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7200813362300
DOI 10.6846/TKU.2008.00441
論文名稱(中文) 台灣60年代進口替代的確認及評估
論文名稱(英文) An Assessment and Valuation of Taiwan Import Substitution in the 1960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產業經濟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陳怡婷
研究生(英文) Yi-Ting Chen
學號 69554009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19
論文頁數 3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許松根(songhsu1947@yahoo.com.tw)
委員 - 楊志海
委員 - 林佩蒨
關鍵字(中) 消費財產業
進口替代
貢獻度
關鍵字(英) Consumer- good industry
Import substitution
Contribution degre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採用Chenery(1960)及Hsu(2007)的進口替代公式,重新檢驗台灣60年代消費財產業的進口替代。實證研究發現: 若不含美援, 60年代台灣消費財產業並進口替代現象。而本研究又進一步作深入分析後,發現雖然於部分特殊年度有進口替代現象,但其對消費財產業之產業成長貢獻甚小。因此,本研究認為:促成60年代台灣經濟日漸復甦主要的原動力並非來自當時消費財產業的進口替代政策的執行。
英文摘要
After World War II, the government carried out the policy of import substitution of the consumer goods industry in the 1960s, grow up to at that time industry what does it contribute, there are not relevant literature that adopted rigorous analysis to confirm yet. So this study try this text it one piece will be offered method by as in industries categorised import substitute for their assessment way growing up industries.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approach proposed respectively by Chenery(1960)and Hsu (2007) to examine the substitution of consumer-good import by domestic production in Taiwan during sixties.   We find that if the USA aids are excluded, then there is no import substitution occurred in consumer good industry. Moreover, we find that even including USA aids, the contribution of import substitution to consumer good industry is extremely small a compared with that from change in total demand.  Therefore, the upshot is: Taiwan economic growth during sixties does not come from the execution of the import substitution polic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研究目的、動機與主要發現	1
第二章 中分類產業進口替代測度的方法	7
第一節 Chenery(1960)的理論及方法	7
第二節 Hsu(2007)之產業成長分解公式	8
第三章 資料來源與計算結果檢驗	10
第一節 資料來源	10
3.1.1 國民所得會計之資料來源	11
3.1.2 產業部門分類	11
第二節 計算結果檢驗	12
第四章 台灣60年代消費財的進口替代	17
第一節 八種實證結果分析	17
4.1.1 不含美援	17
4.1.2 含成衣及服飾品業	18
4.1.3 含美援	19
4.1.4 小結	21
第二節 貢獻度分析	23
參考文獻	30
附表1  部門分類對照表	32
附表2  1966~2004年紡織業及成衣及服飾品業生產總額之權數	34
附表3  1951~1966年紡織業及成衣及服飾品業生產總額之權數	36
附表4  美援時期美國對台軍經援的概要(1950-1967)	37
附表5  美國對台經援分期概要(1951-1965)	38


表目錄

表1.1  第一類文獻之進口替代效果	2
表1.2  第一類文獻之進口替代貢獻	2
表1.3  Chenery及Hsu於四種情形之下,進口替代年份的整理	5
表1.4  八種實證結果中有進口替代產生的年份之進口替代對消費 財產業成長的貢獻度	6
表3.1  中分類產業的部門分類	12
表3.2  兩來源資料進口替代年份之差異	13
表3.3  去四年份中進口替代符號不一致的進口替代數值之差	15
表4.1  Chenery和Hsu公式衡量下,各年份進口替代之有無	18
表4.2  依Chenery和Hsu公式計算,因美援之有無其進口替代年份的變化(含成衣)	19
表4.3  依Chenery和Hsu公式計算,因成衣之有無其進口替代年份的變化(含美援)	21
表4.4 不含成衣含美援之IS及TD對產業成長的貢獻(2年份資料)	26
表4.5 含成衣含美援之IS及TD對產業成長的貢獻(2年份資料)	26
表4.6 含成衣不含美援之IS及TD對產業成長的貢獻(2年份資料)	27
 






圖目錄

圖3.1  去四年-製造業之進口替代差異	15
圖3.2  去四年-消費財產業之進口替代差異	15
圖3.3  去四年-中間財產業之進口替代差異	16
圖3.4  去四年-資本財產業之進口替代差異	16
圖4.1  依Chenery和Hsu公式計算,因成衣之有無的進口替代變化(不 含美援-2年份資料)	22
圖4.2  依Chenery和Hsu公式計算,因成衣之有無的進口替代變化(含美援-2年份資料)	23
圖4.3  Chenery(1960)公式之進口替代貢獻率(2年份資料)	25
圖4.4  Hsu(2007)公式之進口替代貢獻率(2年份資料)	25
圖4.5  產業成長(2年份資料)	27
圖4.6  不含成衣含美援之IS及TD對產業成長貢獻度之趨勢圖(2年份資料)	28
圖4.7  含成衣含美援之IS及TD對產業成長貢獻度之趨勢圖(2年份資料)	28
圖4.8 含成衣不含美援之IS及TD對產業成長貢獻度之趨勢圖(2年份資料)	29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1.	文馨瑩(1990),「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1965)」,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2.	李國鼎、陳木在(1987)「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台北:聯經 。

3.何碧玉(1981),「我國第二次進口替代產業發展之研究」,台灣對外貿易 會議論文集。

4.林君昵(2008)「台灣輕工業的出口擴張」,台北: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5.施敏雄、李庸三(1976)「台灣工業發展方向與結構轉變」,《台灣工業發展論文集》,馬凱主編,頁3-31,台北:聯經。

6.林鐘雄(1987)「台灣經濟發展40年」,自立晚報。

7.馬凱(1989)「台灣工業政策之演變」,《台灣工業發展論文集》,馬凱主編,頁129-189,台北:聯經。

8.陳正順(1974),「進口替代:各種測定方法之再檢討與應用」,經濟論文叢刊,台大經研所,頁185-206。

9. —  (1978),「進口替代工業化:理論之檢討與台灣之實證研究」,經濟論文叢刊,台大經研所,頁121-174。

10.費景漢(1989),「台灣經濟發展策略的演變過程」,《台灣工業發展論文集》,馬凱編,頁103-128,台北:聯經。

11.黃智輝(1985),「台灣工業發展策略」,《台灣工業發展策略與貿易型態之轉變》,頁29-78,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2.劉鳳文(1980)「外匯貿易政策與貿易擴展」,台北:聯經。




二.英文部分

1.Bruton,H.(1988) Import Substitution, in H.Chenery and T.N.Srinivasan (eds.) Handbook of Development Economic,vol.1,Horth-Holland,Amsterdam,1602-44。

2.Chenery, Hollis B. (1960), “Patterns of Industrial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0, pp.624-654.

3.Desai(1969), “Alternative Measures of Import Substitution", Oxford Economic Papers, pp.312 - 324.

4. Hsu(2006), “A Consistent Measure of Import Substitution”, mimo.

5. -(2007), “A  Consistent Decomposition for Sources  of  Industrialization”,mimo.

6. Liang, Kuo-Shu (1970),“Taiwa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Trade in Manufactures”, Economic essays Vol.1。

7. Miller, R.E. and Blair, P.D. (1985), Input-output Analysis-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 8.CH9.

8. Morley and Smith (1970), “On the Measurement of Import Substitu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p.728 - 73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