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7200901524800
DOI 10.6846/TKU.2009.00554
論文名稱(中文) 台北縣國民小學學生學習資源之城鄉差異比較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Learning Resources between studies in Urban and Rural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劉育旨
研究生(英文) Yu-Chih Liu
學號 69572015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22
論文頁數 17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明清
委員 - 楊朝祥
委員 - 洪啟昌
關鍵字(中) 學校學習資源
家庭學習資源
城鄉差異
關鍵字(英) school learning resources
family learning resources
urban-rural differenc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小學學生學習資源之現況,並探討城鄉地區學生之學校及家庭的「輸入」及「過程」面向學習資源的差異情形。研究者自編「小學生的學習資源問卷」針對台北縣都會地區7所、偏遠地區8所之公立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合計368人進行調查,獲得以下研究結論:

一、學校學習資源方面
1.台北縣國民小學的學校學習場所及設備大致完善。
2.台北縣國民小學班級活動之多元性大致良好。
3.台北縣國民小學學生參與學校活動程度大致良好。
4.台北縣國民小學學生人際互動情形還算良好。

二、家庭學習資源方面
1.台北縣國民小學學生家庭學習場所與設備大致完善。
2.台北縣國民小學學生在家的學習活動情形還算良好。
3.台北縣國民小學學生家庭休閒活動情形普遍。
4.台北縣國民小學學生親子關係稍嫌不足。
5.台北縣國民小學學生課後補習現象普及。
6.台北縣國民小學學生的家庭學習資源因父母教育程度及職業等級的不同而略有差異。

三、學校地區不同之學習資源差異
1.台北縣國民小學學校學習資源因學校地區的不同而略有差異。
2.台北縣國民小學學生家庭背景因學校地區的不同而略有差異。
3.台北縣國民小學學生家庭學習資源因學校地區的不同而略有差異。
依據上述研究結論,研究提出若干建議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單位、家長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imed at finding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arning resourc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ounty, and intended to compar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resources between students in Urban and Rural schools in terms of the learning “input” and “process”. There were 368 students of the 6th grade selected from 7 Urban areas and 8 Rural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as the sample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hich was administered to collect empirical data for this study.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Ⅰ. Learning Resources in School:
1. Learning spaces and facilities on campu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were considerably plenty.
2. The diversities of class activity for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were desirable.
3. Student participations in school activity for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were at high level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4,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for elementary schools students in Taipei County were also helpful for learning.
Ⅱ. Learning Resources in Family
1. Family learning spaces and facilitie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ounty were considerably plenty.
2. Students activate to learn at home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ounty were generally desirable.
3. Family leisure activity at home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ounty were generally desirable.
4. Parental relationship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ounty were slightly insufficient.
5. After-school activity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ounty were generally desirable.
6. There were slight differences in the family learning resourc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ounty among different level of parents’ education and rank of profession.
Ⅲ.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resources between students in Urban and Rural schools
1. There were slight differences in school learning resourc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ounty by school regions.
2. There were slight differences in family background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ounty by school regions.
3. There were slight differences in family learning resourc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ounty by school regions.
