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7201309353600
DOI 10.6846/TKU.2013.00516
論文名稱(中文) 論胡錦濤時期中共文化軟實力的建設與發展
論文名稱(英文) On Chinese Communist's Party Cultural Soft Power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Hu Jintao Er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李靜君
研究生(英文) Ching-Chun Li
學號 79927003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14
論文頁數 11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趙春山
委員 - 張五岳
委員 - 徐蕙萍
關鍵字(中) 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
胡錦濤時期
巧實力
關鍵字(英) Soft Power
Cultural Soft Power
Hu Jintao Era
Smart Powe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軟實力於1990年由美國學者約瑟夫‧奈伊提出,認為軟實力是一種透過吸引力而非威逼利誘達到目的的吸引力,其來自一國的文化、政治價值和外交政策。中共則依其國情,發展出「文化軟實力」概念,認為軟實力之所以可以影響民族興衰、國家強盛及人民貧富,係取決於「文化」因素。
中共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及國際政治影響下,已成為政經大國,第四代領導人胡錦濤自2002年接班後,即認知必須實施有計畫性的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才能有效提升其綜合國力,同時消弭「中國威脅論」及「中國責任論」等負面言論。
胡錦濤執政時期,特別將文化軟實力提升至戰略階層,傾國家資源透過運用電視、電影、廣播、漢語推廣及文化互訪活動等靈活的途徑與手段,同時在國內、兩岸間及國際間企圖改善既有劣勢,創造未來優勢。惟囿於欠缺完善的政策與配套,無法整合文化單位團體,發揮最大效能,再加上文化全球化之威脅,及自我文化保護與文化創新弱化等因素,導致中共政府建設文化軟實力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與成效。
鑑於中共運用「文化軟實力」已逐漸在國際社會展現成效,未來成為具關鍵性影響力大國已指日可待,屆時對我國政治、經濟各層面之安全影響至鉅,因此希望藉由本文的探討,深入了解中共建設與發展「文化軟實力」的方法、成效、問題與未來可能面對之挑戰,進而亟思在面對2013年中共第五代領導人習近平上任後,我國應有的因應作為。
英文摘要
In 1990, soft power proposed by the American scholar, Joseph S Nye, suggested that soft power can achieve attraction by valuing a country's culture, politics and foreign policy, rather than by using coercio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attraction. Communist China has developed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soft power” in accordance with its national status, and considered soft power to influence the rise of our ethnicity, the strength of our country, and the wealth of our people.  Moreover, this soft power is based on the 'cultural' facto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ommunist China has become 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rong nation in recent years.   Since the fourth-generation leader, Mr. Hu Jintao, became the President of China, he has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systematically implementing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trength of the nation.  In so doing, implementation of cultural soft power can simultaneously diminish the negative arguments of viewing China as a threat and Chinese responsibility as a nation in the whole world.
During President Hu Jintao’s era, soft power was particularly promoted as a national strategy by investing national resources such as the use of television, motion pictures, radio,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al exchange as flexible means to achieve its global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status of inferiority to superiority within China, cross-strait nation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proper and relevant polici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as not successful in coordinating various cultural organizations, and thus failed to maximize the optimal outcomes of soft power. In addition, the impact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nation’s own culture, and the weak creativity of cultural innovations have caus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fail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stablishing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its outcomes. 
