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7201216461600
DOI 10.6846/TKU.2012.00651
論文名稱(中文) 低收入戶之脫貧行為-以政策、經濟與失業角度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Investigate the low-income families out of poverty issues policy,economic and unemployment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會計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彭鵬
研究生(英文) Pung-Pung
學號 69960022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6-11
論文頁數 6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韓幸紋
委員 - 洪明皇
委員 - 單珮玲
關鍵字(中) 貧窮年資
低收入戶
關鍵字(英) poverty-years
low-income-famili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貧窮一直是許多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對台灣來說也是如此,本研究論說台灣低收入戶的形貌及特性,探討失業率與經濟成長率對貧窮及脫貧造成的影響,並放入吉尼係數比較參考,研究資料為台灣健保資料庫中的承保資料檔,因為承保資料檔明確地劃分各類目之被保險人,對於投保人員身分的流動有詳細記載,可檢視個人貧窮歷程的演變,經適當的處理後,再歸納出依據假說所需要的變數,利用統計軟體STATA進行迴歸分析,研究期間為1996年到2007年,樣本以1996年成為低收入戶的個人為固定樣本,並針對此樣本作長期追蹤,並以最小平方法(OLS)、障礙模型(Hurdle model)估計各變數對低收入戶的貧窮年資、脫貧機率、脫貧年資的影響。希望能在社會福利制度與貧窮門檻制定上提供有利的貢獻,找出影響貧窮趨勢的重要因素。
英文摘要
Abstract:
  Poverty has been prevalent in many countries, is also true for Taiwan, this study, saying the morpholog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ow-income household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unemployment rate and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on poverty and move out of poverty, place the Gini coefficient, the research data for underwriting data file in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database in Taiwan, because the underwriting data file clearly divided the various objectives of insurers, documented the flow of the identity of the persons insured, you can view the personal poverty course the evolution of After proper handling, and then summarized the variabl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ypothesis, using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STATA regression analysi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from 1996 to 2007, the sample of 1996 individuals stare to become low-income households for a fixed sample and for this sample of long-term follow-up, for this sample of long-term follow-up, and use the method of least squares (OLS),and hurdle model estimated the probability of move out of poverty, poverty years, out of poverty of years. Hope to provide a favor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al welfare system and the formulation of the poverty threshold, to find out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ends in povert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目錄	IV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問題	3
第三節 論文架構與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貧窮原因探討	7
第二節 貧窮動態與脫貧之探討	16
第三節 我國低收入戶現況及相關特性	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7
第一節 研究假說	27
第二節 實證模型及變數介紹	29
第三節 預期方向	33
第四節 資料來源及樣本擷取	34
第五節 樣本特性及敘述性統計分析	36
第四章 實證結果	43
第一節 結果分析	43
第二節 實證結果之彙述	49
第五章 結論	52
第一節 研究結論及建議	52
第二節 研究限制	54
參考文獻	55
中文部分	55
英文部分	57
附錄1 臺灣地區各縣市之貧民率(%)	58
附錄2 都市化程度分級一欄表	60
附錄3 1996至2007年失業率	63

