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7200717250200
DOI 10.6846/TKU.2007.00458
論文名稱(中文) 淡江大學新進教師教學專業發展之實施歷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newly-employed faculty in Tamkang Univers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張妙綺
研究生(英文) Miaw-Chi Chang
學號 69410025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6-20
論文頁數 18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施如齡(juling@mail.tku.edu.tw)
委員 - 吳清山
委員 - 高熏芳
關鍵字(中) 新進教師
教師教學專業發展
關鍵字(英) Newly-employed faculty
Teacher’s teach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近年來,國內外高等教育開始重視教育品質的提升,國內各大學亦透過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紛紛成立教學中心,提升大學教師教學能力、改善教學成效,協助大學教師進行教學專業發展。因此,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於民國95年8月至96年5月間,研究者以研究助理的身分,從淡江大學教師教學發展組的組織觀點,描述新進教師教學專業發展活動方案的形成背景與實施歷程,並從教發組組織成員與新進教師的意見,呈現淡江大學協助新進教師進行教學專業發展的過程與整體脈絡。
本文將其歷程分為四節呈現:於「啟航前的整裝待發」描述教發組組織的背景與外部環境,進而由「繪製教學之海的航海圖」說明其處境、策略以及形成的活動方案,於「航行教學之海的遭遇」介紹活動方案的實施歷程,最終以「航行教學之海的圖像」討論活動方案的結果與發現。
研究結果歸納:第一學期教師參與活動的意願高於第二學期;各學院教師參與活動的程度不一;教師參與活動的情形受庶務太多與時間不足所排擠;助理教授及教學年資淺的教師參與意願較高;平衡教學與研究的主題較符合教師期待;靜態教學資源的提供較受教師的喜愛。教發組在歷程中則面臨三個問題:一、教學之海的終點在哪?掌舵者該何去何從?二、面臨「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的現象,掌舵者又可以做什麼?三、「教學卓越計畫」,教師的教學真的可以卓越嗎?最後,研究者分別針對教發組、新進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幾項建議以資參考。
英文摘要
In recent years, maintaining high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Through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Excellence Projec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universities in Taiwan start to establish teaching centers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is a case study on Tamkang University from August 2006 to May 2007 using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that the researcher is also the assistant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ection.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newly-employed faculty. 
The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ection (TPD); then shows its situation, strategies, and action plans. After 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se action plans,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through the comments of staff and faculty.
The conclusion include: first, the participation rate is higher in the first semester than the second semester; second, the participation rate of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colleges varies; third, teachers are too occupied by academic affairs to participate programs; fourth, assistant professors and junior teachers are more motivated to join programs; fifth, teachers are commonly mo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how to make a balance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sixth, teachers tend to favor for static resources than active programs. 
Through investigation, three problems are found to be faced by the TPD. It is hard for TPD to define the final goal of school that makes the planning harder; then, the supply and promotion is hard to match teachers’ needs since the teachers generally believe they have no necessity; finally, can teachers’ teaching be excellent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for Excellence Project? After discussion, the researcher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to TPD, newly-employed faculty, and future research.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6
壹、 研究目的	6
貳、 研究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7
壹、 大學教師	7
貳、 新進教師	7
參、 大學教學中心	7
肆、 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	7
伍、 實施歷程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壹、 研究範圍	9
貳、 研究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大學教學的發展	10
壹、 大學教學功能	10
貳、 大學教學品質的提升	15
參、 大學教學中心	23
第二節 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	28
壹、 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	28
貳、 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的內涵	31
參、 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的進程	41
肆、 大學新進教師教學專業發展	45
第三節 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的策略與實施	47
壹、 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之策略	47
貳、 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之實施	50
第四節 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的實施現況	59
壹、 國外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的現況	59