Because Communist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has gradually come into effect among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t is assumed that China will become an influential country in the near future. At that time, the impact of Chinese cultural soft power will influence Taiwan’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great extent.  Therefore, based on our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soft power, the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methods, effects, potential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urthermore,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can help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successfully deal with the complexity of the issue especially after the fifth-generation leader, Mr. Xi Jin-Ping, has become the President of China in 2013.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途徑、方法與架構-----------------------------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四節  相關文獻回顧-----------------------------------13
第二章  中共文化軟實力及其建設----------------------------17
 第一節  文化軟實力的意涵--------------------------------17
 第二節  中共文化軟實力理論淵源---------------------------25
 第三節  中共文化軟實力的構成要素--------------------------28
 第四節  中共建設文化軟實力目的---------------------------34
 第五節  小結------------------------------------------37
第三章  中共建設文化軟實力的作法---------------------------38
 第一節  自覺與借鏡他國----------------------------------38
 第二節 發展途徑---------------------------------------43
 第三節  運作模式---------------------------------------47
 第四節  小結------------------------------------------57
第四章  中共建設文化軟實力的成效---------------------------58
 第一節  國內建設成效------------------------------------58
 第二節  兩岸建設成效------------------------------------67
 第三節  國際建設成效------------------------------------72
 第四節  小結-------------------------------------------80
第五章  中共建設文化軟實力面臨的問題與挑戰--------------------83
 第一節  欠缺完善政策與配套--------------------------------83
 第二節  文化全球化造成之威脅------------------------------88
 第三節  文化保護與創造力不足------------------------------90
 第四節  小結-------------------------------------------95
第六章  結論--------------------------------------------97
參考文獻-----------------------------------------------104

圖目錄
圖3-2-1  2002年至2012年中共高等教育以上受教人數統計圖--	60
圖3-2-2  2002年至2012年中共各類文教設施數量統計圖----65
圖3-5-1  受訪國家民眾對中共影響力的看法----81

表目錄
表3-1-1:2011年進入世界日報發行量百強的中國報紙-------	52
表3-2-1  胡錦濤執政時期中共各項教育及文化項目增長統計表-------59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籍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頁661。
《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頁29。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書局,1996年),頁259-260。
王海山,《科學方法百科》(臺北:思楷出版社,1998年),頁54-55。
杭亭頓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臺北:聯經出版社,2006年3月),頁5-6。
約瑟夫‧奈伊,《美國霸權的困惑》(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頁73。
約瑟夫‧奈伊,吳小輝、錢程譯,《軟力量:世界政壇成功之道》(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年版),頁31。
約瑟夫‧奈伊李靜宜譯,《權力大未來》(臺北:天下文化書坊,2011年9月初版),頁45。
約瑟夫‧奈伊,吳家恒、方祖芳譯,《柔性權力》(臺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頁1。
陳正良,《中國軟實力發展戰略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頁124。
唐晉主編,《大國策:邁向大國之路的中國軟實力(軟實力大戰略)》(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5月初版),頁201。
殷慧、劉莉萍,《2009年中國文化軟實力基礎理論研究綜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1月),頁86。
泰勒著,蔡江濃譯,《原始文化》(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張國祚,《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報告(201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1月),頁5。
楊春長、劉戟鋒,《論軍事軟實力》(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8年11月初版),頁69-70。
