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1201718542800
DOI 10.6846/TKU.2017.00526
論文名稱(中文) 從國際法論南海島礁爭議:以南海仲裁案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Controversy over Artificial Islands in South Chin Sea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Law - Take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for Exampl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1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張藝鏵
研究生(英文) Yi-Hua Chang
學號 70327016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1-09
論文頁數 19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五岳
共同指導教授 - 廖小娟
委員 - 張文揚
委員 - 平思寧
關鍵字(中) 南海
國際法
聯合國海洋公約
人工島嶼
南海仲裁案
歷史性權利
九段線
關鍵字(英) South Sea
International Law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
Artificial Islands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Historical Rights
Nine-Dash Lin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南海」(South Sea)近年來成為國際間關注的焦點,特別是該海域中的島礁爭議。南海爭議,除涉及領土主權的歸屬、海域之劃分,更牽涉到海洋資源分配等問題。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根據《對日和平條約》(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日本「放棄」其所占領之南海島礁,南海頓時權力真空,進而引發了區域內聲索國的覬覦與爭奪,形成相互間的衝突。與此同時,區域外強權透過「航行自由」與「維護海上安全」為由,介入南海問題,導致南海緊張局勢升高。
  1974年中國大陸與越南發生西沙海戰、1988年兩國又為爭奪赤瓜礁而爆發戰爭,1995年中菲美濟礁事件、1999年中國大陸炸毀菲律賓黃岩島上軍事設施,2012年中菲黃岩島對峙事件後,各爭端國已從「實質佔領」朝向島礁之強化與建設之態勢發展,以符合國際法島嶼制度之相關規範。近年來,中國大陸於南海大規模的填海造陸之強勢作為,更引發周邊國家之不滿。菲律賓於2013年1月22日向海牙國際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 PCA)提出《南海仲裁案》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v. The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主要聲索國菲律賓展開了法律行動,故南海爭議由原先的區域衝突,擴大為國際爭端。嗣於2016年7月13日PCA發布仲裁結果,《南海仲裁案》引發國際間一片譁然,菲律賓所提交之仲裁訴求,均予以正面回應。另一方面,PCA全盤否定中國大陸於南海主權「歷史性權利」及「九段線」之主張,造成中國大陸所主張之海域大為限縮。
  本研究從國際法之「島嶼制度」出發,並以其為基礎,針對國際法領土取之相關原則與實踐進行討論。藉由梳理與回顧南海爭議之歷史脈絡,析論國際法上關於島嶼劃界之規範及其法律效力。並透過對此的認識,進一步探討目前南海爭端國家對於南海島礁主權歸屬之主權論述及法理依據。另針對《南海仲裁案》裁決文進行檢視,探討南海爭端國家對於仲裁結果公布後,立場及態度上之轉變,並進一步析論中國大陸未來在南海問題上可能之動向。
  最後,重新檢視我國南海政策,藉以釐清我國相關海域之範圍,並思考未來南海主權論述與法理建構是否應與中國大陸做出適當的區隔。在國際實踐方面,強化我國太平島「有效管轄」及周邊海域之管轄,並積極參與區域多邊機制的協商與對話,尋求合作與共同開發之可能。
英文摘要
The issue of islands and reefs located in the South Sea has become a focal point among many countries recently. The controversies include sovereign right over territory, territorial waters delimitation and marine resources allocation. According to the 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 Japan had waived the occupation of the islands and reefs in South Sea. The claimant countries inside of the area started coveting and contenting over the South Sea ever since. Various great power countries outside of the area also try to interfere the dispute by claiming “freedom of navigation” and “maritime safety.”