Based on conclusions mentioned above, this study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school administrators, parents as well as for further studi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學習資源之意涵與類型9
第二節 教育機會均等之意涵及其影響因素19
第三節 國民教育階段城鄉差異之相關研究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46
第四節 實施程序50
第五節 資料處理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55
第一節 台北縣國小學生學校學習資源之分析55
第二節 台北縣國小學生家庭學習資源之分析68
第三節 城鄉地區國小學生學校學習資源之差異91
第四節 城鄉地區國小學生家庭學習資源之差異114
第五節 綜合討論12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37
第一節 結論137
第二節 建議141
參考文獻144
壹、中文部份144
貳、英文部份152
附錄155
附錄一、小學生的學習資源問卷(問卷初稿)155
附錄二、小學生的學習資源問卷(專家指導)163
附錄三、小學生的學習資源問卷(正式問卷)172
表  次
表 2-1-1國內外學者對教育機會均等的看法24
表 3-2-1 都會地區取樣學校名單及問卷回收統計43
表 3-2-2 偏遠地區取樣學校名單及問卷回收統計43
表 3-2-3 個人基本資料分析45
表 3-3-1 「學校學習資源」問卷內容初稿47
表 3-3-2 「家庭學習資源」問卷內容初稿47
表 3-3-3 「學校學習資源問卷」專家審查意見統計表48
表 3-3-4 「家庭學習資源問卷、專家審查意見統計表49
表 4-1-1 學校學習場所之百分比與排序表56
表 4-1-2 班級教室學習設備之百分比與排序表57
表 4-1-3 專科教室學習設備之百分比與排序表58
表 4-1-4 校園學習設備之百分比及排序表59
表 4-1-5 老師上課使用電腦之百分比及排序表60
表 4-1-6 老師上課使用教具之百分比及排序表60
表 4-1-7 老師上課方式之百分比及排序表61
表 4-1-8 回家作業方式之百分比及排序表61
表 4-1-9 校外教學活動之百分比及排序表62
表 4-1-10 學校各項比賽之百分比及排序表64
表 4-1-11 學校社團活動之百分比及排序表65
表 4-1-12 學校課後照顧班的課程和活動之百分比及排序表66
表 4-1-13 人際互動之整體得分情形67
表 4-1-14 人際互動面向之各題得分情形67
表 4-2-1 家庭的學習場所之百分比與排序表69
表 4-2-2 個人學習設備之百分比及排序表69
表 4-2-3 圖書設備之百分比及排序表70
表 4-2-4 電腦媒體設備之百分比及排序表70
表 4-2-5 家庭過程面向學習資源之得分情形71
表 4-2-6 在家的學習活動之各題得分情形71
表 4-2-7 家庭休閒活動之各題得分情形72
表 4-2-8 親子關係之各題得分情形72
表 4-2-9 學科補習之百分比及排序表73
表 4-2-10 校外才藝班之百分比及排序表73
表 4-2-11 不同父母教育程度的讀書場所差異分析表74
表 4-2-12 不同父母教育程度對個人學習設備之差異分析表75
表 4-2-13 不同父母教育程度對圖書設備之差異分析表76
表 4-2-14 不同父母教育程度對電腦媒體設備之差異分析表77
表 4-2-15 不同父母教育程度對家庭過程面向學習資源之差異分析表79
表 4-2-16 不同父母教育程度對學科補習之差異分析表80
表 4-2-17 不同父母教育程度對參加校外才藝班之差異分析表81
表 4-2-18 不同父母職業等級對讀書場所之差異分析表83
表 4-2-19 不同父母職業等級對個人學習設備之差異分析表83
表 4-2-20 不同父母職業等級對圖書設備之差異分析表84
表 4-2-21 不同父母職業等級對電腦媒體設備之差異分析表85
表 4-2-22 不同父母職業等級對家庭過程面向學習資源之差異分析表87
表 4-2-23 不同父母職業等級對學科補習之差異分析表88
表 4-2-24 不同父母職業等級對校外才藝班之差異分析表89
表 4-3-1 不同學校地區的學校學習場所差異摘要表91
表 4-3-2 不同學校地區的班級教室學習設備與器材差異摘要表93
表 4-3-3 不同學校地區的專科教室學習設備與器材差異分析表95
表 4-3-4 不同學校地區的校園學習設備與器材差異分析表97
表 4-3-5 不同學校地區的老師上課使用電腦差異分析表99
表 4-3-6 不同學校地區的老師上課使用教具差異分析表100
表 4-3-7 不同學校地區的老師上課方式差異分析表101
表 4-3-8 不同學校地區的回家作業方式差異分析表103
表 4-3-9 不同學校地區的校外教學活動差異分析表104
表 4-3-10不同學校地區的學校各項比賽差異分表析106
表 4-3-11不同學校地區的學校社團活動差異分析表109
表 4-3-12不同學校地區的學校課後照顧班課程和活動差異分析表111
表 4-3-13不同學校地區的人際互動差異摘要表113
表 4-4-1 不同學校地區的學生父母教育程度差異摘要表114
表 4-4-2 不同學校地區的學生父母職業等級差異摘要表115
表 4-4-3 不同學校地區的讀書場所差異分析表115
表 4-4-4不同學校地區個人學習設備差異分析表116
表 4-4-5不同學校地區的圖書設備差異分析表117
表 4-4-6不同學校地區的電腦媒體設備差異分析表118
表 4-4-7不同學校地區的在家的學習活動差異分析摘要表120
表 4-4-8不同學校地區的學科補習差異分析表120
表 4-4-9不同學校地區的校外才藝班差異分析表122
圖  次
圖 3-1-1 研究架構圖40
圖 3-4-1 研究流程圖5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尤淑純、蔡玉瑟(1998)。城鄉兒童學習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2,55-101。
王志菁(1998)。從教育機會均等的精神論美國的在家教育。台北:揚智。
王佩蓮(1998)。知性兼具休閒的自然體驗活動。教師天地,93,28-34。
王保進(1994)。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家通(1993)。台灣地區教育機會均等狀況調查報告。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印行。
王家通(1998)。論教育機會的均等與公平—以概念分析為中心。教育政策論壇,1(2),118-132。
王國聯(1995)。社區發展與學校社區工作。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35-52。台北:師大書苑。
伍鴻麟(2002)。桃園縣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及親師互動情形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朱經明(1982)。國中生自我概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姮姬(2003)。國民小學小提琴團體課社團活動實施之探究。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訓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249-262。
池易釧(2002)。基隆市高中職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余雅成(1992)。國民小學自然科學教學設備之探討。國教月刊,38(1),56-61。
余龍豪(2003)。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之探討-以高雄市和台東縣國小學童為例。台東師範學院研究所,已出版,台東。