張五嶽主編,《兩岸關係研究》(臺北:新文京,2003年),頁45。
趙剛、蕭歡,《國家軟實力-超越經濟和軍事的第三種力量》(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8月),頁2-3。

二、中文報紙、期刊
王一川,〈理解中共「國家文化軟實力」〉,《藝術評論》2009年第10期,頁55。
王海京,〈與錢乘旦教授專題訪問〉,《瞭望》,2007年第11期。
王殿卿,〈文化自覺、文化主動〉,《新亞生活》,2008年4月,頁13。
王殿卿,〈文化自覺與文化主動〉,《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01期,頁12。
王瑾,〈美國學者關於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1年第6期。
王滬寧,〈作為國家實力的文化:軟權力〉,《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頁93。
丘德珍,〈完善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方式的思考-從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視角〉,福建農林大學黨委統戰部《發展研究》2012年第7期。
李允傑,〈文化交流已成爲兩岸和平發展的軟實力〉,《旺報》(台北),2012年8月29日。
李英明,〈以軟實力化解中國威脅論〉,《旺報》,101年1月12日C7版。
李河,〈談談「軟實力」概念〉,《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9年。李潤洲,我們塑造什麼樣的教師文化,浙江: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6月,頁31。
宋效峰,〈試析中共和平崛起中的軟權力因素〉,《蘭州學刊》,2005年第3期,頁15。
邱小玲,〈綜合國力中的文化力量〉,《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0年第3期,頁86。
武鐵傳,〈我國文化軟實力存在問題及提升路徑探析〉,《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報告(201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1月初版),頁392。
林雄,〈全面提高文化軟實力需要處理好五個關係〉,《求是》,2009年第22期。
約瑟夫‧奈伊,〈中國的軟實力與發展〉,《21世紀經濟報導》,2003年6月19日
祝曉風、許航,〈中國電影發展與文化軟實力建設〉,新華網,2010年05月25日,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c_124734453.ht。
徐偉忠、余文勝、楊之桄,〈中非合作論壇的現狀與前景〉,《現代國際關係》,2012 年第 6 期,頁51-52。
徐蕙萍 徐亞萍,〈中共在海外遍設「孔子學院」初探—從文化間傳播角度觀察〉,《復興崗學報》,2008年92 期,頁277。
徐蕙萍,〈中共突破國際輿論環境拓展 傳播管道作法探析〉,《復興崗學報》,2012年100期,頁212。
徐蕙萍,〈「胡六點」宣佈後中共對台的宣傳策略與作用(2008 年至 2009 年)〉,《復興崗學報97 期》,頁105。
孫西輝,〈論加快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大意義〉,《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3期,2009年,頁33。
張廷廷,〈當前中共對外策略之分析〉,《空軍軍官雙月刊》,第158期,頁19。
張煒,〈中國影視産品海外傳播的原因探析〉,《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年第六期。
張驥、桑紅,〈文化:國際政治中的軟權力〉,《社會主義研究》,第3期,1999年5月,頁38-41。
陳玉姌,〈論文化軟實力的邊界〉,《現代國際關係》,2006年第1期,頁57。
陳瑩,〈冷戰後中美日在東南亞的軟實力角力—以對東盟援助爲例〉,《東南亞研究》,2012 年第 1 期,頁37-38。
陳顯泗,〈論中國在東南亞的軟實力〉,《東南亞研究》,2006 年第 6 期,頁44。
彭華,〈賀麟的文化史觀〉,《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頁96。
賀穎、周際翔、項玫,〈淺析國家軟權力理論〉,《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頁23。
塗可國,〈試論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的現況、問題及其對策〉,《山東經濟》,2008年11月第6期,頁28。。
趙春山,〈以軟實力凸顯臺灣價值〉《中國時報》(台北),2008年04月03日,A19版。
趙春山,〈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六十週年院慶暨軍事社會科學研討會」〉,《青年日報》(台北),2011年10月29日。
劉曉麗、孫愛芹,〈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看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2年第3期,2012年7月。
 熊士榮、康雪君,〈科學、科學文化和科學教育〉,《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6月。
鄧顯超,〈近年來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綜述〉,《理論與現代化》,2009年第6期。
趙化勇,〈充分發揮電視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作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8年03月26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7044458.html。。
廖箴,〈兩岸海外漢學推廣的競與合:以「孔子學院」及「臺灣書院」為例〉,《國家圖書館館刊》,101年第2期,頁115。
蔡赴朝,〈發展現代傳播體系提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人民日報》,2011年11月07日。
戴東清,〈兩岸簽署文化協議之可行性評估〉,《亞太和平月刊》,第5卷第2期,2013年2月8。
魏恩波、張錦,〈關於文化軟實力的幾點認識與思考〉,《理論學刊》,2009年第3期,頁25。
龐中英,〈中共軟實力的內涵〉,《瞭望》,2005年11期,頁16。
龐建國,〈兩岸制度性文化交流概況與展望〉,《亞太和平月刊》,第2卷第10期,2010年10月8日,頁38。
欒曉磊,〈文化力是軟實力的核心〉,《青年報》第10版,2008年01月30日。

三、網路資料
〈2012年中國文化産業總産值預計超4萬億元〉,中廣網 , 2013年01月04日,http://www.cnr.cn/advertising/jjzx/201301/t20130129_511881544.html
〈文化的概念,中共河北省委黨校幹部學習網〉,2010年11月15日,http://www.hebdx.com/tabid/63/InfoID/2964/Default.aspx
〈文化的定義和幾種類型〉,蒙特梭利教學網,2012年06月21日,http://www.mengtaisuoli.org/
