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7201406174900
DOI 10.6846/TKU.2014.00564
論文名稱(中文) 馬來西亞南海政策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Policy of Malaysia Towards South China Se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亞洲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2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連佳慧
研究生(英文) Chia-Hui Lien
學號 69826011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6-20
論文頁數 10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鴻瑜(104360@mail.tku.edu.tw)
委員 - 湯熙勇(tang@gate.sinica.edu.tw)
委員 - 孫國祥
關鍵字(中) 馬來西亞
南海政策
南海主權爭端
南海問題
國際法院判決
關鍵字(英) Malaysia
South China Sea policy
South China Sea sovereignty dispute
South China Sea issu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南海地區因蘊藏豐沛天然資源,且為國際重要航道之一,因此一直是國際強權所覬覦之區域,迄今更伴隨東南亞國家國力日益茁壯、南海油氣資源受技術進步之賜而探明與開採,更因南海主權聲索國對中國崛起的疑慮,以及區域外大國為自身利益相繼介入南海問題,使得南海紛爭逐漸白熱化。
    馬來西亞在南海主權聲索國之中,姿態相較菲律賓與越南等國低調,此係基於維護其國家利益最大化為優先,並展現其積極競合的一面;本文試圖從馬來西亞政府的海洋政策關切重點、對南海島礁佔領與經營開發情形,以及對南海主權爭議之立場等政策內涵進行分析,進而歸納出馬來西亞的南海政策基本要素有三:一是維護地區和平是解決南海主權爭端首要前提;二是充分利用南海的油氣資源,做最大限度地實現共同開發;三是以雙邊管道為主,然不放棄通過多邊管道與他國共同解決爭端。馬來西亞基本南海政策核心作為有三:一為積極經營實際佔領的南沙島礁;二為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馬來西亞反對推進多邊協商,主張採取各自的雙邊談判策略;三為採兩手策略,一方面強化自身軍事力量建設,一方面則保持與美、中國進行有限度之軍事合作。
    未來馬來西亞雖可能視中國在南海日趨強硬的軍事或外交動作而更加謹慎因應,並調整其南海政策,惟囿於馬來西亞自身的經濟、外交與安全政策等考量,馬來西亞仍將尋求在安全領域與中國維持友好關係。
英文摘要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deposits, and geographically important as an international shipping lane, therefore it has been a disputed area among international great powers. Nowadays, due to the increasing national strength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the well performed exploita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the SCS claimant states’ doubt on China’s rise, and the interference of extra regional great powers, the disputes over the SCS region are growing white-hot.
    Among the claimant state’s, Malaysia keeps lower profile than Philippine or Vietnam to maintain its national profit maximization as priority and to show its active coopetition aspect; this study tries to focus on the following contents of Malaysia’s policies: marine policy, the situation of occupying and operating on the islands and reefs of SCS, and the position toward the disputes of SCS. Based on the above facts, we can summarize the current SCS policy and the possible countermeasure that Malaysia will tak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7
第三節 文獻回顧	9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12
第二章 南海的地緣環境	19
第一節  地理環境	19
第二節  經濟價值	24
第三節  戰略地位	31
第四節  爭端由來	34
第三章  馬來西亞對南海島礁的擴張政策	45
第一節  馬來西亞對南海的認知	45
第二節  行政兼併手段	49
第三節  佔領南沙群島	52
第四節  向聯合國遞交大陸礁層外界線案	56
第四章  馬來西亞對南海油氣與漁業資源之開發	61
第一節 石油和天然氣探勘	61
第二節  漁業資源開發、管理與合作	68
第五章  馬來西亞在南海安全與軍事作為	73
第一節  馬來西亞在南海的軍事作為	73
第二節  馬來西亞對於東協有關南海議題的立場	80
第六章  結論	87
參考書目	91

圖目錄
圖 1-1 南海海域周邊國家示意圖	2
圖 1-2 論文架構圖	16
圖 2-1 南海海域範圍示意圖	20
