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3201420455600
DOI 10.6846/TKU.2014.00544
論文名稱(中文) 《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的農村書寫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ural writing of Ordinary World, White Deer Plain,Shaanxi oper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1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陳惠鈴
研究生(英文) Huei-Ling Chen
學號 896010054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1-13
論文頁數 20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呂正惠
委員 - 胡衍南
委員 - 張雙英
委員 - 徐秀慧
委員 - 石曉楓
委員 - 呂正惠
關鍵字(中) 農村書寫
平凡的世界
白鹿原
秦腔
關鍵字(英) Ordinary World
White Deer Plain
Shaanxi opera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三本小說有幾個共同點:其一,作者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都是陝西人;其二,都曾得到茅盾文學獎的肯定。除此之外,文本中所建構的世界,都是以農村為基底,搭配著現實、歷史的素材,撰寫出特有的農村生活。
  在《平凡的世界》裡,路遙以改革開放的七○年代末為撰寫起點,以雙水村的孫家兄弟為核心,敘述出改革開放前的農村,用最真實的生活來帶出改革的原因。而改革後,當生產力較為解放後,農民所遭遇的困境為何,又是該如何繼續往前。陳忠實則在《白鹿原》中,以白鹿村的白嘉軒作為中心人物,一路從清朝末年乃至「反正」、國民革命、抗日到國共內戰等,在約莫半世紀的歷史下,農民何以安身立命,又何以來面對這變化多端的時局。《秦腔》內的夏家是主軸,賈平凹輔以世紀之交、清風街為其時空背景,描繪農村在現代化之後,散發的是多麼衰頹的味道。
  多數的研究討論都將這三本小說置於「鄉土」、「地域文化」的視野來探討,回歸鄉土敘述或者是地域陝西文學的脈絡下。本文認為,要能理解作者的原意,應關注創作者自身的身分、立場與其相對應所關懷的核心,即是以「農村」作為角度來探討文本。藉「農村書寫」的切入來評析,更能呈現出《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三部作品具有的時代意義。
英文摘要
Three novels, Ordinary World, White Deer Plain, Shaanxi opera have several things in common. First, the author Lu Yao and Chen Zhongshi, Jia Pingwa come from Shaanxi. Second, they all won Mao Dun Literature Award. Last, the tex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ld, are based in rural areas as the base, with the realistic and historical material, writing a unique rural life.
  In Ordinary World , the seven years are the opening and Sun Shaoan and Sun Sun Shaoping are the center of writing.Lu Yao's described the rural before the reform and the reasons of rural reform by real life.And after the reform, when productivity is more liberation, what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farmers, but also how to continue to move forward. In White Deer Plain . Bai Jiaxuan in the White Deer village is the main character. Chen Zhongshi narrated the history from the Qing Dynasty , national revolution, the civil war against Japan, and the fight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Communist party and so on. In about half a century of history, why farmers to settle down, and they have been changing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Shaanxi opera,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Tsing Fung Street are the space and time background. Jia Pingwa depicting the rural on the decline after modernization.
  Most of the studies discussed in these three novels are placed in "region" "local culture" to explore, return under local or regional Shaanxi literary narrative context. This dissertation argues that,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author's intent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identity of the creator's own stand and its corresponding core of the care that is "rural" as the point of the view to explore text. By way of "rural writing", we can understand better the epochal meaning of Ordinary World, White Deer Plain, Shaanxi opera.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壹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文獻回顧與評述-------------------------------------6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進行步驟---------------------------------13
第四節、章節安排與說明------------------------------------18
第貳章:《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的歸屬與形成---------20
第一節、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農村書寫---------------------------20
第二節、路遙:當代農村現實問題------------------------------27
第三節、陳忠實:近代文化變遷與中國傳統-----------------------31
第四節、賈平凹:現代化過程中的農村書寫-----------------------34
第五節、農村問題與未來發展---------------------------------36
第叁章:農村的外貌及其形成的政治結構-------------------------38
第一節、農村的時空背景------------------------------------38
第二節、農村的社會政治結構---------------------------------50
第三節、結論---------------------------------------------88
第肆章:農村的內在民風、性格與職業---------------------------90
第一節、農民的世界----------------------------------------90
第二節、非農的世界---------------------------------------112
第三節、結論--------------------------------------------124
第伍章:從女性角色的塑造看農村的未來-------------------------126
第一節、《白鹿原》:舊制度下被壓抑的女性----------------------126
第二節、《平凡的世界》中的「母─土」意識----------------------150
第三節、《秦腔》:女性美德的不斷流失-------------------------163