    After the battle of the Paracel islands of 1974, the Johnson South Reef Skirmish of 1988, the Mischief Reef incidents of 1995, Philippine’s military equipment on Scarborough Shoal damaged by china in 1999 and the confrontation over Scarborough Shoal in 2012, the countries related to the South Sea controversy commenced to switch their strategies from “substantial occupancy” of the islands and reefs to strengthen and constructing of it, in order to comply with the regime of island in International Law. Recently, China’s aggressive actions of land reclamation has invited negative impact from adjoining countries. Philippine, the main claimant country, submitted an arbitration request to the 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 (PCA) on January 22, 2013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v. The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 Ever since, the regional conflict has become international dispute. The arbitration Award which made on July 13, 2016 gave positive considerations towards all of Philippine’s submiss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rbitral Tribunal denied the “historical rights” and “nine-dash line” statements asserted by China. As the result, the scope of territorial waters claimed by China has been narrowed down.  
    This study bases on the “regime of islands” which set forth in International Law to discuss the rules and practices about the acquisition of territory. To analyze the definition of island and its legal validity by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South Sea disputes. To discuss the statement of sovereignty and the legal principle with respect to the ownership issue of the islands and reefs in South Sea that stated by the disputed countries. Furthermore, this study try to comprehend the standpoint and attitude of the disputed countries from the outcome of the arbitration Award, and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future conducts of China.
    Finally, the study reviewed the South Sea policy of Taiwa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cope of Taiwan’s territorial waters the area, meantime, tried to cogitative that whether or not should Taiwan develop a sovereignty statement and a legal construction in South Sea disputes that distinguish from China. With respect to the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Taiwan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to Itu Aba Island and its nearby territorial waters, and to actively participant multilateral system for seeking more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opportuniti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壹、	  研究動機	1
  貳、	  研究目的	6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7
  壹、	  研究途徑	7
  貳、	  研究方法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壹、	  研究範圍	9
  貳、	  研究限制	10
 第四節	 預期貢獻	11
第二章	國際法之原則與實踐	13
 第一節	 傳統國際法領土取得之方式	13
  壹、	  領土取得之方式 	13
