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7200923403500
DOI 10.6846/TKU.2009.00566
論文名稱(中文) 從建構主義觀點論中共「和諧世界」外交政策
論文名稱(英文) China’s“Harmonious World”Foreign Policy:A Constructivism Analysi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鄒湘明
研究生(英文) Hsiang-Ming Tso
學號 79633020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22
論文頁數 11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介正
委員 - 李明
委員 - 林中斌
關鍵字(中) 和諧世界
建構主義
和平發展
關鍵字(英) Peaceful Development
Constructivism
Harmony with the world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共外交政策的形塑向來是其對國內和國際安全環境的認知。中共殷鑒近代歷史,咸認新興國家崛起無不與國內外環境相關,崛起大國凡挑戰世界強權皆以敗北收場,而當霸權國在權力式微時,則以禪讓之勢交出權力予崛起大國;亦體認服膺世界領導者雖將損及國家利益,惟若採對抗立場,必將斲傷國家安全,為改革開放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乃成為中共外交的戰略目標。
    中共的崛起,引起全世界對中共的關注,除了針對中共的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的發展感到興趣之外,比較關心的還是中共未來對外關係走向。特別是當中共高層近年來不斷向外宣示有關「和諧世界」之理念時,不僅反映了中共當前的實力、位置、角色認知與政策走向,同時也反映了胡錦濤對外政策風格基本上已從90年代「韜光養晦」轉向「有所作為」。中共目前正處於對內建設「和諧社會」,對外形成「和諧地區」的發展階段。因此「和諧社會」、「和諧地區」、「和諧世界」,是中共由內而外建構大戰略的三部曲。從「和平崛起」、「和平發展」到「和諧世界」的理念,就是要消除「中國威脅論」。
    從建構主義的觀點與外交實踐成果來看,中共確實成功維持了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特別是和平、友好、共同發展的周邊環境,有助於政權的穩定,符合國家利益。把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宏偉目標,與中國自身實現「和平發展」的長遠戰略結合,這將成為很長時間內指導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而「和平發展、和諧世界、互利共贏」理念的提出,表明了中國正在為逐漸樹立富有建設性、負責任大國形象做出努力,正在以一種更加開放自信、理性務實的外交姿態出現在國際舞臺上,同時對周邊乃至世界的影響力也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與日俱增。
英文摘要
By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great powers in history, China has learned the lesson that the reasons why the rise and fall of a dominant world great power all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s of that specific dominant great power. Any rising powers trying to challenge the world dominant power of that time fail with no exception. Only when the strength of dominant world power starting to decline and is willing to yield its world leadership voluntarily, can the rising power assume the world dominance peacefully. In the mean time, to yield the obedience to the rule of world dominant great power might somehow damage the national interest of the rising power, but confronting the dominant world power would endanger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rising power.
Before implementing the opening up and reform policy, Chinese government opposed and criticized the idea of so-call world order comprehensively. However, with the on-going reform and open policy, China changed its attitude toward the world into a more positive and constructive ones and engaged itself with diversified world affairs. The foreign policy concept of “harmony with the world” advanced by Hu Jintao properly signifies the relative strength and privileged position China stands in the world power hierarchy. In the mean time, the idea also signifies that Chinese foreign orientations have changed from staying with low international profile in the 1990s into a more aggressive engagement with world affairs.