〈文化産業發展需要突破「三瓶頸」〉,中國財經報,2012年3月9日,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20309/212311555311.shtml
〈中央電視臺概況〉,中國中央電視臺,2009年06月17日,http://www.cctv.com。
〈中共領導人訪問非洲動機惹批評〉,新紀元,2013年3月查證,http://mag.epochtimes.com/gb/009/2697.htm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0年07月30日,http://www.scio.gov.cn/ztk/xwfb/25/9/201103/t880502.htm。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網,2011年10月25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7.htm
〈中共2002年至2012年「全國年度統計公報」〉,中國國家統計局,查證日期:2012年2月24日,http://www.stats.gov.cn/。
〈中美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2009年11月17日,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中國CNN新華電視網開播〉,蘋果日報2010年01月01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00101/32201897/
〈中國否認與非洲的經貿合作是「剝削」〉,2013年3月19日,BBC中文網,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3/03/130319_chinaafrica.shtm
〈中國成留學生最大輸出國回歸率整體偏低〉,大公網,2012年09月18日http://www.takungpao.com.hk/world/content/2012-09/18/content_1116470.htm
〈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新華網,2006年1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1/12/content_4042317.htm
〈中國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人民網,2008年11月05日,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4549/8289573.html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概況〉,2013年1月3日最後查證,http://gb.cri.cn/cri/gk.htm
〈中國軟實力論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現實是怎樣的?〉人民網-理論頻道,2009年10月15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index.html
〈中國喜劇海外遇冷專家:要寫好故事〉,大華網,2013年3月15日,http://www.dawanews.com/news_view.asp?id=10348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聯合聲明〉,2011年2月20日http://www.fmprc.gov.cn。
〈中共舉辦文化年活動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fmprc.gov.cn
方明江,〈美國文化霸權下中國的思考〉,戰略網2013年01月09日,http://grass.chinaiiss.com/html/20131/9/wacf5d.html。
尹宏毅譯,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巧實力委員會」,〈美智庫關於中國軟實力報告《中國在美洲的軟實力》〉,http://www.cetin.net.cn/。
〈孔子學院協議模版〉,《網路孔子學院》,http://college.chinese.cn/article/2009-08/25/。
〈孔子學院章程〉,《國家漢辦網站》http://www.hanban.edu.cn/node_7537.htm。
〈孔子學院數量〉,網絡孔子學院,2013年2月8日查詢,http://www.chinese.cn/college/node_3680.htm
王丹,〈2011年世界日報發行量百強發布 中國21家報紙上榜〉,人民網,2012年10月29日,http://media.people.com.cn/n/2012/1029/c40606-19417714.html
尤德才,〈改革需要儒家的辯證和諧思想〉,共識網,2012年08月21日,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gsbh/article_2012082166132.html。
石龍洪,〈兩岸文化交流呈現新特點〉,中國新聞網,http://big5.huaxia.com/tslj/jjsp/2012/08/2962056.html
丘巒,〈社評:胡錦濤,帶領中國重返非洲〉,中國評論新聞網,2006年04月25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北京大學中共軟實力課題組,〈軟實力在中共的實踐之四——文化軟實力〉,2009年09月10日,人民網-理論頻道http://theory.people.com.cn/
北京大學中國軟實力課題組,〈軟實力在中國的實踐之二——國家軟實力〉,2008年03月06日,人民網—理論頻道,http://theory.people.com.cn/。
江耘,〈中國出國留學生人數居世界之首安全問題凸顯,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基網〉,2012年10月31日,http://www.edu.cn/dong_tai_421/20121031/t20121031_863041.shtml。
〈全國政協委員呼籲:加大文化建設投入力度〉,新華網,2013年03月11日,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13-03/11/c_124443596.htm。
〈全球孔子學院概況,網絡孔子學院〉,2012年11月4日最後查證,http://www.chinese.cn/college/article/2009-08/28/content_46128.htm
杜源江譯,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巧實力委員會」,〈美智庫關於中國軟實力報告《中國在非洲的軟實力》〉,http://www.cetin.net.cn/
吳心欣,〈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文化改革目的何在〉,美國之音,2011年10月18日,http://www.voacantonese.com/content/。
李亞勍,〈我國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研究—基於中美比較的視角〉,http://www.cnsaes.org/homepage/saesmag/jyfzyj/2006/1/gj060118.htm。
李克難,〈軟實力為什麼在中國流行?,大公網,2012年7月25日,http://www.takungpao.com/mainland/content/2012-07/25/content_819418.htm