第四節、結論---------------------------------------------186
第陸章:結論---------------------------------------------187
參考書目------------------------------------------------191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作家/文本類
柳青,《創業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月。
路遙,《路遙文集》(全五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5月。
路遙,《平凡的世界》,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年1月。
路遙,《人生》,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0年1月。
路遙,《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0年1月。
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0年1月。
陳忠實,《陳忠實文集》(全七卷),廣州:廣州出版社,2004年5月。
陳忠實主編,《白鹿論叢》,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12月。
陳忠實,《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陳忠實,《白鹿原》,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1年9月。
陳忠實,《解讀陝西人》,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2年9月。
陳忠實,《原下的日子》,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年12月。
陳忠實,《白鹿原上》,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年2月。
賈平凹,《廢都》,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0年9月。
賈平凹,《商州》,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0年9月。
賈平凹,《秦腔》,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0年9月。
賈平凹,《我是農民》,桂林:灕江出版社,2013年5月。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
丁帆等著,《中國大陸與台灣鄉土小說比較史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
丁帆,《中國鄉土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
丁帆,《文化批判的審美價值坐標──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流派與文本分析》,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8月。
人民書版社編輯部編,《《白鹿原》評論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7月。
丹萌,《賈平凹透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1月。
公炎冰,《踏過泥濘五十秋──陳忠實論》,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卞壽堂,《走進白鹿原──考證與揭密》,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5年1月。
卞壽堂,《《白鹿原》文學原型考釋》,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2年10月。
牛運清,《新時期改革開放題材長篇小說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
王大華,《崛起與衰落──古代關中的歷史變遷》,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
王永生,《賈平凹的語言世界》,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1994年1月。
王仲生,《賈平凹的小說與東方文化》,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
王仲生、王向力,《陳忠實的文學人生》,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2年10月。
王光東主編,《中國現當代鄉土文學研究》﹝上下卷﹞,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1年3月。
王西平、李星、李國平,《路遙評傳》,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1997年12月。
王春光,《中國農村社會變遷》,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王華,《新世紀鄉村小說主題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
王新民,《多色賈平凹》,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
王萬森主編,《新時期文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
王鴻生《敘事與中國經驗》,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
申曉,《守望路遙》,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7年10月。
石天強,《斷裂地帶的精神流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
刑小利,《長安夜雨》,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朱士光,《中國古都學的研究歷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3月。
余榮虎,《凝眸鄉土世界的現代情懷:中國鄉土文學理論研究與文本闡釋》,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7月。
吳小美、趙學勇主編,《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
吳妍妍,《現代性視野中的陝西當代鄉土文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
吳治平,《空間理論與文學的再現》,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吳明益,《台灣自然書寫的探索(1980-2002):以書寫解放自然》,台北:夏日出版,2011年12月。
吳義勤主編,《中國新時期小說研究資料(上、中、下)》,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年4月。
宋如珊,《從傷痕文學到尋根文學──文革後十年的大路文學流派》,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2年1月。
宋如珊,《隔海眺望:大陸當代文學論集》,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7年10月。
宋潔,《論當代文學的民間資源──以賈平凹的小說創作為個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李文琴編選,《路遙研究資料》,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年5月。
李建軍,《寧靜的豐收──陳忠實論》,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年4月。
李建軍,《時代及其文學的敵人》,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年。
李建軍,《路遙十五年祭》,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11月。
李建軍、邢小利編選,《路遙評論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李星、孫見喜,《賈平凹評傳》,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李清霞編選,《陳忠實研究資料》,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年5月。
李莉,《中國新時期鄉族小說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5月。
李雲雷,《如何講述中國的故事》,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年1月。
李雲雷,《重申「新文學」的理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6月。
