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7201014210900
DOI 10.6846/TKU.2010.00418
論文名稱(中文) 從《韓非子》寓言論韓非的政治思想
論文名稱(英文) A Discussion on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Han Fe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ables in Han Feizi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許薌君
研究生(英文) Hsiang-Chun Hsu
學號 893000017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07
論文頁數 22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邦雄
委員 - 陳德和
委員 - 張素貞
委員 - 袁保新
委員 - 高柏園
關鍵字(中) 寓言
《韓非子》
法勢術
韓非政治思想
關鍵字(英) Fable, Han Feizi,
Law
law-power-artifice
Han Fei’s political though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目的,是以《韓非子》書中寓言,研究韓非以寓言寄寓的政治思想。《韓非子》中有大量寓言,其中絕大多數寓言皆為歷史寓言,此以歷史人物與歷史故事作為寓言主要素材的表現方式,必然與韓非以治國、治民為依歸的政治思想具有密切關係。本文即企圖透過《韓非子》寓言,來探析韓非以「法」、「勢」、「術」建構而成的思想體系。
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家與其思想時,原典為最重要依據,本文即以文本詮釋為主要研究方法,並輔以文獻探討與歷史研究。全文分為八章,第一章為緒論,探討既有研究成果,並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目的、方法、架構、範圍和重心。第二章說明《韓非子》寓言的背景與內涵,主要包括戰國時代寓言興盛的原因、韓非政治思想的淵源及韓非寓言的入世觀。第三章探析《韓非子》寓言中政治思想的理論基礎,分別從人性論、價值觀和治道觀予以探討。第四章解析《韓非子》寓言中的法制要素,從法的公平性、普遍性、標準性、強制性來做解析。第五章詮釋《韓非子》寓言中的勢位關係,從人設之勢、待賢不如任勢、信賞必罰、勢不能借於人等方向來做說明。第六章探討《韓非子》寓言中的術用模式,從無為之術、術的謀略、因任授官、循名責實等方面分別探討。第七章為《韓非子》寓言的政治理想,說明韓非的政治理想是:以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君國思想來達成國富兵強的終極目標。第八章為結論,說明《韓非子》寓言不但透顯了韓非的政治思想,亦展現出韓非強烈的用世企圖,並說明韓非思想難以解消的困難,以及對當代政治的啟發。
英文摘要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metaphor of Han Fei’s political thou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ables in the book Han Fenzi. There are many fables in Han Fenzi, and most of them are historical fables. The expression mainly based on the fables of historical figures and stories is necessarily closely related to Han Fei’s political thought oriented to the rule of country and people. The study intended to investigate Han Fei’s ideological system founded on “law,” “power,” and “artif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ables in Han Fenzi.
In respect of the investigational o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s and their thoughts, the most important material is the original texts. The study us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original texts as the research method, supplemented with literature review and historical study.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eight chapters: Chapter 1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reviews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state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purpose, method, framework, scope, and focus. Chapter 2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and connotation of the fables in Han Fenzi, including the causes for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fable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original of Han Fei’s political thought, and the view of care for worldly affairs in his fables. Chapter 3 investigat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s in the fables of Han Fenzi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values, and governance, respectively. Chapter 4 analyzes the elements of legal system in the fables of Han Fenzi from the properties of law, including equity, generality, standard, and mandatory obligation. Chapter 5 interpre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and position in the fables of Han Fenzi by explaining the aspects such as the power of people, it is preferable to rule a country by power than to rule it by waiting for the rise of the saints, giving rewards or punishments strictly and impartially, one’s power cannot be used by others, etc. Chapter 6 explores the model for the use of power in the fables of Han Fenzi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the artifice of inaction, strategies of artifices, and endowing one with an official position conforming to his ability. Chapter 7 reviews the political thought in the fables of Han Fenzi, indicating that Han