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6201701200400
DOI 10.6846/TKU.2017.00528
論文名稱(中文) 融入心智圖教學對國中學生自然科學習成效的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Effects of Mind Mapping Teaching on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Science in Junior High Schoo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2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洪梅芳
研究生(英文) Mei-Fang Hung
學號 70475013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5-26
論文頁數 11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儒傑
委員 - 林吟霞
委員 - 賴婷鈴
關鍵字(中) 心智圖
學習動機
學習成效
關鍵字(英) Mind mappi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chievemen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融入心智圖教學對國中學生自然學習成效的影響,採準實驗研究法,以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兩個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包含實驗組30人,運用心智圖融入自然科課堂來進行;控制組29人,接受傳統講述教學法。
  研究以量化為主、質性為輔的方式進行,量化資料有學習動機量表、學習態度量表及自然概念理解測驗,並以SPSS 22.0版統計軟體進行分析;質性資料以學生文字回饋及半結構式訪談進行。結合這兩種方式,以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自然概念理解、以及對運用心智圖的感想。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經由「自然科學習動機」問卷,研究顯示心智圖教學可顯著提升國中學生自然科學習動機。
二、經由「自然科學習態度」問卷,研究顯示心智圖教學可顯著提升國中學生自然科學習態度。
三、心智圖教學可顯著提升國中學生自然概念理解。
四、融入心智圖教學的國中生在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之間有高度正相關。
五、融入心智圖教學的國中生在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之間有中度正相關。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mind mapping teaching on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science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is study adopted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design. Two classes of eighth grade studen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in New Taipei City. This study included 30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ental map into the natural science class) and 29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study shows that mental map teach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tudents’ natural science learning motivation.
  Second, the study shows that mental map teach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ttitude of students in natural science.
  Third, mental map teaching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concept of students in the country.
  Fourth,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attitude were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in mental map teaching.
  Fives, there is a moderat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e learning attitud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心智圖的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	7
第二節 國中學生自然科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13
第三節 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	3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4
第三節 實驗步驟	35
第四節 實驗處理	37
第五節 研究工具	43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8
第七節 研究倫理	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心智圖教學影響學習動機層面	53
第二節 心智圖教學影響學習態度層面	66
第三節 融入心智圖教學影響自然概念理解層面	74
第四節 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自然概念理解之相關分析與討論	80
第五節 學生成長變化、感想與教師省思	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4
參考書目	97
附錄一 「心智圖教學融入自然科教學」研究之家長同意書	107
附錄二 「3-1波的傳播與特性」學習單	108
附錄三 學習動機問卷調查	111
附錄四 學習態度問卷調查	112
附錄五 概念理解測驗卷	113
附錄六 學生訪談大綱	116
附錄七 學生心智圖成長變化	117

表次
表2-1-1 心智圖評分表內各部分之評分標準	10
表2-1-2 心智圖教學融入自然科在國中小的相關研究	11
表2-2-1 各學者對學習成效的定義	15
表2-2-2 心智圖融入教學之學習成效的相關實徵研究	17
表2-3-1 各學者對學習動機的定義	20
表2-3-2 國中學生自然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摘要	21
表2-3-3 自然科學習態度在國中的相關研究	26
表2-3-4 各學者對學習成就的定義	28
表3-1-1 研究設計	33
表3-1-2 實驗活動之樣本人數	34
表3-4-1 實驗組與對照組之自然教學活動簡案	38
表3-4-2 教學進度	41
表3-5-1 自然概念理解測驗之雙向細目表(預試)	45
表3-5-2 自然概念理解的題目分析結果	46
表3-5-3 自然概念理解測驗之雙向細目表(正式)	47
表3-5-4 受訪學生基本資料表	48
表3-6-1 資料編號對照表	51
表4-1-1 學習動機之內在目標導向的相依樣本t考驗	54
表4-1-2 高分組內在目標導向之敘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t考驗	54
表4-1-3 低分組內在目標導向之敘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t考驗	55
表4-1-4 學習動機之外在目標導向的相依樣本t考驗	56
表4-1-5 高分組外在目標導向之敘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t考驗	56
表4-1-6 低分組外在目標導向之敘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t考驗	57
表4-1-7 學習動機之工作價值的相依樣本t考驗	58
表4-1-8 高分組工作價值之敘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t考驗	59
表4-1-9 低分組工作價值之敘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t考驗	60
表4-1-10 學習動機之自我效能與期望成功的相依樣本t考驗	61
表4-1-11 高分組自我效能與期望成功之敘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t考驗	61
表4-1-12 低分組自我效能與期望成功之敘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t考驗	62
表4-2-1 學習態度之自然學習態度的相依樣本t考驗	66
表4-2-2 高分組自然學習態度前後測之敘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t考驗	67