李繼凱,《秦地小說與三秦文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
杜潤生,《杜潤生自述:中國農村體制改革重大決策紀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辛敏,《賈平凹紀事》,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2年5月。
邢小利,《陳忠實畫傳》,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2年10月。
周水濤,《論新時期鄉村小說的文化意蘊》,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
孟繁華,《1978──激情歲月》,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宗元,《魂斷人生──路遙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3月。
岳少峰,《關中書院與關中學派》,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12月。
邵荃麟,《邵荃麟評論選集(上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4月。
邵燕君,《傾斜的文學場》,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金漢,《中國當代小說藝術演變史》,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
姚維榮,《路遙小說人物論》,新加坡,新加坡文藝出版社,2000年。
段建軍,《《白鹿原》的文化闡釋》,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
洪子誠,《作家的姿態與自我意識》,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
洪子誠,《當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12月。
胡良桂,《史詩特性與審美觀照》,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3月。
胡良桂,《史詩類型與當代形態》,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韋建國、李繼凱、暢廣元等著,《陝西當代作家與世界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孫見喜,《鬼才出世──賈平凹前傳(第一卷)》,廣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8月。
孫見喜,《製造地震──賈平凹前傳(第二卷)》,廣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8月。
孫見喜,《神遊人間──賈平凹前傳(第三卷)》,廣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8月。
孫見喜,《賈平凹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孫見喜,《危崖上的賈平凹》,廣州,花城出版社,2008年6月。
孫見喜、孫立盎,《廢都裡的賈平凹》,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
徐昌谷,《當代小說家群體描述》,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徐劍藝,《城市與人──當代中國城市小說的社會文化學考察》,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1月。
航宇,《路遙在最後的日子》,西安,陝西師範學院出版,1993年2月。
馬一夫、厚夫主編,《路遙研究資料匯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
馬一夫等編著,《路遙再解讀──路遙逝世十五週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
馬寬厚,《陝西文學史稿》,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2002年5月。
高玉,《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與文學批評反思》,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9年11月。
高秀芹,《文學的中國鄉城》,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郜元寶、張冉冉編,《賈平凹研究資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崔志遠等,《鄉土文學與地緣文化──新時期鄉土小說論》,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年3月。
崔志遠等,《中國當代小說流變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6月。
張鳴,《鄉土心路八十年:中國近代化過程中農民意識的變遷》,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7年12月。
張衛中,《新時期小說的流變與中國傳統文化》,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年。
張學軍,《中國當代小說流派史》,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
張曉虹,《文化區域的分異與整合:陝西歷史地理文化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1月。
張麗軍,《鄉土中國現代性的文學想像──現代作家的農民觀與農民形象嬗變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9月。
張艷茜,《平凡世界裡的路遙》,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
曹文軒,《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
梁穎,《三個人的文學風景──多維視鏡下的路遙、陳忠實、賈平凹比較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
梁穎編選,《賈平凹研究資料》,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年5月。
許子東,《當代小說與集體記憶:敘述文革》,台北,麥田,2000年7月。
許愛珠,《性愛與啟蒙──賈平凹的平平凹凹》,北京,團結出版社,2007年1月。
陳信元、欒梅健編,《大陸新時期文學概論》,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9年7月。
陳思和,《中國新文學整體觀》,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6月。
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關鍵詞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陳思和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
陳國和,《1990年代以來鄉村小說的當代性──以賈平凹、閻連科和陳應松維個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6月。
陳順馨,《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陳傳才、周忠厚主編,《文壇西北風過耳──「陜軍東征」文學現象透視與解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陳達,《改革開放重大事件和決策述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陳曉明,《中國當代文學主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
陳曉明編,《現代性與中國當代文學轉型》,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陳繼會等著,《中國鄉土小說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
陶東風編,《知識分子與社會轉型》,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
惠西平編,《突發的思想交鋒──博士直諫陝西文壇與其他》,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1年2月。
程光煒編,洪子誠等著,《重返八十年代》,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
程同順《當代中國農村政治發展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
費孝通,《鄉土中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
費秉勛,《賈平凹論》,台北,水牛出版社,1992年8月。
