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5201320503200
DOI 10.6846/TKU.2013.00501
論文名稱(中文) 運用WebQuest融入地理主題統整課程提升國中生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to Promote Problem-Solving Ability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Incorporating WebQuest into Geographical Thematic Integrated Curriculum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Learning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黃萃文
研究生(英文) Tsui-Wen Huang
學號 79974023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17
論文頁數 12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鄭宜佳
委員 - 何俐安
委員 - 廖遠光
關鍵字(中) WebQuest
主題統整課程
問題解決能力
關鍵字(英) WebQuest
Thematic Integrated Curriculum
Problem-Solving Abili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運用傳統教學結合WebQuest融入地理主題統整課程之教學策略,對於國中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影響。本研究為準實驗研究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臺北市某完全中學國中部七年級二個班級共66位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接受傳統教學,實驗組則接受傳統教學結合WebQuest融入地理主題統整課程。實驗教學前,兩組學生先接受新編問題解決測驗前測;實驗結束後,再對兩組學生施以新編問題解決測驗後測,另針對實驗組學生施以WebQuest學習調查問卷,以了解其對於課程網頁的看法、學習困難與解決策略、學習成果及學習感受。研究結論如下:
一、	WebQuest融入地理主題統整課程可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一)	經實驗處理,實驗組學生各項測驗平均分數顯著增加;而對照組學生則無顯著之改善。
(二)	經實驗處理,實驗組在「界定原因」、「預防問題」、「變通性」、「有效性」及「總分」的平均分數顯著優於對照組,在「解決方法」的平均分數則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二、	學生較不喜歡傳統教學結合WebQuest融入地理主題統整課程的學習方式,但肯定它的價值
(一)	課程網頁能發揮引導與支持學生進行問題解決學習的功能。
(二)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嘗試以各種方式主動解決問題。
(三)	學生的電腦相關技能有所提升。
(四)	多數學生對於傳統教學結合WebQuest融入地理主題統整課程的學習方式未抱持正向看法。
(五)	大部分學生對小組的合作氣氛以及本身參與實驗課程的整體表現感到較不滿意。
最後依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課程教學及未來研究建議,以做為未來實施或相關研究之參考。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mainly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with geographic theme curriculum integrated with WebQuest on problem-solving abi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s study is the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with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of the ranging group and took 66 students from two classes of the seventh grade of junior part in a high school in Taipei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latter of which accepted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the former of which accepted traditional teaching combined with geographic theme curriculum integrated with WebQuest. Before teaching experiment, two groups of students first accepted the pretest of new problem-solving test;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se students accepted the posttest of new problem-solving test;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were given WebQuest study questionnaire to understand their views on course website, learning difficulties and solving strategies, learning outcomes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I. Geographic theme curriculum integrated WebQuest can improve problem-solving skills.
1. Through experimental treatment, the average score of studen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for each tes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students of control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2. Through experimental treatment, the average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in “defined reasons”, “preventing problems”, “flexibility”, “effectiveness" and “total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but the average score in “solut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II. Students dislike the learning way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with geographic theme curriculum integrated with WebQuest but affirm its value.
1. Course site can perform the function of guiding and supporting students to learn problem-solving capabilities.
2. Students took the initiative to try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various way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3. Students’ computer-related skills were improved.
4. Most students did not hold a positive view on the learning way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with geographic theme curriculum integrated with WebQuest.
