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7200717244800
DOI 10.6846/TKU.2007.00457
論文名稱(中文) 美國存託憑證與其標的股之價量資訊動態傳遞研究- ARJI-Trend模型的應用
論文名稱(英文) Dynamic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alysis for Price and Volume between ADRs and the Underlying Stock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Banking and Financ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徐銥琦
研究生(英文) Yi-Chi Hsu
學號 79449015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6-30
論文頁數 6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邱建良
共同指導教授 - 鄭婉秀
委員 - 李命志
委員 - 邱哲修
委員 - 林卓民
關鍵字(中) 美國存託憑證
卡爾曼濾嘴模型
ARJI-Trend模型
量先價行
關鍵字(英) ADR
Kalman filter model
ARJI-Trend Model
Quantify first price lin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以台積電、聯電、日月光、友達及中華電等五家在紐約證交所(NYSE)掛牌交易的ADR為標的,以卡爾曼濾嘴(Kalman filter)將交易金額區隔出預期與非預期兩個部分,另外,結合Engle and Lee(1993)將條件變異數分解成恆常成份與短暫成份,及Chan and Maheu(2002)所設定的條件跳躍強度模型,運用ARJI-Trend 模型,來研究ADR之日報酬率可能產生之隨時間改變的條件波動率、要素因子(component factor)及跳躍等現象。
實證結果發現,1.標的股與ADR之間,只要資訊充分傳遞,兩者報酬率呈正向且顯著的變動。2.標的股成交金額的變動率會先反映異常資訊,隨即衝擊標的股的報酬率,進而再影響ADR的報酬率,顯示量先價行。3.條件變異數並非固定不變,而是隨著時間改變。4.在條件變異數中的確存在恆常要素與短暫要素,而且短暫要素的衝擊效果明顯大於恆常要素,顯然在沒有漲跌停限制的ADR次級交易市場中,一旦面臨異常資訊的衝擊時,短期股價報酬之反應較長期來得劇烈。5.當條件變異數中的短暫要素發生較大變化時,跳躍頻率也會隨之增加,因此,恆常要素可以代表條件變異數的趨勢,而短暫要素則是股價報酬發生跳躍的重要因素。
有別於以往的研究,ADR與標的股之間不僅有價格的傳遞關係,更有量與價的資訊傳遞關係,這可以提供投資人在金融資產價格的評價及交易時,有不同的思考,對於未來有關資訊傳遞研究也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英文摘要
In this paper, we apply a ARJI-Trend model, which combining component model and ARJI model, proposed by Engle and Lee (1993) and Chan and Maheu (2002),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ADR and underlying stocks and estimate the permanent and transitory factors of volatility. Five ADRs a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TSM, UMC, ASX, AUO, and CHT. Furthermore, the Kalman filter model is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trading amount rate of change into expected and unexpected rate of change, for assessing 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and noise shocks. It is capable of examining whether ADR have different responses to the information in underlying stock market by observing the variations of underlying stock’s trading volume. The empiric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both shock of information and noise have response to the return of ADR by underlying stock’s volume and exists the phenomenon of “Quantity first price line”. It is also found that both permanent and transitory components of the conditional variance really exist and the shock of the temporary component of conditional variance is larger than the permanent component. Because there is no limit up or down in ADR’s secondary market, the temporary shock of stock return is larger than the permanent shock.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架構…………………………………………………4
第四節	研究流程圖………………………………………………5
第二章	存託憑證之起源與發展
第一節	起源………………………………………………………6
第二節	存託憑證的種類…………………………………………6
第三節	美國存託憑證(ADR)之發行類別……………………7
第四節	ADR的現況………………………………………………10
第五節	台灣上市公司發行存託憑證現況………………………12
第三章	相關文獻回顧………………………………………∙∙∙13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單根檢定……………………………………………∙∙∙21
第二節	ARCH效果檢定…………………………………………..24
第三節	卡爾曼濾嘴 (Kalman filter)…………………………26
第四節	ARJI模型(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Jump Intensity Model).28
第五節	要素模型(Component Model)…………………………33
第六節	ARJI-Trend 模型……………………………………∙∙34
第五章實證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對象及期間…………………………………………36
第二節	資料處理……………………………………………∙∙∙36
第三節	基本統計量分析…………………………………………37
第四節	單根檢定………………………………………………∙∙41
第五節	ARCH效果檢定…………………………………………··44
第六節	卡爾曼濾嘴………………………………………………44
第七節	ARJI-Trend 模型的實證結果…………………………47
第六章	結論………………………………………………………55
參考文獻……………………………………………………………57
表目錄
【表2-1】存託憑證之分級…………………………………………8
【表5.3.1】各ADR日報酬率的基本統計量………………………38
【表5.4.1】ADF 單根檢定法(水準項)………………………….42
【表5.4.2】PP 單根檢定法(水準項)……………………………42
【表5.4.3】ADF 單根檢定法(差分項)……………………………43【表5.4.5】PP 單根檢定法(差分項)……………………………43
【表5.6.1】各ADR之ARCH效果檢定………………………………44
【表5.7.1】ARJI-Trend的實證結果………………………………49