Fei’s political thought is: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making the country rich and building up its military power based on the interest of coun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ism. Chapter 8 is the conclus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fables of Han Fenzi not only reveals Han Fei’s political thought, but also exhibits his strong ambition to contribute himself to the country. In addition, the reason for the difficulty in eliminating the impact of Han Fei’s thoughts, and his inspiration to China at that time are further demonstrat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既有研究成果探討............................5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架構..............................9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重心.............................15
第二章:《韓非子》寓言的背景與內涵………………….…22
第一節:戰國時代以譬喻說理的散文走向……………….…22
第二節:辯士縱橫言說尋找政治舞台的潮流……………….29
第三節:韓非政治思想的淵源…………………………….…35
第四節:韓非寓言的入世觀與現實性……………………… 46
小結:………………………………………………………….52
第三章:《韓非子》寓言中政治思想的理論基礎………….55
第一節:從「夫妻禱祝」詮表好利自為的人性論………… 55
第二節:從「田仲論瓠」詮表功利實效的價值觀……………64
第三節:從「守株待兔」詮表變古以治今的治道觀………….72
小結:…………………………………………………………… 79
 
第四章:《韓非子》寓言中的法制要素………………………..81
第一節:從「楚莊王罪太子」解析法的公平性…………………81
第二節:從「吳起立車轅」解析法的普遍性…………………..88
第三節:從「楚王擊鼓」解析法的標準性……………………….94
第四節: 從「石邑深澗」解析法的強制性………………… …101
小結:……………………………………………………………….107
第五章:《韓非子》寓言中的勢位關係………………………………..109
第一節:從「平公問霸」詮釋人設之勢………………………….109
第二節:從「矛楯之說」詮釋任賢不如任勢…………………….116
第三節:從「狐偃論戰」詮釋信賞必罰………………………….122
第四節:從「管仲治外」詮釋勢不能借於人…………………….129
小結:……………………………………………………………….135
第六章:《韓非子》寓言中的術用模式…………………………..138
第一節:從「昭侯獨寢」顯現無為之術不形於外………………..138
第二節:從「涸澤之蛇」顯現術的謀略與機變…………………..145
第三節:從「桓公問置吏」顯現因任授官的人才啟用…………..152
第四節:從「昭侯罪典冠」顯現循名責實的實效責求…………..158
小結:……………………………………………………………….164
 
第七章:《韓非子》寓言的政治理想…………………………… 167
第一節:法勢術統合運用的思想體系……………………………..167
第二節: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君國思想………………………….173
第三節:國富兵強的終極目標.....................................................179
小結:……………………………………………………………….185
第八章:結論……………………………………………………..188
第一節:《韓非子》寓言透顯其政治思想……………………….188
第二節:《韓非子》寓言隱含強烈的用世企圖………………….194
第三節:《韓非子》難以解消的困難……………………………..200
第四節:《韓非子》寓言對當代政治的啟發……………………..209
參考書目... .......................................... 216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本書目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專書
有關《韓非子》專書
尹桐陽,《韓子新釋》,《韓非子集成》,第40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4月。
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7月。
王邦雄,《韓非子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9年9月。
王讚源,《韓非與馬基維利比較研究》,台北:幼獅月刊社,1972年12月。
朱守亮,《韓非子釋評》,台北:五南,1992年9月。
朱瑞祥,《韓非政治思想之剖析》,台北:黎明文化,1990年7月。
吳秀英,《韓非子研議》,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3月。
李甦平,《韓非》,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年10月。
林緯毅,《法儒兼容─韓非子的歷史考察》,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4年11月。
門無子,《韓子迂評》,《韓非子集成》,第20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4月。
封思毅,《韓非子思想散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施覺懷,《韓非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容肇祖,《韓非子考證》,《韓非子集成》,第39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4月。
徐漢昌,《韓非子釋要》,台北:黎明文化,1986年7月。
徐漢昌,《韓非的法學與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荊知仁,《韓非子政治思想》,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67年。
高柏園,《韓非哲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9月。
張素貞,《新編韓非子》,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3月。
張素貞,《韓非子思想體系》,台北:黎明文化,1993年5月。
張素貞,《韓非子難篇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7年8月。
張純.王曉波,《韓非思想的歷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年12月。
梁啓雄,《韓子淺解》,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1年1月。
陳奇猷,《韓非子集釋》,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7月。 
陳奇猷,張覺,《韓非子導讀》,成都:巴蜀書社,1990年1月。
陳拱,《韓非思想衡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8年5月。
陳蕙娟,《韓非子哲學新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5月。
陳啓天,《增訂韓非子校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
熊十力,《韓非子評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8年10月。