From the constructivist point of view and observing from the achievement of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China does maintain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And a peaceful, friendly, cooperative foreign environment does help the stability of Chinese government and has met with Chinese national interes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dea of harmony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and peaceful development within China will help Chinese government to build long-term Chinese foreign policy fundamentals. Those concepts like “peaceful development, harmony with the world and mutual benefit with other countries of world” are all properly integrated with the norms of the world society today, in which China has demonstrated its sufficient self-confidence and is willing to establish a rich, constructive and responsible image of a great world power. It is for sure that Chinese influence on the world affairs will likely to increase with its rising national power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II
謝 誌 ………………………………………………… IV
目 錄 ………………………………………………… V
目 次 ………………………………………………… VI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四節 文獻探討 ………………………………………12
第二章 國際關係建構理論探討
第一節 建構主義探源 …………………………………19
第二節 建構主義核心論述及研究範疇 ………………26
第三節 中國外交政策與國際關係理論 ………………30
第三章 中共「和諧世界」外交政策之形塑
第一節 中共外交政策回顧 ……………………………45
第二節 中共「和諧世界」外交政策之內涵 …………55
第三節 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之外交政策解構……65
第四章 中共「和諧世界」外交政策之實踐
第一節 規範的掌握 ……………………………………75
第二節 文化的推展 ……………………………………82
第三節 認同的爭取 ……………………………………88
第五章 結論 ……………………………………………97
表 次
表2-1 建構主義、新實主義、新自由主義在世界政治中的
      社會文化結構之異同 ……………………………20
表2-2 建構主義分類標準 ………………………………23
表2-3 建構主義的文化體系 ……………………………29
表2-4 中共外交政策的新(潛在)議題或研究方法 …33
表3-1 中共「十六大」政治報告與「十七」大政治報告
      在外交政策比較 …………………………………69
圖 次
圖1-1 從抽象構念到具體的概念化與操作化 …………8
圖1-2 中國和諧世界外交政策的概念化與操作化 ……8
圖1-3 中國和諧世界外交政策的研究架構 ……………9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中文書籍
1. 丁望,《胡錦濤大突圍》(香港:當代名家出版社,2005年6
   月)。
2. 兀成章、何中順,《時代特徵與中國對外政策》(北京:經濟科
   學出版社,1998年)。
3.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
   黨史出版社,1991年)。
4. 尹慶耀,《中共統戰外交》(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3
   年)。
5. 毛澤東,《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
   年)。
6. 王公龍,《和諧世界:國際秩序的新構想和新範式》,轉載(現
   代國際關係,2007年。
7.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原理》(台北:洪葉出版社,民
   國90年)。
8. 王佳煌等譯,W. Lawrence Neuman原著,《當代社會研究法
  (Social Research Methods)》(台北:學富文化,2003 年)。
9. 王洪模等著,《改革開放的歷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年)。
10.王泰平編,《鄧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論文集》(北京:世界知識出
   版社,1996年2月)。
11.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3年)。
12.王逸舟,《西方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8年)。
13.王緝思《國際政治的理性思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年)。
14.石志夫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史》(北京:北京大學
   出版社,1994年)。
15.任曉編,《國際關係理論新視野》(北京:長征出版社,2000 
   年)。
16.曲星,《中國外交50年》(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
17.朱新民,《中國大陸城市基層民主研究》(台北:財團法人兩岸
   交流遠景基金會,2004年)。
18.朱聽昌,《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
   社,2002年)。
19.李美華譯。Earl Babbie原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
   英出版社,1998年)。
20.李寶俊,《當代中國外交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年)。
21.秦亞青譯,亞歷山大.溫特(Alexander Wendt)原著,《國際政
   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22.易君博,《政治學論文集:理論與方法》(台北:三民書局,民
   國69年)。
23.金燁譯,《文化與認同:國際關係回歸理論》(杭州:浙江人民
   出版社,2003 年)。
24.俞正梁,《全球化時代的國際關係》(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7年)。
25.約翰.米爾斯海默,《大國政治的悲劇》(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26.袁正清等譯,費爾摩(Martha Finnemore)原著,《國際社會中的