  貳、	  陸地支配海域原則	19
 第二節	 領土取得之相關考量因素	20
  壹、	  時際法	        20
  貳、	  爭端肇始日	24
  參、	  禁止反言原則	26
  肆、	  默認	        27
  伍、	  地圖的證據價值	28
 第三節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與「島嶼制度」	32
  壹、	  國際海洋法之沿革	        32
  貳、	  《公約》第121條「島嶼」之定義	36
  參、	  島嶼之構成要件   	        38
  肆、	  領海、專屬經濟海域、大陸礁層	40
 第四節	 人工島嶼之法律定位及適用	50
  壹、	  人工島嶼	        51
  貳、	  海上人工建物	        55
 第五節	 島嶼劃界之效力	        58
  壹、	  島嶼劃界國際法上之效力	58
  貳、	  島嶼享有全效力  	59
  參、	  島嶼獲得部分效力	62
  肆、	  島嶼獲得零效力之情形	64
第三章	南海島礁爭議	        67
 第一節	 南海地理形勢與占領現狀	68
  壹、	  南海地理形勢	        68
  貳、	  南海島礁佔領現狀	76
 第二節	 區域內主權聲索國之主張與論述  79
  壹、	  中國大陸論述及法理依據     79
  貳、	  我國之論述及法理依據	   83
  參、	  菲律賓論述及法理依據	   94
  肆、	  越南論述及法理依據	  101
  伍、	  馬來西亞論述及法理依據	  105
  陸、	  汶萊論述及法理依據	  108
 第三節	 區域外國家之態度	      110
  壹、	  美國對於南海問題之立場與態度  110
  貳、	  日本對於南海問題之立場與態度  119
第四章	南海仲裁案	 125
 第一節	 南海仲裁案之背景  125
 第二節	 南海仲裁案之討論  128
  壹、	  「歷史性權利」與「九段線」之合法性  128
  貳、	  海洋地物法律地位之認定	           135
  參、	  中國大陸行為之合法性	           141
 第三節	 各國對於仲裁結果之態度	146
  壹、	  區域內主權聲索國	146
  貳、	  區域外國家之態度	158
 第四節	 南海仲裁案後可能之動向	  161
  壹、	  中國大陸之具體行動與作為  161
  貳、	  仲裁案可能之影響及效應	  167
  參、	  南海仲裁案對我國之政治意涵 176
第五章	結論	         181
  壹、	  強化「有效管轄」     182
  貳、	  積極參與區域多邊組織  184
參考文獻	  187


圖表目錄
圖 一 南海諸島位置圖  69
圖 二 東沙群島位置圖  71
圖 三 中沙群島  72
圖 四 西沙群島  73
圖 五 南沙群島  76
圖 六 各國占領現狀  78
表格 一 南沙群島島礁佔領現狀  77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一) 中文專書:
1.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2. 吳士存、朱華友主編,《聚焦南海-地緣政治、資源、航道》,(北京:中國大陸經濟出版社,2009年)。
3. 吳士存,《南沙爭端由來與發展》,(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年)。
4.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2年8月)。
5.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紅葉文化,1997年)。
6. 葉志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數位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7. 俞寬賜,《國際法新論》,(臺北:啟英文化,2002年,初版)。
8. 許慶雄、李明峻,《現代國際法》,(臺北:元照出版,2001年,初版)。
9. 勞特派特修訂,王鐵厓、陳體強譯,《奧本海國際法上卷平時法第二分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年)。
10. 王冠雄,《南海諸島爭端與漁業共同合作》,(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初版,2002年)。
11. 丘宏達、陳純一,《現代國際法》,(臺北市:三民書局,2015年,第三版)。
12. 姜皇池,《國際公法導論》,(臺北:新學林,2013年,第三版)。
13. 趙明義,《當代國際法導論》,(臺北市:五南出版,2001年)。
14.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臺北:五南圖書,1999年)。
15. 徐熙光,《國際法與國際事務論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初版)。
16. 諸德新、梁德,《中外約章匯要1689-1949》,(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

社,1991年)。
17. 田濤,《清朝條約文集:影印本第二卷》,(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18. 伊章華,《國際海洋法》,(臺北市:文笙書局,2003年,初版)。
19. 楊志雄、劉楠來,《國際海洋法》,(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年)。
20. 王鐵崖等編著,王人傑校訂,《國際法》,(臺北:五南圖書,1992年)。
21. 黃異,《海洋與法律》,(臺北市:新學林,2010年,初版)。
22. 魏靜芬,《海洋法》,(臺北市:五南圖書,2008年)。
23. 廖文章,《國際海洋法論:海域劃界與公海漁權》,(臺北縣:楊智文化,2008年,初版)。
24. 傅崑成,《國際海洋法-衡平劃界論》,(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初版)。
25. 袁古潔,《國際法洋化劃界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
26. 楊作洲,《南海風雲:海域及相關問題的探討》,(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
