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601201310162900
DOI 10.6846/TKU.2013.00489
論文名稱(中文) 同儕互評分組機制對於國中八年級生寫作表現與動機之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mpact of Peer-Assessment on The 8th Grade Students' Mandarin Composition Performance and Motiva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Learning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1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呂曉惠
研究生(英文) Hsiao-Hui Lu
學號 79974001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1-11
論文頁數 14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純萍
委員 - 林千立
委員 - 高熏芳
關鍵字(中) 同儕互評
寫作表現
寫作動機
關鍵字(英) Peer assessment
Writing Performance
Writing Motiv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組同儕互評融入國中寫作教學領域,對八年級學生寫作表現及寫作動機的影響。
    研究者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研究對象為新竹縣某國中八年級兩個班級的學生共64人,按班級隨機分派到兩組實驗組,兩組在寫作課時皆進行九週小組同儕互評,其中一組實驗組的小組採能力異質性分組方式進行,另一組則採同質性分組方式來進行。兩組學生於實驗進行前與結束後,均接受「作文評分量表」與「寫作動機量表」的測量。就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1.以異質性分組進行同儕互評的學生在寫作能力的整體表現與「立意取材」、「結構組織」、「格式句讀」等三個向度的後測表現皆顯著優於以同質性分組的學生。
2.以異質性分組進行同儕互評的學生在寫作動機的整體表現與寫作動機的各向度表現與同質性分組的學生無差異。
    最後,研究者針對本研究的限制進行說明,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未來教學與研究實施的參考。
英文摘要
The study aimed to integrate the strategy of peer-assessment, using different grouping methods, into Mandarin composition lessons and explored its impact on enhancing students’ writing performance and motivation. A nonequivalent pre-and-posttest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as implemented. Sixty-four 8th grade junior high students from two classes in Hsinchu County were recruited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intervention conditions. The subjects assigned to the first intervention condition worked in the heterogeneous groups during  the peer-assessment activity; while the subjects in the second intervention worked in the homogeneous groups.The whole experiment lasted for 9 weeks, with a total of 405 minutes. Both of the subjects’ writing performance and motivation toward writing were measured by validated instrument. ANCOVA was perform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bjects working in the heterogeneous groups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working in the homogeneous groups in their writing,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s 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nd topics,organization and rules.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ir writing motivation were found .The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 were discuss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寫作教學與評量	11
第二節 寫作動機	30
第三節 同儕互評	37
第四節 同儕互評的分組方式	47
第五節 國內國文寫作教學的相關研究	5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2
第四節 實驗程序	64
第五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6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71
第一節 同儕互評分組機制對寫作表現的影響分析	71
第二節 同儕互評分組機制對寫作動機的影響分析	79
    第三節 結果與討論	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建議	93
參考文獻	96
中文文獻	96
英文文獻	105
附錄一 寫作動機量表	107
附錄二 作文評分量表	109
附錄三 作文評分說明	110
附錄四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寫作測驗評分規準	115
附錄五 寫作動機量表使用同意書	117
附錄六 作文評分量表使用同意書	118
附錄七 家長同意書	119
附錄八 作文引導說明	120
附錄九 同儕互評訓練教案設計	125
附錄十 三次寫作練習之同儕互評教案設計	132
表次
表 ‎2-‎1-1國內外學者對寫作過程之研究整理	12
表 ‎2-1-2三種寫作模式的比較	20
表 2-1-3寫作生手與寫作專家在特徵上的差異	24
表 2-5-1寫作教學相關研究	50
表‎ 3-1-1實驗設計內容	57
表‎ 3-2-1研究人數對照表	61
表‎ 3-3-1作文評分量表之評分向度及項目	63
表 4-1-1兩組作文評分量表分數描述性統計量	72
表 4-1-2 異質組寫作表現前後測之相依樣本t檢定	73
表 4-1-3同質組寫作表現前後測之相依樣本t檢定	74
表 4-1-4作文評分量表各向度測驗的同質性檢定結果	75
表 4-1-5寫作表現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6
表 4-2-1兩組動機量表分數描述性統計量	80
表 4-2-2 異質組寫作動機前後測之相依樣本t檢定	81
表 4-2-3同質組寫作動機前後測之相依樣本t檢定	82
表 4-2-4寫作動機量表各向度測驗的同質性檢定結果	83
表 4-2-5寫作動機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84

圖次
圖 2-1-1寫作歷程模式	15
圖 3-1-1研究架構圖	56
圖 3-4-1研究程序圖	6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玉娟(2004)。以評分規程實施同儕互評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直笛教學演奏教