   國家利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27.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
   年)。
28.倪世雄等著,《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
   社,2004年)。
29.寇建文,《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的轉移》(台
   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5年)。
30.莫大華,《建構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安全研究》(台北:時英出
   版社,2003年)。
31.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出版
   社,2004年)。
32.陳梓龍、柳金財合編。《胡溫體制的治國理念》(台北:遠景基
   金會,2004)。
33.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北京:人民主版社,1971
   年)。
34.曾佩,《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993年)。
35.童鎮源,《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台北:生智出版社,
   2003年)。
36.楚樹龍,《國際關係基本理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年)。
37.楊開煌、王誠合著,《中國大陸研究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
   學出版,1998年初版,2001年3版)。
38.虞實業、李學昌主編,《當代中國四十年紀事(1949~1989)》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39.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台北:月旦出版社,1999 
   年)。
40.劉富本,《國際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9年)。
41.蔡瑋,《中國和平發展與亞太安全》(台北:政治大學,2005年7
   月)。
42.鄭宇碩。中國與亞洲。香港:商務出版社,1990年。
43.謝益顯,《中國當代外交史(1949-2001)》(北京:中國青年出
   版社,20004年)。
44.韓念龍,《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年)。
45.顧關福,《戰後國際關係(1945-2003)》(北京:時事出版,2003
   年)。
46.顔淑馨譯,John Naisbitt原著,《全球吊詭-小而強的年代》
  (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4年)。。
貳、碩博士與學術研討會論文
1. 朱松柏,<後冷戰時期中共與南北韓關係之探討>,收錄於《後
   冷戰時期南北韓與中日美俄四強的關係研討會論文集》,1999
   年。
2. 呂小莉,<世界經濟與政治>,收錄於《和諧世界與中國對外戰
   略:學術研討會綜述》,2006年。
3. 沈海濤,<東北亞國際格局的演變趨勢及其制約因素>,收錄
  《東北亞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
4. 邱坤玄、譚偉恩合著,<胡錦濤時期的外交思維:國際關係理論
   的分析>,收錄於《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主編,胡錦濤政權之
   續與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
5. 甘宗源,<中共『十七大』外交戰略之研析>,收錄於《張文廣
   主編,解碼中共「十七大」-胡錦濤時代政策之剖析》民國96
   年。
參、中文期刊
1. 于有慧,<中共外交政策走向與選擇>,《問題與研究》,第43
   卷第1期,民國93年2月。
2. 于有慧,<和平發展:胡溫體制外交戰略初探>,《中國和平發
   展與亞太安全》,2005年7月。
3. 于有慧,<後冷戰時期中共安全觀的實踐與挑戰>,《中國大陸
   研究》,第44卷第2期,民國90年2月。
4. 方長平,<多邊主義與中國周邊安全戰略>,《教學與研究》,
   2004年第5期。
5. 王崑義,<三和戰略:中國新外交與台灣的戰略選擇>,《全球 
   政治評論》,第17期,2007年1月。
6. 王逸舟,<國際關係領域的干預研究動態及問題>,《學術界雙
   月刊》,2001年總86期。
7. 王緝思,<中美外交決策的國內環境比較>,《中國外交》,第6
   期,2006年。
8. 石之瑜,<解讀『大國外交』:論兩岸的差異>,《政治科學論
   叢》,第13 期民國89 年12 月。
9. 朱蓓蕾,<全球化與中共安全觀:轉變與挑戰>,《中國大陸研
   究》,第46卷第6期,2003年。
10.吳建民、俞新天,<和諧世界與中國外交>,《外交評論》,第
   87期,2006年2月。
11.吳瑟致,<評中國和諧外交的內涵與影響>,《中共研究》,第
   41卷第1期,2007年1月。
12.李少軍,<國際政治學科與國外最新研究情況>,《世界經濟與
   政治》,第3期,2000年。
13.李明,<十七大前後推動東北亞政策的軟權力>,《東亞研
   究》,第38卷第1期,2007年1月,。
14.林正義,<東協安全共同體之建構分支計畫簡介>,《亞太研究
   論壇》,2007年3月。
15.邱坤玄,<十七大前後中共外交之總體形勢評估>,《東亞研
   究》,第三十八卷第一期,2007年1月。
16.俞新天,<中國國家利益的文化思考>,《中國外交》第6期,
   2006年。
17.施子中,<從大國外交到和諧世界-中共外交戰略之轉變>,《展
   望與探索》,第5卷第1期,2007年1月。
18.唐世平,<2010-2015年的中國周邊安全環境-決定性因素和趨勢
   展望>,《戰略與管理》,第五期,2002年。
19.唐國棟,<最新『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淺析>,《現代國際
   關係》,第10期,2002年。
20.孫輝,<後冷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戰略與管理》,第1
   期,2001年。
21.秦亞青,<國家身分、戰略文化和安全利益--關於中國和國際社
   會關係的三個假設>,《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期,2003年。
22.秦亞青,<國際政治的社會建構--溫特及其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理
   論>,《歐洲研究》第3期,2001年。
23.秦亞青,<國際體系的無政府性--讀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
   論」>,《美國研究》,第2期,2001年。
24.張沱生,<社會變遷帶給中國外交的機遇與挑戰>,《中國外
   交》,第6期,2006年。
25.張登及,<自由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西方的中共外交研究>,
  《中國大陸研究》,民90年11月。
26.張雅君,<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性質、意涵與影響>,《中
   國大陸研究》,第45卷第2期,2002年3月。