趙用賢,《校正韓非子》,《韓非子集成》,第15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4月。
趙海金,《韓非子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82年5月。
蔣重躍,《韓非子的政治思想》,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蔡榮桐,《韓非子思想管窺》,台北:台灣書店,1988年6月。 
鄭良樹,《韓非之著述及思想》,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7月。
盧瑞鍾,《韓非子政治思想新探》,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4月。
賴炎元、傅武光注譯,《新譯韓非子》,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2月。
謝雲飛,《韓非子析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年2月。

古籍(包括古籍今釋)
孔安國注,孔穎達疏,《尚書正義》,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11月。
毛亨傳,鄭玄著,孔穎達疏,《毛詩正義》,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11月。
王充著,程榮校,《論衡》,四部備要子部,據明刻本校刊,台灣:中華書局。
王忠林注譯,《新釋荀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4月。
王弼注,《老子》,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據華亭張氏本校刊,1973年4月。
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卷六,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6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司馬遷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台北:鼎文書局。
左丘明撰,杜預集解,竹添光鴻會箋,《左氏會箋》,台北:廣文書局,1961年9月。
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台北:鵝湖出版社,1984年9月。
朱熹,《周易本義》,台北:文化圖書公司,1972年8月。
吳起,《吳子兵法》,台北:東門出版社,1987年9月。
李滌生集釋,《荀子集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年3月。
貝遠辰注譯.陳滿銘校閱,《新譯商君書》,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10月。
周敦頤,《通書》,《周濂溪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3月。
房玄齡等人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晉書》,台北:鼎文書局。
孫武,《孫子兵法》,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年6月。
孫詒讓,《墨子閒詁》,《諸子集成》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12月。
班固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台北:鼎文書局。
陳壽昌輯,《南華真經正義》,台北:新天地書局,1972年11月。
湯孝純注譯.李振興校閱,《新譯管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3月。
慎到,《慎子》,四部叢刊初編子部,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溫洪隆注譯,陳滿銘校閱,《新譯戰國策》,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2月。
劉向,《說苑》,台北:台灣古藉出版社,1996年7月
鄭玄注,孔穎達疏,《禮記正義》,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11月。
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4年3月。

其他書籍
公木,《先秦寓言概論》,山東:齊魯書社,1984年。
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年3月。
王叔岷,《先秦道法思想講稿》,台北:中央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1992年。
王曉波,《先秦法家思想史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1年7月。
王讚源,《中國法家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8月。
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著,黎冷、潘嵩譯,《法學導論》,台北:台灣實業,2004年6月。
牟宗三,《中國哲學19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10月。
牟宗三,《政道與治道》,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0年4月。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3月。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7年4月。
吳怡,《中國哲學的生命和方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1年4月。
呂思勉,《先秦學術概論》,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12月。
李富軒、李燕,《中國古代寓言史》,台北:漢威出版社,1998年8月。
李滌生,《荀子集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年3月。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漢京文化,1987年2月。
沈雲龍主編,《國家主義論文集》,台北:中國青年黨中央黨部,1983年9月。
帕米爾書店編輯部編,《國家主義》,台北:帕米爾書店,1977年1月。
姚蒸民,《法家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8月。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年6月。
胡適,《胡適語粹》,台北:久久出版社,1983年。
韋政通,《先秦七大哲學家》,台北:水牛圖書公司,1991年6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一)》,唐君毅全集,卷十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2月。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64年5月。
馬基雅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著,潘漢典譯,《君主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高柏園,《孟子哲學與先秦思想》,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0月。
張偉仁輯,陳金全注,《先秦政法理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梅仲協,《法學結論》,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4年10月。
許士軍,《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1995年5月
郭洪紀,《新國家主義》,台北:揚智文化,1996年5月。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板橋:駱駝出版社,1987年。