27. 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彙編第一冊》,(北京:三聯書店,1982年) 。
28. 蘇冠群,《中國大陸的南海戰略》,(臺北市:新銳文創,2013年,初版)。
29. 宋吉峰,《南海衝突下的台灣軍事戰略》,(台北:威秀資訊,2002年9 月)。
30. 傅啟學,《中國大陸外交史(下冊)》,(台北:商務印書館,2011年再版)。
31. 傅崐成,《南(中國)海法律地位之研究》,(台北:123資訊,1995年)。
32. 丁文治發行,《海軍巡弋南沙海疆經過》,(台北:學生書局,1975年)。
33. 廣東省博物館編,<西沙文物:《西沙文物:中國大陸南海諸島之—西沙群島文物調查》>,《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年》。
34.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大陸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無可爭辯,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大陸的領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
35. 韓振華主編,《我國南海諸島史料匯編》,(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年7月)。

36. 許長亨,《南海群島主權與國際衝突》,(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91年)。
37. 孫琬鐘主編,《1993年中國大陸法律年鑑》,(北京:中國大陸法律年鑑出版社,1993年)。
38. 國家海洋局政策法規辦公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法規選編》,(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年)。
(二) 中文期刊:
1. Scobell, Andrew著,李欣于譯,〈中國大陸的南海戰略〉,《國防政策評論》,第2卷第2期,2001年冬季,頁64-80。
2. 趙國材,<從國際法觀點論海峽兩岸共同合作開發南海油氣資源>,《軍法專刊》,第56卷5期,2010年,頁45-69。
3. 宋興洲、林佩霓,<東南亞國協與區域安全>,《全球政治評論》,第25期,頁1-52。
4. 宋學文,<美國「亞太再平衡」之演化分析(2009至2015):一個「硬得更硬,軟得更軟」的戰略操作模式>,《中共研究》,第四十九卷第十二期,2015年12月,頁65-72。
5. 郭育仁,<解構美、日同盟的南海戰略>,《中共研究》,第四十九卷第十二期,2015年,頁118-128。
6. 陳鴻瑜,<舊金山和約下西沙和南沙群島之領土歸屬問題>,《遠景基金會季刊》,第十二卷第四期,2011年10月,頁1-38。
7. 張慶海,<關於國際法中的時際法問題>,《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報》,1991年6月號,頁26-30。
8. 楊翠柏、唐磊,<地圖的法律意義及其在南沙主權之爭中的適用>,《臺研兩岸前瞻探索》,第27期,2001年5月,頁133-152。
9. 宋燕輝,<由國際法觀點論沖之鳥礁法律地位暨我國籍漁船龍榮二號在沖之鳥礁日本所主張EEZ被扣罰款事件之適法性問題>,收於:陳隆志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民主、和平與人權:陳志隆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台北:台灣國際法學會,2006年),頁82。
10. 姜皇池,<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2卷第3期,2013年9月,頁433-496。
11. 王冠雄,<析論國際海洋法中之島嶼制度--以日本「沖之鳥」礁為例>,

《律師雜誌》,第327期,2006年12月,頁52-59。
12. 王冠雄,<南海爭端之國際法觀點分析>,《展望與探索》,第9卷第8期,2011年8月,頁13-20。
13. 俞寬賜,<沿海國家間的海域劃界法制之研究>,《台大法學論叢》,第二九卷第二期,2000年1月,頁1-41。
14. 王玉瑋,<島嶼在國際海洋劃界中的適用>,《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員報》,第2期,2002年,頁115。
15. 陳荔彤,<東海護漁爭端解決與海域劃界(1)>,《台灣海洋學報》,第4卷第2期,2005年12月,頁1-59。
16. 陳之欣,<三十年代法國對南沙群島主權宣示的回顧>,《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11期,1997年11月,頁69-86。
17. 孫國祥,<「臺菲漁業事務執法合作協定」對南海情勢及我專屬經濟海域聲索之影響>,《亞太評論》,第二卷第一期,2016年2月,頁35-54。
18. 陳鴻瑜,<評析越南官方主張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主權之法理論據>,《展望與探索》,第12卷第10期,2014年10月,頁42-75。 
19. 林正義,<十年來南海島嶼聲索國實際作法>,《亞太研究論壇》,第19期,2003年3月,頁1-11。
20. 王崑義,<從海洋戰略看越南的南海政策>,《台灣研究國際季刊》,第10卷第4期,2014年冬季,頁179-91。
21. 林正義,<歐巴馬政府的南海政策:中國的回應及對台灣的影響>,《東吳政治學報》,第三十四卷第一期,2016年3月,頁1-80。
22. 林若雩,<中美於東亞競爭炙熱、區域安全持續緊繃:2016年美國與東協高峰會聚焦南海議題的東南亞回應觀察>,《新世紀智庫論壇》,第73期,2016年3月,頁91-96。
23. 蔡季廷,<南海仲裁案對兩岸南海維權的影響>,《中共研究》,第五十卷第四期,2016年7月,頁27-43。
24. 李毓峰,<美中南海戰略競爭分析>,《中國大陸評論》,219期,2016年3月,頁51-55。
25. 李毓峰,〈美國的南海戰略:謀勢、布勢與爭勢〉,《全球政治評論》,第五十三期,2016年月1月,頁11-21。
26. 宋鎮照,〈南海爭端風雲詭譎:中美區域平衡博弈的傑作〉,《海峽評論》,