貳、 國內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的現況	6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70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70
壹、 研究方法的選取	70
貳、 研究架構的研擬	7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2
壹、 選擇依據	72
貳、 研究個案介紹	7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75
壹、 初探性研究階段(95.8至95.10)	75
貳、 正式研究階段(95.11至96.4)	75
第四節 資料的蒐集方法	77
壹、 訪談	77
貳、 參與觀察	80
參、 文件、檔案記錄的蒐集	81
第五節 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82
壹、 資料分析方式	82
貳、 資料整理	84
第六節 研究倫理與信效度檢測	90
壹、 研究倫理	90
貳、 研究之信效度檢測	90
第四章 航行教學之海的歷程與發現	92
第一節 啟航前的整裝待發	92
壹、 教學之海的掌舵者	93
貳、 影響航程的外圍環境	100
第二節 繪製教學之海的航海圖	105
壹、 掌舵者的處境	105
貳、 掌舵者的航海圖	115
參、 新水手的領航	118
第三節 航行教學之海的遭遇	126
壹、 出航之始──新聘教師研習會	126
貳、 偉大航路的旅程──新進教師茶話會	130
參、 航行的顛簸與窒礙──春江茶話會	133
肆、 第一趟航行的尾聲──成長團體	136
第四節 航行教學之海的圖像	140
壹、 教學之海的航行結果	140
貳、 航程結束的發現	149
參、 掌舵者的心路歷程	15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6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66
壹、 提供教學掌舵者的建議	166
貳、 提供新進教師的建議	169
參、 提供未來研究的建議	169
參考文獻	171
一、	中文文獻	171
二、	西文文獻	175
附錄	178
附錄一:訪談同意書	178
附錄二:問卷調查範本	179
附錄三:田野日誌範本	180

圖次
圖2-1-1  品質概念的階層	16
圖2-1-2  品質三要素及其與消費者之關係	17
圖2-1-3  教學資源中心系統	24
圖2-2-1  大學教師專業發展之概念圖	32
圖3-1-1  研究架構圖	71
圖3-3-1  研究流程圖	76
圖3-5-1  主軸編碼關係圖	85
 
表次
表2-1-1  教育的顧客	17
表2-2-1  大學之教學功能	36
表2-3-1  國外各校教師發展課程	57
表2-4-1  各大學推動教師教學專業發展推動方式整理	63
表2-4-2  2005年各大學教學支援策略比較表	68
表3-4-1  訪談規劃一覽表	78
表3-5-1  文件編碼類別說明表	84
表3-5-2  人員代碼說明表	85
表3-5-3  研究資料編碼一覽表	86
表3-6-1  增進研究確信程度的指標及作法	91
表4-1-1  教發組職責與教學專業知能對照表	98
表4-4-1  教師參與之教學專業活動	150
表4-4-2  教師獲得教學輔導專業成長的人數比例	150
表4-4-3  淡江新進教師分佈情形	15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令宜(2004)。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教育研究月刊,126,60-72。
王秀槐(2004)。教學使命的重新定位:美國著名大學追求教學品質卓越的策略對我國大學提昇教學品質的啟示。「大學卓越政策之檢討與展望」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縣: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池榮尉(2004)。國民小學教師團隊發展歷程之研究──以啄木鳥教師團隊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
吳清山、林天祐(1994)。全面品質管理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初等教育學刊,3,頁1-28。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呂木琳(2004)。我國高等教育的遠景與競爭力。「大學卓越政策之檢討與展望」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縣: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李世忠(1999)。大學教學資源中心的功能探討:以淡江大學教學科技組為例。教學科技與媒體,43,44-50。
李世忠(2001)。大學教學資源中心-研究與發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婉玲(2005)。教師發展: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文化。
林菁(1998)。一個教學與科技整合的理想──談國小教學資源中心。教學科技與媒體,38,3-13。取自:http://192.192.169.230/edu_paper/data_image/g0000226/
0n38/19980415/P0000003.PDF
邱瓊平(2006年8月8日)。大學分發錄取率破九成新高!人人都是大學生啦。ETtoday。2006年10月24日,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6/10/24/91-1975508.htm
香港中文大學(1999)。把握由轉變所帶來的契機:探索以卓越為取向的未來。1999年4月7日,取自:http://www.cuhk.edu.hk/doc/idp/insplan-ch.htm
翁福榮、廖春文(2005)。全面品質管理與平衡計分卡在學校經營策略應用之整合模式探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19,2,99-126。
高熏芳、黃雅萍(1998)。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以淡江大學為例,大陸與港、澳、台地區高等學校師資管理研討會論文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密勒(1999)。策略管理。臺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公司。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
教育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高教司(2004)。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九十四年度計畫作業手冊。臺北市:教育部高教司。
教育部高教司(2005年12月28日修正)。大學法。全國法規資料庫,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H0030001
教育部高教司(2006)。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九十五年度計畫作業手冊。臺北市:教育部高教司。
教育發展中心(1996)。教育科技在淡江。臺北縣:淡江大學教育發展中心。
符碧真(2006年8月30日)。從學者到網絡:美國大學教師專業發展史與教學中心的發展。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電子報。民95年10月16日,取自http://ctld.ntu.edu.tw/epaper/?p=7
許騰繼(2005)。初任教師專業發展需求與輔導。教師專業發展與規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縣:輔仁大學。
郭秋勲(1995)。教學與教師專業化。載於王文科、吳清山、徐宗林、郭秋勲、陳奎憙、陳聰文等編著(1995)。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臺北市 : 師大書苑公司。
陳漢強(1997)。大學評鑑。臺北市 :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碧祥(2001)。我國大學教師升等制度與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發展定位關係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163-208。
彭森明(2004)。成為國際一流大學:美國名校的啟示。「大學卓越政策之檢討與展望」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縣: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曾坤生(2002)。市場化: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發展的必然選擇。載於戴曉霞、莫家豪、謝安邦(主編),高等教育市場化:台、港、中趨勢之比較(頁298-312)。台北市:高等教育。
黃光雄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市:濤石文化事業公司。
黃昆錦(1992)。各國教師專業之比較研究。國際比較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師大書苑。