圖 2-2 南海周邊國家在南海探勘之範圍	30
圖 2-3 南海主權聲索國對南海海域領土劃分及爭議範圍圖	39
圖 3-1 馬來西亞與越南2009年5月6日向聯合國大陸礁層界線委員會共同提交200海浬大陸礁層外界線劃界案範圍示意圖	59
圖 4-1 馬來西亞油、氣區塊示意圖	65

表目錄
表 1-1 馬來西亞對南沙群島提出主權要求之12個島礁名	4
表 2-1 南海周邊國家石油、天然氣蘊藏量與可開採年限概況表	28
表 2-2 南海周邊國家油氣探勘概況	29
表 2-3 南海周邊國家石油蘊藏與生產量表	41
表 5-1 東南亞主要國家2008-2012年軍費開支表	77
表 5-2 東南亞主要國家近年軍備建設情形	78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按姓氏筆劃排序)
王逸舟,《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臺北:五南,1999年。
王冠雄,《南海諸島爭端與漁業共同合作》。臺北:秀威出版社,2002年。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南海情勢發展對我國國家安全及外交關係影響》。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1年。
李金明,《南海波濤:東南亞國家與南海問題》。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年。
李金明,《南海爭端與國際海洋法》。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年。
沈克勤,《南海諸島主權爭議述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9年。
吳士存主編,《南海問題文獻匯編》。北京:海南,2001年。
吳士存,《南沙爭端的由來與發展》。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年。
林碧炤,《國際關係與外交政策》。臺北:五南,1997 年。
林正義研究主持,南海情勢與我國應有的外交國防戰略,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8年。
宋燕輝,《南中國海之領土爭議與亞太安全:中國之威脅?》,田弘茂主編。後冷戰時期亞太集體安全。臺北:業強,1996年。
沈默,《現代地緣政治理論與實施》。台北:三民書局,1979年。
周世雄,《國際關係–權力與制度》。臺北:五南,2000年。
俞寬賜,《南海諸島領土爭端之經緯與法理-兼論東海釣魚臺列嶼之主權問題》。臺北:國立編譯館,2000年。
徐小傑,《新世紀的油氣地緣政治》。上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
張唯一,《南海資源開發及主權維護》。臺北:財團法人潘氏圖書館,1994年。
符駿,《南海四沙群島》。臺北:世紀書局,1981年。
楊作洲,《南海風雲─海域及相關問題的探討》。正中書局,1993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亞太安全譯文彙輯》。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7年。
馬漢著,楊鎮甲譯,《海軍戰略論》。臺北:軍事譯粹社,1986年。
趙明義著,周美蓉編,《當代國際法導論》。五南出版社,2001年。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臺北:生智,1999年。
陳荔彤,《海洋法》。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陳鴻瑜,《東南亞各國海域法律及條約彙編》。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1997年。
陳鴻瑜,《東南亞政治論衡(二)(初版)》。臺北:翰蘆圖書,2001年。
陳鴻瑜,《南沙問題之解決:「共同開發」途徑之探討-南海暨海南學術會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6年。
陳鎮東,《南海海洋學》。臺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
黃錫煌,《南海風雲:亞太國家的南海戰略探索》。南投市:領航文化,1999年。
黃異,《國際海洋法》。臺北,渤海堂文化出版,1992年。
楊志恆等著,阮毓琪編,《我國應有的南海戰略》。臺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趙恩波,《南沙現況與前景分析》,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推廣輔導組編,海南暨南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5年。
傅崑成,《南海的主權與礦藏:歷史與法律》。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
蘇冠群,《中國的南海戰略》。臺北:新銳文創,2013年。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龍村倪,《馬來西亞經營開發南沙群島彈丸礁所見實錄》。臺灣:尖端科技,1998年。
蕭曦清,《南沙風雲:南沙群島問題的研判與分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0年。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二、英文書籍
Acharya, A. (1994),An Arms Race in Post-Cold War Southeast Asia: Prospects for Control,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Baviera, Aileen S. P., When will conditions be ripe? prospects for joint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  Asia-Pacific Roundtable (13th : 30 May - 2 Jun 1999 : Kuala Lumpur) : Vol.2 Paper 51 (16p.)