第261期,2012年9月,頁16-21。
27. 劉復國,<當前南海問題的國際安全戰略趨勢>,《全球政治評論》,第五十三期,2016年1月,頁1-9。
28. 郭淵,〈2011年日本南海政策回顧〉,《東南亞研究》,2011年第6期,2011年12月,頁4-9。
29. 翁明賢,<中美南海戰略競逐新情勢對於兩岸關係的影響:「維持現狀」與「改變現狀」角色身份之爭>,《淡江國際與區域研究》,第五卷第一期,2016年7月,頁91-115。
30. 林賢參,〈日本對南海議題之態度〉,《全球政治評論》,第五十三期,2016年1月,頁23-28。
31. 朱海燕,<日本介入南海問題的動態與影響>,《國際問題研究》,2016年第2期,2016年2月,頁127。
32. 陳仲玉,<論中國人向南海海域發展的四個階段>,《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第4 卷第4期,1998年6月,頁85-98。
33. 俞寬賜,<比較兩岸對南海主權問題之立場與政策>,《理論與政策》,第9卷第4期,1995年9月,頁104-120。
34. 蕭琇安,<論菲中南海仲裁案>,《問題與研究》,第五十五卷第一期,2016年3月,頁123-136。
35. 宋燕輝,<臺灣應如何看待「南海仲裁案」之裁決結果?>,《月旦法學》,第256期,2016年9月,頁15-25。
36. 高聖惕,<論中菲南海仲裁案之無效性>,國際問題研究,2015年第5期,2015年9月,頁67。
37. 林廷輝,<「南海仲裁案」對海洋法發展之貢獻>,《台灣法學雜誌》,第303期,2016年9月,頁75-78。
38. 魏靜芬,<「中」、菲南海仲裁案法理及對兩岸影響初探>,《中共研究》,第五十卷第五期,2016年9月,頁51。
39. 熊玠,<海牙仲裁法庭裁決與中國的因應>,《中國大陸評論》,第224期,2016年8月,頁31-34。
40. 王冠雄,<南海仲裁案--太平島之島/礁爭議探析>,《月旦法學》,第256期,2016年9月,頁26-33。
41. 過子庸、金士懿,<兩岸就「南海仲裁案」結果進一步合作之可能性>,

《展望與探索》第14卷第10期,2016年10月,頁97-114。
42. 宋燕輝,<「南海仲裁案」各方反應與可能影響>,《展望與探索》,第14卷第8期,2016年8月,頁10-17。
43. 陳鴻瑜,〈評析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訪問北京之行〉,《展望與探索》,第14卷第11期,2016年11月,頁8-15。
(三) 學術論文
1. 許崇瑋,《南海島礁主權爭議及U字形水域主張之定位》,(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論文,2013年)。
2. 陳希傑,<從國際法觀點分析南海主權爭端與中華民國的南海政策>,(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論文,2003年6月)。
3. 殷維偉,《南海海洋資源共同開發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論文,2006年6月)。
4. 郭韋君,《台灣EEZ劃界爭端解決法制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6月)。
5. 蕭君如,《菲律賓的南海政策:2007-2012》,(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6月)。
6. 姜高生,《中共與越南南海主權爭議與解決》,(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7. 連佳慧,《馬來西亞南海政策之研究》,(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3年6月)。
8. 洪鴻文,《中共南海戰略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1月)。
9. 黃建銘,《中國大陸大陸與越南南海政策之比較研析》,(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所論文,2011年)。
10. 盧俊明,《從南海議題探討中美國之競逐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與國際事務研究所論文,2011年)。
(四) 政府出版品:
1. 傅崑成,《我國南海歷史性水域法律地位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8年)。

2. 國防部編印,《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編印,2004年)。
3. 胡念祖,〈對菲律賓海域主張演變之評析〉,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網址:www.mofa.gov.tw/Upload/RelFile/643/22085/對菲律賓海域主張演變之評析.DOC。
4. 王冠雄,<菲律賓群島基線劃分群島海域問題之探討>,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www.mofa.gov.tw/Upload/RelFile/.../菲律賓群島基線劃分群島海域問題之探討.DOC。
5. 蔡政文、林文程,《南海情勢發展對我國國家安全及外交關係影響》,(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績委員會,2002年)。
6. 吳東明、翁明賢、徐瑾,《我國南海戰略之研究》,(臺北:國家安全會議專案研究報告,1999)。
7. 孫國祥,《美日對南海問題之立場與態度》,(台北:內政部,1998年)。
8. 陳荔彤,《南海主權問題及其水域船舶活動安全問題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1996年12月31日;行政院內政部獎助南海專題研究計畫)。
9. 何淑嫻,〈南海諸群島史地考證淺論〉,《高市文獻》,第8卷第4期,1996年6月。
10.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進軍南海及其影響》,(台北:南海情勢彙輯,1997年)。
11. 王冠雄,〈近期南海情勢觀察:仲裁後中國大陸大陸作為與「中」菲互動〉,《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2016年8月,www.mac.gov.tw/public/Attachment/6911537309.pdf 。