吳天泰、吳家瑩(1995)。原住民國小之教育革新-娑婆礑國小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院專題研究報告。
吳宜貞、黃秀霜(1998)。家庭環境變項、認字、語意區辨及閱讀理解能力之相關分析。教育與心理研究,21,357-380。
吳勁甫(2003)。教育機會均等-概念分析與研究取向的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26,35-53。
吳昭蓉(2000)。台灣地區國民教育機會之縣市差異。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清山(1996)。全面品質管理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雙月刊,48,7。
吳裕益(1993)。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生學業成就調查分析。台南師院初等教育學報,6,1-31。
吳德邦、鄭媄京(2000)。台灣中部地區國小二至六年級學童除乘法概念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4,341-364。
巫有鎰(1999)。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巫有鎰(2004)。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台東縣原、漢國小學生學業成就影響--結合教育機會均等與學校學能研究的分析模式。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已出版,屏東。
周均育(2002)。兒童讀書館員、父母與幼稚園教師對幼兒閱讀的行為影響之調查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周新富(1999)。國中生家庭背景、家庭文化資源、學校經驗與學習結果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天祐(2007)。優質學校教育指標-學生學習、校營營造與資源統整。教師天地,134,32-39。
林文達(1983)。教育機會公平性之研究。 政治大學學報,48,87-115。
林文達(1984)。教育經濟學。台北:三民。
林月盛(1994)。國民小學公共關係、教師參與程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
林宜貞(1994)。從教師期望與師生互動關係論教育機會均等。教育資料文摘,34(4),104-112。
林明地(199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7(2),61-79。
林俊瑩(2006)。檢視個人與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以SEM與HLM分析我國國中教育階段機會均等及相關問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未出版,高雄。
林萬義(1986)。我國臺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其附屬設備評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婉麗(2003)。學校與社區資源互享互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希勇(2004)。族群、地區與家庭背景對台東國小學童成績之影響機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胡美婌(2003)。高雄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基本科學過程技能之城鄉、性別差異研究-以傳達能力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已出版,嘉義。
胡夢鯨(1995)。台灣地區城鄉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分配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6(1),1-35。
孫志麟(1994)。台灣地區各縣市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分配之比較。教育心理與研究,17,175-202。
孫志麟(1998)。國民教育資源問題的觀察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21,14-21。
孫清山、黃毅志(1996)。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地位取得。台灣社會學刊,9,95-139。
徐嘉怡(2001)。花蓮縣國民小學家庭作業施行狀況之研究。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馬信行(1993)。臺灣地區近四十年來教育資源之分配情況。政治大學學報,62,1-28。
馬廣亨(1986)。台灣地區中上學校圖書館之建築設備及圖書典藏情形。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40,113-128。
高希鈞(1991)。經濟學的世界。臺北:天下文化。
高明珠(1999)。國小兒童關係、內外控人格傾向、社會支持與其生活及學習適應相關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未出版,台南。
張玉茹(1997)。台灣省各縣市國民中學教育資源分配公平性之研究。教育研究,5,249-259。
張坤鄉(1990)。山地與平地國中之學生在認知式態、英語科學習行為。 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坤鄉(1991)。國中教師休閒活動狀況之調查研究。台灣省教育精神修養專輯,20,106-113。
張春興(1989)。張氏心裡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東華。
張淑旻(2004)。城鄉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情況之研究-以桃竹地區六所學校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張淑美(1994)。不同地區教育機會差異之探討。高雄師大學報,5,87-111。
張鈿富(2006)。教育概論。台北:三民。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02)。國民小學設備基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08)。九十七學年度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名錄。2009年3月31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faraway.xls
教育部統計處(2008)。九十七學年度國民小學概況。2009年1月18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e.xls
莊佩潔(2005)。台灣鄉鎮市區國民教育資源分配公平性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莊勝義(1989)。臺灣地區高級中等教育機會均等問題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心華(1983)。親子關係。高雄文獻,13,201-262。