賀仲明,《中國心像:20世紀末作家文化心態考察》,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5月。
賀仲明,《一種文學與一個階層──中國新文學與農民關係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8月。
賀智利,《黃土地的兒子:路遙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5年。
馮希哲、趙潤民編,《走近陳忠實》,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
馮希哲、趙潤民編,《說不盡的白鹿原──《白鹿原》評論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
馮希哲、趙潤民編,《走近陳忠實》,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
馮肖華,《陝西當代現實主義文學本體論》,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3年6月。
馮肖華,《陝西地域文學論稿》,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馮肖華主編,《賈平凹作品生態學主題研究》,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
馮肖華,《文學氣象與民族精神──20世紀陝西地緣文學審美形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馮望岳、李兆虹、馬千里等著,《陳忠實小說:在東西方文學坐標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黃子平,《革命‧歷史‧小說》,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年11月。
黃世權,《日常沉迷與詩性超越——論賈平凹作品的意象寫實藝術》,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4月。
黃永林,《中國民間文化與新時期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4月。
黃修己主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下卷),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
黃新亞,《三秦文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楊義,《中國現代文學流派》,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全三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1月。
楊慶祥等著,《文學史的多重面孔──八十年代文學事件再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溫敏儒,《新文學現實主義的流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葉君,《農村‧鄉土‧家園‧荒野──論中國當代作家的鄉村想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5月。
董健、丁帆、王彬彬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8月。
雷達,《當前文學症候分析》,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
靳明全主編,《區域文化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5月。
廖曉軍,《路遙小說的藝術世界》,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4月。
暢廣元,《神秘黑箱的窺視──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鄒志安、李天芳創造心理研究》,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
暢廣元,《陳忠實論──從文化角度考察》,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6月。
趙順宏,《社會轉型期鄉土小說論》,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年5月。
趙學勇,《生命從中午消失──路遙的小說世界》,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
趙學勇、孟紹勇,《革命‧鄉土‧地域──中國當代西部小說史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2月。
蔡翔,《革命/敘述:中國社會主義文學──文化想像(1949-496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
劉小萌,《中國知青史──大潮(1966─1980)》,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9年2月。
劉旭,《底層敘述──現代性話語的裂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2月。
劉忠,《知識分子影像與文學話語場》,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年5月。
劉斌、王玲主編,《失足的賈平凹》,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年1月。
樊星,《當代文學與地域文化》,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1月。
樊星,《當代文學新視野演講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樊星,《中國當代文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魯風,《廢都後院──道不盡的賈平凹》,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1月。
曉雷、李星編,《星的殞落──關於路遙的回憶》,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
蕭雲儒,《中國西部文學論》,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
賴大仁,《魂歸何處──賈平凹論》,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年4月。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
錢理群,《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卷),台北,聯經,2012年1月。
閻慧玲,《路遙的小說世界》,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年10月。
韓魯華,《精神的映象──賈平凹文學創作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魏建、房福賢,《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
廬陽,《賈平凹怎麼啦──被刪的6989字背後》,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3年12月。
譚桂林,《長篇小說與文化母題》,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
蘇敏逸,《社會整體性觀念與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發生和形成》,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7年12月。
顧宏章,《中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大事記》,北京,人民日報,2008年

三、期刊(依作者姓氏筆劃)
石世明,〈史詩建購的鄉土悲歌──淺談路遙農村題材小說創作〉,《當代文壇》2008年第3期,2008年,頁112─113。
沈謙,〈論陳忠實《白鹿原》的意象、人物與語言〉,《明道文藝》358期,2006年1月,頁72─80。
車寶仁,〈《白鹿原》修訂版與原版刪改比較研究〉,《唐都學報》第20卷第5期,2004年,頁11─17。
周怡,〈關注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問題的文學──尤鳳偉長篇小說《泥鰍》引發的社會學思考〉,《社會》2004年第8期,2004年,頁13─15。
南帆,〈姓‧性‧政治──讀陳忠實的《白鹿原》〉,《二十一世紀》20期,1993年12月,頁80─84。
苗變麗,〈《秦腔》敘事時間研究〉,《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30卷第4期,2011年8月,頁84─88。
殷天展,〈新書:賈平凹《秦腔》〉,《亞洲週刊》19:52期,2005年12月25日,頁54。
梁亮,〈從「白鹿原」和賈平凹「廢都」看大陸文學中的人性滄桑〉,《交流》12期,1994年3月,頁38─40。
許子東,〈尋根文學中的賈平凹和阿城〉,《嶺南學院中文系系刊》3期,1996年2月,頁81─91。