5. Most students felt more dissatisfied with the cooperation atmosphere of the team an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by participation in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Finally, course teaching and future research advice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study conclusions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implementation or related research.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V
表 目 錄	VII
圖 目 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假設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問題解決的能力	12
第二節 主題統整教學	19
第三節 WebQuest教學策略	26
第四節 相關研究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4
第二節 研究流程設計	6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8
第四節 教學活動設計	69
第五節 研究工具	73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7
第四章 研究結果	79
第一節 WebQuest融入地理主題統整課程對問題解決能力的影響	79
第二節 WebQuest學習調查問卷分析	85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7
參考文獻	101
附錄一 WebQuest「過程」網頁	115
附錄二 WebQuest「資源」網頁	117
附錄三 WebQuest「評量」網頁	119
附錄四 「新編問題解決測驗」使用同意書	121
附錄五 WebQuest學習調查問卷	122

表 目 錄
表2-1-1 各家學者對「問題解決」的定義…………………………………………...13
表2-1-2 各家學者對「問題解決歷程」的定義……………..……………….……14
表2-4-1 WebQuest 應用於國中、小教育相關研究整理表……………......………..38
表2-4-2 主題統整教學運於國中教育相關研究整理表………………..………….46
表2-4-3 資訊科技融入地理科教學相關研究整理表………………………..…….50
表2-4-4 網路教學與問題解決能力相關研究…………………………..………….58
表3-1-1 實驗研究設計…………………………………………………..………….65
表3-3-1 實驗樣本人數表……….……………………………………….….………68
表3-4-1 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學策略比較.………………………………….….……69
表3-4-2 單元教學與學習進度表…………………………………………………...71
表3-4-3 各項任務說明…………………….………………………………………..72
表3-5-1 新編問題解決測驗各分測驗及全測驗之分數範圍……………………...76
表4-1-1 兩組學生新編問題解決測驗前、後測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80
表4-1-2 同組學生前、後測成績成對樣本t 考驗分析摘要表……………………...81
表4-1-3 兩組學生前測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2
表 4-1-4 兩組學生後測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3
表4-2-1 學生對課程網頁之意見統計表…………………………………………...86
表4-2-2 學生對學習困難之意見統計表…………………………………………...88
表4-2-3 分組任務積分統計表……………………………………………………...88
表4-2-4 學生對學習收穫與學習改進之意見統計表…………...…………………89
表4-2-5 學生學習感受之意見統計表……………………………………………...92

圖 目 錄
圖2 -1-1 解決問題能力必備的三種智能之關聯性.................................................17
圖2-3-1 WebQuest 設計流程圖……………………………………………………...36
圖3-1-1 研究架構圖..................................................................................................64
圖3-2-1 研究流程圖..................................................................................................67
圖3-5-1 網頁架構圖..................................................................................................73
圖3-5-2 學生作品上傳區..........................................................................................74
圖3-5-3 討論區..........................................................................................................74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于富雲(2003)。網路學習科技的影響與角色之正視。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報,41(1),99-108。
于文正、黃雲龍、林家君(2008)。WebQuest在創造力教育中的應用。師大學報:教育類,53(2),169-192。
王英明(1997):運用創造思考與問題解決模式對科學教育的啟示。工學工藝教育,30(8),2-7。
王全興(2003)。資訊融入社會領域之試探與展望。菁莪,15(4),34-38。
王秀鶯(2010)。數位敍事技術應用於主題探索式學習對高中生知識移轉之探討。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王夢蘭(2011)。以統整課程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童生態旅遊環境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江南輝(2003)。媒體課程VS.學習者的學習迷思。師友月刊,429,42-45。
朱耀明、楊榮宗、許麗玲(2005)。WebQuest模組設計策略-以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為例。科技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9-15。
朱榮富(2007)。WebQuest學習管理系統設計及對國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與學習態度之影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沈中偉(2005)。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臺北:心理出版社。
呂小翠(2005)。WebQuest學習活動之個案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余美娥、郭禮賢(2006)。WebQuest在小六研究性學習中創造力培養之學習成效。第十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會議論文集,119-131。
李振賢(2002)。應用WebQuest理論於網路教學其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中生物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李華隆﹙2004)。國小自然科行動專題式學習教學設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
李國賓﹙2008)。WebQuest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批判思考能力之影響—以國小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汪秀花(2004)。WebQuest任務設計檢核表之研發與實施。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邱雅翊(2008)。WebQuest融入科學探究式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動物與生活」單元為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佳慧(2009)。應用WebQuest於部落格平台進行問題解決教學之行動研究—以社會領域為例。淡江大學,新北市。