許淑貞(2005)。桃園縣特殊偏遠地區學校教育資源共享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明堂、羅瑞玉(1995)。教育會均等與城鄉差異問題之探討: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城鄉差異之比較。教育學刊,11,245-277。
郭為藩、林清江、蓋浙生、陳伯璋(1986)。教育機會均等理想的實踐。理論與政策,創刊號,29-39。
郭靜晃、黃志成、王順民(2004)。兒童課後照顧服務訓練教材。台北:揚智文化。
陳仕宗(1995)。偏遠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社會環境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未出版,台北。
陳正昌(1994)。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怡靖、鄭燿男(2000)。台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驗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論及財務資本論在台灣的適用性。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3),416-434。
陳奎憙(1991)。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
陳奎憙、高強華、張鐸嚴(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空大。
陳建志(1998)。族群及家庭背景對學業成績之影響模式-以台東縣原、漢學童做比較。教育與心理研究,21,85-106。
陳雅玟(2003)。大台北地區家長對其學齡子女才藝班消費決策取向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麗珠(1993)。校際資源共享:教育資源分配的新模式。輯於中國教育學會(編),教育改革,5-72。台北:師大書苑。
陳麗珠(2006)。從公平性邁向適足性:我國國民教育資源分配政策的現況與展望。教育政策論壇,9(4),101-116。
曾家球(2002)。新竹縣尖石鄉國小原住民學生休閒參與、休閒態度與休閒需求之探討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曾榮祥、吳貞宜(2004)。課後托育理論與實務。台北:華勝。
游秀蘭(2005)。苗栗縣南庄鄉國民小學學校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校行政進修部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木蘭(1998)。原住民國小學生學校教育機會均等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吉實(2001)。中等學校以下學生學習及生活概況調查分析(八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摘要報告。教育部統計處。
黃昆輝(1978)。我國大學入學考試報考者與錄取者家庭社經背景之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師大教研所集刊,20,149-326。
黃信誠(2003)。家庭教育資本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居住嘉義偏遠地區與一般地區國中生之比較。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嘉義。
黃恆(1980)。社會心理學。台北:文景。
黃政傑(1996)。教育資源的理念與問題。台灣教育,528,8-14。
黃春枝(1987)。國中學生親子關係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5,83-140。
黃美玲(1994)。縣市別國民教育機會均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德祥(2000)。青少年發展與輔導(二版)。台北:五南。
楊益風(2001)。國民中小學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之角色衝突及其因應。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台北。
楊瑩(1995)。教育機會均等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師苑。
楊瑩(1998)。教育機會均等。載於陳奎喜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臺北:師大書苑。
楊瑩(2000)。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編新世紀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高雄:麗文。
葉子超(1999)。談教育機會均等與教育優先區問題及建議。教師之友,40(5),42-50。
甄曉蘭(2007)。偏遠地區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與相關教育政策初探。教育研究集刊,53(3),1-36。
蓋浙生(1996)。教育經濟與計畫。台北:五南。
劉秀燕(2002)。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劉家寧(1989)。台北市國小學童參加校外英語學習消費行為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桃園。
蔡文標(1998)。影響教育機會均等的相關因素。教師之友,39(3),17-21。
蔡文標(2002)。影響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成就的相關因素及直接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蔡志明(2003)。國小學生休閒態度及休閒參與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蔡宜芳(2002)。公立大學校院入學機會之調查研究-新舊制度入學學生的比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祈賢(1994)。平等思想與我國教育機會均等政策。台北:五南。
蔡毓智(2001)。學習資產對學業成績之影響-以台北市國三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淵全(1996)。社經地位、能力、學校教育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 ─ 功能典範與衝突典範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新輝(1996)。讓學習更有效-有效班級經營與學習時間概念。班級經營,1(2),32-43。
鄭燿男(2002)。國中小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學校組織公民行為模型初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盧富美(1994)。國民小學社會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駱芳美(1988)。從現代親子關係的省思談今後親職教育的方向。諮商與輔導,28,17-19。
謝小岑(1992)。性別與教育機會-以二所北市國中為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2(2),179-201。