(五) 網路資料:
1. 《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mofa.gov.tw/。
2. 《BBC中文網》,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
3. 《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
4. 《南海新聞網》,http://wwwbig5.hinews.cn/。
5. <海洋和海洋法>,《聯合國公約》,http://www.un.org/Depts/los/convention_agreements/texts/unclos/unclos_c.pdf

。
6. http://www.lib.utexas.edu/maps/middle_east_and_asia/paracel_spratly_88.jpg。
7. 《內政部國家公園管理處網站》,http://dongsha.cpami.gov.tw/tw/location.aspx。
8. http://s674.photobucket.com/user/emmanuel_esber/media/West%20Philippines%20Sea/Scarborough/ScarboroughtoSpratly.jpg.html。
9. http://web.mit.edu/cascon/maps/Paracel_Islands_sm99.jpg。
10. 《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
11. http://www.spratlys.org/maps/1/spratly-islands_95.jpg。
12. http://zyt613798.lofter.com/post/487788_7a7b7cc。
13. 《新浪新聞網》,http://dailynews.sina.com/bg/。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www.fmprc.gov.cn/。
15. 《中國大陸新聞網》,http://big5.ce.cn/。
16. 《今日新聞》,http://www.nownews.com/。
17. 《華爾街日報》,http://www.socialforce.net/。
18. 《人民網》,http://world.people.com.cn/。
19.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
20.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21. 《每日頭條》,https://kknews.cc/。
22. 《中華民國內政部地政司網站》,http://www.land.moi.gov.tw/。
23. 《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中心》,http://cgpss.nchu.edu.tw/。
24. 《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http://law.moj.gov.tw/。
25. 《行政院海洋巡防署全球資資訊網》,http://www.cga.gov.tw/。
26. 《台灣公義電子報》,http://www.taiwanjustice.com/。
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網站》,http://www.npc.gov.cn/。
28. 《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網站》,http://csil.org.tw/。
29.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網站》,http://big5.gov.cn/。
30. 《風傳媒》,http://www.storm.mg/。

31. 《中國大陸海洋信息網站》,http://www.nmdis.gov.cn/。
32.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
33. 《大紀元》,2016年7月13日,http://www.epochtimes.com/。
34. 《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35. 《壹讀》,https://read01.com/。
36.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
37. 《ETtoday 新聞雲》,http://www.ettoday.net/。
38. 《新頭殼》,http://newtalk.tw/。
39. 《兩岸公評網》,http://www.kpwan.com/。
40. 《美麗島電子報》,http://www.my-formosa.com/。
二、 外文文獻:
(一) 外文專書:
1. Alan J. Day Eds., Border And Territorial Disputes, Cartermill International (1982). 
2. Robert Jennings & Arthur Watts Eds., Oppenheim’S International Law: Volume 1 Pea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th ed. 1992). 
3. D. J. Harris,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rnational Law, Sweet & Maxwell (6th ed. 2004). 
4. R.Y Jenings, The Acquisiotion Of Territory In International Law,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62). 
5. Clive Parry & John P. Grant, Encyclopaedic 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Law, Oceana Pubns (1986). 