李修松,〈將文化創新上升爲國家戰略〉,中國經濟網,2013年03月06日,http://wap.ce.cn/wh/201303/06/t20130306_24173523.html
 李修松,〈文化產業「泛淺濫抄乏」升級? 創新需杜絕山寨〉,2011年12月01日,人民網-《人民日報》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6454158.html 
李道成,〈從中共報業圖強將開放國外媒體合作〉,中時電子報,2009年10月19日,http://news.chinatimes.com/
季正矩、劉德定、呂楠,〈熱話題與冷思考—關於新時期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研究的對話〉,中共中央編譯局,2012年07月27日,http://www.cctb.net/llyj/zjft/201207/t20120727_34
宜昌市人大常委會「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調研組,〈保護發展文化遺産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宜昌市人大常委會,2012年7月,http://www.ycsrd.gov.cn/ArticleContent.aspx?articleid
拉塞爾‧摩西,〈共産黨側重文化改革的背後〉,新華國際,2011年10月24日,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1-10/26/content_23730455.htm
林琮文,〈中共600億打造「軟實力」全球各界唱衰〉,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gb/12/6/14/n3612633.htm。
〈胡錦濤強調以創新的精神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07年1月24日http://www.gov.cn/ldhd/2007-01/24/content_506801.htm
〈胡錦濤在中共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07年10月25日,http://www.gov.cn/ldhd/2007-10/24/content_785431_7.htm
胡錦濤,〈在中國文聯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人民網,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73633/。
胡聲平,〈胡錦濤主政下中共對非洲與拉丁美洲的「軟實力」外交與美國的反應〉,http://www.hebdx.com/tabid/63/InfoID/2964/Default.aspx
〈美智庫關於中國軟實力報告《具有中國特色的軟實力》〉,2009年5月15日,http://www.cetin.net.cn/。
〈政治價值觀,互動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42914.htm。
柯進 余冠仕,〈2020年把我國建成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地國家,中國教育報,2010年9月28日,http://www.cscse.edu.cn/publish/portal19/tab787/info13053.htm。
唐代興,〈發展文化軟實力的目標方向〉,中國軟實力論壇,2009年09月12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166866/166890/168716/10065426.html。
高永光,〈硬實力、軟實力、巧實力與美陸臺三邊關係〉,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網站,2009年5月1日,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39
秦家驄,〈北京致力創建軟實力〉,亞洲尖兵網站,2012年2月10日,http://www.asiasentinel.com/index.php?option。
〈留學「低齡化」高中生做著怎樣的「出國夢」〉,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2012年09月14日,http://www.china.com.cn/education/2012-09/14/content_26525439.htm。
袁亮譯,〈美智庫關於中共軟實力報告《具有中共特色的軟實力》〉,2009年5月15日,http://www.cetin.net.cn/
徐世丕,〈2012兩會策論專題[文化軟實力]〉,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opinion/celun/node_7149402.htm。
徐世丕,〈「十一五」最大的進步是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的改革〉,觀點中國,2012年3月2日,opinion.china.com.cn  
徐世丕,〈中國文化走出去應該鼓勵更多的民間交流〉,觀點中國,2012年03月01日,opinion.china.com.cn。
奚美娟,〈解讀「十八大」關鍵詞之文化強國篇〉,中國文明網,2012年12月11日,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高占祥,文〈化力是軟實力的核心〉,人民網《讀書》頻道,2007年10月16日,http://book.people.com.cn/BIG5/69398/6385256.html。
張五嶽,〈101年2月29日「兩岸論壇」討論主題:兩岸文教發展應把高等教育納入協議〉,復興廣播電臺,2012年5月2日,http://www.fhbs.com.tw/content/I_discuss/discuss_content.asp?flag=&ids=79&idss=730
張冬冬,〈中國成全球最大留學生輸出國超6成留海外〉,2012年09月17日 中國新聞網,http://www.sina.com.cn 。
張國祚,〈從黨的十八大報告看文化強國之路〉,2012年11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網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2/1128/c40531-19722545-3.html
張勝軍、代璐,〈中美交流不妨試試「求異存同」〉,新華網,2012年11月08日,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張潔,〈時評:文化交流已成爲兩岸和平發展的軟實力〉,中國臺灣網,2012年03月09日,http://www.taiwan.cn/plzhx/pltt/201203/t20120309_2377212.htm。
張曉曄,〈2012年中國文化産業總産值預計突破4萬億元〉,中國經濟網,2013年01月07日,http://www.ce.cn/culture/gd/201301/07/t20130107_24005528.shtml。
〈陸崛起美中角力亞洲風雲起〉,中央社,2012年04月21日,http://only-perception.blogspot.tw/2012/04/blog-post_22.html
郭如才,〈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中共十六大以來的文化建設之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http://big5.ifeng.com/gate/big5/www.outlookchina.net/template/news_page.asp?id=5827。