27.張瑞壯,<中國外交哲學的理想主義傾向>,《二十一世紀雙月
   刊》,第99期,2007年2月。
28.張麟徵,<從和平崛起到和諧世界>,《海峽評論》,第193期,
   2007年1月1日。
29.梁正邦,<當前中共外交政策走向>,《國防雜誌》,第19卷第6
   期,2004年6月
30.莫大華,<理性主義與建構主義的辯論>,《政治科學論叢》第
   十九期,2003年12月。
31.許志嘉,<中共外交政策的研究途徑>,問題與研究,第三十六
   卷第四期,1997年4月。
32.郭武平,<中俄首度聯合軍演的意義>,《展望與探索》,第3卷
   第9 期,2005年9月。
33.郭樹永,<建構主義的共同體和平論>,《歐洲第2期》,2001
   年。
34.彭召昌,<當代國際戰爭與和平問題的多維分析--西方國際關係
   理論戰爭觀要覽>,《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2期,1998年。
35.程超澤,<在國際政治棋局中的中國崛起>,《中共研究》,第
   41卷10期,2007年10月。
36.黃庭煒、楊明杰,<蘇聯巨變後的國際形勢>,《現代國際關
   係》,1992年4 月。
37.楚樹龍,<和平發展與外交戰略:非傳統模式>,《中國國際問
   題研究所》,第6期,2006年。
38.葉自成,<國際關係研究中的中國視野>,《外交評論》,第3
   期,2005年。
39.鄒三明,<西方國際政治學的產生、發展及其主要流派>,《國
   際關係學院學報》,第1期,1999年。
40.趙建民,<日本外交中有關中國或美國優先之爭論>,《問題與
   研究》,第43卷第1期,民國93年1月。
41.趙建民,<日本外交中有關中國或美國優先之爭論>,《問題與
   研究》,第43卷第1期,民國93年1月。
42.趙國材,<「十七大」前後中共外之總體形勢與評估>,《國際
   關係學報,第二十三期》,2007年1月。
43.劉建飛,<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宗旨>,《中國外交》,第6期,
   2006年。
44.蔡裕明,<法治的弔詭:中共『依法治國』的現實與考量>,
  《中共研究》,第36卷第3期,2002年3月。
45.鄭端耀,<國際關係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評析>,《美歐季刊》,
   第十五卷第二期,2001年夏季號。
46.魯鵬,<創建中國國際關係理論4種途徑的分析與評價>,《國際
   政治: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2006年9月。
47.蕭治華,<探索崛起路線圖-大陸學界建構「具中國特色」國關
   理論之影響與潛存問題>,中共研究41卷10期,2007年10月。
48.蕭剛、李季,<淺析當代中國外交戰略的『觀念』>,《中國外
   交,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2007年5月。
49.閻學通,<中共新的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
   係》,第11期,1997年。
50.閻學通,<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政策關係>,《國際政治研
   究》,2006 年1月。
51.蘇格,<思想者論壇:中國國家安全環境有無變化座談會上的發 
   言>,《中國評論》,2000 年3月號。
肆、外文書籍期刊
1.Aaron L. Friedberg,"11 September and the Future of Sino-  American Relations,' Survival,Vol.44,No.1(Spring 2002).
2.Alexander E. Wendt, "The Agent-Structure Pro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41,No.3(summer 1987).
3.Alexander E. Wendt,"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Security,20,No.1,1995.
4.Alexander Wendt,"Collectivr Identity Form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 State",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88,No.2,1994.
5.Christian R. Smit,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Y: Palgrave,(2001)
6.J.D. Armstrong, Revolutionary Diplomacy :Chinese Foreign 
  Policy and the United Front Doctrine(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7)
7.Joseph S. Nye,Jr.,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Public Affairs,(2004).
8.Lyotard. "Answering the Question: What is Postmodernism?
  " in Hassan and Hassan(1983)
9.Martha Finnemore,National Interest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6)
10.Peter Katzenstein, "Introductio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on National Securit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6.)
11.Zhao Ziyang,"The Objectives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For Lasting Peace, Increased Friendly Cooperation 
   and Co-Prosperity,"Internation Affairs,Vol.61,No.4.
伍、平面媒體
1.人民日報(北京)
2.中國時報(台灣)
3.青年日報(台灣)
4.聯合早報(新加坡)
5.聯合報(台灣)
陸、參考綱站:
1.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2. 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cn/
3.中共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
4.中華人民共和國:http://www.gov.cn/
5.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
6.中華民國國防部:http://www.mnd.gov.tw/
7.中華歐亞基金會:http://www.fics.org.tw/
8.行政院陸委會:http://www.mac.gov.tw/
9.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http://www.future-china.org.tw/
10.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延後至2019-12-31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延後至2019-12-31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