謝文全(1997)。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亞恆(2007)。影響國中階段學生學業成就成長量的個人、家庭及學校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謝雅茹(1985)。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運用結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瞿本瑞(2002)。家庭文化資本對學校教育影響之研究:以農業縣山區小學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4,181-195。
魏麗敏、黃德祥(2001)。國中與高中學生家庭環境、學習投入狀況與自我調節學習及成就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0,63-118。
羅中展(2001)。課外活動與全人教育之探討。兩岸大專院校學生事務社團輔導學術研討會。台北:東吳大學。
羅清水(1999)。論教育機會均等的意涵與做法(上)。研習資訊,15(2),1-15。

貳、英文部分
Alwin, D.F., & Thornton, A.(1984). Family origins and the schooling process: Early versus late influence of parental characteristics. American Socilogical Reviews, 49,784-802.
Bourdieu, P. (1977).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radley, R.H.,Corwyn , R.F.,Burchinal,M., McAdoo, H.P.,& Coll, C.G. (2001), The Home Environments of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PartⅠ: Variations by Age, Ethnicity, and Poverty Status. Child Development ,72(6), 1844-1867. 
Chai Su-Ching. (1997). A study of leisure reading by elementary
Clark, W. A. V., & Ware, J. (1997). Trends in residential integration by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Urban affairs review, 32(6), 825-843.
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Journal of Sociology, 94, 95-120.
Farkas, G. G., Robert P., Sheehan, D. and Shuan, Y. (1990),Cultural resources and school success: Gender,ethnicity, and poverty groups within an urban schooldistric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5,127-142.
Goodlad, J. I. (1984). A place called school: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New York: McGraw-Hill.
Hannon, P. (1995). Literacy, home and school :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literacy with parents. Briatol, PA: The Falmer Press.
Lee, V. E., Zuze, T. L., & Ross, K. N. (2005).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14 Sub-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Links with 6th graders’ reading achievement.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31, 207-246.
links in reading by communicating with parents. Cleaning House,
Lockheed, M. E., Fuller, B., & Nyirongo, R. (1989). Family effects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in Thailand and Malawi.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2, 239-256.
Mellon, Constance A. (1992). It’s the Best Thing in the World!:Rural Children Talk about Reading. School Library Journal,38,37-40.
Psacharopoulous, G., & Woodhall, M. (1985). Education for development: An analysis of investment choice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National Taichung Teachers College ,11, 235-282.
Teachman, J.D. (1987). Family Backgrou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America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2, 548-577.
Web-based Education Commission. (2000). The power of the internet for learning: Moving from promise to practice. Washington, DC :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 Retrieved June 9, 2009, from http://www.edv/offices/AC/WBEC/Final Report/WBECReport.pdf.
Weindelin, F., & Danielson , K. E. (1988). Improving home-school
Wenglinsky,H.(1997). How money matter: The effect of school district spending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Sociology of Education,67,221-237.
Willams, C. (1989). A study of the reading interests, habits, and attitudes of third, forth and fifth graders : A Class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ERIC : ED 312-61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