表4-2-3 低分組自然學習態度前後測之敘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t考驗	67
表4-2-4 中分組自然學習態度前後測之敘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t考驗	68
表4-2-5 學習態度之主動學習的相依樣本t考驗	70
表4-2-6 高分組主動學習之敘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t考驗	70
表4-2-7 低分組主動學習之敘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t考驗	71
表4-3-1 實驗組與控制組「自然概念理解前測」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75
表4-3-2 實驗組與控制組自然概念理解測驗平均數與標準差之描述統計表	75
表4-3-3 實驗組與控制組後測成績的共變數分析	76
表4-3-4 實驗組高分組概念理解測驗前後測之敘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t考驗	76
表4-3-5 實驗組低分組概念理解測驗前後測之敘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t考驗	77
表4-4-1 相關係數分析結果標準	80
表4-4-2 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自然概念理解之相關摘要表	81
表4-4-3 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各層面之相關摘要表	82
表4-4-4 學習動機各層面與自然概念理解之相關摘要表	83
表4-4-5 學習態度各層面與自然概念理解之相關摘要表	83
 
圖次
圖2-1-1 心智圖	9
圖3-1-1 研究架構圖	31
圖3-3-1 研究實施流程圖	37
圖4-5-1 A組學生的「波動與聲音的世界」心智圖	85
圖4-5-2 A組學生的「光與色的世界」心智圖	86
圖4-5-3 B組學生的「波動與聲音的世界」心智圖	86
圖4-5-4 B組學生的「光與色的世界」心智圖	87
圖4-5-5 C組學生的「波動與聲音的世界」心智圖	87
圖4-5-6 C組學生的「光與色的世界」心智圖	8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Wager, W.(2003)。闡明學習成效-傳達您對學生的期望:臺灣高等教育部分主題探討。通識教育季刊,10(3-4),101-114。
王安國(2013)。以層級分析法設計心智圖量表實施於國小自然學科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臺北市。
王金龍(2011),銘傳大學學習成果評量實施之經驗分享,評鑑雙月刊,34,21-27。
石長明(2013)。電腦概念構圖融入國中理化科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功與能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海洋大學,新北市。
何希慧、劉怡、吳佩真(2010),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UCLA)高等教育研究機構(CIRP)執行美國大學生學習成效問卷調查之經驗分享,評鑑雙月刊,23,50-53。
余民寧(1987)。考試焦慮、成就動機、學習習慣與學業成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臺北市:商鼎。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吳佩珍(2014)。數位心智圖融入歷史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八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吳俊慶(2008)。Flash遊戲式形成性評量對七年級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以自然科開花植物的有性生殖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靜吉、程炳林(1992)。激勵的學習策略量表之修訂。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39,59-78。
李玉菁(2006)。國中資優生與普通生的自然科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宛蒨(2016)。合作學習結合心智圖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社會領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虹秋(2009)。心智圖教學融入社會領域對國小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彰化縣花花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祐臣(2009)。心智圖筆記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創造思考、學習成就之影響-以自然科「植物世界」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汪慶雲(2006)。「心智圖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自然領域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幸曼玲(2008)。閱讀的心理歷程與閱讀教學。教師天地,154,4-8。
林生傳(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創新。論文發表於國民中小學課程教學研討會,高雄市。
林俊瑩(2007)。檢視個人與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以SEM與HLM分析我國國中教育階段機會均等及相關問題(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盈伶(2006)。人格特質、學習型態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林晃伶(2014)。電子教科書整合心智圖教學在國小社會領域學習成效與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市。
林栢裕(2010)。國民中學「自然科」學習成就之研究—以苗栗縣建國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縣。
林淑滿(2009)。以心智圖法融入商職會計教學以提升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林憶潔(2009)。心智圖結合資訊融入自然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林燕伶(2006)。國中生的家庭環境、人格特質與自然科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邱正雄(2006)。國中、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學習焦慮與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邱貴發(1992)。電腦輔助教學成效探討。視聽教育雙月刊,33(5),11-18。
邱榮章(2006)。探究教學活動對國中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科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侯成洲(2011)。數位心智圖應用於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嘉義縣某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凃金堂(2012)。量表編製與SPSS。臺北市:五南。
姚秀美(2009)。國一學生自然科學習動機與動機調整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洪秀惠(2006)。資訊融入教學對國中學生自然科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影響之探討--以消化系統、恆定性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洪彰懋(2010)。國中生自然科學習態度、學習困擾與學習成就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洪麗雅(2014)。心智圖教學方案融入綜合職能科學生烘焙丙級證照學科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胡雅茹(2010)。心智圖超簡單。台中市:晨星。
胡嘉玲(2006)。整合學習者經驗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態度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范美玲(2014)。心智圖法教學策略對國中學生創造力及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公民科課程實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凌蘋(2013)。科學遊戲融入引導式探究教學對國中低成就學生自然科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夏陪意(2016)。心智圖法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與學習意願之研究-以國小社會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臺北市。