表目錄
表2-1 致貧因素(全國)	8
表2-2 貧窮原因文獻探討彙整表	12
表2-3 各年低收入戶戶數及相關補助支出金額	15
表2-4 貧窮動態文獻探討彙整表	19
表2-5 我國低收入戶現況(2009年)	21
表2-6 我國低收入戶補助項目(2012年)	22
表2-7 台南市南區2007年低收入家戶特性彙整表-以戶為單位	23
表2-8 低收入戶門檻條件(2009年)	24
表2-9 台灣低收入戶戶數及人數(2011年)	25
表2-10 台灣各地區最低生活費	26
表3-1 相關變數定義	32
表3-2 相關變數預期方向	33
表3-3 行政區域樣本分佈	37
表3-4.1 各年度縣市低收入戶分佈表	38
表3-4.2 各年度縣市低收入戶分佈表	39
表3-5 樣本性別及年齡層分佈	40
表3-6 貧窮年資與脫貧年資分佈	41
表3-7 貧窮持續12年者相關特性	41
表4-1 最小平方法實證結果	44
表4-2 障礙模型實證結果	46
表4-3 相關變數預期結果	48
表4-4 假說預期結果	48
表4-5 各年度失業率(以性別分類)單位	49
表4-6 各項租稅減免政策	50
表4-7 1996至2007年台灣經濟成長率	51
表4-8 1996至2007年台灣吉尼係數(每戶)	51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6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永慈,2005,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臺大社工學刊,第10期:1-45。
王德睦、王仕圖,2006,嘉義縣低收入老年戶長家戶動態追蹤分析,社會不均與社會實踐:健康、教育、就業、所得研討會,嘉義:台灣社會福利學會:423-437。
王仕圖、王德睦,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以嘉義縣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第26期:211-249。
李立文,2005,台灣貧窮問題之因素討論:跨縣市資料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呂朝賢,1992,台灣省縣市貧窮率之影響因素,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朝賢,1995,近十年來臺灣省各縣市貧窮率變化的影響因素,臺灣銀行季刊,第46期:252-272。
呂朝賢,1998,臺灣的貧窮問題:理論的定位、檢證與政策,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博士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0卷第4期:441-479。
吳景峰,2009,法定貧窮因素探討¬以台南市南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林正達,2004,貧窮動態-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扶助個案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松齡,1980,台灣中部地區貧窮現象之研究:台中市低收入專案研究。臺        灣銀行季刊,第31卷第3期:189-223。
周建卿,1992,中華民國社會福利法制史,台北:黎民文化。
連賢明,2008,如何使用健保資料進行研究,經濟論文叢刊第36期:115-143.

陳正峰、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1999,老人單身家戶、女性單親家戶與貧窮:嘉義縣低收入戶的貧窮歷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1卷第4期:529-561。
張英陣,2004,失業、社會排除與工作福利,學術研討會,國立中正大學。
許績天、韓幸紋、連賢明、羅光達,2001,部分負擔調整對醫療利用的衝擊:以2005年政策調整為例,台灣衛誌,第30卷第4期。
劉介宇、洪永泰、莊義利、陳怡如、翁文舜、劉季鑫、梁廣義,2006,台灣地區鄉鎮市區發展類型應用於大型健康調查抽樣設計之研究,健康管理學刊,第4期:1-22。
蔡明璋,1996,臺灣的貧窮:下層階級的結構分析,臺北:巨流。
鄭麗珍,2000,台北市低收入戶家庭經濟自立方案規劃與評估報告,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薛承泰,2000,臺灣地區單親戶之貧窮:以1998年為例,臺大社會工作學刊,第2期:151-189。

英文部分
Bane, M. J. and T. D. Ellwood, 1986. Slipping into and out of Poverty: The Dynamics of Spell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21(1): 1-23.
Bison, I. and G.E. Andersen, 2000. Unemployment welfare regime and income packaging. In D. Gallie and S. Paugam (eds.) Welfare regimes and the experience of unemployment in Europ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hagwati, J. and T. Srinivasan 2002. Trade and poverty in the poor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2(9): 180–183.
Blank, R. M. 1997. It Takes a Nation: A New Agenda for Fighting Povert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Duncan, G. J. 1984. Years of Poverty, Years of Plenty: The Changing Economic Fortunes of American Workers and Families.: Survey Research Center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SA.
DuBrowa, R. 2007. “Endung Long-Term Poverty Through Education,” Thail and Campus of Webster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Gundersen, C. and James P. Ziliak, “Poverty and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across Space, Race, and Family Structure,” Demography, Vol. 41, No. 1 (2004), pp. 61-86.
Kuznets, S. 1955.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Vol. 45, No. 1 (1955), pp. 1-28.
Lewis, O. 1959. Five Families: Mexican Case Studies in the Culture of Poverty. New York: Basic book.
Rank, M. R. and T. A. Hirschl, 1999 “The Likelihood of PovertyAceroo the American Adult LifeSpan.” Social Work 44(3): 201-216.
Rank, M. R. and T. A. Hirschl, 2001. Poverty across the Life Cycle: Evidence from the PSID.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20(4):737-755.
Ruggles, P. 1990. Drawing the line: Alternative poverty measur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policy. DC: The Urban Institute Press.
Ravallion, M. 2007. China’s(uneven) progress against poverty. Journal of Economics. 82(1): 1-42.
Tickamyer, Ann R. and Cynthia M.Duncan. (1990). “Poverty and Opportunity Structure in Rural American.”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6 : 67-86.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