Catley, Bob and Makmur Keliat(1997), Sprawls:The Disput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London:Ashgate Publication.
Dzurek Daniel J. (1996), The Spratly Islands Dispute: Who’s on first? Durham: International Boundary Research Unit , University of Durham.
Emmers, Ralf (2007), “Maritime Disput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Maritime Security in Southeast Asia edited by Chong Guan Kwa and John Kristen Skogan. New York: Routledge.
Great Britain. Hydrographic Dept.,  China sea pilot, the Hydrographic Department, 1937. China Sea pilot .  vol. 4 ,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China Sea with its shore from Tanjong Burung on the West Coast of Borneo to Cape Bojeador on the North Coast of Luzon.
Gunn, Geoffrey C., “Anglo-French rivalry over the Spratlys (1930-1937) : an aspect of world historical incorporation,” Fishing in troubled waters, proceedings of an academic Conference on Territorial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edited by R. D. Hill, Norman G. Owen [and] E. V. Roberts. (Hong Kong : Centre of Asian Studies, 1991) : 262-283.
Haller-Trost, “Limit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 the case of Malaysia's territorial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Fishing in troubled waters, proceedings of an academic Conference on Territorial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edited by R. D. Hill, Norman G. Owen [and] E. V. Roberts. (Hong Kong : Centre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1) : 216-236.
Hamzah Ahmad, The South China Sea conflict : the need for policy transparency,  Asian Defence Journal Ja 1993.
Hamzah Ahmad, Conflicting maritime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coope for resolution, Maritime change: issues for Asia. Edited by Ross Babbage & Sam Bateman.
Hamzah, B. A., Maritime cooperation in the spratlys through Incidents-at-Sea Agreements (INCSEA) , Asia-Pacific Roundtable (13th : 30 May - 2 Jun 1999 : Kuala Lumpur) : Vol.2 Paper 59 (15p.)
Hephaestus Books(2011),Articles on Territorial Disputes of Malaysia, Including:Spratly Islands, Limbang, Sipadan, Ligitan, Ambalat, Pedra Branca Dispute, Ko Losin, Ko Kra, Nakhon Si Thammarat Province, Spratly Islands Dispute. Hephaestus Books.
Heinzig, Dieter, Disputed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 Paracles, Spratlys, Pratas, Macclesfield Bank, Wiesbaden : O. Harrassowitz 1976. Call number JX4084 S63HEI.
Ishak Yeop Hamzah, The paracels/spratlys dispute : its potential for renewed, Universiti Malaya, 1997. Call number,JZ39.3 M41997 ISJYH.
James Montgomery ; Daniel Tyerman and George Bennet, ed., Journal of voyages and travels to visit their various stations in the South Sea Islands, China, India, & c., between the years 1821 and 1829, London :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1829.
J.N. Mak, The law of the sea after UNCLOS : implications for the South China Seas dispute, Malaysian Institute of Maritime Affairs, 1995.
Lo, Chi Kin(1989), China’s Policy Towards Territorial Disputes:The Cas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London:Rutldege.
Lotilla, Raphael Perpetuo M., Toward an ASEAN policy on maritime coope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 ASEAN Congress (2nd : 1997 : Kuala Lumpur) : Paper 17 (5p.).
Khadijah Muhamed, “Scramble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 the Malaysian perspective ,” Fishing in troubled waters, proceedings of an academic Conference on Territorial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ong Kong : Centre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1) : 237-261.
Mohd. Zahar Hashim, Confli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 disputes over the Spratlys : its existing situation and what does it hold to regional stability , Universiti Malaya, 1998. Call number JZ39.3 M41998 MOHZH 1998.
Mohamed Nazri Dashah, China's policy towards disputes in South China Sea , Fakulti Sastera dan Sains Sosial, Universiti Malaya, 1998. Call number JZ39.3 M41998 MOHND.
Mohd. Zakaria Yadi, The Spratlys disputes : resolution by means of international law, Universiti Malaya, 1998. Call number, JZ39.3 M41998 MOHZY.