    學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中市。
王文秀(2010)。部落格對國小學生寫作表現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秋月(2002)。增進國中生作文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
    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淑貞(2001)。感官觀察活動與過程導向寫作教學對學童寫作表現與態度之比
    較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翌蘋(2009)。自我調整策略發展寫作教學與概念圖寫作教學對提升國小六年級
    學生之寫作自我調整、寫作表現與寫作動機之比較。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心理 
    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瑀(2004)。以同儕互評與討論提升小六學童之寫作表現~以行動學習輔具教室
    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天下雜誌(2007)。2007親子天下專刊:教出寫作力。台北市:天下雜誌。
方晴(1997)。在互改互評中提高中學生作文水平。中學語文教學,6(1),76。
李松林(1996)。把批改作文交給學生。全國中語會刊語文教學通訊,8(2),
    75-76。
李弘善(譯)(2001)。Costa, A. L., & Kallick, P著。評量和記錄心智習性。
    台北:遠流。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坤崇(2002)。多元化教學評量理念與推動策略。教育研究月刊,98,24-36。
李嘉齡(1995)。修改歷程教學對國小學童寫作成效之影響。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初
    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沈慶珩(2000)。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原理與實施。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for the New Millennium-展望新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通識教育組
    論文集,銘傳大學,157-169。
林欣靜(2006-4-21)。4 成小六生 不會部首查字典,18%作文句子不通。蘋果日報。2008.5.3 取自http://educ.nchu.edu.tw/phpBB2/viewtopic.php?t=400
林建平(2003)。學習動機的認知理論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國教新知,49(3),
    17-27。
林嘉琪(2009)。「創造思考教學法」對國中生創造力、寫作能力及寫作興趣的影
    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珊如、楊國鑫、劉旨峰、袁賢銘(2001)。工業職業學校組合語言程式設計推行
    同儕互評的個案研究:互評效度及學生態度。技術學刊,16(4),613-623。
吳錦勳(2007)。越寫,越聰明。商業週刊,1012,86-92。
吳立明(2006)。以畫記輔助國小四年級學童網路作文互評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
    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吳曉琪(2006)。故事結構策略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表現與寫作動機之比
    較。屏東教育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卓宜青(2001)。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及同儕評量。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周文君(2002)。「多元智能統整-合作-反省思考」寫作教學對國小學童寫作態
    度與寫作表現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
    東市。
洪正龍(2008)。科學遊戲對國小五年級不同學習動機類型學童的學習動機之影響
    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姜淑玲(1996)。對話式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學童寫作策略運用與寫作表現之影響。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柯志忠(2000)。社會互動寫作教學方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寫作品質及寫作態度
    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徐新逸(1998)。情境教學中異質小組合作學習之實證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
    36(1),30-52。
徐守濤 (1994)。兒童作文評鑑的探討。八十二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
    表會, 台北市。
徐雍智、蔡今中、陳明璋(2002)。數學創意類比同儕評量及其網路案例設計之 
    初探。師大學報,41(1),1-14。
涂亞鳳(2006)。心智繪圖寫作教學法對國中生語文創造力及寫作表現影響之研
    究。花蓮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施錚懿 (1997)。國小六年級寫作學習障礙與普通學生在故事與說明文寫作成果 
    之比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郭靜姿(1990): 學習動機、策略應用與後設認知能力之相關探討及其所建構
    而成之後設理解模式在資優教學上的應用(上)。資優教育季刊,37,1-8。
馮景照(2001)。分組方式在合作學習應用中的影響與成效。私立淡江大學西洋語
    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永和(1998)。電腦網路在教學上的輔助功能與應用—以「台北市長安國小網
    路輔助寫作中心」為例。視聽教育,41(2),17-24。
黃秀莉(2004)。國民小學限制式寫作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科教
    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瑋苹(2003)以多元智慧分組合作學習對網路專題學習成果影響之研究。台南
    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郁婷(2003)。國小六年級學生運用網路寫作系統之個案分析。國立嘉義大學教
    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淑玲(2000)。網際網路合作學習環境中學習互動型態與認知風格對學習效果
    之影響—以二次函數之教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黃馨慧(2004)。高中生對同儕與教師在英文寫作上評改回饋之反應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容馨(2007)。同儕互評學習對兒童論說文評量能力及寫作表現之影響。國立台
    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市。
許智傑(2007)。材料作文教學與寫作同儕評量對培養國中學生寫作能力之成效。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惠卿(2004)。童詩寫作的教學理論。2011年8月28日,取自   
    http://soft.pces.tpc.edu.tw/join/other/L120493716/index.htm.