邱文心(2010)。WebQuest教學應用的範例分享。取自http://www.epark.org.tw/epark_technology_page.php?id=20100628120259
邱美文(2010)。創造課堂學習新驚喜:互動討論教學在專題討論課程上之應用。幼兒教保研究期刊,5,155-175
吳欣穎(2008)。國小教師應用WebQuest進行社會科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麗雪﹙2008)。幼稚園發展主題課程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吳雅婷(2012)。WebQuest網路主題探究教學法融入德語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市。
林人龍(1997),行動的開始—主題式「生活科技」學習活動設計。中學工藝教育,30(3),78-14。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1-14。
林達森(1999)。論析統整性課程及其對九年一貫課程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7(4),97-116。
林奇賢(2000),網路學習環境設計與虛擬學習社群的營造。迎接新世紀—開放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空中大學,41-56。
林孟鴻(2001),應用歷程檔案建立網路學習輔助機制,中山大學,高雄市。
林建仲、鄭宗文(2001)。合作式學習與問題解決-培養以問題為中心的網路合作學習。資訊與教育雜誌,85,55-62。
林奇賢(2003),實施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理論與實際,以「行者數位學園」之應用為例。取自http://linc.hinet.net/report/03.htm
林聖欽(2006),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地理基本內容的設計理念。地理教育,32,17-35。
林穎(2010)。數位遊戲融入數學科線對稱合作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周裕欽、廖品蘭(2000)。從國小教師觀點談九年一貫課程教育革新所面臨的問題。「第二屆課程與教學論壇」發表之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洪文東(2000)。從問題解決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創造力。屏師科學教育,11,52-62。
洪文東(2006)。以創造性問題教學活動設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43,26-42。
高翠霞(1998)。主題式教學的理念—國小實施課程統整的可行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25,9-11。
徐新逸(2003)。國小自然科網路專題式教學設計與評鑑研究。網路專題學習與多元動態評量發展論文集,172-200。
徐新逸、王培卉(2004)。國小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現況調查與需求評估。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17(1),239-268。
徐新逸、吾琬瑩、陳人慧(2004)。資訊融入國小社會領域教學設計:以議題式STS課程為例。研習資訊,21(3),1-14。
翁大淵(2007)。WebQuest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行動研究-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康興國(2007)。WebQuest教學對不同程度國中生英語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康華珍(2012)。問題本位學習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思考能力與同儕關係影響之研究-以社會領域為例。大葉大學,彰化縣。
許信雄(1998)。國小實施課程統整的走向。教育資料與研究,25,1-6。
郭重吉、江武雄和王夕堯(2000):從理論到實務談建構主義。89年度臺中縣建構教學觀摩及臺中市小班教學研習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郭碧祝、陳秀婷(2009)。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過程技能的主題式教學活動。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3,365-396。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陳美芳(1994)。學生因素與題目因素對國小高年級兒童乘除法應用問題解題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淑芳(1998)。從鷹架觀念談案例故事在教師專業成長的應用。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陳蘊斌、許麗玲(2000)。九年一貫課程的反思-從行為主義的能力本位到建構主義的關鍵能力。中等教育,51(1),7-15。
陳文典(2003),主題式教學活動設計。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基礎研習手冊0(0),7-14。
陳麗春(2004)。應用網際網路輔助數學解題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陳志祥(2006)。網路教學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8/58-15.htm
陳之權(2007)。一個跨校網絡協作模式的運作構想。第五屆全球華文網絡教育研討會。取自http://media.huayuworld.org/discuss/academy/netedu05/index.asp
陳彥甫(2009)。資訊融入教學的新觀點─問題解決情境中的資訊科技融入學習。國教之友,60(2),58-66。
陳麗貞(2009)。PBL教學模式對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研究。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國欽(2010)。運用WebQuest於國小五年級實施石門水庫水資源環境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明仁(2011)。運用WebQuest模式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八年級學生光學學習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莊耿閔(2011)。WebQuest 教學設計應用於國中九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曹治中(1996)。近代人文地理學的研究趨勢。國民教育,37(2),59-63。
甯自強(1993)。「建構式教學法的教學觀」-由根本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國教學報,5,33-41。
黃譯瑩(1998)。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4),616-633。
黃茂在、陳文典(2004)。「問題解決」的能力。科學教育,273,21-41。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
黃世傑(1995)教學、主動、建構。建構與教學,1,1-2。
黃明信(2000),專題導向學習與多媒體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策略。淡江大學,臺北縣。
黃勝發(2002)。找出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因素。師說,167,17-19。
黃雅萍、吳芷婷(2005)。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的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34,123-141。
黃立元(2005)。實施動作分析模式課程對國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美尹(2011)。WebQuest結合Google協作平台於地理教學之行動研究。淡江大學,新北市。
黃珮芯(2012)。WebQuest教學模式對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和數學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游福生(1994)。國小社會科教學之困難與改進。國教之友,35(4),49-51。