Mohd. Zahar Hashim, Confli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 disputes over the Spratlys : its existing situation and what does it hold to regional stability, Universiti Malaya, 1998,Call number,JZ39.3 M41998 MOHZH.
Malaysia Claims On The Spratlys Islands, Sutarji Bin Haji Haji Kasmin,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Nguyen Hong Thao & Ramses Amer, “The South China sea : seeking a new legal arrangement for promoting stability, peace and co-operation,” in the Place on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in the Domestic Legal Order of States : Proceedings of the Inaugural Malaysian International Law Symposium, 2008 Kuala Lumpur, pp. 229-247. 
Tuntutan Bertindih Ke atas Pulau Spratly dan Pulau Amboyna Cay antara British dengan Peranchis, oleh Nik Anuar Nik Mahmud.
Tuntutan Pertindihan Di Kepulauan Spratly : Satu Kajian Berkenaan Kawasan 24.Maritim Negara-Negara Persisiran Oleh Mohd Yunus Bin Long, Fakulti Sains Kemasyarakatan & Kemanusiaan,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Bangi, 1993.
Tuntutan Malaysia Ke Atas Kepulauan Spratlys Oleh Haji Sutarji Bin Haji Kasmin,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Malaysia Claims On The Spratlys Islands, Sutarji Bin Haji Haji Kasmin,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R. Haller-Trost(1996),The Contested Maritime and Territorial Boundaries of Malaysia:An International Law Perspective.Monash University.
Villacorta, Wilfrido V., The Phillipine territorial claim in the South China Sea , Conference on Territorial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ong Kong : Center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1.
United States. Office of Geography. Southern Vietnam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 official standard names approved by the United States Board on Geographic Names, Washington, D.C. : U.S., Govt. Print. Off., 1961.Call number, DS557 A5USOG PHOTOCOPY.

三、中文期刊
王冠雄(2003)。〈我國南海區域合作政策之探討〉。《南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頁5-6。2007年7月22日,取自:http://iir.nccu.edu.tw/CSCAP/page_4c/library/我國南海區域合作政策之探討---王冠雄.pdf
李金明(2006)。〈麻六甲海峽與南海航道安全〉。《南洋問題研究》,第127期,頁1-6。
李金明(2004)。〈論馬來西亞在南海聲稱的領土主權〉。《史學集刊》,第3期,頁66-73。
李金明(2010)。〈南海問題的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東南亞研究》,第1期,頁35-48。
李國強(2011) 。〈中國南海諸島主權的形成及南海問題的由來〉。《求是》,15期,<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1/201115/201107/t20110728-98322.htm>。
宋燕輝(1997年8月11日)。〈南海爭端國批准1982年海洋法公約的影響〉。《國策期刊》。171期。2007年2月12日,取自:http://www.inpr.org.tw:9998/inprc/pub/jounals/170-5/m171_4.htm
宋燕輝(1996)。〈南海會議與中華民國之參與:回顧與展望〉。《問題與研究》,第35(2)期,頁15-39。
宋燕輝(2000)。〈東協與中國協商南海行為準則及對我可能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4期,頁17-39。
宋燕輝(2003)。〈南海地區安全戰略情勢之發展與現況〉。《亞太研究論壇》,第19期,頁12-21。
 吳士存(2010)。〈南沙爭端的起源與發展〉。《中國經濟出版社》,頁145。
林正義(2003)。〈十年來南海島嶼聲索國實際作法〉。《南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2007年7月20日,取自:http://iir.nccu.edu.tw/cscap/page_4c/library/十年來南海島嶼聲索國實際作法--林正義.pdf
林若雩(2011)。〈東協與中國達成南海行動宣言的意涵與台灣的因應之道〉。《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5期,頁75-86。
胡念祖(2003)。〈南海政策綱領」施行十週年之檢討:南海島嶼主權維護〉。《南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頁21-22。2007年7月22日,取自:http://iir.nccu.edu.tw/CSCAP/page_4c/library/南海島嶼主權維護--胡念祖.pdf