孫易新(2009)。心智圖法基礎應用。臺北市:浩域。
孫易新(2015)。超高效心智圖法入門。臺北市:商周。
孫易新(譯)(2007)。心智圖聖經 (原作者:Tony Buzan & Barry Buzan)。新北市:耶魯國際。
涂佳豪、歐陽閻(2013)。動機理論融入悅趣化數位學習對國小學生防災教育學習成效之影響。教育學誌,30,85-136。
張文淵(2016)。心智圖教學法融入國小自然領域教學對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張志榮(2013)。融入後設認知的概念構圖對國中八年級學生自然科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張春興 (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0)。張氏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8)。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惠媚(2013)。心智圖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對國小三年級低成就學同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雯惠(2011)。高職餐飲科學生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中區明台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許永明(2015)。結合科學閱讀與心智圖教學以提升國小學童科學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許暉東(2010)。資訊科技融入合作學習對國中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成就與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郭生玉(1973)。國中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5,451-532。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測驗。新北市:菁華。
郭郁智(2000)。國民中學學生學習策略、批判思考能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玉茹(2010)。心智圖策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陳年興、謝盛文、陳怡如(2006)。探討新一代混成學習模式之學習成效。TANET 2006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花蓮縣:花蓮教育大學。
陳怡如(2016)。數位心智圖教學對高一學生「對數」單元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俊成(2015)。網路資源融入國中理化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冠松(2016)。電子書對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中自然科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台南市。
陳宥佑(2014)。資訊科技融入合作學習模式對國中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成效及態度的影響-以環境教育融入生物與環境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建宇(2013)。基隆市九年級學生數學解題行為與數學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基隆市。
陳惠君(2013)。科學寫作融入5E學習環教學模式對八年級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惠琦(2014)。同儕師徒制運用於國中理化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陳惠萍(2005)。正向評量對於國中生自然科學習態度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萱鴻(2011)。利用探究教學提升國中自然科低成就學生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陳詩薇(2016)。心智圖教學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之學習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彭木星(2004)。A:「動手做」對國中學生學習理化科的影響研究B: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之改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彭兆瑋(2015)。運用數位心智圖教學對自然科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曾雯靖(2009)。合作學習對國中學生生物生殖單元學習成效及自然科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黃玉琪(2006)。自然科心智圖法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與自然科學業成就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健泉(2012)。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學生自然科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的影響 -以磁場與電流磁效應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溫世頌(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三民。
溫瑞敏(2016)。運用心智圖教學提升國小學童科學閱讀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詹秀雯、張芳全(2014)。影響國中生學習成就因素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8(1),49-76。
詹淨如(2012)。探究教學提升國中學生自然科學習動機與探究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賓靜蓀(譯)(2008)。學習動機—決定孩子學習成敗的關鍵 (Ischta Lehmann伊旭塔‧雷曼原著)。臺北:天下。
趙健成(2009)。自由軟體心智圖與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於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高雄市。
劉于嘉(2005)。科學趣味競賽對國中生自然科學習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興郁、蔡瑞敏(2006)。組織變革知覺、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朝陽商管評論,5(S),63-88。
厲飛飛、周一樨(2011)。初中生的成就動機其及對學業成績的影響。教育測量與評價,6,44-47。
蔡文山(2007)。心智圖教學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創造力、學習成就、學習動機之影響--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蔡文榮、蔡佩君(2012)。互動式電子白板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影響。教育科學期刊,57(3),371-402。
蔡華華、張雅萍(2007),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以領導行為為干擾變數,中華管理學報,8(4),1-17。
蔡榮修(2008)。應用心智圖教學法於國三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以「三角形三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維珍(2012)。心智圖融入五年級社會領域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探究-以高雄市博博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蕭雲菁(譯)(2007)。片岡俊行原著。心智圖練習簿。台中市:晨星。