游家政(1999),九年一貫課程-銜接與統整的落實。臺灣教育,581,37-42。
游家政(2000)。學校課程的統整及其教學。課程與教學,3(1),19-38。
張靜嚳(1995)。問題中心教學在國中發展之經過、效果及可行性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3(2),139-165。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臺北:東華。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臺北:心理。
張菀珍(1997)。鷹架理論在成人教學實務之應用。成人教育雙月刊,40,43-52。
張國恩(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
張世忠(1999)。教材教法之實踐:要領、方法、研究。臺北:五南。
張霄亭(2002)。教學科技融入領域學習。臺北:學富。
張瓊穗(2004)。資訊融入專題式學習之教學初探。教育研究,117,107-116。 
張原禎(2004)。添加網路教育味:WebQuest介紹。北縣教育電子報。取自http://163.20.119.100/f2blog/index.php?load=read&id=811
張偉杰、余鑑、林弘昌(2006)。利用WebQuest教學活動提升創造思考能力。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5),65-75
詹秀美、吳武典(1991):問題解決測驗。臺北:心理出版社。
詹秀美、吳武典(2007):新編問題解決測驗。臺北:心理出版社。
葉明達(1999)。高一學生數學合作解題與後設認知行為之研究。中學教育學報,6,159-200。
葉慧虹、李芳樂(2006)。探討香港通識教育科運用探索網站(WebQuest)作為教學工具的可行性。「第十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會議論文集,603-607。
甄曉蘭、曾志華(1997)。建構教學理念的興起與應用。國民教育學報,3,179-208。
彭森明(1996)。實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理論與實際。教育資料與研究,9,44-48。
楊振嘉(2000)。鷹架理論在國小酸鹼化學網站的應用研究。靜宜大學,臺中市。
楊龍立(1997)。建構主義教學的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18,1-5
鄭昭明(1993)。認知心理學。臺北:桂冠圖書。
鄭麗玉(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
鄭淑君(2007)。運用學習歷程檔案評量培養學童自然科學習動機與後設認知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蔡耀德(2005) 資訊科技融入主題式教學之成效評鑑-以一所初級資訊種子學校為例。國立嘉義大學,。
蔡春珠(2012)。幼稚園實施創造性戲劇融入生態教育主題課程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劉美慧(1996)。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之評介。花蓮師院學報,6,129-145。
劉美娥、許翠華(2000)。國民小學主題統整課程設計初探。師大主編:八十九年度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275-286。
劉世雄(2000)。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78,60-66。
劉淑芬(2003)。國中常態編班的教學困境與教學策略之研究-以八位教學優良教師的成功經驗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劉炳輝、劉世雄(2004)。全球資訊網融入教學與其教學設計之應用-以鷹架理論發展教學設計EXPERT模式為例。現代教育論壇,11,35-44。
劉成新(2007)。WebQuest設計與應用調查分析」。課程、教材、教法,27(3),67-71。
賴玫君(2005)。專題導向學習策略融入國中語文現代詩教學之研究。淡江大學,新北市。
賴阿福(2005)。數位化學習之探討。教師天地,136,16-23。 
賴阿福、陳志鴻(2006)。多媒體動態評量應用於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學習成效。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0,91-113。
賴智誠(2012)。資訊圖表應用於國中地理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苗栗縣立苑裡高級中學國中部為例。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苗栗縣。
薛梨真(2000)國小教師統整課程實施成效之評估。課程與教學季刊,3(1),39-58。
薛餘慶(2009)。WebQuest教學策略應用在社會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臺灣光復後的發展」單元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曜謙、李建億、郭凡瑞、黃國禎(2012)。線上探究式學習方法對不同認知風格大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之影響。取自http://dataserv.teldap.tw/modules/PDdownloads/singlefile.php?trdata=1089662528&cid=2068&lid=9011286&fid=10693476146
潘世尊(1999)。根本建構主義及其教學意含。教育研究(高師),7,203-216。
戴慧、張曉如(2003)。網絡探究性學習及其網站的設計與開發。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3(1),27-30。
簡楚瑛(1995)。我國幼稚園教師教育信念之相關因素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劃編號:NSC84-2411-H134-009。
簡楚瑛(2001)。幼稚園園長與托兒所所長角色及其所處園所文化環境互動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24,135-166。
蘇家德(2002)。國小學童在網路專題導向式學習環境中溝通網絡及討論問題之模式。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蘇美菁(2006)。WebQuest教學策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高層次思考與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龔文章(2009)。不同合作學習策略對網路探究活動學習成就及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二、	英文部分
Beane, J. A. (1997). 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Bell, P., Davis, E. A., & Linn, M. C. (1995). The knowledge integration environment: Theory and desig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mputer Support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1995 Conference.
Bishop, B. A., & Anderson, C. W. (1990). Student conceptions of natural selection and its role in evolu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7(5), 415-427.
Blumenfeld, P. C., Soloway, E., Marx, R. W., Krajcik, J. S., Guzdial, M., & Palincsar, A. (1991). Motiv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Sustaining the doing, supporting the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6(3&4), 369-398.
Bransford, J., & Stein, B. (1986). The IDEAL problem solver. NY: W. H. Freeman.
Bruner, J. S. (1960).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ine R. & Caine G. (1994). Making Connections—Teaching and the Human Brain. NY: Anddison-Wesley.