陳啓天,《中國法家概論》,台北:中華書局,1985年9月。
章太炎,《國故論衡》,台北:廣文書局,1977年7月。
麥克里蘭(J.S.McClelland)著,彭淮棟譯,《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商周出版,2000年2月。
傅武光,《中國思想史論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9月。
傅劍平,《縱橫家與中國文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2月。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9月。
華力進,《政治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7年8月。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4月。
馮夢龍,《喻世明言》,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7年4月。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台北:鼎文書局。
楊寬,《戰國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0月。
楊鶴皋,《中國法律思想史》,台北:漢興書局,1993年10月。
鄒永賢主編,《國家學說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
鄔昆如主編,《哲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5年12月。
熊憲光,《縱橫家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1998年4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達史》,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劉燦,《先秦寓言》,台北:群玉堂出版公司,1991年11月。
歐本海麥(Franz Oppenheimer )著,薩孟武譯,《國家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7年7月。
蔡尚思,《中國思想研究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6月。
凝溪,《中國寓言文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
錢穆,《中國思想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11月。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年2月。
戴東雄,《從法實證主義之觀點論中國法家思想》,台北:三民書局,1982年9月。
糜文開,裴普賢,《詩經欣賞與研究》,三民書局,1982年6月
謝復生,盛束湲主編,《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4月。
韓星,《儒法整合─秦漢政治文化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1月。
薩孟武,《政治學》,作者發行,三民書局總經銷,1975年11月。
顏厥安,《法與實踐理性》,台北:允晨文化,1998年7月。
譚達先,《中國民間寓言研究》,台北:木鐸出版社,1984年9月。
嚴北溟.嚴捷,《中國哲理寓言》,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6月。

論文
學位論文
吳德育,《戰國諸子寓言研究》,新莊: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巫夢虹,《管子四篇思想研究》,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林金龍,《韓非子寓言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梁淑芬,《韓非子寓言中的管理哲學》,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郭名浚,《韓非子人性觀究論》,新莊: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郭志陽,《韓非子寓言文學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陳玲玉,《韓非子儲說事例研究》,高雄: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陳麗珠,《韓非子儲說研究》,台北: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黃海華,《戰國寓言研究》,新莊: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6年。
黃紹梅,《韓非尊君學說與兩漢政經形勢》,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趙依玲,《《韓非子》寓言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櫻井薰,《韓非子之散文與寓言》,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一般論文
尹武學,〈先秦儒家之法意識〉,《鵝湖月刊》,378期,2006年12月。
王真諦,〈從〈非韓〉探究王充對韓非哲學的理解〉,《鵝湖月刊》,393期,2008年3月。
王曉波,〈「法」在韓非思想中的意義〉,《幼獅月刊》,37卷1期,1973年1月。
王曉波,〈中國帝王的統治智慧─「韓非子」思想評介〉,《哲學雜誌》,24期,1998年5月。
牟宗三,〈研究中國哲學之文獻途徑〉,收入《牟宗三先生全集》,第27冊,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3年5月。
牟宗三,〈研究中國哲學之文獻途徑〉,收入《牟宗三先生全集》,第27冊,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3年5月。
吳秀英,〈韓非政治思想之評價〉,《逢甲中文學報》,1991年11月。
吳春山,〈寓言的基本手法與情節的虛實性〉,《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報》,19卷第2期,2006年9月。
沈清松,〈從「方法」到「路」─項退結與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哲學與文化》,32卷第9期,2005年9月。
林安梧,〈韓非政治哲學的特質及其困限:以「法」、「勢」、「術」三者為核心展開的分析〉,《鵝湖學誌》,1期,1988年5月。
林金龍,〈胸懷風雷志在醫國─韓非史觀思想淵源探討〉,《台中商專學報》,25期,1993年6月。
林金龍,〈韓非子的心理學思想淺探〉,《台中商專學報》,28期,1996年6月。
林金龍,〈韓非子寓言的文學成就〉,《台中商專學報》,1994年6月。
林俊宏,〈從「自為人」論韓非政治思想中的「法」、「術」、「勢」〉(上、下),《孔孟月刊》,37卷第10、11期,1999年6月、7月。
林義正,〈先秦法家人性論之研究〉,台大哲學系舉辦之「中國哲學之人性論專題研討會」論文,1988年6月。
高柏園,〈唐君毅先生對韓非子哲學之詮釋與發展─以「中國哲學原論」為中心之討論〉,《鵝湖月刊》,14卷7期,1989年1月。
張素貞,〈歷久彌新的政治管理學─韓非子〉,《國文天地》,14卷12期,1999年5月。
張素貞,〈韓非子儲說中之小說情節─淺談「燕人惑易」的情節設計〉,《中國語文》,79卷4期,1996年10月。
傅含章、龔顯宗,〈韓非子寓言析探〉,《嘉義大學通識學報》,2005年9月。
彭衍綸,〈《韓非子》中的動物寓言探析─以〈涸澤之蛇〉、〈鳥有翩翩者〉、〈三虱相訟〉、〈蟲有螝者〉諸則為主〉,《景文學報》,2006年6月。
湯雄飛,〈韓非與莊周用喻風格上之差異〉,《中興大學文史學報》,26期,1996年6月。
鄭均,〈戰國時代的寓言與隱語〉,《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86年2月。
鄭良樹,〈韓非子說林篇管見〉,《台大中文學報》,3期,1989年12月。
蕭振邦,〈韓非哲學的人性觀探論〉,《鵝湖月刊》,13卷11期,1988年5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