圖目錄
【圖1.4.1】 研究流程圖…………………………………………5
【圖2.4.1】2005年新發行存託憑證(以發行國家區分)∙∙……11
【圖5.3.1】各ADR收盤價之時間序…………………………∙∙39
【圖5.3.2】各ADR報酬率之時間序列圖……………………∙∙40
【圖5.5.1】各ADR之標的現貨預期交易金額變動率………∙∙45
【圖5.5.2】各ADR之標的現貨非預期交易金額變動………∙∙46
【圖5.7.1】各ADR之條件變異數(conditional variance)∙∙51
【圖5.7.2】各ADR之短暫要素與跳躍頻率……………………53
【圖5.7.3】各ADR之跳躍傾向…………………………………5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李銘章及黃營杉(1995),「台灣母公司股票報酬與其ADR 報酬間資訊傳遞之研究」,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第四十八期,頁1-32。
李昭瑩(1996),「海外存託憑證與普通股之間價格傳遞關係:臺灣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施能哲(1996),「海外存託憑證評價模型與套利實證」,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顏建銘(1999),「台灣海外存託憑證與其國內對應股票之訊息傳遞效果」,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沈中華及邱志豪(1999),「交易成本,GDR與股價的套利:門檻共整合應用」,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Vol.7 No.2 August 1999 (89-112)。
陳禕瑋(1999),「海外存託憑證與標的普通股之關聯性與套利之實證研究-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蔡文馨(2001),「全球存託憑證與臺灣原股間價差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淑芳(2001),「美國存託憑證市場效率性檢定及訊息傳遞效果之探討-以亞洲地區在美國發行存託憑證為例」,中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吳昭勳(2002),「美國存託憑證報酬與風險傳遞之研究」,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俊明(2002),「美國存託憑證與普通股間之互動關係--以台灣電子業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洪慶鴻(2002),「美國存託憑證之外溢效果與動態反應分析---以總體經濟變數為實證」,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巫逢益(2003),「美國存託憑證與台灣股價之關聯分析-台灣證劵市場上市公司之實證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傅楷智(2003),「美國存託憑證與標的股價格之動態傳遞關係─非線性MVTAR模型之應用」,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麗慧(2004),「美國存託憑證與原股價格的資訊傳遞-交易量及總體事件之影響」,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彭桂麗(2005),「美國存託憑證與標的股票交易量對報酬波動的影響-以台灣企業發行之ADR為例」,南華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王澤世、張德立、楊聲勇及董澍琦(2005),「美國存託憑證與其標的股之報酬與波動性的日內動態傳遞研究-以亞洲四小龍為例」,經濟與管理論叢,Vol.1,No.2,119-141。
蕭守成(2006),「上市公司發行海外存託憑證對股票報酬率及股價波動性之影響」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陳弘怡(2006),「台灣標的股與其ADR報酬間資訊傳遞之研究-VEC-VS-GARCH模型之應用」,國立台北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魏伶如(2006),「門檻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在金融市場之運用」,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所碩士學位論文。 
二、英文部份
Chan, W. H. and Maheu, J. M. (2002), “Conditional Jump Dynamics in Stock Market Return”, 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 20, 377-389.
Chung, H., Ho, T. W., and Wei, L. J. (2005),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ces of ADRs and their Underlying Stocks: Evidence from the Threshold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pplied Economics, 37, 2387-2394.
Dickey, D. and Fuller, W., (1979),「 Distribution of the Estimators for Autoregressive Times Series With a Unit Root」,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427-431.
Engle, R.F.(1982),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with Estimation of the Variance in United Kingdom Inflation」,Econometrica, 50, 987-1008.
Engle, R.F. and Yoo, B. S. (1987), 「Forecasting and Testing in Cointegrated System」,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35, 143-159.
Kalman, R. E.(1960), 「A New Approach to Linear Filtering and Prediction Problems」, Journal of Basic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Series D, 82, 35-45.
Nelson, C. R. ; Plosser, C. I. (1982), 「 Trends and Random Walks in Macroeconomic Time Series: Some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 10; 139-162.
Phillips, P. C. B. and Perron, P.,(1988),「 Testing for a Unit Root in Time Series Regression」, Biometrica 75, 335-346.
Rabinovitch, R., Silva, A. C., and Susmel, R. (2003), “Returns on ADRs and Arbitrage in Emerging Markets”, Emerging Markets Review, 4, 225-247.
Said, S., and Dickey, D.(1984),「Testing for Unit Roots in Autoregressive-Moving Average Models of Unknown Order」,Biometrika,. 599-607.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延後至2007-09-16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延後至2007-09-16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