紀蒨樺(2003)。〈從建構主義看東南亞國協對南海問題之策略〉。《亞太經濟合作評論》,第11期:頁149-157。
馮廣朋(2007) 。〈馬來西亞漁業經濟近況與發展潛力〉。《世界農業》,頁48。
陳千田(1996)。〈南中國海之海權爭議〉。《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5期,頁29-51。
陳欣之(1999)。〈南沙主權糾紛對台海兩岸關係的意義與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7期,頁23-41。
陳鴻瑜(2008),〈檢驗「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南海爭端抑或合作〉,《「亞太和平與安全之現況與展望」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淡江大學。
陳鴻瑜(2010)。〈南海爭端的政治與法律面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32期,頁1-6。
陳鴻瑜(2011)。〈美國、中國和東協三方在南海之角力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2卷第1期,頁43-80。
陳鴻瑜(2011)。〈舊金山和約下西沙和南沙群島之領土歸屬問題〉。《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2卷第4期,頁3-52。
陳鴻瑜,〈南海石油資源之開發〉,《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2卷第4期。
張中勇(1996)。〈中國對南海紛爭的衝突策略」〉。《警學叢刊》。第27卷第2期。
駱永昆(2011)。〈馬來西亞的南海政策及其走向〉。《國際資料資訊》,第10期,頁21。
廖文中(1996)。〈從中國觀點看南海與南沙群島問題〉。《中國研究》,第30卷,第5期,頁79-114。
龍村倪(2002)。〈南海新課題-海上絲綢之路是一條海上戰略航線〉。《海軍學術月刊》,第36卷第9期。
龍村倪(1998)。〈馬來西亞經營開放南沙彈丸礁所見實錄〉。《海軍學術月刊》,第32卷第8期,頁21-26。
龔曉輝(2011)。〈馬來西亞海洋安全政策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3期,頁37-50。
龔曉輝(2011)。〈2011年馬來西亞南海政策分析〉。《東南亞研究》,第6期,頁24。

四、英文期刊
Asri Salleh,”Malaysia's policy towards its 1963-2008 territorial disputes”. Journal of Law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Vol. 1(5), pp. 107-116, October, 2009.
Cheng, H.,The PRC's south china sea policy and strategies of occupation in the paracel and spratly islands. Issues & Studies, (2000) 36(4), 95-131.
LESZEK BUSZYNSKI and ISKANDAR SAZLAN, Maritime Claims and Energy Coope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 29, No. 1 (2007), pp. 143–71.
K.S. Balakrishnan, "South China Sea: An Update on the Conflict, in Asia Pacific Military Balance, ADPR Consult, Kuala Lumpur, 1999, pp. 20-26.
K.S. Balakrishnan,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Dispute of Sovereign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 Journal of Diplomacy and Foreign Relations, Vol.
K.S. Balakrishnan, Spratly Islands: Confli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Malaysian Industry, July, 1993.
Robert D. Kaplan,”The South China Sea Is the Future of Conflict”,Foreign Policy,SEPT/OCT 2011,form: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1/08/15/the_south_china_sea_is_the_future_of_conflict

五、學位論文
李志剛,中國處理南海爭端的可能模式,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李英璇,新自由制度主義下的海域資源共同開發:以南沙群島海域為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林肯立,東協國家南海政策一致性趨勢研究,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邱滋杉,南沙群島爭端和平解決途徑之戰略探究,淡江大學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陳希傑,從國際法觀點分析南海主權爭端與中華民國的南海政策,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陳佩文,南沙群島國際衝突解決方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劉思辰,從建構主義集體身份論解析東協國家南海政策,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六、網路資料來源
馬來西亞海洋事務研究機構。http://www.mima.gov.my/mima/。
馬來西亞國防部。http://www.mod.gov.my/。
中國南海研究院。http://www.nanhai.org.cn/
環球網。http://www.huanqiu.com/
南沙群島論壇。http://www.nansha.org.cn/forum/index.php。
南海網。http://www.hinews.cn/。
飛揚軍事。http://www.fyjs.cn/bbs/index.php。
國際線上。http://gb.cri.cn/。
美國能源總署。http://www.eia.gov/
美國智庫詹姆斯頓基金會。http://www.jamestown.org/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