〈第八次文代會第七次作代會開幕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人民網,2006年11月10日,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22219/5026368.html
〈國家崛起應有配套文化和意識形態作支撐〉,《瞭望》,2007年10月23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cs.com.cn/xwzx/
曾小華,〈關於文化的定義〉,學習時報,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
陳華昇,〈中共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策略之評析〉,2011年10月20日,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1/10244。
〈陳盈暉:落實留學中國計劃推動來華留學發展〉,搜狐教育,2012年03月09日http://goabroad.sohu.com/20120309/n337237405.shtml。
〈從中美聯合聲明看2011美國留學趨勢〉,2011年3月21日,福建省教育國際交流協會,http://www.edufj.com/NewsShow.asp?Cid=27&Class_ID=1&id=140。
黃季寬,〈胡錦濤就推動兩岸關係發表六點重要意見〉,中央社,2009年5月27日,http://www.haixiainfo.com.tw/print54773.html
黃季寬,〈兩岸關係鞏固深化大陸思路明晰〉,中央社,2012年3月8日,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1862960&lang=eng_news&cate_img=257.jpg&cate_rss=news_PD
〈軟實力在中共的實踐,中共軟實力論壇〉,2009年09月10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166866/166896/10030399.html
〈教育部官員解讀《留學中國計劃》 60年成就綜述〉,2012年11月16日,中國教育報,http://www.gz.xinhuanet.com/2012-11/16/c_113705467.htm。
葉淑貞編譯,〈中國與西方的「軟實力」戰爭〉,新紀元周刊,2012年2月15日,
程麗麗,〈國家文化軟實力探究〉,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宣傳部,2011年12月3日,http://xcb.bupt.edu.cn/content/content.php?p=69_47_535
湯紹成,〈中共軟實力分析及我因應對策〉,國家政策研究金會,2009年5月20日,http://www.npf.org.tw/post/3/5905。
〈第八次文代會第七次作代會開幕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人民網,2006年11月10日,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22219/5026368.html
葉國標、梁智勇,〈中國電視媒體對外傳播新格局與國際化策略淺析〉,探索經緯,http://xwjz.eastday.com/eastday/xwjz/node474130/node474131/u1a5424873.html。
雷芳,〈對冷戰後中國在東南亞的文化戰略思考〉,2012年第14期。
葛洪澤,〈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芻議〉,中國社會科學網,2012年1月22日,http://www.cssn.cn/news/448015.htm。
葛雪蓮,〈從日本「動漫外交」透視中國「軟實力」的現狀與發展〉,中國軟實力建設網,http://www.ccosp.com/rslztshow.asp?id=89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網,2011年10月25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7.htm
楊生平,〈當前中國國際文化軟實力構建的三個層面—從約瑟夫‧奈伊軟實力思想談起〉,新華網,2012年07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2-07/19/c_123436520.htm。
楊渡,〈建構兩岸文化創意產業新平臺─開啟兩岸軟實力競合的新紀元〉,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article.php?sid=6237&topic=12。
楊瓊、李蔚、冀媛,〈媒體稱中共冀通過文化強國戰略增進世界了解中國〉,中國新聞網,2012年11月16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11-16/4335563.shtml。
訾海,〈中國國家軟實力建設的不足之處分析〉,2010年07月06日,中國軟實力論壇,http://theory.people.com.cn/GB/166866/12089518.html
翟崑,〈中國在東南亞的國家形象〉,中國改革開放論壇,2011年7月,http://www.crf.org.cn/a/20110707.htm
趙可金、彭萍萍,〈關於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新思考〉,求是理論網,2012年10月29日,http://www.qstheory.cn/wh/whzl/201210/t20121029_189809.htm。
趙怡,〈兩岸影視交流的瓶頸與改善方向〉,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2年03月,http://old.npf.org.tw/pdf/。
趙晶,〈中國的軟實力有哪些不足?人民網〉,2009年09月16日,http://theory.people.com.cn/
劉詩雨,〈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支持企業到海外辦報辦刊〉,2012-02-18,阿波羅新聞網,http://tw.aboluowang.com/news/2012/0218/236392.html
蕭獻玲,〈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著力打造世界級文化品牌〉,人民網-中國政協新聞網,2012年06月01日,http://cppcc.people.com.cn/GB/34957/63648/18054892.html。
韓勃 江慶勇,〈軟實力在中國的實踐之二—國家軟實力〉,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8年03月06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6963016.html。
魏然,〈春節對美國社會的影響〉,南方都市報,2013年03月03日,http://news.ifeng.com/opinion/sixiangpinglun/detail_2013_03/03/22678704_0.s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予資料庫廠商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