Caine, R., & Caine, G. (1997). Education on the edge of possibility.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handler, H. (2003). Concept mapping & WebQuests in social studies. Media & Methods, 39(3), 38.
Collier, S., & Nolan, K. (1996). Elementarys’ perceptions of integr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Sout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Tuscaloosa, AL, November 7, 1996). From EDRS ERIC ED405328
Debra, J. P. (1992). The negotiation of meaning and the transfer of responsibility for learning through teacher scaffolding and student self-scaffolding of instruction,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Dissertation. discourse event.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Descy, D. E. (2003). Web-based organizational tools and techniques in support of learning. Library Trends, 52(2), 362-366.
Dodge, B. (1995). WebQuests: A technique for internet-based learning. Distance Educator,1(2), 10-13.
Dodge, B. (2000). Thinking Visually with WebQuest. Retrieved from http://edweb.sdsu.edu/webquest/TV
Dodge, B. (2001). Five Rules for Writing a Great WebQuest.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8(8), 6-10.
Dodge, B. (2002). WebQuest Taskonomy: A Taxonomy of Tasks. Retrieved from http://webquest.sdsu.edu/taskonomy.html
Dodge, B. (2003). WebQuest symposium.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SITE): Albuquerque, NM.
Edelson, D. C., Gordin, D. N. , & Pea R. D. (1999).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of Inquiry-Based Learning Through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Design. 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 8, (3&4)391-450.
Frazee, J. P. (2004). WebQuest design strategies: a case study measuring the effect of the jigsaw method on students’ personal agency beliefs, engagement, and learn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San Diego, CA.
Gega, P.C. (1991). How to teach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N. Y. :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N. Y. : Basic Books.
Helgeson, S. L. (1992). Problem solving research in middle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Columbus, OH: ERIC Clearinghouse for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Higgins, J.M. (1994). 101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techniques: The handbook of new ideas for business. New Management publishing Co, Inc.
Johnson, D. , & Johnson, R. (2011). An Overview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co-operation.org/?page_id=65 
Johnson,Denise & Zufall,Leah(2004).Web Watch Not Just for kids Anymore: Webquest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Reading Online,3(2004),26-30.
Kathy B., Brenda G., & Sharon N. (1995). Increasing student motivation through project-based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392549
Krajcik, J. S., Czeniak, C., & Berger C. (1999). Teaching children science: A Project-based approach. Boston: McGraw-Hill College.
Krogh, L. S., & Slentz, L. K. (2001). The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Philadelphia, PA: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awler-Prince, D., Altieri, L. J., & Cramer, M. (1996). Moving toward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Lipscomb, G. (2003) “I Guess It Was Pretty Fun” using WebQuests in the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Clearling House, 76(3), 152-155.
Looi, C. K. (1998).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promoting inquiry learning. 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 27(1), 3-22.
March, T. (1998). WebQuest for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ozline.com/webquests/intro.html
Mayer, R. E. (1992).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cognition. N. Y. :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Millar, R. (1989). Constructive criticis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11(5), 87-596.
Molebash, P. E., & Dodge, B. (2003). Kickstarting inquiry with webquests and web inquiry projects. Social Education, 67(3), 158-162.
Moursund, D. (1996). Increasing your expertise as a problem solver: Some roles of computer. Eugene, OR: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Perkins, D. (1992). Smart schools: Better thinking and learning for every child. New York: Free Press.
Polman, J., & Fishman, B. (1995).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ools in the classroom: Student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s predictors of adop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CA.
Pool, L.D., & Sewell, P. (2007). The key to employability: developing a practical model of graduate employabili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49(4), 277-289. 
Scott, C. A. (1994). Project-based science: Reflection of a middle school teacher.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5(1), 75-94.
Summerville, J. (2000). WebQuests. TechTrends, 44(2), 31-35.
Sylwester, R. (1995). A Celebration of Neutrinos: An Educator’s Guide to the Human Brain.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Geographical Association. (1991). Geography through topic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Warwickshire' Avon Litho Ltd.
Treffinger D. J., & Isaksen, S. G. (1992).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An Introduction. Center for Creative Learning, Inc.
Vygotsky, L. S. (1978). Interaction between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In M. Cole, V. John-Steiner, S. Scribner & E. Souberman (Ed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35).
Wolfinger, D. M.(1984). Teaching Scienc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Wolk, S. (1994). Project-based learning: pursuits with a purpos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2(3), 42-45. 
Yorke, M., & Knight, P. T. (2006). Embedding Employability into the Curriculum. Learning & Employability Series One, ESECT, York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