黃雅萍(1998)。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之內涵與實施建議。教學科技與媒體,40,43-53。
黃慈(1999)。開放大學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性教師評鑑。隔空教育論叢,11,247-278。
楊國賜(2003)。提升大學教育品質,增進國際競爭力。大學院校品質指標建立之理論與實際學術研討會。臺北縣:淡江大學。 
楊瑩(2004)。在追求卓越發展下,台灣兩岸高等教育政策之檢視。「大學卓越政策之檢討與展望」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縣: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葉蕙蘭(1999)。淡江大學教師教育專業成長之需求評估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班教學科技組碩士論文。
廖年淼(2002)。技術校院教師教學專業發展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68,38-45。
劉立仁(2004年8月10日)。大學放榜特別報導。自由新聞網。民93年10月24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aug/10/today-file8.htm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賴春金(2006)。人力資源發展世代交替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兩項意涵。教師天地,140,58-61。
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台北:揚智文化。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 : 理論與實務。臺北市 :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二、西文文獻
Ackland, R. (1991). A review of the peer coaching literature.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12(1), 22-27.
Barnett, R. (2000). Realizing the university in an age of super-complexity. Open University Press/SRHE.
Berliner, D. C. (1994). The wonder of exemplary performances. From: http://courses.ed.asu.edu/berliner/readings/expertise.htm 
Day, C. (1998). Development teachers: the challenges of lifelong learning. London: Falmer Press.
Fullan, M. (2001).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3rd Ed.). Columbia University.
Fullan, M. & Hargreaves, A. (1992).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hange. In M. Fullan & A. Hargreaves(Eds.),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hange (pp. 1-9).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Guskey, T. R. (2002). Evalu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專業發展評鑑。臺北:五南出版。陳嘉彌、鍾文郁、楊承謙、柯瓊惠、謝元譯。
Guskey, T. R. , & Huberman, M. (1995).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New paradigms and practice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Hall, G. E. & Hord, S. M. (2001). Implementing change: patterns, principles, and pothol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Leithwood, K. A. (1992). The principal’s role in teacher development. In M. Fullan & A. Hargreaves(Eds.),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hange (pp. 1-9).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Lieberman, A. (1995). Practices that support teacher development. Phi Delta Kappan, 76(8), 591-596.
Liss, R. (2005). An assessment of applying adult learning theories and practices in facult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Washington: American University. From: http://www.montgomerycollege.edu/~rliss/dissertation/
RL_Dissertation_Full_Text.pdf 
POD Network(n. d.). The Value of a Teaching Center. Retrieved March 25, 200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podnetwork.org/ development/value.htm 
Postareff, L. , Lindblom-Ylanne, S. & Nevgi, A. (2007). The effect of pedagogical training on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3, 557-571.
Sahney, S. & Banwet, D. K. & Karunes, S. (2004). Conceptualizing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TQM Magazine, 16, 145-159.
Sallis, E. (2001).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Education(2nd Ed.).全面品質教育。台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何瑞薇譯。
Shih, J. (2007).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c model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amka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excellence, 95-104. Tamkang University.
Sparks, D. (1996). Viewing reform from a systems perspective. The Developer, pp. 2-6.
Sparks, D. , & Hirsh, S. (1997). A new vision for staff development.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albert, J. E., McLaughlin, M. W. & Rowan, B. (1993). Understanding context effects on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95(1), 45-68.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1966).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Teachers. From: http://www.unesco.org/education/pdf/TEACHE_E.PDF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1997).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Higher-Education Teaching Personnel.http://portal.unesco.org/en/ev.php-URL_ID=13144&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