賴敏雄(2004)。國中理化科網路輔助教學對學習成果及其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錢秀梅(2002)。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謝育佳(2014)。心智圖教學法對國民中學學生公民科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簡茂發(1978)。父母教養態度與小學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1,63-86。
簡新哲(2012)。國中學生自然科學習動機、教師支持、學習投入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魏嫻芳(2014)。「合作式心智圖」教學對國中生自然科學習態度、學習歷程與教師自我調整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魏慧美、黃家溱(2009)。大一新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26,1-27
蘇育彰(2016)。動手做實驗對八年級學生自然科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英文部分:
Coker, D. R. & White, J. (1993). Selecting and applying learning theory to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Education, 114(1), 77-80.
DeBoer GE (1991). History of ideas in science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Teachers College Press, New York and London.
Goodnough, K., & Long, R. (2002). Mind mapping: A graphic organizer for the pedagogical toolbox. Science Scope, 25 (8), 20-24.
Gordon, J. R. (1989). Diagnosing motivational problems and reward system. In A Diagnostic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oston : Allyn & Bacon.
Hiltz, S. R. & Wellman, B. (1997).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 as a Virtual Classroom.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40(9), 44-49.
Hu, P. J., Hui, W., Clark, T. H. K., Milton, J., Ma, W. & Tam, K. Y. (2005). Examining E-learning Effectiveness, Outcomes and Learning Style: A Longitudinal Field Experiment.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 85, 1023-1036.
Hwang, G. J. & Chang, H. F (2011).A formative assessment-based mobile learning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learning attitudes and achievements of students. Computers & Education, 56(4), 1023-1031
Johnson, S. D., Aragon, S. R., Shaik, N. & Palma-rivas, N. (2000).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earner Satisfaction and Learning Outcomes in Online and Face-to-Face Learning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Research, 11(1), 29-49.
Joy Reid (1995).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 Boston, MA: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Keller, J. M. (1983).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C. M. 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Vol. 1, pp. 383-434).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u, J., Yu, C. S. & Liu, C. (2003). Learning Style, Learning Patterns,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WebCT-based MIS Course.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0(6), 497-507.
Mager, R. F.(1984). Developing attitudes toward learning. Belmont, CA:Pitman.
Maki, P. L. (2004). Assessing for learning: Building a sustainable commitment across the institution. Stylus Publishing LLC, Sterling Virginia.
McKeachie, W. J. (1961). Motiv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college learning. In M. R. Jones (Ed.),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pp.111-142). Lincoln, N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Piccoli, G., Ahmad, R., & Lves, B. (2001). Web-based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research framework and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effectiveness in basic IT skills training. MIS Ouarterly, 25,401-426
Pintrich, P. R., &Degroot, E. V. (1990). Motivational and self –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1), 33-40.
Pintrich, P. R., (1986).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teractions with achiev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Convention,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Pintrich, P. R., Smith, D. A. F., & McKeachie, W. J. (1989). A manual for the use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SLQ). Mich: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to Improve Postsecond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NCRIPTAL). School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Michigan.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Adult Education, 28 (4), 253-260.
Schumacher, D. (1998). The Transition to Middle School (Report No. ED422119).
Tanah, L. (2009). Definition of learning achievement. Retrieved from http://lantaitanah.blogspot.tw/2009/10/definition-of-learning-achievement.html
Weinstein, C. E., & Macdonald, J. D. (1986). Why dose a school psychologist of school. Pschology, 24, 257-265.
White, B.Y. & Frederiksen, J.R.(1998). Inquiry, modeling, and metacognition: Making science accessible to all student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6, 3-118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