陳德錦,〈評賈平凹主編《散文研究》〉,《人文中國學報》9期,2002年12月,頁345─350。
黃文倩,〈論路遙《平凡的世界》的女性主體性──一種鄉土中國本土現代性的解讀〉,《淡江中文學報》24期,2011年6月,頁163─188。
黃錦樹,〈瘖啞的古調──評賈平凹《秦腔》〉,《文訓》256期,2007年2月,頁112─113。
敬賢,〈關於陳忠實及其「白鹿原」〉,《國文天地》第17卷第10期:202期,2002年3月,頁67─69。
彭維鋒,〈「三農」題材文學創作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文藝理論與批評》2010年第3期,2010年,頁115─119。
溫鐵軍,〈「三農問題」:世紀末的反思〉,《讀書》1999年12期,1999年,頁3─11。
楊劍龍,〈「為故鄉樹起一塊碑子」:評賈平凹的長篇小說「秦腔」〉,《明報月刊》40卷6期,2005年6月,頁109─110。
葉穉英,〈商品經濟對大陸人民倫理生活的衝擊──從賈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說談起〉,《中國大陸研究》34卷7期,1991年7月,頁68─81。
趙文婷,〈欲望的歸屬──淺析黑娥和白娥在《秦腔》中的影射作用〉,《隴東學院學報》第22卷第5期,2011年第5期,頁25─28。
謝迪斌,〈《白鹿原》中鄉土社會與現代理性的糾纏〉,《二十一世紀》121期,2010年10月,頁157─166。
羅麒,〈「鄉土女神」的迷失與抗爭──從白雪形象塑造看《秦腔》中鄉土文明的命運〉,《文藝評論》2011年第1期,2011年,頁105─109。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
王乃璽,《路遙小說創作論》,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2001年。
王春陽,《《白鹿原》對現代革命歷史的敘述、重建與超越》,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王軍珂,《鄉土書寫:空間語象及其文化功能——以90年代以來的四部長篇小說為例》,上海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王倩,《民俗信仰‧父親原型‧文化意象──《白鹿原》:「民族秘史」解讀》,陜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王海軍,《路遙接受史論》,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王媛媛,《從「平凡的敘述」到時代的經典──路遙及其創作的經典化現象研究》,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王嬌,《陝西三作家小說創作比較論──以《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為例》,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王巌,《賈平凹鄉土題材小說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付成義,《賈平凹《秦腔》的文化精神》,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代江平,《尷尬:傳統與現代之間──陳忠實小說論》,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史璇,《「現代性敘事」與賈平凹長篇小說創作的變化》,蘇州大學碩士論文,王堯教授指導,2011年。
朱炫宣,《生存之舟──論20世紀晚期中國家族小說》,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論文, 2008年。
吳泉盧,《從自我抒解到人間關懷──賈平凹《秦腔》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7年。
吳偉,《以陳忠實、賈平凹為例,試論陝西文學的神秘特色》,西北大學碩士論文, 2009年。
吳艷平,《賈平凹小說創作中的「鄉土」書寫——以《浮躁》、《土門》、《高老莊》、《秦腔》為例》,蘇州大學,碩士論文,王堯教授指導,2009年。
宋俊宏,《新時期鄉土小說中農民知識分子探尋》,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李小紅,《地域文化視野中的秦地小說──以路遙、陳忠實、賈平凹為例》,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7年。
周洋,《在「老土地」與新生活之間──路遙小說中的城市和鄉村》,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007年。
邵明,《曖昧時代的歷史想像──世紀之交歷史敘事的文化研究》,南京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
侯慧中,《地域文化視野中的路遙小說及其創作心理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8年。
施嵩淵,《改革開放前後的村鎮社會變遷──從路遙的文學創作視角出發》,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夏楠,《「城鄉交叉地帶」:人生的生存矛盾的集結地》,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8年。
徐方方,《鄉土書寫的衍變和鄉民命運的浮沉──從《創業史》到《平凡的世界》到《白鹿原》》,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常遠慧,《邊緣化生存的歷史記憶──從《秦腔》看賈平凹寫作的民間立場》,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2009年。
張偉,《《秦腔》的敘事學研究》,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張慧娟,《魂系商州古韻西京──賈平凹長篇小說藝術論》,內蒙古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張瓊,《論《白鹿原》與民俗文化》,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郭麗娟,《用生命謳歌生命,用崇高讀懂崇高──路遙研究綜述及前瞻》,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8年。
郭艷麗,《九十年代以來《白鹿原》評論的研究》,雲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陳莉,《傳統和現代的交融──路遙小說論》,新疆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陳艷霄,《一曲農耕文明的挽歌——賈平凹長篇小說《秦腔》的文化解讀》,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唐文斌教授指導,2007年。
黃千芬,《路遙小說的城鄉空間書寫》,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黃淑芬,《新農民層之可能──趙樹理和柳青的「農業合作化小說」研究》,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楊淑生,《從《秦腔》看傳統文化的斷裂現象》,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鄒鵬,《新世紀初的鄉土小說論》,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種永斌,《根植於鄉土世界中的生存反思──以陳忠實《白鹿原》為中心》,寧夏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臧小艷,《徜徉在陝北民間文化的河流中──路遙創作與陝北民間文化》,延安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趙海,《在城鄉夾縫中生存──論新時期小說中的「農民進城」書寫》,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劉剛,《《白鹿原》:一組描述鄉土傳統的觀念影像──文學人類學視野中的鄉土社會》,海南大學碩士論文, 2009年。
劉懷欣,《《白鹿原》中白鹿意象的原型解讀》,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鄭璐,《何處為家——賈平凹從《秦腔》到《高興》的追問》,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盧曉霞,《論路遙的創作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意義》,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6年。
賴佩暄,《地域‧鄉土‧傳統:以陳忠實、賈平凹為代表的陝西當代小說》,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繆增位,《認同‧批判‧反思──從《白鹿原》解讀陳忠實對儒家文化的態度》,南昌大學碩士論文, 2007年。
龐永厚,《路遙與陳忠實小說比較研究》,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蘇丹,《《白鹿原》地域性語言及其成因》,中南大學碩士論文, 2010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