6. Louis Henkin, International Law: Cases And Materials, West Group (3rd eds. 1993). 
7. Symmons, Clive Ralph, The Maritime Zones Of Islands In International Law, Netherlands: Martinus Nijhoff (1979). 
8. Janusz Symonides, “The Legal Status Of Islands In The New Law Of The Sea” In Hugo Caminos (ed.), The Law Of The Sea, (2001). 

9. S.H. Lay R. Churchill, M. Nordquist,New Directions in the Law of the Sea,Vol. I, Dobbs Ferry, 1973. 
10. Briggs, H. W. (1952), “The Law Of Nations; Cases, Documents, And Notes.” ,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二) 外文期刊:
1. Robert D. Kapla, “The South China Sea Is The Future Of Conflict”, Foreige Policy, Sept/Oct 2011,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1/08/15/the_south_china_sea_is_the_future_of_conflict. 
2. D. W. Bowett, Estoppel before International Tribunal and it’s Relation to Acquiescence, 33 Brit. Y.B. Int'l L., 176-177 (1957). 
3. Nuno Sergio Marques Antunes, Estoppel, Acquiescence and Recognition in Territoral and Boundary Dispute Settlement, IBRU, Vol. 2, No.8 (2000). 
4. Huber, Max, and Michiels Van Verduynen, Rendered in Conformity with the Special Agreement Concluded on January 23, 1925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Netherlands Relating to the Arbitration of Differences Respecting Sovereignty over the Island of Palmas (or Mianga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22, no. 4, 867-912 (1928). 
5. John Briscoe, The Use of Islands in International Maritime Boundary Delimitation, Rights To Oceanic Resources 115, 119-20(D. G. Dallmeyer & L. DeVorsey, Jr.eds., 1989). 
6. Hillary R. Clinton, Remarks With Thai Deputy Prime Minister Korbsak Sabhavasu, http://www.state.gov/secretary/20092013clinton/rm/2009a/july/126271.htm (last vistited DEC. 20th, 2016). 
(三) 官方文件
1. U.S. Department of State(D.O.S), Continental Shelf Boundary: Italy – Yugoslavia, Limist in the Sea No. 9 (1970). 
2. Malaysia and Viet Nam: Joint Submission to the CLCS (6 May 2009), available at 

http://www.un.org/Depts/los/clcs_new/submissions_files/submission_mysvnm_33_2009.htm. 
3. Viet Nam: Submission to the CLCS (8 May 2009), available at http://www.un.org/Depts/los/clcs_new/submissions_files/submission_mysvnm_33_2009.htm. 
4. Advance Policy Questions for the Honorable Ashton Carter Nominee to be Secretary of Defense, Ashton Carter, http://www.armed-services.senate.gov/imo/media/doc/Carter_APQs_02-04-15.pdf (on U.S. Senate Committee on Armed Services’ webside). 
(四) 網路資料
1. 《Official Portal Attorney General Chamber of Malaysia》,
http://www.agc.gov.my/. 
2.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allenges of Asia-Pacific Security:Ashton Carter”https://www.iiss.org/en/events/shangri%20la%20dialogue/archive/shangri-la-dialogue-2015-862b/plenary1-976e/carter-7fa0. 
三、 案例:
1. Island of Palmas Case (or Miangas), United States v Netherlands, Award, 829-871(1928), ICGJ 392 (PCA 1928), 4th April 1928, 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 [PCA]. 
2. Minquiers and Ecrehos, France v. U.K., Judgment, 1953 I.C.J. 47 (Nov. 17). 
3. Legal Status of the South-Eastern Territory of Greenland, Norway v Denmark, Order, (1933) PCIJ Series A/B no 55, ICGJ 305 (PCIJ 1933), 11th May 1933, Permanent Court of International Justice (historical) [PCIJ]. 
4.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Philippines v China, Award, PCA Case No 2013-19, ICGJ 495 (PCA 2016), 12th July 2016, 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 [PCA]. 
5. China, Award on Jurisdiction and Admissibility, PCA Case No 2013-19, 29th October 2015, 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 [PCA].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