梁淑婷(2005)。線上同儕互評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寫作學習的影響。國立中央大
    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陸怡琮、曾慧禎(2004)。不同寫作表現的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寫作歷程中的後設認
    知行為之比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7(2),187-212。
陳李綢、郭妙雪(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陳杉吉(2002)。國小學童在網際網路專題導向式學習環境中行為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俊亨(2005)。合作學習最佳分組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南教育大學資訊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秋瑤(2003)。作文新題型之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
    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淑娥(2009)。以部落格進行國一作文同儕互評之行動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
    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鳳如(1998)。閱讀與寫作整合的寫作歷程模式驗證及其教學效果之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輔導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鳳如(2003)。不同寫作能力的國中生在寫作歷程與讀者覺察能力之研究。國立
    台北師院學報,16(1),63-88。
陳鳳如(2006)。國中國文教師及學生對寫作測驗之意見調查分析。教育資料與
    研究,73,143-159。
曾佩綺(2008)。量表診斷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寫作態度與能力之研究。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曾慧禎(2002)。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寫作歷程中後設認知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曾德明(2007)。合作學習教學法對體操運動學習成效、學習動機與班級氣氛之影
    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童丹萍(2004)。嘉義縣市國民小學國語文寫作教學實施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
    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程炳林(1991)。國民中小學生激勵的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玉成(1995)。思考技巧與教學。台北市:心理。
張秀梅(2003)。不同能力分組方式在合作學習應用中對學習態度和學習成就的
    影響。淡江大學英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5)。教育心理學修訂版。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80)。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新仁(1992)。「過程導向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學童訓練之成效。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0-0301-H-017-03)。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學取向。高雄:復文。
張新仁(1993)。不同寫作能力的國小學童寫作課程之研究。國科會研究報告。
鄭心惠(2000)。合作學習環境中學生分組模式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鄭守杰(2003)。網路同儕互評對國小學童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鄭鈞丰(2011)。國中導師正向管教、班級氣氛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新 
    竹區為例。私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歐瑞賢(2004)。整合性寫作教學課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6),149-162。
蔡銘津(1991)。寫作過程教學法對國小學童寫作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鄧文生(1994)。提倡學生批改作文。全國中語會刊語文教學通訊,10(2),10。
劉明松(2003)。結構性寫作教學對國小低成就學童寫作品質影響之研究。國立
    台灣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劉佳玟(2007)。創造思考作文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寫作動機及寫作表現
    上的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劉瑞芬(2007)。合作學習對國中生國語文閱讀能力及動機之影響研究。私立慈濟
    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劉旨峰、周宜興、林珊如、袁賢銘(2001)。科技英文編修課程推行網路同儕互
    評的實例:學生態度實例分析。中央大學: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學術研討 
    會。2006.12.18 取自
http://www.gcsce.org/gccce2001/big5/peper/paper/%E8%8F%AF%E8%AA%9
E%E6%96%87%E6%95%99%E5%AD%B8/F002-Liu.doc
薛素瓊(2010)。概念構圖應用於國小六年級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
    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素凰(2008)。部落格小組互評在五年級作文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
    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鐘一哲(2005)。小組成就異質程度對學生科學學習行為的影響。國立台南教育大
    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謝錫金、岑紹基(1999)。量表診斷寫作教學法。香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在職
    教師教育計劃。
謝錫金、關之英(2000)。綜合高效寫作教學法。2011.09.21 取自  
http://www.chineseedu.hku.hk/ChineseTeachingMethod/whole/description/
簡啟雯(2005)。線上同儕回饋對學生英文寫作的影響。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二、英文部分
Clifford, V. A. (1999). The development of autonomous learners in a university 
    sett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18(1),115–128.
Dennen, V. P. (2005). Designing peer feedback opportunities into online learning 
    Experience. The Annual Conference on Dista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trieved August 26, 2011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
    http://www.uwex.edu/disted/conference/
Forrester, M. A. (1992).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s social-cognitive skill. 
Hove: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Fallows, S., & Chandramohan, B. (2001). Multiple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 
Reflections on use of tutor, peer and self-assessment.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6(2), 229-246.
Purchase, H. C. (2000). Learning about interface design through peer assessment.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5(4),341-352.
Schunk, D. (1995). Self-efficacy,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7, 112-137.
Searby, M., & Ewers, T. (1997). An evaluation of the use of peer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 case study in the school of Music Kingston University.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2(4) , 371-83.
Towler, L., & Broadfoot, P. (1992). Self-assessment in th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Review, 44(2), 137-151.
Topping, K. J. (1998). Peer assessment between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68, 249-276.
Topping, K. J., & Ehly, S.(1998). Peer-assisted learning. Mahwah, NJ:Erlbaum.
Topping, K. J., Smith, E. F., Swanson, I., & Elliot, A. (2000). Formative peer assessment of academic writing between postgraduate students.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5(2), 149-69.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