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五、網路資料庫及其他
1.	臺灣省參議會(1950-12-23)。[臺灣省參議會轉送臺北市民葉海鵬為子葉宏甲被軍人拘去迄今未知下落請查明釋放陳情案,電請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查明後惠覆。]。《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7/25/bb.html(2018/02/22瀏覽)。
2.	許松山先生口述、淡江大學圖像漫畫研究室紀錄:《臺灣漫畫耆老訪查紀錄》,新北市:淡江大學圖像漫畫研究室未出版資料,2013年5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